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计划安排

公积金异地使用政策范例(3篇)

发布人:转载 发布时间:2024-05-16

公积金异地使用政策范文

上市公司派现是近年来中国证券市场的热点之一,2000年年报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上市公司高比例的派现分红,与往年的重筹资轻回报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笔者研究了1993-2001年间中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发现在2000-2001年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数量和比重都明显地增加。但是这种派现方案并不被市场一致看好,这和国外的情形有很大的不同。

论文将从政府政策、分红历史、经营业绩和股权结构等多方面探讨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变化的原因,并运用事件研究法和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就政府政策公告对股价的影响作进一步的定性定量分析,以期为中国证券市场提出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股利政策异常收益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

1.引言

国内外学者在股利政策对股价的影响这个问题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MillerandModigliani(1961)[1]的经典研究指出,在完全资本市场假设下,公司的股利政策不会影响其市场价值。后来的学者在“股利隐含的信息内容”(Theinformationcontentofdividend)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Watts(1973,1976)[2][3]使用年资料来研究,发现在股利公告前后几个月内,未预期到的股利变化几乎没有股价的异常收益;Pettit(1972,1976)[4][5]使用季资料,发现股利公告有显著的股价异常收益。后来,学者放宽了完全资本市场的假设,考虑了税收影响、成本(Easterbrook,1984)[6]、信息不对称(MillerandRock,1985[7])和常客效应(MukeshBajaj,1990)[8]等来解释现实中股利政策对股价的影响。

HarryDeangeloandLindaDeangelo(1990,1992)[9][10]研究了1980-1985年间美国很多上市公司减少股利发放的现象,认为这些公司的股利政策有助于预测其将来的收益。FamaandFrench(2001)[11]对1926-1999美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历史变化做了详尽的研究,指出1999年美国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急剧减少是由于上市公司的特性发生了变化:低收益性、高成长性的小公司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它们更趋向于不发放现金股利。笔者研究了1993-2001年间中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发现在2000-2001年发放现金股利(即派现)的公司数量和比重都明显地增加。这与美国的情况相反。笔者认为这种变化与中国证监会的政策变化有关,并作了深入的研究。

本文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证监会政策公告的事件研究,运用Fama和French的三因子模型计算股价的异常收益,检验政府政策和股利政策对股价的影响。

本文结构如下:第二部分描述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三部分讨论数据与样本选择问题;第四部分给出实证结果;最后,第五部分是文章的结论。

2.实证方法和模型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通过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来检验证监会的政策公告对股价是否有影响。首先我们选择事件发生以前股价和大盘指数的数据来校准(calibrate)三因子模型,然后用校准后的模型来预测事件发生后每天的股价变动。在较短的时间内,整个经济结构应该是一样的。如果股价变化显著,就可以得出结论:该事件包含了影响股价的重要信息。

2.1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

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假设单个风险资产与市场资产组合的关系如下:

其中:为资产i在时间t的收益率;为时间t的无风险收益率;是时间t的市场收益率;

为时间t的Size因子的模拟组合收益率;

为时间t的book-to-market因子的模拟组合收益率;

为误差项,服从N(0,δ2)的正态分布。

我们可以用多种系统估计的方法来检验FF因子模型,本文则采用最小二乘估计(OLS)方法。

2.2校准(Calibration)

我们用事件发生前180天(-180,0)的数据来估计三因子模型的系数:、si和hi。然后用事件发生后90天(0,90)的数据(Rmt、Rft、SMBt和HMLt)代入模型来计算异常收益(AR,AbnormalReturn)和平均异常收益(AAR,AverageAbnormalReturn):

,t=0,1,2,3,……,T.

累计平均异常收益(CAAR,CumulativeAverageAbnormalReturn)为:

平均异常收益(AAR)的假设检验是:

H0:

Ha:

AAR的T统计量为:~

此处,t=0,1,2,3,……,T.

累计平均异常收益CAAR的假设检验是:

H0:

Ha:

CAAR的T统计量为:~

此处t=0,1,2,3,……,T.

3.数据

3.1背景

2001年3月28日公布的《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12]中第十一条规定:担任主承销商的证券公司应当重点关注下列事项,并在尽职调查报告中予以说明:…(七)公司最近3年未有分红派息,董事会对于不分配的理由未作出合理解释…把分红派息和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行为联系起来,提高了增发新股的门槛,以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行为。

从2001年上半年公布的2000年年报可以看出,2000年沪市和深市派现的上市公司猛增,多达693家,占上市公司总额的63.69%,比1999年增长了三十多个百分点。可见新的政策出台后,很多公司改变了股利政策,派现的公司明显增加,证监会的政策起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这项政策对整个大盘和公司股价表现的影响,我们以2000年派现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以政策公布时间即2001年3月28日为事件日,选取事件前后各10天(2001.3.14-2001.4.11)的公司股价和大盘指数来做事件研究。

3.2样本选择

具体的样本按照以下的标准选择:

?沪市2000年年报中提出了现金股利分配方案的A股上市公司。

?在2000年9月28日以前上市的公司,共339家。

?非金融类和事业类上市公司。

?在台经新报的数据库中可以得到日资料的公司。

根据以上标准,最终的样本数为沪市286个上市公司A股。

4.实证结果

事件公告日前后10天的平均异常收益(AAR)和累积平均异常收益(CAAR)如表4-1所示。

日期AARCAAR日期AARCAAR

-10-0.164686-0.1646861-0.124546-0.197903

-9-0.018023-0.1827092-0.132728-0.330631

-8-0.030305-0.2130143-0.096533-0.427164

-7-0.071594-0.2846084-0.074995-0.502159

-60.046055-0.2385535-0.114377-0.616536

-5-0.030618-0.2691716-0.242991-0.859527

-4-0.131931-0.4011027-0.048444-0.907971

-30.215626-0.18547680.006266-0.901705

-20.012759-0.1727179-0.082854-0.984559

-10.061337-0.1113810-0.028955-1.013514

00.038023-0.073357

表4-1沪市事件日前后各十天的AAR和CAAR

此处0表示事件公告日,即2001年3月28日,-1表示事件公告日前第一天,-2表示事件公告日前第二天…1表示事件公告日后第一天,2表示事件公告日后第二天…10表示事件公告日后第十天。

图4-1沪市在事件前后的CAAR趋势

其中纵轴表示CAARSH,分别代表沪市的累积平均异常收益;横轴表示日期。其中3/28是事件公告日,在表4-1中用日期0表示;3/22是事件公告日前第四天,在表4-1中用日期-4表示;4/11是事件公告日后第十天,在表4-1中用日期10表示。

从图4-1中可以更直观的看到CAAR的变化趋势。沪市样本公司的累积平均异常收益在事件公告日达到最高值,在3/28日即事件公告日以后,累积平均异常收益持续下降。可以看出,中国证监会公布《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后,2000年分配方案采取派现的上市公司异常收益下跌。为什么在国外股票市场广被看好的派现方案在中国却不是那么受欢迎呢?我们注意到中国上市公司2000年推出派现方案有几个值得关注的情况:

一是上市公司勉为其难,经营状况不佳甚至现金流为0也派现。这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达到新政策的再融资资格要求。因为如果连续三年没有分红派现,公司将不能再融资。但是这种勉为其难的派现使公司的运营资金紧张,缺乏充足的现金支持会对公司今后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因而这种分配方案不被市场看好,股价下跌。

二是派现变为走形式。不少公司以蝇头小利打发股东,扣税之后股东所得现金不多,甚至为负,没什么实际意义,也引不起股东太大的兴趣。

三是很多公司在派现的同时推出配股或增发方案。部分公司的大股东享受了派现带来的利益,却在再融资时选择放弃或以固定资产折价入股,有圈钱的趋向。一旦投资者察觉到这点,就可能引起股价的下跌。

四是有些投资者看重可持续发展,追求股价长期升值,而不是短期的高派现方案。

派现方案成为上市公司2000分配方案的首选,与中国证监会的再融资政策有很大的关系。这项政策的公布对股票市场有很大的影响。接下来我们结合上市公司的历史分配、经营业绩和股本结构等情况来全面的考察政策公告和股利政策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

4.1历史分配

我们把样本分为两大类:(1)在1998-1999两年间有派现记录的公司;(2)在1998-1999两年间没有派现记录的公司。

图4-2沪市在事件前后的CAAR趋势:有派现和无派现的比较

其中纵轴表示CAAR,单位为%,实线代表沪市1998-1999有派现记录的上市公司的累积平均异常收益,虚线代表沪市无派现记录的上市公司的累积平均异常收益;横轴表示日期。

图4-2表示的是沪市1998-1999年有派现记录的上市公司的累积平均异常收益和1998-1999年无派现记录的上市公司的累积平均异常收益。从图中可以看出,有派现记录的公司股票的累积平均异常收益在事件公告日前两天达到最高值,无派现记录的公司股票的累积平均异常收益在事件公告日当天达到最高值,有派现记录的公司股票反应比较快,但是累积平均异常收益也下降得比较快。无派现记录的公司的累积平均异常收益总体水平高于有派现记录的公司股票。

4.2经营业绩

衡量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市盈率(P/E),把沪市上市公司按市盈率大小分为四类:市盈率小于30、市盈率在30至60之间、市盈率在60至100之间和市盈率大于100。

从图4-3中可以看出,最下方的两条线,即异常收益最低的是市盈率小于30和市盈率大于100的股票。中国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平均水平在60左右,远远高于美国股票市场的20-30的水平。由图可知,市盈率保持在平均水平的上市公司股票的异常收益相对稍高一些。这可以从两方面解释:(1)市场对低价股不是那么热衷,造成市盈率低于30的股价异常收益低;(2)市盈率大于100的公司股票,一般每股收益极微,这种和经营业绩脱钩的派现方案也不被市场看好。

图4-3沪市在事件前后的CAAR趋势:市盈率的比较

其中纵轴表示CAAR,单位为%,CAARSHPE3、CAARSHPE3TO6、CAARSHPE6TO10和CAARSHPE10分别代表沪市市盈率在30以下、30-60之间、60-100之间和100以上的上市公司的累积平均异常收益;横轴表示日期。

4.3股本结构

我们把沪市的上市公司分为国有公司和民营公司两类。由图4-4可以看出,国有公司的CAAR在事件日当天达到最高值,随后下跌;民营公司的CAAR在事件日前三天达到最高值,随后持续下跌。民营公司的股票反应速度比较快,下跌的幅度也较大。

由于国有公司和民营公司的价值利益取向不同,民营公司的大股东所持有的股票大多不可流通,无法从股价上升中获得好处,因此更趋向于推出派现方案,才能把钱放到自己的口袋里。对于民营公司的圈钱行为,投资者已经有所察觉,所以在股价的表现上,民营公司的股价异常收益相对于国有公司的要低一些。

图4-4沪市在事件前后的CAAR趋势:国有和民营公司的比较

其中纵轴表示CAAR,单位为%,实线代表沪市国有上市公司的累积平均异常收益,虚线代表沪市民营上市公司的累积平均异常收益;横轴表示日期。

5.结论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中国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政策要求对股票市场的股价有一定影响,在此之后股价持续下降。

(2)上市公司的历史分配方案对股价的影响:前两年有派现的公司股票价格下降得快一些。

(3)公司的经营业绩的影响:市盈率过低和过高的股票收益相对较低。

(4)公司的股本结构的影响:民营公司的反应比较快,短期内下降得较多。

中国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政策要求提高了再融资的门槛,对上市公司的派现作出了强制要求,使得2000年上市公司派现的比例大大增加,显示了明显的政策效果。上市公司历史分配、经营业绩和股本结构的不同,造成其股价异常收益也有所不同。针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1)强化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与教育,通过采用强制性的法律规范引导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向理性化发展;对于那些有累积盈利而又不分配的公司,必须强制其披露不分配的具体理由。

(2)历年分红派现的比例应该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

(3)充分揭示信息,公告每日股息收益率和预期股息收益,使投资者能够有形成明确的预期。

(4)可在条件成熟时开征资本利得税,使股利收益和资本利得的税收保持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导上市公司更多地选择派现方式,鼓励投资者长期投资。

当然,从长远来看,上市公司不可能按照政府划定的模式来进行派现行为,最终还是要依靠市场的力量和上市公司自身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Miller,MertonH.,andFrancoModigliani,Dividendpolicy,growth,andthevaluationofshares,JournalofBusiness34,1961,411-433.

[2]RossWatts,Theinformationcontentofdividends,JournalofBusiness46,1973,191-211.

[3]RossWatts,Commentson‘Theimpactofdividendandearningsannouncements:Areconciliation,’JournalofBusiness49,1976,97-106.

[4]R.RichardPettit,Dividendannouncements,securityperformance,andcapitalmarketefficiency,JournalofFinance27,1972,993-1007.

[5]R.RichardPettit,1976,Theimpactofdividendandearningsannouncements:Areconciliation,Journalofbusiness49,86-96

[6]J.RandallWoolridge,Theinformationcontentofdividendchanges,JournalofFinancialResearch,1984,237-247.

[7]EugeneF.Fama,KennethR.French,Dividendyieldsandexpectedstockreturns,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22,1988,3-25.

[8]FrankH.Easterbrook,TwoAgency-costexplanationsofdividends,TheAmericanEconomicReview74,1984,650-659.

[9]HarryDeAngeloandLindaDeAngelo,Dividendpolicyandfinancialdistress:AnempiricalinvestigationoftroubledNYSEfirms,JournalofFinance45,1990,1415-1431.

[10]HarryDeAngelo,LindaDeAngelo,andDouglasJ.Skinner,Dividendandlosses,JournalofFinance47,1992,1837-1863.

[11]EugeneF.Fama,KennethR.French,Disappearingdividends:changingfirmcharacteristicsorlowerpropensitytopay,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60,2001,3-43.

[12]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2001.

公积金异地使用政策范文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股票市场事件研究法

一、引言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特别是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来达到特定的政策目标——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为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运用一些必要的工具,如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等。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存款规定存款准备金率,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等货币存款机构按规定比例上缴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

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股票市场影响,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影响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市场资金供给,最终影响股票市场;通过影响市场利率,再而影响股票市场的资金供给和股票市场的相对收益率,由此影响扩大到整个股票市场;通过官方公布的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给投资者一种货币政策扩张或紧缩的预期,进而影响投资者的市场行为等。本文中,选用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采用事件研究法来分析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影响效应。

二、方法介绍与样本选取

(一)事件研究法

事件研究法是金融研究中最常用的实证研究方法之一,最早是由BallandBrown(1968)和Fama、Fisher、JensonandRoll(1969)提出的,它是在特殊的事件窗口中研究投资者对同样事件信息的异常价格反映的方法。事件研究首先进行事件定义,即选定事件日、估计窗口、事件窗口。本文对其定义如下:事件日,以存款准备率调整公告日作为事件日,即0天;估计窗口:以公告日前8天至公告日前18天作为估计期,共10天,以此估计期来计算股票的期望报酬率,即正常收益率;事件窗口,以公告前7天至公告日后7天为事件期,以此观察股票价格在存款准备率调整前后的反应,共15(14)天。

事件研究法通过分析事件发生后异常收益率和累积异常收益率等指标来研究事件对股价的影响。收益可分为正常收益和异常收益,正常收益是指投资者在正常情况下所能获得的预期合理收益;异常报酬是超出正常收益的投资收益部分,即异常报酬等于实际收益率减去预期收益率。正常收益的计算有四种方法:市场模型、常数均值模型、市场调整模型、不变收益模型,这里我们选用最常用的模型--市场调整模型,即为事件估计窗口的市场平均收益率。异常收益率(AbnormalReturn):是指t时刻上证综指的异常收益率,累积异常收益率CAR(CumulativeAbnormalReturn):是指各时刻异常收益率的累加。

(二)样本选取

存款准备金率自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共调整了40多次,要研究这个事件对股市的影响,选取这40多次分别进行研究显然有些繁琐,因此,必须选择其中的几次进行研究分析,选取的原则有:一是多个政策信息对市场的共同作用,二是市场自发调整的因素,三是存款准备金率的重大变革,应用这样的原则,最终筛选出的五次。

三、实证分析

从图1可见,从2004年4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之前的第七个交易日,累积异常收益率为0.009649,之后累积异常收益率开始持续波动上升,到政策公告前的第一个交易日则突然下降,公告日之后继续下降,图上可知从信息公布前一天到信息公开后累积异常收益率都持续下降,这说明公告信息可能存在提前泄露的情况,市场提前做出了反应。而公告日之后,累积异常收益率继续下降,这也说明了市场对政策信息的反应比较有效,并且其结果也与经济理论的预测是一致的。

从图2可以看出,2006年11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之前的第七个交易日,累积异常收益率为-0.00038,之后几天累积异常收益率变化不大,直到公布前第四日开始快速上升,在公告日后累积异常收益率呈现上下波动。信息公告前,股指的累积异常收益率持续上升,这可能是由于股市本身受市场因素的影响。公告日后,股指累积异常收益率波动剧烈,说明市场对这次公告信息已经充分吸收了。

从图3可以看出,2007年12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调高准备金率之前第六个交易日累积异常收益率达到最低0.038885,之后开始逐步上升,信息公布后的第四个交易日才出现小幅下降,之后到第五个交易日达到最大0.185279,。这可能是2007年中国整个股市出现大牛市有关,此次调整准备金率对股市稍微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受到整个市场的影响,此次调整的影响就显得不是那么大了。

从图4可以看出,2008年10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调低存款准备金率之前的第六个交易日,累积异常收益率为0.079282,之后累积异常收益率开始上升,到公布前的第三个交易日达到最高,然后逐步下降,到宣布之后的第六个交易日达到0.045381,政策宣布前后,累积异常收益率基本处于下降阶段,几乎没有受到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这可能是由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特别是因金融风暴冲击2008年10月9日暂停交易的冰岛股市,10月14日恢复交易,开盘即暴跌77%,由于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并且加之国内市场信心不足,始终无法有效恢复,造成政策实施的实际效果远远低于预期。

从图5可以看出,2011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调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公布之前的前七个交易日累积异常收益率出现波动上升,在信息公布之前的第1个交易累积异常收益率达到最高为0.029406,在公告日当天出现大幅下跌到0.001096,之后的第1个交易累积异常收益率又达到较高值0.028431,信息公告之后累积异常收益率出现明显较大波动。从图上可以看出,调整信息之前,累积异常收益率出现明显上升,这说明市场可能对这次调整有所察觉,存在信息泄漏的可能。然而信息实后,累积异常收益率又开始出现波动上升,说明股票市场已经对这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信息充分吸收了。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选取六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分析了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股票市场所带来的累积超额收益率比较显著,特别是1998年、2004年、2011年的调整对股市的累积异常收益率都带来了明显变化,但是2006年、2007年、2008年的调整没有给股市带来太大的影响,并且与我们通常所知道的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会使股价上涨,调低存款准备金率会使股价下跌相悖,这可能是中国人民银行频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使得市场事先有所预期,或者是由于货币政策的滞后性,使得政策效应在较长时间得以实现,在短期内没有实现。另外,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给股市带来的累积异常收益率不太确定,有正有负,但多数情况带来正的累积异常收益率。因此,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在保证经济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尽可能少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过度频繁的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会对市场预期造成一定的影响,可能不会达到调整所预期的效果,并且也可能会对中国人民银行政策工具的权威性带来些许影响。由于选取估计窗口天数过短等原因,也可能与实际的情况出现一些偏差,这也就成为了继续研究的一个方向和动力。

参考文献:

[1]李红艳、江涛.股市价格与货币供应量关系的实证分析[J].预测,2000年第3期.

[2]蒋振声、金弋.中国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均衡关系[J].世界经济,2001,(3)32-35.

[3]孙华妤、马跃.中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关系.经济研究,2003年第7期.

公积金异地使用政策范文篇3

贷款封顶额度调高

非普惠政策

国管公积金中心网站内容第一条显示,住房公积金在保证缴存职工提取的前提下,优先满足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贷款需求。借款申请人购买政策性住房或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含)以下的首套自住住房,贷款最高额度调整为120万元,购买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非政策性住房或第二套住房的,贷款最高额度仍为80万元。

记者发现,虽然这一额度已经和市管公积金中心的调整一致,但对刚需购房人来说,这并不是普惠政策。文件中规定,“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具体额度按照《关于加强中央国家机关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差别化管理的通知》综合确定”。

那这份通知中说过什么呢?国管公积金中心网站内容显示,“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具体额度……以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余额为基础,结合贷款成数、还款能力、缴存时间、配偶缴存情况,以及存贷比调节系数等因素综合确定,个人账户余额不足2万元的按2万元计算。购买政策性住房的,仍执行原规定。”

而根据部分开发商和中介机构的办理实例统计,一般来说,国管公积金中心的贷款额度为个人账户余额中的7至10倍左右,通常为7至8倍。

记者以一位缴纳国管公积金的单身市民测算,如果他想贷款120万元,按照缴存额为7倍的测算结果,他的公积金账户余额需要超过17.14万元。此人月薪为7000元,那么在他单月个人缴存额为840元,供职单位为他缴纳840元的情况下,他需要连续缴纳8年零6个月才能贷款120万元整。“要有那余额,谁会到现在还没房啊。”这位市民表示。

缴存时间可合并计算

换工作也能贷

在昨日的新政中,贷款额度不再依据个人信用等级上浮。而对于曾经在外地缴存住房公积金、在北京缴存不满规定缴存时间的,职工可以提供原缴存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出具的缴存证明,经审核确认属实的,缴存时间可以根据缴存证明合并计算。

这一内容,和市管公积金中心官网的内容大同(楼盘)小异,都是对异地缴存的时间给予认定。但记者注意到,无论是国管还是市管公积金中心,都没有直接写明缩短缴存时间。业内人士分析,国管公积金和市管公积金都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放宽了对缴存年限的限制。购房人只要此前有公积金缴存证明,就说明他有相对稳定的职业和收入,认可异地缴存时间,对一些刚刚在北京工作的人来说,比简单将缴纳期限缩短为6个月更有利。

新政同时对在外京籍职工买房进行了约定。对于中央国家机关因公派驻外地,在外地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北京户籍职工,在北京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可持工作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出具的缴存证明等相关材料申请贷款。

取消1.5‰担保服务费

为购房人省小钱

这份通知还提出,取消由开发商或售房单位提供阶段性保证担保和房产抵押担保方式1.5‰的担保服务费。

和上百万的购房款比起来,1.5‰的担保服务费虽然不多,但对于要从牙缝中挤出钱凑首付的刚需购房人来讲,仍旧是个利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