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要性、材料管理的重要性、公路路面建设
中图分类号:TU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所有的经济活动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创造更高的效益,在一项施工项目中,设计费用占总工程费用的5~10%左右,设备费用占工程总投资的40~50%左右,设备有关的各项费用一般要占企业全部生产资金的60~70%左右,在企业的固定资产中,设备固定资产也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做好与设备先关的费用管理,对全部资金的整合使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成本管理是企业的永恒主题,材料在公路路面施工项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材料管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工程管理的绩效。材料管理应该有专门人员进行分类管理,切实实现统一化管理,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降低成本,充分发挥采购优势,另一方面明确各部分责任,提高工程效率和保证工程进度。
简而言之,做好机械设备和材料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工程成本、控制施工进度、完善施工管理,
2.公路路面工程总施工量
公路路面施工主要分为:旅工前期准备工作、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沥青路面施工、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
旅工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是工程前期准备、物资和劳动组织准备、施工现场准备。路面基层施工主要任务是填隙碎土施工和级配碎石施工。
路面施工是还要根据使用的材料进行具体的划分和施工计划。比如说,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是要有搭建和拆卸模板工序,同时还要考虑到混凝土的拌合物的搅拌和运输。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要有沥青表面处理和封层路面施工同时还有考虑热沥青的运输和铺设时间间隔,确保材料施工时的最佳性能。
3.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公路路面施工离不开机械设备,在工程的施工工程中,机械设备的使用要遵循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总的来说,既要做好使用过程中机械设备存取的管理、使用后的维修管理,还要做好机械设备的经济使用。
在施工过程中,主要是做好的技术性合理组合是主要机械和配套机械的组合、主要机械和辅助机械的组合、牵引车和其他机械的组合。在使用过程中,既要保证主要机械的正常工作,还要充分发挥主要机械的高效率有点,保证材料能够及时铺设完毕,使其可以充分发挥材料特性。在现场施工时还要注意施工机械类型和数量宜少不宜多,这便是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保证机械既能满足施工需要,还要保证其质量和数量的经济化配比。
机械使用后,还有专业的人员进行维护维修,登记记录使用情况,这样既可以是机械设备更好的保存,也可以减少固定资产的无形损失。机械设备使用后,往往因为施工人员不注意或者是非人为的损伤,做好维护维修工作室机械设备的一大项目。
做好机械设备管理对提高工程项目经济效益有以下现实意义:1、提高固定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就是改善固定资金的使用状况,这样可以解决一些设备投资的决策问题,还可以为现有的机械设备进行最经济使用提供策略。2、提高维修费用效率。在设备维修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设备过剩维修,做好机械设备管理,可以减少此类现象,提高设备维修费用的使用效率,同时还可以稳定固定资金,延长设备的使用周期。3、按照经济寿命决定设备使用年限,机械设备在某种程度上既是生产设备同时又是消耗设备,做好机械的管理,为设备的合理使用和维修做好预测,做到最大化使用。
机械设备的管理就是从设备购置、使用、维护、维修、报废全过程的管理,只有做好管理工作,坚持市场化、人本化、制度化、专业化,才能保障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生产率,才能为公司和企业创造最大化的效益。
4.材料管理的重要性
工程施工中材料管理主要内容包括选择材料资源,调查材料产地,分析物资流向,进行材料需求预测,标志材料计划,检查材料执行情况,保证材料供应和节约等。
公路路面施工中材料管理相对来说是最复杂的一部分。在材料使用前,要做好材料的使用计划和材料的周转量,同时还要加强消耗定额、储备定额和资金定额管理,合理储备、供应和使用材料,建立材料验收、仓库管理、运输、核算等制度,以组织和监督材料的使用,并在可行的区域内推行材料节约计划,以降低施工过程中的消耗等。
在材料管理过程中,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是关键,施工组织设计贯穿整个工程,在工程结预算中占有重要地位,组织设计不仅仅是组织施工,还有指导生产作用,客观上他已经成为经济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做好材料管理,还应做到正确理解预算定额,精确计算材料使用量,采购计划符合施工进度要求,同时材料产品及加工以满足相关规定和设计为准,杜绝浪费现象的产生。
材料管理是真个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所在,良好的材料管理制度不但可以是工程按需计划施工,还可以在相关的管理中,创造更高的效益。实践证明,保证工程质量是施工的重要环节,合理的管理材料,减少不必要的劳动量,严格控制材料的验收和使用,这些对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材料损耗和节约工程成本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新形势下的经济管理人员重视材料管理不仅关系到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经理利益,同时也是加强经济管理,合理确定单位工程造价的客观需求。
5.机械设备和材料在施工注意事项
施工过程中往往有不注意的地方,为了做到良好的机械设备管理和材料管理制度,就要着实从细节开始。
在施工过程中,有些地方难免会出现设备不到位现象,设备不配套可能引起施工过程缓慢,铺设道路不合格的那个情况,显然这也是一件棘手的问题,但是在一些条件好的工地,机械设备要保证配套,这样才能节约施工时间,保证工期质量。除此之外,还会出现设备管理短期行为,有时候为了赶工期,大型机械长时间工作,严重超负荷运行,这不仅损伤机械设备的寿命,还有可能给施工现场留下安全隐患。
材料使用中同样有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材料管理体系不是简单可以设立的,各施工单位要有自己规范的账目明细,材料的核算要严格控制,并加以验收入库、在材料流动的过程中,各单位要保证材料不受外界环境影响,购置要跟上施工速度,同时确保材料的时效性和潜在性。
公路路面施工工程中,机械设备管理和材料管理与工程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做好这些管理就是保证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6.总结
施工单位的机械设备管理和材料管理是一项涉及多部门的工作,其工作性质复杂、艰巨,管理结果与企业的效益紧密相关,这要求施工单位的各个主管部门要在统一的领导下,分工明确,协同工作各司其职,以此来保障管理的有效性。做好这些工作不仅是为了施工的方便进行,还为工程的工程质量提供保证。
保证工程质量是施工的重要环节,每个人每个岗位都要注重效益,项目部在管理机械设备和材料时,要根据施工情况,做到合理配置现场机械、合理进行材料分配、保证现场施工有序、材料的运输和机械的周转能够紧跟施工周期,为工程的按期进行打下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在可预见的时间和范围内,做好设备的维护和材料的购置。一个好的管理模式创造的不仅仅是快速的施工条件,还是企业创造利益的最大依仗。
【参考文献】
[1]郑丹.分析材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房地产业,2013(1):11-11
[2]杨凌武.公路机械设备管理的几点建议[J].中国科技博览,2013(13):93-93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机械;管理措施
市政工程是城市化建设的最为重要的部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于市政工程中的机械设备也越来越先进,越来越精密,因此,为保证施工机械设备能够在市政工程中发挥出最佳性能,一定要做好市政工程中的施工机械管理工作,这也是现代工程管理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录用责任心强的管理人员,才能使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全面有效,才能最终保证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进度。
1.市政工程机械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市政工程中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工程管理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企业设备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企业对设备管理意识不够等因素所致。
1.1业管理模式陈旧,重使用轻管理思想严重
施工机械及设备是保证工程正常施工的关键性因素,也是最基本因素,在工程施工中,各个施工部门都要用到机械设备,但是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却要依靠工地项目上的分散式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就造成了,由于项目部为了紧抓施工进度,使项目管理人员对机械设备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严重,导致在施工中出现拼凑设备、截切设备等问题,或者使机械设备带病作业,认为机械设备维修工作反正有公司机务部门去做,统一的全局观念欠缺。企业缺乏相应的机械管理制度或者制度落实不到位,从而使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没有成效。
1.2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素质
在市政工程企业步入市场经济时期以后,由于多数这样的企业传承了计划经济时期的企业管理程序,而新时期的相应的管理制度较为缺乏,比如奖惩制度等,导致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足,普遍存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心理,从而造成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也就收效甚微,致使企业的相关人员只管使用,无人保养,在施工时严重影响设备性能。另外在机械设备的维修方面,由于维修人才较为缺乏,企业薪资制度不合理,导致相关人员流动性太大,从而整体拉低了企业的机械维护、维修技术。
1.3机械设备材料采购不规范,性能差对机械产生影响
在机械设备所用的材料中,比如油、机械燃油以及机械配件等采购方法不规范,导致所采购的产品质量低劣,从而无法满足相关机械设备的技术标准要求,也是对机械设备产生危害的一个重大原因。
2.市政工程施工中加强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措施
2.1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深化管理制度改革
要提高机械设备的管理成效,首先要做的是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具体就是要建立有效的机械设备管理部门,对施工中的机械设备应用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合理的安排及落实,该部门可以下设一些必要的机械设备管理班组,来负责机械设备日常使用中的管理以及保养任务,使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该部门成立后,还要对企业中现行的不完善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进行深化改革,或者直接重新拟定相关管理条例,在企业中进行统一规划,落实机械设备的专管以及群管负责人,明确部门内各个人员的相关责任以及权利,并采取有效的监督措施来实现制度的落实检查情况。除此之外,还应对企业中较为重要的机械设备实行“三定”、“三包”以及“四会”的方法来保证机械设备的良好管理,所谓“三定”即定岗、定员、定责,“三包”是机械的使用者包利用、包保养以及包维护。“四会”是指相关技术人员要会使用、会保养、会查抄以及会维修。在机械设备使用时,要使使用人员严格落实相关的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章制度,此外,企业还可以将机械设备的使用、维修费用与相关人员薪资相联系,这样就能有效保证机械设备的管理、维修工作,从而保证工程施工的工程质量及进度。
2.2加强机械设备管理队伍的建设
企业可把机械设备的技术管理权限完全交付于所建立的机务部门,从而对各个项目的机械使用情况进行统一的管理,另外在人员配置方面,企业可将那些具有较高工作素质、业务能力过硬的员工配置在机务部门的管理层。要保证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在管理人员的配置工作中,要对候选人员的机械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而且还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以及电子信息知识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机务部门具有较为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才能使机械管理工作更科学。
2.3加强对机械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
由于应用在市政工程中的机械设备一般都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因此,机械设备的有效应用离不开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合理操作,所以,在新的机械设备投入工程使用前,应对相关操作以及维护人员进行操作技能以及知识的强化培训,并进行考核。
2.3.1对操作人员的培训
企业可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以及机械设备的使用要求,对相关操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使他们能够将机械设备的具体操作规程以及设备性能铭记于心,并熟悉机械在使用中的各种注意事项,以及解决相关问题的措施等,使他们对机械设备的运行状况能够进行有效的查抄与判断。
2.3.2对维修人员的培训
实践证明,对于一些施工机械设备,一些常见的故障或设备保养工作,普通的维修人员就能够及时完成,但如果机械设备出现较为严重的故障时,只能依靠专业的维修人员或者设备厂商进行维修、维护工作,这样就会导致维修周期长、维修费用高的问题,甚至对施工进度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企业可对相关机械设备维修人员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维修水平,加大企业的维修范围,从而将维修工作最大限度的在企业内部完成,以保证工程进度,提高企业效益。
2.3.3加强对机械设备材料采购人员的培训
为保证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使用性能,企业还要对相关材料采购人员进行专业机械理论知识的培训,并加强纪律性的教育,使他们在采购时合理的对机械设备所用材料进行挑选、进货以及验收等,并做好材料的保管工作以及相关机械元部件的使用情况调查工作。
3.结束语
众所周知,市政工程中,对机械设备的使用都较多,而且在形体上也较大,所以,安全问题也较为突出,这么一来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企业要采取完善有效的管理方法,以保证施工机械的安全稳定运行,从而保证项目工程的施工进度,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新坤.探析市政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J].建设科技,2012,24(15):74-75.
【关键词】工程机械;使用性能;故障预防
随着当今建筑工程行业的迅速发展,工程机械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工程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工程机械的使用性能。由于当今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大量地使用工程机械,这使得工程机械的使用性能常受到施工现场诸多因素影响,工程机械使用性能故障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对影响工程机械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解才能真正的实现工程机械使用性能故障的有效预防。
1建设工程项目中常见的工程机械使用性能故障影响因素
1.1机械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一些新技术和新材料在生产生活中不断得到应用,进而推进工程实现项目机械化。由于当今工程建设项目中工程机械的种类与数量不断增加,工程机械的功能越来越齐全,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从而对工程机械操作人员的职业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秀的工程机械操作人员除了具备较高的机械操作技术水平,还应具备良好的机械故障诊断和维修技术。要想保证工程机械的使用性能就必须要培养优秀的操作人员,然而经过对一些工程实际情况观察,发现很多工程机械操作人员缺乏一定的机械操作技术水平,违规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操作人员缺乏良好的操作技术会直接造成工程机械磨损加快,机械的使用寿命缩短,另外还无法使工程机械有效地发挥自身的作用。
1.2对工程机械的保养工作。要想保证工程机械的使用性能和使用效率,就必须重视工程机械的保养和维护工作,由于工程施工阶段,工程机械担负着繁重的施工任务,难免出现零部件磨损的状况,若不及时进行维护保养会使工程机械中的小故障酿成大故障,最后导致工程机械无法正常投入使用,从而影响了施工进度。
1.3施工现场的地质水条件和气候影响。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通常情况下都属于外部环境,这使得工程机械经常暴露在恶劣的环境下,难免受到高温、严寒、日晒、暴雨等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影响,这些都会对工程机械的正常使用以及使用性能造成直接的影响。工程机械在一些特殊自然环境的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对工程机械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1.4工程机械设备能源装置影响。目前工程机械的功率都很大,执行的工程任务较为繁重,经常出现超负荷运转现象,因此,工程机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面临严峻的考验,要保证工程机械能够正常运行,就必须要在机械启动前对工程机械重要运转部位进行检测,并采取有效的保养检修措施,另外还要做好一切现场维护的准备,以防止工程机械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故障。
2工程机械使用性能故障的预防措施
2.1减少有害影响因素。由于工程机械的使用性能很容易受到一些客观不利因素的影响,因此,应在工程机械投入使用之前对影响工程机械使用性能的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应减少工程机械中灰土、污垢等非金属物质对工程机械的影响,另外还要做好工程机械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金属碎屑的清理工作,这些散碎的物质如果进入到机械内会导致机械运转受到干扰,严重时会直接造成机械使用性能降低,出现机械故障。尤其是在工程机械的发动机部位,当杂质量增加到千分之一左右,就会对工程机械构成严重威胁,使机械加剧磨损,使用寿命大大降低。在恶劣的施工现场环境中,要在工程机械中安装质量高、耐磨性强的机械零部件和高质量油,做好工程机械现场保护工作,若工程机械出现使用性能故障,应组织专业修理人员对其进行修理,或到正规修理部门进行机械维修,另外还要防止新的零部件在更换过程中带有杂质。
2.2减少施工现场温湿度对工程机械的使用性能的影响。组成工程机械的零部件多种多样,这些部件的材料都有所不同,因此零部件都有各自温度要求范围,要保持工程机械的温湿度适中,倘若温度过高,会导致工程机械内部的冷却系统负荷增大,从而导致了机械相关部件高负荷运行,影响机械使用寿命;若温度过低则会导致机械油出现凝结现象,造成机械部件磨损加剧。同样影响机械的使用寿命这就要求机械操作人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严密关切施工现场温度的变化(尤其是昼夜温差大的地区),以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2.3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由于工程机械通常是由金属物质所构成,这些金属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汽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出现腐蚀现象,若腐蚀严重会导致工程机械重要部件受损,以至于无法正常工作。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雨天或雾天,在这种天气状况下,工程机械最容易受到腐蚀,由于腐蚀过程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所察觉。因此需要工程机械管理人员和线管操作人员随时关注天气变化,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2.4避免工程机械出现超负荷运转。机械的荷载状况是影响工程机械使用性能的主要因素,机械部件耗损的严重程度随负荷的增加而增加,成正比例关系。由于一些工程项目工期较为紧迫,工程施工进度较快,使工程机械的负荷过大,从而造成了工程机械磨损加剧,影响了机械的正常使用性能。因此这就需要对工程机械进行合理适度的使用,杜绝工程机械过度使用现象,操作人员应充分明确机械的最大工作限度,保证机械运行中荷载均匀,要想使工程机械的使用性能得到保证,就要将机械的负荷方面的问题放在首要位置上。
2.5对机械进行定期检查,及时维修。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已经实现机械化施工,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机械的各个部分都会被应用,难免出现一些故障,有些故障是十分微小的,有的故障十分严重,甚至会出现机毁人亡的事故。机械管理人员应对工程机械经常的检查,实现早发现早解决,对于机械中出现的一些小故障,管理人员也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原因在于严重的工程机械故障多半都是由小故障的积累所产生的。这些小故障看似对机械的正常使用没什么影响,若不及时地进行处理,长此以往必会酿成大事故。
2.6运用正确的操作技术,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机械也随之不断推陈出新,机械功能越来越多,使得操作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操作技术水平,由于不规则的机械操作或违规操作是造成机械出现使用性能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严格要求操作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考核,并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从而有效的遏制人为违规操作所造成的机械损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造成工程机械使用性能故障的原因有很多,这就需要工程机械的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时时刻刻对机械进行观察,对应项工程机械使用性能的有害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重视机械的保养与维修工作,同时以机械本身的主要性能和实际情况为基本依据,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从而有效地保障工程机械的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为工程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戴路玲.机械密封的使用性能及其工程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J].通用机械2008,(06).
[2]姜大鹏,贺全德.浅析提高工程机械设备使用性能的途径[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07).
[3]赵春成.工程机械使用性能故障分析及预防措施[J].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08,(06).
【关键词】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标准化
加强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是提升工程机械设备使用效率、控制管理成本、突出经济性的关键举措。现阶段,随着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日益增多,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各类问题逐渐显现。本次研究围绕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展开,以标准化为重点,结合塔式起重机等设备展开具体分析,研究具有一定实效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1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标准化概述
工程机械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类机械设备。根据现有技术标准体系,我国在机械设备管理标准化方面,将工程机械行业分为了土方机械、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升降工作平台、工业车辆、凿岩机械气动工具五个专业领域。我国工程机械标准化工作研究起步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标准化方面,我国已经经历了五十余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涉及数百项工程机械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同时也形成了千项以上的内部标准。工程机械标准化在行业发展和产品进步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关键性作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工程项目的增多,工程机械标准化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快速发展,作用也更加突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作用。第一是确保机械质量和使用效率。工程机械设备质量取决于日常的保养和养护,而机械管理的重点在于提升设备的管理水平和效率,进而确保设备能够保持良好工作状态。在塔式起重机这类设备管理中,积极落实标准化,能够使管理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维护机械状态,使设备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第二是有利于节约资源和控制成本。随着工程机械管理的专业化和技术化应用、发展,更多管理行为得到创新和优化,管理的标准得以落实,标准化管理的实际价值也得以凸显。一些大型设备的管理只有落实标准化才能确保管理的实效,使设备能够保证一个良好的状态,进而确保各项投入更加合理,体现管理的经济性。第三是有助于落实项目管理标准化。机械设备标准化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实现标准化,才能更好地控制管理成本,进而提升生产作业实效性。塔式起重机的购置价格高,日常管理成本高,因此更需要实现标准化。总体来看,设备标准化管理也有利于提升生产作业标准化水平。生产作业的标准化源于各个管理环节的标准化,通过机械设备标准化管理,能够进一步实现项目标准化管理,激发管理潜能,实现生产作业的长效化。
2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标准化尚存问题分析
2.1工程机械设备使用与保养维护脱节
在实际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依旧存在工程机械设备使用与保养维护脱节现象,工程机械设备保养维护标准得不到有效落实。按照管理规范要求,塔式起重机这类大型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单位都要制定和落实相应的设备维修维护制度。制度当中应包含塔式起重机维护保养重点、管理使用程序,同时要突出对重点受力结构件的检查和维护规范要求,进而避免各类安全事故,将问题消除于萌芽状态。现阶段,部分设备使用单位并没有及时有效落实塔式起重机等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标准,导致设备使用与维护脱节,影响到设备使用效果,带来一定安全隐患。
2.2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素质能力问题
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标准化的科学、有效落实,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设备实际管理人和操作人员素质能力。目前一部分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标准化管理意识,尤其是在塔式起重机这类设备的管理上得过且过,在设备安装前缺乏必要规范性检查,进而使得机械设备在安装拆卸过程中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2.3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标准化严谨性不强
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标准化严谨性难以得到保证,进而使得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标准化效果不突出。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标准化是一个持续性工作,只有切实体现出标准化严谨性才能确保管理能够具备针对性和专业性。在实际的标准化落实过程中,不严格、不到位问题突出,导致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成为空谈。
3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标准化实施策略
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标准化的有效实施,能够切实提升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整体水平,突出其经济性和实用性。工程机械标准化需要从强化落实、增强人员综合素质、建立动态标准化管理体系等几方面入手。
3.1强化管理标准化的落实
确保管理标准化的有效性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基础。在制度和规范要求体系下,围绕落实做文章才能确保塔式起重机等各类机械设备的管理实效性。有了相应的管理标准,切实落实标准是目前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必然之举。现阶段,在塔式起重机日常维护、维修、安装、使用等各方面都有详尽的管理标准作为参照,企业只需要落实标准即可以实现标准化管理,因此强化落实是标准化的基础和必要先决条件。
3.2增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标准化成效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与低。因此增强设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进而提升管理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企业需要强化日常培训教育,使设备管理人员能够具备良好的标准化意识,能够主动有效地完成各项管理工作,把标准化工作具体落实到实处,取得标准化管理应有效果。
3.3建立动态标准化管理体系
围绕动态标准化实现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是一项关键之举。动态标准化能够切实提升管理的实效性和专业性。对于塔式起重机这类常见设备的标准化管理而言,动态标准化使管理的要求随着设备自身发展和管理实际要求而变化。动态标准化能够使设备管理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也能够促使最新的管理标准和规范要求得到及时有效落实,进而提升设备管理的整体水平和质量,确保设备使用管理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惠洪,李艳霞.加强机械设备管理为公路建设做好后勤保障[J].财经界(学术版),2014(02).
[2]张以庆.浅谈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在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性[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04).
[3]谭日雄.公路工程中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的研究[J].科学之友,2013(04).
[4]马剑华.海外项目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管理[J].中华建设,2012(01).
Abstract:Takingthemechanicalequipmentselectionastheresearchobjectintheearthworkconstruction,thepaperbuildshierarchymodelby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ndanalyzesandobtainstheweightcoefficientofmachineryequipmentselectionevaluation,providingscientificevaluationmethodsandquantitativeindicatorsforearthworkconstructionunit.
关键词:土石方工程;施工机械;设备选型;层次分析;特征向量
Keywords:earthwork;constructionmachinery;equipmentselection;analytichierarchy;eigenvectors
中图分类号:TU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2-0055-03
0引言
机械设备选型是进行土石方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之一,不仅关系到机械能否合理利用发挥其最大效能,而且直接关系到土石方工程的施工成本,施工工期和质量。因此,对于土石方工程施工机械的选择必须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比较,实现优化选择,以达到经济合理的目的[1]。
土石方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是一个复杂的决策问题。目前,在施工生产的实际中,主要根据施工管理者的决策水平和专业人员的经验判定性在目前施工单位所能够提供的机械设备中进行比较选择,缺乏相对精准定性定量的计算和分析。因此,如何做出优化的选择往往比较的困难。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拟将特别适用于处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问题的层次分析法引入到土石方工程施工机械设备选型评价之中。
本文将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土石方施工机械设备选型进行综合评价,考虑多个决策因素,系统分析各因素对机械设备选型的影响,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为土石方工程施工机械的选择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量化指标。
1评价指标体系模型的建立
层次分析法(AHP)的主要特征是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加以量化处理,按照规律把决策过程模型化、数量化,在目标因素结构复杂且缺乏必要数据的情况下使用更为方便,因而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2]。依照土石方工程施工机械设备选型的实际经验和教训,在深入研究、总结的基础上,本着合理性、先进性、安全和经济性的基本原则,兼顾施工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将影响土石方工程施工机械设备选型的诸多影响因素划分为3个层次,构成图1所示的土石方工程施工机械设备选型评价层次结构模型。其中:最高层为决策目标层;中间层为准则层,代表了施工机械选型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底层对应于机械设备选型主要影响因素的具体影响因素。这一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实际上就是将土石方施工机械设备选型评价问题系统化、模型化。
作为土石方施工机械设备选型评价模型中的中间准则层,主要考虑了以下4个主要影响因素:机械技术性能A1、施工现场作业条件A2、施工机械用途A3、机械经济和安全性能A4。
1.1机械技术性能,是指该机械本身的一些技术指标,如机械的类别和型号、机械的功率、油耗量、机械的使用性能和注意事项等等。在选择使用该机械时,如果对该机械本身的一些技术指标不了解,机械性能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而且利用不当会对机械本身产生较大的磨损。因此,了解掌握机械的技术性能指标对于机械设备选型显得尤为重要。考虑到该影响因素对下一层次有关因素的支配作用,对于机械技术性能,在最底层设置了生产效率、通用性和专用性、维修和保养、节能环保性等4个次级因素。
1.2施工现场作业条件:土石方工程施工现场条件一般极其的复杂多变。在进行施工机械设备的选择时,一定要选择与施工条件相适应的机械设备进行施工,这样才能有效做到安全、经济、合理。因此,考虑施工现场条件是进行机械设备选型的重要控制指标。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土石方工程施工条件包含着许多的方面,但综合考虑其主要影响因素,对应于施工现场作业条件,在最底层设置了运送距离、土壤等级、地区和气候条件、作业工程量等4个主要的次级因素。
1.3施工机械用途:施工机械用途是土石方施工机械选型评价的一项重要控制指标。在进行土石方施工机械选择时,要严格按照土石方机械的使用范围选择,所选的土石方施工机械的性能一定要与作业工况、作业内容相适应[3]。另外,施工机械应用于土石方工程中,有单机作业、多机联合作业和人、机、爆综合作业等多种作-业方式,所以在施工机械选择时一定还要考虑该施工机械在该项工程任务中的作业方式。多机、多工序作业时,应以主体的土石方机械的作业能力为基准选择,并且保证配套协调,使得工程任务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对应于施工机械用途,在最底层中设置了施工内容、作业方式和施工工序选择等3个次级指标。
1.4机械经济和安全性能:机械的经济性是指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土石方机械都可完成同一任务时,应该比较其完成任务的经济性,尽量选择作业效率高、施工转运成本低、机械间组配性能好的机种。机械的安全性能则要求在进行施工机械的操作过程中要确保人、机的安全可靠,这也是机械设备选型的基本原则之一。综合考虑影响机械经济和安全性能的主要因素,且在不与机械技术性能指标重复考虑的前提下,对应于机械经济和安全性能的最底层中设置了机械调迁和转场、机械间组配性、使用安全性和工作可靠性等4个次级因素。
2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根据建立的土石方工程施工机械设备选型评价层次结构模型,应用层次分析法的方法和步骤,对施工机械设备选型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
2.1中间层A1~A4各因素对目标层Z构成比较判断矩阵A,比较判断矩阵中的数值大小主要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施工管理人员的经验,并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总结研究后确定,其取值规则按照Satty提出的1~9标度[4]进行赋值。
准则层的判断矩阵A:
A=11/31/41/2311/22421321/21/31
矩阵A中的各元素的取值反映了矩阵中对相关因素两两比较的重要程度差异的判断。按照同样的方法,也可以求出最底层B1~B15各因素对应于中间层A1、A2、A3、A4各因素分别构成的比较判断矩阵:
A1=13421/31211/41/211/21/2121A2=1251/21/2121/31/51/211/72371
A3=1571/5121/71/21A4=11/31/21/53121/221/211/35231
与矩阵A相类似,矩阵A1、A2、A3、A4中各元素的取值同样反映了各矩阵中对相对因素两两比较的重要程度差异的判断。
2.2利用和积法[5]计算成对比较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对应的归一化特征向量:
wA=(w1,w2,w3,w4)T=(0.096,0.277,0.466,0.161)T
wA即为所求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对应的归一化特征向量的近似解,也是矩阵A的权向量。
同理,可以分别得到判断矩阵A1、A2、A3、A4的最大特征根对应的归一化特征向量的近似解wA1,wA2,wA3,wA4:
wA1=(0.479,0.197,0.108,0.217)T
wA2=(0.291,0.148,0.068,0.494)T
wA3=(0.738,0.168,0.094)T
wA4=(0.088,0.272,0.157,0.482)T
2.3为了防止判断矩阵的不一致性,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6]。检验步骤如下:
①计算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λmax:
λmax=■∑■■■
②应用最大特性值计算出一致性指标CI:
CI=■
③最后计算随机一致性比率CR:
CR=■
其中RI为随机一致性指标,其取值如表1所示。
通常,当CR
CRA=0.011
CRA3=0.016
说明比较判断矩阵A、A1、A2、A3、A4均通过一致性检验,具有可以接受的一致性。
2.4层次的总排序权重就是自上而下地将单准则下的权重进行合成。对于土石方工程施工机械设备选型评价层次结构模型,中间层A层包含4个因素A1、A2、A3、A4,设其对总目标Z的层次总排序权重分别为a1,a2,a3,a4。最底层B层包含15个因素B1,B2,……,B15,设它们关于Aj的相对权重分别为b1j,b2j,…,bxj(其中,x为因素Aj所对应的比较判断矩阵的阶数)。B层中各因素对于总目标Z的层次总排序权重设为b1,b2,b3,……,b15,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即:
bi=∑■■bijaj(i=1,2,3……,15;j=1,2,3,4)
则B层各因素的层次总排序特征向量wi为:
wi=(0.046,0.019,0.010,0.021,0.081,0.041,0.018,0.137,
0.344,0.079,0.043,0.014,0.044,0.026,0.078)T
最后对层次总排序作一致性检验,利用已经得出的比较判断矩阵A1、A2、A3、A4相应的一致性指标和随机一致性指标,可以求得最底层B对目标层Z的总排序随机一致性比率为:
CR=■=0.009
结果表明层次总排序通过一致性检验,具有可以接受的一致性。
根据计算出来的最底层中各因素的层次总排序权重结果,可以得出土石方工程施工机械设备选型评价模型15个主要影响因素的重要性顺序排列为:施工内容、作业工程量、运送距离、作业方式、工作可靠性、生产效率、机械间组配性、施工工序选择、土壤等级、使用安全性、节能环保性、通用性和专用性、地区和气候条件、机械调迁和转场、维修和保养,这一结果符合土石方工程施工机械设备选型的实际情况。因此,该模型建立比较合理,对于土石方施工机械设备选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3结论
施工机械设备选型关乎到工程的施工效率、施工成本和质量等,因而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施工机械设备选型因受多因素影响而难于决策的实际,本文成功地将层次分析法(AHP)应用到土石方工程施工机械设备选型评价中,并在深入探讨研究、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完成了土石方工程施工机械设备选型评价层次结构模型的设计。通过对该层次结构模型的量化分析和计算,最后确立了施工机械设备选型评价的15个主要影响因素的权重系数,为土石方工程施工单位进行机械设备选择提供了相对科学的评判方法和量化指标。
参考文献:
[1]鲁冬林,丛伟等.土石方机械的施工选择[J].建筑机械,2007,(5):74.
[2]杨振林,刘金兰.层次分析法在特种设备风险评价模型设计中的应用[J].工程机械,2009,(40):38-41.
[3]王泽民.土石方工程施工机械的合理选择[J].河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1,(16):71-72.
[4]SawttyTL.Theanalytichierarchyprocess[M].NewYork:Hill,1980.
关键词:起重机械监督检验误区解决措施
由于我国近几年大规模的开展工程建设,促使起重机械产品广泛的应用于工程建设中。为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达标,对所应用的起重机械产品的质量、功能、安全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此种状况下,规范的执行监督检查成为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其对起重机械产品进行有效的检查,保证起重机械产品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应用性,才能使起重机械产品有效的应用于工程建设中。但是,目前起重机械产品监督检验中存在误区,对监督检查结果有定的影响。针对此种情况,需要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进行处理,有效的避免监督检验中存在误区的可能,使监督检验规范的、准确的、合理的执行。以下笔者就起重机械产品监督检验存在的误区及解决措施进行详细的分析
1.监督检查性质存在的误区
从制定起重机械产品监督检查的性质来看,起重机械产品监督检查是以安全技术性能的检验评定为主,以质量检查评定为辅的全面检验。也就是说起重机械产品监督检查的内容包含安全技术性能和质量两方面。但现如今,起重机械产品监督检验提出的检查要求全部是关于安全技术性能方面的内容,整个监督检验全部内容为安全技术性能方面的检查。这种监督检验方式无法保证起重机械产品的质量,容易造成起重机械产品在工程建设中出现质量问题,影响工程建设的进度。总体来说,起重机械产品监督检验性质方面存在的误区是检验人员认为只针对起重机械产品的安全技术性能进行检查即可,没有意识到起重机械产品质量也需要在监督检验中进行。
解决措施:《产品质量法》中明确规定了国家对可能危及人身健康及财产安全的产品进行抽样检查的制度。起重机械作为危险性大的产品,在对其进行监督检验时不仅有效的进行安全技术性能检查,还要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法》中相关内容对起重机械产品的质量进行详细的、全面的检查,如产品质量相关资料、产品外观质量、产品零部件的质量等等。从而实现全面的、规范的、标准的起重机械产品监督检查。
2.监督检验形式存在的误区
正规的监督检验形式是相对固定的监督检验人员驻厂,实行长期检查和监督检查。但事实上,我国起重机械产品监督检查并未达到此种程度,多半是临时调遣监督检验人员对起重机械产品的生产进行短时间驻厂检查或对起重机械产品生产流程进行抽查。此种间断式的监督检验形式无法有效的掌握起重机械产品生产情况,对其质量、性能、安全判断必将是片面的,难以保证通过监督检验的起重机械产品能够高效的、安全的、稳定的在工程建设中运行。总体来说,起重机械产品监督检验形式存在误区,容易影响工程建设稳定、有序、安全的进行,甚至会引发安全事故发生。
解决措施:针对起重机械产品监督检验形式存在误区的问题,最佳的解决措施是将相对固定的监督检验人员驻厂实行检验划为监督检验制度中的一项。以此来约束监督检验人员,规范监督检验人员的行为,使其能够长期驻厂对起重机械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规范的检查,并准确的记录起重机械产品检查情况,促使起重机械产品生厂商有效的进行产品生产,保证所生产的起重机械产品在安全、质量、性能等方面都符合生产要求。
3.监督检查技术手段存在的误区
就目前起重机械产品监督检验的整体情况来看,多半的监督检查人员都以其自身的经验和常规的检验手段进行产品检查。这种检查非常的不科学,无法准确的判断出起重机械产品是否存在问题或符合生产标准。其实,正规的起重机械监督检验是应用先进的检查技术对产品进行科学的检查,准确的判断产品是否符合生产要求。但因目前起重机械产品监督检验以检验人员的经验和常规检查占主导地位,未能有效的利用先进的检验技术。此种情况不得不让人们怀疑起重机械产品监督检查的可信度。
解决措施:安监部门应当引进先进的检验仪器、设备、科技手段,做到用定量指标支持的定性评判为主的监督检验,充分发挥先进的检验技术手段的作用,提高起重机械产品监督检验水平,真正意义上实现规范的、标准的、正规的进行监督检验,从而得到准确的检验结果,为保证起重机械产品能够高效的应用于工程建设中创造条件。
4.监督检验内容存在误区
起重机械产品监督检验是对起重机械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验,而不是就某一环节所开展的检查工作。起重机械产品监督检查在检验内容上出现误区,认为监督检查内容的全部就是对起重机械产品出厂环节中的各个方面所开展的监督检查。也就是说直到今天,起重机械产品监督检查一直对产品出厂这一个环节进行检查。这也正说明监督检验合格后的起重机械产品依旧存在安全问题或质量问题的原因之一。
解决措施:就监督检验内容存在误区的问题,应当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对起重机械产品监督检查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求监督检验人员对起重机械产品的全过程进行详细、严格的、全面的检查,尽量杜绝出现遗漏检查项目的情况,从而提高监督检验的全面性,实现监督检验贯穿于起重机械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因此,在监督检验要求中添加对起重机械产品生产全过程进行检查的要求,明确监督检验内容,能够有效解决监督检验内容存在误区而致使起重机械产品检查不全面的问题。
结束语:
目前,我国起重机械产品监督检查在性质、内容、技术手段、形式方面存在误区,严重影响监督检验的结果,无法有效的为工程建设起重机械产品选择把关,容易使存在问题的起重机械产品应用于工程建设中,影响工程建设进度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因此,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对起重机械产品监督检验的误区进行处理,促使监督检验规范的、标准的、合理的执行,保证工程建设中所应用的起重机械产品均为高质量、高性能。
参考文献:
[1]刘小武.起重机械产品监督检验的误区[J].起重运输机械,2005(07).
[2]李红昌.简论起重机械金属结构安全技术与检测检验[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
[3]贾晨,宁永强.浅谈建筑工地起重机械安全管理[A].建设工程安全理论与应用――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