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东门孔子庙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也算得上是我们玉环的一个古迹了。孔子庙离我家不到三百米的距离,一天中午,我去孔子庙游玩,孔子庙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孔子纪念碑和纪念亭。
我游览过农业观光园的石碑,瞻仰过烈士陵园的纪念碑,却从没看见过像孔子庙这样的碑。孔子庙的碑内容真详细啊,纪念碑用大量的文字介绍了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既有他的生平、事迹,又有他的贡献和历史地位。孔子庙的碑造型真独特啊,青褐色的碑体上方还雕刻着双龙戏珠的图案,白色的两条龙专心致志地玩着绣球,那样子仿佛在争抢着稀世珍宝。孔子庙的碑规格真重要啊,庙堂的东侧专门列出一处显眼的位置,摆放这块孔子纪念碑,四周还用护栏围着,纪念碑的后面还立着“功德榜”,写满了孔子庙捐款人的姓名。
我曾坐在玉环公园的凉亭上乘凉,也去过楚门的湖心亭,却从没看见过像孔子庙这样的亭。孔子庙的亭真高大啊,走进纪念亭,让你感觉像是走进一幢宽敞的露天别墅。孔子庙的亭真精致啊,光柱子就有十几根,每根柱子上都雕刻着银灰色的龙,形状各不相同,变化多端,让人看了不禁拍手称赞。孔子庙的亭真优雅啊,孔子铜像屹立在亭中央,像和蔼可亲的老人,像孜孜不倦的学者,像勤勤恳恳的教师……令后人止不住去敬仰。
这样的亭俯视着这样的碑,这样的碑倚靠着这样的亭,衬托了这宁静而又古老的孔子庙。孔子庙就在我们学校的附近,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孔子庙那里去看看哦!
孔子是我们都敬重的伟人,以前我们根本不理解孔子这位伟人,相信你们学过的同学一定有了几分理解吧!
我对孔子很崇拜,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孔子很谦虚、好学,而且他认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千里迢迢地从曲阜赶到洛阳去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而且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才走到洛阳。
俗话说:学无止境,孔子这样的品行很让我佩服。孔子拜见老子时,很有礼貌。孔子拜师后,每天都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这个习惯我们现在应该向孔子学习,学到他的“美”。
7月24日,我和妈妈慕名来到了山东省曲阜市的孔府孔庙。刚走进市区,就让我感到惊讶,这里的房子很奇特,不像我们城市里高楼林立,都是具有古代建筑的风格。
我一进大门,就看见一座大钟,听导游解说:“自古以来,人们就用钟来确定时间。”往里走,发现许多石碑上都刻着许多大字,据说是大书法家写的,这些字苍劲有力,字字渗透着对孔子学说的赞赏。不过书法家也会有写错的时候,而且每一个错字都有理由,我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也就不一一列举了。
走着走着,一条笔直的青石直路通到了孔庙的正门——“大中门”。笔直笔直的青石路两旁是石砖铺地,左中右分界清晰,导游让我们走在中间,说是“中庸之道”,只有走“中庸之道”才能永远利于不败之地。匾额上的“大中门”三个字是乾隆皇帝写的,字体苍劲有力,提出对走中庸之道的赞赏。
我印象里最深的是一棵树,上面雕刻着两条龙,栩栩如生,好像呼之欲出,据说皇上曾在这棵树旁休息过,所以会有两条龙。有意思的是我还学到了“勾心斗角”这个词呢!勾心斗角现在用于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但它的原意是指一种建筑结构精巧工致。
穿过孔庙,我们又来到了孔府,这是孔子嫡长孙居住的府第。孔府是典型的封建贵族地主庄园,占地面积约4.9万平方米,有各类楼房厅堂共480余间。看着孔府里的各种摆设,我发现孔府家法非常严明,孩子犯了错误,会受到甘蔗杖的惩罚,如果执迷不悟,还要在搓衣板上跪一个时辰。
孔府后院有一座花园,幽雅清新,布局别具匠心,可称园林佳作。更稀奇的是墙壁上的一幅画,画上有一条阳光大道,无论你站在哪一个角度上看,这条阳光大道总是摆在你的面前。至今我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游孔庙孔府,就像在欣赏一件件精美的古董,又像欣赏一幅幅绝美的古画,那每一扇门,每一堵墙和每一棵千年古树,既向人们讲述着那久远的文明,又在诉说着远去的历史。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不仅在中国,即使在日本和东南亚也是很有影响的。
孔子不只在思想上,而且在教育上也有他的特殊成就。他的治学态度、求知之法和教育之道等,直到现在也是一直被大家承认的。他对知识,主张“温故知新”,就是说从以前学过的知识中,可以得到新的东西。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在孔子追求知识的方法中很重要的部分,是跟“温故知新”紧密相关的。我认为“温故知新”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为什么呢?因为知识是联贯的,学习新知识时,很容易忘掉旧的。然而,如果你再一次复习旧的,并努力寻找和新知识的联贯关系,通过复习找出锁链或关系,并从以前学过的旧知识中找到对新知识的理解,又从新知识中找到过去不理解的那部分旧知识的答案,这样反复几次,你的知识也就扎实了。
比方说,快要考试时,有个人如果认真学习,把学过的旧知识连结起来,考试后他的学习会大有长进,我想这个人就是从旧知识中找到了新的启示,新的知识。在温故中,把新学的知识联贯起来思索,成为新的系统,虽然是为了考试用而强迫自己,但可以说,这是“温故知新”的一个实例吧!
所以我想“温故知新”是一个非常好的追求知识的方法,是孔子教育实践中非常成功的经验。
时间就像一个导演,安排着各个历史人物按程序的出现、行事,然后逝去。经过岁月的沉淀,历史人物都已经不存在,但他们的精神却被传承、发扬和广大。—题记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以君子乎?”孔子已经离去,但我能从他身上学会了热情待客,明白了学习要时常复习,知道了不应该应为别人的不理解而生气,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应为什么而乐,不应为什么而生气,保持平和的心态。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从孔子身上,我又学会了学习时常注意学思结合,不断钻研进取以品德高尚的人魏标准,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并且在温习旧知识时获得新知识。从孔子的身上,我学会了一些学习上的方法。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从孔子身上,我还学会了为别人出谋划策要忠诚,和朋友交往时要诚实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需要时常温习,并且无论做人、学习都要诚实,不能受污浊环境的干扰,坚持做一个品德端正的人。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一生见识教书育人,创办私塾,收受弟子无数。他看人不论出身,只论品德,他认为大多数人皆可教育。孔子曾经周游列国,宣传西周的分封制度,但是苦于没有成效。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被封建君主视为正统学说。儒家传承两千多年以来,教育和影响了许多人中国人讲究礼仪,温文尔雅,这都与儒家学派分不开,与孔子分不开。
我只是芸芸众生中一个微小的孔子的崇拜者,在他伟大精神和道德涵养的笼罩下,我不断成长,不断完善自己,应为有这个伟大的航标,所以我绝对不会害怕迷路。
从孔子那里,我学会了很多。了解、探索、学习孔子,我的道路更平坦。
天边的晚霞一片绚烂,长安城早已没有了踪影!”月亮说:“这儿好亮啊,我要到湖水里去洗个澡。当我在电视中看到漫天飞舞的五星红旗的时候,我想:中国之所以能够申奥成功,是中国强大的体现,是亿万叔叔伯伯阿姨辛勤工作的结果。妈妈生日那天,爸爸送给她一束漂亮的鲜花,在绿叶的衬托下,花儿是那样的娇嫩欲滴?
从前,孔子跟从师襄子学琴。师襄子教了一首曲子后,孔子每日弹奏,丝毫没有厌倦。过了十天,师襄子说:“这首曲子你弹得很不错,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虽学会了曲谱,可还没有掌握一些高难度的技巧。”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掌握了弹奏技巧,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品味出这首曲子的神韵。”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领会了这首曲子的神韵,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怎样一个人,尚未深入他的内心世界。”
又过了很多天,孔子庄重地向远处眺望说:“我现在知道作曲者是什么人了。这人长得黑,身材魁梧,胸怀大志,要统一四方,一定是周文王。”师襄子听后,立即离席行礼,说:“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啊!”
《孔子学琴》告诉我:学习需要用心专一,深入其中。倘若停留,或是进入的不彻底,便难以领悟其中更深的道理。而且学习也不是为别人学,是为自己学,为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服务社会而学。因此,真正有志于学习的人,会用心投入,深入下去,不会轻易带过或是半途而废。
冬天将尽未尽,我走近孔子。
当车窗外向后跑走的建筑有了春秋战国时的味道,当小小的黄包车上都印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字眼时,我微笑,我走近了孔子,我对他的了解将不只是历史课本上几行枯燥的文字。
走近孔子,我走进了孔庙。自汉至清,代代皇帝都来祭拜他,为了他“为政以德”的告诫,为了他“苛政猛于虎也!”的感叹。唐宋元明清,数座不同时代的牌坊巍然而立,将我们从现代引到古代。铮琮古琴,千年古柏,我们走进了孔子“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心境。各代皇帝在此立的碑,文革时尽被销毁,只完整地保留了两块。
有人遗憾,有人咒骂,但是他们毁掉的只是千年来压在孔子身上的一些无谓的赞美和所谓“荣誉”,孔子周游列国,一生未被认可,又怎么会在乎这些?我想,孔子留给我们的是思想,是境界,而并非这些后人所刻的大石板。孔庙,原是孔子生前所居住的三间茅草屋的所在地,现在被各代君主所建地如此规模庞大,他去世后没几十年就开始年年有皇帝来祭拜,他的待遇甚至比皇帝还高。但是想孔子一生清贫,周游列国无数次被拒之门外,他的“仁”,他的“一介草民的思想”却在他死后被发现,被无限度的升华。
走近孔子,我走进孔府,这是孔子后代的居所。看着偌大的宅院,听着孔子后代所享受的待遇和种种官衔,我思考,孔子留给后代的恐怕并不是他的思想和境界,只是待遇,只是享受。真正理解孔子思想的,世间能有几人?半部《论语》便可治天下,对于孔子,我们永远只能知其皮毛。然而孔子的思想已经名扬海外,多少发达国家一直沿用孔子的思想,多少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怀着虔诚的心来祭孔。作为中国人,我们为孔子而骄傲。多么想在杏坛下,在桃李旁,席地而坐,听孔子讲学,讲着一本又一本厚重的竹简,讲着他对世间的理解和梦想中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礼”的社会。
至此惊觉自己文笔的枯竭,对于孔子,我读不懂,读不完,自然也无法诠释。我无法走进孔子,我只得走近孔子。
一本《论语》,一杯苦茗,不需于丹,也无需跋涉,便走近孔子了。
今天要去秋游了,早上我起的很早,高高兴兴来到了学校等待出发。
同学们手拉手坐上车,过了很久终于到了孔子庙。到了以后我们就开始穿古代的汉服,要举行拜师仪式。穿汉服我觉得很好玩,看看同学们都穿着汉服放佛真的进入了古代!进入庙里走了一会就看到了孔子爷爷高大的雕像,两边各有两个雕像是他的弟子。我们参观了整个孔子庙,有点累的,但是很有意义!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真是了不起啊!我今天参观了孔子庙才懂得了这些,今天真是有意义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