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计划安排

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范例(12篇)

发布人:整理 发布时间:2024-02-03

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篇1

关键词农业机械;现状;存在问题;报废建议;山东菏泽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等惠民政策的强力推进,促进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的保有量逐年增加[1]。一大批使用年限已久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已被淘汰,但仍存在着一批使用年限较长、功能老化的农机具。如何处理好这批农机具,更好地推进农业机械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应该成为有关部门重点考虑的问题。

1菏泽市农业机械发展现状

截至目前,全市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为3.2622万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及玉米联合收割机总量达1.5591万台。有相当一部分农业机械已经老化,燃油消耗率上升幅度大大增加,发动机有效功率或动力输出功率降低值大于出厂标定值15%。按照拖拉机报废技术指标与经济指标,即燃油消耗率上升幅度大于出厂标定值20%、大中型拖拉机发动机有效功率或动力输出功率降低值大于出厂标定值15%、小型拖拉机发动机有效功率降低值大于出厂标定值15%的技术标准进行衡量,菏泽市需要报废处理的各类拖拉机超过25%。部分联合收割机需要进行报废处理。从20世纪90年代末,菏泽市农机管理部门就在全市全面开展了小麦联合收割机推广工作,且大部分为小型收割机,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充分调动了农民购买联合收割机的积极性,现全市小麦联合收割机总量已达1.3141万台,但前期的收割机已有一部分不能正常使用,面临报废处理。

2存在的问题

一是旧农业机械的使用造成资源浪费,由于机械超期服役,老化严重,再加上农机手文化水平、技术水平不高,对机械维护、保养不够,很难保障机械的正常动力,存在着燃油量较高、燃烧不充分、污染环境等问题。二是旧农业机械的使用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2]。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村土地流转速度的加快,小型的农业机械从事农业生产将越来越少,并将逐步退出,农业生产更适合于大中型农机具作业。拖拉机、收割机使用年限长、功能老化,难以达到与之相配套的农艺要求,作业效果难于实现节能增效、促进农业增产增效的目的。三是旧农业机械的使用存在农机安全隐患。由于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使用年限较长,农民群众安全意识差,不少机手未按要求到农机部门办理牌照、参加农机驾驶操作技术培训和农机安全检验、依法办理交强险费用,存在着较大的农机安全隐患。

3农业机械报废处理的建议

3.1制定报废标准

各有关部门应根据目前我国农业机械产品质量标准,认真研究制定相应的强制性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报废技术标准,并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实行补贴政策。应在继续加大对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投入力度的基础上,参照对汽车报废补贴、农民旧家电回收补贴的做法,研究对旧农机具报废回收补贴政策,对于不同的机械给予不同额度的报废补贴,补贴标准应高于农机购置补贴标准(约合新机具价格30%),所需资金全部纳入政府财政专项预算,以引导农民群众及时申请报废旧农机具,加快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步伐,促进大型、复式、多功能农机具的快速发展,推进农机化事业尽快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跨越。

3.2规范补贴程序

申请补贴报废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必须是纳入农业机械管理部门牌照管理的机械,以促进农业机械“三率”的提高。补贴资金由政府财政部门向农业机械管理部门统一划拨,由农业机械管理部门根据不同的农业机械统一进行补贴;报废的农业机械由农业机械管理部门指定废品回收企业。进行定点回收,统一监督销毁,以防止旧部件再次流入市场;报废的农机具,由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及时收缴牌照,统一进行注销;购置新的农业机械补贴程序参照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程序进行补贴[3-4]。

3.3完善惠民政策

一方面,由于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主要从事农田作业,开展运输服务的拖拉机越来越少。燃油税改革后,农业机械作业成本增加,对农机手增加了一定的经济负担。因此,对单纯从事农田作业的拖拉机、小麦联合收割机及玉米联合收获机等动力机械,国家应尽快建立相应的农业机械作业补贴政策。另一方面,对从事运输作业的拖拉机和参加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只收取交强险费用,以减轻农民负担,推进农业机械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4参考文献

[1]孙旺态.秦安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建议[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11):60-61.

[2]朱献虎.五河县农机化发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233-234.

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篇2

[关键词]农机推广出现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6-0212-01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机设备的支持,而农机设备的改进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机设备正逐渐被完善。在农机设备日益改进的今天,加强农机推广成为促进农业机械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农机推广的意义、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出发,浅谈加强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希望给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带来帮助。

1农机推广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义

农机推广,是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它标志我国农业进入到机械化发展的时代。农机推广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意义有几个方面的表现:第一,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所使用的农业机械化生产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大力推广机械设备,才能让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二,农业机械化发展在农业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解放了农村劳动力的双手,提高耕作效率。所以农机推广有利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实现传统农业改变的有力保证。第三,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使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得到了提升,农业生产打破了传统布局,农业生产不断形成新的发展模式,让农民对农机和设备的需求量变大,为满足农民需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广农机工作势在必行[1]。

2农机推广在农业机械化发展遇到的问题

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使得农机推广受到了阻碍,农机推广问题日益明显。农机推广问题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2.1农机推广经费存在的问题

农机推广需要大量资金作为支撑条件。目前,我国建立的农机推广点虽然有许多,但由于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过快,农机推广的经费无法满足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国家对于农业管理体制改革投入的经费也变得跟不上节奏,无法满足推广技术的进行,推广点没有足够的资金引进先进的农机产品,导致推广点农机无法更新换代,这样做无疑会阻碍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

2.2农机推广员素质要求的问题

对于农村推广员来说,他们是与农民接触最深入的群体,但由于农机的推广环境十分复杂且地理分布分散,决定了其人员大多都是本地人员。而且农村的交通、通信等条件比较差,年轻的科技人员大多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工作环境。再者工资水平低,也降低人们对这份工作的热情,所以,从业年龄偏大、缺乏从业资格、专业化水平低和离职率偏高成为这个行业的主要现象。在加上当地政府对这问题不够重视,造成了这类人员的大量流失。

2.3农机推广手段落后的问题

农机推广手段应该与时代的步伐相协调,以前,农机推广手段缺乏经费的支持,只要经费到位的条件下,引进新的农机设备,新设备直接售卖,就能达到对农机进行推广的目的,但是现在,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改善,农民想要第一时间了解新设备、新技术,就需要农机推广员改变传统手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农机推广工作。

3农机推广对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

农业机械化发展离不开农机的推广,为了能让农业机械化得到良好发展,推进农机的推广工作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3.1提高农业推广资金自主化

目前来看农业推广资金单单依靠政府是不可能发展的,我们应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跟随市场经济的发展,着眼于市场当中,站在市场的角度,投入推广资金,把握好市场经济发展给我们所带来的机遇,能达到资金的有效回收。值得注意前期需要做好前期市场调研工作,让有限的推广资金在市场道路上流转起来,为以后的农业机械设备推广打下基础。

3.2组建专业化农机从业人员

农机推广需要专业人员来进行讲解,专业人员的讲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工作,为了能吸引人才加入,需提高职工的薪水待遇问题,对于已经加入农机推广人员,要提供定期的培训,更新对设备的认知。对于农机出现的问题,农机人员还需加强与设备工厂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这样让农机推广形成专业化、水平化和技术化的行业,让农机从业人员成为专业化团队。

3.3多元化推广方式

传统推广方式已经被社会逐渐淘汰,为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要采取多元化推广模式,转变传统推广方式,并要结合实际情况、推陈出新,建立多元化推广模式手段[2]。

3.3.1传统模式的更新

传统模式由于主动性差,导致人们无法了解设备,所以现在需要推广人员主动出击,进行“从群众来,到群众去”的工作办法,这样,既能知道农户对农机的要求,又能把握住市场方向,且还能将新技术带给农民,让农民应用到实际生产当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3.3.2“领头羊”示范模式

新型农机推广需要示范带头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推广人员应该与农民建立合作小组,对所需要推广的农机进行示范,通过点、线、面的方式进行推广,从示范上让农民了解农机优点,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3.3.3合作模式

通过与生产企业合作,让农机生产企业提供器具,农业推广点提供技术服务,并负责收款方式。这样不仅让新农机故障维修提供了保障,而且还推动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同时还能将农机问题及时回馈给农业推广点,使农民的利益得到维护。

总结

农业发展会一直跟随机械化的发展步伐,因此农机推广成为农业和机械业发展的动力,但我国农机推广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更要结合实际情况,针对问题,进行反思、不断总结不足,抓住时代给予的机遇加强农机推广的范围。还需根据农村农业现有情况,不断改进农机推广模式,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为农业化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篇3

一、我国现阶段农业机械推广存在的问题

1.农业机械存在价格高,工作效率低问题。农业机械是现代化科技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而我国的农业水平大多数仍然以“小农经济”类型为主,进行一家一户的分散型的农业种植生产,难以负担农业机械的较高的价格。价格低廉的农业机械往往在质量方面也有让人十分不满意的情况。大多数农民收入少,无法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全面转型,仍然以人力畜力劳动耕作为主,生产效率十分低下,同时,也无法保证每一个农产品的质量。农田受外界因素影响特别之大,十分容易导致农民的巨大的损失。有些农民退而求其次地选择了价格较为低廉的农业机械,但是此种农业机械质量较差,后期维修费用较高,使用寿命也相对较短,更有甚者会出现对机械使用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的危险情况,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机械推广现状迫切地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大规模的调整和改善,以此为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助力。

2.农业机械种类少,难以满足多种地形需求。我国具有以山地为主的自然地理特征,平原地形分布较少并且极大一部分被各路水系分割的较为破碎,极少有连接成片的平原土地,供给农民进行大规模的农作物种植,发展农业经济。我国现在农业机械技术也相对较为不够成熟,数量少、种类少,大多都是以平原工作为基础的农业生产机械,面对我国复杂的农业种植的自然地理环境,无法完全发挥它本身的作用,不能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力”,花了大价钱进行成本投入,但是工作效率十分低下,这本身来说就是对科技资源以及资金资源的一种形式上的浪费,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我国由于地形的多样化,在山地地形上早就发展了各种能够带给农业大量利益的特色农业经济,单一的农业机械的推广不仅不利于山地地形出农业类型的发展,还有可能对山地特色农业的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这样一来,不但没有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代化目标,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业多样化发展的进程。

3.传统农民对农业机械接受程度不高。我国现阶段农业的发展仍然以“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进行缓慢的发展,农户仍然一家一户小规模零散化种植生产,效率低下的同时,也无法保证每个农产品的质量优良。但农业机械的购买毫无疑问的要求农户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农业属于获利十分少的行业,部分农户无法承担机械的高成本投入,这是我国农业机械无法彻底推广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阻碍因素。另一方面,我国务农人员对科学技术的了解程度不够,知识水平较为有限,对于农业机械化所带来的收益,以及对国家的经济建设起到的作用没有一个较为形象和明确的认识,对新知识的传入接受有一定程度的困难。我国相关的农业补贴也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使农民在受到损失后,没有一个能够重新发展的良好机会,不利于农民及时建立起对农业发展的信心。

二、针对我国现阶段农业机械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1.如何解决农业机械价格高,工作效率低问题。政府要加强对农业机械研制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农业机械的成本投入,推动农业科学技术向现代化目标迈进,从根本上提升农业机械的质量和数量,保障农业机械的基本供应。向农户开放、加大农业转型的补贴力度,为我国的农业转型提供坚实有力的外部物质支持。引进先进的外来农业相关科学技术,效仿先进国家对我国农业生产进行因地制宜的全面性改革创新,主动加大对农业机械推广的支持力度,坚持发展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农业经济为国家经济建设的基础,民生发展的大计。加强对相关部门的上下疏通,制定相关的科学合理的扶持农业政策以及规划,使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拥有更加具象的保障,农户接受农业机械更加具有主动性。

2.如何解决农业机械种类少,难以满足多种地形需求问题。加强对农业机械的改良工作的落实,在引进国外先进机械的同时,要学会因地制宜地应用在符合应用标准的土地上,以发挥机械最大效率为目标的推广农业机械,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业机械更好地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工作做出贡献,起到推动以及助力作用。要将我国“地形复杂”这一看上去是劣势的地理环境,用另一种思路转变为优势性地理环境,更好地增强对土地的利用程度,借助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发展山区立体化农业,这不仅仅能提高农业经济的效益,增加土地利用面积和程度,更是形成了具有现代化理念的特色风景区,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当地的旅游业,带动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并且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实现农业机械的多样化发展是我国相关部门应该重视的农业转型的主要问题,只有农业机械多样化发展,才能满足我国多样化的农业生产需求,进行“有的放矢”的针对性的问题解决,而不是像之前的“头痛医脚”式的无效的农业变革,既浪费了财力物力还损耗了人们的工作热情。

3.如何解决传统农民对农业机械接受程度不高问题。加大对相关农业机械知识以及农业机械会为个人、国家和社会带来多大的益处简要剖析的宣传力度,使农业主体从根本上意识到,?r业机械推广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了解机械化发展在现如今阶段对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发展得到重要性,要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样,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增强农户接受农业机械推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农业主体发自内心地接受了农业的现代化转型,才会使转型的效率、速度以及质量在根本上大幅度地增加,才会使转型工作的进程相对顺利。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出台相应的农业补贴政策,农业本身具有受外界不可控因素影响大的特点,相关风险补贴的落实有助于农业生产者一定程度地得到具象化的保障,使其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更加敢于尝试、敢于创新,这样的思想也有利于对新事物的接受,有利于农业机械推广,利于国家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机械化、规模化的发展。

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篇4

[关键词]农业机械改造思考

[中图分类号]S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9-0166-01

一、前言

塔城市的气候是属于中温带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在春季的时候,气温的温差比较大,白天气温上升快,夜晚气温下降很快,冷暖相差程度是比较大的。夏季的气温基本上都是在二十几度,比较热的时间在九十天左右,酷热的时期大概在一个月左右,气温在秋季就变得不同了,一个月的时间就能下降二十几度,冬季寒冷而且漫长,最冷的时候可以达到零下四十度左右,塔城盆地降水量稍多,年均二百九十毫米,蒸发量一千六毫米。在农业机械的使用上,要适用多种用途。

二、农业机械在新疆塔城发展现状

在二零一二的时候,塔城地区的拖拉机注册已经达到了八万多台,在农业机械化的潮流中,耕整地环节机械化操作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九,播种环节机械化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八,收获环节机械化程度也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六。这样的水平在整个新疆来说,都是在前面的。近年来,新疆塔城区一直在积极的争取国家在农机方面的补贴资金。在二零一二年这一年,国家给予塔城市八千八百多万元的补贴资金。在下面的市区和县,都有八百多万的配套资金。三千多户农户享受了国家的农机补贴。在这一点上极大的改善了塔城区的农业结构配置。在农机的装备水平上,也有着极大的完善。

新疆塔城多次举办先进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现场展示演示会等,参加人员达一万多人次。于此同时,农机人员的培训方面也是做得非常好的,进行技术培训,举办多次培训班,培训人次高达五万多人次,对于农业人员的农机操作能力,农业作业质量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另外,新疆塔城地区还积极进行棉花、玉米、甜菜等农作物收获机械的推广、农业配套机械的建设完善和残膜的回收利用、节水灌溉机械化技术的实施,极大的提高了新疆塔城的农业机械化操作。在现在看来,新疆塔城的玉米收获机械化操作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左右,对于棉花和甜菜的收获机械已经开始了购进。推广和普及了一些农业技术,比如设施农业方面、节水灌溉方面,残膜回收加工方面,农业机械化操作,农业水平得到全面大幅度的提升。

三、新疆塔城农业机械存在的问题

新疆塔城的农业机械化一直在发展中,但是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难以进行可持续化的发展,提升难度大等。

主要的问题存在于下面的五个方面

1.是买不起农业机械。目前在新疆塔城地区很多农民买不起农业机械,主要的原因在于高性能的农业机械购置费用高,农民难以支付。也正是因为这样,农业机械化的结构问题严重。农业机械存在问题多,小型的农业机械多,大中型的农业机械少,动力型的农业机械多,配套的农具少,低档的农业机械多,高性能的农业机械缺乏。我们了解到在二零一二年,在新疆塔城市一共有八万多个农机户,算下平均,每一个农机户都有四万多的农业机械。但是这只是一部中型拖拉机的价格。在其中数据表明,从事社会服务的农机专业户有近五千户。在农机户中,比例是很低的。平均每个农机专业户只有一个左右的从业人员。能够提供一条龙服务的专业户更是少上加少。农业化的进程缓慢,难以满足现代化的农业发展进程。

2.是农业机械使用效率低下和不经济的使用方式。新疆塔城的农民普遍反映,如果是一家进行购买农业机械,作业量比较少,造成了农业机械的浪费。导致了农业机械的不经济使用。一些有经济来源的农机专业大户,也不愿意购买高性能的农业机械,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担心作业量不多,投资得不到回报。这些因素也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

3.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机耕道路方面、机具停靠的库棚方面、维修农业机械的网点方面这些配套基础设施没有得到更好的建立健全。存在着很多不利于发展的局面。有农业机械没有道路可走,农业机械空闲的时候没有地方放,农业机械坏了之后,没有地方进行维修。田地也不能形成规模化的效益,农业的效率很难得到提高。

4.是使用农业机械方面,质量不高的农业机械导致用油量非常高,还存在着漏油的现象。没有对资源进行节约,不利于农业机械的发展。

5.新技术、新的农业机械使用方面,新的农业机械推广力度不够。主要表现的方面是在棉花收获机、甜菜收获机、玉米收获机方面,这些机型都很单一。

四、新疆塔城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1.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在朝着更精确化发展、更高效化发展、更加自动化。这些都是塔城市要学习的方面。计算机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农业机械的发展上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像农业的生产经营、农业机械的研究、农业方面的信息服务等。计算机的应用给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集约化、生产过程自动化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持。我们的农业机械一定要找准方向,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农业的科学化发展,走可持续化发展道路,加强农业资源的合理化利用。防御自然灾害的农业机械开发一定要加强,农业资源要得到合理的保护。切实可行的提高农业产量。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同时也要注意与经济建设加强联系。

五、结语

本文中主要分析了新疆塔城市的农业机械发展概况,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了农业机械未来在新疆塔城市的发展趋势。提出要在政府、社会、农户的共同努力下,发展农业化。使得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化农业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使用播种机的注意事项[J];乡村科技;2010年02期.

[2]何丰;;吸气式播种机的故障与排除[J];南方农机;2011年03期.

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篇5

关键词:农机化;现代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6.06.010

1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由机器代替人力、畜力的方式已广泛用于生产劳动作业,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不断增加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由此可以看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业劳动者的劳动量。在发展过程中,资源与环境一直是被重点关注的社会问题,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节约了资源。

2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

2.1农业机械结构不合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数量、种类日益增多。联合收割机、机动脱粒机、农用排灌柴油机、大中型拖拉机的数量均日益增加。但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农业机械结构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现象,如小型的机械占多数,大中小机械的比例不合理,大中型拖拉机与小型拖拉机的数量依旧存在较大的差距,配套的机械设施少等,都大大降低了机械的使用率。加工业、养殖业和畜牧业可以使用的机械较少,但在种植业方面,能够使用的机械种类却很多。

2.2地区发展不均衡

由于区域生产条件与经济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其发展特征也各具特色。例如在发达地区,因其经济较为发达,农民对机械的购买力水平相对较高,基于此,农民购买机械意向就会较多一些,进而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但在不发达的地区,经济水平较低,农民的购买力水平相对较弱,在此情况下,农民拥有的机械就比较少,收入水平也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3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生产规模相对较小

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依旧较低。除了小麦播种、收割的机械化水平较高之外,水稻和其他经济作物的播种与收割的机械化水平都较低,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2.4农业机械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农机化社会服务组织数量也在逐渐增多,但都存在规模较小、服务水平较低的问题,其经营管理方面也存在许多漏洞,而且还缺少符合农业需求的发展策略。上述问题的普遍存在制约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3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

3.1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

基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可以发现,大多数农民都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购买大中型农业机械,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农业扶持的力度,从而为农民解决机械购置资金问题提供帮助,可通过提供无息贷款来解决这一问题。除此之外,还需要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的问题。通过农业机械化,能够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还具有应用效应和自身再生产的能力。

基于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情况,应选择资金与技术密集的发展措施。我国许多农民购买农业机械不仅是将其用于农业生产,还是其致富方式之一,从而在进行社会化服务过程中收获回报。基于此,通过健全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不仅能够推动农机使用效率的提高,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够满足农民对机械化作业的需求,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3.2重视农业机械区域化发展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种植的农作物因区域限制存在不同,而不同的农作物对机械化的要求也不同。所以,要想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必须重视其非均衡发展问题,这就要求依据地区与发展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在体现各地区区域优势的前提下,按照当地农产品布局情况来发展。

3.3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形成规模经营

近年来,我国实行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为主,这严重阻碍了大型高效农业机械的应用与发展。针对此问题,各地区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确保农民利益的前提下,促进耕地有序流转,从而形成规模经营。

3.4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制

对于我国目前农业机械化服务方面的问题,应当建立健全农机服务机制,这就要求在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为手段的基础上,建立一体化的新型农机服务体制,从而以农机社会化服务来推动机械化发展。

4结语

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篇6

1农业机械设备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农业机械设备正处于起步阶段,基础比较薄弱,在很多方面还存在问题。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无法得到大面积普及;部分地区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对于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无法短时间内突破[3]。因此,很多农民对于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存在排斥心理,这一状况给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的普及带来了极大困扰。因此,现阶段大力普及应用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受诸多因素所限制。

2农业机械应用于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2.1农业机械操作人员操作技能欠缺

现在农业机械设备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操作人员的文化素质偏低,对于农业机械设备不能够正确理解其操作要点,在操作过程中往往盲目操作,很容易使农业机械设备造成损坏,甚至发生不安全事故。而要想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必须加强对农业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要领。

2.2农业机械设备保养维护不及时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机械操作人员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认识模糊,对于农业机械设备所适应的地形没有作出准确的判断[4]。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盲目使用,导致农业机械设备部分零件损坏;在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闲暇之余没有对其轴承等部件进行及时保养,造成农业机械设备零件损耗严重,使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缩减,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

3解决措施

3.1组织农业机械操作人员学习操作知识

针对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没有熟练掌握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技能这一问题,地方农业机械管理局可以邀请专业人员对农业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培训,普及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技能,同时使操作人员明白正确操作的重要性,避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盲目操作而引发事故。同时,培训员可以对农业机械设备进行操作演示,对于操作人员的错误操作行为进行纠正,使农业机械设备正常发挥其作用。

3.2建立完善的农业机械设备维修部门

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农业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时,往往都是操作员根据其出现故障的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对其进行维修,缺乏专业的维修设备及技能,在维修过程中很难顺利完成维修任务。因此,对于偏远的农村地区,必须建立农业机械设备维修管理部门[5],在农业机械出现故障时可以及时维修,从而使农业机械设备更好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大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使农业经济稳态发展。

4结语

在现代化农业生产过程中,随着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在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正,促使农业机械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为农业经济建设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赵军平.国内外农机装备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J].河北农机,2012(2):31-32.

[2]邱新伟,王俊发,李亚芹,等.浅谈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现状及趋势[J].农业装备技术,2015(3):4-6.

[3]李聿萍,王盛春.浅谈农业机械化普及的作用和意义[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0(1):22.

[4]张建军,严森.国内外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趋势[J].农业机械,2010(20):2-4.

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1篇7

农业机械化是形成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自然条件、经济现状及地理环境等条件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随着新疆农业与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在新疆农业与经济增长中的扮演重要角色,新疆农业机械化发展受农民收入、农业劳动力数量和质量、农村土地经营规模和农业机械工行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但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些许问题,本文分析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对策,为促进新疆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基于

1990―2012年影响农业机械化的统计数据,本文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对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影响新疆农业机械化发展主要影响因素是耕地均顷GDP(万元/亩)、财政支农水平(万元)与农机价格水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模型设定

农业机械化水平作为回归子,农民收入水平、耕地均顷GDP、财政支农水平、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农机价格水平、人均耕地、农业劳动生产率作为回归元,回归模型如下:

Yi=β0βjXji+μi;i=1…7,i=1990…2012。本文实证分析所用数据来源于1990―2013新疆统计年鉴,具有全面性、权威性和可靠性。

三、参数估计

利用Eviews7.0软件,对1990-2012年各参数数据进行OLS回归。结果表明,模型的R2=0.994844,说明农业机械化水平99.5%的变化由解释变量的变化来解释。方程的显著性检验中,Fa(k,n-k-1)=F0.05(7,23-7-1)=(7,15)=2.7,F检验值为

607.4563,说明模型线性关系在9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成立。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当a=0.1,t0.05(n-k-1)=t0.05(23-7-1)=t0.05(15)=1.753,只有X2、X3、X5痛过了t检验,而X1、X4、X6、X7未通过t检验,说明模型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故以Y=f(X2)为基础模型,将变量分别引入该模型,进行逐步回归。我们剔除了解释变量X1,X4,X6,X7,剩余解释变量为X2,X3,X5,新疆农业机械化函数的模型为:Y=β0+β1X2i+β2X3i+β3X5i+μi。

对模型的异方差性2i-X检验,结果显示随机干扰项之间存在递增的异方差性。运用加权的回归模型进行异方差性检验:怀特统计量nR2=6.229383,值小于5%显著性水平,自由度为6的x2分布的临界值为x20.05(6)=12.59,不拒绝同方差的假设,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D.W.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水平下,n=23,k=3,查表:dL=1.17,dU=1.54,由于D.W.=1.708580,dU

W

+1341.797X2i+6.13X3i-2.946952X5i,四个变量说明模型线性关系在9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成立,2=0.999990,F=63848.9。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1篇8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S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5)06-0215-01

1引言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程度相当低,许多地方的农业发展还保留着传统的耕作方法,使得我国农业在建国以后到改革开放以前都处在一个停滞不前的状态。改革开放之后,社会各方面的经济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业经济也不例外,许多地方的农业由原来的一穷二白发展到了现在的集群化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但是,由于我国的原因,农业机械化发展在我国的实际践行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笔者将在下文与读者着重论述这些问题。

2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上存在的问题

2.1地区之间差异过大

从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化的进程来看,其发展态势总是保持着总体水平高、内部水平一致的态势。但是我国的各地区之间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规模已经相当畸形,有很大的差别。这与很多因素有关,一方面是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不重视;其次是因为有些地区耕地面积实在太少,不适宜农业机械化的开展与推广;接着,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有些地区的农村劳动力人口严重不足,造成了“无人可用,无人发展”的尴尬境地。同时,另一个鲜明的差异是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其农业机械化程度相当高,也因此造成了其连年丰收,连年增产,而一些落后的地区没有相应的机械设施与专业指导,造成了其农业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在倒退,两相比较,差距越拉越大。

2.2农业机械种类过少

虽然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速度很快,规模总体也很大,但是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农业机械还是太少。就拿我国最大的作物水稻来说,其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很大,但是其机械化的程度相当低,靠着机械来插秧、播种以及收获的面积在整个种植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实在是少之又少,这一方面阻碍了我国的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凸显了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同时,许多作物还没有适用的农业机械或者这些机械还在研发以及初步地推广阶段,其安全性以及适用性等方面还需要加以论证。同时,由于市场上的大量资本快速流入农业机械制造这一块“香饽饽”里,造成了一些机械的严重过剩,另一些机械的产能严重不足的矛盾现象。

2.3农民买不起、不会用农业机械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许多农民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职业农民”这一新兴概念还未被所有人接受。因此,许多农民买回机械后,由于缺乏后续的专业指导,造成了使用上的困难以及闲置,许多农民自己在“摸索”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生产安全事故,给许多人敲响了警钟。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从事农业的人员平均收入较低,因此许多人对机械的价格无力承担,只能“望洋兴叹”,虽然国家政府近几年在这一方面作出了补贴,但是仍然不见其成效,光靠中央政府的补贴很难有所作为,但是地方财政往往没有多余的钱来扶持这一项目,直接造成了大量机械无人问津,农民想买却买不起,商家想卖却卖不出的尴尬境地。

3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几点建议

3.1对农业机械化进行地区性扶持,全面发展

前面说到,我国的农机械化发展在地区之间存在着很大程度的不平衡性。因此,笔者认为,想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就要对农业机械化进行地区性扶持。具体来说,首先,对于东部沿海以及中部的农业机械化的优势以及其发展速度保持不变,鼓励其努力探索、创新,同时,对于西部的一些农业机械化刚刚起步或是还没有普及的地区,要进行重点扶持,笔者认为可以进行专项、对口扶持,以好带差,以优带劣,重点帮助西部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安排人才交流活动,将一些中东部的农业机械化的经验带到西部来,帮助其少走弯路,尽快完成农业机械化的起步工作。

3.2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扶持力度提高重视

笔者认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需要政府方面的支持。一方面,各级政府要重视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向大众普及、宣传农业机械化的巨大优越性以及其对农业经济社会的意义;其次,各级政府需要划拨专项资金来支持农业机械化的建设,各级政府之间不能有断层,这些资金一方面可以用来补贴农民购买机械的费用,一定程度上减轻农民“买不起”机械的难题,另一方面,这些资金可以建设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利用“榜样”的力量来宣传,使得农业机械化在地区内甚至地区之间迅速开展,以收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应该由政府牵头,将相关的人才培养工作搞好,具体来说,由政府出面,撮合农业技术站与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建立一条人才输送链。

3.3加大科研创新力度

其实,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科学技术推动的。因此,在推行农业机械化的同时也不能将科研创新的步伐停下,相关科研部门要加强对农业机械的研究力量,合理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力求走在行业的前端,最大程度地拓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的广度。

4总结

总而言之,农业机械化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需要许多人齐心协力才能走好、完成好。当前暴露出的问题是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笔者认为只要有正确的科学理论指导,加上农户、政府以及科研人员树立信心、加强重视,就一定能够在我国现有的农业基础上做好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以及发展工作,为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建设作出卓越贡献。

参考文献

[1]陈金虎.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长江大学,2012.

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农业;机械管理;问题;相应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5.05..011

我国是农业大国,国家在不断强化农业发展、机械化推广,各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农业生产中使用的机械设备种类繁多,农机化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管理方面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维修站点的技术水平不佳、维修个体户无照经营等,其均是以自身的利益为重,管理较为混乱,使得农业机械设备的管理质量得不到保障,带来较多的隐患,设备的使用也会受到影响,对该类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农业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机械化是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机械设备的管理方面还是存在一定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点:推广力度不足。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不断深入,设备的更新换代较快,且不断出现新的技术,但是相关部门在设备的推广方面的力度不足,范围有限,使得部分地区的农民无法充分掌握新技术,或者无法接触到先进的设备,不能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重视程度不足。农业机械操作方法较为简单,但是其原理及内部的结构十分复杂,许多农民对其不够重视,出现故障后自行修理,由于其技术不足,无法彻底解决故障,对于设备后期的正常使用带来了严重的隐患;农机维修行业发展受到影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农村出现了许多无证的农业机械设备维修个体户,对于正规的维修站点带来的较大的冲击,且技术水平不佳,不能够完全达到设备的使用要求。由于该类个体户的情况复杂,使得管理较为混乱,影响到了农机维修行业的规范化发展[1]。

2相应对策分析

2.1做好农业机械的推广工作

大力推广农业机械设备,能够显著提升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效果。首先需要构建农业机械推广机构,完善农业机械推广模式,并将其作为农业发展建设的重要部分。该类机构的人员需要将机械推广作为工作的核心,要全面掌握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包括主要农作物、农作物的分布、气候条件、自然环境、经济实力等,山区或者偏远地区还需要充分考虑交通条件,制定合理的工作规划,以实际情况为立足点,选择适当的机械设备及技术进行推广[2]。另外,国内外先进农业机械设备及技术,如果条件适宜,可以积极引进,提高设备的技术含量。

2.2强化农业机械管理意识

农业机械的管理不仅是机械设备正常使用,发挥出基本功能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也直接关系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情况,因此需要深刻的认识到农业机械管理工作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促进作用,强化农业机械管理意识,积极解决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农业部门需要积极引导基层农业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从农业发展资金中专门拨款作为专项资金,用于设备的日常维护、维修、保养、管理等工作,保障设备各项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在基层开展相应的宣传工作,使得农民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机械管理的重要性,强化管理意识,积极参与到设备的管理中[3]。

2.3建立健全农业机械维修机制

农业机械设备的维修是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其对于设备的正常使用、生产效率、生产安全性等,均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建立健全农业机械维修机制。农业部门可以将企业引进到农业机械维修机制中,引导企业合理的设置维修站点,保障分布的全面性、均匀性及合理性。由于农业机械的使用量极大,劳动强度大,且运行时间长,容易出现各类故障,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进行维修,而现代教育体制中对于该类人才的培养没有予以足够重视,不仅人才数量不足,技术实力不佳,且缺乏实践的经验,需要联合教育部门即相关的技术学校,强化农业机械维修人员的培养,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引进先进的维修技术,提高技术水平[4]。

3结语

机械设备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农业生产中,其不仅直接关系到农业的生产效率,也是我国农业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生产人员不仅需要掌握各项设备的使用技术,还需要树立创新观念,适应机械化农业的发展。在农业机械的应用中,设备的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效果不佳,使得机械的使用效果受到较大的限制。本文仅从一般的角度分析了农业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管理建议,实践管理中还需要管理人员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将其落实到位,使之能够有效的发挥出最大的效能,优化农业的生产水平,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桑嘉娣,蔡青.浅议农业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08):60.

[2]柳卫波.农业机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湖南农机.2011,39(09):26.

[3]张瑞.探讨农业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4,(12):225.

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篇10

[关键词]农业机械发展对策

贵州大部分地方由于石化的加剧而日益干旱,因此,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保障贵州省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和根本出路。生产实践表明,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生态条件、生产方式各不相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就不同,其相配套的机械装备也必然存在差异。因此,认清贵州农业机械化现状,明确其存在的问题,探讨贵州农业机械化发展之路、加速农艺农机结合,对实现贵州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农业机械化现状

1.1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近年来,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也有了大幅度提高,到2008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8.22亿kW,是1978年1.2亿kW的6.85倍,大中型拖拉机、半喂人式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玉米收获机和保护性耕作机具的保有量有了大幅度增长,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机作业领域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保护性耕作、精量播种、化肥深施、高效植保、秸秆还田、深松整地等农机化新技术应用面积不断扩大。农机标准化作业程度明显提高,集收获、耕整、播种于一体的机械化复式作业应用范围扩大,农业抢收、抢种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

1.2贵州农业机械化现状

进入新世纪,尤其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上升为全国”两减免三补贴”的惠农支农政策以来,贵州省农机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在机械数量增加的同时,农机化作业的面积与范围也不断扩展。虽然贵州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然滞后,尤其与机械化水平较高的新疆、东北三省相比,差距更大。农业生产中从种到收基本上全是手工操作,这种状况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并已成为农业整体水平提升的瓶颈。若不能抓住中央有关农业机械补贴及各项惠农支农政策的机遇,立足贵州实际,强化机械化发展,就会丧失发展机遇,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

2贵州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贵州农业机械化装备程度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也明显偏低。分析其成因,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决定的个人拥有完全自的一家一户的土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机械化普及与发展这一全国性的共性问题外,贵州农业机械化还存在明显的自身问题。

2.1缺乏战略考量,自主研发与引进技术革新不力

受资源型经济思维的影响,贵州省没有将农业机械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也没有从战略的高度进行统筹规划和设计。多年来,不仅缺乏针对我省农业生产特点及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开展与其相适应的、具有产业及区域特色的、因地制宜的机械化装备自主研发,至今没有形成有自身特色的研发体系,而且对引进机械装备的本土化改造也很不够,致使引进的技术装备效果不好,难以发挥应有作用,不能满足生产发展需求。

2.2传统机具散失严重,优势农艺技术难以发挥优势

在传统的农业技术体系中,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积累了十分宝贵的财富,这些具有贵州特色的传统机具都曾发挥很大作用,对此,我们理应借助现代物质装备和技术手段使其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更好地使其发挥作用,但我们并没有这么做,相反还使其散失殆尽,并大面积应用了与贵州省情极不相适应的旋耕机,使土壤悬虚,造成了一系列突出的问题。春季由于旋耕整地作业,加速了表土失墒,直接影响到播种出苗。

2.3研发体制存在弊端,农艺农机难以结合

我们的农业科研无论是学科设置,还是评价体系,仍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设置模式。农艺农机科技人员多数只关心技术的研究,不关心市场和生产需求,缺乏农艺农机一体的创新意识。在技术研发的当初就忽略了农艺农机的有机结合,从而使农机的单一性、固定性及其对作业对象所要求的群体性、多样性、多变性、相对模糊性的矛盾难以解决,最终形成农艺农机长期处于基本割裂的状态。加之旱作节水农业的特殊性、复杂性,其机械化装备水平尤其薄弱。

3贵州农业对机械装备的特殊需求

3.1山多坡多的地形地貌决定了贵州须走中小型农业机械化之路贵州地形多样,山地、丘陵、残塬、台地、谷地、平原等交错分布,以山地、丘陵为主。

贵州地形地貌及早地类型决定了贵州农业机械化的特点是:中小型,灵活多样,中等规模集约化,小规模精细化,不可贪大求洋,片面追求国外(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国内(新疆、东北)

的大型农业机械,因为我们不具备大型农机在千里平原上驰骋的条件。

3.2根据贵州地形地貌特征和气候特点,贵州农业机械化发展须走”因地制宜、灵活多样、中小规模、抗旱保水、艺机结合”的路子。通过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农艺与农机相结合的创新研究,用现代科技改造提升传统技术,并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和设备,走出一条有贵州特色的农业机械化跨越式发展之路。

4发展对策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贵州的设施农业发展越来越快,农业机械化如何适应农业结构调整,推进设施农业发展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4.1充分发挥农机推广部门在推进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作用。多年的实践证明,科技成果的应用并能转化为生产力,推广工作至关重要。由于人们对新的科技成果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这就需要农机推广人员深入基层,深入生产第一线,有目的、有组织地向农民宣传,普及先进的农机化科技知识,充分利用电视、现场观摩、开展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等手段,提高农民对新技术、新机具的认识,引导帮助农民应用先进的农机化成果,不断提高农机化水平。在推广中,要切实搞好技术服务,协调生产厂家搞好售后服务,减少购机者的后顾之忧,使农机技术推广在农机化成果和农业生产之间架起一座无形的桥梁,成为连接农机推广部门和农民群众的纽带。

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篇11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机推广存在问题应对对策

[中图分类号]S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4)05-0205-01

随着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农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机械的参与。同时,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业机械化事业也在不断加大重视和关注。前几年国家实行了购机补贴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购机积极性,有力的推动了农业机械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但是我们还应该清晰的认识到我国的农业机械推广过程中还存在较大的问题,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

一、农机推广的意义

农业机械化操作主要是指在进行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改善传统农业的生产现状和经营的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和各项经济效益。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尽量采用机械化操作代替手工操作,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民群众的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用机械设备,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减轻农民朋友劳动强度的同时也对提高了对环境的保护力度。而农机推广和应用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机产品开发、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农业建设。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不尽相同。因此,把农业机械不可能具备广泛的适应性,同一种机械在不同地区的作业要求也是不尽相同的。这就要求农机推广人员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广泛的开展农机试验点,选择最合适本地区农业发展的农业机械,更好的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服务。

二、河南地区农机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农民买不起设备

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应的农机购买补贴政策,但是很多农民还是购买不起大型的、机械性能优异的机械设备,通常情况下,大型的设备的价格都比较高,政府副补贴力度不足,导致了很多农民购买不起。再有,这些高性能、大型的农机设备需要很多与之相匹配的设备,但是出于资金的考虑很多农民群众都不会购买这些配套设备。因此,在现有的农机推广过程中经常出现大型设备购买不足,小型设备供不应求,动力机械多而配套的农机少,低档的机械多,高性能的机械少。

2.使用效率低不经济

农民普遍反应,购买相应的设备之后,作业量很难得到保证,多数情况下都是自己耕作使用,这种情况的存在不仅严重降低了设备的工作效率,同时,还导致了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经济,其中很多大型的合作社和经济实力强的农机专业大户也因为担心工作量不足,投资效益低而不愿意购买大型的农用机械,长此以往就严重降低群众的购买积极性。

3.设施建设难以推进

其中问题存在比较明显的是机械场库棚、设备维修网点缺少,普遍存在着有机无路走、闲置无处放、机械无人修的现象。机械在进行农业操作过程中,因为工作的地块和种植的作物不同严重影响到了农业机械的正常使用,影响了农机效能正常的发挥,同时也降低了农民的经济效益。

4.农机质量不高

在购买过程中,处于从自身利益出发,经销商经常会向农民兜售质量不高的设备,以次充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质量不高的农用机械,会导致单位作业量油耗高,经常出现故障,这种问题的存在环境和设备的有效使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5.操作人员专业技术差

很多操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不熟悉相应的操作规程,器械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故障,由于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不正确的现象,导致了经营亏本的现象,经常出现各种农机安全事故。

三、农机推广的应对措施

1.壮大农机推广队伍

在基层部门通过增加相应的编制岗位,吸引农机专业的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将农机技术推广中心的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纳入到当地财政预算中,每个乡镇应该最少配备一名专职农机推广人员,提高农机技术推广的效率,不断壮大工作队伍。

2.加强专业技能培训

在日常的推广工作中,应该定期的将基层农机推广人员派遣出去进行相应的培训,通过回到学校,下到工厂中学习相应的农机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能力,在培训过程中学会相应的技术,使其成为真正的行家。

3.创建示范基地

农机推广部门通过与承包商签订农机协议的方式建设自己的示范性基地,先将适合本地区作业的农机设备在示范区内进行作业,取得成效之后在地区全面推广,这样做既能降低投资,又能让农民实实在在的看到,避免了盲目推广的弊端。

4.组建专业农机合作社

农机合作社能够聚集农村的财力和人才,通过合作社的购置先进的农机设备,然后广泛开展农机技术示范活动,这样做既能让农民受益,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广农机设备。通过当地政府的政策引导,合作社的技术指导,使得农机推广工作能够很好的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庞玉霞.秦安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10)

[2]王丽敏.谈铁岭市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对策[J].当代农机.2010(12)

[3]刘喜强,杨春枝.乌拉特前旗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0(04)

[4]李忠昌.丘北县农业机械推广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云南农业.2010(10)

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对策

通过机械装备,可以为农民日常生产活动的开展提供帮助,进而减少农业生产者的劳动量,提高生产劳动的效率,实现农业经济效益与农民的收入有效增加,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加强农业机械化发展意义重大。

1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由机器代替人力、畜力的方式已广泛用于生产劳动作业活动,其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不断增加农业生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由此可以看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一部分农业劳动者的劳动量,从而使农民寻求另外的工作,实现农民收入的有效提高。在发展过程中,资源与环境问题一直是一个重点关注的问题。通过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可大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升对资源的利用。

2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2.1农业机械结构不合理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数量、品种日益增多。我国2010年~2013年联合收割机、机动脱粒机、农用排灌柴油机、大中型拖拉机的数量均呈现为上升趋势。但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农业机械结构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现象,如小型的机械占多数,大中小机械的比例不合理,大中型拖拉机与小型拖拉机的数量依旧存在较大的差距,配套的机械设施少这都大大降低机械的配套率。加工业、养殖业和畜牧业方面可以使用的机械较少,但在种植业方面,能够使用的机械品种却很多。

2.2地区发展不均衡

由于区域生产条件与经济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其发展特征也各具特色。例如在我国发达地区,因其经济较为发达,农民对机械的购买力水平也相对较高,基于此,农民购买机械意向就会较多一些,进而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但在我国不发达的地区,经济水平较低,农民的购买力水平也相对较低,在此情况下,农民拥有的机械就比较少,收入水平也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3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生产规模相对较小

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依旧较低。除了小麦播种收割的机械化水平较高一点之外,水稻和其他经济作物的播种与收割的机械化水平都较低,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2.4农业机械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服务该项目的组织数量也在逐渐增多,但都存在规模较小、服务水平较低的问题,其经营管理方面也存在许多漏洞,而且还缺少符合农业需求的发展策略。上述问题的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到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3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

3.1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

基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可以发现,大多数农民都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购买大中型农业机械,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农业扶持的力度,从而为农民解决机械购买资金问题提供帮助,可通过提供无息贷款来解决这一问题。除此之外,还需要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方面的问题。通过农业机械化,能够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还具有应用效应和自身再生产的属性。基于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情况,选择资金与技术密集发展措施。我国许多农民购买农业机械不仅是将其用于农业生产,还是其致富方式之一,从而在进行社会化服务过程中收获回报。基于此,通过健全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不仅能够推动农机使用效率的提高,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够满足农民对机械化作业的需求,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3.2重视农业机械化区域化发展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种植的农作物因区域限制存在不同,而不同的农作物对机械化的要求也不同。所以,要想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必须重视其非均衡发展问题,这就要求依据地区与发展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在体现各地区区域优势的前提下,按照当地农产品布局情况来发展。

3.3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形成规模经营

近年来,我国实行的耕作制度是一种以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为主,这严重阻碍了大型高效农业机械的应用与发展。针对此问题,各地区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确保农民利益的前提下,促进耕地有序流转,从而形成规模经营。此外,对于那些转移出来的富余劳动力,可以从事其他产业。

3.4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制

对于我国目前农业机械化服务方面的问题,应当建立健全农机服务机制,这就要求在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为手段的基础上,建立一体化的新型农机服务体制,从而以农机社会化服务来推动机械化发展。

4结语

总之,通过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能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基于此,在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进行全面了解之后,要以客观角度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采取相应的、合理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蕾.浅析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6):270-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