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我们多少了解到了强大而繁荣的清王朝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的。清王朝的衰退,正是因为统治者在这条繁荣昌盛之路上发出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笑声,统治者的固步自封,官员之间的你争我斗,使得整个社会的腐败风气逐步加深,最终导致国门被踹开,国人被沦为奴隶。毫无疑问,一条繁荣昌盛之路,如果腐败的人多了,这路自然而然地消失。
其实,我们的国人并无全部甘于沉入深海,有一部分人总是想方设法地探索打造救国救民的道路。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着每一个中国人走救国救民之路,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创建人民军队等多种方法,为路的出现埋下重要的基础。这样热爱祖国,不畏艰难,足智多谋的人,若是加上更多的革命之士,打造出救国救民之路毋庸置疑。
对于个人,学会积极进取,努力拼搏,做一个有理想,有文化的人,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为祖国的明天打造更具优势的强国之路。
热爱祖国,立志远大的人能走出一条强国之路,强国之路上,也会因具有极大破坏力而消失,为此,人与路之间的关系也就更加明确了。
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走了,也便有了路:也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但是,什么样的人会走出什么样的路?路又怎么经过多人走过而消失?这两个问题引起我的思考。
但是,繁荣昌盛的道路消失了,难道我们就止步不前,甘于被侵略者控制、甘于沉没于深海里吗?路,是人创造出来的。路没了,我们理应吸取教训,艰苦奋斗,选择一个方向,坚实地把路造好。
说到底,无非就说明了一个道理,人与路是相辅相成,由人生路,路由人生,人的态度影响着路的存在,旧路的消失暗示着新路的产生,这对于个人与国家的发展之路亦是如此。
对于国家,汲取历史教训,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大力培养人才,在正被打造的强国之路上,要选用坚实,稳定的材料,科学决策,强国之路才能更加不易被破坏,才能通向远方。
老旧的搅拌机嘎吱嘎吱地运作着。
老陈不断地向搅拌机里倒着石子和泥浆,小新则是帮助他的师父打打下手。一瓢清水被小新倒进了搅拌机里,搅拌机就像一位生病的老人,不停地咳嗽着。飞溅的泥水溅到了一老一少身上,脏兮兮的工作服似乎几个月都没有洗了。
“师父,俺们为啥要修路啊?这大马路这么长,修起来得多费劲啊?”小新抹了一把脸,满手的泥尘被他抹在了脸上,倒像是一只大花猫。
老陈伸了伸酸痛的腰。岁月在这个老人的背上走得异常的快。许是常年吸入工地上的灰尘,老陈的肺越来越不好了。小新时常能够听到老陈的咳嗽声。几年来,老陈的身子也越来越弱。枯瘦的手臂使劲地拽着铁桶,青筋暴起,铁桶里的泥浆一荡一荡的。
将铁桶里的泥浆尽数倒进了搅拌机中,老陈才似乎松了一口气,身体跌坐在泥地上。他顺了顺气,眼睛却注视着小新。沙哑的嗓音像坏死的机械:“俺们修路啊,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传承啊!”说完,老陈咳嗽了几声。在小新的目光中,老陈那瘦小的身影,莫名变得高大起来。
“那师傅,俺们在传承啥啊?”小新的眼中似有光芒闪烁,他急切地想要知道答案。
老陈却并未立刻回答。他只是笑了笑,然后抽出自己那柄用了几十年的老烟斗,呼呼地抽起了烟。抽了几口,等到肺中充斥着烟草的气息,老陈才悠悠地答道:“小新啊,等你修完这条路,就自然会明白了。”
自此,在这条大马路修筑的几年中,回荡着的,只有那老旧的搅拌机嘎吱嘎吱的运作声。水泥的滚动,驱赶着时间的步伐。眨眼之间,这条大马路建成了。这条连接着两方地域的大马路,终于开始了它的工作。
小新在这条大马路附近的楼盘买了房,安了家。他仍旧做着修路工人的活儿,也渐渐有了妻儿。等到他老了,白发满头了,他便整日端着老人椅,坐在大马路的旁边,看着马路上来往的车辆,听着耳旁的汽笛声。
至于老陈,早在大马路未建成的工期中,因病逝世了。小新以徒弟的身份,为老陈在大马路旁的山上,买了一块墓。每年,小新都会在大马路建成的纪念日,去看看老陈。当年老陈用的那柄烟杆,也陪老陈一同休息了。这位几乎用一生在修路的工人,终于光荣地倒在了自己修筑的大马路旁,长眠于此。
光影扑朔,夕霏云霞。偶有一日,孙儿小守问向小新:“爷爷,这大马路在这儿多少年了啊?”
“多少年啊——俺也不晓得了。”小新笑了笑,脸上的皱纹更深了,就像一张枯老的树皮,“守儿,你晓得你为啥叫小守吗?”
“我不知道。爷爷你跟我说说呗。”孙儿稚嫩的童音甜甜的,滋润着小新沉寂多年的心。他侧过身,艰难地面对自己可爱的小孙子。就如同当年老陈对他的一样,小新认真地对小守说:“守儿啊,这大马路,可是你爷爷建的哦!你爷爷的师父曾经说过:‘俺们修路啊,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传承啊!’俺们要为大家造福,为了让大家出行更方便啊!守儿,你一定要守住这个传承啊!”小新不断地感叹着,岁月给了他太多太多,他也是时候给别人了。
孙儿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十多年后,小新也去世了。他从大马路旁,搬到了自己的师父旁边。当初,两块墓是一起买的,小新还开玩笑地对自己的孙儿说:“以后爷爷住在这里,你可要多带点钱给爷爷啊!”说完,还状若思考地喃喃道:“嗯,这块墓不错,平时还可以跟师父聊聊天嘞!”
曾经的大马路,周围也建起了不少的商业街和高楼大厦,次第更新。而在此地,又成立了一个修路工程组织,名叫“守约工程”。守约工程的创立者,已经带领着工程队,修筑好了不少的著名公路。如今,“守约工程”已成为修路工程组织中的一个响当当的名号,政府投资的不少工程,也交给“守约工程”操办。
“小守先生,请问您当初是为什么会成立‘守约工程’呢?这个名字有什么深意吗?”在“守约工程”主楼的大门口,许多的记者手拿麦克风,旁边的摄影师赶忙跑过去打开摄像头,拥挤的人群似乎要将这大楼冲垮。
此刻,一位身着笔直西装的青年,正对着其中一位记者的麦克风。他微笑着,不失礼貌地挠了挠头,商业气息浓厚的西装盖不住他身上淳朴的气质。
“为了修路。大概,也是为了传承吧……”
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我们可以不完美,但我们努力。——毕淑敏
人总是那么奇怪:行色匆匆地在茫茫雪原上走过笔直的道路的人总懊悔错过了沿途烂漫的风景;一路弯弯曲曲赏尽风景,尝尽生活滋味的人又抱怨自己人生为何走得如此艰难,为何那句“两点间线段最短”的公理未渗透人心?奇怪的人们望着身后的那一串或直或曲,或深或浅的脚印迷茫而思索,其实,勿须懊悔,勿须抱怨,抑或笔直而辉煌,抑或蜿蜒而惨淡,尽自己最大努力在原地上留下与众不同的那段全属于自己的道路,你就坐拥了美丽的人生。
还记得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写过他自己的一句切身感受:“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尽吾志”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则可以无悔矣,而“力足以至焉”而不至,就会同美国第39任总统吉米卡特那样遭人责问。1946年,年轻的吉米卡特从海军学校毕业后,遇到了当时的海军上将里科费将军,将军让他随便说几样自认为比较得意的事,于是,踌躇满志的吉米卡特得意洋洋地谈起了自己的海军学校毕业的成绩:“在全校820名毕业生中,我名列第58名,”他满以为将军听了会夸奖他,孰料,将军不仅没有,反而问道:“你为什么不是第一名,你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了吗?”卡特满脸惊愕,继而,羞愧得满脸通红,后来,吉米卡特牢牢记住这句话,每走一步,每铭上一个生命的脚印,他都问自己:“你尽自己最大努力了吗?”正因为这样,他不再在乎脚印的直或弯,深或浅,只要每一个脚印里留着奋斗的力量,只要每一段人生路上洒满努力的汗水,只要蓦然回首人生的时候,能摸着自己均匀跳动的脉搏说一句“我努力了”,他就满足了。
有时候觉得人生总是走得很累,迈步之前要选择路口,确立航向,每走一步,要调整步伐,要追赶前列,走累了歇歇的功夫里,又忍不住回首看看人生路上的那一串自己的脚印,与他人一比,或许弯的心颤,浅得心酸,头脑不免闷热,眼前也甚迷茫,那一句“道路该怎么走”扯得神经发酸。那么想想在臭气熏天的垃圾里捡破烂却能骄傲的说:“劳动了就是美的,尽自己最大努力了就无悔”的叶辛夫妇;那么想想走过高考落榜阴影,尽全力办起芳香四溢的馨园主的孙长亮;那么静心念念那句“天空没有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的佳句,用真心演绎生活,尽全力走好每一步人生,那你的道路就是美的极致。
山稳重,水动荡,路却平稳而富有韵律,能实现人远走他乡,快速交流的梦想。
一条路就是一段人生的轨迹,没有路的地方,可以开山破岩,架桥通隧而变成通途,那是勇往直前、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冲破局限的人类精神具体化。
将原来的路扩大、加固、美化,那是人将事业做大、做强、做优;同时,人又如同路将承受更大吨位车辆辗压一样,将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路的起伏崎岖,既是地形地势的原貌实描,又何尝不是人生跌宕起伏的真实写照,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路启迪人生,风物长宜放眼量,不拘眼前的路途坎坷,前面的风景更美丽。
西方谚语曰:“条条大路通罗马。”虽然只是短短一句话,却包含了一个人立身处事的道理——遇有横阻,要更加昂然地与之奋斗。
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往往伴随许多的祝福或赞美,尽管如此,在此时,已有一般遥远且充满着荆棘难行的道路,展现在这新生命面前,“逆境中,力挽狂澜者,使强者更强;随波逐流者,使弱者更弱”。不如意时,谁能坚强的站起来,他便是成功;在恶劣的环境下,若能奋斗到底,最后冲破一切难关,那他也就可以算是个胜利者了。
人与路,就像链环一般,环环相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生的甜美与苦涩,关键在我们年轻生命的奋斗,路上会有狂风暴雨,也有遍地荆棘,但是我们可别忘了,今天艰苦奋斗,将带来明日的成功,让我们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开辟人生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