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计划安排

新生儿护理的健康宣教范例(3篇)

发布人:转载 发布时间:2024-05-03

新生儿护理的健康宣教范文

目的:研究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对产妇在日常新生儿护理技能的影响。方法:从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于我院共有146例分娩产妇。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3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方案,对照组则仅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对比两组产妇满意程度以及产妇产后母婴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满意”者占比89.04%(60/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97%(52/73),“不满意”者占比2.74%(2/7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96%(8/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关键词:健康宣教;母婴同室;护理

【中图分类号】

R181.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318-02

健康教育属于护理中的一部分,而健康教育在护理中的优越性越来越明显,其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对产妇以及家属增进健康知识、改变健康行为以及培养自我保健意识,保证产后母婴的健康安全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1]。同时,健康教育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母婴同室内为围生期的产妇、婴儿以及家庭提供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拉近产妇与新生儿的距离,明显减少产妇的不良情绪[2]。鉴于此,本文通过采用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对比常规护理,得到一些结论,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从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于我院共有200例分娩产妇。年龄在22至33岁间,平均年龄为25.7±3.4岁,婴儿孕周37.8±1.7周,日龄5.2±3.1天。其中观察组年龄在23至33岁间,平均年龄为26.1±2.2岁,婴儿孕周37.6±1.8周,日龄5.3±3.0天。对照组年龄在22至33岁间,平均年龄为25.5±2.7岁,婴儿孕周37.6±1.7周,日龄5.1±3.2天。两组在年龄、孕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即产妇在住院期间母婴多享受的一切护理由护理人员在产妇床边进行,护士边操作边讲解,由产妇和家属共同参与。对母婴实行有针对性的一对一护理、一对一阶段性的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多于产妇进行交流,了解产妇在护理新生儿护理的心理。观察组采用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方案,具体措施如下:

1.2.1产前教育:产妇入院后医护人员向其介绍环境、住院知识,认识主管医生以及护士,帮助快速的熟悉环境和适应环境,从而产生安全感,对产妇讲解胎动计数的意义以及方法,分娩的先兆症状,指导无痛分娩的方法,耐心讲解母乳喂养的意义和相关知识,使其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指导孕妇多使用富含蛋白、铁钙等食物,保证产妇期的特殊需要。

1.2.2产后恢复:指导产妇学会产后的自我观察,向产妇讲解母婴同步休息的关系,保持心情的愉悦,以保证有充足的睡眠,利于乳汁的分泌。讲解自行排尿以及早排尿的重要性,指导产妇多喝水,早排小便,预防产后尿潴留。多吃蔬菜水果,保持饮食的丰富以及易消化,以满足乳母自身的营养以及泌乳消耗的需要,尽早下床活动,以预防便秘及产后压疮的发生。

1.2.3母乳喂养及护理:对产妇宣教母乳喂养的优点,产后半小时内给婴儿哺乳。哺乳前应清洗,平凹陷者应及时纠正,协助产妇做伸展练习,令突出,以达到成功哺乳的目的,指导正确的喂养姿势和方法,挤奶的目的和操作方法。

1.2.4新生儿护理指导:对产妇进行更换婴儿服、尿布、脐带消毒以及抚触的指导,介绍婴儿的保暖方式、早期教育方法、辅食添加放大以及计划免疫程序等,指导产妇学会观察新生儿,主要为脸色、溢奶、肚脐以及排便等情况。

1.2.5出院后的健康宣教:对产妇介绍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护理技巧以及产褥期的有关保健知识。指导产妇坚持母乳喂养以及进行母乳喂养咨询,进行计划生育措施的指导,产后一个月内禁止盆浴和,避免哺乳期间怀孕,指导科学的养育婴儿,定时体检和预防接种。

1.3疗效评价[4-5]:根据评分表测定产妇满意程度,80-100分为满意,60-80为一般,低于60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个组别产妇满意程度比较:观察组产妇“满意”者占比89.04%(60/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97%(52/73),“不满意”者占比2.74%(2/7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96%(8/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3讨论

以往在临床中,通常只是针对产妇或新生儿的护理,忽略了母婴整体的护理效果。对于母婴同室这一方案,利于母婴接触且尽快的建立并增强母婴感情,更有利于母乳的喂养成功从而降低婴儿的患病率。同时,母婴同室的建立使产妇在分娩后可直接面临照顾婴儿的责任,并且由于初为人母,大多数产妇缺乏相关知识和相关技能技巧,这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的指导,并学会自我护理以及新生儿的护理[6]。

本文通过对比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以及常规护理的效果,结果发现,观察组产妇“满意”者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不满意”者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符合汪青[7]等人报道结果,表明以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所取得的效果更加显著。此外,观察组产妇尿潴留、破裂占比,婴儿患红臀、黄疸占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李成菊[8]等人的报道结果一致。表明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对于产妇以及婴儿并发症具有十分显著的改善作用。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可能和母婴同室中健康宣教通过护理实践中产妇反馈的意见,及时了解产妇在不同时期面临的各种问题,专业护理人员可根据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宣教,并且取得产妇的配合,及时得满足产妇的各种需求,这有助于产妇顺利完成不同阶段的恢复,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等因素有关。有报道表明[9],母婴同室降低了婴儿的发病率,缩短了婴儿的住院时间,院内感染也有所下降,且及时按婴儿的需求喂哺。促进母亲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增进母亲和婴儿的感情,有利于婴儿心理和智能的发育,有利于牢固母子间的亲密关系,提高母乳喂养和促进婴儿心理和社会适应性的发育[10]。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护士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可改善医患关系,增进家属对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并且反复强化宣教的健康宣教后,可有效的缩短产妇的住院时间,在一方面降低了母婴的痛苦,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家属的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不仅可提高了产妇的自理能力,还可有效的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忻蓉,汤建国.重症监护室与母婴同室新生儿听力障碍比较[J].浙江预防医学,2014,1(2):188-191.

[2]来华.住院分娩新生儿母婴同室现状观察[J].医学信息,2014,2(5):81-82.

[3]张新华,安建仓,袁爱琴.等.预防母婴同室新生儿沐浴过程中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J].河北中医,2014,3(3):455-456.

[4]史玲美,杨祝萍,陈敏.等.母婴同室病房产妇睡眠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医学,2013,1(12):1174-1176.

[5]张晔.母婴同室使用婴儿防盗系统的家属满意度调查[J].广西医学,2013,25(5):69-70.

[6]陈红玲,许丽华,刘芳.等.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4):9049-6050.

[7]汪青,刘素球.环境因素对母婴同室中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14):1079-1080.

[8]李成菊.食醋熏蒸法对母婴同室病房空气消毒效果的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4):385-386.

新生儿护理的健康宣教范文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它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教育活动,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整体护理的重要部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医务人员对住院病人实施健康知识宣教逐渐成为提高国民健康知识的有力手段。但我科因存在家属数量众多、更换频繁、年龄与知识结构不一等特殊性,加上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及能力参差不齐,致使健康教育一直非常薄弱。2010年6月,我科加入医院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以此为契机,我们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的基础上,从宣教对象、宣教时机、宣教人员、宣教形式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以过敏性紫癜为例,阐述我科对住院患儿实施健康教育的方式。

1评估患儿及家长的健康知识需求

过敏性紫癜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临床特点为皮肤紫癜、消化道黏膜出血、关节肿痛和肾炎。该病起病急,病程有时迁延反复,发病原因不明确,家属往往焦虑不堪。患儿入院时,责任护士立即对患儿家属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健康知识的需求,经统计发现家属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求:(1)需要了解病情,了解有关该病的知识,了解合理饮食及减少活动的必要性。(2)需要了解本病的一般治疗用药情况,过敏原检测对于该病恢复的意义、疾病恢复效果等[1]。(3)需要进行出院前教育,指导出院患儿及其家长学会观察及防护。

2制定健康教育目标

通过实施健康教育,使患儿或家长能够(我院允许患儿家长陪住)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小儿过敏性紫癜相关知识,能够正确对患儿进行护理与病情观察;(2)了解饮食对本病的重要性,能够给患儿合理饮食;(3)能够正确指导患儿服药;(4)了解小儿过敏性紫癜的预防措施。

3实施健康教育

3.1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健康宣教方式

3.1.1根据入院时征求的意见,制定健康教育计划,确定健康教育目标。住院期间随时进行效果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及时修订宣教内容。

3.1.2健康教育对象从单一的患儿或家长扩展到整个家庭成员。

3.1.3在住院期间,强调随时与患儿或家长交谈以解除其对医院环境包括医务人员的陌生感,实施有效的护患沟通,包括执行各项护理操作的过程中随时指导。3.1.4调整排班模式,以病种为单位固定责任护士,使其为患儿提供连续的护理并实施全面、精准、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

3.1.5健康教育方式根据不同年龄、文化层次、疾病需求制定,体现个性化教育方式,如图片、小册子、墙报等。

3.1.6根据同病种的不同临床症状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内容,责任护士参加医生查房并根据医嘱制定健康教育的内容,真正做到个性化。

3.1.7建立患儿档案,责任护士根据患儿的随访需求对患儿进行电话随访。

3.2小儿过敏性紫癜实施的健康教育内容

3.2.1疾病知识宣教:入院时向患儿及家长介绍过敏性紫癜的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并告之此病易反复,让患儿及家长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便配合住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

3.2.2饮食宣传:告之患儿及家长,此病与某些致敏因素有关,而高蛋白饮食易引起过敏,应给予富有营养而易消化的非动物蛋白饮食[2]。患儿出现腹痛、呕吐、便血等消化道症状时,应在医生指导下禁食。患儿一般情况好转,腹痛、呕吐减轻,大便潜血转阴后可开始进食,先为流质软食,无不适后改为无渣半流质软食。患儿适应后再给予软食,进食时应细嚼慢咽。限制饮食会使患儿出现饥饿感,家长常有焦急紧张情绪,我们要耐心解释,反复宣传教育患儿及家长,说明饮食对治疗的重要性[3]。

3.2.3皮肤护理宣教:住院期间,告之家长保持患儿皮肤清洁,每日用清水清洗皮疹部位皮肤,忌用碱性肥皂,勤更换柔软、干净、宽松的衣服,选用棉质布料,避免穿化纤类及动物毛类衣服。及时修剪过长的指甲,如皮疹处有痒感,嘱患儿禁用手抓痒,防止抓破皮肤而继发感染。嘱家长注意观察皮肤紫癜形态、分布、消退情况,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对于新出现的紫点或紫癜要标记,以便与原有紫点区分。

3.2.4腹痛的护理方法宣教:紫癜患儿腹痛时常并发呕吐、呕血、便血,因此患儿及家长易出现急躁、不安、恐惧、紧张等情绪,护理人员要重视对患儿及家长的解释工作,告知他们腹痛是因肠道血管炎症出血所致。腹痛时嘱患儿应卧床休息,应取适宜的体位。若伴呕吐时,应迅速清除口鼻呕吐物,嘱家长给患儿漱口,注意观察呕吐物的量、颜色,要及时通知医生。禁止腹部热敷,以防肠出血[4]。告知患儿及家长饮食上需要注意的问题。

3.2.5关节疼痛的护理方法宣教:部分患儿出现关节症状,多累及大关节。当关节疼痛时,嘱患儿卧床休息,保持患肢功能位,协助患儿选用舒适体位,可局部热敷和轻轻按摩疼痛的肢体,避免下床活动。同时告知家长运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助于缓解关节症状[5]。

3.2.6大小便观察方法的宣教:嘱家长注意观察患儿的大小便颜色与性状。大便如有肉眼血便呈柏油样、暗红色或鲜红色,应迅速通知医生,同时注意观察患儿是否有出血性休克症状。告知家长,根据尿液的颜色及时做尿常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紫癜肾的情况及治疗。

3.2.7药物治疗观察方法的宣教:过敏性紫癜一般采取对症及激素综合治疗[6]。护理人员告知患儿及家长使用激素的注意事项并观察使用中的副作用,应及时给患儿及家长做耐心的解释,并告知其保护性隔离的重要性。

3.2.8患儿出院的健康教育

3.2.8.1合理调配患儿的饮食,出院后食素食1~2周,添加动物蛋白要以逐样少量为原则,切勿过急,以免引起复发。

3.2.8.2患儿出院后要劳逸结合,注意休息,随季节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因上呼吸道感染诱发本病。

3.2.8.3肾型紫癜患儿更要注意休息定时服药,定期复查尿常规。

4教育效果评价

通过调整健康宣教模式,我科的健康宣教工作取得了以下效果:(1)患儿及家长了解了疾病的相关知识,有效降低了过敏性紫癜的复发率。(2)增加了护患沟通,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满意度从85%提高到90%。(3)通过健康教育的实施,增强了患儿及家长的依从性。(4)通过对患儿及家长实施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知识,体现了护士的工作价值,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很好地承担起从事健康教育主力军的任务,把健康教育从住院患者推向社区健康人群。

5体会

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对提高护理质量有重大意义。运用护理程序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并贯穿于患者住院及出院的整个护理过程中,使患者及家属增进了健康知识,早日成为既有健康身体,又有健康知识及健康行为的人。

参考文献

[1]王晓华.过敏性紫癜病人的健康教育[J].全科护理,2007,5(20):85-86.

[2]赵海玲,李华.274例儿童过敏性紫癜的观察及护理.临沂医专学报,2000,22(2):146.

[3]高永芳,周月琼.过敏性紫癜患儿饮食控制及效果观察.护理学杂志,2004,19(11):47~48.

[4]朱延力.儿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新生儿护理的健康宣教范文篇3

【关键词】健康宣教;产科优质护理;应用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医院病房为教育基地,以住院患者及家属为教育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使患者了解增进健康知识,改变患者的健康行为或问题,使患者的行为向有利于康复的方面发展的教育活动[1],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忙于日常护理工作,个人沟通水平,责任心,对宣教的重视等原因,存在实际落实力度不够的现象。四川省都江堰市妇幼保健院于2012年8~9月对60例实行重组健康宣教管理模式和方式,在责任制整体宣教模式上重组管理模式和宣教方式,取得满意效果,本文重点讨论重组健康教育在产科优质护理宣教中的应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2012年6~7月本院住院分娩孕产妇60例为对照组,年龄19~37岁,平均28.52岁,孕周36.5~41.2周,平均38.52周;同年8~9月60例为观察组,年龄20~36岁,平均27.58岁,孕周36.6~41周,平均38.36周,两组均为初产妇,具初中以上文化无其它明显合并症及并发症,沟通表达良好,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用责任制健康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重组宣教方式和管理模式,具体如下。

1.2.1责任管理由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负责制代替责任护士负责制的宣教管理模式,即除责任护士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个性化针对性宣教外,增加责任组长对本组共性问题向患者、家属集体宣教并对个性难点行督导和强化,护士长查房时抽查宣教落实情况,实现责任护士不在岗时的无缝隙整体管理。

1.2.2流程及内容护理部、护士长、助产长共同讨论制定产科宣教计划表,护士按其内容宣教后由患者或家属签字,之后评估掌握情况,强化直到完全掌握。内容:入院宣教(环境及病房相关设施用法、主管医护人员、陪伴探视制度、预防跌倒、坠床注意事项、消防安全及安全措施、就餐、卫生、费用查询);住院教育(饮食、睡眠及活动、治疗配合及用药注意事项、标本留取方法、疼痛表达方法、围手术期教育、管道护理、吸氧的意义、产褥期和新生儿护理、新生儿抚触及水疗、母乳喂养知识)出院教育(复诊及访视、产后康复和避孕、出院用药、饮食、新生儿喂养护理预防接种)

1.2.3方式①护士在基础护理和技术操作中按计划表内容对不同患者行针对性宣教,以口头为核心据不同阶段不同情况发相应的宣教单。包括:产科入院宣教、产科出院宣教、剖腹产产后宣教剖腹产手术前后宣教顺产前后宣教。产后据母乳喂养的常见问题发针对性的宣教单。②将产科健康知识整理成册供病员及家属阅读。③过道上醒目处形成文化走廊,强化顺产的好处和刨宫产的危害、母乳喂养等。④个别指导与集体教育相结合除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行个性化、针对性的指导外,定期由责任组长或沟通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护士或护士长对共性问题开公休座谈会互动交流,内容包括产妇的生理心理变化及护理、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新生儿黄疸及脐部观察护理、新生儿抚触及水疗、新生儿沐浴法等。

1.2.4质量控制定期由护理部发满意度调查表,询问患者、家属,抽查护士,查看记录等形式评估宣教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出整改措施。实行激励机制对最满意护士表扬、经济奖励,树立榜样,逐步提高护士健康宣教的主动性,形成主动接近患者、沟通交流、主动巡视病房针对性指导的赶帮氛围

1.3评价方法和评判标准采用自行设计的评价量表由护士长行问卷调查了解病员及家属相关知识知晓率和电话回访六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患者满意度,总体分析病例资料调查产妇自然分娩率和产后并发症。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P

2结果

2.1患者满意度见表1。

表1满意度调查表

组别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总满意率(%)

观察组(60)45(75.0)13(21.7)2(3.3)96.7

对照组(60)33(55.0)18(30.0)9(15.0)85.0

注:P

2.2自然分娩率,健康知识知晓率,纯母乳喂养率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产后并发症(产后出血、产后感染、尿储留),纯母乳喂养率,新生儿脓痱减少等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自然分娩率,产后并发症结果比较[n(%)]

组别自然分

娩率健康知识知晓率产后

并发症纯母乳喂养率新生儿脓痱减少率

观察组(60)43(71.7)58(96.7)9(15.0)55(91.7)48(80.0)

对照组(60)25(41.7)47(78.3)31(51.7)42(70.0)29(48.3)

注:P

3讨论

3.1随着整体护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健康教育已贯穿到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各个环节,成为检验整体护理效果,评价整体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2]。由于有的护士对宣教重视度不足,认为有些做与不做做多做少一样,做好做坏没影响,宣传教育力度不到位,健康宣教要更加重视模式以及技巧,才可以增强整体护理的广度及延伸性,更为深入的完善全面护理的硬性标准。采用重组的教育模式,加强标准化模式,能够增强护士自觉遵守操作规程,规范工作纪律和要领,认真完成对患者的宣传教育与护理工作任务[3]标准的健康教育计划表可以让护士在接触患者和操作过程中按照表上的内容要求针对性地讲解。集体普适性讲解一般都是常见病症概括性的开展健康宣教,患者听完以后不晓得哪些是应该掌握的和注意的,哪些是简单了解的,因此,宣传教育效果不理想。建立标准的产科健康教育宣传表,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针对患者的需要处于那一阶段,就接受什么阶段的健康知识教育,从而提高宣教效果,一方面便于对护士的宣教进行评价,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治疗效果。

3.2阶段性针对性发放教育单,避免了患者记不住,也避免了经验不足的年轻护士在讲解过程中突然忘记、宣教不畅或无从下手影响教育效果。标准计划表结合宣传单解决了该问题,提升了年轻护士的业务水平。护患关系从过去的被动单一模式转换为共同参与模式,从而为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搭建了更好的沟通平台,为孕产妇及家属更加直接、有效地接受孕产知识提供便利,提高孕产妇的遵医行为和满意度,减少了医患纠纷,也利于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沟通交流技巧及工作责任心。

3.3个别辅导与集体宣教相结合相互弥补了两种方式的不足,实现了整体护理中健康知识需求的广度和延生性。妇产科具有患者住院时间短、家属更换频繁等特点。产科患者产前往往存在恐惧心理。从产前到产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造成心理的应激,自我护理,产后康复,新生婴儿的观察和护理等延续性知识需求很大。因此仅通过人力有限的护士责任健康教育无法实现理想的健康教育,教育质量往往不高[4]个体辅导和集体宣教相结合使住院中的患者得到了针对性的辅导,又弥补了由于患者多、工作繁忙、家属更换频繁时家属的知识需求。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对护理人员的综合满意度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产后并发症、纯母乳喂养率,新生儿脓痱减少等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4结论

健康教育是医院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无完善的健康教育系统是衡量医院护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5]。建立标准的健康教育计划表,将责任护士的整体护理和责任组长负责制相结合,实现了宣教的整体性,连续性和延生性。将个别辅导与集体宣教相结合,既实现了个性化针对性的指导,又满足了家属对母婴回家延续照护知识需求。建立宣教质量控制小组对宣教的落实进行了持续改进和管控。重组健康教育模式和方式为医院的优质护理提供了保障,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和进一步改进优化。

参考文献

[1]袁亚娟,杨国英.健康教育在冠心病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实施.护士进修杂志,2004,19(6):526-527.

[2]戴丽华,郗君梅,张,等.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与效果评价.护士进修杂志,2001,16(2):137-138.

[3]许慧燕.产科健康教育的实施和探讨.中国实用医药,2009,(0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