成语解释:敝:破;焦:干。舌头破烂;嘴唇干焦。形容说话很多;费尽口舌。
成语出处:汉 赵晔《吴越春秋 夫差内传》:“焦唇干舌,苦身劳力,上事群臣,下养百姓。”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敝,不能读作“pié”。
成语辨形:焦,不能写作“娇”。
近义词:口干舌燥 、唇焦口燥
反义词:一言不发
成语例子:亲戚本家都说到舌敝唇焦,也终于阻挡不住。(鲁迅《彷徨 孤独者》)
形容话很多,说得舌疲口干
形容用尽言语辞句论说。《官场现形记.第四四回》:「向他们开口,说到舌敝唇焦,止有一家两家,拿出来两块大洋。」《文明小史.第六○回》:「做书人左铅右椠,舌敝唇焦。」也作「唇焦舌敝」。近费尽唇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