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区各级妇联组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及市妇联责任目标,凝心聚力,开拓创新,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区妇女儿童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现将一年来工作及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
(一)加强思想建设。坚持机关学习日制度。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法律法规等知识,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整体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今年以来,班子成员集中学习30多次,撰写笔记5万多字。
(二)加强制度建设。根据区委及市妇联目标责任要求,区妇联于年初明确了每个班子成员的工作职责,制定了基层妇联目标责任制和各部室目标考核细则,年中、年末两次进行考评。完善了内部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三)加强作风建设。区妇联领导班子将加强作风建设作为塑好自身形象的重要手段。在扎扎实实抓好各项活动的同时,先后多次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倾听妇女群众呼声,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认真接待来信来访,协调法院、公安局等单位帮助来访妇女解决实际困难。
二、围绕中心,积极组织动员妇女投身经济建设
(一)积极组织动员妇女参与经济建设
举办乡村妇女骨干培训班。为提高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2月23日,区妇联举办了乡村妇女骨干培训班,122名乡村妇联干部、村代会主任等妇女骨干参加了培训,集中学习《妇女权益保障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大棚蔬菜管理等农业生产技术、计划生育等知识。培训班专门邀请市妇联副主席王贻文讲解《妇女权益保障法》。
召开优秀女性事迹宣讲会。2月24日下午,区妇联举行优秀女性事迹宣讲会,150多名妇女参加了宣讲会,会议邀请9名优秀女性宣讲,她们中有打工回乡办厂的怀中手套厂厂长吴海霞,有下岗后重新创业的新淮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晓萍,有市级“五好文明家庭标兵”刘兰芳,她自筹资金,创办起淮安市第一家乡镇自办的“爱心春蕾班”,也有退休后不甘寂寞,重新创业,还热心公众事业的范国琴等等。她们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彰显出新时期女性的风采。她们的事迹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激发了大家的创业热情。
开展区级巾帼示范岗及岗位明星评选活动。区妇联把争创“巾帼示范岗”作为带领城镇妇女建功立业的有效载体、作为联系最广大妇女的服务方式,不断创新思路、完善管理,8月份开展区级“巾帼示范岗”争创活动,共命名表彰“淮阴公安分局交巡警大队女子中队”等12个区级“巾帼示范岗”。为增强示范岗的吸引力,始终保持示范岗的先进性,进一步激发女职工竞岗创业的热情,又在现有的60个各级“巾帼示范岗”中开展“岗位明星”评选活动,共评选出岗位明星30名。
促进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区妇联将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工作重点,年初,区妇联将此项工作纳入对乡镇妇联的目标考核中,要求她们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为妇女就业架起桥梁。今年以来,全区妇联系统共转移妇女2千余名,为城乡妇女架起了创业、致富的金桥。
(二)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开展争创节水型家庭活动。为充分发挥妇女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作用,广泛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确实提高家庭成员的护水、节水意识,3月20日,区妇联向全区家庭发出"珍惜水资源、争创节水型家庭"倡议书,号召广大妇女及家庭成员树立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意识和科学、健康、节约的家庭生活理念,倡导节约型消费和简约生活方式,争创节水型家庭。
召开各界妇女代表“贯彻男女平等、促进社会和谐”座谈会。3月6日,区妇联召开各界妇女代表座谈会,全区部分乡科级女干部,乡、镇书记、镇长家属,乡镇妇联主任参加,区人大副主任马萍、副区长刘翠花也参加了座谈会。与会人员就如何“贯彻男女平等、促进社会和谐”畅所欲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座谈会上马主任对与会的同志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继续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创评活动。为了在全社会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的家庭美德和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表彰先进,9月份,区妇联与区委宣传部、文明办联合表彰了96户“五好文明家庭”。展示“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成果,选拔20户家庭参加市妇联“安妮杯”家庭才艺展,获三等奖。9月份,区妇联在全区推选60户家庭参加市委宣传部、市妇联、市文明办开展的“五好文明家庭”评比。3月份,区妇联组织500人参加全国家庭助廉知识竞赛。
开辟女性宣传专题。三八期间,区妇联在区电视台开辟“巾帼风采录”专栏,宣传女性创业典型,她们中有打工回乡办厂的怀中手套厂厂长吴海霞;有退休后重新创业、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吴集镇鹏翔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有下岗后重新创业的鸿坤电脑商务中心总经理苗青等。
9月份,区妇联收集9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出来的杰出女性事迹,报送由省委组织部、党史办和省妇联编撰的《巾帼英雄》编审组。
(三)积极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举办家教知识培训班。5月28日,区妇联举办乡村妇女骨干培训班,为了让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家教知识走进农村,走进基层,区妇联特别邀请家庭教育专家给他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区妇联还印发家教知识宣传材料100余份。
开展“留守孩子”关护行动。3月份,区文明办、教育局、妇联等单位联合在全区开展征选千名关护“留守儿童”志愿者活动。志愿者以志愿为主,每名注册志愿者要固定对3—5名“留守孩子”,每年至少为所结对的“留守孩子”办一件实事,并建立关护档案,平时要及时了解孩子生活、学习和思想情况,与孩子的父母、临时监护人保持长期联系,经常讨论交流孩子各方面情况,向家长讲述家庭在孩子成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提醒家长应尽的责任等,提高家长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3月21日,区领导在新渡小学为巾帼志愿者、政法志愿者、老年志愿者等5支志愿者队伍授旗。目前,全区首批注册志愿者已经达1200余名,其中,巾帼志愿者300名。王营镇、交通局、供电局、广电局等单位纷纷组织巾帼志愿者看望结队孩子。5月30日,区交通局巾帼志愿者到古寨中心小学,看望结队的30名留守孩子,为孩子们送去书包、字典等礼品。
继续实施“春蕾计划”,加强春蕾班管理,确保资助款按时足额到位。一是提高资助款到位率。区妇联与多家创办春蕾班的单位联系,敦促他们将春蕾资金及时拨付到位,确保资助款按时足额到位,保证资助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经努力,全区共筹措春蕾资金20万元。二是积极呼吁社会各界关爱“春蕾”。区办“春蕾班”资金到位率95%以上。动员组织社会各界“六一”期间看望“春蕾”女童,协调学校、家长、社会三方力量关爱春蕾班的学生,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三是加强春蕾资金的管理。严格执行春蕾资金拨款规定,拨款时做到票据齐全,程序公正,保证了春蕾资金及时拨付到位。
(四)认真履行职责,营造妇儿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开展多种形式普法宣传。组织1000名妇女参加全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人防杯妇女儿童法律法规知识竞赛。争取区地税局、国土局支持,举办“地税杯”、“国土杯”妇女儿童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近2万名妇女参赛。赛题以《妇女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妇女儿童权益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增强了广大妇女的法律知识知晓率,增强了他们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做好接待及调处工作,依法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到目前为止,共接待来信来访50件(次),已结案48件(次),结案率96%。
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的维权作用。参与陪审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案件21件,区妇联从最大限度保护妇女儿童的角度出发,据理力争,较好的维护了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区妇联人民陪审员夏雪萍在省培训班上作了题为《一名人民陪审员的职责》的交流发言。
开展法律咨询活动。3月5日,区妇联与法院、司法局等单位在黄河广场联合开展“三八”维权法律咨询活动,发放了计划生育条例、《妇女权益保障法》等资料500余份,现场咨询服务达100多人次。5月20日,在第18个科普宣传周期间,区妇联在黄河广场开展咨询,发放妇女权益保障法、艾滋病防治等宣传资料500余份。
完成《两规》终期监测评估工作。及时调整了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制定并印发了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目标职责分解书,使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进一步明确了任务,增强了责任意识。下发了实施妇女儿童规划综合评价工作的意见,使评价工作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从我区实际出发,起草制定了终期监测评估方案。成立了《两规》监测评估领导小组、统计监测组和专家评估组,为两规的顺利实施和监测评估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5月份,完成了终期监测评估统计报表和监测评估报告的审定、上报工作。
举办中青年女干部培训班。9月26-28日,区妇联与区委组织部联合举办中青年女干部培训班,全区100余名女干部参加了培训。开班仪式上,区委组织部长杨维东到会并讲话。培训内容包括提高女性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妇女权益与法律保护、女干部形象塑造、女性公关意识与人际氛围营造等多方面。培训班邀请专家教授进行授课,受到了女干部们的一致欢迎。
(五)、严格自律,树好班子形象。
文章标题:质监局新农村建设驻村指导员先进典型材料
**地区地处祖国边陲。今年4月初,**同志作为**县质监局选派参加该县的新农村建设驻村指导员,对于组织的决定,她毫无怨言,十分愉快地接受组织的安排,并怀着一颗对农村、对农民群众的关注和关爱之心,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光荣而又意义重大的工作中来。
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牢记使命,严格按照自治区、区质监局和当地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驻村指导员的要求来约束自己,认真履职,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心对待工作,主动服从当地新农村建设组织的管理,积极服务于建设新农村的各项工作中去。也正因为**对新农村建设驻村指导员工作有着正确的思想认识和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在很短时间里,就迅速地打开了工作局面。她的工作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积极评价和充分肯定。
**正式就任新农村建设驻村指导员后,马上就来到当地党委政府确定的联系村屯走访群众,了解情况,倾听群众呼声,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在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里,她除了与当地新农村建设部门一起深入有关村屯调研外,还多次单独来到村屯进行工作调研,了解情况。通过多次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就以质监工作职能特点为切入点,结合当地村屯农业产业特点,制定了为当地群众举办农业标准化种、养技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宣传,食品质量安全知识普及,鉴别农资产品真伪和包装标识识别等方面的学习培训帮扶计划和工作方案。目前,**已为当地农民群众举办了两期关于识别肥料、农药包装标识,鉴别农资产品真伪方面的学习班。参加学习的农民群众达200多人次。
在工作中,**还为当地三个村庄的85名留守儿童、1名残疾儿童和4名孤儿在生活上、学习上给予帮助、支持、关心和照顾,尽自己的能力为孩子们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困难。她这种热心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行为得到了当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在当地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和展示了质监部门的新形象,展现了质监人的优秀品质,她以实际行动实践着作风效能建设活动的宗旨和要求。
**就任新农村建设驻村指导员后,在对**县上降乡那荷村、上金乡中山村、武德乡科甲村进行工作调研过程中,细心的她发现这几个中越边境地区的村庄里都有一些留守、残疾儿童及孤儿由于他们缺乏父母和亲人在学习、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至使他们生活十分困难,学习成绩不好,自卑、自闭心理严重,有的产生了不愿意上学想法,有的甚至辍学在家,严重影响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针对这一情况,**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觉得自己作为一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有责任给予这些孩子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关爱,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呵护,重拾自尊和对学习的信心,像其他孩子一样快快乐乐的上学、开开心心的玩耍。于是,**在“六一”儿童节前夕,先后分别对**县上降乡那荷村那兰办学点的12名留守儿童每人赠送一个崭新书包和一册精美的课外图书;为在中越边境线上的武德乡科甲村完小40名留守儿童和贫困生及3名孤儿赠送一个新书包和一本课外书籍,为13名住校留守学生购置了新的饭桌板凳;并与热心人赵大姐一起买来一批新书包、课外读物和300斤大米送给在上金乡中山中心小学的33名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和一名寄宿在学校无人照顾的孤儿。**及热心的赵大姐的举动让这些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使他们过上一个记忆深刻,充满幸福的“六一”儿童节。
除此之外,**还对一个在上降乡那荷村那兰办学点上学,名叫苏平的残疾儿童给予“特别”的帮助和关爱。苏平今年11岁,8年前因患上脑积水导致双腿不能行走,由于家境贫困,错过了最佳的医治机会落下了残疾。苏平的父母为了挣钱养家在外打工,他的日常生活全靠爷爷奶奶两位老人料理,苏平由于身体上的残疾,致使他产生了很大的自卑心理,不愿意与交往,性格很孤僻,但他又非常喜欢学习,每天都靠年迈的爷爷、奶奶背他去上学,有时老人早上出去劳作还要带上他,收工后才送他去学校上课。苏平对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年迈的爷爷背他蹒跚上学的身影深深地触动着**心灵,她又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一部分钱买了一辆三轮车,当作儿童节礼物送给苏平,作为爷爷奶奶平日里送他上学的交通工具。在**驻村工作期间,工作之余还尽量抽出时间为苏平的爷爷奶奶做家务,送苏平上学,辅导他学习。在**的关心和帮助下,现在的苏平学习更认真、更专心了,脸上笑容也渐渐的多了起来,也会主动与人交往了,原来孤僻的性格在**的关爱下有了很大转变。
留守儿童身上确实有很多毛病,但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他们的发光点。班上有个学生谢某,这个学期从父母工作的广东回到我们学校读书,成了一名留守儿童。由于环境的变化,再加上没有父母的管束,一段时间后,该生由刚回来的活泼开朗变了一个样,情绪暴躁,爱发脾气,甚至违反学校纪律。一次下自修后,他向我请假说要回家,我没有批准,他就硬从校门口挤了出去。晚睡时,我查夜没有看到他,问其他同学,大家也说没有见到他。然后我到保安室得到证实他出去了,就马上打电话到他家,才知道他已安全回到家并睡觉了,所以我没有让他奶奶叫醒他。第二天一起床,我就到他家去了解情况,在他家,在他奶奶和我面前,他跟我说了要回家的原因:由于从来没有在校住宿过,他不习惯学校的集体生活,而且家里就他奶奶和几个弟妹,他不放心,所以他想回家睡。听了以后,我首先肯定了他想照顾奶奶的孝心,同时也跟他说明了学校的制度。他奶奶也叫他不用担心,并跟他说,做一个守纪的学生,把学习搞好,就是对家人、对自己最好的负责……从这以后,他有什么问题都会跟我沟通,而且还发挥他的专长,成了我们班的体育委员。我也常动员其他同学到他家,帮他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曾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要让学生感受到爱,首先要让学生会爱人———爱父母、爱长辈、爱老师、爱同学。现在的孩子,把长辈的付出当作理所当然,把父母的妥协当的标准,大人们稍有不随自己的意,就乱发脾气。特别是留守儿童,觉得父母外出打工亏欠了自己,因此总是对父母提这样那样无理的要求,而没有想过父母的辛劳付出,都是为了自己。因此,我常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在课前读感恩故事。例如,让学生看《最美孝心少年颁奖晚会》,我发现两个小时的晚会对学生的触动很大。很多学生都是眼含热泪看完晚会的。一个父亲在外打工的学生后来说:以前我认为我爸爸到外面去打工,是因为不愿意在家种地,不愿意管我们兄弟姐妹,所以爸爸每次打电话回来,我都不接。现在我知道了爸爸在外面辛苦地工作,都是为了我们,以后爸爸打电话回来,我一定要接听,并且我要对爸爸说‘爸爸,您辛苦了’……”一个学生写到看了高雨欣的事迹,我羞愧得无地自容。我不仅不理解父母的不易,还经常顶撞父母,当父母教我要孝顺爷爷奶奶时,我总是说,你们为什么不在家照顾他们?从今往后,我一定要多向高雨欣学习,多理解父母,孝敬爷爷奶奶,让爸爸妈妈放心。”让学生学会爱人,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感受到自己的幸福。我们教师要以身作则,学生帮自己做了事,哪怕是帮你捡起书本,帮你拿教具,都要及时的说声谢谢,让感恩的种子在学生的心里发芽,让感恩的花朵在学生的行动中绽放。
三、细致入微,解决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