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我们学习的的乐园、成长的摇篮。我们渴望在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中愉快地学习,健康的成长。
然而,校园里也时常有不和谐的音符。也许因为一个误会,有人恶语相加;也许因为一次无意犯错,有人挥起了拳头……
今天,我观看了一部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影片——《校园暴力》,它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该如何保护好自己,免受他人的侵害。《校园暴力》讲述的是一位叫翔翔男孩的故事。一天,妈妈叫翔翔出来吃饭,叫了半天,却没有看见他出来,走进房间,发现翔翔在地上呕吐不止。妈妈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医生说:“翔翔是因为暴饮暴食才导致现在这样。”妈妈觉得很奇怪,在妈妈一直追问下,苏醒后的祥祥只好向家人说出了自己遭到敲诈的真相。原来祥祥受到高年级同学的敲诈,每天都要给他们钱,而且一次比一次多。每次翔翔给他们钱后,回到家就猛吃东西,不敢告诉父母和老师,才造成今天的后果。
今天看了悲伤逆流成河这部电影。
在看完电影之后,我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把原著读了一遍。相比于小说来讲,电影其实做得很不错。
在电影当中,易遥不再是那个早恋、怀孕然后,最后把自己的人生搞得一团糟的小太妹,她的无辜让人更加心疼。她做错了什么呢,就那么倒霉地没法过上普通人的生活。被卷进一个漩涡中,就越陷越深,像是碰翻了厄运的多米诺骨牌一样,一连串的不幸接踵而来。以前我也觉得郭敬明心理变态,写什么青春伤痛文学,每个角色都没有好下场,不过最近我有点理解了这种结局,圆满本来就是难得又难得的事情,只是在他非得要在最后狠狠地搞他的读者一把,把原本的散场渲染成你死我也死的大型欢送会,这就让人太反感了。
我一直喜欢看有点压抑的题材,好像在不同角色的悲惨人生中,感受到了不属于我平静生活的一点波澜。对这个世界更悲观一点的同时,也更加理智了一点。
昨天看了东野圭吾的《黎明之街》,我深深地觉得婚姻是一件暂时来讲,我还没办法接受的事。书里细细地描述了男主角从开始对婚外情的不理解到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过程,而我竟然没办法去谴责这种不合乎道德的行为,我小时候也看过不少青春伤痛文学,那时候哭得特别伤心,现在回看时会觉得,能怎么办呢,毕竟大家都不容易。
我把这种心情综合理解为,逐渐懂得人性的过程。
看过了这部电影之后,我的悲伤没有很多,我只是庆幸自己生活得如此幸福。
所以虽然它台词尴尬,演技也没那么过关,但我依然觉得它是一部好电影。
校园是我们共同学习的家园。我们在这里一起努力学习,一起快乐成长,但随着年级的增长,同学之间也少不了发生一些小矛盾。因此,星期三张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校园欺凌》的小短片,希望我们从中学到一些有益于自己的东西。
短片中的宗爸给我们讲了:什么是校园欺凌?如何防范校园欺凌等问题,让我心有感触。
首先,多交朋友是防止校园欺凌的好方法。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少一个敌人"。当然交朋友一定要交积极向上、善良诚信的同学,否则自己也会被带坏。有了朋友,当你被欺负的时候,朋友见了一定会帮助你解决问题。有一次,我在学校遇到一个楼下班的同学,他不知为什么打了我一下,我问他为什么打我?他却一副趾高气扬地样子,一边狞笑着一边伸出小拇指向下说:"小子,我就想打你,怎么着?"我一听恼了,这语气,这手势分明是瞧不起人,挑衅嘛。我也顺手打了他一下,他哪肯罢休,正准备向我开战时,我的好朋友经过这里,我忙叫住他:"帮我,这个人故意欺负我。"好朋友一听火了:"岂有此理,竟敢欺负我哥们,你再试试。"朋友袖子一撸,那人见势不利,拔腿就跑了。此该,我深刻地感受到有朋友是多么重要。
再次是乐观,也是面对校园欺凌的好方法。如果你平时昂首挺胸地走,想找你茬的人也会被你的气势吓跑了。
说起校园欺凌和暴力现象,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原本校园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是教育我们成才的地方。可是校园欺凌和暴力就像是美丽校园中的病毒,时时刻刻威胁着同学们的身心健康;打破了校园应有的宁静,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和谐校园的建设。
我认为欺凌不应该被认为只是“成长的一部分。”它不但会伤害你的身体,还会使一颗纯净的心灵走向弯曲,使人精神受到痛苦折磨,严重时,还会威胁你身边人的生命安全。这不仅违背了中华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友善,而且极其容易伤害到同学们的身心以及家庭。如果我们都能以“与人友善”的态度去处理学习和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那么我们的生活都会充满阳光。
我认为远离校园欺凌,一定要学会宽容。同学们生活在一起,产生一点摩擦是正常的。在平时生活中,应该学会说:“对不起”。你可别小看这三个字,它的作用可大了,在处理同学关系时有着出奇的效果。矛盾发生后,我们应该学会忍、包容、体谅他人,不能斤斤计较,应该让矛盾迅速化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
在威胁与暴力来临之际,首先告诉自己不要害怕。大声地提醒对方,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的行为,会受到法律纪律严厉的制裁,会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同时迅速找到电话准备报警,或者大声呼喊求救。如果危险发生,可用自己的书包、扫把、凳子、桌子等物来挡,可以躲避受到的打击;若是隔壁班发生危险情况,要赶快关紧自己班级的门、窗,不让歹徒进来。如果受到伤害,一定要及时向老师、警察报案。任何时候须以保全生命为第一考虑。
文明和秩序是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学校所必不可少的。我们都是祖国的花朵,自己这朵开得灿烂,也要让周围的花朵开得鲜艳,相互衬托,才能构成最美的风景。从我做起,抵制校园欺凌和暴力现象共建平安校园、书香校园、阳光校园,做一个讲文明、守纪律的宽容友善之人,共建我们友善和谐的校园!
我们有温暖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学校教育、一群不管多么社会还是很善良的同学,我们是多么幸运啊。或许这部影片带给我们的思考,不是校园霸凌本身,还有很多更深层次的东西。
校园暴力?校园霸凌?是的,道法课上和新闻播报上不少见。可是,有多少人像之前的我一样,看完听完觉得,哇这好可怕,可是这离我好远啊,我永远都不可能碰到这种事情,然后就匆匆让自己的思绪转到其他事情上去了?
直到我看了这部影片。
《悲伤逆流成河》近期热映,大众点评评分高达9.1。片末,妈妈问我,如果你遇到了校园暴力,你会怎么办?我说,我不会遇到。是的,我们生活在大城市里,上着好学校,我们绝大多数人永远都不会遇到。但我们很有必要思考一下这里面反映出来的问题。
让我们把目光暂时从施暴者和受害人身上移开,看看他们周围的那群人。
易遥最后跳河前有一段长长的自白,是全片中最让人泪目的地方。她说:“你们都是凶手,动没动过手都一样!”
看别人动手,看大家都排挤,自己也跟着——我自己什么都没有做,我不用负责,这不是我的错。很多人这样想。
他们,这些旁观者,这些同流合污的人,这些没有帮助受害者的人,需要负责吗?
我们确实应该对熟视无睹的人充满气愤,但试问:假如你们班所有人合伙欺负一个同学,你会跟他亲近、为他打抱不平吗?路边发生校园暴力事件,你会毫不犹豫第一时间报警吗?当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不是“会”而迟疑时,我发现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情。而我们应该做出一些改变。我不想过多地说社会冷漠人心险恶,我只想从法律和道德来看这件事情。
理论上客观上讲,只要法律没有明文规定见到校园欺凌要上前解救或者报警是公民必须做到的义务,只要是没有施暴的人就不需要负责。
但从感性上讲,从道德层面上看,我们应该帮助受害者,我们有责任为他们维护权益。
又一次,法律和道德的冲突。
“于欢辱母案”,于欢因为自己的母亲被侮辱而持刀伤人,法律上是判故意伤害罪的罪犯,道德上是保护母亲的孝子;
“江歌案”中看到自己男友杀害闺蜜江歌的刘鑫没有出手相救而是躲在屋内,她没有触犯法律,但她受到了强烈的舆论攻击和道德谴责;江歌母亲想联系刘鑫却遭其抗拒,刘鑫还说出活该之类的话,江歌妈妈翻出刘鑫家庭住址等隐私发布网上,法律层面属于人身攻击,但得到了网友一片支持;
法律和道德在某些情况下不可能两全,但正义感是法律和道德共同维护的。
昨天看了个电影,电影的名字是《悲伤逆流成河》,怎么说呢,这个电影没有大牌,也可能是我根本不认识大牌,反正,剧情挺狗血的。
悲伤逆流成河,还真是逆流成河啊,这个电影演的看起来确实挺悲伤,看到半截的时候,都想关掉电视了,因为实在是太悲伤了,我感觉我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看不得这种悲伤的剧情了,可是,还是坚持了下来,看完了整个电影。
电影讲述的是关于少年校园暴力的事情,当然也掺杂了很多社会现实,电影的整体色彩都是黑白色,也衬托了整个电影的沉重和悲伤,这点是比较好的,比较能够代入。
而说到校园暴力,我想每个人都经历过吧,就算没有经历过,也见到过,我不知道城里的孩子是怎样的,但我听到过一些这些事,也包括一个亲戚的孩子提起过,才十来岁的孩子是,上学带着一把刀,就说看谁不顺眼,就要拿刀捅,这还是个女生……哎……
不说城市学校的校园暴力,我记得我小时候上学的时候也有这种,我记的上小学的时候,我们村子比较大,邻村比较小,当时响应国家号召,然后就让邻村的孩子全部来我们村上学了,而人数上,也可以想象出来,这种事情肯定是人数悬殊的。
我记的当时我们村东头的几个人,玩的比较好,看一个邻村的比较老气,就经常欺负他,比如突然推他一下,打他一下,拿着火机电打火电他一下,如果说,这种都很正常,开玩笑,也能说的过去,我们小时候也可能突然开玩笑推他下,吓他一下,可是一般结果都不是这样的。
后来,他们开始像那个人要钱,说他欠人家钱,要人家从家里拿钱还钱,而且永远还不清,还经常性的围起来吓唬他,揍他,我想,这就是校园暴力吧。
在我印象中,他不可能每天都有钱啊,至于钱的来路,我就不猜了。
这个人后来变得很暴戾,虽然他比较老实,但我可以感觉到他的愤怒和悲伤,我能够感觉到他内心在面对这些的绝望,我不知道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感觉……因为我毕竟没有亲身体验过。
后来,毕业了,我不知道他的去处,但我感觉,他是恨这个学校的人的,他对于这个社会是没有什么感觉的,我不知道这段时光对他的影响怎样,但我想,如果是我,我是永远不会忘记这段时光的。
说回电影吧,这部电影的最后是由于同学的嘲笑和不理解,然后故意整人,流言、蜚语、打骂、骗她、最终,因为一些事情,她选择了跳河、自杀、解脱……
我不知道她最后是否解脱了,我想最起码她不用再被别人欺负了。
悲伤逆流成河,悲伤的是这个社会,这个现实,其实,悲伤的是我们自己。
听到学校要组织我们观看《悲伤逆流成河》这部电影,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准备好纸巾,毕竟看过原著的人都知道,这部小说真的是很压抑,太黑暗了。
电影初始,我觉得和书本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母亲的打骂,青梅竹马齐铭的关心和守护,让本来是灰色调人生的易瑶显得还不是那么的糟糕。但是电影从一开始就铺下基调:给易瑶安排得了脏病,同时,也安排了一个主要反派角色的出场—唐小米。
电影从一开始就是灰暗调的,易瑶得病,为钱发愁,并目睹了唐小米被欺凌的场景;唐小米来到易瑶的学校,并认出了易瑶,她开始担心,于是想到了报复易瑶,几经周折,她发现了易瑶得病的秘密,并把这个消息散播到学校,让易瑶成为了全校同学口中的“病原体”。齐铭的不理解,全校同学的辱骂,让易瑶变得敏感。终于,易瑶等到了顾森西,顾森西教会易瑶反击,易瑶开始变得勇敢,自信。同时,母亲也发现了易瑶得病的原因,母女关系开始好转,她的世界有了一点点的温暖。我想,这是的易瑶应当是高兴的吧!可就是这么的巧合,易瑶再一次撞破了唐小米被欺负的场景从而激起了唐小米的报复心,然而,命运弄人,易瑶不相信那条信息,把它发给了顾森湘,可是顾森湘因为这条消息坠楼了,所有人都把易瑶当成了杀人凶手,就连顾森西,齐铭也抛弃了易瑶。易瑶的人生再一次陷入了绝望之中。无休止的谩骂和侮辱让易瑶产生了自杀的念头,站在海边的易瑶,看上去是那么的绝望,悲伤。我想这时的易瑶心里应当是害怕的吧,然而她的害怕终究是小于她的绝望,所有的同学们都聚集在一起了,他们的潜意识告诉他们:就是当一场热闹看,这一刻他们还是不愿意承认他们做过的事,依旧喊着易瑶杀人犯,我想应该就是到了此刻,易瑶看着对面的同学们才下定决心跳海自杀的吧。听着同学们一口一句的杀人犯,易瑶开始变得一字一句的控诉着对面的同学,字字如泣,声泪俱下,最终易瑶跳海了。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这部影片并不怎么出彩,但它至少做到了小说想要表达的“反对校园霸凌”的主题,看完这部反霸凌的影片,我只想告诉每个人:我们可能会盲从,但我们必须学会善良。
看完这部电影唯一能感受到的,是赤裸裸、残忍而又过分的现实,让人充分地体验到什么是世态炎凉,什么是人情冷暖。而其中,寒冷又是远远大于温暖的,而残余的温暖也会在最后变成寒冷,看得让人窒息。
可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或许都有自己的无可奈何。我想说的是,我们不要用自己看到的片面去评判一个人的好坏,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不要恶意揣测别人,别让流言成了毁人利器。其实,每个人活在世上都挺不容易的,但我相信美好的总能比不幸多,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被世界温柔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