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发明和利用火之前,“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嬴龙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在没有药物和针灸的情况下,原始人只能用双手按压、抚摸这些简单的动作,帮助减轻一些不舒服的症状。这种抚摸,也就成了原始按摩的起源。经过多少年的反复实践,摸索到一些按摩手法,最后形成了一套古老的按摩疗法。
据文献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名医扁鹊就运用针灸、汤药结合推拿成功救治了虢太子“尸厥”。秦汉时期已有专著《黄帝岐伯按摩十卷》,说明秦汉以前,按摩已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医疗手段。《素问・异法方宜论》说:“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故导引按者,亦从中央出也。”《素问・金匮真言论》载:“故冬不按,春不鼽衄。”“跷”与“”为通假字,谓如矫健者之举手足也,乃导引之意。故按跷,实指按摩导引。按摩能治疗的病症有:“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醴药”,“病名曰脾风发阐……可按可药可浴”。“病名曰疝瘕,……一名曰蛊……可按可药”。对治疗的效果,有的“按之无益”,有的“按之痛止。”所以能“按之痛止”,是由于“按之则气血散,故按之痛止”,“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由此可知,远在战国时期,关于按摩的理论知识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
汉代医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沦》中把按摩、导引、吐纳、针灸诸法相提并论,认为其具有预防保健的意义,而且最先提倡“膏摩”疗法,即加入药膏作为推拿媒介物质,将配制好的膏药涂抹在患者体表,然后用手法在其上抚摩擦揉,使药物渗入肌肤,具有手法与药用双重作用,这不仅提高疗效,亦扩大了按摩的应用范畴。
魏晋南北朝时期,膏摩疗法进一步发展。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就载有“治百病备急九散膏诸要方”,其中膏摩药方就有8首,藉以治疗有关病证,首次对膏摩的药方、辨证和制造方法等进行了系统总结。
隋唐时代,是我国历史上的强盛时期,也是按摩史上的兴旺时期。宫廷太医署正式设立按摩专科,并把按摩专业分级为按摩博士、按摩师、按摩工等,主理按摩教学和治疗工作。此时的按摩基础理论、诊断技术及治疗方面都已发展到相当水平,可以认为近代推拿的雏型已经形成。这一时期小儿按摩虽尚未从按摩专业中分出,但一些主要医学著作中已不乏小儿按摩方面的内容。著名医学家巢元方、孙思邈,将按摩疗法编进了《诸病源候论》、《千金方》。他们不仅用按摩疗法治病,同时提出用按摩疗法预防疾病的主张。《千金要方》中有“治少小新生肌腹幼弱,喜为风邪所中,身体壮热,或中大风,手足惊掣。用五物甘草生摩膏摩儿百会……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避寒风。”“小儿心腹常热,皆母腹中存垢未清,血气不和所致,故用丹参、雷丸、硝黄、戎盐散血热之药制为赤膏,掌摩心下,使瘀散血和,其热自除。”在《外台秘要》中也有“小儿夜啼至明不安寐,以儿母手掩脐中,亦以摩儿头及脊验”。孙思邈认为:“小有不好,即按摩按捺,令百节通利,泄其邪气……预防诸病也。”《诸病源候论》中有按摩双目,可以预防眼病,保护视力的记载:“鸡鸣以两手相摩令热,以慰目,三行以指抑目,左右有神光,令目明不病痛。”
《养生书》上记载了预防伤风感冒的鼻翼按摩法:“常以手中指于鼻粱两边,揩二三十遍,令表里俱热,所谓灌溉中岳,以润于肺也。”这些保健按摩不但在当时被用作增强人们的机体能力,而且沿用至今。
宋金元时期,是中医儿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当时的太医局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一定数目的人员教习儿科,儿科专业医生遍及全国,儿科专著大量涌现,中医儿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理论体系到临床疾病的防治已趋成熟。与此同时,小儿推拿疗法的应用也更为广泛,并注意了手法的分析。《圣济总录》中就有“小儿门”共十六卷,其中对按摩作了专门的论述,对推拿按摩手法作用进行了具体分析:“可按可摩,时兼而用,通谓之按摩。按之弗摩,摩之弗按,按止以手,摩或兼以药,月按日摩,适所用也……世之论按摩,不知析而治之,乃合导引而解之。夫不知析而治之固已疏矣,又合以导引,益见其不思也。大抵按摩法,每以开达抑遏为义,开达则雍蔽者以之发散,抑遏则彪悍者有所归宿。”这种强调推拿手法的辨证应用,把推拿和导引明确区分开来的方法,对后世推拿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明代的按摩治疗非常盛行。在为皇室服务的医疗机构―“太医院”中,也设立了按摩科,成为“太医院”中十三科之一,针对内科、儿科、骨伤科等疾病。特别是在小儿治疗方面,当时积累了很多经验和理论知识,形成了独有的小儿推拿体系。常见一些江南的农村老妇,虽不懂经络穴道,不懂表、里、寒、热、虚、实,却能用按摩治疗小儿疾病。在民间,称这种手法为“推惊”、“抹惊”。随着治疗小儿疾病的发展,出现了“推拿”这个名称。“推拿者即按摩之异名也”。一些著名的小儿推拿专著相继问世,如收集在《针灸大成》内的《保婴神术按摩经》、《小儿按摩经》、《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秘诀》等。其中《保婴神术按摩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专著。
清代的医院虽不设推拿科,但由于疗效显著,不论在官方还是民间,小儿推拿在儿科临床仍广泛应用,颇受重视。张山雷在《小儿药证直诀笺正》中就说:“若至儿医,则不晓推拿手法,岂敢颜以编撰幼科专书,贻讥大雅……”。由此可见小儿推拿在儿科的地位。当时小儿推拿专著增多,诊疗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清代刊印的小儿推拿专书有10种之多,其中重要的著作有:熊应雄的《小儿推拿广意》、骆潜庵的《幼科推拿秘书》、夏禹铸的《幼科铁镜》、钱怀的《小儿推拿直录》、夏云集的《保赤推拿法》等。这些著作对小儿推拿的应用、发展和保障儿童的健康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解放后,在党的中医政策指引下,在各级政府卫生部门的大力扶植、发展下,中医事业犹如枯木逢春,小儿推拿不断发展,不少院校成立了推拿系或推拿专业,小儿推拿学的教学工作不断进展和提高。小儿推拿的专著陆续出版,如《小儿推拿疗法》、《小儿推拿疗法简编》、《小儿推拿概说》、《宝宝推拿》等,这些都是全面介绍小儿推拿的专著。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物理学、化学、数学等不断向生物医学领域渗透,新疗法、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小儿推拿加以研究,是推动小儿推拿发展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现代儿童康复小儿推拿脑瘫综述
脑瘫是由于大脑发育不成熟或先天性发育缺陷或获得性(早产、黄疸、窒息、缺氧等)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会伴有感知觉、交流、行为障碍、癫痫以及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其在我国的发病率为1.8%~4%[1]。脑瘫是一种非进展性大脑中枢病理学的固定脑类疾病,主要表现为儿童获得性肌肉张力障碍,药物治疗往往无法满足其需要且存在不良反应[2],本文从现代儿童康复与传统小儿推拿两个方面综述脑瘫患儿康复治疗。
现代儿童康复疗法在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的策略
脑瘫会造成患儿平衡功能障碍,由于肌肉收缩的延迟或拮抗肌肉的同时收缩,脑瘫患者平衡和协调能力降低[3]。核心训练结合神经发育学疗法,可以有效提高脑瘫患儿运动时躯干控制与平衡能力;可减轻脑瘫患儿功能障碍;减少异常姿势;促进运动模式互补作用[4]。Vojta在许多早期脑瘫患儿中应用较多,通过运动训练和感觉刺激实施有目的、有组织的康复活动,建立起正确的运动模式和姿势控制[5]。Bobath根据神经发育学理论,改善手功能协调、纠正异常姿势、训练关键点;从动作、姿势、功能等方面干预,促进儿童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核心力量康复训练:朱利强在研究中发现通过核心力量训练[6],可以提高肌肉力量与核心的稳定性。核心力量训练可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步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Vojta康复训练:Vojta是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肌肉组织的神经生理促进系统[7]。通过周期性的Vojta治疗,可以减少脑瘫患儿晚期异常模式的代偿[8]。Vojta治疗被认为是一种治疗运动障碍的有效方法。在Vojta治疗中,对患者身体给予特定刺激,使其进行某些反射式运动,而这些运动是患者无法以正常方式进行的。重复的刺激最终会使先前被阻断的脊髓和大脑之间重新连接[9],促进神经系统的恢复,减少异常模式代偿。
Bobath康复训练:利用新Bobath技术可进一步改善脑瘫患儿的肌张力低下、运动协调性差等功能障碍,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10]。在Bobath理论下对不随意运动脑瘫患儿进行干预,可以改善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进食、如厕等,提高临床疗效,促进功能康复。提高活动效率,使患儿身体重获协调和平衡水平,促进各项功能的恢复[11]。
传统小儿推拿脑瘫患儿康复策略
小儿推拿是一种基于中医理论基础的学科,属于中医推拿的一部分,适用于小儿脑瘫、肺炎、腹泻等疾病治疗。其通过特定手法对患儿进行刺激,利用点、按、揉、推等手法刺激经络或者穴位来达到调节神经系统及改善循环系统和促进新陈代谢的效果[12]。小儿推拿世代相传且分众多流派,主要有湖南湘西的刘氏小儿推拿、山东三字经小儿推拿、张汉臣小儿推拿、孙重三小儿推拿、北京冯氏小儿捏脊和上海海派儿科推拿等[13]。孙贺在小儿推拿研究中利用推拿脊柱棘突两侧[14],来刺激该区域经络的方法,针对上肢瘫痪患者按摩颈胸段脊柱,下肢瘫痪的患者则按摩腰骶段脊柱。小儿推拿可以使肌肉放松;可以拉长患儿的肌肉,缓解肌肉痉挛;可以提高疼痛阈[15]。小儿推拿还可以促通患儿经络,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刘氏小儿推拿:刘氏小儿推拿是一种兼具湖南本土特色的小儿推拿方法,源于宫廷御医,治疗小儿常见病和多发症,效果显着[16]。小儿身体各处脉络都汇聚于手掌中,通过促进手部感觉来激活运动能力,与现代综合情报智能训练有相通的地方。刘氏小儿推拿以推五经为核心,结合搓印堂、搓百会、按老龙、按太阳等,可缩短疗程改善脑瘫儿童的粗大运动,提高综合能力[17]。利用刘氏小儿推拿疗法可有效降低痉挛程度,治疗效果较普通小儿推拿明显[18]。刘氏小儿推拿对痉挛性脑瘫患儿的肌肉张力过高有缓解作用。
山东三字经小儿推拿:脑瘫患儿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表现为先天性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其中0.9%的儿童会出现便秘现象[19]。山东三字经小儿推拿中对七节骨进行上下方向推拿,有利于大脑皮层-脊髓-肠副交感神经作用于大肠,促使患儿大便排出[20]。推拿七节骨可刺激患儿深层多裂肌和浅层竖脊肌,增强患儿躯干稳定性。
现代儿童康复与传统小儿推拿相结合
小儿推拿可以增强骨骼肌蛋白的合成速度,改善局部血液流通,降低肌肉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有利于肌肉形态的恢复。小儿推拿还可以促使肌肉保持放松状态,增加血液流量,使肌肉组织氧供应增加。现代儿童康复有利于脑瘫儿童的前庭感觉、运动觉及触觉的恢复。有节律的刺激儿童体表部位,可起到对小儿神经的刺激效果,然后传导至大脑皮层,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在现代儿童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传统小儿推拿干预,有利于小儿脑瘫的神经细胞和功能的恢复,缩短病程和康复周期[21]。宁炯杰在痉挛型小儿脑瘫临床研究中发现刘氏小儿推拿加上bobath技术,可以更好地改善脑瘫儿童肌肉痉挛,促进脑瘫患儿粗大运动的获得,缓解患儿痉挛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效果优于单一康复手段治疗[22]。结合以上两种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地促进脑瘫患儿康复。讨论
脑瘫对儿童智力和身体发育均有一定影响,若是得不到及时康复治疗很容易导致终身残疾,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23]。核心力量训练可以加强骨盆稳定和强化骨盆肌群力量,稳定核心肌群,有利于患者对四肢的控制,促进脑瘫患儿进一步康复[24]。李红波在研究中发现,Bobath疗法可以提高患儿随意和自律运动的恢复效果[25],缓解运动障碍,Bobath训练可以提高患儿治疗总有效率。Vojta疗法也叫“诱导疗法”,促进正常运动的出现,抑制异常模式。汤健发现bobath结合Vojta治疗[26],比单纯使用一种治疗手段效果更明显。中医推拿对痉挛的治疗已有悠久历史,小儿推拿对痉挛性小儿脑瘫效果明显[27]。杜昊利用小儿推拿结合现代康复疗法(bobath法、Vojta法)对37例患者进行干预,表明现代康复疗法结合小儿推拿对脑瘫患儿效果更加显着,有利于脑神经的修复和功能的完善,缩短康复周期。
“康复有法,用无定法,贵在得法”,现代儿童康复和传统小儿推拿都可以促进脑瘫患儿的康复,康复训练中应该根据患儿病情合理选择康复手段。现代儿童康复可以促进脑瘫患儿神经恢复,加强躯干稳定和四肢的灵活性。传统小儿推拿可缓解痉挛性脑瘫儿肌肉张力,促进粗大运动的获得。在中西医结合大背景下,现代儿童康复与传统小儿推拿相结合,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儿脑瘫康复发展。
参考文献
[1]莫艳玲,杨锦媚,粟愿学.引导式教育在脑瘫儿童康复中的研究现状.中国妇幼保健,2016(19):4079-4081
[2]KoyAnne,TimmermannLars.Deepbrainstimulationincerebralpalsy:Challengesandopportunities.Europeanjournalofpaediatricneurology:EJPN:officialjournaloftheEuropeanPaediatricNeurologySociety,2017:118-121.
[3]RoncesvallesMN,WoollacottMW,BurtnerPA.Neuralfactorsunderlyingreducedposturaladaptabilityinchildrenwithcerebralpalsy.Neuroreport,2002:2407-2410.
[4]林国辉,俞梦瑾,叶瑞雄.核心稳定性训练在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运动中的运用与疗效观察[J].人人健康,2016(12):67-68.
[5]席音音,席嫚子.Vojta疗法在高危儿早期干预治疗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9(4):400-402.
[6]朱利强.核心稳定性训练在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19(3):202-204.
[7]HBauer,GAppaji,DMundt.VOJTAneurophysiologictherapy.TheIndianJournalofPediatrics,1992:37-51.
[8]LPeralesLópez,AMPérezGorricho,MAAtin,etal.EfectodelaterapiaVojtaenlarehabilitacióndelamarchaendospacientesadultosconda?ocerebraladquiridoenfasetardia.Fisioterapia,2007:151-162.
[9]KhanMuhammadHassan,HelsperJulien,FaridMuhammadShahid,etal.Acomputervision-basedsystemformonitoringVojtatherapy.Internationaljournalofmedicalinformatics,2018:85-95.
[10]莫丽华.新Bobath技术在低肌张力型脑瘫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28):59-60.
[11]张丹丹,仇爱珍.基于Bobath理念的照护模式应用于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0):2261-2263.
[12]孙贺.小儿推拿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8(17):73-74.
[13]唐乐平,邵湘宁,李雪.小儿推拿发展现状及前景思考[J].中医药导报,2019(7):77-80.
[14]孙贺.小儿推拿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8(17):73-74.
[15]彭定玉.小儿推拿在脑瘫康复中的临床意义[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8):33-34.
[16]易宣超,李向荣,郝盼盼.刘氏小儿推拿治疗38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6(9):47-51.
[17]苏海波.刘氏小儿推拿治疗脑瘫儿伴轻度智障疗效及对患者智力、运动水平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8(10):1470-1472.
[18]朱静,邵湘宁,张立勇.刘氏小儿推拿为主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30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4(4):86-88.
[19]傅萍,张学君,吴强.针刺长强穴治疗脑瘫患儿便秘可行性的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6(7):1685-1687.
[20]祝斌野.七节骨推拿方向的临床效应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1-43.
[21]杜昊.小儿推拿早期干预联合现代康复疗法治疗脑瘫37例[J].中医研究,2018(7):58-60.
[22]宁炯杰.刘氏小儿推拿结合Bobath技术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临床观察[D].湖南.湖南中医药大学,2018:1-54.
[23]刘西君.探讨教育指导与家庭康复相结合对脑瘫儿童康复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5):630-632.
[24]施冬卫,许桔静,章叶飞.核心力量训练在脑瘫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3(30):128-129.
[25]李红波.Bobath疗法在脑瘫康复中的疗效对照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4478-4479.
少儿推拿是推拿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为原则,运用手法技巧在少儿体表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上,触摸做功,产生能量,通过信息传递,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助正气,促使机体的相应部位气血流畅,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身体和调理少儿亚健康的目的一门科学。这种简便而又经济的外治疗法,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1、绿色疗法,安全有效
少儿推拿是一种单纯的手工操作、无痛苦、无任何毒副作用的绿色自然疗法,少儿容易接受,能在轻松愉快中使少儿恢复健康,避免家长“是药三分毒”的担心,完全符合当今医学界推崇的“无创伤医学”和“自然疗法”的要求,并且疗效显著。推拿调理避免了药物对身体的不良反应等毒副作用,只要对疾病诊断正确,依照少儿推拿的操作方法合理进行施治,一般不会出现危险或不安全问题,是一种有利无害的治疗方法。打针、输液必定给少儿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苦痛,就是服药,少儿也难以接受,经常给疾病治疗带来麻烦。临床常因少儿不能和医生配合而影响治疗效果。应用少儿推拿调理,少儿不会有任何痛苦感,甚至感到是一种享受,能够消除少儿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恐惧心理。
2、操作简便,易学好懂
少儿推拿操作简单,易学易懂,非常适合家庭操作。只要按照要求,遵循它的规律,几次操作练习就可以掌握基本的方法。经常运用少儿推拿,可以增强少儿体质、提高少儿的抗病能力。少儿推拿是一种自然疗法,不需要任何辅助器械及医疗设备,只是依靠双手在少儿体表特定的部位施行手法,就可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它不受医疗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实施,而且是在少儿熟悉的家庭环境中操作,这样不仅应用简单方便,避免少儿对医院的恐惧感,还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而且节省时间和费用。
3、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实践证明,少儿推拿对少儿常见病、多发病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对于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疾病效果更佳。中医学认为,慢性病复发的根本原因在于疾病所涉及脏腑或气血功能下降。少儿推拿就是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对于易反复发作的慢性病,辨证求因,审因论治,针对疾病的原因,在少儿体表特定的部位,通过不同的手法,施以治术,使滞者疏,瘀者通,雍者畅,浊者清,气血调和,恢复脏腑组织的正常功能,所以能达到治病去根的目的。对于急性病,本来其脏腑气血功能就没有多大损耗,再加之推拿过程非常注意平衡阴阳,调整脏腑气血的功能,既能急则治其标,更能护其根本,培补正气,故而不会产生遗留问题。对于反复发作的病症,则可依据少儿体质状况,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损其有余,益其不足”,使少儿体质强壮,减少甚至避免疾病再发的机会,这就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对于少儿先天不足,身体虚弱者,推拿调理可以培补后天之本,增益先天之精,提高少儿的免疫功能及身体素质。
4、标本兼治,效果明显
做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少儿亚健康状态给少儿带来的心理和身体上的损害有目共睹。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少儿,非常需要而且可以通过少儿推拿调理调整到健康状态。少儿推拿调理的是根本,是从平衡身体的阴阳着手,“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亚健康问题,少儿的身体才能“长治久安”。穴位与经络的治疗功能,已被现代临床医学所证实。穴位即为经络上的最重要点,通过刺激穴位,就可以起到调整经络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正气自然充足,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也就是抵抗力增强,得病的机会就相应减少。大量的医疗实践证明,少儿推拿调理确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提高少儿对疾病的抵抗力。同时,还可以保证少儿气血充盈,发育正常。另外,少儿得病后传变较快,易发生危急状态,少儿推拿可以起到防止疾病传变,阻止出现危急病症的作用。
5、保健益智,适应面广
临床医疗实践证明,对反复感冒、咳嗽、鼻炎、肺炎、支气管炎、哮喘、厌食、积滞、便秘、腹泻、湿疹、口疮、盗汗、夜啼、遗尿等疾病,少儿推拿调理的效果比较理想。少儿推拿调理除了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外,还有非常好的保健功能。经常运用少儿推拿调理,可以显著增强少儿体质和智力水平,提高少儿的抗病能力。
时至今日,少儿推拿的范围和适应症也发生了变化。首先是年龄段由过去的5岁以内小儿为主要治疗对象发展到14岁以内的少儿也纳入到推拿治疗的范围,治疗疾病的内容也由原来的热、咳、吐、泻扩展到多动症、学习障碍、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等等。伴随着“生物-心理-社会”这一全新的医学模式的建立,更是将少儿亚健康也列为推拿调理的范畴,少儿推拿的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由过去的以治疗为主转变为以调理机能、保健身体、预防疾病为主的少儿推拿体系。
推拿疗法是中国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备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特别是对疑症、难症的特殊功效,为世界众多国家所接受。欧洲称它为无痛疗法或无创伤疗法,日本称其为“中国整体”,东南亚一些国家叫推拿或按摩。
推拿疗法正在海外悄然兴起。这一中国医学中最古老的疗法之一在国外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和推广。
日本的推拿医家们在全盘继承中国的推拿导引疗法的基础上,顺应日本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和气候环境,以东洋医学和汉方医学的理论为治疗方针,总结出了一套颇具日本特色的推拿疗法,在世界的手法医学(manualmedicine)之中极有声誉。日本京都府立医科大学教授今西二郎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他领导的微生物学和精神学研究小组用芳香推拿疗法治疗抑郁症患者,取得了明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