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计划安排

植物细胞与生物细胞的区别(6篇)

发布人:收集 发布时间:2024-03-17

植物细胞与生物细胞的区别篇1

一、细胞结构中有关的特例:

(一)线粒体:

1.线粒体与真核细胞

有线粒体的细胞是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的细胞不一定都是原核细胞,如蛔虫是真核生物,由于长期适应无氧的环境而无线粒体,从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2.线粒体与有氧呼吸

有线粒体的细胞可以进行有氧呼吸,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有线粒体,例如硝化细菌、圆褐固氮菌等原核生物虽无线粒体,但其细胞膜上分布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能进行有氧呼吸。

(二)叶绿体:

1.有叶绿体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如植物的根细胞、杂草菟丝子的细胞等。

2.有叶绿体的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例如绿硫细菌、紫硫细菌、红螺菌、蓝藻等光合细菌。

(三)液泡:

1.有大液泡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大液泡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未成熟的植物细胞也没有大液泡,如茎尖分生区细胞。

2.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可以发生质壁分离,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不一定是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只要是活的植物细胞都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其次某些微生物,如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其细胞结构也有细胞壁,甚至有液泡如酵母菌,因此这些微生物处于高渗溶液中也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四)细胞壁: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有细胞壁的细胞还有原核生物,如蓝藻、细菌、放线菌等,同时有一些特殊的原核细胞没有细胞壁,例如支原体。

(五)中心体:

动物细胞有中心体,有中心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也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但没有中心体的真核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

(六)细胞核:

原核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真核细胞也不一定有核,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二、生态系统中有关的特例:

1.植物

一般而言植物是生产者但也有一些不是,如菟丝子是一种寄生性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是消费者。还有少数植物是分解者,如水晶兰。

2.动物

大多数动物是消费者,但也有一些动物如秃鹫、蚯蚓、蜣螂等是分解者。

3.微生物

微生物大多数种类是分解者,如:圆褐固氮菌、反硝化细菌、酵母菌,霉菌等。而有一些微生物却是消费者,如根瘤菌;也有些微生物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

三、细胞生命中有关的特例:

1.在细胞质遗传中子代性状与母本相同,但与母本性状相同的遗传不一定是母系遗传,它可以是细胞核遗传中的子代表现出显性母本的性状。母系遗传后生性状分离,但没有一定的分离比,如花斑紫茉莉的母系遗传。

2.有丝分裂细胞中通常有同源染色体,但雄蜂是由卵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该细胞内就无同源染色体,凡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均无同源染色体。

3.真核生物进行有丝分裂可以形成纺锤体,但蛙的红细胞却进行无丝分裂,不形成纺锤体。

4.突变是不定向的,但生物工程可以对生物进行定向改造,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

5.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如先天性心脏病;遗传病不一定是先天性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6.同源染色体是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但X、Y这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就不相同。

7.含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是单倍体,单倍体不一定只含一个染色体组,如棉花的单倍体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普通小麦的单倍体体细胞含三个染色体组。是不是单倍体不能只看含几个染色体组,关键看它是否由本物种的配子发育而来,凡有配子直接发育而来不管含几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

四、生物代谢中有关的特例:

1.神经递质传递的结果不一定都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某些引起的是抑制。

2.自生与自养:自生的生物不一定自养,如圆褐固氮菌等自生但异养;自养的生物也不一定自生,如地衣中的藻类是与真菌共生。

五、生物生殖中有关的特例:

1.植物组织培养与无性生殖

植物组织培养一般是无性生殖,如根尖、茎尖等体细胞的培养,若培养的是花粉则是有性生殖,植物组织培养属于什么生殖方式应根据所培养的材料确定。

2.生殖细胞与性别的关系

生殖细胞不一定都与性别有关系,如真菌和一些植物产生的一些生殖细胞――孢子,就是无性的生殖细胞;不是所有的生殖细胞都经过减数分裂,例如真菌和一些植物,能够产生一些无性的生殖细胞――孢子。

六、名字干扰有关的特例:

植物细胞与生物细胞的区别篇2

其实学好初中生物很简单,要想学好生物并不需要你投入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只要掌握了方法学好生物是非常简单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中生物结业考试知识点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初中生物结业考试知识点提纲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生物间关系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生态系统的类型p29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富集)课本p26;课本p27页1题;注意DDT的例子p31;p33页生物圈2号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生物和细胞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显微镜的使用P37-39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P42-44

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植物细胞图P45)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P47

动物细胞的结构(动物细胞图P48)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注意课本52页图叫什么

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多莉羊的例子p55;p57页最后一段;p57页1题)

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P63

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分化的概念;P65题3

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草履虫见课本p70页图,71页2题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种子植物

种子的结构p85图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果实)种子:(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1片))、胚乳

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例如:银杏、苏铁、水松等)和被子植物。

课本84页表,课本88页2题

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p90-92的实验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种子和活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p94

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

植株的生长

根尖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p66图

幼根的生长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分裂从而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生长从而细胞体积的增大。

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植株生长需要的无机盐主要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花的结构(p102图)

传粉和受精(课本103-104)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受精卵——胚珠被——种皮

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

课本105页1题

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分

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P109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根的结构

树皮(从外到里):韧皮部(有筛管)、形成层;木质部(有导管)

运输途径p111图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叶片的结构p113-114的实验;p115图

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气孔

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蒸腾作用的意义: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植物移栽时去掉些叶片是削弱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天竺葵的实验p119-120的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用来构建之物体

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光合作用(130页)和呼吸作用(125页)公式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植被覆盖率低,

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

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

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热带雨林-----地球的“肺”

生物圈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

如果将绿叶比做制造有机物的“工厂”,它的机器是叶绿体,动力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初中生怎样学好生物首先、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能直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

2.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

3.衍射记忆法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

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

生物课堂上要怎么听课课堂上不仅要保持旺盛的精力,还要做到眼到、耳到、脑到、手到,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样在大脑皮层上形成许多个兴奋中心相联系,留下不易肖退的记忆痕迹。

老师讲课尤其是讲授新课,一般是分块的,但各块各知识点之间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各年级生物知识是连贯的,是一个整体。学习时要将分散的知识聚集起来,归纳整理成为系统的知识,这样易理解好记忆。生物知识的学习有着本学科的特点,因此在听课时我们应该做到如下三点:

(1)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植物细胞与生物细胞的区别篇3

一、热点题型分析

热点题型1对比体内、外受精及其早期胚胎发育过程,解答胚胎工程原理题

例1下列有关哺乳动物和卵细胞的发生以及受精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采集到的和卵细胞相遇即可发生受精作用

B.排卵就是排出成熟卵细胞的过程

C.卵细胞形成时的分裂过程均在卵巢内完成

D.受精作用完成的标志是在卵黄膜和透明带之间观察到两个极体

解析本题考查、卵细胞的形成及体外受精的知识。熟记、卵子及受精过程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采集到的必须经获能处理后才能受精,采集的卵细胞若是通过冲卵取出的,则不需要培养直接就可与获能的受精,若从卵巢取出的卵细胞则需要培养成熟后才可以与获能的受精;排卵排出的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而不是成熟的卵细胞;哺乳动物卵细胞形成的场所,未排卵之前是在卵巢进行的,排卵之后减数分裂的继续完成则是在输卵管中。

答案D

例2下图表示蛙的受精卵发育至囊胚过程中,DNA总量、每个细胞体积、所有细胞体积之和、有机物总量的变化趋势(横坐标为发育时间)。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物质及细胞结构变化情况。熟悉胚胎的早期发育过程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受精卵发育成囊胚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细胞的有丝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该过程中每个细胞DNA含量不变;所有细胞中总DNA量为2N・2N,呈指数函数形式增长;囊胚的总体积不变,但由于细胞数目增多,故每个细胞的体积减小。细胞有丝分裂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能量由细胞呼吸过程中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故有机物总量在减少。

答案A

例3请回答下列与哺乳动物和卵子发生有关的问题:

(1)精细胞经变形后,高尔基体发育形成的顶体,顶体内含有的_______能协助穿过卵母细胞的放射冠和透明带。

(2)某动物排卵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尚未完成,此时卵子处于_________卵母细胞阶段。当该细胞发育至减数第二次分裂______期时,才具备受精能力。若在卵黄膜和透明带之间看到两个极体,则表明_________过程已完成。

(3)动物的早期胚胎移植到同种且____

________与供体相同的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叫做胚胎移植。为了获得更多的早期胚胎,常用______________激素对供体进行处理,其目的是获得更多的___

___________,经人工授精后可得到早期胚胎。用某染料鉴定胚胎细胞是否为活细胞时,发现活胚胎细胞不能被染色,其原因是活细胞膜_______________。

(4)若要通过胚胎移植获得遗传物质完全相同的两个新个体,可对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的早期胚胎进行______________处理,再植入到受体内。若要对早期胚胎进行长期保存,应将其置于______________条件下。

解析本题考查受精作用过程。熟记具体受精过程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1)顶体内含有的顶体酶能协助穿过卵母细胞的放射冠和透明带。(2)动物排卵时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称为初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才具备受精能力,受精作用完成的标志是在卵黄膜和透明带之间看到两个极体。(3)胚胎移植时受体的生理状态要和供体一致,才能保证胚胎成活。为了获得更多的早期胚胎,常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进行处理,其目的是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活胚胎细胞不能被染色,原因是细胞膜对染料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死细胞会被染色,因为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4)若要通过胚胎移植获得遗传物质完全相同的两个新个体的常用方法是胚胎分割,要注意胚胎一定要分割均匀。生物学中常采用液氮冷冻的方法保存早期胚胎和生殖细胞。

答案(1)顶体酶

(2)初级中受精

(3)生理状态促性腺卵母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透过性

(4)胚胎分割冷冻(或液氮)

题型攻略

【知识储备】和卵子的发生过程的几个重点问题分析:

(1)哺乳动物卵泡的形成和在卵巢内的储备,是在出生前(即胎儿时期)完成的,这是和卵子在发生上的重要区别,但不是唯一的区别,如发生场所、过程及结果也不相同。

(2)的发生中两次减数分裂是连续的,是在的曲细精管内进行的。卵子的发生中两次减数分裂是不连续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在卵巢内完成,产生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进入输卵管,在与的结合过程中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一个成熟的卵子和第二极体。当原核融合时,第一极体完成分裂,形成2个第二极体。有的哺乳动物的第一极体不再分裂。

(3)不同种动物的形态相似,大小略有不同,但与动物的体型大小无关。

(4)哺乳动物卵巢、卵泡和卵子的关系。

卵巢是卵子形成、卵泡存在的场所,内部包含许许多多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而成熟的卵泡中可释放出卵子,其中卵子的外面有辅助结构――透明带,由卵丘细胞(卵泡细胞)形成放射冠,而卵子外面的胞膜即卵黄膜。排卵指卵子从卵泡中排出,而非卵泡从卵巢中排出。

【易错指导】

(1)对卵裂阶段,细胞的物质含量和体积大小的变化模糊不清:

①误认为卵裂阶段的细胞分裂方式包括减数分裂,实际上在该过程中只进行有丝分裂。

②误认为卵裂阶段细胞中有机物、DNA的含量要增多,细胞体积要增大。受卵膜制约,从受精卵到囊胚阶段总体积不变或略有减小,所以每个细胞体积减少;伴随细胞分裂,细胞数目增多,总DNA含量增多,但每个细胞中DNA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该过程中有机物总量减少,因为一直通过呼吸消耗,但不能从外界吸收。

(2)不能对胚胎发育与胚胎工程中的有关概念进行正确的区分

①对、卵子的发生、发育和结合场所不熟;发生场所――曲细精管;卵子的发生场所――卵巢和输卵管;受精场所――输卵管;发育场所――输卵管和子宫;发生时间及特点――初情期后,两次分裂连续进行;卵子发生时间及特点――胚胎性别分化以后,两次分裂不连续。

②不能正确区分受精的标志和受精完成的标志。看到两个极体是受精的标志,雌雄原核膜融合是受精完成的标志。

③对囊胚和桑椹胚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所处的阶段、特点和在胚胎工程中的应用没有完全掌握;胚胎发育过程中开始分化的阶段是囊胚,可以移植或分割的阶段为桑椹胚和囊胚。

④忽略“透明带反应”和“卵黄膜的封闭作用”在受精过程中的生物学意义;两者构成了防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

⑤体外受精易忽视“获能”和“卵子成热”问题。

热点题型2关注胚胎工程的应用趋势,解答胚胎工程应用题

例4胚胎干细胞研究在医学上有重大应用价值。通过移植胚胎干细胞期望可以治疗的疾病是()

①糖尿病②血友病③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④老年痴呆症⑤白化病

⑥肝衰竭⑦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A.①②⑤⑦B.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⑥⑦D.②③④⑤

解析本题考查胚胎干细胞的应用。理解胚胎干细胞的特点、弄清题目所给疾病的病因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糖尿病、老年痴呆症和肝衰竭分别是胰岛B细胞、神经细胞和肝细胞受损或衰老引起的疾病,有望通过移植胚胎干细胞的方法加以治疗。血友病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虽然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其致病基因只在血细胞中表达,只影响血液的功能,有望通过移植造血干细胞的方法加以治疗。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和白化病也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但影响范围大,不能用移植胚胎干细胞方法进行治疗。

答案C

例5自然情况下,牛的生育率很低,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实现良种牛的快速繁殖。请按照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1)使一头良种雄性黄牛,在一年内繁殖数百头后代,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__。

(2)现有一头良种雌性黄牛,采用胚胎移植的方法,可使这头良种牛一年生下数十头自己的后代。其操作过程中需要用激素对该良种母牛(供体)和代孕母牛(受体)进行__

________处理;还要用激素使供体母牛_____

_____。胚胎收集的过程也叫做__________。用于移植的胚胎应发育到__________或____

______阶段。

(3)采用试管动物技术还可以使普通雌性黄牛产下奶牛、良种肉牛等不同品种小牛。该技术中首先要做的是体外受精和_______。体外受精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几个主要步骤。

解析本题要求运用胚胎工程的技术手段,快速繁殖良种牛。熟记胚胎工程的技术手段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1)通过人工授精的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优良品种。(2)胚胎移植进行前,首先要对供体母牛和代孕母牛进行同期处理,同时还要用激素处理供体母牛使其超数排卵;人工收集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移植。(3)试管动物技术包括体外受精和胚胎早期培养,体外受精又包括的采集和获能、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受精三个阶段。

答案(1)人工授精

(2)同期超数排卵冲卵桑椹胚囊胚

(3)早期胚胎的培养卵母细胞的采集

的采集和获能(的获取)受精

例6克隆羊的成功不仅奠定了疾病克隆性治疗的基础,又解决了器官移植中供体不足的问题,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过去尚未遇到的问题。下图为人类对克隆羊技术的拓展图和应用。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涉及的现代生物技术有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至少写三个)

(2)(多选)下列有关胚胎移植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冲卵指的是从子宫中冲出胚胎,而非冲出卵子

B.只有供、受体生理环境高度一致,移入受体的胚胎才能被接受,并继续发育

C.供体和受体要进行免疫检查,防止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D.不同动物其胚胎移植的时间不同,人的胚胎移植最好在四细胞阶段进行

(3)图中两个婴儿长大后,外貌、性格和其他特征与原型男人基本相同,这说明_____

_______具有全能性。

(4)使用培养基进行胚胎干细胞培养时,通常要加入___________等天然成分,除了保证被培养细胞处于无菌、无毒及充足氧气的环境中,还需要保证细胞生活所需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早期胚胎发育在__________阶段以前的细胞是全能细胞。

(5)图中从“内细胞团到胚胎干细胞”的培养过程中,必须用_________处理内细胞团,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干细胞形成组织、器官必须要进行__________和__________。

(6)在体外培养胚胎干细胞能否获得动物器官?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胚胎工程的应用及胚胎干细胞的培养与应用,熟记核移植、胚胎移植、胚胎分割等相关过程和胚胎干细胞等相关概念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

(1)获得重组细胞,主要采用核移植技术。重组细胞到早期胚胎,涉及到细胞培养。胚胎进入代孕母体,则采用胚胎移植。早期胚胎分为胚胎1和2,通过胚胎分割。

(2)大量研究表明,受体对移植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排斥,这是能够进行胚胎移植的生理基础之一。

(3)2个婴儿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供核的亲本,将来与供核的亲本外貌很相似。

(4)由于人们对细胞所需营养物质还没有全搞清楚,因此在在使用合成培养基时,通常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桑椹胚细胞还没有出现分化,因此认为是全能性细胞。

(5)胰蛋白酶能使细胞分散开来。

(6)通过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还可以培育出人造组织器官。但胚胎干细胞在饲养层细胞上或在添加抑制因子的培养液中,能够维持不分化的状态。

答案(1)核移植、胚胎移植、细胞培养

(2)ABD

(3)动物体细胞核

(4)血清温度pH桑椹胚

(5)胰蛋白酶细胞分裂细胞分化

(6)不能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

题型攻略

【知识储备】试题出现的与“胚胎工程”高频知识点总结:

(1)胚胎移植是胚胎工程中最后一道程序,移植的胚胎必须在原肠胚之前,不能直接移植受精卵。

(2)移植胚胎来源及生殖方式:核移植后进行早期胚胎培养(无性生殖);体外受精后进行早期胚胎培养(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冲卵胚胎移植(有性生殖)。

(3)促性腺激素两次处理:①同期处理;②超数排卵。

(4)两次检查:①收集胚胎检查;②移植后是否妊娠检查。

(5)对囊胚进行分割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易错指导】

(1)误认为胚胎移植过程中的冲卵冲出的是卵子;应该是早期胚胎,而不是冲出卵子。体外受精过程中的冲卵冲出的是卵子。

(2)误认为高等哺乳动物的卵子就是成熟的、已经完成减数分裂的卵细胞;实际上能和结合的卵子的主要部分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次级卵母细胞,在与的结合过程中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

(3)因为胚胎干细胞的分裂能力强、分化程度低,误认为胚胎干细胞的体积也较大;实际上胚胎干细胞的特征是体积小、核大、核仁明显。

巩固训练

1.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它可发育成新个体

B.滋养层细胞发育成胎膜和胎盘是在囊胚期

C.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的培养基中不需要加入饲养层细胞

D.胚胎工程的操作对象是受精卵,而不是生殖细胞

2.“试管婴儿”技术是通过将不孕夫妇的和卵细胞取出在试管中完成受精,并在试管中培养使其发育成早期胚胎,再将胚胎移入女性子宫内发育成胎儿。它不仅使一部分不能生育的男女重新获得了生育的机会,也为人类的优生开辟了新的途径。“试管婴儿”所涉及的技术和原理不包括()

A.克隆技术B.细胞膜融合

C.细胞培养D.胚胎移植

3.在试管牛的生产过程中,不是必需的操作是()

A.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

B.受精卵中导入抗病毒基因

C.的采集和获能

D.胚胎的早期培养和移植

4.科学家已成功地利用人体表皮细胞制造出了具备胚胎干细胞功能的细胞(即类胚胎干细胞),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表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

B.类胚胎干细胞能够分化成多种细胞

C.表皮细胞和类胚胎干细胞具有相同的基因组

D.表皮细胞在形成过程中丢失了某些基因

5.哺乳动物的下列四种生理活动发生的顺序是()

①透明带反应②透明带破裂

③顶体反应④卵黄膜封闭

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

C.④③②①D.①③②④

6.高等哺乳动物受精后不久,受精卵开始进行细胞分裂。经桑椹胚、囊胚、原肠胚和组织器官的分化,最后发育成一个完整的幼体,完成胚胎发育的全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右图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囊胚期示意图,①、②、③依次称之为透明带、滋养层、内细胞团

B.高等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经历的时期是受精卵卵裂期桑椹胚囊胚期原肠胚期幼体,其中最关键的时期是原肠胚期

C.高等哺乳动物胚胎发育中的细胞分化开始于囊胚期,终止于生命结束

D.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原肠胚期的胚胎进行

7.科学家已成功地利用人体表皮细胞制造出了具备胚胎干细胞功能的细胞(即类胚胎干细胞),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类胚胎干细胞与人体表皮细胞相比,功能有差异,形态、结构也有差异

B.类胚胎干细胞和表皮细胞中的DNA、mRNA和蛋白质都完全相同

C.表皮细胞在形成过程中基本上没有丢失基因

D.人体表皮细胞的质核比(细胞质/细胞核的比值)比类胚胎干细胞的大

8.为了加快优良种牛的繁殖速度,科学家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

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

(1)试管牛和克隆牛的培育过程中均用到的工程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等。

(2)用来促进B牛多排卵的激素可能是________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对D牛要进行________处理。此外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________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判断卵子是否受精的标志是________。在受精的过程中,首先发生________反应释放出有关的酶直接溶解卵丘细胞之间的物质。防止多精入卵的生理反应有________。E牛的性别是________。为了确保得到所需性别的试管牛,往往需要对移植前的胚胎进行性别鉴定,请举出两种对早期胚胎进行性别鉴定的方法(只需写出名称或简要原理)____________。

(3)产生F牛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其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_。请再举一例克隆牛的培育技术________。

(4)要培育高产奶率的转基因牛,如建立的生产生长素的生物反应器,即:科学家将________重组在一起,通过_________等方法,导入牛的__________中,转基因牛乳腺细胞中含有较多的参与分泌物加工的________等细胞器。

9.请回答下列有关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问题:一对健康夫妇生下一男婴,1岁时脑出血死亡,2年后女方怀孕6个月时,经羊水及脐带血诊断为男孩且患血友病,遂引产。于是夫妇俩到广州中山医附属一院做试管婴儿。医生培养7个活体胚胎,抽取每个胚胎1~2个细胞检查后,选两个胚胎移植,最后一个移植成功,出生了一健康女婴,她是我国第三代试管婴儿。请回答:

(1)试管婴儿技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和母亲正常怀孕生产的过程的相同之处是____

________,不同点在于____________。

(2)医生抽取活体胚胎的1或2个细胞后,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判断早期胚胎的性别,你认为医生应选用______性胚胎进行移植,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现在人们已能够选取最理想的胚胎,其基因型应该是_______

_____。自然状态下,出现这样的胚胎的概率是____________。该实例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3)供体器官的短缺和排斥反应是制约器官移植的两个重要问题。而治疗性克隆能最终解决这两个问题。下图是治疗性克隆的过程图解:

Ⅰ.请在上图中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术语: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Ⅱ.上图中的③④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

__________。

10.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如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供体母牛、受体母牛进行的①处理是_________。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

(2)在哺乳动物的受精过程中,有哪些机制可以防止多个入卵受精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输卵管内,次级卵母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中完成的。判断卵子是否受精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冲卵之后要进行质量检查,这时的胚胎应发育到____________阶段。

(5)哺乳动物排卵后,不管是否妊娠,在一段时间内,同种动物的供、受体_____

_____________是相同的,这就为供体的胚胎移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供体胚胎移入受体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___________,但移入受体的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在孕育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6)②处理是_____________。

(7)在胚胎工程中通过任何一项技术,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技术获得的胚胎,都必须移植给受体才能获得后代。

参考答案

1.C2.A3.B4.D

5.B6.D7.B

8.(1)动物细胞培养胚胎移植

(2)垂体同期免疫排斥在透明带和卵黄膜间有两极体顶体透明带反应和卵黄膜封闭作用雌性或雄性DNA分子杂交技术(利用基因探针鉴定),分析胚胎细胞的染色体组型

(3)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无性生殖

胚胎分割

(4)生长激素基因与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显微注射法受精卵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9.(1)双亲生殖细胞都融合为合子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产物(2)性染色体形态女XBXB1/4(3)Ⅰ.①细胞核②内细胞团细胞Ⅱ.细胞分化

10.(1)同期用促性腺激素处理

(2)透明带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

(3)和卵细胞结合在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里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

(4)桑椹胚或囊胚

(5)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不受任何影响

植物细胞与生物细胞的区别篇4

近年来,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利用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的疾病已成为积极探索的一种治疗手段。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MSCs)作为一种成体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及在特定条件下多向分化的特性[1,2]。体外实验已经证实,MSCs具有向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分化的潜能[3]。另一方面,MSCs来源丰富,容易获取,并可自体移植,避免了伦理学和免疫抑制的问题[4]。因此,MSCs移植修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治疗疾病成为一个研究热点。菲立磁(Feridex)是经过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认可的临床上应用的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造影剂之一,作为移植细胞标记物,被广泛用于活体移植细胞的追踪[5]。本研究利用Feridex标记食蟹猴MSCs,并自体脑内移植,采用无创伤性影像学技术在体示踪移植的MSCs,同时通过普鲁士蓝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骨髓基质细胞的迁移和分化情况。将影像学技术与神经形态学相结合,初步探讨MSCs移植后的活体内示踪及其脑内存活、迁移和分化等情况。为MSCs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技术参考。

材料与方法

材料

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包括6只健康成年雄性食蟹猴,由广西南宁灵康赛诺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均按照国际AAALAC灵长类动物的标准饲养,动物病原体检疫和生物安全检验合格。

实验试剂

细胞培养试剂DMEM、MSC-QualifiedFBS、0.25%Trysin-EDTA、GlutaMAX、青链霉素及多聚赖氨酸均购自Invitrogen公司;Tenofovir购自LGMPharmaceuticals公司;Ficoll-PaqueTMPlus单核细胞分离液购自StemCell公司;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购自R&D公司;Feridex购自Sigma公司;兔抗神经巢蛋白(nestin)抗体和小鼠抗单克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抗体购自Chemicon公司;小鼠抗BrdU抗体购自SantaCruz公司;FITC标记的羊抗兔IgG、FITC标记的羊抗小鼠IgG和Rhodamine标记的兔抗小鼠IgG购自Jackson公司。

实验方法

食蟹猴MSCs培养

无菌条件下从食蟹猴髂骨嵴抽取5ml骨髓,加入等体积的DPBS稀释,贴壁缓慢加入盛有等体积Ficoll分离液的离心管内,2500r/min离心20min,小心吸取中间层细胞置于另一离心管中,PBS洗涤2次,5×105/mL单核细胞种植在含有10%FBS、1%青链霉素、1%GlutaMAX和20ng/mLbFGF的DMEM低糖培养基上,5%CO2、37℃孵箱培养,24h后更换培养基,80%长满后,0.25%胰酶消化传代。

体外标记食蟹猴MSCs

体外培养的食蟹猴MSCs,加入10μmol/LBrdU,37℃、5%CO2下培育24h。将掺入BrdU后的食蟹猴MSCs在不含有双抗的增殖培养基中培养24h,将Feridex和多聚赖氨酸混合,配制超顺磁铁颗粒工作液(100μg/mL),室温振荡器上混匀1h,吸出待标记细胞的全部原培养液,加入超顺磁铁颗粒工作液。37℃、5%CO2下培养24h。

MRI检测

于细胞移植前1周和移植后4周(n=6)及移植后8周(n=3)分别行MRI检查。动物麻醉后俯卧位固定于猴MRI专用立体定位仪上,采用GE公司1.5TMRI行头颅横断面及冠状面平扫。横断面平扫基线为听眶线,冠状面平扫时基线垂直于听眶线。采用SE序列行T1W及T2W成像。成像参数为:层厚1.0mm,层间距1.0mm,扫描持续约20min。为了确保动物在进行MRI扫描过程中不发生呕吐,MRI扫描前4h禁饮食。

脑内移植位点的确定

根据MRI扫描图像确定细胞移植位点(右侧纹状体、尾状核和黑质)。确定MRI图像中耳棒位置为零层面,根据移植细胞的纹状体层面,记录移植点距零层面的前后数据(X轴数据,Ap值),测量穿刺点距中线的距离,记录穿刺点左右的数据(Z轴数据,Lat值)和穿刺深度(Y轴数据,V值)。移植位点具体数据见表1。

脑内移植手术

手术前的准备包括备头皮、气管插管、使用阿托品(0.02mg/kgim)减少分泌物,乙醚(2mg/kgim)麻醉和静脉穿刺输液。手术时必须有心电监护,观察呼吸、心跳、血压和体温等生命体征。将立体定向仪调整校对归零,动物头部固定于脑立体定向仪。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暴露颅骨,根据脑立体定向仪的数据,确定在颅骨上的穿刺点位置,磨钻颅骨达骨膜。连接微量注射细胞悬液,注射速度1.33ml/min,注射完毕10min后拔针。缝合伤口,动物清醒后,拔除插管,送回猴舍。观察动物的神志、呼吸、行动,直至其完全正常。

普鲁士蓝染色

将细胞或冰冻组织切片用0.1mol/LPB洗一次,4%PFA固定液4℃固定30min,用纯水洗3次,每次5min。4%亚铁氰化钾溶液与4%盐酸以1∶1比例混合摇匀,形成复合物A。将细胞或组织切片加入复合物A,室温下反应50min,0.1mol/LPB洗两次,每次5min,再加入0.1mol/LPB,光镜观察。

免疫荧光染色

标记细胞移植后4和8周,将动物安乐死,取脑组织固定,冰冻切片,片厚30μm,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标记细胞,一抗为BrdU抗体、nestin抗体和NSE抗体。根据一抗的动物来源,选用相应的罗丹明或异硫氰酸荧光素结合的IgG进行免疫双标记,荧光显微镜观察脑片。

结果

食蟹猴MSCs培养

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初接种的细胞呈圆球状,分散悬浮于培养液中;2~4d后出现长梭形细胞,少部分细胞呈纺锤形或多角形,大小长短不一(图1A);4~6d出现增殖克隆,长梭形细胞呈涡旋状排列生长(图1B);培养8~10d后,细胞80%融合。

Feridex体外标记干细胞

Feridex标记后的食蟹猴MSCs呈淡黄色(图1C),普鲁士蓝染色显示90%以上的MSCs细胞质内出现蓝色颗粒,围绕在细胞核周围(图1D),对照组的未标记细胞质内无蓝色颗粒。

MRI检测

术后4和8周行MRI检查。MRI的T1WI序列检测显示,与移植前的MRI图像比较(图2A),右侧Feridex标记的移植干细胞区域可见到明显的低信号改变(图2B),低信号分别位于右侧纹状体、黑质和尾状核体部(图2C)。围绕低信号区域,周围可见一圈高信号,这是由移植细胞后局部组织的水肿、出血引起的,与移植4周后的MRI图像比较,移植8周后的图像低信号区域略有缩小,周围高信号减少。左侧未移植标记细胞的区域无低信号改变。

组织学检查

普鲁士蓝染色结果显示,细胞移植后4周,移植细胞限于同侧大脑组织,右侧纹状体、黑质移植区域可见到许多细胞质呈蓝色的铁颗粒细胞,左侧未标记细胞侧为阴性反应。移植细胞在移植区域和注射针道周围聚集,并向周围迁移(图3A和3B),少部分细胞自注射区域向周围分散迁移,可分辨出分散的单个细胞,形态多呈圆形胞体(图3B),未见呈神经元样形态的细胞;另一方面,部分移植细胞通过血管在同侧脑实质内迁移(图3C)。移植后8周,移植细胞向对侧脑区扩散迁移,单个散在分布于对侧纹状体(图3D)、黑质、尾状核和胼胝体等脑区,或围绕分布于血管周围,对侧海马未见迁移的移植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细胞移植后8周,BrdU阳性细胞集中于移植区域内,未见BrdU和NSE、BrdU和nestin双阳性移植细胞(图4)。

讨论

植物细胞与生物细胞的区别篇5

1Fkn及其受体CX3CR1结构特点及组织表达与分布

Fkn作为一种趋化因子于1997年被发现,Fkn基因定位在人的16号染色体q13片段,含373个氨基酸残基,并有数个结构域,通常以膜结合型和分泌型两种形式存在,多以膜结合型存在。膜结合型Fkn可由炎性反应因子如TNF-α、IL-1、IFN-γ诱导在内皮细胞上表达。而分泌型Fkn位于膜基底部,由TNF-α转换酶蛋白ADAM10和ADAM17水解而成。膜结合型Fkn由前76个氨基酸构成的趋化因子区域、与细胞膜相连的粘蛋白样茎状结构、跨膜区和37个氨基酸组成的胞内区4部分构成,而分泌型Fkn仅具有趋化蛋白功能区和粘蛋白样结构区,可有效地趋化单核细胞、NK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Fkn的特异性受体CX3CR1属于趋化因子受体超家族,CX3CR1基因定位在3p21-3pter,属G蛋白偶联受体,由355个氨基酸组成,含有7个疏水型跨膜区段,以单键形式存在。胞外区有1个N端和3个胞外环状区域组成Fkn的配体;胞内区有一个C端和3个胞内环状区域可传导Fkn的功能信号。CX3CR1主要表达于NK细胞、细胞毒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小胶质细胞表面,因此Fkn对高表达CX3CR1受体的此类细胞具有趋化能力。Schafer等[1]研究发现血小板也可表达CX3CR1;而Lucas等[2]发现在Fkn刺激下,平滑肌细胞也表达了CX3CR1。

Fkn在心、脑、肺、肝、肾、肠黏膜中均检测到FknmRNA的表达。Fkn与其受体主要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而Zhang等[3]发现CX3CR1也可表达于外周感觉神经细胞表面。因此,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都有了Fkn的表达。鉴于Fkn在体内分布如此广泛,势必与这些组织器官疾病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有关。

2Fkn及其受体CX3CR1生物学功能

Fkn是一种双重功能的趋化因子,不仅参与白细胞的游走、活化,而且还具有粘附作用,在炎性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膜结合型Fkn表达于炎性反应内皮细胞,作为一种粘附蛋白可以加强对单核细胞和T细胞在炎性反应组织的滞留作用。分泌型Fkn更像一种传统的趋化因子,对单核细胞、NK细胞、T细胞和巨噬细胞具有强效趋化功能。

LucyA等[4]研究表明:Fkn作为一种趋化因子和胞间粘附分子,可以从凋亡的淋巴细胞中快速的释放,以吸引巨噬细胞,而其受体CX3CR1则在使巨噬细胞有效地趋化到凋亡淋巴细胞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X3CR1缺乏可减少巨噬细胞到达高B细胞凋亡率的淋巴滤泡中心的数量,因此首次证实: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巨噬细胞向凋亡细胞移动过程中发挥领航作用。

另外,移植物抗肿瘤的疗效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弊端的统一仍旧是影响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推广的主要因素,Satoshi等[5]发现在移植物抗宿主病晚期中断细胞黏附分子-1与其受体或Fkn与CX3CR1间的相互作用,可使移植物抗肿瘤反应与移植物抗宿主病导致的肠损伤分离,从而使移植物既发挥了抗肿瘤反应又减轻了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引起的肠损伤。

3Fkn及其受体CX3CR1在肝胆胰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3.1Fkn与肝脏疾病

3.1.1Fkn与肝移植肝移植是目前治疗肝脏终末期疾病的主要方法,但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仍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并发症。趋化因子Fkn可能在其中发挥一定作用。有实验利用大鼠肝移植模型对Fkn的作用进行了检测,其方法利用供体和受体分别为SD及Wistar高排斥反应组合建立SD大鼠对Wistar大鼠全血供原位肝移植模型,将制备动物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验组各20只,分别与移植术后第1天开始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环孢素A(CsA),1次3mg/kg,1次/d,于术后第3、5及7天两组分别处死5只大鼠,取肝脏标本备检,结果组织学观察,实验组移植肝组织内排斥反应强度明显降低,移植肝小叶将结构清楚,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减轻,肝细胞部分空泡样变;免疫组化显示实验组Fkn表达明显较弱,存活时间实验组为(19.50±4.51)d明显长于对照组(7.60±1.60)d。因此可以认为CsA可能通过抑制Fkn的表达,减轻其对免疫细胞的趋化和粘附,从而减轻了急性排斥反应强度[6]。由此可见,Fkn在肝移植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3.1.2Fkn与肝癌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手术切除是目前首选方法,但肝癌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容易发生转移,成为治疗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因此近年来免疫基因治疗逐渐发挥重要作用,趋化因子可以使免疫细胞趋化到肿瘤局部以增强抗肿瘤免疫,使肿瘤生长减缓甚至消退[7]。Fkn能趋化单核细胞、NK细胞及T淋巴细胞,而T淋巴细胞、N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是机体抗肿瘤免疫的3种重要的效应细胞。有研究利用RT-PCR,从小鼠乳腺癌细胞D2F2扩增Fkn的cDNA,插入PCR2.1载体,测序证实后将其亚克隆至质粒PIRES中构建Fkn真核表达载体;用脂质体将重组质粒转染小鼠肝癌MM45T.Li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抗性细胞克隆,结果显示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分析和DNA序列测定证实目的基因以插入重组质粒,RT-PCR和免疫化学方法证明转基因MM45T.Li细胞克隆中存在小鼠Fkn基因的稳定表达[8]。该小组做了进一步研究将Fkn基因导入小鼠肝癌MM45T.Li细胞后,利用RT-PCR在mRNA水平检测Fkn的表达,说明Fkn的转染成功。转染Fkn基因后,MM45T.Li肝癌细胞系致瘤性降低,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MM45T.Li-Fkn所形成的肿瘤,癌巢中浸润的免疫细胞明显增多,而在MM45T.Li和MM45T.Li-mock所形成的肿瘤中,免疫细胞的浸润较少。这些结果提示Fkn通过引起免疫细胞在肿瘤局部的浸润,增加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进一步分析发现MM45T.Li-FKn免疫小鼠后,其外周组中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均较对照组增加。说明Fkn诱导的免疫应答与CD4+、CD8+、T淋巴细胞密切相关。因此Fkn基因修饰的肿瘤疫苗之所以能在小鼠体内诱导肿瘤免疫,可能是由于该肿瘤疫苗通过分泌Fkn促使T淋巴细胞数目增加和功能增强,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肿瘤疫苗[9]。

3.2Fkn与胰腺疾病

3.2.1Fkn与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是一种进行性的、不可逆的胰脏破坏,导致胰腺内外分泌的严重不足,并伴随重度纤维化和炎性细胞的浸润,临床以胰腺神经炎和重度疼痛为特征。Fkn募集炎性细胞,最近有研究发现Fkn及其受体CX3CR1参与纤维化的形成,并与肾脏和肝脏的纤维化有关[10,11],Guralp等[12]认为神经系统中Fkn的表达与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疼痛和胰腺神经炎密切相关,该小组用61例慢性胰腺炎患者和21例正常人对照,通过QRT-PCR、蛋白印迹法和免疫组化分析得到慢性胰腺炎患者Fkn及其受体CX3CR1的蛋白水平均是上调的,并与重度胰腺神经炎、组织纤维化、胰腺内神经纤维过度生长、疼痛、慢性胰腺炎持续时间和CD45+、CD68+炎性细胞浸润数量有关,此发现预示CX3CR1将可能成为治疗慢性胰腺炎、缓解疼痛的新靶点。另Mildhiko等[13]研究表明血清中Fkn可协助诊断早期慢性胰腺炎,对血清中Fkn及TGF-β1的联合测定有助于估计慢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

Mole等[14]借助于急性胰腺炎相关性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重要特征-脂多糖应答反应,将二者加以联系,指出Fkn等趋化因子可减少急性胰腺炎中的脂多糖应答反应。

3.2.2Fkn与胰腺癌胰腺导管腺癌是一种具有高度侵犯性和化疗抗性的疾病,5年生存率低于5%,适合外科手术的患者也仅占20%,胰腺导管腺癌广泛地浸润到周围结构,首先到达附近淋巴结,大血管如门静脉,肝脏和腹腔丛。此肿瘤具有亲神经性,即肿瘤的生长总是沿着胰腺内外神经,肿瘤细胞的神经浸润是人类胰腺导管腺癌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术后局部肿瘤复发的一个主要根源,Federica等[15]在体内外证明了CX3CR1受体与胰腺导管腺癌及局部周围神经的关系,通过来自胰腺导管腺癌和外科手术样本的肿瘤细胞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X3CR1,而在正常胰腺组织中缺如,膜结合性CX3CL1是CX3CR1唯一的配体,表达于神经元和神经纤维上。在体内用转染的胰腺导管腺癌细胞证实只有CX3CR1转染的肿瘤细胞可渗透到局部周围神经元,免疫组化显示90%胰腺导管腺癌样本支持CX3CR1不同模式的表达,高表达CX3CR1和神经周围侵犯关系密切,并与早期局部肿瘤复发有关。总之,此项研究表明CX3CR1受体可能与胰腺导管腺癌亲神经性有关,并可能成为在已手术切除患者中预测早期复发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因此,CX3CR1-CX3CL1轴在阻止胰腺导管腺癌肿瘤细胞向周围组织侵犯过程中可能成为一项有价值的靶向治疗方法。

3.3Fkn与胆囊、胆管疾病目前,尚未发现Fkn与胆囊、胆管疾病相关方面的文章。

4结语

Fkn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潜力的趋化因子已被科研人员研究十余年,已发现与临床多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有关,与肝胆胰疾病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科研人员的重视,而这方面的研究文献较少,因此对Fkn的深入研究已变得相当重要,可为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机理及治疗开辟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SchaferA,SchulzC,EigenthalerM,etal.Novelroleofthemembraneboundchemokinefractalkineinplateletactivationandadhesion.Blood,2004,103(2):407-412.

[2]LucasAD,BursillC,GuzikT,etal.SmoothmusclecellsinhumanatheroscleroticplaquesexpressthefractalkinereceptorCX3CR1andundergochemotaxistotheCX3Cchemokinefractalkine(CX3CL1).Circulation,2003,108(20):2498-2504.

[3]ZhangN,InanS,CowanA,etal.Aproinflammatorychemokine,ccL3,sensitizestheheat-andcapsaicingatFknedionchannelTRPV1.ProcNatlAcadSciUSA,2005,102:4536-4541.

[4]LucyA.Truman,CatrionaA.Ford,MartaPasikowska,etal.CX3CL1/fractalkineisreleasedfromapoptoticlymphocytestostimulatemacrophagechemotaxis.Blood,2008,112:5026-5036.

[5]SatoshiUeha,MasakoMurai,HiroyukiYoneyama,etal.InterventionofMAdCAM-1orfractalkinealleviatesgraft-versus-hostreactionassociatedintestinalinjurywhilepreservinggraft-versus-tumoreffects.JLeukoc.Biol,2007,81:176-185.

[6]孟珂伟,宋占文,周先亭等.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Fractalkine的表达及意义.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7,21(5):528-531.

[7]Lis,XiaX,MellieonFM,etal.CandidateGenesAssociatedwithTumorRegressionMediatedbyIntratumoralIL-12ElectroporationGeneTherapy.MolTher,2004,9:347-354.

[8]唐俐,曾彦,胡鹏等.Fractalkine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在小鼠肝癌细胞中的表达.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0(1):122-125.

[9]唐俐,胡鹏,胡怀东等.趋化因子Fractalkine对小鼠实验性肝癌的基因治疗.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9):675-677.

[10]KoziolekMJ,SchmidH,CohenCD,etal.PotentialroleoffractalkineReceptorexpressioninhumanrenalfibrogenesis.KidneyInt,2007,72:599-607.

[11]WasmuthHE,ZaldivarMM,BerresML,etal.ThefractalkinereceptorCX3CR1isinvolvedinliverfibrosisduetochronichepatitisCinfection.JHepatol,2007,48:208-215.

[12]GuralpOCeyhan,StefanieDeucker,IhsanEkinDemir,etal.Neuralfractalkineexpressioniscloselylinkedtopainandpancreaticneuritisinhumanchronicpancreatitis.LaboratoryInvestigation,2009,89:347-361.

[13]MildhikoYasuda,TetsuhideIto,TakamasaOono,etal.FractalkineandTGF-β1levelsreflecttheseverityofchronicpancreatitisinhumans.WorldJGastroenterol,2008,14(42):6488-6495.

植物细胞与生物细胞的区别篇6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

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生态系统的类型p29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课本26页。

课本27页1题33页生物圈2号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显微镜的使用

P37-38

的图要掌握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P43-44,注意事项以及各步骤的作用

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P47,注意事项以及各步骤的作用

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盐、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多莉羊的例子p55,

57页1题,课本57页最后一段

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生物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各组织的功能

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P65题3

第二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

输导组织等

根的结构

第三节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

变形虫

草履虫见课本70页图,71页2题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第四章

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种子植物

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胚是幼小的生命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

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课本84页表和85页图,课本88页2题

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植株的生长

根尖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幼根的生长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花的结构(课本102)

传粉和受精(课本103-104)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

受精卵——胚

胚珠——种子

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课本105页1题

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分

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P109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根的结构

从外到里:树皮:韧皮部(有筛管)、形成层;木质部(有导管)

运输途径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叶片的结构

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气孔

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蒸腾作用的意义: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天竺葵的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用来构建之物体

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见课本最后)

光合作用(130页)和呼吸作用(125页)公式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区别

部位

含有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的活细胞

条件

有光无光均可

原料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

产物

有机物,氧

二氧化碳,水

能量变化

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联系

相互依存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植被覆盖率低,

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

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

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热带雨林-----地球的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