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又过去了,新的一年将要到来,又到了新旧交替的除夕夜。与前些年一样,我们一家人坐了七、八小时的小汽车,在除夕前回到了老家,只为在今天晚上与爷爷一同守岁、看春晚、看烟花。而我最喜欢的春节风俗,就是看烟花。
放烟花是春节的一个古老风俗。这个习俗,书上说可是来头不小呢。传说,古时候有个叫年的怪兽,专在过年这天下山吃人,年年如此。这件事直到一位老者的到来才完全消失。在这天,老人独自面对年,他穿着红衣服,手里拿着一串鞭炮,把怪兽赶跑了。
而放烟花这一习俗,正是由放鞭炮延伸过来的。对于较为胆小的我,放烟花是万万不敢的,只好坐在不禁止放烟花的老家屋顶看烟花在空中美丽绽放了。
天还没有完全被满分作文网黑暗吞没,夕阳依然有余晖,不知道是谁家的孩子,早已迫不及待地点好了烟花。随着第一声巨响,一个个小脑袋从屋里升到了屋顶,一双双黑眼睛紧紧地盯着窜上空中的那一束黄光。啪,点亮除夕夜的第一个烟花开放,不同色彩的花瓣在空中绽放,又凋零,缓缓落入最后的晚霞中,与天边剩余的奇异的颜色融为一体,也拉开了这个黑夜剧场的帷幕。紧接着,无数的烟花升入空中,不同类型、不同色彩、不同位置,把旧的一年最后的夜晚照得宛如白昼一般。
不知不觉中,烟花的声音变得稀疏起来。夜深了,夜幕渐渐归于沉寂。现在空气污染变得十分严重,到处都禁放烟花了,或许明天老家也看不见这一胜景了。环境诚可贵,但中国的传统文化、风俗不也是很重要吗?
春节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在春节这一段时间里,我们要放鞭炮,吃团圆饭,挂灯笼,贴春联,等等,这些都是春节习俗。
今天,姐姐来到我们家了,我和姐姐,妹妹,早上,很早就起来了放鞭炮,各种不一样的鞭炮,放的效果也不一样,有一种鞭炮叫天外飞仙,你点燃之后,它就飞起来,过了一会儿,才落下。
放好鞭炮,我们就开始挂灯笼了,我们三个人,一人拿着一包灯笼,比赛看谁挂的快,结果,当然,不用说是谁嬴了,不一会儿,我家院子里的小树枝上挂满了红红的小灯笼。
晚上,我们一大家子人,吃着我的奶奶,妹妹的外婆和我姐姐的奶奶做的菜,可好吃了,在吃饭的过程中,我们还时不时的讲几个笑话,再猜几个谜语,真希望时光能在这一刻停止。
今天,我过的非常开心,如果,天天都是春节,那该有多好啊!对不对?你觉得的呢?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人们最重视的节日,它代表着团圆、幸福、平安。人们在春节这一天会有很多的讲究,也形成了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下面我就来介绍家乡的饮食小风俗。
春节这天,人们会早早的醒来,在开口说话之前,一定会拿出除夕晚上放在枕下的糕点,吃上一两口,我们称之为“开口糕”。薄薄的糕点吃在嘴里,软软的,甜甜的,让人忍不住想多吃几口,从嘴里蹦出的话也一定是甜甜的了。“糕”与“高”同音,幼童吃了开口糕,预示着新年中个子长得高,成绩节节高;大人们吃了,在新年中一定“福运高、财运高”;老人们吃了则希望来年“福寿高升”。正是因为人们对新年的这些渴望,吃开口糕就成了新年的第一件事。
放完开门鞭,全家都穿上了新衣,洗漱完后,都围在桌子旁吃团圆饭,也就是吃汤圆或饺子了,人们把饺子称为“万万顺”,表示新年中做任何事都会顺顺当当。“顺心”的心愿也就寄托在这常见的饺子上了。吃汤圆则预示着新一年中全家人团团圆圆、平平安安地生活在一起春节习俗—初三作文:春节的风俗习惯700—800字3篇。这喝茶也有讲究,落座时,北面的位置必须空着,听妈妈说这是为了给灶神爷留的,只有招待好他,才能在新一年里灶台上总是满满当当的。喝茶快结束时,每个人的碗里须留下一些饺子或汤圆,预示“年年粮食皆有余”。
不管是吃开口糕也好,称饺子为“万万顺”也好,还是给灶神爷留位也罢,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它们虽没有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但这些饮食上的小风俗正是人们对新年中丰收、平安、健康、幸福的一种美好愿望吧!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继承和发扬呢?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乡,春节的风俗可有不少。
家乡的春节,总是要到除夕这天人才会陆陆续续的回来。村子里从快要吃晚饭时开始放鞭炮了,再丰盛的晚宴也按捺不住孩子们那颗激动的心,胡乱的吃几口饭就奔出去玩了。男孩子的手里总要捧着一堆“小金鱼”,“嘭嘭嘭”的炸炮声不绝于耳,从村东到村西。而女孩子们则会围在一起看烟花,烟花在哪里,女孩们就到哪里。烟花“啪”的一下骤然绽放,万丈光芒,绚烂无比。五颜六色的光团一个接一个跃入天空中,由细致粗,变出无数花样。看!天上有一颗金色的柳树,柳树以小光团为中心,朝着四面八方射出柳枝,自然垂下,金灿灿的柳枝如同一条条金丝制成的细丝带,连上好的绫罗绸缎在它面前也不过如此。
初一的清晨,孩子们早早的起床,快速的吃完一碗饺子,便会拿着几个袋子,急匆匆地往外跑。大公鸡“喔喔喔”得叫了,就是这个时候,每家每户把大门敞开了,孩子们也拉着同伴,挨家挨户的拜年去了。你以为是去讨红包了吗?袋子里要装的可不是钱,而是各样的年货。“叔叔,婶婶新年好!祝你们新婚快乐!”“爷爷奶奶,新的一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孩子们从不会吝啬自己的话语,偶尔有小孩说了吉祥话,主人必定笑的合不拢嘴,一把一把往袋里装零食。要是拜访到熟悉的人家,定要让孩子在家里吃掉一个苹果,寓意着新的一年平平安安。
越临近中午,孩子们也就更加激动了,每年会有一家包了村里人的年饭,家家轮流办。虽说每年只有一家,可来帮忙的人一年比一年多了,阿姨们和奶奶们在厨房里下功夫,边聊边做,烟雾也遮不住她们的欢声笑语。院子里的爷爷们也都忙着带小小孩,也总是听到这样一些话:“我孙子第一句话说的就是爷爷!”“这有什么,我孙女天天围着我要抱呢!”总让我忍俊不禁,爷爷们也有一颗未泯的童心。吃饭时,大人们坐在一起聊天,聊着新一年的美好愿望,就像是一大家的叙旧,其乐融融。等到最后一道“酸汤”上来后,人们也就慢慢地散了。
晚上,小孩们在村里你追我赶,玩的不亦乐乎,爷爷们在一起打麻将,斗地主,奶奶们则是成群结队的在一起散步。大年初一也就在欢声笑语中悄悄地走了。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春节是中国农历岁首,也是中国民间最热闹的古老传统节日。中国民间过春节的习惯大概是从原始社会的时代‘腊祭’演变而来的。
春节的习俗有:每家每户门口都要贴红对联,有的人家大门上有挂红灯笼,放鞭炮,拜年。有的家长拿压岁钱给我们。人们都穿新衣服,舞龙,登山玩乐。
每年的春节都一样。过年这天我们穿好新衣服去跟长辈拜年,要说好话祝福语。吃团圆饭,热热闹闹的。小孩子都喜欢过春节。
我的春节和你们的春节大不相同,我回了河南汝南的老家,放了许多各种各样的炮,有大纸炮、飞天雷、飞天火箭、水雷等等。
有一天,我把一个有30厘米高,直径20厘米的白色大纸炮放在雪堆里,它的威力比小型手榴弹的还大,我用火机点燃了火线,然后我很快的跑进了屋里,1、2、3轰的一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我跑上去一看,雪堆上有一个很大的洞,比我想象得还要大。我们又把水雷往水里里一扔,很大一个水花一飞冲天,威力无边,把水面的冰都炸得飞了起来,水面上出现了壮观的景象,很多黑色的烟从水而起。
好啊!你们这两只“老狐狸”,想合起伙来整我,那??可没门!我现在还真有点怀疑,十二生肖里为什么没有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