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我问,美是什么,何为美?我想一千个人可能会有一千种答案。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孟轲说:“充实之谓美。”罗丹也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在我们的心中,美,可以是大海波涛澎湃的壮阔,可以是朋友间一个默契的微笑,也可以是闲暇之余品的一杯茶。
现实中,处处都有美,美的色彩,美的旋律,美的歌声,美的故事……这种美,都需要我们用一颗清澈的心灵去发现去感悟。还记得吗?每当清晨,我们拉开窗帘,打开窗户,一习新鲜的空气带着明媚的阳光扑面而来的时候,我们是否感受到了清晨带给我们的欢心与幸福?这不是美吗?
有的时候,我们仰望夜空,竟不知月光在这远离城市的郊外会如此皎洁;有时它又会被云遮挡,那么朦胧,那么神秘,似乎在等着欣赏她的人去揭开那层面纱,这不是美吗?
自然之美,艺术之美无处不在,让我们精神愉悦,享受幸福。例如:今天,我们走进学校,感受这里的建筑之美,人文之美,教育之美。说到这,在这样一个有一点暖意的冬天,再次享受这一次美的盛宴。在每个闲暇的时间,我们可以看见那些为艺术节忙碌的教师,他们集思广益,亲力亲为,任劳任怨,这是奉献之美;各班的同学都为本班的节目出谋划策,上网查资料,想剧本,编动作,找服装等,这是团结之美。每当课间,操场上就会出现一批批练习者,他们潇洒的舞姿,整齐的动作,动人的微笑,鲜明的节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动作反复练习,只为达到最佳的表演状态,只为在舞台上绽放最动人的光彩!这是上进之美。让我们一起期待这次校园文化艺术节,期待这一场美的盛宴。
愿美的艺术之花香满校园!
愿美的生活永伴你我!
在我们家客厅里,摆放着一尊木雕,它产自有我国木雕之乡这一美称的浙江东阳,雕刻非常精美。
东阳的木雕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间工艺之一,被誉为“国之瑰宝”。我家的这尊木雕分为两部分,上面是一个园形木盘,圆盘中间是木雕,下面是个底座。它高约50厘米,底座长约45厘米,整座雕塑从远处看呈现出一种深黄色,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
从远处慢慢走近这尊木雕,上面雕刻的内容也一一清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木雕也仿佛有了生命。圆盘中间刻着一棵松树,松树上站立着两只可爱活泼的鹦鹉,它们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唱歌,又时不时地用嘴梳理着自己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美丽的羽毛。旁边的柏树枝上,几只小麻雀飞来又飞去,一边还在为两位鹦鹉歌唱家伴奏、唱和声,活灵活现,妙不可言。右边,一座美丽凉亭掩映在松柏之中,亭子下层是一大堆突兀的怪石,一条小河弯弯曲曲蜿蜒其间。两只仙鹤悠闲地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漫步,时而仰头甩水,时而把头插入水中。
这座巧夺天工的东阳木雕让我无比佩服能工巧匠们那高超的技艺,这些没有生命的木头在他们手里被塑造成如此栩栩如生的形象,真叫人赞叹不已。
东阳木雕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也是东方文明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融会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气质和文化素养,我爱东阳木雕!
或许大家看过一个故事,是说两位残疾人,一个没左手,一个被右手,却可以合作鼓掌,最终换来了表演者的持久的表演,表演者被这两位残疾人所打动。
说这个故事不是为了讲残疾人的什么什么精神,这些大道理是语文老师应该告诉你们的。但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鼓掌。
表演者为什么愿意再表演,并不单单是因为被打动了吧?因为鼓掌,表演者觉得应该报答观众;也因为鼓掌,至少,表演者没觉得自己表演是白费力气的。
其实像这样的故事有个细节——都不在中国。这就是我想说的,难道我们中国人真的一无是处吗?中国人(包括我在内)都有很多缺点,譬如:仇富(自己不富还不允许别人有钱);别人对我怎么样,我就对他怎么样(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报还一报”);奴性(我们为什么要怕官员)等等。五千多年的文化,今天似乎没有任何魅力可言了。
为什么新加坡,一个英语通用国家,要用中文写“不准随地吐痰”?为什么古诗词可以被改的毫无韵味?为什么当街对骂的人很多?为什么中国人一说中国的缺点,就是不爱国?为什么中国的教育有问题而不改?
这些我都不想谈,我只说鼓掌这件事。
我曾经经历过一次事件,那次看节目,一曲终了,台下数十人鸦雀无声(嗑瓜子,叙闲话的声音除外),表演的人在台上啜泣起来,台下中国人无动于衷!
“为什么你们就不舍得鼓掌呢?至少我很辛苦的表演了~”这是台上人的最后一句话。
对呀,人家至少辛苦了,为什么没点掌声呢?这应该是最起码的素质啊!
鲁迅先生一辈子写文章说中国人麻木不仁,企图改变中国人的思想,恐怕没有丝毫作用罢。中国自古讲究“以礼相待”,这礼呢?“礼不就是钱嘛”这是中国的声音。
多数中国人在对待一件事上,仅仅是个看客。不是说我们要凑热闹,而是我们要勇于表达我们自己的看法啊。
鼓掌多大点事,怎么也变得那么难呢?写个评论也难吗?
音乐,是一种艺术。我认为它是所有艺术中最绚丽的,因为她可以触动我们的灵魂。当高涨的情绪得不到宣泄的时候,听听音乐,一切烦恼就都烟消云散了,而生活又变得美妙起来。
现在的人们,常常背负着各种问题和压力。他们整天灰头土脸的生活,迷茫在城市的海市蜃楼下,不在乎每天的感受,慢慢地,都变成了千篇一律的机器,笼罩着阴郁。而音乐,正是让他们恢复往日鲜活的一剂良药。不知道是音乐如心情,还是心情如音乐!也或许音乐与心情融为了一体!人与自然也融为了一体!音乐本身就是生活——生活也就是音乐。音乐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沉浸于音乐世界的人心胸往往比较开阔,感情比较细腻,情绪比较平稳,更能体会别人的心情,因此比较容易与人相处。同时,他们更容易感受到生活的乐趣,热爱生活。
音乐是一位好老师。它会将你的心灵从喧嚣和冗杂之中带出,带到一片静土,使你那烦躁的心平静下来。音乐是你开心时的朋友,音乐也是你失意时的伙伴。音乐可以充当太多真善美的角色,在生活中它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它是人类陶冶情操的良方,是文明传播的阶梯。让音乐走进每个人的心灵,去领悟那最美的真谛,感受人间真情的律动!——让音乐走进心灵!
音乐既然是声音的艺术,那么,它只能诉诸于人们的听觉,所以,音乐又是一种听觉艺术。心理学的定向反射和探究反射原理告诉我们,一定距离内的各种外在刺激中,声音最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它能够迫使人们的听觉器官去接受声音,这决定了听觉艺术较之视觉艺术更能直接地作用于人们的情感,震撼人们的心灵。“音乐是唯一真正生存的艺术,它的振颤、律动,也就是生命的要素,任何有生命的地方,也必然有快乐。”是著名钢琴家帕德莱夫斯基对音乐的认识,他的这一精湛见解,揭示了音乐和人生的关系。
作为一种情感艺术,音乐能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道德素养,推动人们奋发向上。一般认为,音乐的目的有三种:即道德教育、消遣闲暇和精神方面的享受。音乐中所含有的情感与理想,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在影响人们情感的同时,也在影响着人们的意志。音乐是一门艺术,是我们身边的一门艺术。
书法,虽没有音乐的余音绕梁;书法,虽没有绘画的栩栩如生;书法,虽然没有雕刻的引人入胜。但是,书法独具魅力。它它她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有一天,我和妈妈去首都北京参观毛笔字展览,看着这刚劲有力的毛笔字,我便对妈妈说道:“我也想学毛笔字,行吗?”妈妈听了我的话后,若有所思。几天后,妈妈帮我报名了练毛笔字的补习班。
一开始写毛笔字的时候,难免不出问题:我刚接触毛笔的时候,在我沾好墨汁以后,毛笔就像不听指挥似的,一直在我手中晃动,不时还有几滴墨汁掉了下来,不偏不倚地落在我的衣服上。在我准备写字时,原本雪白的衣服已经变得乌黑一片了。
好不容易开始写毛笔字,谁知,毛笔一碰宣纸上,就把纸给戳破了。在写字时,要么是横不平,要么是点太小,这时候我就开始放弃了埋怨自己为什么写不好,当我抬起头来:看见了一行毛笔字:“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到彩虹!”对,没有困难的磨炼,怎么会有加倍地努力?我重新拿起笔来,沾好墨汁,开始写字。这次我坚定了练好字的决心,一笔一划慢慢书写着。笔画歪了,再来!就这样一次一次地练习着!经过不懈努力,我越写越好。当然我写得这么好,和我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现在我越来越喜欢书法这门艺术了,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我更加快乐!“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就会练得更好!
什么是艺术?恐怕无法用一件东西来形容它,艺术大到一处名胜古迹,也可以小的一个衣服上的图案。总之呢,艺术是无处不在的。
我身边就有很多的艺术,比如我书桌上的那只塑胶球小狗、墙上挂着的那幅十字绣、字贴上写着的书法,甚至妈妈手机上的一个小吊坠也算是艺术。
在我的书桌上,放着一只用塑料球做的小狗模型,大概有一个拳头那么大,它是几个月前妈妈送给我的哦……
每天下午当我放学回到家中时,便会看到披着一身晚霞的小狗静静地看着我,仿佛有话要跟我说,这时,我便坐在它旁边,一边抚摸着它那被夕阳染成淡红色的脑袋,一边与它说着话,这时,我就忘了它是一件工艺品,而是一只名副其实的"看门狗"。
这只小狗身上仅用了三种颜色的塑料球构成,但看起来并不单调,反而给人一种花哨俏丽的感觉,它的眼睛和鼻子是用黑色球做的,四肢和身体都是用白色球做的,耳朵和尾巴是用红色球做的,最后,再锦上添花似的在嘴中加了一个红色球当作舌头。乍一看,还真觉得是一只迷你版的小狗在吐舌头。
艺术是丰富多彩的,只要你用心去听、赏、说,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
上海植物园举办盆景展览,我慕名而去。走进展览大厅,那各式各样的盆景简直使人目不暇接。不必说墨绿的罗汉松被修剪得多彩多姿,也不必说青翠的爬山虎缠绕着山石盘旋而上,单说山水盆景就使人流连忘返。看于这儿是“花果山”,满山嶙峋的山石就像千百只小猴在戏耍。那儿陡峭的山崖多险呀,这就是有名的华山。还有西湖的水、桂林的山……每一盆盆景都有一种美好、精致的造型,给人以无穷的遐想,真像一首首无声的诗。“壶山脚下”就充满着诗意。壶山,峰峦起伏,山坡上翠绿一片,零星地点缀着缤纷的野花。一条千级小路若隐若现,通往山顶。
遥想当年李白喝醉了酒,就睡倒在这风光绮丽的壶山脚下。山下千奇百怪的岩石搭成一个小山洞,洞口有一块平滑的石板,李白就睡在上面,清澈的溪水从他脚下流过。这么美的景致,怎能不激起诗人豪放的诗情呢?“沙漠驼铃”仿佛把我们带到漫漫沙流的新疆大沙漠。在一望无际的沙海中,一队骆驼远涉而行,古人骑着它们把中国的丝绸传到西方,这儿的一座古城遗址也许就是丝绸之路上的歇脚点。如今它被弥漫的黄沙所笼罩,只微露出断墙残壁,整座城几乎埋没在沙堆中I而在盆景里,那漫无人烟的沙漠依然存在着旺盛的生命力:一丛丛低矮的耐旱植物—仙人掌、仙人球开满了红的、黄的花儿;两只骆驼悠闲自在地走着,细长的脖子上挂着铃档,似乎还传来了“叮当叮当”有节奏的音响,给沉寂的沙漠增添了欢乐。
最传神的是“八仙朝拜观音”,高低不等的八根小石柱竟是八仙!那最矮的大概是何仙姑,站在石头上的也许是吕洞宾……站得最高的当然是观音,威严而毫无表情,旁边笔直冲天的松树映衬着。八个神仙都被刻活了,真是独具匠心。看到这儿,你也许很惊讶,这样一些乱石怎么有如此美妙的诗的意境?其实这不足为奇,我们的艺术家就是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和聪明才智再现祖国的壮丽河山、古老文化,用满腔热情赞美伟大的祖国。
今天的语文课上我们班举行了主题为“艺术就在我们身边”的作文朗诵比赛。这真的是一次有趣的比赛。
首先上场的是我们第四小组,我们表演的是第25课《伯牙绝弦》。伯牙有陈正东饰,钟子期由魏子淳饰,道具由黎杰君负责,旁白由王老师君做。因为王老师君朗诵得很有感情,所以我认为旁白做的最好。我们的动作、神态表演地维妙维肖,老师、同学都对此赞不绝口。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友谊,是多么深啊!他们互相了解,是真正的知音。而在现在,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看着看着,我不禁陷入了故事的情节之中。
接下来上场的是第五小组,他们表演的是第26课《月光曲》。皮鞋匠由马炤康饰,盲姑娘由吕齐齐饰,贝多芬由蔡志航饰,旁白由林颖做。因为林颖朗诵得很有感情,所以我认为旁白做得最好。他们的动作、神态同样表演得惟妙惟肖,但是却比我们略胜一筹。动听的钢琴声、清幽的月光、微波粼粼的海面、波涛汹涌的大海……我陶醉了,陶醉在了旁白那极富感情的声音中。我想:贝多芬与盲姑娘何尝又不是一对知音呢?
最后上场的是第二小组和第六小组,他们分别表演了第27课《蒙娜丽莎之约》和第28课《我的舞台》。虽然他们的表演都比较好,但是却使我哭笑不得。因为他们是即兴表演,所以大部分都是朗诵。在他们表演的同时,我认识了艺术的另一种美,这种美就是朗诵的美。
通过这次朗诵比赛,我发现艺术并不是跟我们普通人无关,其实我们的身边处处是艺术。
上面的身边的艺术,通过开展艺术在我们生变的作文朗诵比赛,使我明白了艺术就在我们身边,艺术无处不在,用心去创造各种艺术。
我学书法三年了,现在写得一手很棒的书法。你想知道我是怎么练出来的吗?这里面有许多苦与乐。
记得我6岁的一天,妈妈带我来到海日书画学校,欣赏小朋友们的作品。那里有各种字体的书法作品,还有许多形态各异的水墨画、水粉画。我羡慕极了,很想学到这一手。于是妈妈带我去报名。
当时,老师让我试着写一下,可我连毛笔都不会拿,就像拿腊笔似的抓起了毛笔,还弄得满手都是墨,现在想起来真可笑。黄老师慢慢纠正了我的握笔姿势,接着让我试着用毛笔写一横。结果,我写出来的一横长满了“鸡皮疙瘩”。不过黄老师说我的接受能力较强,加上妈妈的再三恳求,还是收下了我。
于是我来到了教室,好多比小的小朋友都在认真地练习。我也坐下来试着在黄老师给的双勾练习纸里“描”起来。要知道当时我连涂颜色都糟糕得很,写出的“横”和“竖”当然更见不了人。黄老师看见我这么一本正经地在“描”,鼓励我说:“丁滔进步真快,看你拿笔拿得多棒!”得到表扬的我更是努力了。
但那时的我很调皮,用妈妈的话说“没有一秒钟能坐得住的”,才写不到五分钟,就开始搞小动作了。黄老师悄悄走到我身边对我说:“丁滔,你想写得跟这位小朋友一样好吗?快点练呀!”看见大家都在埋头练习,我不好意思地又拿起笔来。又过了不得五分钟,我又探头去看看邻桌的小朋友;一会儿又故意用毛笔在自己的衣裤、桌椅上乱画;一会儿又把盛墨的碟子打翻了……弄得老师不得安宁。黄老师只好一次又一次地站在我身边,把我的注意力一次又一次拉回我的书法练习上。黄老师这次批评我,下次又表扬我,既让我明白自己做得不好,又不让我失去信心,就这样,在黄老师的不断提醒和指点下,我慢慢地掌握了书法的一些窍门了,每次上课专心练习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了。
一年级的时候,刘老师知道我在学书法,就特意让我参加了学校的书法班,我也很乐意。可是,我依然很粗心很调皮,虽然悟性高,进步快,可是每次写完书法回家总是脏兮兮的。妈妈于是为我准备了一双袖套,让我上书法兴趣班时戴上,可是我不喜欢戴袖套。有一次,我和邻桌的同学玩时,他不小心把我桌面的墨洒了。因为我平时总是写得很脏,又怕遭老师骂,于是我急中生智,用衣服的袖子把墨擦干净,然后,再把妈妈为我准备好的袖套戴上。这样,我便轻而易举地过了学校老师一关。可回到家,妈妈使尽法宝,都没能把我的校服上的墨迹给洗干净,只好为我重新买来一套新校服。那次我被妈妈重重地骂了一顿,我很委曲。我不用衣服擦,被老师骂,擦了又被妈妈骂。于是我堵气不上兴趣班了,现在想来真后悔,要是徐老师能原谅我,再收我为徒就好了。
很快,我过了“正”字和“永”字关。一天,黄老师跟我和妈妈商量,希望我能用心练习,坚持两年,会有成绩的。我有点犹豫,因为一坐就是半天、一天,好累呀!再想到寒暑假所有的自由时间都泡汤了,想打退堂鼓。妈妈告诉我书法是我国古代文化精髓,能修心养性,对我的将来很有帮助,黄老师也跟我一起憧憬着未来成功的喜悦,我最终狠下决心,选择了学下去。
这是我在黄老师家学书法的第一个暑假。我每天早上七点半来到黄老师家,一写就是一整天,妈妈下班后再来接我。听上去都有点不可思议吧。可不知怎的,当时我并不觉得很苦,或许是有个良好的氛围吧,又或许是我想着自己的作品快出炉了吧。一个暑假过去了,我不但没有耽误功课,书法还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虽然我也羡慕同学们在暑假里学会了游泳、游览了祖国的名胜、尽情地上网或游戏,但我觉得还是值得,并且我渐渐爱上了书法。
当我完成了两幅作品后,总觉得差不多了,开始觉得练书法有些乏味,提不起兴趣,练习时总走神。幸亏黄老师及时发现,给我换了一种新字体——张迁碑。我突然觉得很有新鲜感,又很有挑战性,而且这种字体也适合我,笔画粗厚大气。我越写越投入,黄老师见我如此努力,便开始了一对一的教学。我也很珍惜这个机会。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黄老师的悉心教育和我自己的努力下,我获得了“墨彩杯全国少儿书画大赛”二等奖。
这就是我学书法的故事,让我懂得了只有付出才有收获,我一定会继续练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