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写作

《乌塔》读书笔记,乌塔阅读题及答案(整理10篇 )

发布人:转载 发布时间:2024-02-28

《乌塔》读书笔记篇1

《乌塔》这篇文章主要讲述小女孩乌塔为了独自游历欧洲,竟为之准备了三年之久,并且在游历的过程中体现出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如果不是亲口读到和了解到,我绝不会相信。她毕竟才十几岁呀!读完这个故事,我才明白了这是千真万确的。

其实,我们也要向乌塔学习。在中国,我们孩子从来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帮助爸妈扫扫地这些基本家务都做不到,更别提一个人游欧洲了!

坦诚讲,我认为,其实中国式的家庭教育方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小就娇惯孩子,让孩子“吃饱喝足,衣食无忧”。可是,这样又有什么用呢?孩子长大,翅膀硬了,总有一天要飞翔的。但是,他们却因缺乏对生活的历练,过多地对父母的.依赖,只能在现实社会中挣扎着、呼喊着,但都只是徒劳!相反,只要根据孩子的成长过程培养孩子的自理和独立能力,孩子就会飞得更高、更远!

很多家长都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不让他受到一点伤害。所以,我想说一句,“路,总要自己走的;独立,就是一盏灯,指引着你前进”。

《乌塔》读书笔记篇2

今天下午在家没事,我便翻开作文书,读了《乌塔》这篇文章。

文章讲了一位14岁的小女孩独自一人去欧洲旅行.在罗马的一个青年旅馆里认识了一位中国女孩汪晓洁.乌塔说:“她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后还要去希腊,她为了这次旅行准备了整整3年的时间,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而且还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读完后,文章中有一句话让我十分震撼:汪晓洁一时语塞,对乌塔说:“在中国,像你这样年纪小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爱她们,不会让她们一个人出远门“而乌塔说:“我在家里也是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都很爱我,可我们兴趣不同,有时候一起出去玩,有是后单独出去玩.“

从乌塔说的话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孩子却少锻炼,中,德两国的孩子在家同是宝贝,确为什么在中国的家庭里孩子不能一个人出远门,在外国孩子的`家庭里,父母就允许孩子们这样吗?不是的.在中国家庭的孩子不要说是去外国旅游,叫他们在国内旅游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中国的孩子从小就缺少锻炼;缺少勇敢;缺少自信,有的人有依赖心,根本没法离开父母.而外国的孩子不是这样的,他门勇敢,坚强,从小就开始锻炼,所以他们敢一个人出门,而且父母不会很担心。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乌塔是一个只有14岁的小女孩,竟能用自己的挣的钱游遍欧洲,而且还是一个人,她的独立生活能力多强啊!现在,在中国许多家庭的家长都十分并心自己的子女们,生怕他受到一点点的伤害,所以不让他们做这做那,不让他们出门,生怕在外面受到一点伤害,这样使他们的性格变得暴燥,从而使他们独单,不能融入社会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是天下所有父母心,但为了自己的孩子,,也要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啊!未来是我们的,父母们,请放开对我们的束缚,让我们经受风雨的磨练,在这大千世界中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吧。文章里写过这样一句话:“光从电视和书本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觉得她说得很对,当然从书本和电视中认识世界是不完美,我们要走出我们自己的

世界,来亲自体验。但是我还要像乌塔那样,独立、自主、有主见,这样对我自己有很大的好处。

⑴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⑵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

⑶要像乌塔一样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

《乌塔》读书笔记篇3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特殊的课文——《乌塔》。

课文以记述与对话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小女孩,虽然她只有14岁,但是,她还是勇敢的一个人独自游遍了欧洲的故事。自从学了课文后,我的心里久久没有平静下来,一直在想着自己的表现。假如说,我们要去大夫山玩,那么,准备出发时,我的第一句话一定是:“爸爸妈妈,水倒好了吗?”“爸爸妈妈,行李包准备好了吗?”等之类的话语。这时再想起来,觉得实在不应该。

在我学习完课文后,我想到了我们中国母亲与外国母亲的区别和不同。

中国的父母,给孩子很多爱。这些爱却大部分是溺爱。而外国的父母,也给了很多爱给孩子,但他们更多的是让孩子独立自强,无私的爱。于是,在这两种教育方式下,我们中国孩子和外国孩子也拥有了巨大的差别。中国像乌塔这样年龄的孩子有很多,但是,要是告诉他们要游遍中国时,肯定一个也不敢,更别说去游遍亚洲了。这时,就清清楚楚地证明了,外国的.孩子比中国的孩子独立的多。

我多希望,中国的所有父母都来看一看这篇课文,改变自己对孩子的看法,让我们中国的孩子扔掉那可怕的依赖性,学习那值得赞扬的独立自强,以及对生活的热情。

《乌塔》读书笔记篇4

这周,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小女孩乌塔独自游玩欧洲的故事。文章最后针对中国的父母与德国的父母对孩子采取的不同的爱的方式,提出了怎样爱孩子的问题。

在我认为:如果爱孩子,就应该让孩子学会独立。在中国,大多数孩子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和“小公主”。天天依赖着父母。在国外,一、二岁的孩子刚刚学会走路,父母就不再管他。孩子不小心跌倒,父母即使在旁边也只是说两句鼓励的话,最终还是孩子自己爬起来。

在中国如有类似的事情发生,父母哪怕有重要事情要办,都会立刻跑过去扶起孩子。拍拍孩子身上的灰尘。

虽然在中国少有几个独立的.孩子,可却被父母“关”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整天只能从电视上了解外面的世界,没有一片自由的天地。不要说让孩子独自出国旅游了,就是让孩子独自去一趟公园,家长也不会同意。在“傻根”的眼里:天下无贼、无强盗。但在大人们眼里,坏人多的是,似乎所有的坏人都瞄上了自己的孩子,为了孩子的安全,他们让孩子的童年没有快乐,让孩子永远在自己的翅旁长大。

亲爱的家长们,我们知道您的用心良苦,更能理解您那伟大的爱。可是,我们有翅膀,请您不要把它折断,我们会自己行走,请您不要总是扶着我,我们想像雄鹰一样在蓝蓝的天空自由地翱翔,请您不要把我们的理想扼杀在摇篮里!

《乌塔》读书笔记篇5

《乌塔》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叫乌塔的14岁小女孩独自游历了欧洲。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来准备资料和当地警察局的电话。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乌塔的独立、自主和勇敢。这是一个后的孩子所不能做到的。

读了《乌塔》这篇课文后,使我想到了自己:记得那是三年级的暑假。一天,妈妈发现家里的盐、酱油用完了,自己工作也很忙,就派我去超市买。我傻眼了,超市离家那么远,我从来没有单独乘过公交车,想到那么多小偷的故事,我退缩了,妈妈,我不去!但是妈妈坚持要我去。我硬着头皮接过妈妈给我的30元巨款;就去超市购物了。好不容易乘着公交车到了超市,幸好没碰上什么小偷。刚跨进门槛,我就有点儿手足无措了。商场里人山人海,柜台上到处都是琳琅满目的商品,弄得我眼花缭乱。好不容易挤到了酱油和盐的`柜台前,拿了一包就走。接下来就要去收银台上付款了。阿姨问我有没有会员卡,可我根本就不知道会员卡是什么东西。只能掏出那30元钱交给阿姨。阿姨把东西给我后,我就回家了。虽然顺利地买到了酱油,但是心一直提着,很久很久才放下。

读完《乌塔》,我心想:我应该学习一下乌塔小朋友。他能一人独自游历欧洲,我却连个买酱油的水平都没有,我应该做一个独立的孩子,不要让大人操心。

《乌塔》读书笔记篇6

我们的语文课本上有一篇课文叫《乌塔》,讲述的是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她自己挣旅费,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安排旅游计划,每到一地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再给家人通个信。她说她要继续挣钱,以后去中国旅游。

乌塔是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小女孩,但她却能勇敢地独自一人游历欧洲,增长见识。没有大人的陪伴,而且计划是自己安排的,旅费也是自己挣的。我猜想,乌塔长大一定是个很能干、很有能力的人,她肯定是个成功人士。

而我们中国人,要是想这样旅游,总要父母陪伴,旅费也是由父母出,一切都是由父母安排好的。我们没有勇气独自到外地旅游,而且父母也不放心让我们自己出去旅游。

所以我们要向乌塔学习,从小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多动脑、多动手、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的好习惯,不能事事依赖父母。我也想通过用收集废品、卖书、卖报等方法攒一些钱,到外地游一游,看一看,丰富一下自己的才智,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平时还要多干家务活,劳动能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

《乌塔》读书笔记篇7

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乌塔是个德国小女孩,家住汉堡,这次趁暑假,一个人独立游欧洲,而且旅游的费用都是去别人家干家务活、陪小孩玩,或者是去餐馆、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挣来的。

在我们中国,这种事例就根本不会发生,大部分家长都是怕自己的孩子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每次,哪个同学约上自己的'好朋友出去玩,家长不是说要注意安全就是说要早点回来,让人感到家长对孩子过度的溺爱。难道说乌塔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不爱她吗?当然不会。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如果哪个人天天憋在家里,那么他会像困在铁笼里的狮子一样,非常孤独,非常寂寞,没有多少朋友。光从电视和书本上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经常在电视上看见云南,但只有亲自到那里,她的美才深深感动了我。俗话说得好“见多识广”,同样是的,一个人光从别人嘴里是了解不了世界的,是不到世界的美的,所以,只有自己亲自外出,亲自去体会,才能真正了解世界,了解我们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以及雄伟。

我要对中国的孩子们说:希望我们都能尽快走出溺爱的怀抱!我要对中国的父母说:给孩子撑起一片自由的蓝天,让爱更完美,让爱更充实!

《乌塔》读书笔记篇8

《乌塔》这篇课文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独立,热情,勇敢……的小女孩。她叫乌塔,是德国人,今年只有14岁,竟已经独自一人游历了欧洲各国。她为了这次旅游,足足花了三年时间去读了很多关于这些国家的书籍。不仅如此,更了不起的是她每逢周末放弃休息玩耍,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牌;假期,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把挣得的钱作为旅费。她的这种行为深深地打动了我,教育着我。

与她相比我就是井底之蛙。当我还在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书本中汲取的营养时,她已经不满足从书本上或电视上学到的知识,她觉得那样认识世界是不完美的,只有亲自去周游世界各国,才能认识真实的世界。

与她相比我就是一个懦夫。当我还在为每天上下学谁来接我而发愁的时候,当我为每天晚上要独自睡小房间而担心的时候,她已经一个人背起行囊,离开了父母,周游了欧洲,研究了各地的地理环境,掌握了保护自己的方法。

与她相比我就是无能的“小皇帝”。当我还在大把大把地花父母挣的.血汗钱的时候,她已经能有计划的打工挣钱了。

记得毛泽东说过,未来是属于我们的。我们是未来的栋梁,应该顶天立地。那么现在我们不应该蜷缩在“鸟笼”里,鸟笼里飞不出雄鹰,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遇到问题,自己解决,在生活中不断地锻炼自己,磨练意志,尽量不寻求父母的帮助,把自己培养成自立、自强的人。

《乌塔》读书笔记篇9

爱孩子,就放开双手

爱孩子,不是给孩子买衣服;爱孩子,不是给孩子,很多钱;爱孩子,更不是给孩子报很多的兴趣班读了……《乌塔》一文后,我知道爱孩子,就是让孩子自己去实践。

这篇文章主要是写,“我”在罗马认识了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在“我”与乌塔的攀谈中,了解到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当我读到,乌塔说在家里已经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计划时,我顿时被乌塔的独立和计划性惊呆了。想想我每次外出表演,无论远近,都要缠上父母,他们又是给我提包又是给我拿道具,深怕我受累。

乌塔做事有计划,源于她的父母放手让她自我实践。而这在中国,是很难看到的'。中国的孩子们大多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大多都不放心让他们自己一人有世界。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诗句,这位慈母的儿子要远行,缝儿子的衣服也要缝一层又一层,深怕他冷着,生怕他太晚回来!可事实上他的儿子已经是成年人了,她完全自己可以照顾自己了!而乌塔就不一样了。她为这次旅行准备了三年,读了很多关于这些国家的书,自己打零工,攒足了旅费,还懂得怎样独立自主的生活,这就是放手的收获。

只有父母放开双手,孩子们才会被培养成做事有条理,独立生活能力强,见识广,知识丰富的强者!

《乌塔》读书笔记篇10

最近,我在学校学了一篇课文《乌塔》。

这个14岁的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让我非常佩服。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而且还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为了挣旅费,去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非常独立。

以上这些都值得我学习,因为在家里我只能看书,写作业。而乌塔却可以在外面旅游,去亲身体验书本中的知识。她是多么独立,而我,至今也没单独出去旅游过。唯一一次到远地方旅游,却也是爸爸妈妈带我去的'。那是今年的国庆节,我们一家人驱车到宁波旅游。我们游览了历史建筑天一阁,来到了象山影视城,既了解了中国的藏书文化,又增长了对现阶段中国影视文化的了解,受益匪浅。但是,我深知不能和乌塔相比,我的旅游以被动为主,依赖程度高,难以有自己的想法,也难以体会那种通过自己付出获得回报的快乐。

最近,我还看了一则新闻,讲述的是一个九岁的男孩独自一人来到中国的北京天安门广场旅游。当记者去采访他提问道:“小朋友,你难道很熟悉中国吗?”那个小男孩说:“我在来中国之前,看了很多与中国有关的书,并且了解了北京的历史。”然后,记者又问:“你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我想去故宫、长城、四合院。”他脱口而出。就在当时,记者一下子愣住了,一副惊讶又羡慕的表情,一个外国男孩既然如此熟悉北京的历史地理文化。

我希望中国的家长也能和其他国家的家长一样,能给孩子一个独立、自由的蓝天。因为光从书本中认识知识是不完美的,只有走出去,去亲眼见证书中的知识,才能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