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型护患关系的建立和整体护理的普遍实施,护患关系不再仅仅是以治疗为目的,而是朝着相互依赖的矛盾关系的方向发展,护理工作的中心也由原来的以护理工作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转变。护理人员应该在包括患者入院时、住院期间、出院时及出院后的护理全程,充分熟练运用各种沟通技巧,建立和维护和谐护患关系,树立良好的形象,促进医院发展。
关键词:沟通技巧护理工作护患关系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0-0066-02
随着新型护患关系的建立和整体护理的普遍实施,以前的护患关系发生改变,护理工作人员,怎样更好的开展工作,减少护患纠纷,完善护理服务,掌握较好的沟通技巧,显得越来越重要。
1护患关系的变更
1.1现在的护患关系体现的不仅仅是以治疗为目的的专业性、工作性、帮助性短暂的人际关系,而且还是一种相互依赖的矛盾关系,当发生纠纷时,还可能是一种对抗性的护患关系。
1.2护理的主客体发生了变化。在以前的护患关系中,护理工作是主体,要求患者必须配合护士开展临床护理工作。如今,卫生部要求医院开展的护理工作是以“病人为中心”,所有的护理工作均以病人为中心,病人的要求就是护理的工作内容。
2影响护患沟通的原则
2.1平等原则。无论患者的地位、收入、种族,也不管患者患有哪种疾病,我们护理人员都应平等的沟通。
2.2尊重原则。无论患者是何等地位,均要有长幼之分,尤其是对长辈,护理工作人员都很年轻。对患者要像对亲人一样,讲礼貌,讲礼仪,而不应该认为他就是病人,有求于我们,病人他们常常在医护人员面前很自卑。因此,我们应该以尊重的态度对待病人,建立一种和谐的环境、互相尊重的氛围。
2.3保密原则。病人因为治病,不得不暴露个人的有些隐私,我们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为病人保密是作为医务人员的基本道德,把病人对你的信任当作对你的认可。
2.4灵活原则。对于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及做事方法,不同的处理会有不同的效果。因此,在不违反医院的规章制度及做人的原则下,灵活的处理事情,会有更好的效果。
3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
3.1环境因素。包括语言环境、心理环境、物理环境,医院是特定的环境,就有可能带给患者心理压力,使沟通受到限制。
3.2患者因素。由于肿瘤患者的地位、职业、信仰和价值观的不同,以及素质和文化差异等因素,方方面面都会影响到沟通的质量,尤其是患者的接受能力。
3.3护理工作人员的因素。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及处事能力是影响沟通重要因素。护理人员的责任心、知识面的高低及各种技术水平,都是影响沟通的直接因素。如护士的专业操作技能差,沟通技巧有限,加之相关知识的缺乏,均无法满足患者的要求,因此很难得到患者的信赖,将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4沟通技巧的应用
在进行护患沟通时,正确掌握沟通原则,灵活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用心去对待病员及家属。作为护理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应要求护理人员做好患者入院时的沟通、患者住院期间的沟通和出院时及出院后的沟通,在沟通中要运用各种沟通技巧。
4.1患者入院时的沟通。此阶段的目的是要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更加融洽的关系,并且要帮助患者适应医院的环境,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根据不同的病种讲解不同相关的知识。护理人员沟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根据患者的职业、文化、社会地位,使用适当的称呼;注意礼貌,语气要亲切,面带笑容,积极主动的接待新病员。
4.2患者住院期间的沟通。此阶段的目的是及时发现护理问题,提出及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促进肿瘤患者早日康复,提升护理质量,避免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
4.2.1患者住院期间的沟通:要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遗传因素、患疾病的轻重程度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适当的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采取的治疗方法及措施、使用药品的不良反应、费用情况等。并听取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才能更好的配合,减少和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4.2.2各种护理操作前后的沟通:在进行各种护理操作前,都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并介绍相关目的、意义、怎么配合、操作完毕后的相关注意事项,根据患者所患疾病使用的药物进行宣教。
4.2.3各种特殊检查治疗的沟通:在检查治疗前,应告知目的、方式方法及费用,在检查治疗的过程中。必须围绕患者及家属最关心的内容,进行有效交流,及时掌握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4.2.4患者住院期间沟通的注意事项:①对患者要有同情心、责任感,关心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述并主动做出反应。②与患者交流时,使用清楚、简洁、朴素的语言,使患者容易理解,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避免使用刺激患者或家属情绪的语气、语调及语言,避免压抑患者或家属的情绪,刻意改变患者的观点,避免使用医学专业术语。③沟通时注意沟通对象的文化教育程度、情绪、沟通的感受,同时注意观察他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及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绪状态,注意自我控制。④护理人员应会采取更多更好的有效沟通方法,当护士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出现困难或障碍时,应另换其他工作人员,再有问题时及时邀请上级人员进行沟通。
4.3患者出院时的沟通。肿瘤患者出院时护士须向患者及家属告知出院后的相关事项,做好饮食指导及活动指导;如有出院带药者,要做好特殊的交代;需要复查的患者,要告知准确的复查时间;定期做好复查。沟通技巧方面要注意:出院时应适当的寻找引起患者的话题,做好出院指导。
【关键词】护患沟通沟通技巧和谐
随着整体医学以及整体护理理论的提出,护患沟通对护理工作不仅仅是一种介质,也是一种护理手段和护理内容。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护理服务及护理教育,成为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综观整体护理的全部过程,从评估、计划、执行措施和评价,都离不开护患沟通。因此,在整体护理的情况下,作为护理人员必须提高护患沟通的技能。
1语言沟通
1.1语言沟通的重要性沟通是护士与病人进行交流的一种治疗性的护理技术,是实施健康教育并取得成效必不可少的方法。病人从入院到出院,其间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与其进行语言沟通交流,护士美好的语言会对病人产生积极的作用。
1.2健康教育需要语言沟通病人的疾苦通过语言告诉护士,护士也要通过语言交流来收集资料,进行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即有计划有组织和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它的核心是教育病人学习了解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促进康复。
1.3礼貌性语言是成功沟通的前提护士对病人要有同情心,尊重病人。这是护士与病人主动交流的基础,护理工作首先要尊重人,关爱人。护士必须注重对病人的人文关怀,用礼貌性的语言同患者沟通,这样病人才会把内心真实的想法及感受表达出来,从而掌握病人的第一手资料。
1.4学会询问,尽量使用普通话。
1.5耐心认真倾听,重视反馈信息。
1.6沟通时注意语气语调。
2非语言沟通
非语言沟通是借助非语言来传达信息,表达感情,是以目光接触、表情、手势及社会距离等方式进行人际的信息沟通,有时比语言交流更容易达到目的。
微笑是最美好的语言。护士在与患者交流时应面带微笑,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觉。
抚摸是非语言交流中非常重要的形式,它能缩短护患间的关系,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通常要比通过词语表达更能使人得到安慰。
经常观察病人的非语言传递,病人常常言行不一,尤其是失语病人,应注意病人的眼睛、表情等变化,以便了解病人的感情、病情,及时发现护理问题。
3掌握沟通技巧,进行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1日常护患沟通技巧
3.1.1营造良好的环境及气氛。
3.1.2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
3.1.3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
3.1.4提供有关健康信息,进行健康教育。
3.1.5道德高尚,尊重患者隐私权。
3.2特殊情况下的沟通技巧
3.2.1愤怒的患者一般情况下患者的愤怒都是有原因的。此时护士不能失去耐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视其愤怒为一种健康反应,尽量让患者表达和发泄焦虑或不满,从中了解他们的需求,尽最大能力地与他们沟通,缓解他们心理上的压力,解决他们的问题,稳定他们的情绪,使其身心尽快恢复平衡。
3.2.2病情严重的患者患者病情严重或处于危重状态时,与患者沟通的时间要尽量缩短。对有意识障碍的患者,护士可以重复一句话,以同样的语调反复与患者交谈,以观察患者的反应。
3.2.3要求太高的患者一般过分要求的患者可能认为自己患病后没有引起他人足够的重视或同情,从而以苛求的方式引起他人的重视。此时,护士应多与其沟通,允许患者抱怨。对其不合理要求要进行一定限制。
3.2.4悲哀的患者护士可以鼓励患者及时表达自己的悲哀,允许患者独处。还可应用鼓励、发泄、倾听、沉默等技巧表示对患者的理解、关心和支持,多陪伴患者,使其尽快度过悲哀,恢复平静[1]。
总之,护患间良好的关系及交流是良好的护理效果的基础[2]。护患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条件和构建和谐医疗环境的良好途径。护士应学习掌握多种沟通技巧,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了解并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使患者早日康复。
加强护士沟通能力的培养,既是适应护理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改善护士护患沟通能力缺乏现状的需要,同时还是防范和杜绝护患纠纷的需要。应该加强护士职业道德培训,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开展各种形式的人际沟通的相关知识培训,建立护患沟通制度,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关键词】CT增强沟通技巧
沟通是人们在生活中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最主要方式。护患沟通是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关系,提升医院社会形象,打造服务品牌的有效途径,现代医学飞速发展和CT技术检查的不断普及,CT增强检查已成为临床诊断的常规检查方法。病人来做CT增强检查前往往经过住院初步的治疗,对自身疾病诊断心存猜疑,在检查过程中易产生焦虑、恐惧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有利于使CT增强检查顺利进行,提高检查和护理效果。
1检查前的护患沟通技巧
1.1良好的仪表仪表是建立良好第一印象的前提,通常对方先用视觉注意人的年龄、衣着、姿势,当人没说话之前这些特征作为构建一个人轮廓的原材料就已传递给对方了,因此穿戴整齐、态度和蔼、坐立行走符合职业规范的护士有利于建立威信,增加患者的信任感,人们常说:“微笑是最好的语言”,以微笑待人,是人际交流中解决生疏、紧张的第一要素。平易近人是沟通的先决条件。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
1.2使用文明用语每一位患者都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使用尊重患者的文明礼貌用语,是护士沟通的首要环节。“您”字开口“请”字当先、“谢”不离口,对患者不分年龄、职业、地位,应一视同仁。称呼患者要讲究,可在其姓名后面加上诸如先生、同志或职务等修饰,避免直呼姓名。对年纪较大的患者可以称呼“爷爷”、“奶奶”或“叔叔”、“阿姨”;对年轻的患者可以称呼“先生”、“小姐”;对患儿可以称呼“小朋友”。称呼得当,可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感。
1.3检查前注意事项的沟通护士接诊时要面带微笑,主动热情地介绍CT增强检查的程序,给患者讲解增强检查的目的和意义,指导患者做好检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给每一位患者递上1000毫升温开水。说明检查或操作可能给身体带来的不适,让患者了解药物的治疗作用、副作用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促使患者能积极主动的配合各项检查和操作。
2检查中的护患沟通技巧
2.1心理支持的沟通技巧因患者对扫描室环境陌生,且机器庞大,扫描时产生噪音,从而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甚至恐惧的心理。此时护士要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理解患者的感受,要善于从患者的眼神、表情、言语、体态中读懂他们的需要,因此在摆体位的同时,使用愉快和鼓励的声音,以微笑影响对方,使患者情绪放松并感到心情舒畅。
2.2使用高压注射器时的沟通技巧因高压注射器压力大、速度快,大部分患者注入造影剂时可有全身发热、轻度麻木感、喉痒、恶心和头痛,因而要耐心地解释检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嘱患者如有不良反应给予动作提示,我们会立即停止注射并给予处理。认真核对药品,熟练无菌操作技术,选择合适的血管。为方便扫描一般选择头静脉或肘正中静脉,提高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注射造影剂时注意观察针头有无脱落、阻塞、移位、局部皮肤有无红肿胀痛,并反复询问患者主观感受。在造影剂注射过程中采用非语言沟通,如握手、抚摸等均能使患者的心理感到宽慰。
3CT增强检查后的护患沟通技巧
3.1检查结束后的沟通CT增强检查结束后并不表示护理服务结束,相反是护理服务的延续。结束后应向患者进行温馨告知或进行健康宣教,嘱咐患者在观察室休息15-30min,无不适再拔针并告知患者正确的按压方法和时间,叮嘱患者多喝水以便造影剂排出体外。同时对我们的服务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3.2与不满患者的沟通少数患者对造影剂有轻度不良反应,导致患者不满,此时护士要有耐心。如患者家属的言辞或行为激怒,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视其不满为一种健康反应,尽量让患者或家属表达和发泄焦虑和不满,解决他们的问题,稳定他们的情绪,使其身心尽快恢复平衡。认真倾听患者诉说,与患者保持眼神的交流,并适当地有所回应,可以轻声回答“是”或点头表示接受他倾诉的内容,等患者把心中的不满情绪倾诉出来后,适当给予帮助和安慰,使患者稳定情绪。
关键词:护理沟通技巧;儿科护理;影响
现代医疗水平随着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而逐渐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迎来挑战,护患间沟通尤为重要[1]。儿科中患儿年纪较小,其语言表达能力与自理能力尚未成熟,无法准确描述心理及生理需求,治疗难度增加[2]。护理人员必须采取合理的沟通技巧,以此更好地促进患儿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70例患儿,根据患儿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行以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以包括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在内的护理沟通技巧。其中,研究组男性23例,女性12例,年龄3~9岁,平均年龄(6.6±2.3)岁;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3~10岁,平均年龄(7.2±2.1)岁。所有患儿及其家属均已知情并签署同意书,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儿行以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基础护理、健康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出院指导等。对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行以护理沟通技巧,具体包括语言沟通技巧及非语言沟通技巧两种。
1.2.1护理语言沟通技巧
护理人员为患儿实施护理服务时必须使用礼貌性语言,在患儿及其家属对治疗产生疑惑时及时为其解答疑问;护理人员必须对患儿予以安慰或鼓励性语言,最大限度关系体贴患儿,以鼓励性语言缓解患儿焦躁等不良情绪,改善心理状态,实现治疗目的;护理人员可以对患儿及其家属使用指导性语言,在表达这种语言时,护理人员语调尽力保持沉稳,语气尽力保持肯定,以此增强患儿及其家属康复信心。
1.2.2护理非语言沟通技巧
非语言技巧包括副语言沟通、面部表情、肢体接触、空间距离及仪表仪容等。副语言沟通即为辅助语言,护理人员在与患儿沟通时,必须合理调节语气,以免激发患儿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亲切、真诚、自然的面部表情,消除患儿内心陌生感与紧张感,以便于尽快取得患儿及其家属信任;护理人员可以利用如抚摸患儿头部等肢体接触缓解患儿情绪,注意患儿病情,避免触摸患处;与患儿交谈时,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儿身高降低自身高度,取蹲位等与患儿保持平视,缩短与患儿的空间距离,以此避免患儿产生疏远感;护理人员必须保持衣着整洁、态度和蔼、妆容得体,可使患儿产生美感,便于增加沟通交流。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评估两组患儿服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不满意、一般,总满意率=(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过程中,采用版本为SPSS21.0的统计学软件,总结归纳并分析两组患儿所涉及的数据资料。其中,选取百分比(n,%)表示两组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服药依从性对比
将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服药依从性进行对比,研究组完全依从85.71%(30/35),依从8.57%(3/35),不依从5.71%(2/35),总依从率94.29%(33/35),对照组完全依从62.86%(22/35),依从14.29%(5/35),不依从22.86%(8/35),总依从率77.14%(27/35)。研究组患儿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χ2=4.200,P=0.040<0.05)。
2.2护理满意度对比
将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研究组满意80.00%(28/35),一般11.43%(4/35),不满意8.57%(3/35),总满意率91.43%(32/35),对照组满意54.29%(19/35),一般17.14%(6/35),不满意28.57%(10/35),总满意率71.43%(25/35)。研究组患儿护理满意度对照组(χ2=4.629,P=0.031<0.05)。
3讨论
作为现代家庭主体,孩子的健康深受全家关心[3-4]。因此在对患儿实施治疗时患儿家属通常对护理人员及其工作质量要求甚高。患儿往往年纪较小,无法将自身诉求表达准确,极大影响护理工作[5-6]。由此可见,与患儿取得有效交流是儿科病房中提高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的有效方法[7]。改进沟通技巧与途径可以使护患和谐互动交流,患儿由于年龄局限,内心脆弱,对治疗概念无法正确理解,极易产生哭闹等不良行为,对治疗顺利进行产生影响,护理人员必须与患儿取得有效沟通,以此更好了解患儿需求,及时掌握患儿病情,实施针对性护理及治疗措施,更好促进患儿康复[8]。本文为进一步验证护理沟通技巧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有效性,选取70例患儿行以不同护理方案实施研究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组患儿护理满意度(91.43%)高于对照组患儿(71.43%),显示应用护理沟通技巧可以有效提高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对患儿快速康复起到积极作用。研究组患儿服药依从性(94.29%)高于对照组患儿(77.14%),表明应用护理沟通技巧可以成功提高患儿服药依从性,更好使患儿接受治疗,从而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患儿康复。除此以外,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用护理沟通技巧,可以与患儿建立正面良好的护理-患儿关系,提高护理工作效率,调节患儿负面情绪,鼓励并指导患儿家属对患儿表达关心与重视,有效缓解患儿负面情绪,积极关注患儿病情进展[9]。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儿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患儿,进一步验证儿科在临床护理中结合护理沟通技巧有效提高患儿服药依从性,促进患儿康复,具有可行性。综上所述,对本院患儿行以护理工作时应用护理沟通技巧应用效果显著,护理人员有效与患儿取得沟通交流。对研究组患儿行以护理沟通技巧有效缓解患儿不良情绪,提升患儿服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程度,进而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孙玮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儿科中心
参考文献:
[1]郭利方.肢体语言沟通对儿科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5,16(5):77-79,84.
[2]许逢非.非语言沟通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运用[J].医疗装备,2012,25(2):88-90.
[3]张继伟.儿科护理工作群众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31):6689-6690.
[4]王倩.非语言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1):1578-1579.
[5]郑静,黄承益.实施护患沟通前后儿科患者满意度调查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39-40.
[6]林艳,马敬香,陈文琼,等.儿科专科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的调查[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8):16-18.
[7]何文杰,邓范艳,王江.在儿科护理操作中加强护患沟通技巧的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8):2795-2796.
【关键词】
特殊情况;沟通技巧;护患关系
作者单位:450008郑州,河南省肿瘤医院
护患关系是指护患双方在相互尊重并接受彼此民族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在相互学习和促进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人际关系[1]。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开展护理工作的前提,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及相互作用是产生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及必要过程,然而在护理工作中,会碰到形形的患者,每个患者患病后的表现也千差万别,即使患相同的疾病,也有不同表现方式,这就要求护士能够灵活运用沟通技巧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与满意。
1临床资料
2010年7月至2010年12月我院600名住院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3],其中内科患者300名、外科患者300名,年龄19~69岁。
2方法
2.12010年7月至2010年9月我院300名住院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为对照组。
2.22010年10月至2010年12月我院采取特殊情况下的沟通技巧在护患关系中的应用以后,300名住院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为实验组。
3结果
实验组中,300名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不满意度明显下降。见表:
表1
两组住院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比较
组别
满意度评价
满意不满意差
实验组97%3%0%
对照组92%7.6%0.3%
4体会
沟通既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以建立护理工作良性人际关系,使护理工作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现将特殊情况下的沟通技巧总结如下:
4.1治疗性会谈中的技巧
4.1.1会谈前护士要给患者一个良好的首次印象,要有礼貌的称呼患者,对患者的称呼要得当,使患者有被尊重的感觉;帮助患者采取舒适;主动介绍自己,告诉患者自己的姓名及职责范围,使患者产生信任感;向患者介绍会谈的目的,告诉患者希望在交谈中随时提问和澄清问题,隐私问题会保密;会谈所需要的大概时间;创造一个无拘束的会谈气氛。
4.1.2会谈时①根据会谈的目标及内容向患者提出问题:护士可提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启发患者谈话,提问时应注意:一次只提一个问题;把问题说的简单清楚,尽量少提“为什么”问题,以免陷入僵局,尽量少问封闭式问题;语言措辞得体,尊重客观事实,尽量少用专业词汇,避免突然改变话题。②有效的倾听:专心致志听,尽量不要打断对方谈话;不要急于阐述自己的观点或主观判断说教,仔细体会“弦外之音”;及时做出反应,表示对话题感兴趣,然后针对诉说的内容对患者进行疏导、鼓励、帮助,注意观察患者的各种非语言表现;避免虚假的,不恰当的保证。③适当应用沉默:可给患者一个考虑的机会,使其能充分宣泄自己的情感,同时也给护士提供观察的时间。④引导会谈方向:对患者漫无边际的话题,要抓住机会引向预定目标。⑤鼓励患者描述自身感受,及时发现某些危险行为的先兆,如:自杀、出走等,及早采取一些防范措施。⑥鼓励患者多做比较,比较所遭受的经验措施异同之处。⑦核实自己的感觉:为核实对所听、所见的理解与患者所表达的意见是否一致,可采用重述、归纳、澄清等方式,核实后应留有一些停顿,以便患者对其进行修改纠正。
4.1.3结束会谈时要事先提醒会谈时间快到了,尽量不要再提出新的问题;简单总结会谈的内容,并要求患者提出意见来核实其准确性;对患者表示感谢,必要时预约下次会谈。
4.2患者出现特殊反应时的沟通技巧
4.2.1愤怒的患者沟通的重点是对患者的愤怒作出正面反应,视患者的愤怒、生气为一种健康的适应反应,不要对患者采取任何个人的攻击性或指责,让患者表达及发泄自己的焦虑情绪,应用倾听技巧了解患者的感受及愤怒的原因,对患者所遇到的困难及问题及时作出理解性的反应,并及时满足患者正当的需要,使患者身心恢复平衡[1]。
4.2.2挑剔的患者多与患者沟通,仔细观察患者的表现,允许患者的抱怨,对患者的合理要求及时作出回应,有时可用幽默或非语言的沟通技巧让患者感受到护士的关心和重视。
4.2.3恐惧逃避的患者主动了解不和作的原因,耐心解释疑问,鼓励患者更好的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4.2.4悲哀的患者常见于癌症患者,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及时表达自己的悲哀,对患者要有高度同情心,做到热情、体贴、耐心、关心、爱护理解患者的一切举动,从而缓解患者精神上的痛苦,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向患者讲授治疗癌症的新进展、新成果,坚定患者对治疗癌症的信心;向患者讲解化疗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治疗效果,说明药物的疗效高低是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的,并不取决于价格的高低,要患者正确对待药物治疗;对多次住院的患者,更要热情接待,细心讲解疾病复发转移的原因,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并能正确对待[2]。
4.2.5抑郁的患者要以亲切、和蔼的态度沟通,尽量表示体贴及关怀,协助患者回顾自身优点、长处、成就来增加患者对自身或外界的正向认识,培养正性的认知方式。
4.2.6感知觉障碍的患者要使用患者能感知的非语言沟通,如:听力障碍的患者,可以应用面部表情、手势、书面语言、图片等沟通[1]。
要掌握好沟通这门技术,不仅要求护理人员要具备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所以护理人员要不断的学习,并在实际工作中努力探索,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发展及促进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获得患者全面的信息,并以此为依据,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以满足患者生理、社会心理、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理学导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7-121.
【关键词】护患沟通技巧;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39―01
护患沟通是指护士和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交流的内容是与患者的护理和康复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信息,同时也包括双方的思想、感情、愿望和要求等方面的交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和健康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护患沟通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就护患沟通技巧在临床中的效果进行观察,探讨其临床应用。
1护患沟通的目的
良好的护患关系可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通过护患沟通可以更好的收集患者的资料进行临床健康评估,以为临床的有效治疗提供更好的依据;有效的护患沟通可以针对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同时更好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精神状态,为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也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与患者共同讨论以解决患者的治疗和护理问题,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1】。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不仅是患者的照顾者、安慰者,而且还是患者的教育者和咨询者。对于护理这项工作,护理人员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和技术,还应学会慎言、能言、善言,掌握护患沟通技巧,建立新型和谐的护患关系。
2护患沟通技巧的临床应用
2.1语言沟通技巧语言沟通是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沟通方式,其特点是精炼、迅速、清楚,并可将信息有效传递给患者,语言沟通技巧的运用是有效护理的前提。
2.1.1语言应清晰简要、通俗易懂在护患沟通时应注意使用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语言将信息传递给患者,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和医院常用的省略句,而当必须运用到专业术语时应向患者运用恰当通俗的语言解释清楚,且用词要恰当,词能达意。
2.1.2情感性的语言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语言特别敏感,且语言情感的外在表现也是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和职业素质的重要体现。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应言语清晰、语速适中、语调平缓,同时还应在语言中体现对患者的尊重和关怀,如在与患者沟通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份等给予尊称,尽量使用“请、您好、谢谢”等礼貌用语,勿用训斥、恩赐、讲授式的口吻,以免对患者产生消极、怠慢、不重视感,以从语言的情感色彩上真正体现对患者的关心。
2.1.3采用有效的提问方法有效的提问方式可使护理人员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所需信息。例如应用封闭结尾式的提问方式:“您家中有人患糖尿病么”;也可适当的采取开放结尾的提问方式,主要应用在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以诱导患者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可使患者达到宣泄内心真实情感的目的:如“这次发病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可使患者有较大的自,同时护理人员也可获得大量的信心,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2】。
2.2非语言沟通技巧非语言的沟通技巧是指护理人员和患者在交流时用于非语言的方式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它是对直接语言沟通的一种补充,并可以使信息意义更加明确和完善。
2.2.1倾听技巧护理人员应学会倾听和沉默,伴随患者讲述的语言、声调和表情等,加以点头和关注的眼神,使患者感觉到自己不仅在倾听,而且了解到了他的感受。倾听和沉默一般用于沟通的中期,主要是给患者提供思考的空间,同时学会倾听也会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赖感【3】。
2.2.2面部表情和目光接触面部表情和眼睛的运动可以表达出喜怒哀乐。面带微笑的接待患者是进行护患沟通的第一步,往往护理人员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就可以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作用。为患者送去亲切的目光,可消除患者陌生感,缩短护患距离,并使患者感受到轻松、舒适,同时也可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尊重,从而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2.2.3触摸触摸是非语言沟通交流的一种特殊形式,包括握手、拍背、抚摸、搀扶、拥抱等,这些动作可以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怀,轻轻拍背的一个动作便可以给予患者支持的力量,恰当的接触,可以使不安的患者安静下来,脆弱的患者变得坚强。当然,此法应该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因素等因人而异,因保持敏感和谨慎的态度,否则会产生负面效应,造成工作被动。
2.2.4外在形象护理人员应做到仪表端庄,举止大方、服饰整洁、步履轻盈,以给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同时也可在短时间内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十分重要,同时沉着冷静的举止,认真细心的态度也是良好沟通的开端。同时还应给患者营造一个良好温馨的医疗环境,积极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对患者普及健康教育知识,实现环境治疗的功效【4】。
3小结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工作不再是简单的纯技术操作,而是更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过程。因此作为一个现代护理工作者,不仅应熟练掌握护理知识,还应灵活的运用沟通技巧,临床护患沟通技巧包括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技巧,语言的运用应清晰简要、通俗易懂,同时带有一定的情感性,加强患者的信任,并且采取一定的有效提问方式以获得更多的信息,而非语言的沟通技巧有时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护患沟通技巧在临床中的运用是护理工作必不可少的部分,运用语言和非语言形式的护患沟通技巧,有时可以达到一种非药物的治疗效果,也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桥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人员必须掌握足够的护患沟通技巧,才能更好的保证工作的效果,同时护患沟通技巧的掌握,为维持稳定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孙玉英.沟通障碍导致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09,22(13):826-827.
[2]梁银辉.现代护士礼仪与素养[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