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迎来了我们辛辛苦苦种田的收获。
来到农田,看着这遍野金灿灿的稻穗,我心里满是成就感。一颗颗饱满的稻谷,在秋风中随意摆动,像是在和我们热烈地打着招呼。
我们准备就绪,戴上手套,拿上镰刀,自信满满地站在稻田边,在村领导的一声“开割”下,我们争先恐后地跑进稻田。“双腿弯曲,左手握住稻秆,右手执镰刀收割”,脑子里回忆着刚才叔叔教的方法,我蹲下身,也有模有样地割起来。我抓住一大把稻秆,用镰刀卖力地割起来。一开始这把镰刀似乎不听我的话,看着别人都干净利索地把稻子割来下,我用力地割,也只能割下了一半。稻秆好像舍不得离开大地母亲的怀抱,一直藕断丝连。我只能再补一刀,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稻子给割下来。在割的过程中,由于我左手拿稻子拿的太低,还不小心把手割破点皮。但慢慢地熟练起来,看着身后躺着一堆堆稻穗,我心里特来劲。可是不一会儿我体力开始透支,头上直冒汗,腰酸背痛,直不起身体,割得我手腕也疼。再往前看看,还有一大片稻等着我呢。再看看别人同学,都埋头苦干。我也咬咬牙,艰难地再弯下腰,继续割。渐渐的我也找到了感觉,原来用镰刀割要稍斜一点,这样割起来就比较干净利索。虽然头上流淌着一滴滴汗水,但我相信这是我劳动的汗水,是值得的。
终于经过千辛万苦,整片稻田都被我们割完了。接着叔叔们带着我们进行稻谷的脱粒,还给我们演示了精米的过程。看着几个月前我们种下的水稻,现在变成了一粒粒大米,感受到了一粒粒大米的来及不易,也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
十月,是金秋时节,也是收获的季节。城市里长大的我们,很少接触到水稻和小麦,“金黄色的稻谷在秋风中笑弯了腰”,这句话也只能在我脑子里想象一下。听爸爸说由于今年疫情严重,开春应该是施肥的时候,却错过了,今年农民伯伯的收成会下降很多。
记得去年十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爷爷奶奶家还有几亩田,种的就是水稻。我很兴奋,吵闹着要试试割水稻,于是和爷爷一起带好手套,拿上镰刀,就兴致勃勃地进了稻田里。爷爷让我按照他的姿势去做,身体半蹲,左手握住稻杆的中部,右手用镰刀在稻杆底部使劲一割。看似简单,但轮到我割的时候,满分作文网却怎么都割不动。爷爷笑着告诉我要点。伴随着镰刀“唰”的一声响,人生中第一把水稻顺利地割了下来,我兴奋地举起稻谷大声喊了起来。
然后爷爷告诉我,这只是开始,以前一家人可得在田里忙活几天,才能收割好。割完水稻,要运到比较大的空地上,还得把上面的稻谷给打下来,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还要翻晒,去壳。得益于科技的发展,现在更多的是机械化收割,减少损耗,这样农民伯伯的收成也能得到保障。
从播种到收获,一粒米饭包含着农民伯伯们一滴滴辛劳的汗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正是让我们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果实的。
每当我们吃到香喷喷的米饭,每当我们的同学把亮晶晶的米饭倒进垃圾桶,谁会想到这种米饭是农民叔叔们苦心种植的?这个我深有体会。
假期里,我跟着父母去了我爷爷在农村的家。我爷爷正要耕田,我出于好奇跟着他。
走到水田边上,爷爷脱下鞋子,卷起裤子,下到水田里。我站在山脊上,有些人不敢下去。爷爷鼓励我说:“何明,下来!你不是要学除草吗?”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试一试。我脱下鞋子和袜子,卷起裤子,去了田野。感觉泥里有东西。让脚底又痒又疼,真的很难受。
然后,爷爷教我除草苗:踩秧苗间的缝隙,弯腰,双手清除稻田里的杂草,松开泥巴。我学了爷爷的方法,试着除草。我开始觉得好玩。工作了一段时间,累得大汗淋漓。时间长了,感觉腰酸头晕。我觉得:这样除草苗太累了。如果没有草,就别管它。岂不是容易多了?于是我把这个好主意告诉了爷爷,没想到爷爷会说:“不只是除草这么简单。如果把泥松开,可以把撒在田里的肥料搅拌均匀,让秧苗充分吸收营养。”听了之后,我终于明白爷爷经常对我说的话:“不劳无获。”于是,我鼓起勇气,继续和爷爷一起努力。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西沉,我们完成了稻田的除草工作。回家的路上,爷爷问我:“当农民是什么感觉?”看着衣服和裤腿上的泥点,我不禁想起了唐代诗人沈李的诗:“锄草之日是正午,汗水把麦粒滴在土里。谁知道中餐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