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计划安排

嫁接对砧木的要求范例(3篇)

发布人:网络 发布时间:2024-03-04

嫁接对砧木的要求范文

【关键词】核桃;嫩芽嫁接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砧木本实验所用砧木均选用普通核桃2年生实生苗。2005年和2006年芽接实验未经平茬处理,2007年对供试砧苗于嫁接当年春季3月上旬地面以上2cm处全部进行了平茬,待新梢萌芽长至0.5——1m,基径1.0cm以上时进行了芽接试验。

1.1.2接穗选用当年元月中旬经全圃重剪后萌发的无病虫害、半木质化、基径1.0cm以上的生产健壮的枝条为接穗。主要品种有香玲、鲁光、薄壳、辽核、中林、辽核3号、辽核4号、陕核1号、西扶1号、西扶2号、京861等。2005年对采穗母树未进行重剪,2006年和2007年选用当年元月中旬全圃重剪后萌发的无病虫害,半木质化、基径10cm以上的健壮枝条进行嫁接试验。

1.1.3嫁接工具采用双刃嫁接刀进行嫁接,刃片间距3.5——4.0cm、要求刃口锋利,切口平整。

1.1.4包扎带选用长20cm,宽2.0cm的白色塑料条。

1.2嫁接时间

嫁接时间: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核桃生物学特征,嫁接时间选择在5月中旬至6月底较为适宜。2005年嫁接时间为5月23日——6月9日,2006年嫁接时间为5月21日——6月17日,2007年嫁接时间为5月25日——6月23日,但总的来说,以温度22—28℃,空气湿度40%左右最为适宜。

1.3嫁接方法

1.3.1接穗采集管理在经过重剪的采穗母树上,选半木质化,基径1.0cm以上的健壮枝条,于嫁接当天进行采集。采后立即剪掉复叶,叶柄保留1cm,分品种100条上覆少许叶片捆扎,并挂好品种数量标签,运回后放入室内,地面铺湿麻袋将接穗分层叠起,上覆湿麻袋,洒水保湿即可。接穗最好随接随采,以免接穗失水。

1.3.2砧木选留经春季平茬处理的2年生砧苗,采用隔行挖除的方法,使每666.7平方米留苗4500——6000株左右,宽窄行排列,以便于施肥、灌水和嫁接。选择基径1.0cm以上,嫁接部位直径0.7cm以上的砧木进行嫁接。

1.3.3芽片选择嫁接前要在室内对接穗逐条进行筛选。选择生长健壮、枝条光滑、芽子饱满、芽基平整、无病虫害的穗条,剪成30——40cm长的枝段,雄花芽不能用于嫁接。

1.3.4嫁接方法采用大方块芽接方法。用双刃刀在接芽上下同时横割1刀至木质部,在接芽两侧分别纵横一刀,在砧木的嫁接部位用同样方法取下与芽片同样大小的树皮,然后从接穗上取下生长点(护芽肉)完整的芽片,迅速贴在砧木上,用母指压紧叶柄用塑料条绑严扎紧,使芽片生长点(护芽肉)与砧木贴合。嫁接时要对准形成层,绑扎时要松紧适宜,以防损伤形成层,影响接芽成活。

1.3.5嫁接部位一般在距根颈部25—50cm之间。部位过高则砧木较细,操作困难,抹芽工作量大;部位过低操作不便,砧木与芽片薄厚差异较大,芽片不能与砧木紧密贴合不利成活。嫁接工序完成后,在砧木嫁接部位以上保留2片真叶剪砧,1月后再次剪砧,春季掘苗前从接口以上1cm处剪掉砧木干桩。

1.4圃地管理

1.41灌水在嫁接前一周要对砧苗进行灌水、松土和除草。嫁接后根据降雨情况适时灌水,如果嫁接后一直未下雨,在10天之内应灌水1次。

1.4.2除萌抹芽第一次剪砧后要及时将砧木的萌芽抹除,以利接芽萌发。抹芽时一定要细心,不能漏株漏行,避免把接芽抹掉。一般嫁接后15天接芽开始萌发,1月内接芽萌发率可达70%以上,新梢高生长可达20cm左右。9月下旬后,对接芽未萌发的砧木停止抹芽,待来年春季萌发。

1.4.3防虫施肥嫁接后每隔10天喷一次杀虫剂,连续喷2次。接芽萌发率高达到80%左右时,开始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每隔7天喷一次,连续喷2次,以促进新梢生长。喷肥应在下午6:00时左右进行。

1.4.4剪砧松绑嫁接1月后,当接芽抽出达10cm以上时,从接口向上留10cm再次剪砧。其次从接口背面用单刃刀片划塑料带,去掉绑缚,松绑时注意不要划伤砧木。当接芽抽出新梢达20cm以上时将砧木的老叶全部去掉。

1.4.5摘除幼果在嫁接40天后,要及时将新梢所结幼果全部摘除,以防影响新梢生长,降低苗木质量。

1.4.6套袋保温秋季嫁接苗全部落叶后,对嫁接成活苗木采取套袋越冬保护措施,春季解冻后去掉。

2结果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在5月20日至6月中旬的最佳嫁接期内,以采穗母树重剪、砧木平茬处理、及时抹芽除萌、分次剪砧去叶、加强水肥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嫩芽嫁接技术,嫁接成活率达93.1%—100%。2007年利用这种技术完成芽接349370株,成活率325263株,成活率达到93.1%,有部分品种成活率达到100%,而2005年和2006年的芽接成活率仅为83%和86%.现将试验结果分析如下:

2.1不同砧木和接穗处理方法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3年的试验研究证明,采取不同的砧木和接穗处理方法芽接成活率差异十分明显,例如:砧木是否进行平茬、接穗是否重剪对嫁接成活率影响很大,经砧木平茬和接穗重剪处理的嫁接成活率高。

2.2伤流对嫁接成活的影响

试验观察表明,未进行平茬处理的砧木嫁接后伤流量较大,2005年和2006年芽接后,砧木剪口有大量伤流溢出,1周后大部分芽片因伤流浸泡而变黑死亡。2007年经平茬处理的砧木剪口未发现伤流,芽片一直保持嫩绿,接口愈合快,成活率很高。伤流影响嫁接成活,主要是芽片浸泡在伤流液中,氧气供应不足,细胞呼吸受阻,加之伤流内含物单宁的影响,在砧穗结合上面形成了黑色"隔离层",阻碍愈合组织形成,使芽片难以愈合。

通过砧木平茬,犹如给砧木放水一般,有效地解决了嫁接期间出现伤流的问题,同时使砧木和接穗同步生长,提高了砧穗愈合能力,提高了芽接成活率。

2.3嫁接期温度降水对成活率的影响

经试验观察,核桃嫩芽嫁接愈伤组织形成所需要最佳温度为22——28℃。低于16度时愈伤组织不能形成,超过34度时抑制愈伤组织形成。其次,嫁接后4天内无雨成活率高,如遇阴雨天成活率明显降低,雷阵雨对嫁接影响较小。

3小结

(1)优质核桃嫩芽嫁接技术适用于生长期嫁接,最佳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该技术具有接芽利用率高,新梢生长快,当年可以出圃、操作简便、易于推广等优点。

(2)正确运用嫩芽嫁接技术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嫁接时间、掌握好砧穗的木质化程度、砧木平茬接穗重剪、连续抹芽除萌、分次剪砧去叶。这项技术是一项综合技术,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技术措施才能保证嫁接成活率和苗木质量。

嫁接对砧木的要求范文篇2

关键词:毛白杨;嫁接;扦插;育苗技术

中图分类号:S792.11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7-0168-03

1引言

毛白杨(PopulustomentosaCarr)为杨柳科、杨属,乔木,高达30~40m,胸径1.5~2m;树冠卵圆形或卵形[1]。是北京地区特有的高大乔木树种,它生长快,寿命长,树干高大通直,树形高大广阔,树势雄伟,在园林绿地中很适宜作行道树及庭荫树,是工厂绿化、“四旁”绿化和农田防护林、用材林的优良树种,同时也是北京市绿化高大乔木树种之一。毛白杨是天然杂种,种子稀少,很少采用播种繁殖。主要采用嫁接、埋条、扦插、留根、分蘖等方法繁殖。随着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即将召开以及2022年冬奥会的筹办,对北京城市绿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都生态文明的建设及首都园林绿化的迅速发展,对毛白杨雄株苗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笔者近几年进行了毛白杨“一条鞭”嫁接育苗试验和生产,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现将毛白杨“一条鞭”嫁接育苗技术总结如下,为苗木生产单位提供技g参考。

2毛白杨砧木的选择与培育

2.1砧木的种类选择

毛白杨砧木的好坏,直接影响毛白杨嫁接成活率和第二年扦插出苗率,因此毛白杨砧木的培育至关重要[2]。毛白杨嫁接所用的砧木种类是至关重要的,它与毛白杨的嫁接亲和力程度决定着嫁接的成功与失败。实践证明,作为毛白杨嫁接的砧木,一般以小美旱杨、大青杨、大官杨为好,其他杨树如107杨、108杨等欧美杨,由于生长快,嫁接后容易把毛白杨芽包严,不适宜作毛白杨的砧木。

2.2砧木的培育

毛白杨接芽在砧木上愈合好坏全靠砧木的营养空间,因此,砧木的株行距是决定“一条鞭”芽接成活的决定因素,也是培育质优量多砧木的重要因素。多年实践证明,毛白杨砧木以行距1m,株距0.2m左右为宜,即每亩扦插3300根左右砧木插条。到嫁接使用时,保证每亩产砧木2500株即可。行距1m是必须保证的,因为只有1m的行距,才能保证阳光能照射到整株砧木,使砧木基部到梢部接口附近的叶片都能够有充足的光照,对行间通风、浇水、中耕除草、嫁接作业也方便。为使行间均匀采光,砧木以南北行方向为好。

毛白杨砧木粗度和木质化程度也是影响嫁接成活率的重要因素,只有已经充分木质化的砧木,粗度在1cm以上才能使用。培育的砧木对2m以下的苗干要抹芽,不留侧枝,对砧木苗干顶端1/3的侧芽不必抹去,它可促进砧木整体生长。

3毛白杨“一条鞭”嫁接

嫁接方法采用“T”字形芽接、方块芽接和带木质芽接均可[3]。采用“T”字形芽接方式最好,“T”字形芽接是生产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常用在1~2年生的实生砧木上[4]。

3.1嫁接的时间

“一条鞭”芽接的嫁接时间与地区有很大关系,根据经验,在北京昌平地区,一般以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为最佳时期。嫁接早了,毛白杨接芽容易长出“小辫”,影响第二年扦插成活率。嫁接晚了,砧木不给皮,影响嫁接成活率。

3.2嫁接部位的选择

在砧木皮部选择光滑平整的节间进行芽接。第一个接芽一般嫁接在砧木的西北方向基部近地表处,即“根芽”,翌年培土可长成2年根1年干的毛白杨大苗。然后每隔16~18cm嫁接1个芽,一直嫁接到砧木苗干2/3处,即砧木粗度大于1cm的部位上。需要注意的是:“一条鞭”要交错嫁接,即毛白杨接芽不能一直在砧木的同一侧嫁接,必须相互错开,要求毛白杨接芽东南西北分散嫁接,这样有利于接芽伤口的愈合。

3.3接穗的采集

最好在嫁接当天去采集毛白杨接穗的枝条,即随采随嫁接。把接穗枝条采下后,马上剪去叶片,留下叶柄,品种不一样时,挂上品种标签,并用湿草帘包好,放在阴凉处备用,保持草帘湿度,防止失水。

3.4削接芽

在采回的毛白杨接穗枝条上,第一刀应在离毛白杨芽上方1cm处,割过形成层直至木质部为止,第二刀由左侧斜着切下,第三刀由右侧斜着切下,三角形接芽的高约1.5cm,这样3刀恰好把芽分割开来,然后抓住叶柄轻轻一掰,就把三角形皮部的芽剥离出来了。

3.5砧木的切削

砧木芽接切口挑选在直径大于1cm的砧木皮部光滑的部位上,切成“T”字形。需要注意的是,深度切到木质部即可,不要过深,砧木切得过深,容易风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6插接芽

用芽接刀的舌端把砧木“T”字形切口两边的皮剥开,然后将三角形接芽垂直插入砧木的切口内。三角形接芽皮部上端必须与砧木皮部切口上端对齐,不留空隙,这样双方的形成层才能彼此接通,容易愈合。上下对齐后,合拢“T”字形皮部两侧,将接芽包于中间。需要注意的是,接芽插入要一次到位,不要上下多次移动,破坏形成层,影响嫁接成活率。

3.7捆绑

芽接切口对齐后,开始捆绑。切口捆绑的最好材料是用塑料薄膜剪成的宽1.5cm、长50cm的带子,捆绑是从芽接下方切口开始向上旋转缠绕,跳过叶柄,一直向上,封到上切口为止,把接口全部封紧,最后用薄膜带自身打结将其锁住。

3.8成活率调查与松绑

芽接7d后,就可以调查嫁接成活率。嫁接成活的标志是:叶柄一碰就落,接芽开始膨胀,接口四周愈合。

松绑要等到芽接1个月后进行,松绑的时间一定要合适,松绑早了会因愈合不好造成接芽枯干而死;晚了会造成绑绳勒进枝干,影响接芽愈合。在生产中进行芽接调查时的成活率经常会高于剪[条时的真正成活率,主要原因就是一部分嫁接成活的接芽在松绑前后死亡造成真正成活率低,所以松绑日期必须选择好。究竟什么时候松绑要根据下面的具体情况而定:一是,在捆绑处发现有下陷的迹象时;二是,绑绳内的芽又进一步膨大时;三是,芽接接口四周已经愈合时。

3.9剪条与储藏

剪条是从进行过“一条鞭”芽接的砧木上,将成活的芽剪成16~18cm长一段的插条。一根合格的“一条鞭”芽接插条,应符合以下标准:粗度为1cm以上,长度为16~18cm,接芽愈合良好,芽体膨大饱满,外被革质芽鳞,接芽离插条上切口1cm,上下剪口平整光滑,接芽绑条已解除。符合上述的带芽插条为合格“一条鞭”插条。剪截好的“一条鞭”芽接插条,按粗细分级捆绑成把。没有成活的插条可留作明年培养砧木使用,不要丢弃。

剪截好的合格“一条鞭”插条半成品苗,在明年春天扦插前2~3个月中,要进行窑藏越冬。窑藏温度必须保证0~5℃为宜。可在院内或大田露天阴凉、避风处挖深1m,宽60~80cm深的土坑,撒上事先准备好的细沙10~15cm厚,然后将成捆的半成品苗1把紧贴1把地放置于坑内。每隔2m插上1捆玉米秆做通气把,以便坑内插条通气。然后用细沙把插条盖上,当沙埋过插条时用皮管浇水,利用水的冲力将细沙冲入插条间,然后再填沙,一直填到至低于地面20cm为止。将沙耙平,再浇1次透水,至此贮藏结束。需要注意的是:在窑藏期间,要经常检查。遇气温突降或大风天气,要在沙坑上盖上草帘,以防冻害和失水。每月要检查1次,如发现沙坑干旱,要补充浇水;如发现插条芽过早萌动,应加草帘遮荫,以降土温;如发现插条下切口毫无愈合迹象,应遏帘增温。

4毛白杨“一条鞭”扦插技术

4.1扦插时间

扦插时间宜早不宜迟[5]。毛白杨芽刚刚开始萌动时,为最适扦插时间。在北京昌平地区,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扦插育苗。这时地温回升快,有利于扦插成活。

4.2整地

先撒施农家肥,然后机械深翻,将农家肥翻入土中,最后机械旋地、耙平,要求地平土碎。

4.3扦插

扦插株行距一般行距为80cm,株距为4株/m,一亩地扦插3300株左右。扦插要领:对“一条鞭”插条分级挑选,接芽脱落和愈合不好的选出不用,砧木已萌动的芽抹除;扦插时,毛白杨接芽要露在外面,接芽统一朝向西北方向斜插;扦插深度以毛白杨接芽刚刚露出地面为宜。需要注意的是:毛白杨接芽必须露在外面,称为“晒芽”,可以促进毛白杨接芽萌发,毛白杨接芽埋在土中会影响成活率。

4.4扦插后管理

4.4.1浇水

扦插后要立即浇水,以利于插穗与土壤紧密结合。在土壤干燥时,要及时补水。一般插后每隔1~3周浇水1次。浇水次数不能太多,防止土温降低和土壤板结,不利于生根。若土壤水分过多,会导致插穗下端腐烂死亡。苗木生根后更要适当延长浇水间隔期。雨季要注意排水,避免圃地积水。

4.4.2培土与追肥

在5月份,苗高15cm左右时及时培土,促进毛白杨接芽基部产生新根[6]。以后根据苗木生长情况,应进行2~3次培土。将原来的苗床变成垄埂,而原来的埂则变成了垄沟。这样原来插在苗床沟底的插条,就成为长在垄埂上的幼苗了。培土的目的是促进毛白杨苗木自生根的生长,形成毛白杨根系。培土的同时要进行追肥,可追施尿素等氮肥类。

4.4.3抹芽去蘖

抹芽去蘖是毛白杨育苗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一方面是抹去砧木上长出来的砧木的芽,以免砧木的芽长成幼苗并与毛白杨接芽竞争水分、养分和生长空间,影响毛白杨幼苗的正常生长发育和造成严重的死亡;另一方面是抹去毛白杨苗干的一些芽和嫩枝,使苗木主干下部粗壮光滑,上部有长长的直立顶梢,顶芽饱满,不干梢,不分叉,木质化充实。要做到这一点,要有一系列措施,其中之一是1.5m以上不进行抹芽与修枝,因为这一部位是1年生苗侧枝轮生健壮、树冠开枝匀称、芽体饱满、苗木高大挺拔的保证。切忌抹芽到顶,杜绝培养出只长高、不长粗、不长侧枝、木质化程度不高的不合格的瘦弱苗木。

4.4.4其他管理措施

此外,还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及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工作,保证苗木的健康生长。

5结果c讨论

用上述方法在北京地区进行毛白杨“一条鞭”嫁接育苗生产,嫁接成活率和出苗率都可达95%以上。根据苗木调查结果统计,繁育小美旱砧木5亩,生产出优质砧木苗13600株,当年嫁接95200个芽,平均每株砧木嫁接7个芽,生产合格“一条鞭”插条79968根,嫁接成活率98%。翌年扦插24.2亩,生产出1年生毛白杨苗76769株,扦插成活率96%,平均亩产苗3172株。其中苗高2.5~3m苗木株数6141株,占8%。苗高2~2.5m苗木65253株,占85%。苗高小于2m的苗木株树5375株,占7%。另外生产出“两根一干”优质毛白杨苗木13328株。苗木规格可满足生产需要。

实践证明,北京地区毛白杨嫁接育苗以“一条鞭”嫁接繁育为宜,育苗成功的关键技术环节首先是选择培育好砧木。以小美旱杨、大青杨、大官杨为砧木最佳,砧木培育以株行距0.2m×1m为宜,亩产量3300株/亩。其次,适时交错嫁接。即毛白杨接芽不能一直在砧木的同一侧嫁接,必须相互错开,要求毛白杨接芽东南西北分散嫁接,这样有利于接芽伤口愈合。再次,晒芽扦插。即插条扦插时,毛白杨接芽必须露在外面,称为“晒芽”,可以促进毛白杨接芽萌发,毛白杨接芽埋在土中会影响成活率。然后,及时抹芽去蘖,促进苗木茁壮成长。最后是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及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高等院校园林与风景园林专业规划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园林树木学[M].2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454~457.

[2]王峰.不同砧穗嫁接毛白杨河北杨亲和力对比试验[J].甘肃林业科技,2011,(36)1:39~42.

[3]白勇龙,徐建民,孙建平,等.三倍体毛白杨引种繁育试验研究[J].甘肃林业科技,2011(3):17~20.

[4]“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经全国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园林苗圃[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180~182.

嫁接对砧木的要求范文

一、嫁接前的准备工作

营养土的配制。选中上肥力土壤,经适量敌磺钠消毒后,按2∶1比例与腐熟的堆厩肥混合均匀,配制成肥力适中、结构疏松、吸热保湿性好的营养土,分装于营养钵内。

砧穗的培育。选择成活率高,抗旱耐涝,不死苗,对果实品质无不良影响的优质砧木种子。做砧木的瓜类主要是瓠瓜,也可用南瓜、葫芦。种子经消毒催芽后,按每穴1粒播入苗床营养钵内,播期比常规播期提早5~10天。砧木苗刚出土时,于无毒苗床内播入消毒催芽的西瓜种子,当砧木第一片真叶全展,西瓜两子叶展平时,开始嫁接。

苗床土选择。要选择温光条件好,排水方便,土层深厚的菜园土。

瓠瓜播种。可按行距8厘米、株距5厘米定向播种,以便培育壮苗和嫁接。瓠瓜和西瓜均采用地膜矮拱棚覆盖育苗。

二、嫁接方法

1.插接法。将砧木顶心摘除,用直径小于砧木胚轴直径的带尖竹签,从砧木顶心处正中向下插入0.5厘米深度,再将西瓜苗自子叶叶下0.5~1厘米胚轴处削成圆尖形,把竹签自砧木中拔出后立即将接穗(西瓜苗)插入、插紧,使接穗与砧木的子叶紧紧交叉呈“十”字形。注意接穗插入砧木时不要使胚轴裂开;砧木、接穗苗都必须是第一真叶展开期。此法优点是嫁接速度快,成活率高,不需固定物,接口高,病菌难侵染。嫁接后10天除去遮光物,秧苗接口即愈合转入正常生长,嫁接成活率可达75%~95%。

2.靠(舌)接法。将砧木顶心摘除,在子叶下0.5~1厘米处用刀片自上而下割成40~45度角斜面,割去1/2茎粗,刀口约0.5厘米长;西瓜苗从子叶下1~1.5厘米处用刀片自下而上割成40~45度角斜面,割去2/3茎粗,刀口长0.5厘米。将两种苗的刀口对接,用适宜的夹子固定好。嫁接后10天,将接穗在靠近切口处切断,以后2~3天内的中午要注意遮光。

3.切(劈)接法。在已剔除了顶心的砧木苗子叶下方0.5~1厘米处自上而下切成40度角斜面,长度0.5厘米,切深至胚轴1/2;在西瓜苗子叶下方0.5~1厘米处切成楔形,将砧木插入切口内,用夹子固定好。此法需在砧木和接穗都处于子叶展开到第一片真叶显露时进行,方法较易掌握,成活率较高,但速度较慢。

4.抱靠接法。在砧木第三片真叶上方横切,随即自茎中部向下切1厘米左右长的缝;在西瓜苗在第二片真叶与第三片真叶之间的茎上用刀削去两侧表皮,切口长1厘米,把西瓜苗切口面嵌入砧木的切缝内,呈抱合状。此法要求砧木和接穗有较大苗龄,接穗嵌入砧木时用力要小,防止将砧木剪断。当接穗直径是砧木直径的1/2时采用此法最适宜。

5.斜切接法。将长出3~4片真叶的砧木在第一片真叶的下方切成1厘米长斜面,接穗在子叶上方按与砧木不同的角度削成1厘米左右长的斜面,然后将两斜面对接固定。注意斜面要切得平滑,固定要牢固。

三、嫁接苗管理

1.保持适宜的床温。适宜的床温是嫁接苗接口愈合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在早春,由于外界气温较低,嫁接苗伤口的愈合缓慢,因此必须十分重视苗床的保温管理。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之间,夜间不低于18℃,床温过高或过低不利于嫁接苗的成活。

2.保持较高的湿度。较高的湿度可减少嫁接苗水分蒸发,是提高嫁接苗成活率的关键。采取靠接法的嫁接苗,应在移植后浇1次透水;采取其他嫁接法的嫁接苗,应在嫁接前3~4小时给砧木浇1次透水。嫁接后的苗床要适当遮阳、密闭。第三天以后进行适当通风,但仍要保持高湿条件。如果床内空气湿度过低,可采取弥雾法适量喷水补充。

3.搞好遮光管理。遮光管理的目的是减弱苗床内的光照,减少热量来源,使苗床内保持适宜的温湿度,从而减少嫁接苗的蒸腾失水和养分的消耗,促进接口愈合。遮光的方法是:嫁接后的2~3天内,在苗床上白天覆盖草帘,避免阳光直射;3天后逐步增加光照时间,7天后接口部位愈合后不再遮光。靠接苗在切断接穗根部后的2~3天内,仍需继续进行遮光管理。

四、嫁接苗的大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