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后感 > 观后感

铁道飞虎观后感(精选5篇)

发布人:其他 发布时间:2024-02-23

铁道飞虎观后感篇1

看完整部影片,尴尬是频率最高的词。角色设定的尴尬。成龙一改往日“特工”“警察”“考古学家”“将军”等等角色的设定,选择用一个生活在抗战中的“小人物”去演绎这个故事。不同于之前的角色需要有功夫的支撑。车站工头的角色,拥有绝顶的功夫,“少说话多做事”,息事宁人的见识。人物设定却只有他随身烟袋的故事那样单薄,经不起推敲。再加上“干大事”这样空洞但却滑稽的大主题,你觉得成龙明明有一身功夫和见识,却总是自动要去做大家都不太看得起的小事。我直到影片结束也没意识到他们“平常”扒光日本宪兵,偷日本军服有任何作用,更何况还一直让大家转头。最后的“大事”——炸桥设定,也是莫名其妙、无头无尾。

情节叙述尴尬,影片大部分在“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的欢快配乐下下讲述的喜剧武打故事,这部分和最终牺牲自我“炸大桥”的部分完全没办法设计一个平稳的过度。观众瞬间就出现了“这段我是不是应该用一个悲伤的表情”和“这段明明是个设计的包袱,但不好这样嘲笑他人”这样尴尬的感觉。直到影片结束,你也不知道这到底是不是一件值得的事情

人物线处理的尴尬:各个人物尴尬的谢幕方式,充分凸显了本片设计的粗糙以及对观众的不尊重(特别的细节待纠正)。切腹怕疼的日本军官:最后被非常血腥地倒插在刀刃上;boss一般的日本婆娘,最后被高速飞过的“铁块”砸断了半个身子;无数日本龙套被堵在车厢里挨了两发大炮活活烧死;“飞虎队”的团员们,除了死法勉强说得上是牺牲的“捱到最后的三人组”,其他角色死的不明不白,草草了事。你听这段叙述他们死法的部分,其实在电影画面上都非常得血腥,但是导演处理的方式根本弄不明白这是不是讽刺,尤其和充满喜剧元素的成龙电影是那么的格格不入。之前的成龙电影,比如《神话》,梁家辉饰演的考古学家死于水银中毒,但是死之前对于梦想的挣扎和自己的悔悟,你是能理解的。但在《铁道飞虎》你完全感受不到对自己创造角色的尊重,也体现出主创对观众怎么看这段充分的不在乎。

铁道飞虎观后感篇2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伴随着一阵引人发笑的歌声,我们在校观看了《铁道飞虎》这部影片,我感触颇深。

一群英勇无畏的“土八路”──一支由农民组成的铁道游击队与日军展开了一场让人啼笑不已的周旋与较量,有的同学说这些农民很幽默,的确!他们是幽默的农民,他们更是一群有勇有谋的“中国军人”!

他们无所畏惧,在敌人的坦克面前,他们有视死如归的气概,“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是他们之间的生死情谊。他们劫囚犯、劫火车、抢炸药包,只为能成功炸桥。本以为他们能活着回去,然而总有一个让人恨之入骨的角色──日本大佐。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坚持不懈”的失败,他虽然侥幸地活到了最后,却难逃残败的结局。

这部电影中,使我久久不能忘却的是那一声轰响,响彻云霄。伴着西边的残霞昏黄,铁轨上的两列火车,不出所料、准确无误地撞在了一起。幸好火车并未跌落下去,而是定格在那,火车上,日本大佐和马原正在激烈争斗。马原奋力将炸药包扔向了那列车厢,进去了!不,不,掉出来了,掉在车厢的下方。轰……马原被日本大佐扔出了火车,“啊!真是天助我也啊!”日本大佐说道。但这一切并没有结束,马原抱着最后一包炸药在桥梁下引身自爆。昏黄的夕阳下,只见一道电光劈裂了长空,他身披彩虹……

是的,你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你们用生命谱写了一曲不朽的英雄赞歌。黑暗终将散去,光明终将来临,西边的太阳终将要落下,而明天将升起东方的朝阳!我敬仰你们,更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

在刀光剑影的战争中,有多少英雄志士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才换来了今天和平的生活。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生长在21世纪的摇篮中,享有先辈们为我们创造的和平环境和丰富的物质资源,我们不必像马原用生命去夺取胜利,捍卫和平,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我们不忘初心,不怕困难,勇敢顽强,追逐梦想。因为有你们──伟大的英雄先辈们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铁道飞虎观后感篇3

在中国,说起《铁道游击队》,其早已经是家喻户晓的神奇抗日故事了。而事实上,《铁道游击队》虽然在写成小说,多次拍成电影和电视剧等之后,都经过了艺术化处理,但在历史现实中,其故事、人物等,明显都是有原型的,比如抗战时期活动在山东枣庄一带的“鲁南军区铁道大队”等。

于12月23日在全国各大影院,包括北美等全球同步上演的,由丁晟导演,成龙主演的《铁道飞虎》,就是改编于《铁道游击队》的一部电影。也因此,《铁道飞虎》故事上并无新奇之处。但因为有武打巨星成龙担纲主演,不管怎么拍,恐怕都能够有惊无险,深得观众好评。

事实上,成龙在片中的表现,处处都是亮点。而且很多搞笑之处,比如言语逗趣的“土豆哪里去挖,土豆后山去挖,一挖一麻袋啊,一挖一麻袋”。比如动作与打戏中,特有的成龙式幽默等等。而最后一段“炸大桥”部分,将故事推向高潮。扒火车,枪林弹雨,炸药炸桥等,可谓打戏精彩,枪战刺激,让喜欢抗日剧者过足抗日剧瘾,让不大喜欢抗日神剧的观众,也不忍吐槽。

《铁道飞虎》另一个最大的亮点在于,其虽然不打爱国标签,但却传递了爱国理念,以一群小人物的角度,以他们只是本能复仇式的抗争行为为内容。讲述成龙饰演的马原,领着由黄子韬等“小鲜肉”饰演的工人或者小老板、或者小裁缝等,他们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与日军开展有谋略对抗的故事。电影在演绎过程中不刻意,不生硬,让人更易于接受!而且情节紧凑,一气呵成。

此外,《铁道飞虎》特定的龙氏幽默,再加上导演丁晟特有的丁氏幽默,让整个儿剧情轻松推进,不知不觉之下,两个小时就过去了,一点都不觉得乏味。总结起来,也就一句话:《铁道飞虎》将红色精神用喜剧的方式演绎,将爱国情怀用幽默的方式呈现。

《铁道飞虎》是红色抗日剧,其本就很是讨喜,再加上有成龙主演,整体的喜剧风格,让其不染不妖,虽神不雷,很好地迎合了不同观众的胃口,是一部值得观看的影片。

铁道飞虎观后感篇4

首先感谢北京影迷会组织的这次活动,让我有机会近距离的看见凯凯。这次真的特别幸运,抽中了铁道飞虎首映礼电影票。来到影院迷了会儿路,还好找到了组织,领到票不久,就进入影厅看电影了。

电影挺好看的。开场的时候,最希望他们快去面馆解锁凯凯。不剧透太多,只说几个我印象深刻的片段:大哥被抓后,大哥的女儿找范老板帮忙,范老板伸出了双手说,你看我的手像拿枪的吗?大哥女儿笃定的说了像。

这双手真是好看,在大屏幕上看特别能感受到白净纤长的美感。配上范老板的一身旧棉袄,瞬间感受到了导演要的落魄的贵族的感觉。

然后就是多次预告过的骑马的戏。想过好多次,什么情况下范川会骑着马追火车。原来是在那样千钧一发的时候。配上之前范川不愿加入的烘托,让策马而来这一举动变得非常珍贵。

凯凯出场十分帅气,一手握缰绳,一手拿着枪,飞奔而来。一枪一个鬼子,救下了飞虎队员。总之,看过的都说帅。就是很帅!能感受到我被帅到词穷的迷妹脸不?

还有一场两个坦克打架的戏。范川操控坦克打鬼子,这段戏很逗,打法很独特有趣,而且交待了范川加入队伍的动机。范川身份是旧军阀的贴身侍卫,过往的失败,令他沮丧不已。但是心底还有一丝希望之火没有熄灭,最终,被飞虎队一众小人物要干票大的的精神重新燃起。他策马而来,重新踏上了曾经带给他伤痛的战场,和兄弟们一起并肩战斗。主动骑马救队员是范川这一人物的一次成长,而这场坦克对打的戏,则是范川多年沮丧情绪的一次发泄,他终于找到一次抚平内心旧伤的机会。再上战场,必须不留遗憾,干票大的。

凯凯这场戏表现得非常棒,精准传达范川这一人物的特质。我不能再夸凯凯帅了,但是也想不起别的词了,还是直接点儿。凯凯坐在那里的样子很帅,拿炮弹很帅,瞄准很帅,总之,很帅。没看的快看吧。

这是一篇专为凯凯的影评,今天去二刷,明天三刷,后天四刷。还会改进。

铁道飞虎观后感篇5

我这人有个毛病,看喜剧电影,当时可能会哄堂大笑,但是从影院出来想想,又会觉得生气恶心,因为我觉得里面的笑点,很多略粗俗、低俗、甚至恶俗。所以,我曾经有想过再不进影院看搞笑电影。当然,这次是食言了。先是因为王凯知道这个剧,后来看了预告片,感觉还不错的样子,所以21号订票,今天下午去看了。

说说观影完毕的感受吧,最大感受就是特别的轻松。电影中间笑点较多,后面也有泪点,但是都不会很过度,笑的随意,难受也只是几秒钟的事,基本没有让我觉得三俗的地方,这点比较满意。整体走动作和剧情吧算是,挺好玩的,配乐也相对比较轻松,整体色调非常明快干净,后面三人是不是死了啊,反正看他们死也挺高兴的。是个群戏,演的都挺好。成龙大哥、房祖名和黄子韬的动作戏挺流畅,看得出都有功夫底子。黄子韬的扮相比平时还有何以笙箫默里好太多了,挺清秀可爱的。不过年轻人嘛,有个性,有条件做自己想做的事,也没什么。有人觉得王大陆的口音违和,我倒觉得还蛮逗的。然后是王凯,因为微博首页的影迷朋友都把他快夸出花来了,让我特别后悔没定上午最早的票。我还以为多帅多迷人呢,也就一般一般世界第三吧!(^o^)/~演的还行,少年气蛮足的,看起来特别显年轻,就是电影镜头转换略快,我都没能好好看看他的脸。略不满!缺点:是不是前25分钟,剪辑有点乱啊?日本兵设置有点低能,有点潘长江《举起手来》的感觉。总之,作为一部喜剧电影,我觉得还不错,有计划元旦和家人再看一遍。

最后ps: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也必有其可怜之处。成龙大哥作为父亲,提携儿子,我能理解,毕竟能大义灭亲的少之又少。而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所做之事付出代价,所以这部电影被非议或者拒看,我也能理解。房祖名尽管参演了电影,戏份颇多,演技也不错,却不能正大光明的宣传,或者以后也不能,父亲即便再厉害,他也难回从前了。以人为镜,可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