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计划安排

继电保护实操步骤范例(12篇)

发布人:其他 发布时间:2024-03-31

继电保护实操步骤范文

【关键词】非操纵逆保护;电梯检验;自动扶梯

2010年12月14日深圳地铁一号线国贸站和2011年7月5日北京地铁四号线动物园站均发生了自动扶梯逆转事故,造成乘客伤亡,教训十分惨痛。因此,在实际检验中加强对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非操纵逆转保护装置进行检验,显得尤其重要。

1相关法规标准对于非操纵逆转保护的有关要求

非操纵逆转通常发生在有载上行时,由于传动机构失效等原因,造成上行动力不足或失去动力,在乘客载荷的作用下,改为向下溜车,乘客在下部出入口快速堆积,造成相互之间的挤压和踩踏,一旦保护装置失效,将发生事故。因此,现行法规标准对非操纵逆转保护有如下规定: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16899-2011第5.4.2.3.2条规定:自动扶梯和α≥6°的倾斜式自动人行道应设置一个装置,使其在梯级、踏板或胶带改变规定运行方向时自动停止运行。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TSGT7005-2012)6.4项对非操纵逆转保护有以下要求:(1)自动扶梯或倾斜角不小于6°的自动人行道应设置一个装置,使其在梯级,踏板或胶带改变规定运行方向时,自动停止运行;(2)该装置动作后,只有手动复位故障锁定,并操作开关或检修控制装置才能重新启动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即使电源发生故障或恢复供电,此故障锁定应始终保持有效。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TSGT7005-2012)6.13项对附加制动器有以下要求:(1)在下列任何一种情况下,自动扶梯和倾斜式自动人行道应当设置一只或多个机械式(利用摩擦原理)附加制动器:①工作制动器和梯级、踏板的驱动链轮或胶带驱动装置之间不是用轴、齿轮、多排链条、多根单排链条连接的;②工作制动器不是机-电式制动器;③提升高度超过6m。(2)附加制动器应当功能有效。

以上是相关法规标准对自动扶梯非操纵逆转保护提出的要求,其要求主要有三项:一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需具有非操纵逆转保护装置;二是该装置必须在发生非操纵逆转保护的情况下,可靠制停扶梯或人行道;三是对于一些提升高度超过6m或公共交通型电梯可以采用机电式制动器作为非操纵逆转保护制停装置,但必须用附加制动器作为电梯另一种制停装置。

2常见非操纵逆转保护装置工作原理及其检验方法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非操纵逆转保护装置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逆转检测装置和制动装置。逆转检测装置为传感装置,及时发出电梯逆转信号,尔后由制动装置实施制动,可靠制停电梯。《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TSGT7005-2012)6.4项其目的是保证当扶梯发生逆转时制动器动作使运行的扶梯停止下来。《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TSGT7005-2012)6.13项其目的是保证当电梯制动器失效或者驱动链断链时,通过附加制动器的动作将扶梯停止下来。

实际检验工作中,附加制动器的检验较为直观和简单,下面我们重点讨论6.4项通过制动器作用的非操纵逆转保护装置的原理及检测方法。

(1)测速式

工作原理:由磁感应开关或光电开关获取运行速度和方向信号,通过控制系统进行比较和判断。当扶梯或人行道,正常启动至星三角转换后,测速装置投入工作,飞轮转动或类似的能周期性通过的装置经过磁力接近开关或光电开关取得信号,通常是单位时间的脉冲次数,尔后通过微机或速度继电器比较后,输出切断安全回路的控制信号或工作制动器电源。

检测方法:

根据其工作原理,该种类型可用切除信号来检测,可理解为人为改变其信号。

操作步骤:

1)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正常运行至星三角继电器转换后,切除信号。

2)观察制动器是否制动,以能实现制动为符合。

(2)相位角式

工作原理:扶梯和人行道的逆转测量可以由上部和下部2个接近开关检测的脉冲相位差进行检测。一般要连续检测到3个脉冲周期相位差,才能判定逆转,控制系统判定为非操纵逆转后,通过操作制动器制动电梯。

检测方法:将上部控制屏中的微机板的输出端检测信号调换,模拟非操纵逆转。

操作步骤:

1)将控制屏微机板上的两个相位测速信号线对调位置。

2)正常开启电梯上行,电梯运行一段距离后,自动停止,以能实现制动为符合。也可观察故障代码,来判断是否实现非操纵逆转保护。

(3)机械开关式

工作原理:利用检测开关或摆杆的前端压住链轮的侧面,两者之间产生一定的摩擦力。正常上行时,链轮带动摆杆前端往下摆动一定角度,其后端相应地往上摆动,触发上部检测开关断开。正常下行时,下部的检测开关断开。如果梯级在上行过程中突然改变运行方向,摆杆将触发下部的检测开关断开。这将切断控制电路,使设备停止运行。

检验方法:切断电机进线,电梯上行时模拟电梯向下逆转。

操作步骤:

1)将电动机进线端拆掉三相电源进线,用绝缘胶布将线头包好。

2)然后送电,将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钥匙开关转到上行方向。

3)此时抱闸已打开,星三角转换继电器动作后,人为盘动自动扶梯或倾斜式自动人行道盘车手轮,向下行方向盘动。

4)非操纵逆转保护装置应该动作,以能实现制动为符合。

以上三种非操纵逆转保护的实现方式,在现实检验中较常见,要针对其工作原理,选择对应的方法进行检验,这样就能较好地实现该项目的检验,确保电梯在运行中不发生非操纵逆转的情况,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电梯事故。

【参考文献】

继电保护实操步骤范文篇2

【关键词】山南煤矿;炮采;电气设备;经验维修

1.传统电气设备维修方法简介及局限性

1.1传统电气设备维修方法简介

传统的电气设备维修方法首先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学习隔爆真空电磁起动器的结构、接线与其工作原理,然后根据掌握的详细基础知识,结合出现的故障,在师傅的指导下去检查确定故障点、找出故障原因,最后排除故障点。

1.2传统电气设备维修方法的局限性

传统维修方法要求新近技术人员在上岗工作之前,要花很长一段时间去跟师傅学习,但由于煤矿的工作环境差等原因,造成煤矿电气设备维修车间新近技术工人流动性较大,所以成熟的技术骨干没有足够的时间手把手的带出合格的徒弟。这严重地影响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益。所以传统的维修方法不适合进入煤矿就被要求马上上岗工作的新近技术人员。

2.常用电气设备经验维修法

2.1常用电气设备经验维修法的引入

鉴于上述原因,煤矿需要一种适合新近技术人员的不需要花大量学习时间就能掌握的简单实用的维修方法,本文所介绍的常用电气设备经验维修法就是这样一种方法。

在山南煤矿,以技术骨干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车间的技术骨干一起认真研究,总结出来一种按部就班的,有简单基础就能上手的矿山常用电气设备经验维修法。使用这种经验维修法,新近技术工人可以解决一般常见的问题。遇到普通技术工人无法解决的复杂故障时,技术骨干再进行解决。这样操作,在实践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随着详细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年轻的普通技术工人最终也成长为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

2.2常用电气设备经验维修法理论基础与概念

2.2.1理论基础

经验维修法是以经验分析法、循序渐进学习法和团队协作法为理论基础的:

经验分析法是根据价值工程来选择应考虑的各种因素,凭借团队分析人员的经验集体研究确定选择对项的一种方法。

循序渐进学习法,简单的说就是由易到难的学习方法。学习需要的是循序渐进的方式,需要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

团队协作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现出来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合作的精神,它和谐、公正,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与才智,并对表现突出者予以及时的奖励,从而使团队协作产生一股强大而持久的力量。

2.2.2定义

常用电气设备经验维修法就是在简单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按照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行之有效的维修步骤依次去检查电气设备的各个部位,查出故障、找出原因,最终排除故障。

2.3常用电气设备经验维修法的应用

现在我以山南煤矿矿用隔爆真空电磁起动器的经验维修法为例,来说明矿山常用电气设备经验维修法的应用。首先,矿用隔爆真空电磁起动器经验维修法要求简单了解电磁起动器的结构、操作和工作原理。图1是矿用隔爆真空电磁起动器的电路图。

图1QBZ-80、120、200/660(380)电气原理图

以下就是矿用隔爆真空电磁起动器的检查维修步骤:

矿用隔爆真空电磁起动器的具体维修步骤如下:

先用万用表检测控制电路中熔断器处是否有36伏控制电压,有的话,说明变压器没有问题。没有的话,说明变压器损坏。如果损坏,根据变压器的损坏情况,要么修理,要么更换。

如果变压器没有问题,则检查中间继电器是否有问题,这时可以通电按下启动按钮,若继电器不能吸合,看一下中间继电器是否被异物卡阻,如果是,则取出异物。如果不是,可考虑更换继电器。如果中间继电器能吸合,但接触器不吸合,说明是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头损坏,用万用表检测确认后,更换一组触头或者接备用一组常开触头,如果已经没有备用触头或者触头已经不能维修,则考虑更换新的中间继电器。

如果中间继电器没有问题,则检查接触器,首先检查接触器的线圈,若线圈被烧毁,我们用肉眼就可以识别。如果线圈没有烧毁,那就有可能是线圈断路,用万用表可以测出,能修理则修理,不能修则更换接触器线圈。接触器常开触头不能正常闭合,常闭触头不能正常断开,可通过给接触器加电进行检查。若不正常,需要进行修理,或者更换备用一组触头。如果不能修理好,则需要更换接触器。辅助触头不正常可用万用表检测出,一般有问题更换即可。

如果线圈没有问题,可能是整流装置出了问题,卸下整流装置观察或者用万用表检测二极管的好坏,能更换二极管就更换二极管,不能更换二极管则更换整个整流装置。

如果整流装置没有问题,用万用表检查真空管,先测单个真空管的通断,若单个有问题,更换真空管。也可测两管之间的线电压,若线电压与正常值不相符,也说明真空管有问题,考虑更换。

排除真空管的问题后,接下来用万用表检查综合保护器是否有问题。可用万用表测综合保护器的进线端和出线端(山南煤矿矿用隔爆真空电磁起动器,是测3、9线和4、9线之间的电压),如果电压是36伏,则说明没有问题,不是36伏则说明综合保护器损坏,一般是直接更换新的综合保护器。还有一种方法检查综合保护器,把3、4线短接,送电看电磁起动器能否正常运转,如果能正常运转,则综合保护器损坏,如果不能正常运转,则说明综合保护器没有损坏。

以上就是检测与维修矿用隔爆真空电磁起动器常见问题的一般步骤,按着以上步骤对电磁起动器进行检测与维修,一般的常见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而且只需要有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就可以上手,简单易学,适合新近初学的技术人员。除此之外,新近初学技术人员最好还能掌握“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表格内容:

表1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表

常见故障产生原因处理方法

1.显示灯不亮,起动器不能起动熔断器换熔断器

2.电源灯亮,起动器不能起动1.先导插件故障

2.中间继电器坏

3.中间继电器接触不良

4.保护插件故障换插件

换新

修复

换插件

3.显示正常,起动器不能起动1.熔断器熔断

2.接触器故障换熔断器

修复或换新

4.某一保护功能不起作用保护功能项设置为关相应功能项设置为开

以上是具体以新余矿业集团花鼓山煤业有限公司山南煤矿常用的隔爆真空电磁起动器为例对经验维修法进行了一个详细具体的说明,山南煤矿的每种常用的电气设备都有相应的经验维修步骤和内容与之相对应。而且每种常用的矿用电气设备必须要有自己特有的经验维修步骤和内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每个煤矿所用的电气设备型号都是不一样的,虽然原理基本相同,但在不同的煤矿,还是要对经验维修法进行相应的调整,简单调整后,即可适用。

参考文献

[1]谭立军.浅谈增安型电气设备的使用和维修[J].电气防爆,2006,03.

[2]刘敏.煤矿井下电气设备保护与维修技术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9.

[3]教材办公室.煤矿电气设备维修技能训练[M].北京: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6.

[4]赵东林.综采电气设备[M].北京: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8.

继电保护实操步骤范文1篇3

>>“将革命进行到底将革命进行到底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将USB设备共享进行到底将绿色革命进行到底坚持将超市革命进行到底将“必要的革命”进行到底将美容革命进行到底(下)将美容革命进行到底(上)将“听”的革命进行到底将个性革命进行到底将Photoshop空间解放革命进行到底将服务进行到底夏雨:将公益进行到底将太极进行到底将读书进行到底将物业维权进行到底将“分红”进行到底将阅读进行到底将打假进行到底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它是一款功能强大,易于使用的宽带共享软件,支持以太网、ADSL、有线宽带等网络环境。通过它就可以让新手朋友快速完成共享上网。

在此以大家常用的ADSL上网环境为例(ADSL默认的IP地址为192.168.1.1),介绍三台电脑共享上网的使用方法。

1.硬件安装

硬件连接的方法很简单,将连接ADSL的网线(直连线)连接至集线器上的Uplink口(级联口),或者连接至路由器的WAN口,然后使用直连线将其它三台电脑依次连接至集线器或路由器的其它端口上。

2.软件设置

将HomeShare安装至其中某一台电脑上,使其运行后开启程序主界面。

步骤1:在该主界面,单击“选项”选项卡,在开启的“网络连接”列表内选择本机上物理网卡。

在“内网设置”区域内,分别在IP、掩码、网关内输入相应的参数。其中在“网关”内需填写ADSL设备默认的lP地址,如此例中的192.168.1.1;在“IP”一栏中输入同一网段的地址,如“192.168.1.3”;“子网掩码”输入“255.255255.0”。

步骤2:开启“连接类型”列表,根据网络接入环境选择相应的连接类型。因接入环境为ADSL,故在此处选择PPPoE。此时在窗口下方会出现“帐号设置”面板,分别输入拨号的用户名和密码。

在完成该电脑的设置后,我们按同样方法再对其它两台电脑进行设置,在“内网设置”区域中,需注意输入不同的网卡IP地址,所输入的地址仍需保持同一网段,其它参数不变。

3.操作实战

至此,设置已经基本完成。先打开一台电脑运行HomeShare,然后再进行拨号上网,最后依次单击主菜单“网络”-“连接”命令,即可让该电脑成为服务器主机。

当上述操作完成后,其它电脑同样需要运行HomeShare,这样它们便可通过主机进行共享上网了。

为了确保服务器主机在关机时不影响其它客户机上网,我们还可以启动HomeShare的“无缝切换”功能。

设置的方法很简单,只要进入HomeShare的“高级选项”设置页面,然后分别勾选其中的“启动时连接”和“无缝切换”可选项即可。

经此设置后,我们在开启该程序时,便会自动进行拨号连接;同时,当提供共享上网服务的电脑因故关机时,应用了“无缝切换”功能的HomeShare便会自动让某台首先拨号上网的电脑成为服务器主机,使其它电脑的上网操作得以延续。

二、通过网管型路由器共享上网

在上面的共享应用中,我们都利用了某些程序以实现共享上网。尽管使用这些工具可以实现上述要求,但其弊端也显而易见,如程序与操作系统不兼容,会占用过多的系统资源而影响其他的电脑应用、安全级别较低等。

鉴于目前带有管理功能的路由器仅在百元左右,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在不安装其它共享上网工具的情况下,利用路由器实现共享上网,既方便又安全!在此以使用人数较多的路由器TP-Link541G为例。

1.硬件安装

将ADSL接入到路由器的WAN口,局域网中的各终端电脑通过直连线接入到路由器的LAN口。

2.基本设置

路由器设置

步骤1在某台电脑中打开IE浏览器,在地址栏内输入路由器默认的地址192.168.1.1,在登录页面中分别输入管理员名称及密码。

步骤2在开启管理页面后,我们可单击左侧的“网络参数”可选项,在展开的下级菜单中选择“WAN口设置”命令。在打开的右侧页面中。将“WAN口连接类型”设置为“PPPOE”,然后分别在“上网帐号”和“上网口令”栏内输入拨号上网用户名及密码:在“连接模式”区域中点选“自动连接”,这样在开机或掉线时会尝试自动连接,最后单击“保存”按钮保存设置。

完成了路由器的拨号设置,我们单击左侧功能列表上的“运行状态”选项,即可查看到右侧的“WAN口状态”中相应的IP地址信息,这表明路由器已经拨号成功。

网上设置

待上述设置完成后,接下来需设定连接在路由器上的各个客户机电脑的网卡。

设置网卡同样在TCP/IP协议窗口中完成。由于与电脑直接连接的是路由器而非ADSL设备,所以网卡的网关须使用路由器的地址,即192.168.1.1:与此同时,网卡lP地址也需确保和网关同处同一网段;而DNS服务器地址则要填写当地ISP所提供的公网DNS地址。

在“网上邻居”图标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右键菜单上的“属性”命令,以鼠标右键单击连接路由器的网卡,选择“属性”命令以打开“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选中“Internet协议(TCP/IP)”后单击“属性”按钮。

点选“使用下面的lP地址”可选项,将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服务器等参数悉数填上即可。

3.测试连通性

当设置完成后,我们不妨测试一下电脑与路由器是否畅通,不过需提前将路由器内置的防火墙关闭。

进入到路由器管理页面中,依次选择左侧列表上的“安全设置一防火墙设置”,将右侧页面上“开启防火墙”可选项的勾选去除即可。

打开连接路由器的电脑,在“运行”一栏输入“ping192.168.1.1-t”命令,单击“确定”按钮,如果显示这样的信息:Replayfrom192.168.1.1:bytes=32time=3msTTL=64,便表示网络连接已经畅通了。

经过上述设置时,由于拨号上网动作在开启路由时便会完成,所以电脑打开后使会直接连接上网络,真正实现即开即用。

三、突破封锁,实现共享上网

“在实际的上网过程中,某些网络运营商会对某台电脑的网卡MAC地址进行绑定,仅允许该电脑上网,这样其它电脑在使用路由时就无法通过共享上网了。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又该如何解决呢?

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们只要购买一台可提供MAC克隆服务的路由器,就可以轻松解决这个问题。

在路由器中,使用MAc地址克隆功能很简单,在此以路由器TP-Link541G为例。

步骤1:依上文所述方法,在允许上网的电脑上开启路由器管理页面,,打开左侧功能列表上的“网络参数”子菜单,选择其上的“MAc地址克隆”命令。

步骤2:在右侧的“MAC地址克隆”区域内,我们可在“当前管理PC的MAC地址”一栏内看到允许上网电脑的网卡MAC地址;而在“MAC地址”栏目内则是路由器的MAC地址。单击“克隆MAC地址”按钮,点击“保存”按钮,便可将允许上网电脑的网卡MAC地址替换成路由器的MAC地址。

这样路由器就可以“伪装”成允许上网的电脑,使共享“革命”进行到底。

2.让真实的视言破灭

如今,部分网络运营商为了阻止用户实现共享上网。可谓招数想尽。现在网络运营商又推出了“星空极速”拨号服务端,它的工作原理就是给用户的帐号密码再次加密。然后才能登录成功。也就是说,我们所输入的密码并非是真实的密码,所以就无法使用路由器或其它工具进行拨号了。

“星空极速”不但无法让用户实现共享上网,还会在窗口中出现一些免费或收费的增值服务广告,令人不胜其烦,于是破解“星空极速”便众望所归。

若想破解“星空极速”,其根本点在于探测出运营商所提供的真正密码。为此,我们不妨请出这款名为“SnifferProv4.7”的嗅探工具(下载地址:/s/5542.asp;汉化补丁:down.chinaz.cor/3/s/8511.asp)。

步骤1:将Sniffer安装完成后重启,在使用“星空极速”登录网络前。我们先运行Sniffer,依次打开主菜单“文件-选定设置”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与ADSL设备相连的网卡,单击“确定”按钮。

步骤2:依攻打开主菜单“监视器-主机列表”命令,在“主机列表”对话框中单击“本地”。

步骤3:按下对话框左侧功能列表上的“捕捉”按钮,然后运行“星空极速”进行拨号登录。当登录上网后,依次选择“捕获-停止并显示”命令,此时便会弹出“Sniffer专家”对话框。

单击该对话框底部的“解码”选项卡,单击顶部区域中的每一个帧序号,就可以在中间区域内看到本机与服务器通讯记录。

步骤1:依次选择每一个帧序号。认真浏览通讯记录中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其中便有ADSL上网用户真实的用户名和密码了。在获取了真实的用户名和密码后,我们便能按照前面所讲述的方法实现共享上网。

四、无线共享上网

无线网络有着无需布线,组网灵活,可扩展性好、维护费用低等优点,因此随着无线网络设备的普及,在许多家庭、小区,校园中都能发现无线上网的场景。为此,我们来教你无线网共享的设置方法。

1.基本设置

实现的方法非常简单,我们只需要利用无线宽带路由器。就可以让上述设备插上无线的翅膀,尽情在网海上自由徜徉。在此仍以TP-Link的541G无线宽带路由器为例。

步骤1:将无线路由器与上网设备连接后,按照前面内容所提及的方法开启路由器管理页面,在“网络参数”列表中,我们可沿用上面的设置方法对WAN口、LAN口进行设置。

依次开启左侧功能列表上的“无线参数-基本设置”选项,分别勾选“开启无线功能”“可选项和”允许SSID广播可选项,这样无线路由的信号就会以广播形式去散檑出去,便于处在无线路由的覆盖范围之内的无线网卡或其它无线设备接收。

步骤2:在“SSID号”输入自定义字符串以表明无线网络身份,然后在“频段”列袭中选择一个信道。在只有一个无线路由器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任意信道;当有效覆盖范围内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无线路由器时,会发生覆盖范围重叠,因此应当为每个无线路由器设置不同的信道,以免互相干扰。通常可以按照1、6.11这样的信道顺序进行选择。

2.无线连接

待无线路由器设置完成后,处于无线覆盖范围内的电脑只需打开“网络连接”对话框,选择无线网络连接图标并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快捷菜单上的“查看可用的无线连接”命令,即可扫描到当前可用的无线网络。选择其上的“连接”按钮,就可以连接上无线网络去进行冲浪了。

不过,如果无线路由器没有开启DHCP服务器功能,那么还需对无线网卡的TCP/IP协议参数进行手动设置。在设置时,无线网卡的网关须使用路由器的地址;无线网卡IP地址要与网关同一网段;DNS服务器地址也要填写当地ISP所提供的公网DNS地址。

五、无线接力,实现运程接入

在楼道单元之间,无线路由器会因多堵墙壁、微波干扰等原因而衰减,从而使数据传输能力大打折扣。倘若需要让不同单元内的好友也能与自己共享上网,就需要另一种设备――带有中继功能的无线AP去作为传递数据信号的“使者”,为数据通讯接力。在此以支持中继功能的DWL-900AP+2.2V为例。

步骤1:在使用它的中继功能前,我们需利用网线将其与电脑相连,然后打开IE地址栏,在其上键入中继AP的IP地址,当输入管理员密码和账号后即可进入它的管理界面。单击“LAN”按钮,我们能够看到中继AP当前的网络状态。

步骤2:我们单击“Mode”按钮进入模式设置页面。然后单击“Advanced”选项卡,点选页面中的“Repeater”可选项,将其设为无线中继模式。

同时,按下页面上的“SiteSurvey”按钮,当搜索到正在使用的无线路由器的信号后,点选对话框所出现的无线网络选项,点击“Connect”按钮,便可连接让中继AP与中心AP成功“握手”。

继电保护实操步骤范文

关键词:状态检修计划检修状态监测分析诊断检修决策

中图分类号:TM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a)-0008-02

随着电网容量的不断增大和用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日益提高,电力设施检修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如何采用合理的检修策略,运用高科技手段,采取最佳检修方式,抓住最佳检修时机,保证设备安全运行,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成为电力行业越来越重视的问题。

1970年美国杜邦公司首先提出了“在普遍掌握设备概况的基础上,确定极少数状况不好的设备实施检修”的状态检修基本思想。其基本思想是以设备的状态响应为基础,通过对设备的连续性观测并综合其它因素,识别设备已有的或正在发生的或潜在的的设备性能劣化现象,对设备状态做出合理的评估,确定设备最佳检修时机。状态检修的目的是减少设备停运时间,提高设备可靠性和可用系数,延长设备寿命,降低运行检修费用,改善设备运行性能,提高经济效益。

为了推进我国设备状态检修工作的开展,1987年国务院颁发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指出“企业应当积极采用先进的设备管理方法和维修技术,采用以设备状态监测为基础的设备维修方法,不断提高设备管理和维护技术现代化水平”等。随后各电力公司相继颁发设备状态检修条例、制度、规程等,如2001年国家电力公司颁发《火力发电厂实施设备状态检修的指导意见》等。

1传统计划检修体制弊端

根据DL/T995-2006《继电器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的规定,微机保护部分检验周期为2~3年,全部检验周期为6年,这说明目前保护定期检修体制主要实行以预防性检修为主的计划检修体制。长期以来该定期检修方式为供电可靠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且从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行角度看,有利于消除设备的隐含故障或缺陷。

不难看出,这种该体制一般采取定期维护形式,检修项目、工期安排、检修周期均由管理部门根据相应的规程或经验确定,而不管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都必须一律“到期必检”。随着电网规模不断扩大,设备剧增,该定期计划检修体制呈现出弊端,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计划检修必须有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目前,我局110kV以上的变电站有170于座,平均每座变电站按照10套计算,共有1700套保护需要定检。根据规程,微机保护部分检验周期2~3年。按照每年需要部分检验的微机保护数量500于套/年。这类工作必须要3人,每年必须6以上人员每天进行常规的保护检验,同时必须要求一次设备停电配合,也需要运行人员倒闸操作配合。因此,按照规定的检验周期要求完成保护检验是极其困难的。

(2)计划检修必然导致部分运行状况较好的设备周期性停运,降低了设备利用率和增加不必要的检修费用,而对一些存在缺陷、需要及时检修的设备得不到检修,降低了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甚至到事故发生后才得到检修,扩大了经济损失。

(3)频繁的停送电操作,客观上增加了误操作的机率。同样,经常性的检修工作,使检修人员人身安全的压力无形增大,不良现场检修条件和落后的检修工艺导致设备损坏的概率加大,增加了检修过程中产生新的设备隐患的可能性。甚至有时会把好的设备检修坏,变成“劳而无功,劳而有过”的局面。

(4)大量设备的定期检修,已不可能使每项作业安排在合适的自然环境期间内进行,而不良环境对设备检修的影响,会使检修质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显然计划检修实际上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盲目性”,使得计划检修效率不高,反而降低劳动生产率。

(5)如果在某一时期有为数较多的设备同时投运,在今后的计划检修中将导致一定时间内检修工作量剧增,按照设备检修规程要求去执行每项工作,将使设备所需要停电时间远远大于电网调度所能安排的停电时间,此矛盾造成很多检修内容难以执行,影响检修质量。

2状态检修的优点

继电保护状态检修是一种先进的设备检修管理机制,是电力系统日益发展在继电保护日常维护领域的表现。状态检修可以及时发现设备故障,依据设备故障的程度而采取不同的检修方案,并合理安排时间及项目检修工期,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具有如下优点。

(1)有利于及时发现继电保护装置的故障,并能准确地定位故障点,为检修工作提供明确的目标。

(2)延长了传统的机械的定检周期,减少过度检修或不恰当检修造成的装置损坏以及检修期间人为造成的保护误动事故。

(3)提高继电保护装置投入使用率,减少不必要的停电,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4)提高电力系统调度和运行管理水平,提高处理电力系统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电力的供电可靠性。

(5)适应电网一次设备状态检修体系推广。

3状态检修的基本思想

状态检修是以设备当前的实际工作状况为依据,通过高科技状态监测手段,识别故障的早期征兆,对故障部位、故障严重程度及发展趋势做出合理判断,从而确定设备部件的最佳检修时机,其决策流程如下。

步骤1:在线监测观察记录设备的状态。

步骤2:对在线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诊断、预测,确定设备有无故障及缺陷。若无故障转到步骤1,有继续下一步。

步骤3:将预测的设备故障个数、设备的可靠性,以及故障发生可能的损失等数据作为依据,判断故障设备的严重程度,确定设备是否需要检修。如需要则制定检修方案,若不需要转到步骤2。

步骤4:根据设备故障的程度大小,制定设备状态检修方案,决定最优检修时间点检修项目及工期。

从上述设备状态检修的基本思想流程和决策流程可知,状态检修的本质就是在电气设备状态监测的基础上,根据监测的设备状态数据进行分析诊断,并按最终结果科学安排最优检修时间点、检修项目及工期,从而构成保护状态检修系统。可以看出,状态检修主要包括三方面子系统。

(1)保护设备状态监测子系统。

(2)保护设备分析诊断子系统。

(3)保护设备状态检修决策子系统。

状态监测是设备状态检修的基础;设备诊断是以状态监测为依据,综合设备历史数据,结合专家分析系统、风险度评估系统等辅助方法来判断设备的健康状况;设备检修决策建立在两者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比较、优化,使设备的检修具有最大的可靠性和最低成本消耗。

3.1保护设备状态监测子系统

状态监测是保护设备状态检修的基础。为此必须建立保护状态监测系统,该系统应具有如下功能。

(1)实时对保护设备及相关回路环节的接口监测、信息采集。主要实现装置、相关二次回路、跳合闸等关键信息的采集,如保护的电流、电压大小及相角、功率方向、差动保护各侧电流相位及差流等,这是继电保护实现状态检修的基础。

(2)及时完成各接口设备之间信息传输。主要采用抗干扰的光纤作为媒介进行传输。

(3)准确对监测信息数据进行集成分析、管理。主要应用在保护连接片变位时产生报文管理;实时对保护运行定值进行核对;保护装置自检及硬件异常报警管理;及时准确完成在系统有故障时将故障时间、故障类型、故障相别、测距等自动上传管理;操作回路异常告警管理等。

3.2保护设备分析诊断子系统

要对保护设备进行准确的诊断,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数据库的建立。该库的数据主要来源于3.1保护设备状态监测系统。

(2)知识库的建立。该库的知识具有对设备运行状态分析与预测故障的作用,如保护设备的有关配置标准、检验规程、技术导则、保护设备在历年来呈现的故障概率、平时收集的相关专家分析的文献及经验。保证生产管理系统中设备参数管理等、参数、试验数据正确。

(3)保护预警功能。可以实现保护及二次回路报警,如核对保护运行定值发现错误及时报警、保护装置自检及硬件异常报警、操作回路异常告警等。

(4)继电保护现场缺陷分析库建立。如类似设备平时出现缺陷要进行总结分类,建立缺陷分析库为设备分析诊断作参考。

3.3保护设备状态检修决策子系统

保护设备状态检修决策子系统是在上述分析诊断子系统基础上进行设备检修决策,查找故障点,确定设备检修的时间、检修工期。故障点的确定可以由以下步骤进行。

(1)分析数据及异常报警报文。

(2)根据监测到保护装置硬件、运行定值、二次回路、设备运行参数的变化,查找故障点的位置。

(3)再根据保护运行状况结合电网的运行相关参数,进一步分析故障点的性质。

确定了故障点及性质后把需要进行检修的保护等情况制定检修方案、填写检修申请单,向生产管理系统送到相关部门审核批复后,立即根据批复方案进行检修。

3.4保护设备状态检修辅助决策子系统

检修辅助决策子系统由专家分析系统、风险度评估系统等多系统组成。根据保护装置及二次回路的报文信息,利用推理规则进行推理分析,同时结合经验进行推断来确定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部位。如以下依据可以作为诊断设备参考[1]。

(1)同一变电站大部分设备及不同类型报文产生时间小于100ms为复位启动。

(2)同一变电站的同一保护装置II、III段、重合闸等动作时间小于10ms为保护误发报文。

(3)同一变电站的同一保护装置自检报文两个以上动作或复归时间小于10ms为保护误发报文。

(4)同一变电站的同一电压等级的保护装置两个及以上装置报PT短线大于100ms为系统交流回路异常等等。

建立一个专家推理规则系统相当复杂,为了充分发挥检修辅助决策子系统,还需要建立推理所需要的知识规则库,并具有自学完善等人工智能功能,这方面的工作需有待于继续开发和探索。

3.5处理好状态检修与计划检修的关系

推行状态检修并不是否定原来的计划检修作用。面对众多设备需要检修,就有一种适应该形式的检修机制,而状态检修是对设备在受控状态下进行的有计划的检修,只不过它“计划”的依据不是时间而是所掌握的对象设备的状态。一方面从定期检修转变到状态检修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另一方面对那些在现有条件下无法准确预知设备状态或者要付出高额代价的项目,一般仍宜采用传统的定期检修和故障检修方式。

3.6状态检修组织机构的建立

推行状态检修实施首先要在现有组织机构上进行,明确决策、管理、执行各层的责任。对应三个小组。

(1)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保护设备状态检修的组织、计划、决策、落实、指导、协调和检查。

(2)工作小组:根据状态监测的数据、报文等信息决定设备检修的具体准确时间点、检修项目及工期。

(3)诊断小组:承担设备状态检修的日常工作,对设备进行分析、诊断。

在状态检修工作中发现问题,诊断小组必须立即进行相关设备异常分析,提交设备状态报告和初步检修建议,工作小组汇总初步信息和建议后,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参考专家系统的建议,将得出的综合检修方案报领导小组进行检修决策,随着技术的逐步发展,工作小组和诊断小组的工作大部分可由计算机完成。

3.7状态检修必须关注的问题

保护实施状态检修必须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1)建立基于状态检修的数据库,分析保护设备的可靠性、可用率、生命周期等关键指标。

(2)广泛运用各种在线监测系统、在线温度监测技术、智能操作回路等,划分保护系统的各环节,确保被监测设备不存在“盲点”。

(3)建立基于设备状态检修的缺陷分析库、事故分析案例库等,必要时采用分类、分层、分区等方法总结同类设备长期存在的隐患重点区域。

(4)通过对采用智能存在板、程序化功能自动测试手段将保护的检验尽量配合断路器检修时进行,减少人为因素对设备校验影响。

(5)将对于保护的检验重点从定值复核、保护功能逻辑的确认上转移到回路与辅助设备的检查。

(6)要特别关注微机保护的干扰问题,尤其是开关站的就地保护。

4结语

传统的保护计划检修逐步向状态检修方式过度,是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保护状态检修的关键是数据的实时采集,也就是整个系统的输入,系统的输出则是状态检修决策,两者之间始终由保护设备分析诊断子系统贯穿,是状态检修的核心。如何科学安排最优检修的准入时间点、检修项目及工期成为长期困扰实际应用的难点。随着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如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应用,新的要求将持续推动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进步。目前继电保护状态检修还存在许多困难,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整个工作需要进行完善。

(1)监测手段和监测装置需要不断完善,目前实施状态检修的设备还未真正获取设备状态的信息,必须有待加强。

(2)处于核心地位的分析诊断子系统还比较简单,存在大部分工作需要人工判断,判断的结果显然存在不准确情况,导致设备最佳检修时间点不理想。该子系统必须综合辅助系统,如专家分析系统等进行判断,需要逐步分阶段完善。

(3)目前大多数变电站还采用常规的二次设备,设备需要进行模块化、标准化的微机处理设计和制造,如保护装置、故障录波装置等,设备之间的联系需要使用高速网络通信。将常规的二次设备转变成具有逻辑功能的模块化以及高速通信网络化也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善。

(4)继电保护状态检修作为一种新型的检修机制,是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该工作涉及到管理的各方面,需要从设计、制造、安装、调试、验收、检修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做好设备初始状态数据管理,该管理工作各环节需要长时间宣贯。

参考文献

继电保护实操步骤范文1篇5

【关键词】倒闸操作;存在问题;预防措施

1问题的提出

变电站倒闸操作是变电运行工作的重点、难点,是电力系统正常、安全运行的保证。变电站倒闸操作来不得半点马虎,但由于现场操作人员的个人经历不同、技术水平不等、关注的重点也各有侧重,造成其结果不尽相同,甚至出现不尽人意的结果,出现了误操作等责任性人为事故,为单位和个人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1.1人员方面

倒闸操作是一件非常严肃、严谨并要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和流程的重要工作,我们每位操作人员都要认真执行,绝不可懈怠。但是,我们在日常操作中有些操作人员对倒闸操作的严肃性、严谨性认识不清,对倒闸操作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流程执行不严格。“预防误操作“工作的首要问题是人员问题,要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思想意识和责任意识,要严肃倒闸操作纪律、严格相关规章制度和流程、认真执行倒闸操作七要八步骤等相关规定、杜绝习惯性违章行为。倒闸操作纪律执行不严肃、执行规章制度和流程不严格、执行倒闸操作六项把关规定不认真、习惯性违章行为时常发生。存在着无票操作问题(一般是在配合检修、试验和继电保护工作时发生)、倒闸操作准备不充分、倒闸操作票填写不规范、监护人监护不到位、执行唱票和复诵环节不规范、没按规定正确使用安全工器具、没按规定要求擅自解除闭锁、检查项目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倒闸操作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1.2设备方面

现场一、二次设备的名称、编号、位置指示器、设备的拉合(转动)方向、设备相色等标志不全或不清晰、不明显。一次设备锈蚀,操作卡涩,可能会损坏设备而酿成事故。新型设备大都为半封闭或全封闭设备,断路器、隔离开关的看不到明显的断开点,只能靠位置指示器、电流、电压指示等辅助手段判断设备的状态。

防止误操作的技术措施主要是微机五防闭锁和设备本身的五防联锁功能的配合来实现的。但是,有些设备由于一些原因,微机五防闭锁安装不够全面,微机五防闭锁装置本身也有一定得局限性,存在着盲区,交流系统、直流系统和保护装置压板是没有纳入微机五防闭锁装置的,这些操作的执行是要靠操作人员认真正确执行倒闸操作票来保证操作的正确性的。

1.3管理方面

规章制度执行不严,安全责任制未落实,《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两票三制、防误闭锁装置管理规定等规程、制度执行不严格。基础资料管理薄弱,各种记录、图纸、产品说明书不全。存在着检修人员、保护人员传动不经运行值班人员允许,随意变动检修现场布置的安全措施,自行对检修的断路器和隔离开关进行分、合闸试验等。操作时擅自解除防误闭锁装置,随意使用紧急解锁钥匙。

综合分析表明,上述变电倒闸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发生误操作的重要原因。

2总体分析与预控

1)倒闸操作票不能流于形式,应做到操作人、监护人对运行方式和现场设备要心中有数,严格按照倒闸操作票内容逐项核对操作,不得跳项操作,规范操作行为.安全思想不能放松,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不能忘记,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各项措施才能不流于形式。采取措施:

(1)操作实际设备时,必须首先核对设备编号、名称和实际位置,防止走错间隔。

(2)监护人监护到位,唱票准确操作到位,操作人复诵正确到位,全过程录音。严禁使用错票操作。

(3)拉、合刀闸前必须确认开关三相在断开位置。

(4)拉、合开关(刀闸)监护人核对钥匙编号正确后再交给操作人开锁操作。

(5)加强对防误装置钥匙的管理(特别是紧急钥匙的管理),操作人员不得随意解锁操作。对于工作中确需解锁的操作,必须严格履行解锁手续,经上级领导批准后,相关管理部门派员到场,方可解锁。

(6)《安规》中规定了监护人应告知被监护人危险点和安全注意事项。监护人应严格执行。

2)装设接地线(合接地刀闸)前必须验电。采取措施:

(1)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特别是对调度语句应重复确认,倒闸操作步骤、监护人和操作人的动作都要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确保安全。

(2)接地线应按编号保存并排列有序,提前送往接地点的接地线,不得随意乱放,只能放在将要操作的间隔,操作人和监护人要非常清楚挂接地线的具置。

(3)应正确使用停电设备同一电压等级的合格验电器验电,且验电前应在带电设备上检验验电器完好。

(4)装设接地线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停电、验电、放电、装设接地线等步骤做好每一环节,对储能设备放电一定要充分到位。

(5)在装设接地线接地没有完全接好之前,身体各个部位均不能直接接触到设备,并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自我防护、互保安全意识应强烈,监护应到位。

3)送电前必须检查送电设备范围内所有接地线已拆除,所有接地刀闸确已拉开。采取措施:

(1)对送电设备范围内应全面检查,且与停电时的接地线(接地刀闸)数量相符并与模拟图板一致。

(2)正确执行倒闸操作安全措施票,并逐项执行拆除接地线(拉开接地刀闸)。

(3)收回的接地线应按编号顺序归位,防止遗漏。

4)加强业务技术学习,全面掌握新设备新技术,熟知性能和操作要领。采取措施:

(1)倒闸操作结束后,应全面检查操作设备运行情况,总结倒闸操作全过程是否存在问题或需要以后要注意的问题。

(2)经常组织操作人员学习倒闸操作规范,熟知掌握规范要求。立足岗位、立足现场、立足实际。

(3)操作人员应掌握变电站新设备新技术,熟知变电站运行方式的变化以及注意事项。

5)保护压板的投退要准确、可靠。有些压板如电源备自投压板、母差、失灵、低周等保护压板,往往不在停电间隔,可又关系密切,容易被遗忘,应特别注意。投入压板之前要测量压板两端电压,要分清有的压板两端不带电压,有的压板两端带有正常电压,防止误投压板后造成保护误动。在投切母差保护的压板前后,要检查母差保护的不平衡电流在正常范围以内,防止因母差保护的不平衡电流过大而造成母差保护误动作。所以,在操作中应谨慎对待。采取措施:

(1)填写操作票时不应漏项。

(2)模拟操作与实际设备操作应注意核对双重名称和实际位置,防止走错间隔。

(3)操作投入(退出)正确应符合设备运行方式要求。

(4)综合自动化保护应注意操作投入区位的选择。3结论

倒闸操作是每位操作人员要经常遇到的。这次浅要分析倒闸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目的是使操作人员清楚,不论大小操作,只要严格按照倒闸操作规章制度认真、规范的执行,杜绝在倒闸操作中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同时要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就能促进变电站倒闸操作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提高变电站倒闸操作的可靠性、正确性,避免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陆剑云.无锡供电公司变电运行一工区绩效管理体系设计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9.

继电保护实操步骤范文篇6

【关键词】变电站;二次设备;状态检修;运行管理

伴随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用电单位对供电的质量问题越发重视,要求也日益提高,设备状态的检修是必不可少的了,而科学技术的逐渐提高也为此提供了可行的条件。首先对变电站电气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的必要性、特点及关键点进行了阐述,随后分析了变电站电气二次设备的运行管理,最后从加强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管理和过程管理2个方面对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

1变电站电气二次设备状态检修

1.1电气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的必须性

在进行定期检测时,一般根据检修规程来决定检修项目,在操作时经常发生检修缺陷多的设备不够但是状态好的设备过多的情况。状态检修是在对设备充分了解的前提下,依照运行状况进行相关的操作,有效地解决了设备的老化、劣化带来的问题。状态检修还可以精准的解决问题,免除盲目性,也省略了不必要的工作。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进行在检修时这是种十分必要的方式。

1.2电气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的特点

相对于一次设备,电气二次设备的状态检修也有着鲜明的特征:在操作时,可以把设备的自我检测功能加以应用;不能只依据设备监测的数据就得出结论,要将二次设备的运行及检修结合历史记录进行分析,才能对设备的运行情况得出最准确的反映。

1.3电气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的关键

现在的变电站一般都具备了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通过此系统的运行能将电气二次设备所产生的情况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以及故障信息的传递。所以,需要完善管理制度已用来保证数据资料的妥当保存,为实行状态检修创造更好的前提条件;另外在检修过程中还要将在线监测系统辅助运用,以设备的管理作为着手点,避免监测信息不全面的问题发生;因为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无法同时进行,所以,实施二次设备的状态检修要参照一次设备的情况,尽可能的让两次设备的实施保持同步,这种方式可以降低检修次数缩短检修时间,从而降低了成本;在实施电气二次设备状态的检修时,电网的安全是最重要的,一定不能为了实施而忽略了电网的安全性能。值得提醒的是,状态检修不等同于对设备检修的略微调整,甚至于随意的更改检修的周期,这样会给二次设备的实施带来不好的影响,让它的运行变得不够可靠。

2变电站电气二次设备运行管理分析

变电站内电气二次设备种类繁多,有各种继电保护装置、自动控制装置、通信设备、直流屏以及测量仪表等。变电站内电气二次设备的运行管理工作对提高值班人员工作效率,避免发生误操作事故具有重要的意义。

2.1电气二次设备操作部件的命名

在变电站中,电气二次设备操作部件双重化命名的现象比较常见。当操作人员需要对其进行操作时,先要对这些部件所在屏位上的双重命名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特别在分阶段施工建设的变电站中,操作部件命名不统一、设备一致性差等现象尤为严重。此外,还有一些设备由于管理人员变动后按照各自的理解来重新制作命名标签,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导致设备名称繁杂,大大加大了管理难度。

2.2设备操作指导或流程标签及信号动作记录卡

变电站中很多电气二次设备一旦投运,就不能随意对其进行操作,这样导致相当一部分设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鲜有作的机会。长此以往,运行人员难免会对这些设备的操作流程和步骤生疏,容易造成误操作事故。因此,对于那些平时很少有操作机会或操作步骤较为复杂的二次设备,制作一些操作指导或操作流程标签粘贴到设备容易看到的地方,这样在运行人员进行操作时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引提示作用。此外,有些保护设备动作信号较多,记录时容易造成遗漏,如果将这些信号及动作内容用简单易懂的形式在卡片上描述出来,并悬挂在这些保护设备旁边,就可以在发生故障时便于值班人员及时记录和判断故障类型。

2.3设立二次设备投/退运情况检查卡

为了防止变电站中部分电气二次设备由于长时间未操作而一直处于不正常运行或退运状态,且没有被及时发现,可以采取制作各种设备正常投运状态下操作部件的状态卡的方法,

并就近悬挂粘贴到需要检查和核对的保护屏上。还应该定期对这些卡片进行维护,检查核对卡片上的内容与操作部件实际的状态,一旦发现不正常或者不符合的情况,就要对其进行记录和分析,并及时纠正。

2.4加强熔丝的配置管理

在变电站中,熔丝的种类有很多,如一次设备用的高压熔丝和二次设备用的低压熔丝等。

这些熔丝种类繁多,型号规格也比较庞杂,给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例如熔丝的级差配置

问题,由于熔丝级差配置不当而引起的保护误动、拒动事故在变电站中经常发生,严重时还发生了大面积的停电事故。对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熔丝进行管理:将全站中需要用到的熔丝的型号规格进行列表,并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对各级熔丝的容量、规格及配置情况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将配置表存放在控制室,这样运行人员在更换熔丝时就可以进行核对;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定期对熔丝进行更换,这样可以有效防止部分设备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很少甚至从未更换过熔丝,导致熔丝接触的柱头氧化和熔芯疲劳的现象;对熔丝的备品备件管理也要有条理;定期对变电站内熔丝进行检查、核对,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进行整改,并做好检查内容和结果的记录。

3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管理

3.1加强保护整定计算管理

在电力系统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变电站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工作量也变得越来越大。而且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结果难以通过实际故障情况来验证其灵敏度和选择性。由于变电站的安全运行直接受到继电保护定值正确性的影响,继电保护整定值不正确而无法正常动作导致事故扩大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一方面可以定期对整定值进行核对以检验其正确性;另一方面,对于旁路保护上各定值区所代表的线路名称和线路保护不同定值区所代表的含义,可以直接制作相应的卡片粘贴到保护屏上,以便及时提醒和核对。而对于每次都必须核对旁路保护定值以及旁路保护经常代线路保护运行的情况,应专门制作数据排列与定值顺序相同各旁路定值区的定值数据单,确保对定值的核对工作准确无误和方便快捷。

3.2加强继电保护过程管理工作

变电站的继电保护过程管理主要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总结动态形式活动相关的控制、认识和优化方面的要求,以对各方面的积极性进行最大化的调动。同时要注意电网检修申请继电保护批复意见要更加符合实际和贴切准确,还要做好继电保护装置的动态管理,以适应电网运行、检修需要。此外,要组织开展继电保护事故调查分析,及时处理解决继电保护存在的问题,加强继电保护装置动作情况分析。要做到定期编制“继电保护运行分析报告”,及时发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醒注意并编制相应的措施。

参考文献:

继电保护实操步骤范文篇7

【关键词】光传榆故障处理SDH

光通信是目前电力通信网的主要传输方式,而SDH作为一种结合了大容量光纤传输技术的体制,因其成熟的体系和较高的容量已在电力系统专网汇聚层、接入层中得到广泛应用。SDH承载了大部分办公自动化、生产、管理业务,既能满足电力系统专网专用、分区隔离的要求,又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实时性,很好的满足了电力系统通信的要求。庞大的SDH网络对维护人员的日常维护效率,特别是发生故障时的快速排查及抢修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根据理论和经验,归纳并论述SDH传输系统故障排查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旨在为设备维护提供参考,为故障处理提供合理思路。

一、故障处理前的准备

SDH系统故障处理主要是对光线路和设备的检查及操作,运行维护人员必须熟知系统的各方面情况才能做好故障处理工作,具体如下:

1、熟悉SDH原理知识,了解传输系统告警信号流及告警产生机理。

2、熟悉所维护系统的管理和运行状况。主要是设备和网管的操作,能够迅速做好故障现场数据的采集与保存;同时熟悉设备配置情况、机盘功能、接口情况、面板上各种告警灯和指示灯的显示情况。

3、熟悉工程组网信息,包括网络拓扑、业务配置、设备运行状态,以及相应工程文档的存放位置,能够迅速做好故障现场数据的采集与保存。

4、熟悉常用仪表、工具的基本操作。SDH光传输系统常用仪表有:光功率计,光时域反射仪(OTDR),误码仪,2M话路分析仪等。

二、故障定位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1故障定位的原则

故障定位的关键思路是:将故障点准确定位到单站。

定位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先外部,后传输;先单站,后单板;先线路,后支路;先高级,后低级。

1)先外部,后传输。在定位故障时,应首先排除外部的可能因素。首先判断是传输问题还是其它设备故障问题。首先排除光纤故障、中继线路、供电电源,接地等故障问题。

2)先单站,后单板。在定位故障时,首先要尽可能准确地定位出是哪个站,然后再定位出是该站的哪块板。

3)先线路,后支路。线路板的故障常常会引起支路板的异常告警,因此在进行故障定位时,应遵循“先线路,后支路”的原则。

4)先高级,后低级。即进行告警级别分析,首先处理高级别的告警,如危急告警、主要告警,这些告警已经严重影响通信,所以必须马上处理;然后再处理低级别的告警,如次要告警和提示告警。

2.2故障定位及排除的常用方法

故障定位的常用方法和一般步骤可简单地总结为:“一分析,二环回,三换板”。

2.2.1告警性能分析法

告警性能分析法是通过网管获取告警和性能信息,进行故障定位的方法。可以全面、详实地了解全网设备的当前或历史告警信息,获取设备性能事件的具体数值。例如:由A、B站构成的网路,当A站点出现MS_RDI、HP_RDI、LP_RDI,而B站点出现R_LOS、TU_AIS告警时,基本可以确定R_LOS告警为根源告警,即A到B传输方向光路故障。

也可以通过查看通过设备告警指示灯和单板指示灯获取告警信息。但设备指示灯仅反映设备当前的运行状态,对于过往故障无法表示,且只能反映告警级别,不能准确告知具体告警,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2.2.2环回法

环回法是SDH传输设备定位故障最常用的方法。环回有多种方式,如内环回与外环回,软件环回与硬件环回,线路环回与支路环回等。进行环回操作时,首先应进行环回业务通道采样,即从多个有故障的站点中选择其中的1个站点,从所选站点的多个有问题的业务通道中选择其中的1个业务通道;然后画出所采样业务的1个方向的路径图,图中要标出该业务的源和宿及所经过的站点、所占用的VC4通道和时隙等(如图1所示);最后逐段环回,定位故障站点及单板。采样业务方向路径图如图1所示,可以在依据中断业务的路径图,在3号站第2块支路板的第1个2M通道外接一个2M误码仪,监测业务好坏。

2.2.3替换法

替换法就是使用一个工作正常的物件去替换一个疑似工作不正常的物件,从而达到定位故障、排除故障的目的。可替换物件包括电缆、光纤、法兰盘、电源、单板、设备等。替换法适用于排除传输外部设备的问题,如光纤、中继电缆、交换机、供电设备等;或故障定位到单站后,用于排除单站内单板或模块的问题。

2.2.4配置数据分析法

查询、分析设备当前的配置数据。例如:时隙配置、复用段的节点参数、线路板和支路板通道的环回设置、支路通道保护属性等。分析以上的配置数据是否正常来定位故障,若配置的数据有错误,需进行重新配置。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将故障定位到单站后,进一步定位故障。一些典型的配置错误导致的故障包括:J1字节设置错误导致HP_TIM告警;C2字节配置错误导致HP_SLM告警;业务配置错误导致TU_AIS/AU_AIS告警;TPS参数配置错误导致TPS倒换失败;MSP节点参数设置错误导致MSP环倒换失败;SNCP参数配置错误导致倒换失败等。

更改配置法适用于有空余时隙、通道、或槽位或一个VC4中的部分业务时隙中断情况。具体方法包括:在时钟告警、指针调整时,更改时钟配置;怀疑单板或母版故障时,更改板位配置;更改时隙配置;以及在以太网和对接故障时,更改单板参数配置。

2.2.5仪表测试法

仪表测试法指采用各种仪表,如误码仪、光功率计、光时域反射仪、SDH分析仪等来检查传输故障。例如:用2M误码仪测试业务通断、误码;用万用表测试供电电压,检查电压过高或过低问题。用光时域反射仪针对R_LOS、R_LOF告警,排查光纤通断或光板故障问题。一般适用于排查传输设备外部问题、设备对接问题或设备性能指标问题。

2.2.6经验处理法

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通过复位单板、单站的掉电重启、重新下发配置等手段可有效及时的排除故障、恢复业务。但建议此方法应尽量少用,因其不利于故障原因的彻底清查。遇到这种情况,除非情况紧急,一般还应尽量使用前述方法,或请求支援,尽可能地将故障定位出来,以消除设备内外隐患。

三、故障处理案例分析

3.1业务中断类故障

对业务中断类故障,首先分析外部原因,典型的检查次序是:供电电源、接地、环境异常、光纤或电缆故障。其次分析人为原因,如误操作设置了光路或支路通道的环回,误操作更改、删除配置数据,设置业务未装载等。也可能是设备本身故障,如单板失效或性能不好。

定位方法可以采用告警分析法、逐段环回法、替换法和更改配置法。定位的步骤可具体为:检查各站登录是否正常,检查有无设备告警;检查保护倒换是否正常;分析故障,即通过环回或更改配置定位到单站;将故障进一步定位到设备板卡并解决。下面就常用复用段保护环为例,阐述故障排查的方法和步骤。

图2是容量为STM-4的双纤双向共享复用段保护环(MSP环),其中网元1为中心节点,各站均有到网元1的业务,其它各点之间没有业务。逆时针(东发西收)方向为工作环,第1、3VC4为工作或保护时隙,第2、4VC4为空闲时隙。故障现象为:网元2与网元3间断纤,上报R_LOS告警,网元1和网元3之间E1业务中断,均上报TU_AIS,其它业务正常。

本案例中,根据故障情况进行分析,首先应排除因线路自动保护倒换(APS)启动不成功所造成的业务不通的情况。查询告警并检查倒换状态,若系统未进行自动线路倒换,应检查APS协议是否启动,必要时重新配置并下发MSP参数,并重新启动APS协议,直到线路保护倒换成功执行。

在保护倒换执行的情况下,仍存在E1业务中断,则应首先画出倒换后的信号流,并采用“逐段环回”或“更改配置法”将故障定位到单站。案例中倒换后的业务信号路径可用图3表示。

明确了信号流向,可以综合应用告警分析法和逐段环回法将故障定位到单站。本例中的分析定位可用图4所示流程图表示。

定位过程中,也可以采用“更改配置法”,这里以“配置单向广播业务”为例,从网元1开始,分别配置指向网元1、2、3、4指定时隙的广播业务,使得该广播业务能够遍历网元1至4的相关支路板、交叉板和线路板,根据每个网元的业务接收情况来判断故障点的位置。

将故障定位到单站后,可使用“替换法”分析定位具体的故障板块,分析定位过程可用图5所示流程图表示。

3.2误码类故障

造成误码类故障的原因一般分为外部原因(如光功率问题、接地故障、环境温度、电缆故障、设备外部干扰(瞬时大误码))、人为原因(如时钟配置错误),或设备本身故障(交叉板、时钟板、线路板或支路板单板失效或性能不好)。处理方法也可以综合应用告警性能分析法、更改配置法、逐段环回法和替换法。

下面就无保护链为例,阐述故障排查的方法和步骤。图6中网元1为中心节点,其他点均与网元1有业务,各其它各点间没有业务。网元3东向有大量RSBBE、MSBBE、HPBBE告警,网元4西向有MSFEBBE、HPFEBBE、LPFEBBE,网元1有LPBBE告警。

本案例中,在排除了外部故障(如电磁、温度)等的干扰后,可结合各网元故障告警进行分析:由网元1、4和网元3、4之间出现的误码告警及对端告警可知LPBBE为网元1收网元4的低阶误码;而RSBBE、MSBBE、HPBBE为网元4到网元3的光路误码(高阶误码)。

从而,低阶误码是由网元3、4间的高阶误码所造成,因此,故障应在网元3、4之间,可综合应用告警性能分析、环回和替换法进行故障定位,分析过程如图7所示。

四、小结

本文从SDH光传输的故障处理原则、主要处理方法、处理步骤思路几个方面,总结归纳了SDH传输系统的故障处理经验。同时通过实例,重点阐述了业务中断类和误码类故障的处理思路和步骤,为传输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故障处理提供了参考。光传输系统是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传输质量的好坏直接制约着通信网的服务质量。

作为SDH系统维护工作者,应充分了解故障处理的基本原则,灵活掌握并综合应用各种常用方法,并明确典型故障的处理思路和步骤,才能够有效进行运维管理和故障排查,为信息业务提供良好的数据传输平台。

参考文献

[1]周晓民,王永平,靳秀峥,等.SDH光传输系统培训手册[M].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编辑出版中心.1999:1-4.

[2]肖萍萍,等.SDH原理与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10-12.

[3]曾甫全,李勇,王河.光同步传输网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杜,1996;18-38.

[4]邓忠札,赵晖,等.光同步数字传输系统测试[M].北京: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52-54.

继电保护实操步骤范文篇8

关键词:电网;调度;安全管理;措施思路

中图分类号:V242.3文献标识码:A

1保证电网调度安全基本四个条件

1.1合理的网架结构

要想使电网可以稳定的运行,需要具有符合标准的网架结构。只有网架结构合理,才能让电网有一个安全运行的条件;也可以让调度的操作人员可以熟练掌握电网处理的相关知识,防止意外事故的出现;网架结构合理,还能对一些容易出现的不稳定因素进行适应;在技术层面上,也能跟上电力系统发展的脚步,满足新型电网的需求。

1.2高素质的调度人员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配电网也在进行着更新换代,这就对调度人员的职业能力以及整体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调度人员除了要具备专业的调度知识,还要学会计算机的操作方法,熟练掌握电网的维护措施。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要对调度人员加强培训,而这种培训要有侧重点,尽量全方位的提高调度员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让调度员在新的形势下,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可以保持冷静和从容,顺利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1.3可靠的继电保护

电网可以安全运行的保障之一就是继电保护,但是继电保护有可能导致电网事故扩大。所以,我们要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保证继电保护器可以完好无损,这样才可以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

1.4综合化、智能化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在学术上的别称是电力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它是调度员对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的系统。这个系统可以随时掌握电网的运行以及安全情况,并可以据此做出分析,对于发生的意外事故可以迅速做出决策,而且还可以对距离比较远的电厂以及变电站进行遥控。而智能化主要表现在事故预计、对动态和静态的分析、状态轨迹、网络精简、最优化的计算以及状态轨迹等任务中。

2做好电网调度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及思路

2.1建立完善的AEMS系统

(1)为了响应电力市场的需要,AEMS系统开发出两项基本功能,分别是定价功能以及在线核算,这些功能可以提高计算的能力,还可以对决策能力进行加强,避免一些争论给整个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

(2)如果要对整个电网进行分析并得出准确数据,可以利用AEMS系统。在得出负荷的准确预测结果的基础上,对两种特殊情况的跳闸对负荷的影响进行分析。而且,必须运行最差的方式进行分析,比如,如果出现网架变化或者电网的运行出现不安全情况,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对突发事故制定预案措施,然后以预案为基础,对也许会发生的各种突发事故进行多次的演习,在这个过程之中找到问题,反过来再对预案进行不断的完善,如果出现电网事故,要求在第一时间内就可以找到应对的措施,保证可以对电网实施随时的监测。

(3)采取动态调度方式,主要是对电力调度的一种优化,以往的EMS系统具有局限性,只能对一段时间内的情况进行分析,而AEMS系统的出现,增加了对动态的变化以及系统负荷连续的监测。而且,要对一些规模比较小的电厂以及并网的电厂一视同仁,要认真监测它们的运行情况,只要这样,才能对整个电网的情况有一个完整的了解,从中发现具有危险性的隐患,采取措施加以预防,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4)做好电网突发事故的预防工作,建立自动控制的机制,一旦电网发生异常,AEMS系统就可以发挥作用,对异常情况进行统一的控制。

2.2加强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调度人员的业务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电网的相关技术以及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这就对调度人员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所以,调度人员要与时俱进,适应新情况,不断的进行研究和学习,才能顺利完成自己的工作。对于调度人员,要做到三熟三能。三熟的含义是对设备的基本原理、一次系统图、系统的自动化、继电保护配置、事故处理的方法以及工作准则有深入的了解;三能指的是可以准确的使用继电保护、可以进行倒闸操作以及对电网运行情况进行准确分析;可以对事故的隐患及时发现并且排除,减少事故的发生。调度员要掌握这些技能,只能严格要求自己,参加培训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面对突发事故的时候可以冷静处理。

2.3认真编制调度操作指令票,严格按票操作

调度员对操作指令要严肃对待,认真填写后进行审核,然后执行工作,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调度员在对指令票进行操作之前,需要做到“四对照”、“两明确”。“两明确”指的是对电网方式和申请内容以及操作任务要明确认识;"四对照"指的是对照注意事项、对照批准事项、对照操作指令、对照模拟图。同时,还要对接地线以及内地刀进行核对,还有继电保护的投退情况,还要对整个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考虑,必要的时候要运用调度潮流计算。在对操作票进行审核时,要细致到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个项目,认真分析每一个步骤是否正确,严格执行相关的审核制度。在对操作票进行执行的时候,必须依据事先规定好的的顺序进行,绝对不可以遗漏或者增加操作步骤,要严格按照制度执行每一个步骤。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发生问题,要立刻停止执行,把问题解决好之后,才可以继续执行。

2.4提高调度员的事故处理能力

电网事故的发生一般比较突然,无法预料,往往让调度员措手不及,所以调度员的职业素质以及职业技能,对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决定作用。如果调度员不能妥善的应对突发事故,会对电网安全运行造成极大的影响。这就对调度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通过各种手段,对自己的专业能力以及心里素质进行培养,对于工作要尽心尽责,时刻要有主人翁的精神,尽量防止电网事故的发生。此外,还需要制度方面的保障,对电网运行进行规范。

结语

电网能否安全运行是电网调度管理最重要的任务,这需要具备很多条件,其中最关键的是提高调度员的职业素质,此外还需要安全的运行方式、完善的继电保护装置、流畅的自动化设备,这些条件缺一不可。同时,调度人员要严格遵守以指令票制度为基础的工作准则;要定期做好培训的工作,提高面对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随着电网的不断改进,调度人员也要跟上发展的步伐,这些对于电网安全运行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陈经华.浅析电力安全调度管理[J].广东科技,2008,12.

继电保护实操步骤范文篇9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顺序控制双位置判据断路器隔离开关保护装置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b)-0108-02

智能变电站的推广和发展,给变电站倒闸操作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方式,那便是程序化操作。程序化操作简称为顺控操作,是通过定义不同的运行状态之间的转化方式,将固定的操作票写入远动机或后台机等,在进行操作时,如某间隔由运行转检修,由相关的程序自动进行操作以完成设备运行状态的转变。

很显然,顺控操作具有诸多好处,它可以大大减轻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有效缓解当下不断增多的变电站与运行人员相对缺少的矛盾,以应对无人值班变电站的需求,还能在操作中很大程度上减少人为误操作的可能,提高操作的安全和效率。

由表1可见,顺控操作在当下具有极大的推广意义,实际上在最近几年新站建设中,已被大量采用。笔者从事变电站现场施工工作多年,对于顺控操作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关于其中的一些细节部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供探讨。

先简要介绍一下顺控的原理,写有操作票的主机(远动机或后台服务器),在收到操作命令后,首先与五防逻辑进行比较,通过五防验证后,主机便会按照固定的操作流程逐步进行遥控操作。在每一步操作前会进行条件确认,遥控出口后,再检查操作结果是否达到预期,最终完成一个间隔乃至全站运行状态的转变。其中操作的对象可以是开关和电动刀闸,也可以是保护装置或其他可以遥控的对象。以下从三个方面,对顺控过程中的一些细节进行讨论。

1操作前的条件确认,并应具有智能提示功能

作为智能变电站的顺控操作,应该不仅能完成人工操作所必须的步骤,理应能实现更多功能,以体现智能化的初衷。在人工操作时,每项操作步骤之前,操作人员会核查作设备的状态,新设备投运前还会检查诸如压板等保护装置的状态,那么智能站顺控操作时,在执行每一项操作步骤之前,也应检查以上内容。除此之外,还应能根据具体的操作对象,加入以下条件,当条件满足时,继续操作;不满足时,暂停并报出提示内容,告诉运行人员是哪一条异常信号的发出而阻止了操作的继续。

断路器。在操作断路器之前,不仅只检查断路器的分合位置,智能站还应能检查一些其余能表示断路器工作状态的遥信,这些信号有以下:控制回路断线,弹簧未储能,SF6气压低闭锁,就地信号等,一旦出现以上信号,则表示断路器不能进一步进行操作,那么智能站顺控操作就应该暂停,并报出提示,由运行人员再进一步人工干预,如果是如SF6气压低闭锁等需检修人员处理的问题,则人工终止该操作,等待处理。

隔离开关。隔离开关电动操作机构虽然比断路器简单的多,但按照厂家设计,也能报出电动机构不能进一步操作的信号,如控制回路失电,电机电源消失,就地信号等。控制回路失电表示操作继电器将不能被起动,电机电源消失表示继电器虽然能动作,但由于电机没有电源,机构仍将不能运转,就地信号则表示不能遥控。出现以上信号,应暂停操作并报出提示,由运行人员人工处理,处理完毕后视现场设备情况决定继续操作,还是等待检修人员处理。

保护装置。在操作开关进行送电前,也应检查保护装置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如有装置闭锁、装置报警等信号时,应暂停并提示运行人员检查。而需注意的是在母线送电时,PT断线信号应不在检查的范围之内。另外,还应检查保护装置内该投的压板是否确在投运位置,如主变送电时的差动压板,线路送电时的光差压板等,如果检查不在投入位置,暂停并提示运行人员检查,如果有些压板依据调度令确实不在投运状态,则操作可以继续。

2操作后的检查判据,应满足新安规要求

最新的国家标准新安规中明确规定,远方操作设备,应有非同源或非同样原理的两个及以上的判据满足条件,才可以确认该操作的完成。在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中,在进行每一步的操作后也会有进行检查的项目,诸如断路器和隔离开关之类的检查则是单独的一项,人工操作完毕后,操作人员会在设备现场进行操作结果的检查,如断路器检查指示牌所指向的分合位置,隔离开关每相触头是否接触到位,触头臂是否刚过死点,如主变或线路送电后检查是否有负荷电流等等。

很显然,以上检查项目很难在进行顺控的过程中进行人工检查,顺控操作现在一般要求在监控端进行远方操作,操作人员坐在监控站内而非变电站内,如果没有视频联动是不可能看见设备的实况的,且就算顺控操作在变电站端实现,操作人员也很难实现在每一步操作后人工进行位置检查,而换句话说,如果每一步操作都需要人工去检查位置,那又如何体现智能站顺控操作的优越性呢?

所以,操作后设备位置的检查是智能站顺控操作绕不过去的一道坎,而实际上在先行的顺控操作中,操作过后的位置检查多以单位置为准,如断路器和操作开关只检查分合位置信号,显然不满足新安规所规定的双位置确认要求。而根据笔者的经验和研究,仍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该要求进行讨论。

断路器。以往一些顺控操作中的判据,只判断断路器的分合闸位置,不符合新安规的双位置要求。而事实上在人工操作进行位置检查时,对于断路器也只能检查开关机构箱上的指示牌,或者在送电后检查负荷电流,而无法直接检查断路器的动静触头是否接触到位。对于这点,开关机构上的指示牌是安装在传动轴上,通过传动轴间接反映动静触头的接触情况,而开关分合位置是通过辅助接点采集,辅助接点则是通过一个连杆连接在传动轴上的,看起来辅助接点与指示牌都是连接在传动轴上,那么它们是不是就是同样原理的呢?笔者认为,它们符合非同源或同样原理的条件,因为指示牌是直接装在传动轴上,甚至有些指示牌就是传动轴,所以相比辅助接点,它们更能可靠的反应开关实际位置,毕竟辅助接点与传动轴之间的连杆有松动或脱落的可能。所以笔者认为,断路器的双判据完全可以采用微动开关来监视传动轴的实际位置,具体操作起来就是在传动轴的两个固定位置各安装一个微动开关,而微动开关较短的行程,相比辅助接点的长行程,能更准确地反应开关的实际位置,用这个信号来判断断路器是否分合闸到位将是传统位置信号的有效补充,具体方案见图1、图2。

此外,还可以考虑加入电流判据,一般合开关就是送电,可以引入一个电流限值,超过这个值就认为开关合闸到位,而考虑到有可能短时间内没有负荷,笔者认为更应该考虑保护启动这个信号,因为正常操作时只要合断路器,就是对设备的充电,这个设备可以是主变线路也可以是母线,而只要是充电,就必有相应的保护启动,所以完全可以考虑将对应的保护装置保护启动信号加入到断路器的合闸位置判据中去。

隔离开关。与断路器不同的是,人工操作时能到达现场直接检查隔离开关的触头接触情况,而并非检查传动轴上的指示器,所以顺控过程中如何检查隔离开关的位置,将是一个难题。笔者认为,可以在隔离开关瓷瓶底部加装传感器,当瓷瓶底部转到固定位置时,相对应的传感器将会接通,通过遥信采集供顺控操作判断使用,也同样解决了双位置判据的问题。不过由于每相隔离开关的生产工艺问题,传感器的位置选择需要耗费现场安装的大量时间,需要反复试验方才能定下来。此外,还可以考虑在触头上加装传感器,通过光或者其它的方式将触头的接触情况传送给下方构架上的传感器,将会更精确的监控隔离开关触头的位置,不过实现起来会有较大难度。

保护装置。在操作过程中同样需要对保护装置进行操作,常见的操作有投退压板、切换保护定值区以及更改保护定值。而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这些操作一般会出现在新设备送电过程中,或者运行中单独操作,而并非会出现在常见的正常倒方式中,所以实际上笔者认为,对保护装置的操作可以不在顺控的操作票中。然而远方操作保护装置时同样需要满足双位置要求,而往往很多软压板和定值区都很难做到双位置,笔者认为完全可以在保护装置中再加一块通信插件,单独组网,这样就能将定值区号及软压板位置以两种非同源的方式上传,不过目前保护厂家尚未类似产品。而远方更改定值,考虑到将定值的重要性与上传定值具体数值的通信可靠度进行对比,笔者认为目前暂不可实施,且也无必要实施。

3操作中出现的暂停或终止,应可靠闭锁下一步操作并给出提示

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外,比如断路器合闸于故障,断路器或隔离开关合闸不到位而引起其他保护如母线保护动作等保护动作,再如操作过程中出现断路器SF6低告警,操作后出现断路器控制回路断线,直流接地等告警,又或者断路器或隔离开关操作后不变位,等等一些突况。如果这时是人工操作,操作人员自会检查现场后判断如何处理,要么立即解决问题继续操作,要么中断操作汇报调度。

而如果这时是顺控操作,那么也应该具备智能判断能力。为避免顺控程序的复杂性,以及考虑到与大量的操作相比,操作中出现意外的几率还是很低,笔者建议,顺控操作中只要出现保护动作信号,就立即中断操作,提示保护动作信号,这一点很容易实现,只需要在每一步操作前检查一下全站事故总信号是否为0即可。然后由操作人员检查保护动作情况,判断是否再进行下一步操作,比如是恢复原有运行方式还是继续遥控操作,或者联系检修人员进行处理。

而告警信号由于可能出现的内容比较多,写入顺控程序太复杂,笔者觉得完全可以由远方监控人员把握,因为监控人员本来就负有监盘的责任,应该能第一时间发现变电站的告警信号,且这些告警信号一般不会对接下来的操作造成太大影响。而如断路器SF6闭锁信号在没有报警信号之前就在操作过程中突发的可能性还是极低的,所以只需在操作断路器前检查一下即可。至于断路器控制回路断线,如果在断路器合闸后出现将会影响保护出口,所以应该在合断路器之后检查位置时再加一条,合位继电器动作信号发出,既能在检查断路器位置时多一条判据,又能避免保护动作跳不开断路器的情况发生。

至于断路器或隔离开关操作后不变位,则应该可靠暂停操作,通知现场人员检查过后,由操作人员选择继续本步操作还是中断操作。由于一般设备操作后不变位,多为遥控出口压板未投,现场设备远方就地,或者未采集位置的控制电源空气开关未投,都可以现场立即处理,所以应考虑操作不变位这种情况发生后,人工选择继续此步操作的功能。

4结语

以上三方面内容是笔者关于智能站顺控操作的一些理解和想法,希望能给与同行人员以一定的参考,更希望能获得批评指正。

总而言之,智能站顺控操作能大量节省人力物力,代表了新一代智能站操作方式的新方向,值得研究人员,以及现场生产人员投入大量精力去完善它,使它成为变电站操作的常态。

参考文献

继电保护实操步骤范文篇10

01下载重要,硬盘保护更重要

运行迅雷,依次点选工具栏中的“工具”“配置”,打开“配置”窗口,在“常规”选项区对磁盘缓冲区进行设置,最小缓存值一般设定在10MB以上,最大缓存值视下载速度快慢来定,300KB/s以上的载速度建议最大值至少设定为50MB(如图1)。不过磁盘缓存设置的数值越高,占用的内存资源也就越高,所以设置时还应该结合电脑配置的实际情况而定。

通过HDTach在不同设置数值之间的测试比对,最终得出结果,当在迅雷中将磁盘缓冲区中,将最小缓存值设置为10MB,最大缓存值设置为64MB的时候,对硬盘的保护程度为最佳(如图2)。

硬盘保护是通过磁盘缓存技术实现的,通俗的讲就是先将需要写入硬盘的数据保存在系统分配的内存中,达到设定容量后再将数据写人硬盘,这样可以减少硬盘写入次数与时间,对硬盘也就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02集成下载,迅雷一马当先

除了常规的文件下载之外,迅雷还支持电驴等方式的下载。只是需要在下载地址上单击鼠标右键,并选择“使用迅雷下载”命令,就可以轻松下载电驴资源了。

不过由于电驴资源是采用多线程的下载方式,有时可能会出现下载到99%就停止下载的情况,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先暂停然后再开始下载。反复操作几次(中间的间隔时间可以长一些)基本就可以将其下载完成了。如果你下载的是音视频类文件,也可以尝试修改未下载完文件的后缀,将“td”去掉(BT和电驴资源下载的去掉对应的“.bt.td”和“.emule.td”),即可实现音视频的播放了。或者将未下载完成的视频文件直接拖拽到播放器的视频播放窗口,同样可以实现未下载完成的视频播放。

此外,在发现喜欢的Flash游戏时,只要将鼠标滑动到Flash游戏上,即可显示迅雷的标识,点击之后就能实现下载操作。如果迅雷没有启动Flash监视功能,可以通过依次点选迅雷菜单“工具”“配置”“监视”。然后勾选“在Flash和流媒体文件上显示下载图标”即可(如图3)。如果还是不能下载到自己喜欢的FIash,还可以通过按下“Win+R”调出“运行”窗口,分别输入并执行“regsvr32jscript.dll”命令和“regsvr32vbscript.dll”命令,提示成功之后重启电脑就能解决上面的问题(此方法还适用于修复迅雷右键菜单失效)。

小提示

下载单线程的资源或一些BT种子文件时,使用迅雷下载回来的却是下载的页面,而不是想要的文件,这时可在点击下载链接前,按住AIt键,即便出现迅雷的下载窗口,取消关闭即可,但不要松开Alt键,之后再点击下载链接,这样就可以暂时屏蔽迅雷的嗅探,弹出lE单线程下载窗口,进行文件下载。

03同一文件异地下载

很多朋友都会有在两个地点上网的经历,比如学校和家里。当遇到下载大体积文件时,如果在离开时没有下载完成,到另外的上网地点就要重新下载,之前的下载就等于白费了。怎样才能将之前下载的资源继续利用呢?

先将未下载完成的同名文件“.td”和“.td.cfg”复制到移动设备中,到达目的地后复制到电脑中。然后启动迅雷。依次点选“文件”“导入未完成的下载”命令,选中并打开复制回来的“.td.cfg”文件,并完成两次“确定”操作之后,即可使导八的任务继续下载了(如图4)。如果是导入BT和电驴未完成的任务时候,只要导入未下载完的“bt.td”和“emuletd”文件即可(如图5)。

小提示

迅雷还可以将BitComet和eMuIe没有下载完成的下载任务继续下载。将未下载完成的同名资源全部转移到目标下载地点,然后在“导入未完成的下载源类型即可(如图6)。

04人工智能,定时下载

为了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网管大多会限制在某一时间段不能进行下载操作,只有避开用网高峰之后,才可以下载。如果现在的时间早还好办,如果限制23:00之前不能下载,恐怕没有几人有时间和精力去等待下载了。能不能请个“小秘书”帮我们定时开启下载任务呢?

步骤1下载并运行迅雷定时下载器,之后在迅雷程序路径栏中,选择迅雷程序的安装目录(如图7)。

步骤2在“开始下载时间”处设置需要启动迅雷下载任务的时间(如图8),这里要把时间设置的尽量靠后,以免耽误正常的学习和工作;当然也不要把时间设置的提前于现在的系统时间,不然程序是无法正常完成工作的。

步骤3启动迅雷程序,点选工具栏中的“配置”按钮.在“常规”选项卡中,选中“迅雷启动后,立即开始未完成的下载”选项.这样操作的作用是,启动迅雷之后,即可将没有下载完成的任务开始下载(如图9)。

继电保护实操步骤范文篇11

关键词:倒闸操作;变电站;误操作;操作原理、方法、步骤

中图分类号:TM4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5-0033-02

0引言

倒闸操作是变电站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关系到变电站及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关系到电气设备上的工作人员的生命及操作人员的安全。为了实现省公司、市公司安全生产目标,防止各类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强化“基层、基础、基本功”建设,提高安全生产“可控、在控、能控”能力,结合驻马店变电站多年运行实际经验,参考《河南电力工业学校彷真变电站教材》,《变电运行技术问答》,《220KV变电站运行岗位技能培训教材》专业书籍。对变电站典型操作原理、方法、步骤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1倒闸操作的概述

电气设备的工作状态分为运行,热备用,冷备用,检修。倒闸操作是指电气设备或电力系统由一种运行状态变换到另一种运行状态,由一种运行方式变换到另一种运行方式时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序操作。

变电站值班员在倒闸操作中应严格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操作隔离开关时,断路器必须断开。②没有保护,不能自动跳闸的断路器不准送电。③油断路器不许带电手动合闸,小车开关不许打开机械闭锁手动分闸。④操作中,误合隔离开关,不许将误合隔离开关再拉开。误拉隔离开关,不许将误拉隔离开关再重新合上。

倒闸操作注意事项:①倒闸操作必须按调度命令进行,发受操作命令,必须使用调度术语,统一的设备名称和编号,每次操作,只允许执行一个操作任务。②倒闸操作应由二人进行,一个监护,一个操作。监护人应对操作人员的动作正确和人身安全负责,重要或复杂的倒闸操作,由站长或值班负责人行使双重监护。③倒闸操作必须严格遵守“操作五制”(操作命令制,操作票制,图板演习制,监护唱票复诵制,检查汇报制)。④倒闸操作,除拉闸限电和事故处理外,一般不在交接班和高峰负荷时进行。⑤倒闸操作中,严格使用安全工器具。高压配电装置上操作,应戴安全帽。⑥运行人员在操作中,必须按操作所列顺序和防误闭锁钥匙的程序操作,不得随意解锁或使用万能铜匙。如防误装置程序出错,不能正常操作,必须经主要领导批准,方可解锁。⑦对调度命令,应迅速执行,操作中如有疑问,应停止操作,并向调度询问清楚,不得更改操作顺序和内容。如调度坚持命令时,应立即执行,对危及人身或设备安全的命令,应拒绝执行,并报告上级。⑧涉及系统运行方式改变的操作,应考虑负荷分配、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投退方式,按调度命令执行。

2高压断路器、隔离开关、线路停送电的操作

远方操作的断路器,不许带电手动合闸。操作KK把手不得用力过猛或操作过快,以免操作失灵。断路器合闸送电或跳闸后试送时,其他人员远离现场,避免断路器损坏,发生意外。断路器分合后,应检查相关信号和仪表指示,同时应到现场检查实际位置。

分合隔离开关,断路器必须在断开位置,核对编号无误后,方可操作。刀闸电气闭锁不能解除,防止误操作事故发生。手动就地操作的隔离开关,合闸应迅速果断,但在合闸终了,不得用力过猛,以免损坏机械,当合入接地或短路回路或带负荷合闸时,严禁将隔离开关再次拉开。拉闸时,应慢而谨慎,特别时动、静触头分离时,如发现弧光,应迅速合入,停止操作,查明原因,但切断空载变压器、空线路、空母线或拉系统环路,应快而果断,以促使电弧光迅速熄灭。隔离开关分合后,应到现场检查实际位置,以免传动机构或控制回路(指远方操作)有故障,出现拒合或拒分,同时检查触头位置应正确。合闸后,触头应接触良好;分闸后,断口张开的角度或拉开的距离应符合要求。

线路停送电操作,停电先拉线路侧隔离开关,送电先合母线侧隔离开关,都是为了在发生错误操作时,缩小事故范围,避免人为扩大事故的发生。

①在停电时,可能出现的误操作情况有:断路器尚未断开电源,先拉隔离开关,造成带负荷拉隔离开关。另一种情况时断路器虽已断开,但当操作隔离开关时,因走错间隔而错拉不应停电的设备。当断路器尚未断开电源时,误拉隔离开关,如先拉母线侧隔离开关,弧光短路点在断路器内,将造成母线短路;但如先拉线路侧隔离开关,侧弧光短路点在断路器外,保护动作断路器跳闸,能切除故障,缩小了事故范围。所以停电先拉线路侧隔离开关。②在送电时,如断路器误在合闸位置,便去合隔离开关,此时,如先合线路侧隔离开关,后合母线侧隔离开关,等于用母线侧隔离卡带负荷送线路,一旦发生弧光短路,便造成母线故障,人为扩大了事故范围。如先合母线侧隔离开关,后合线路侧隔离开关,等于用线路侧隔离开关带负荷送线路。一旦发生弧光短路,保护动作断路器跳闸,切除故障,缩小了事故范围。所以送电时先合母线侧隔离开关。

3验电挂地线操作

电气设备接地前必须先进行验电。验电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切不可疏忽大意,验电操作时,一是要态度认真,克服可有可无的麻痹思想,避免走过场或流于形式。二是要掌握正确的判断方法和要领。

验电的方法及要求如下:①高压验电时,操作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②验电时,必须使用电压等级合适,试验合格的验电器。③雨天室外验电时,禁止使用普通的验电器或绝缘拉杆,以免其受潮闪络或沿面放电,引起事故。④验电前,先在有电的设备上检查验电器确证良好。⑤在停电设备的各侧(如变压器的高、中、低三侧等)以及需要短路接地的部位,分相进行验电。

挂接地线时,应注意防止带电挂接地线,挂接地线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下:①挂接地线前,必须验电,验明设备确无电压后,立即将停电设备接地并三相短路。操作时,先装接地端,后挂导体端。②挂接地线时,操作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以免受感应电电压的伤害。条件许可时,应尽量使用装有绝缘手柄的地线或以接地开关代替接地线,以尽量减少操作人员与一次系统直接接触的机会,防止触电。③所挂地线应与带电设备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④必须使用合格的接地线,其截面应满足要求,且无断股,严禁将地线缠绕在设备上或将接地端缠绕在接地体上。

4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操作

倒闸操作时,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应齐全,整定值应正确,传动试验良好,连接片在规定位置。倒闸操作中或设备停电后,如无特殊要求,一般不必操作保护或断开连接片,但在下列情况下应特别注意,必须采取措施:倒闸操作将影响某些保护的工作条件,可能引起误动作时,应将保护提前停用。如电压互感器停电前,低电压保护、距离保护、按频率自动减负荷装置等应停用。倒闸操作引起运行方式的变化将破坏某些保护的工作原理,因而可能出现误动时,也必须将这些保护停用。

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投入时,应先投交流电源,后投直流电源,检查装置工作正常后,再投入出口跳闸连接片。投入直流电源时,应先投负级,后投正级,停时相反,以防止寄生回路造成装置误动作。操作连接片时,应防止连接片触碰外壳,造成保护装置误动作。倒闸操作中,如无特殊要求,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操作只操作连接片,不中断装置的电源,如需将装置电源中断,应先断开出口连接片,再断开直流电源,最后断开交流电源。

5摇测绝缘

摇表的选择要求两对应:摇表额定电压要与被测设备的工作电压对应;摇表测量范围要与被测设备绝缘电阻对应。被测设备不要带电测量,以保证人身和仪表安全。即使加在被测设备上的电压很低,对人身和仪表安全不构成危害,也不能测出正确的结果。

测量前对摇表进行开路试验,短路试验以证明摇表完好。L端接被试设备,E端接地,G为屏蔽端。屏蔽端的作用:当被测设备表面水污时,会在L,E之间沿着被试设备表面产生漏电流,使测试结果变小。一般情况下,只要把被测设备擦拭干净就会消除表面漏电流影响。但如场所太潮,表面太脏,需用“G”端,可将金属夹紧紧套在被测设备表面,用引线接与G端。

6核相

核相,就是核实需要合环或并列的两个电源或变压器,电压互感器的相序相位是否一致。当变压器电压互感器新安装或大修后,变压器电压互感器变动过内外接线或接线组别,电源线路电缆接线变动时要进行核相操作。

核相分直接核相间接核相两种。直接核相用于电压互感器及低压侧为380V或220V的变压器,用万用表或电压表测量。间接核相通过电压互感器进行。先自核相,后互核相。自核相就是将用于间接核相的两个电压互感器接与同一电源,来核对两个电压互感器的接线是否正确。互核相是在确认核相用电压互感器接线正确以后,将两个电压互感器及母线接与两个不同的电源,然后进行核相试验。

7同期操作

电力系统中,枢纽变电站经常需要系统联络线或联络变压器与电力系统并列,使小系统合并成大系统,这种操作叫同期操作。

同期操作的断路器两端电源应满足以下条件:系统并列操作应做到经过定相检查,待并电压与系统电压的相序、相位应一致。调整有困难时,允许频差为0.5HZ,并应通过同期检定并列。电压应相等,电压无法调整到相等时,允许电压差为20%。并列操作的重点是防止非同期并列、设备过负荷、系统失去稳定等问题。若出现非同期并车,产生强烈的冲击电流和振荡,严重时导致系统瓦解。

为防止非同期并车,变电站同期装置具有闭锁功能,实现以下功能:①并车的断路器之间相互闭锁,每次允许一个同步点并车,只有一个同期开关TK把手。②变电站只有一套同期装置。③装有同期检查继电器TJJ。并规定出现同步表S表针不转,表针跳跃,表针在标线处摆动,表针旋转过快不许并车。

8主变压器操作

大电流接地系统,变压器停、送电操作前,必须先推上变压器中性点刀闸。操作完毕中性点地刀是否保留,听从调度命令。并列运行的变压器,倒换主变中性刀闸的,应本着先推后拉的原则。主变中性点不接地保护必须在相应主变中性点接地刀闸拉开后才可投入,在其中性点接地刀闸合上前停用。

在一台主变运行另一台备用运行方式下,变压器停电前,应先投入备用变压器。

在两台主变并列运行方式下,一台主变停电前,必须检查母联(或分段)开关,检查负荷分配正常,防止误停运行母线。

变压器送电前,应先将主变瓦斯改接信号,待运行无问题,再将瓦斯投入跳闸。对于强迫油循环变压器送电前应将冷却装置投入,冷却装置不良,主变不得送电。当用220kV侧开关对变压器送电后,冷却装置应自动开起,否则应立即手动开起冷却装置。主变压器运行期间,潜油泵、净油器及散热器油门不得随意关闭。因故需要关闭时,应先将该主变冷却器停用。

变压器投入运行后,运行人员应检查变压器正常。变压器投入运行时,应选择保护齐全可靠和有后备保护的电源的开关充电。

变压器停用,后备保护跳分段,母联开关保护不解除,但保护有工作时,变压器停运解备后,应解除其保护联跳其它开关的压板。

三卷变压器投入运行时的操作顺序:高、中、低依次先合上三侧开关的两侧刀闸。推刀闸前,必须检查开关确在断开位置。然后再分别合上高、低、中三侧开关。停电时的操作顺序按照中、低、高断开三侧开关,三侧开关解除备用操作顺序:低、中、高。

三卷变压器投入,停止运行前,应考虑保护及自动装置的配合操作、负荷分配。

9双母线倒母线的操作

倒母线时解除母差保护比相元件。

倒母线前两条母线必须并列运行,这是实现等电位操作倒母线的技术措施。为了防止母联断路器在倒母线过程中跳闸而引起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应拔下母联断路器的操作保险。

注意断路器电压回路切换和母差失灵保护出口连接片的切换。采用隔离开关重动继电器切换的。要重动继电器状态检查。防止重动继电器不励磁或不返回。

10电压互感器的操作

电压互感器停电应先停用互感器二次回路中可能误动的保护或自动装置,或者进行二次电压切换。

因故需停用电压互感器时,应先停下欲停电压互感器二次电源,再拉开一次刀闸,送电顺序相反。

新装或大修后的电压互感器在投运之前必须定相。无误后才允许二次并列运行,二次侧并列运行前一次侧必须先并列运行。PT切换操作应防止反充电。

11旁路断路器代替其他断路器的操作

旁母第一次充电,利用保护齐全可靠的旁路断路器进行。隔离开关只有在确认旁母无故障时,才允许向旁路母线充电。

旁路断路器保护定值按所带断路器保护定值加用。如代替变压器断路器运行,旁路保护退出,变压器保护接跳旁路连接片投入,差动回路CT回路切换至变压器套管。

两台断路器的并环,合环和解环操作不得用隔离开关进行。因为,当用隔离开关合环,解环时,万一被带断路器跳闸,会造成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

注意母差保护,失灵保护及失灵启动与一次运行方式的配合。

12结束语

变电站倒闸操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既有一次回路的操作,也有二次回路的操作,项目繁多,易造成事故。因此运行人员一定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认真对待倒闸操作,熟练掌握倒闸操作的要领。做到在操作中不得造成事故,尽量不影响供电,尽量不影响系统运行,如果发生事故影响尽量小。为变电站及电网的安全运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何华灿,魏宝刚,李玲霞,孙晓涛.大型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仿真,1996,(02).

继电保护实操步骤范文篇12

【关键词】电力系统故障;继电保护;数字仿真研究

引言

对于故障发生过程中电力系统在继电保护其中的动态特性来讲,深深的影响到了其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而且在实验室中还不能被准确的表达出来,就现代电力系统来讲能解决它的方法只有两种:一是在故障的模拟上使用电力系统的动态模拟上的装置,然后进行继电保护的一个检验的操作。这个方法属于传统的方法,其成本上的支出高,而且还浪费时间和人力其接线的操作也很复杂在灵活性上表现很差。二是利用一种故障重现的设备来对故障发生过程中的电压(流)的数字量换划成模拟量的步骤来进行记录,然后再把这个结果传输到继电保护器上对其行为进行检测。这个方法效果不好且需要大量昂贵的设备。下文主要是对一种在继电保护上的仿真模拟软件进行研究,这个软件能够模拟出电力系统中任意一种设备元件。这个软件可以对任意去改变保护装置的内部结构以及电力的系统结构等具有成本低、高效率的效果。

1动态特性仿真的原理

对于继电保护装置在程度模块的作用下所产生的电流(压)元件以及各种逻辑性元件等功能型元件,在进行仿真模拟时,在对图形的操作过程中这些功能型元件都是会被当成试验保护装置的,通过对实际结构进行组合来完成保护装置的软件框图。将新型的保护装置或者是在运行以前的保护装置来进行一个性能的检验,其中会利用到电力系统中进行保护的结构与参数,还会通过仿真来对其进行电流(压)数字量的保护。将得到的故障数字量传输到研制的软件框图中的测量元件里,并对其运作的情况以及在时间上的配合关系进行观察,从而有效的得出整个保护装置的运行情况。在保护装置中,对于故障的误动(拒动)的原因进行分析时,其原理也跟以上的方法一样。

对于动态仿真的方法有:连续性仿真法、单步进行仿真以及断点仿真这3种方式,而其中的连续性仿真方式在速度上是可以进行调节的。

2对元件结构的保护

在面向对象上采取了相应的编程技巧只为了实现更为优势的层次性以及易扩展性,如图1中所示,为元件的结构图。

图1保护元件的结构图

据了解,这样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现代面向对象的某种特性的,其基础的一类为元件类,这个类型具备了全部元件的共有特性。比如:颜色及大小等种种特性,还能够延伸出其他的元件比如:测量元件和逻辑元件等。其中测量的元件又包含了电流(压)、阻抗和功率的方向的元件,而逻辑元件上就比较麻烦了,必须输入与之相关连的其他类型的元件在运作上的情况。文中所说的其他元件就是指的,既不是测量也不是逻辑的元件,比如:启动型元件和电压(流)互感器断线的检测元件等。

3软件的结构

在进行动态仿真之前,可以先根据一张用软件来编辑的逻辑框图如图2所示,然后在其中选择一组来对故障产生的电压(流)的数据来进行计算,再将其保护框图中的测量元件加入进去来对其保护进行仿真的操作。

图2软件的结构图

在对仿真的过程里将每个元件都挨个进行查询,测量元件得对按其属性来对公式进行选择再计算,如果将所得到的测量值与定值相进行比较,并且结果满足其要求就进行动作。如果是逻辑元件的话,就按与其相连接的输入端的元件运作的情况如何来决定是不是要进行动作。在完成了动作过后,其元件的出口处会变成红色的这一现象是用于提醒用户的。

4软件的功能与特点

4.1图形化仿真软件

当程序在对继电保护逻辑框图上实现了编辑的功能时,就可以开发图形化的仿真软件了。不过在对保护逻辑框图进行编辑功能的开发的时候,必须得考虑到所开发出来的图形编辑功能是否能容易与各个分析功能的进行接口,能够保证一个完整的图形用户界面。所以在开发的过程中要求其图形系统要具备独立性,还可以对其进行快捷的扩充。以下是保护框图系统具备的功能以及其特点介绍:

(1)提供相关的绘图软件进行保护元件的绘制,通过单击即可使用相应的工具进行元件的绘制,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易懂。

(2)可以对各类元件进行复制和粘贴等多种计算机常见操作,而且这些操作都跟电脑系统的标准差不多。

(3)跟专业绘图软件CAD的操作差不多,都能够实现敏感点的捕捉操作。还可以让各种元件在图形中的位置进行自动的其之间的连接关系,其优点是减少了用户在绘制图形上的工作量以及网络拓扑在连接关系的工作。

4.2其他的功能

(1)所谓的滤波是一种事先编制好所有的算法,然后因用户的不同需要来对滤波算法进行选择,这个算法可以很快速的对各类原理的保护进行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