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童年》这本书,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想了许多许多。高尔基那悲惨、令人怜悯的故事,顿时把我吸引住了。故事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故事主要写了高尔基童年时的痛苦生活,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与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我”过早地体会到人间的痛苦与丑恶,小小的心灵因受到许多打击而深深震动。而外祖母与那些像外祖母一样的人,保护与支持了“我”……从而展示了充满残酷、野蛮、愚昧、污秽的令人窒息的生活,令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沙皇专制制度的腐败、丑恶,老百姓身处黑暗而不知的奴性与麻木,与年轻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难历程。
这时,我的脑子里也随着产生了一个新奇的想法:如果我是一个市长,那该多好啊!要是真的能实现理想,我必定救人们于水深火热之中!
能把幻想变成现实,那一定是很美好的。我期望自己忽然长大成人,当上了市长,我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领导各阶层人民,把我市建设成为第一的城市。不再希望有高尔基那童年般的生活。当我一上任,会执行任务:第一: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抓好社会治安管理。因为只有这样做,社会才会进步,才不再有“贪污”的现象,人们才不再过上被压迫的生活。第二:抓好教育事业……
虽然这只是一个孩子的愿望,但我相信凭着自己的努力,这个理想一定会实现的。为了能早日实现这个理想,我要认真刻苦地学习,汲取广博的知识,如同即将冲锋的战士,做好了出发前的准备。
读了高尔基的《童年》之后,我感受颇多。
《童年》是高尔基以后身经历为基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其中的一部。它讲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租母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阿廖沙的外祖父开了染坊后,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阿廖沙的两个舅舅也是粗暴、自私的市侩,唯独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即使有外祖母的帮助,阿廖沙还是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虽然阿廖沙生活在一个弥漫着残暴的仇恨的家庭里,但是在小茨冈、格里戈里、好事情的多次帮助下,阿廖沙逐渐成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读过这篇文章,我体会到:连一个从小可怜,家庭环境恶劣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成为家喻户晓、举世闻名的国家的栋梁之才。那我们的条件是不是更优异一点呢?家长更爱我们一点呢?家庭更温暖一点呢?那我们为什么不应该凭借这些高尔基小时候没有的,我们小时候有的去努力,去奋斗,去完成自己伟大的梦想,去实现自己人生的超越呢?所以,我们必须使这些条件变得有价值、有意义。我们学要利用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利用他们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利用它们让自己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优秀人才!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童年的时光很短暂,很短暂。但这些时光很重要,很有意义。现在,就让我们把有限的童年时光,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成长中去吧!
今天,我读了一本高尔基的名着《童年》。我明白了人世间的悲剧和与阿廖沙相比我们是多么的幸福。
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了我,故事是这样的,阿廖沙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外祖父家生活,却经常挨暴力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他还是会尽力去保护阿廖沙。不久之后,阿廖沙的母亲去世了,从此他便走向了人间。
阿廖沙的童年是个悲剧:外祖父和舅舅的吝啬、贪婪、残忍、愚昧;亲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聪明能干、热爱生活、慈祥善良的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故事,也慢慢地教他做一个正直、坚强、勇敢、善良的人。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很多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的确,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只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但自从我读过《童年》之后,真后悔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不应该再浪费,我应该学会珍惜。
就从现在做起,我们不再奢侈,不再浪费;我们要为长辈着想,体谅他们,向阿廖沙一样,做一个正直、坚强、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