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优秀作文

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作文(6篇)

发布人:收集 发布时间:2024-02-28

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作文篇1

从小我们就学过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就告诉我们:要勤俭,要节约。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我们深知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在我国物质资源相对不多的前提下,发扬节俭精神显得更是尤为重要。目前我国人民生活的温饱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于是许多人在现有基础之上似乎已经满足,甘心在原地作踏步运动,他们认为中国地大物博,面对着“博大”的资源可以大肆地浪费。

然而,人人都说“贫不学俭,富不学奢”。当人们贫穷的时候,不用学俭省,自己就会俭省。但有“富不学奢”的吗?我倒是觉得并不多。俗语应是“富不学俭”吧!一般人都似乎是穷时节俭,富时奢侈。但也有人穷也俭,富也俭。据我所知,李光剑就是其中一个。只求吃得饱,穿得暖。他一生俭省的那些钱,救济了多少苦难人民!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就是有着这样的意念,才有这样的成就。直到他去世前,还让子孙继续为贫困人民捐献。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呀!

一个国家不知道节俭,是繁荣不起来的;一个不知道节俭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俭,德之共也;侈,恶大之也。”的确,节俭就是一种品德,而奢侈便是一种罪恶。让我们看看历史就知道了,夏桀、商纣、周幽王等这些暴君,他们的奢侈腐化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行动吧,那些曾经浪费的人们!贫穷方悔节俭迟。当你回望时,你会发现这个选择是正确的。积小利,成巨富。一角钱,积少成多,你年老时,那将成一座大山;一角钱,慢慢流失,长年累月后,你会发现,那以成了一条小溪了。

同学们都是有理想的人,因此,我们要学会从小磨练自己的意志,学会勤俭节约,学会在艰难困苦中提升生活的能力。勤俭节约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我们青少年更需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只有这样,将来才能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

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作文篇2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作为一个青少年,我们理应将这种美德传承下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悯农》,我们背得滚瓜烂熟,也知道其中的含义,可是我们是否做到了呢?

我们去教育实践基地学习,中午吃饭的时候,坐在我斜对面的一位女同学,夹了一口菜,塞进嘴里,瞬间又吐了出来,嘴里不停地嚷嚷着:“好难吃呀!不吃了!”边说边站起身,端起盘子,走到垃圾桶边,把满满的一盘菜全部倒了进去。我心里非常生气,有的同学瞪着他,有的无奈的摇了摇头。饭菜可能不合她的胃口,那她可以不打或者少打点儿,不应该浪费,要知道,在一些贫困地区,还有许多人连饭都吃不上呢。

有许多同学喜欢穿名牌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总是嚷嚷着让家长给自己买,家长不给买,就和家长吵。参加美国夏令营,老师说,带三百到五百美元就够了,可是个别同学带了四五千美元,最后买了一大箱子的衣服。有许多的伟人,一生勤俭节约。毛主席的睡衣,一共有七十三个补丁,穿了二十年。现在的人,衣服一过时就换,与这些伟人相比,实在应该感到羞愧。

如今,同学聚会十分流行。有些同学过生日,在高档的酒店举行生日派对,参加的同学也要为寿星准备礼物。有时会有好几个同学约在一起出去逛街,手里拿着鼓囊囊的钱包走在大街上,让过往的路人看见真不知道心里会怎么想。

从上面的现象看来,培养中小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是很有必要的,所以,从现在开始,抛下摆阔气,炫富这些心思,做一个勤俭节约的中学生吧!

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作文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们学过一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小时候,父母和老师就教育我们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农民伯伯太辛苦了。我们吃的每一口粮食都是雨水和汗水浇灌的。节俭,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在今天的社会里,更显意义深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渐渐地将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抛弃,选择了奢侈安逸的生活。人们似乎已经忘了,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鲜血换来的。许多革命家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毛泽东主席大部分衣服都是打上补丁的;敬爱的周总理的睡衣,穿了十几年,破了就补,补了又破,直到烂了,没法再补,就把整个背部换掉,也不肯买新的;无产阶级战士雷锋,脸盆用得油漆都落光了,也不舍得丢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们是为了替国家省下建设的资金!

在生活中,我身边就有许多勤俭节约的人。我爷爷十分珍惜粮食,吃完饭后,碗里一粒饭都不留。可我却满碗都是饭,大人经常教育我,我却不以为然。有一天,我吃完饭的时候,又没把碗中的饭吃完。爸爸见了,笑着说:“碗里饭吃不干净,以后长大找老公,嫁个麻子!”我一听,急了,连忙说:“我不要嫁麻子,我要把饭吃完。”从此,我吃饭时,碗里再也不剩米饭了。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或许我们只是举手之劳,就能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能节约一张纸、一支笔、一毛钱,那样的话,好多贫困的人口就有了吃的、有了穿的,许多贫困学生就能圆了上学梦啊!

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作文篇4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一个没有勤俭节约精神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精神的社会是难以长治久安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精神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

近几年来,从启动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到发起吃尽盘中餐桌新风,在厉行节约、拒绝浪费,营造良好社会风气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特别是制止餐饮浪费走在前、作表率,不做“必剩客”,争当“光盘族”。带头珍惜每一餐饭,节约每一粒粮,用实际行动影响身边的人,教育身边人,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勤俭持家,珍惜一箪食,一瓢饮,以身作则,引导家人一起携手努力共同行动,积极践行“光盘行动”,坚决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作文篇5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想要生存,想要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几个字。

生活中,人们提倡“光盘”行动,可在学校的食堂里、饭店的餐桌上、家庭的饭桌上,还是有许多的剩菜剩饭。当这些不节约粮食的人在浪费饭菜时,是否想到那些吃都吃不饱的人们?每人节约一粒米,就是减去劳动人民的千万滴汗水。勤俭节约并不难,我们应该适当点餐,拒绝攀比,以“光盘”为荣,以剩餐为耻,实在吃不完也要打包带走,争做“光盘”小达人。

话说朱元璋打下江山当上皇帝后,他手下一些大臣过上了花天酒地、奢侈靡费的生活。而老百姓的生活并不好过,怨声载道。朱元璋决心惩治这种不正之风。借着马皇后过生日,他请来所有官员,吃饭时并非山珍海味,却是典型的“四菜一汤”。朱元璋倡导勤俭节约,不管何人请客,只能四菜一汤。古代皇帝都能以勤俭节约治国,何况我们现代人,更要牢记这一点,从实际行动中做到这一点。让勤俭节约永远深植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节约并不等于“守财奴”。全球富豪榜首富比尔盖茨的生活非常节俭。他没有自己的私人司机,公务旅行不做飞机头等舱却坐经济舱;衣着也不讲究什么名牌,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对打折商品很感兴趣,不愿为泊车多花几美元在生活中,他从来不用钱来摆阔。可2008年,比尔盖茨却宣布将580亿美元个人财产捐给慈善基金会,遗产一分一毫都不留给自己的儿女。

勤俭节约是一种高尚的美德,让它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这样我们的家庭、社会才能健康、和谐的发展。

勤俭节约是我们的传家宝,无论何时都不能丢掉。我们只有把勤俭这个“传家宝”一代代地传下去,中国梦的花朵才会绽放!

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作文篇6

从小孩子咿呀学语,幼儿园的启蒙教育,小学生课堂上郎朗的读书声中,大家都很熟悉的一句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说到勤俭节约,我觉得非常羞愧。吃饭的时候,我经常是看菜吃饭。发现爱吃的红烧鱼变成清蒸的了,晴朗的天气马上变成了阴天。刚才那急急忙忙下来就是为了吃红烧鱼,清蒸的看起来好看,却没有红烧鱼的入味,小嘴渐渐厥起——看着我表情的变化,坐在餐桌前的爷爷放下碗筷,重新来到厨房,烧了我爱吃的红烧鱼。

当我走在放学的路上,看到那些乞讨为生的乞丐,人们吃剩下准备倒掉的饭菜,对他们来讲已是美味佳肴。偶尔还会看到在垃圾堆里寻“宝”的乞丐,看到一块面包或者半个包子,眼睛会突然“亮”起来,也不管脏或臭,迫不及待的往嘴中送,就像是在享受一件美食——

过新年了,妈妈说:“羊羊,你有很多衣服就只穿过一、两次,还很新,今年就买双鞋子,好吗?”一听到没新衣服,这心里便不是嗞味了,情绪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

“我不要穿旧衣服,别的小朋友都是穿新衣服过年的,我也要穿新衣服啦!”我开始闹情绪。

“放着不穿到时候都穿不着就浪费了”,妈妈耐心地劝说。

“一套新衣服也要不了多少钱!我就要穿新的,”我还是坚持自己的立场。

好说歹说,无奈,妈妈只好准备我的新年服装。穿上了新衣的我十分开心,却全然没有考虑妈妈的经济负担。我们班有个同学就不是每年过年都穿新衣服,我觉得比我好,非常的节约,学校里的饭菜不论是否好吃或者自己喜欢的,全部吃光。而我呢,一看到不是自己理想中的饭菜,就会小声的抱怨:“这饭真硬呀,一点都不好吃!”“今天的菜为什么不是红烧的?”想到这些,我就特别的惭愧。

朱柏庐《夫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一粥一饭,应当想到得来是不容易的;一丝一线,应常想到,这些东西生产出来是很艰难的。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约犹如愚公移山、聚沙成塔,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节约从我做起,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勤俭节约的队伍中,让我们把“光”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