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后感 > 观后感

暖春电影观后感(精选3篇)

发布人:其他 发布时间:2024-02-18

暖春电影观后感篇1

上周三我班班团活动组织大家观看了电影《暖春》。这部电影就有如一枚催泪弹在同学们心灵的深处引爆,影片结束后,许多同学早已是泪流满面,成了泪人。

《暖春》是部典型的剧情片。影片的画面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干净、朴素、纯粹,为整部故事那淡淡的悲伤奠定了基础。故事从主人公小花被收养展开。由于受不了原先家庭的虐待,这个年仅七岁大的小女孩逃到了邻村,结果被村里一位家庭贫困、老实年迈的庄稼汉收养。此后一系列的矛盾,就围绕着这个家庭展开了。老汉儿子和媳妇的强烈反对,他们的长年不育,小花的懂事与楚楚可怜,以及老汉的善良、淳朴和对小花的同情——这一切构成了催人泪下的悲剧或者说是这颗“催泪弹”必不可缺少的几大要素。而贫穷,这个关键的因素,使得这个在大山深处的家庭犹如一叶风雨的小舟,随时都有倾覆的可能。也可能是老汉的善举与小花的懂事\体贴感动了上苍,最终,儿媳接受了这个“女儿”。而小花也在多年后考上了大学,回报了村庄。

这个故事中有几处让我深深为之感动。首先,便是影片中村长的一番话。他说,老汉虽一生不识几个字,但他的'所做所为却实实在在让他做了一回“人”。我觉得这话很有哲理,确实,一个人有无文化对于他的生存状态会起着很大影响,但是做人的道理却不是单单读书、认字就可以学来的,在这方面,我认为很多人在这位善良的老人面前都会汗颜。他们心胸、良知都远远不及这位没有文化的老人。老人虽家境贫寒,但硬是凭着他的那份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淳朴的同情心,他作成了让人难以想象的善举。然而,就当大家都以为影片即将结束时,影片的高潮却出人意料出现在了尾声村长最终不忍继续隐瞒一个已经保守了几时年的秘密。原来老人的儿子也是老人在几年前捡回收养的,根本不是亲生的,而老人自己终身未娶。这无疑又是重重一击砸在了我的心中。我深深为老人这天大的善举所感动,我敬佩他!一个个体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了所有人如何来回报社会,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而在最后,当小花大学毕业后,决定回到山沟,将自己奉献给大山的教育事业时,我的眼眶决堤了,泪水已经控制不住地向外涌出。我相信此时决大多数同学和我的心情是一样的。女孩的感恩回报是如此地让人们折服!

这个学期,我校正在感恩教育,我想这部影片恰如其分地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教会了我们什么是一个真正的人!什么才是感恩!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只是习惯了接受教育。但不懂得要去回报。我们把父母对我们的爱、朋友对我们的友情与关爱都太想当然了。我们作为这个社会的一员,不仅有权利享受他人给我们的爱,我们更有责任、有义务去关爱别人,回报亲人,朋友对我们的爱。我想我们可以把这次的教育当作是个契机,从此以后开始要反思自身家庭,社会的感恩是否足够?让我们牢记影片带给过我们的感受,将自己的反省实践于将来的行动中吧。

暖春电影观后感篇2

那天晚上,闷热难耐。素日里冥顽淘气的科科也恹恹的,8点不到就睡着了。偶然调到央视的电影频道,正在播放人情伦。理片《暖春》。它是政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的优秀影片而展播的。

《暖春》,谈不上是一场视觉盛宴,它没有国内某些大片的唯美精雅、气势恢弘;更没有好莱坞大片的悬念迭起、扣人心弦。但它直射人性的心理冲击却令人惊撼。它带着淡淡的、暖暖的忧伤,晕染出一种至善至美至纯的人间真爱。这是人与人之间最澄明、最温厚、最慈和纯澈的爱。可能我动用所有的辞藻都是对这份真情的亵渎。几次被感动得泪眼婆娑,为那年逾花甲的爷爷,为那乖巧懂事的花儿。

花儿是爷爷从山野捡回的孤儿。爷爷家境贫寒,以砍柳条供奉家用。花白稀疏的头发、酱红色爬满皱纹的脸庞、骨瘦微驮的身材,是一位多么淳厚、慈祥的老汉。他那亲切蔼和的`微笑是花儿幸福的全部。他们相濡以沫,一起上山砍柴、骑驴赶集。虽然没有亲情(因为亲情需要血缘的维系),但却胜似亲情,甚至超越了亲情。

请你看几个情意融融、充满人文情怀的镜头:

镜头1:

小花考试得了第一名,兴高采烈回家来。村口遇见了胖婶,胖婶问:“小花,跑得这么快回家去,什么事这么开心啊?”

花儿:“我考试得了第一名,爷爷一定会很高兴的,我最喜欢看爷爷笑了。”

镜头2:

风雨交加的傍晚,小花放学回家发现爷爷不在家,知道他还在山上砍柳条,就拿起雨衣疯奔而去。凄风苦雨中爷爷背着沉重的柳条踉踉跄跄倒在泥泊中,小花那流泪的双眼,那撕心裂肺凄厉的哭喊,又一次让我潸然泪下。

镜头3:

空旷黝黑的山野,天空中的星星是那样鬼魅。花儿怕婶娘把自己又送给人家而躲起来了。爷爷提着手电筒,“花儿,花儿”,那悲凄嘶哑的呼喊声在田间地头回荡。

比起爷爷和小花的温厚善良,儿子宝柱和儿媳则显得多么自私冷漠。出于嫌弃让他俩蜗居边屋,年老体弱的人还必须自食其力,并多次虐待小花。小花却不计前嫌,为了治好宝柱媳妇的不孕不育病,漫山遍野找蚂蚱。当宝柱知道自己也是老人捡回的孤儿时,蒙垢尘埃的心灵得到了洗礼;失落的人性得到了回归。是爷爷和小花的大爱照亮了他们心中阴暗的角落,留给他们的是彻悟,留给我的是绵延的思考。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之间心与心的距离到底有多远?是否也需要用暖春般的情怀带给我们几丝柔柔的微风,吹淡人们心头仅剩的功利与欲念?是否也需要用暖春般的情怀带给我们几阵酣畅的甘霖,来滋润人们已经变得贫瘠和荒芜的精神心田?是否也需要用暖春般的情怀带给我们几缕温煦的阳光,来烘干我们潮湿又阴冷的内心世界?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性的失落,社风的日下,那温暖朴实的人间真情,似乎已行走在消逝中。当追名逐利逐渐成为我们的行为方式;当市侩媚俗逐渐定格为我们的思维方法;当趋炎附势逐渐热捧为人际交往的“金卡”,再回头想想爷爷那张和蔼、慈祥、紫膛色的脸庞;小花那双清亮如水的大眼睛,这可能就是一次又一次让我感动得落泪的原因吧!

纯粹朴实的真情,应该存在在每一个热爱自我、热爱生命人的心灵深处。一个人只要坚持美好的操守,哪怕他最平凡、最普通,也可以成为我们心中的丰碑!

暖春电影观后感篇3

——爱的诠释

爱是火种,能燃烧心头的希望;爱是清泉,能扑灭自私的火焰。爱是绿荫,能给我们撑起一片新的天地;爱给予我们勇气、力量与信心,能够帮助我们一次次战胜困难,并将继续战胜可能出现的新的困难。

——题记

学校组织看电影,我看了《暖春》。

电影看完了,可那感人的一幕幕还经常在我脑海中浮现。

“我觉得小白兔是最可怜的动物。”“怎么这么说,我的孩子?”“因为猪痛苦的时候会叫,而小白兔不会叫,所以它是最痛苦的。”小花抱着自己的`小白兔,想着爸爸妈妈和奶奶,泪在掉。小花如同小白兔,有苦说不出,只是静静地、默默地品味着人间的悲苦。

原以为只是一次出游,却是无情地在小花最快乐的时候让她遭受痛击。看着她坐在婶娘的车后开心地哼着歌,感受着自然的气息,我的心猛地像落进了深渊。“婶娘,我听话,再也不坐自行车了!婶娘,带我回去,我会听话的!”一直追着婶娘和自行车,一直哭着,直到摔倒,直到精疲力尽……听到小花撕心裂肺的的叫喊,我眼里的泪花在眼眶里打转,禁不住泪流满面,泪水一次又一次模糊了我的眼睛。

“这是胖婶给的熟鸡蛋,爷爷不吃小花也不吃。”“我最爱的人是我爷爷!”“老师,您以后能用铅笔给我批作业吗?这样我就可以把旧本子上的字擦掉重新再用,这样爷爷就不用那么辛苦的上山砍柳条了。”那双让人怜惜的眼睛,那颗疼惜爷爷的心,让我们震撼。

倾盆大雨,爷爷还在山上砍柳条,为的是能够编更多的竹筐,攒更多的钱给小花上学,在那条盘旋得让我心有余悸的小道上,爷爷一步一步地在泥泞中走来。心中默默祈祷,爷爷小心啊,小花不能没有你,爷爷,慢点。可是,爷爷终于累倒在泥泞的山路上,小花拿着一块塑料薄膜去接爷爷,小花看见爷爷摔了一大跤,她自己也摔倒了……“爷爷,睁开眼睛看看我呀!我是小花。”“爷爷,爷爷……”。看到这儿,泪如雨下。本以为爷爷会随着一场暴风雨离开我们,结果却让我第一次在影片中破涕为笑,爷爷活下来了!好人终究会一生平安。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当时的感受,只有欣慰,只有高兴。

没料到最后还有让我不顾一切大哭的镜头。

这一切的一切,原来宝柱也是爷爷抱养的,原来爷爷一直是个单身,原来爷爷一直这么疼爱孩子。他一直管宝柱叫“宝娃”,他一直为没能让宝娃上学走出大山而遗憾和自责。穷尽一生,为的都是孩子,为的都是那些从小就苦命的生命。看到这里,我已不能自已。就在这一刻,宝柱爹的形象在我心目中变得更加高大、鲜活、令人敬佩。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一种博大无私的爱,看到了一颗普通的久经沧桑却又善良的心,一种人类本性的完美诠释。

是呀,为两个跟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陌生的孩子而操劳成疾的老人,怎能不感动呢?面对孤儿,他用那暖春般的真诚关怀着他们,感染着周围的人。

《暖春》,就如同洁净的泉水,洗涤着人们的心灵,告诉了我们爱心的真正定义。

“是爱,让我成长,让我明白,生活中不止是血是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