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计划安排

北方的天空(6篇)

发布人:转载 发布时间:2024-04-07

北方的天空篇1

北航科技园常务副总经理、北航天汇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北航留学人员创业园主任李军接受记者采访时,神采飞扬,如数家珍。记者道出了科技园的特色――

自主创新:打造品牌核心竞争力

作为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之――北航科技园坐落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内、占地面积4公顷,目前已聚集了近2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及相关机构,其中39多家研发机构,3500多名研发人员;拥有专利和专有技术近千项,国家各类科技项目近50项;2006年园区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

2000年5月,北京北航天汇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被北京市科委认定为“首批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并成为北京市孵育协会创始单位;2003年9月,北航留学人员创业园获得北京创业孵育协会颁发的“2003年度持续发展能力最佳奖”;2004年10月,成立南通―北航孵化器;2004年11月,北航天汇孵化器被科技部评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2005年3月,北航天汇与北京双高人才发展服务中心共同成立了“北航双高工作站”;2005年5月,与云南省昆明科技创新园共同组建“昆明-北航软件产业创新孵化中心”;2005年7月,作为创始单位与海淀园等10家孵化器共同成立了创业孵化共同体;2006年2月,北航留学人员创业园被认定为“北京留学人员创业园”;2006年5月,北航天汇被海淀区认定为海淀区“电子环保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废旧线路板分解、处理基地;2006年北航天汇被北京市科委认定为

创新机制:“三位一体”管理模式

大学科技园的优势在于其能够整合多种资源,建立各种服务平台。为了将这种优势转化为核心技术,北航科技园探索出了一套先进机制,形成了有别于一般科技园的特色。

北航国家大学科技园、北航天汇科技孵化器、北京留学人员创业园三位一体的创新性资源整合,为在孵企业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完善的服务。这一管理模式不仅充分利用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科技资源优势,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的速度和效率,而且孵化器和在孵企业技术的需求和一部分技术成果也能够快速反馈到大学,直接形成逆向技术转移。创业园的建立和运行借助了北航天汇孵化器的企业孵化经验和孵化资源。创业园不仅将孵化器中的留学归国人员创业企业统一规划管理,而且还借助其专业化的服务方向为孵化器聚集了大量海归创业企业资源,扩大孵化器客户源。

孵化器行业同其他行业一样,随着创业企业对通用技术平台和专业技术服务的需求日渐迫切,孵化行业也将越来越朝专业化方向发展。北航天汇在已有的软件专业化服务平台的基础上,不断加强专业化服务建设,整合政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航科技园、其他科研机构、企业等机构的资源,使各种社会资源形成互补与合作,推动“官、学、研、产”一体化模式。使软件成为北航天汇孵化器和创业园最具孵化特色的优势行业。

北航科技园不仅给北航师生一个放飞理想的天空,而且源源不断地把北航的人力资源与科研项目输送到入园高新企业。清元盛康公司是第一批入园的留学人员创业企业,总经理马杰告诉记者,他就是看到科技园拥有雄厚的实力,才入驻进来的。因为在北航科技园,企业遇到技术难题,可以得到科技园有关部门的帮助。

创新服务:持久吸引力

“北航科技园最大的品牌价值在哪?在环境、在服务,在于拥有一个优秀创业企业可汲取丰富营养的沃土。”李军告诉记者。经过近10年发展,北航科技园通过整合各方面资源,对所孵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专业服务及阶段,促进创业创新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为使园区品牌具有持久吸引力,北航大学科技园摸索出一套为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提供专业化投融资服务解决方案。10年来,孵化器和创业园累计对入园企业投资24家,累计投资额超过1000万元;累计为入园企业申请各级政府无偿资助类资金累计超过4000万元;累计为企业吸引各类风险投资超过5000万元。

专业化孵化一直以来都是北航天汇孵化器和北航创业园既定的发展方向,由于孵化器和创业园运行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航国家大学科技园,而软件又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航科技园的特色和优势。所以软件企业一直是在北航天汇前几年企业孵化的重点。随着“北京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在北航科技园的牵头下成立,“软件出口平台”的建设完成,吸引了越来越多软件企业和越来越多软件方面合作项目,如用友、金山、大用等知名软件企业已入驻北航科技园,与英国、爱尔兰等国家的软件出口合作交流项目达多项。

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着不同的发展阶段,虽然处于孵化器中的企业大多是初创企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一部分企业必然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阶段,也就是进入所谓的“成长期”。对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北航天汇孵化器和创业园根据其特点提供针对性阶段式孵化服务。

北航科技园在集群化发展方向上,加强同在园企业的联系,同时帮助园内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使之形成多点对多点的交流。

由于园内不仅有数量众多的初创中小企业,同时还拥友像用友、金山、大用等知名大企业。科技园一是帮助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使他们之间能够形成信息、知识互通的交流机制,并希望在这一基础上形成企业的分工与协作;二是帮助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建立一定的联系,使中小企业能够在与大企业交流中学企业显性、隐性知识,技术、管理经验等,并建立商业上的联系,实现大企业、小企业、孵化器三方三赢。

展望未来:打造国内一流孵化器

北方的天空篇2

从1月初开始,北京先后遭遇了四次严重的雾霾天气,浓雾笼罩着天空,镜头中远处模糊的天安门一次次的被当做北京空气污染的证明。“北京咳”被外国人白纸黑字地印入了旅游指南,“上半年邀你看海,下半年为你上演‘雾里看花’”也成了很多外地人的真切体会。

在毒雾中锻炼着视觉,苦等着清风的人们,不能不痛定思痛。

当雾霾笼罩,我们焦急地询问该怎样防止雾霾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口罩成了抢手的商品,广告已经打到了百度搜索的首页,有网友说,以前在公司谁戴着口罩肯定会引起同事“围观”,“现在谁不戴口罩围观谁”。

当前方的视线模糊,我们用行为艺术引起关注。1月13日下午,北京空气污染严重,一个小女孩手持气球站在三里屯广场上。女孩的鼻子接着呼吸管,吸着气球中仅剩的空气。环保志愿者通过这种行为艺术呼吁公众关注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有网民调侃,“现在连喝西北风都要中毒了。”演员宋丹丹也在其微博上发出了一张雾霾下的北京照片,并说“在北京出生长大生活了五十年,出国潮及各种诱惑都没能让我离开这个可爱的城市,今天我脑子里一直在转,我该去哪里度晚年呢?”这条微博引来了34000余次转发,18000余人的评论。

中央领导人说“要用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解决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当问题没有在这一时刻爆发,抑或某一时刻的问题暂时消失了,我们还会那样重视那尚未解决的根本问题吗?

漫天笼罩的雾霾难免不让人把现在的北京和2008年奥运会期间的北京相比,当年有媒体提问北京,有一些国外的运动员由于担心北京在奥运期间的空气质量问题,说要戴口罩,甚至戴防毒面具来北京参加比赛。

而当时有中国媒体是这样回答的:“外国运动员担心个人身体健康可以理解,但发展到要戴口罩的程度,就有些夸张了。国际奥委会的相关官员已经表示,北京的空气质量并不比其它举办奥运的城市差多少,不会妨碍运动员比赛。在国际奥委会官方认可的情况下,一些国家的运动员仍要带口罩参加奥运,除了认知差异,主要与一些西方媒体对北京奥运的负面渲染有关。”

“歪曲报道掩盖不了事实,北京的空气质量也不会因为一些西方媒体的刻意炒作而恶化。只要外国运动员发现北京的空气并不像西方媒体渲染的那样可怕,相信谁也不会在炎炎夏日,戴着口罩走向赛场。”

但如果这次雾霾天气发生在夏天,运动员带着口罩走向赛场的场景肯定不难看到,因为就连交警也不得不戴着口罩执勤了。有网友曾经写道“曾经,当别国运动员戴着口罩来北京参赛时,我们指责是故意让我们难堪;曾经,当别国机构公布这座城市空气的PM2.5指数时,我们斥责是有意给我们添乱。今天,在厚德载雾、十面霾伏之下,我们的交警终于也戴上了口罩。我们终于发现,正视我们最好的镜子,往往是别人;而正视缺点最大的障碍,往往是自己。”

时隔四年,北京的空气依然清新如初吗?很显然不是,不要怪天气状况不好,让污染全部沉积。当雾霾笼罩,我们希望风快快吹来。然而不要风来了,就忘了雾霾带来的伤害,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

我们总说,污染是长期工业化、城镇化多年积累下来的,是因为我们国家的工业机构和产业结构,造成了现在这种污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确实,为了治理污染,国家已经做出了很多努力,2012年2月,国务院同意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2012年9月9日,北京市环保局监测中心表示,新版空气质量平台2013年1月1日上线。2012年10月6日,北京35个PM2.5监测站点试运行数据全部上线。针对本次严重污染过程,北京市于1月29日启动更严污染防控应急措施,要求103家重点排污企业停产、工地停工,燃煤电厂等降低污染排放、公车停驶30%,力求从工业、扬尘、燃煤、机动车四方面加大污染减排力度。其中,北京市交管局启动应急方案,了“停驶措施”启动指令。经过第一天的监控,共有875辆公务车在29日违反停驶规定出行。然而这样的措施,在市民看来如杯水车薪,并没有对空气质量带来改善。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说:“我国大气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传统的煤烟型污染尚未得到解决,机动车、重化工业造成的PM2.5、臭氧污染又接踵而至。可以说,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大气污染问题,在我国近20年内集中出现。按照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评价,全国330多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近2/3的城市达不到二级标准要求。”

还记得1952年的伦敦“大烟雾”事件,那次事件造成多达12000人因为空气污染而丧生,当时人们没发现有什么异常,一周后才发现许多人死于呼吸道疾病。这次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直接推动了1956年英国洁净空气法案的通过。这一法案划定“烟尘控制区”,区内的城镇只准烧无烟燃料,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推广使用无烟煤、电和天然气,减少烟尘污染和二氧化硫排放;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发电厂和重工业设施被迁至郊外,限制高炉,等等,不一而足。

洁净空气法案具有里程碑意义。在此基础上,英国各地还出台一系列配套的法律法规,再加上民间环保组织的推动、大众环保意识提高和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等,一场轰轰烈烈的环保运动随之展开。到1975年,伦敦的雾日已经从每年几十天减少到15天,1980年降到5天。2012年的伦敦刚刚继北京之后承办了夏季奥运会,如今的伦敦已经摘掉了戴了一百多年“雾都”的帽子。而据统计,从1月1日到31日,北京的雾霾天气数量已经多达25天,仅有5天没有雾霾。

北方的天空篇3

关键词初冬;暴雪;成因;对比分析;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P426.6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4)15-0266-02

暴雪是吉林省冬春季常见的灾害性天气现象,有时还可能伴有寒潮、大风等恶劣天气,特别是在冬春、秋冬季节转换时期发生的雨转暴雪天气,更易造成道路冰雪、电缆积冰、农业设施被压垮等严重灾害损失。因此,此类天气的预报一直是气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研究内容。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暴雪成因有大量的研究[1-4],董啸等[5]通过分析东北地区近50年的暴雪时空分布特征,得出东北地区暴雪主要发生期为春季(3―4月)及秋季(10―11月);许爱华等[6]通过分析低层大气温度结构,认为925hPa气温低于2℃可作为南方雨转雪的气温指标。但由于各地气候条件不同,地理形态各异,降水形态转化的临界温度也有所不同,因此对于大量的雨转暴雪的个例进行研究十分有必要。

1降水实况及特点

2012年过程及2013年过程的共同特点如下:一是降水量大,强降水覆盖范围广。2012年过程的全省平均降水量为22.7mm,2013年过程为22.6mm。二是降水强度大,突破极值。三是持续时间长,2次暴雪过程均持续长达5d左右,并列历史第1位。四是2次过程均伴有大范围的6级以上大风天气,部分地区出现8级左右大风,导致多地出现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7-8]。

2次暴雪过程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强降雪落区上,2012年过程强降雪落区中心主要位于吉林省中部略偏西的位置,逐渐向东西两侧递减;2013年过程强降雪落区则主要集中在吉林省东北部,最大值出现在东部延边汪清站点。

2环流背景和影响系统

2012年、2013年暴雪过程都存在东北冷涡、850hPa切变线、地面气旋等系统。降雪开始前,吉林省都受到低层西南或偏南气流影响,500hPa上游则为槽区;随着地面气旋不断加深发展东移,形成的倒槽随着西南或偏南气流向北扩展开始影响吉林省,500hPa发展成为低涡,中心与地面气旋基本重合,说明此时低值系统发展强盛,对应强降雪时段;后期气旋中心入海,气旋后部仍有东风回流带来的暖湿空气与上游偏北气流带来的强冷空气交汇,使降雪得以持续形成暴雪天气。

二者不同之处在于,2012年过程中,东北冷涡和地面气旋中心位置偏西偏南,则冷暖空气交汇最强位置位于吉林省中部偏西;而2013年过程中的东北冷涡与地面气旋中心位置偏东偏北,因此对应的强降雪区域为吉林省东北部。

3物理量条件分析

3.1水汽通量散度场结构

水汽通量散度用来表征水汽的辐合辐散情况。2012年过程中,通过东南气流输送至吉林省的水汽量较常年明显偏多,这与吉林省处于冷涡第一象限的位置有密切关系;水汽辐合区位于吉林省中部,这与降水实况大值区十分吻合。2013年过程中,冷涡中心位置偏东,吉林省基本位于第二象限,水汽由冷涡后部回流的东北气流带来,水汽辐合区偏东偏北,因此降水实况大值区主要集中在吉林省东北部。

3.2高低空急流及散度场

2012年过程中,随着冷涡加强东移,11月11日8:00开始,低层东南急流开始建立并逐渐增强,向降雪区输送大量暖湿空气,11日夜间逐渐消失并转为西北气流,携带明显冷空气至东南方向。暴雪发生于200hPa偏西急流出口分流区,850hPa对应明显的气旋式辐合,因此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有利于上升运动。2013年过程中,降雪开始前即受低空西南急流带来的暖湿空气影响,该西南气流一直维持到16日傍晚。16日夜间开始逐渐转为明显的东北及偏北气流,回流带来的暖湿空气与冷涡后部冷空气汇合,形成吉林省东北部强降雪。

3.3前期异常高温

经过大量个例分析及经验表明,降雪前期气温异常升高对暴雪的产生有重要指示意义,在降水开始前,受低层东南气流(2012年过程)或西南气流(2013年过程)的影响,吉林省普遍有明显升温,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甚至达到了10℃以上,为暴雪天气的发生储存了大量能量。降雪开始后气温迅速下降,能量得以释放,2012年过程中日最高气温下降最明显的区域为吉林省中部地区,2013年过程则东部山区降温最明显,与实况降雪最大值区域吻合。

4结语

(1)这2次暴雪的形成均受到了东北冷涡、低空急流、低空切变线等系统的共同影响,2012年过程地面系统为江淮气旋北上,高空冷涡位置偏西偏南,冷涡强度较弱,主要降雪大值区落在中部;2013年过程为华北气旋加强东移,高空冷涡位置偏东偏北,吉林省处在冷涡第二象限,主要降雪大值区为吉林省东北部。

(2)2场过程均有低空急流输送水汽,2012年过程全省平均水汽条件略好于2013年过程,但2013年过程东部水汽异常充沛,因此综合结果2次过程全省平均降水量所差无几。另外,水汽通量散度的辐合区对于降雪大值区的落区预报有较为准确的指示作用。

(3)降雪开始之前,2次过程的地面气温均有明显上升,为暴雪天气的产生积聚了大量能量,尽管高层冷平流较弱,底层的强暖平流仍能造成强烈的热力不稳定。

5参考文献

[1]姚学祥.天气预报技术与方法[M].1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11.

[2]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等.天气学原理与方法[M].4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196.

[3]张广周,沈桐立,李戈,等.一次暴雪天气的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J].气象,2008(9):65-72.

[4]陈传雷,蒋大凯,陈艳秋,等.2007年3月3日~3月5日辽宁特大暴雪过程物理量诊断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7,23(5):17-25.

[5]董啸,周顺武,胡中明,等.近50年来东北地区暴雪时空分布特征[J].气象,2010,36(12):74-79.

[6]许爱华,乔林,詹丰兴,等.2005年3月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J].气象,2006,32(3):49-55.

北方的天空篇4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适宜人们生存的空气是保证人们身心健康的前提。然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化程度的加深,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恶化的空气质量已经对人们的健康生活造成威胁。保证空气质量是保障民生的基本需要,是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90年代的北京曾经沙尘肆虐,空气质量达不到国际标准,痛失了2000年奥运会举办权。自1998年开始,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环境质量,包括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绿地面积、制定法律法规等。在2008年奥运期间,北京推出单双号限行的制度,并将其固定下来作为缓解交通环境压力的政策。经过多年的努力,北京市空气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环境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二级及以上的天数从2000年的177d天增加到2008年的274天。SO2、CO、NO2及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均有下降。“可持续发展”理念也渐渐深入人心。

如何准确测度空气质量,分析各地区的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以及如何提高空气质量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空气质量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是指广义的室外的环境空气质量,从空气质量这一角度反映某一特定地区的环境状况。另一种含义是指小范围的局部的空气质量状况,例如,室内空气质量,高校教室空气质量、手术台空气质量、汽车车内空气质量。本文中的空气质量是前者,即广义的室外空气的质量。通过阅读近五年来的空气质量相关文献,将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空气质量评价及预测模型的研究

空气质量评价是研究空气质量问题的基础,有效的评价方法能够较准确地反映现实中的空气质量,发现潜在的空气质量问题,从而为寻求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方法提供科学依据。对评价方法,一般要求简单、准确、全面、具有可比性。

从目前研究现状来看,各种各样的模型为测度空气质量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方法。

(1)单因子法

例如,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污染物浓度限值标准,采用最大单因子级别法,所有参与评价的污染物浓度低于空气质量标准中X级标准限值时,为达到X级标准。[1]

这种方法简单明了,但其具有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即遗失了大量的信息,评价结果不够全面、完整。

(2)综合指数法

这类方法由于能够较准确、全面地反映空气质量状况,具备了通用性和可比性,成为目前较通用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法,而且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例如,平均综合污染指数、环境质量定性评价指数法等。2010年李祚泳得到对7项空气污染物皆适用的空气质量普适韦伯指数公式。该公式应用于多个实例分析,并与多种其它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比较表明,空气质量普适韦伯指数公式,具有简单、实用和直观的特点,为空气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2]

(3)综合模型法

这类方法是广泛利用统计模型,从不同的角度构建模型反映空气质量状况。这些模型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于测度空气质量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例如,潘磊、沙斐提出将非线性时间序列门限自回归模型引入浦东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中,是环境空气质量报告工作的进一步要求。[3]

作者利用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历史监测数据资料,建立了浦东新区环境空气质量的预报计算模型,并预测出浦东新区环境空气质量与实际监测情况的符合程度,认为该模型在监测工作中有应用可行性。但该模型,对于突发性的因素造成空气质量急剧改变的响应速度较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再如,王艳平等采用“Matlab”中BP神经网络的工具箱函数,对济南、青岛两市空气质量中长期变化趋势进行的预测显示,网络的预测精度高,自适应性强,训练速度快,避免复杂运算,节省大量时间,预测效果理想。[4]

2、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和趋势探讨

我国对空气质量现状的分析,大部分是针对某一特定地区而言的。根据一定时期内当地的空气质量检测资料,经过统计分析比较,揭示该地区空气质量的阶段特征和变化趋势等。

(1)分析空气质量的阶段特征

例如,2010年胡友彪对北京市2000-2004年的空气质量日报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其年变化和月变化的特征以及中重度污染日的分布特征。认为从2000年到2004年中,北京市2001年和2002年的污染颇为严重,其平均的污染指数为113和112。北京市一年中,冬季污染较为严重,尤其是12和1月两个月份,这与北京市的能源结构是密切相关的。[5]再如,汕头市环境保护监测站黄孝扬通过对汕头市各监测点2006-2008年的监测资料分析,认为PM10的浓度受整个大气气象环境影响较大,因冬季空气较为干燥、春季阴霾或静风天气而偏高;夏秋季多雨湿度较大、风速较快有利于污染物扩散而偏低。[6]

(2)空气质量总体变化趋势分析

对空气质量总体变化趋势的分析,通常是把握全局,研究某一地区在若干年内的空气质量总体变化趋势走向,从而可以动态了解空气质量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政府政策的实施效果。例如梁淑轩、吴虹等运用模糊数学法,对保定市2002年至2007年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表明:保定市环境空气质量呈现逐年好转,SO2、PM10依然是保定市空气质量的制约因子,且NO2的权重逐步上升。[7]

再如,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王红梅、黄晓通过昆明市环境空气监测资料,研究昆明市20年来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认为昆明市20年来昆明市总体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可吸入颗粒物作为首要污染物,有明显下降趋势,但二氧化硫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8]大部分研究表明,在政府的环境政策要求下,一些城市的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大部分工业正处速发展区的中小城市,空气质量状况依然日益严重。

3、特定的事件或行为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评价一些大型的工程项目在实施前后一般要做空气质量影响评价,例如三峡工程、告诉公路建设等。此外一些重大活动也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如,马宁、刘民等认为北京市在申办、筹办、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过程中加大了环保投入、推进了环境保护相关法规、标准实施、推进了一批环保措施的落实,从而持续改善了北京的空气质量。[9]再如,王书肖、许嘉钰等通过建立2005年北京市燃煤污染源排放清单,利用MM5-CMAQ模型计算了各区县各行业燃煤对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10]崔华胜在实验中发现扫路机影响环境质量主要表现在作业扬尘与残留垃圾灰土二次扰动扬尘2个方面。[11]

4、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

(1)加强工业污染源的管理

工业废气的排放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源泉,采用先进设备处理工业废气,适时监测废气排放,摈弃“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采用“清洁生产”方式,对于改善空气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如汕头市环境保护局黄孝扬提倡各大电厂和其他工业污染源采用全自动仪器实施监控。

(2)绿化固土

绿色植物有净化空气、消声滞尘的作用,是改善空气质量的终端力量。如牟晓玲通过平板降尘发实验和空气采样分析,得出结论,在绿色植物较多、车辆较少的地方,空气中细菌的含量少,认为一些绿色植被有杀菌净化的作用。

(3)推广清洁能源

清洁能源逐步代替传统能源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尽早地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对于改善空气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如利用价格措施促使机动车“油改气”等。武昌市环保局杨志等提倡,在采暖锅炉改燃的同时,也要下大力气在居民中推广使用清洁燃料,,逐步消除“小浴池”、“小煤炉”的排污影响。

(4)联防联控措施改善区域空气质量

大气污染是流动性的,各个地区之间难以分割,相互影响,因此各个城市“各自为战”难以奏效,采取联防联控措施是必然要求。2010年上半年环境保护部等9部门联合了《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要求全面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切实改善区域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综上所述,关于空气质量的研究已经有了不小的成果,为我们正确认识空气质量、改善空气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但是针对某地区空气质量的具体影响因素分析却很少,空气质量到底与我们想象中的影响因素,如绿色植被覆盖率、机动车保有量等的相关性有多大,这方面研究的欠缺是空气质量研究的漏洞。本文正是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自1999年以来经济增长、机动车保有量、产业结构、绿地面积、能源结构、人口规模这数个因素对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通过Eviews的数据分析,找出对北京空气质量改善的显著相关因素,为其他省市有效改善空气质量提出可行的参考模板,并为北京市空气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二、北京市空气质量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1、变量选择

经分析,影响北京市空气质量的主要的因素可能有①经济整体增长。空气质量可能会因为人类的经济活动而恶化,也可能会因生产技术的提高、环保投入的加大而改善。②机动车保有量。机动车排放的废弃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影响空气质量。③第二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农业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空气质量,第三产业对空气污染的影响较小,一般认为空气污染最严重的产业是第二产业。④绿色植被覆盖率。绿色植被能够滞尘降声,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⑤能源结构。煤、石油的消耗会产生大量的CO、CO2、SO2和颗粒物,恶化空气质量,而天然气、水能、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相对影响较小。⑥人口总量。无论是人口总量大,其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影响应该更明显。

本文选择1999年-2009年每年“空气质量级别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反映北京市每年的空气质量状况。北京市GDP增长率、北京市每年的机动车保有量、北京市第三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北京市城市绿地覆盖率、北京市天然气消耗占总能源的比重(在模型和数据修复过程中改为能源消耗总量)、北京市常住人口总量作为解释被解释变量。由于北京市城区的统计数据不全,严重残缺,因此普遍采用整个北京市的统计数据(包括郊区)。

2、数据分析

(1)模型设定

初始模型设定为:Yi=β0+β1X1i+β2X2i+β3X3i+β4X4i+β5X5i+β6X6i+UiYi表示北京市第i年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X1i、X2i、X3i、X4i、X5i、X6i分别表示第i年北京市GDP年增长率、机动车保有量、第三产业总产值占北京市GDP的份额、城市绿化覆盖率、天然气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北京市常住人口。样本数据均来源于北京市统计年鉴。

(2)初次回归

运用Eviews5.1,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回归结果如下:

Yi=-296.4499-155.1908x1-0.1651x2-3.1353x3+7.1886x4-2.8663x5+0.3500x6(342.2319)(186.8753)(0.3837)(3.1462)(3.2598)(9.9981)(0.3882)t=(-0.8662)(-0.8304)(-0.4303)(-0.9966)(2.2052)(-0.2867)(0.9016)R2=0.9885调整的R2=0.9712F=57.1741df=11可决系数R2较高,调整的R2也比较高,但对各个参数的t检验却不显著,x3和x6系数的符号和预期相反。根据各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看出,解释变量间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用逐步回归法,确定变量x6、x4加入变量的t检验值均不显著(0.05的显著性水平),即当x4和x6不变时,x1、x2、x3、x5各自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不显著,无法继续加入变量。

(3)最终回归

考虑到可能是变量或者数据选择的问题,将“天然气消费占能源总消费量的比重”更换为“北京市能源消耗总量”重新做多元回归。

Yi=-183.8254-60.8069x1+0.0572x2-2.3611x3+6.6117x4-0.0086x5+0.2267x6(116.5901)(122.8378)(0.3069)(2.3823)(2.3954)(0.0169)(0.1359)t=(-1.5767)(-0.4950)(0.1863)(-0.9911)(2.7602)(-0.5102)(1.6679)R2=0.9889调整的R2=0.9723F=59.6989df=11虽然R2有所提高,但是除了x4的t检验值稍微显著,其他变量的t检验依旧不显著,x2、x3和x6的系数依旧和预期相反。同样以x6和x4为基础加入新变量时发现剩下的各变量的t检验值均不显著,即同样无法继续加入新的变量。

分别做y对x1、x4、x6;x2、x4、x6;x3、x4、x6;x6、x4、x5的回归进行White检验和DW检验,结果显示上述四个模型中不存在异方差和自相关。因此模型无法进行进一步的修订。

因此最终的回归结果为:

Yi=-243.8508+5.1464x1+0.1702x2(37.3452)(2.0601)(0.0370)t=(-6.5296)(2.4981)(4.5944)R2=0.9809调整的R2=0.9761F=205.2237df=11其中:x1-北京市城市绿化覆盖率x2-北京市常住人口。

三、结果分析与建议

1、城市绿色植被覆盖率与空气质量

从本文中对于影响北京市空气质量的显著因素的分析,我们看到北京市城市绿化覆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将平均增加5.1464天,因此公共绿地对于空气质量的改善有明显作用。北京为迎接奥运,在很多地区都植入了人工草坪来调节北京的绿色调,并在一定程度上短期改善北京整体环境。但人工草坪从长期来看,对北京的整体环境有着负面作用,人工草坪因其针状叶除了可以吸收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碳、悬浮颗粒物外,极其耗水,众所周知北京是极其严重缺水的城市(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8,是世界人均的1/30,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下限标准);更无法形成自然绿地那样的系统群落,反而会对北京的空气质量产生反作用。因而在后奥运时代,要扩大绿地面积,提高城市中绿色植被覆盖率,就集中在将人工草坪恢复为自然绿地,并尽量将北京市内的水泥广场周围植入自然绿地,减少水泥广场的热岛效应。

2、人口规模与空气质量

本文中对于人口规模对北京市空气质量影响程度的分析显示出,人口每增加一万人,空气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将平均增加0.1702天,表明人口对于空气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人口增加也不一定直接导致空气质量的恶化。北京自2000年起推行奥运精神,全市内改善市民的行为,到2008年奥运期间,市内街道、相关活动场所的环境卫生保持都有了焕然一新的改变。因而为继续改善空气质量,北京应该做的是继续推行奥运精神,将每年都当做奥运年来改善市内的各个角落。

3、能源消耗与空气质量

从本文中对于能源消耗总量对于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来看,北京市空气质量并未因能源消耗量逐年增多而恶化或改善,这种分析结果的出现很可能是由于近年来北京市内能源结构并未发生真正的改变,而仅仅是在尾气、污染方面花巨额资金来治理,因而在能源消耗量增大时,并没有明显影响到北京市的空气质量。从这个方面来看,要大幅改善北京市空气质量,政府应该从改变北京市能源结构入手,扩大天然气、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在北京市内能源消耗中的比重,减少煤炭、液化石油气的消耗。

北方的天空篇5

[关键词]寒潮大风天气成因环流形势

中图分类号:U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335-01

1.引言

寒潮是华北地区冬半年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其特点是伴有剧烈降温和大风,有时还伴有雨、雪、霜冻(5)。本文通过分析2014-2015年期间发生在乌兰察布地区的两次寒潮天气过程,对比两次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冷空气活动等方面,进一步揭示乌兰察布寒潮天气过程的成因和形成机制,旨在提高该地区寒潮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2.寒潮实况对比

2014年11月30日~12月1日,受西伯利亚东移南下强冷空气影响,我国新疆北部、西北地区、内蒙古中西部出现了寒潮天气,过程前期28~29日地面图上(图略),我国西南部到华北北部热低压强烈发展,受此低压影响,乌兰察布市地面24h变温幅度在2~7之间(如表1)。29日夜间,强冷空气经我国西北部开始影响我市,我市自北向南出现了大风天气,之后,冷空气大举南下,寒潮爆发,过程降温北部地区在-17℃左右,南部地区在-14℃左右,1日最低气温在-23.7~-17.6℃。

两次过程均是在前期有强烈增温的情况下,由强冷空气南下入侵造成的,不同的是1130过程经西北-东南向影响我国,范围广、时间长、降温幅度大且产生了大风;0126过程冷空气主体偏北,爆发迅速。

3.环流形势对比分析

3.1环流背景分析

1130过程属阻高崩溃型(5),爆发前期,11月27日08时(北京时,下同)500hPa亚欧图上,45°N以北地区环流呈倒Ω型,位于85°E,62°N的高空,有一闭合低压中心形成,中心高度值为493dagpm,高空锋区已位于55°N,低压中心有-44℃的冷中心配合,标志着冷空气堆已初步形成。并且在55°N附近的脊前偏北气流和西北气流之间生成一横槽,横槽后部的偏北风风速达到26~34m/s,这股偏北气流加剧了冷空气的向南输送和横槽锋区的南压。到29日08时(如图2),高脊强度减弱并东移,槽线东移南下至贝湖以西至我国新疆中北部地区,并且由原来的东北-西南向旋转为南北方向,此时,不断有冷空气沿新疆北部的强偏北气流下滑。从高度场和温度场的配置来看,从极地伸向北欧的冷舌,且冷舌略落后于高度槽,槽线上有冷平流。此时700hPa天气图上从蒙古到河套地区为一低涡槽,冷中心为-36℃。此后冷槽东移,到30日08时,槽前、鄂霍茨克海高压脊后出现正变高区,等高线北抬,这使得冷槽进一步加深,锋区南压,冷空气爆发影响我市。

0126过程属高压脊发展型,前期1月24日08时500hPa整个欧亚范围内呈1槽1脊型,乌拉尔山地区为高脊,在亚洲北部为宽广的槽区,低涡中心盘踞在中西伯利亚附近,强度为497dagpm,伴有-44℃冷中心。此后由于乌拉尔山脊后暖平流促使乌山脊不断强烈发展并向东北伸展,脊线呈东北―西南向。25日08时,低涡中心移至贝加尔湖,涡后脊前为强冷平流,冷空气沿脊前偏北气流在贝加尔湖堆积。20时,中亚地区逐渐形成弱脊,并向北发展,由于上下游效应涡加强且底部等高线密集,形成强锋区。26日08时脊进一步发展,脊前为强的偏北风将锋区南压到40°N,并在50°N、115°E附近有-40℃冷中心配合。乌兰察布市处在强锋区控制之下,冷空气沿脊前偏北气流大举南下,自贝加尔湖直冲向河套及华北一带,锋区也迅速南压,我市出现寒潮天气。

3.2地面系统演变

1130过程地面冷高压从28日入侵我国,如图3a表示了高压中心的移动路径,28日20时冷锋位于贝湖以西至我国新疆中北部,锋后冷高压中心最大值为1048.2hPa。冷槽不断东移南压,冷空气不断南下,地面冷高压主体加强南压,30日08时冷高压中心位于贝湖以西,我国新疆以北,其最大值加强为1066.2hPa,我市处于冷锋后部,冷空气开始影响我市。等压线变得更加密集,冷锋附近的气压梯度较大,在5个经距内分析出了4条等压线,锋前后的3h变压差达22hPa,锋后强的气压梯度风和冷空气带来的下沉气流,使我市出现了大风天气。01日08时左右,冷高压主体侵入我市,我市气温降至最低。

4.两次寒潮天气成因

4.1前期回暖明显

前期地面回暖明显,2次过程冷空气到达前,乌兰察布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回暖,但1130过程回暖强度更大一些,造成的寒潮天气更强一些。由于地面前期回暖显著,为冷空气到来后温度梯度的增大创造了条件。

4.2高空强冷平流下沉入侵

分析2次过程爆发时850hPa的温度平流变化,1130过程与横槽对应的冷平流区范围较大,出现了自我国东北经河套至新疆北部的带状冷平流区域,冷平流在河套北部达到了-31×10-5℃・s-1的冷平流中心。0126过程,冷空气经我国东北、华北至内蒙古大部出现了东北西南向带状的冷平流区。冷平流中心在乌兰察布市北部达到了为-22×10-5℃・s-1,27日冷空气经河套地区,主体向东移动。2次强降温过程都是冷平流引起的,且冷平流中心和最大强降温中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1130过程中伴随强烈的下沉运动,从30日05时,强下沉气流区开始自西北向东南侵入乌兰察布市,且下沉速度不断加强,08时位于河套北部的强中心达到48*10e-2pa/s,由于强冷平流伴随强的下沉运动,造成动量下传引起我市大风天气,此后下沉运动持续一路侵袭内蒙大部、华北大部,到1日20时,乌兰察布市上空下沉运动开始减弱。

5小结

5.1不同点分析

(1)冷空气向南爆发的形势不同,1130过程是阻高崩溃,横槽旋转东移南下影响我国新疆北部、西北地区、内蒙古中西部等地;0126过程是在欧亚大陆环流形势维持稳定少变的情况下,高压脊发展引起我国上空径向环流较强,脊前强冷平流使锋区南下加强,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大部、内蒙古大部、华北、东北等多地。

(2)2次过程的影响系统均为强冷高压和地面冷锋,差异是1130过程高压主体以补充南下的方式影响,其前部的冷锋在南下的过程中,锋区强,引起地面大风的同时造成乌兰察布市30日的强降温,1日冷空气主体侵袭我市,补充南下的冷高压造成进一部的降温,降温强度大;0126过程中,冷空气在蒙古西部我国新疆以北堆积,冷锋移动较快,冷高压主体稳定少动,以分裂出闭合小高压的形势,造成乌兰察布市的寒潮天气。

(3)冷平流范围和强度不同,0126过程冷平流中心是从蒙古国进入我国境内,冷空气路径偏东偏北,而1130过程强冷平流主要是来自中西伯利亚强冷空气东移南下影响,冷空气取西北东南向,先后影响新疆北部、西北地区、内蒙古大部。从影响河套地区的冷平流强度来看,1130过程也强于0126过程,强冷平流下沉入侵作用,可使地面气压梯度很快加大,造成大风,因此1130过程不仅降温幅度和影响范围较0126过程强,还出现了大风天气。

参考文献

[1]韩经纬,沈建国,孙永刚,等.2007.一次强沙尘暴和雪暴天气过程的诊断及模拟分析[J].高原气象.26(5),1031-1038.

北方的天空篇6

“北京的空气质量正在逐步改善,但我们绝没有满足现状,我们希望北京空气更好、天更蓝、水更绿。”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如是说。他表示,北京将继续努力,改善北京的污染状况,提高大气的空气质量,使北京能够在2008年达到国际空气污染指导值的要求。

北京市执行国家为保护公众健康制定的大气质量二级标准,以污染指数表示标准值为100,也就是说,污染指数在100(含)以下符合国家标准,101以上即为超标。污染指数100对应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日平均值)分别为0.150、0.120和0.150毫克每立方米。

蒋效愚说,北京的媒体每天都公布本市的大气污染指数,这表明北京敢于直面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显示出北京对治理大气污染的信心和决心。虽然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北京绝没有满足于现状。

为达到空气更好、天更蓝、水更绿的目标,北京大致进行了五方面的工作。第一,改善北京的能源结构,从以烧煤为主渐渐过渡到烧天然气为主;第二,下决心对严重的污染性企业进行搬迁,并在搬迁过程当中进行技术改造,最著名的就是首钢的部分厂区的搬迁,并在此过程中进行了技术改造;第三,对汽车尾气排放高标准、严要求,实行严于国家标准的排放标准,目前实行欧Ⅱ标准,明年将实行欧Ⅲ标准;第四,将北京市四环以内的所有烧煤炉更替为烧电、气;第五,开展大规模的绿化、美化、植树造林等工作,使北京生态环境更加良好,使北京居民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7月下旬,奥运气象服务专线开通(010-68710008)。每天有4位气象专家接听热线电话,为公众提供奥运气象信息免费咨询服务,包括奥运场馆天气预报、实况、观赛交通气象、北京历史名胜古迹景点天气预报和协办城市天气预报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