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计划安排

进入的那一刻的感受范例(3篇)

发布人:转载 发布时间:2024-08-13

进入的那一刻的感受范文篇1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文学作品中文本空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故事情节空白处调动思维,发挥想像。

接受美学原理认为“作品的美学价值是作者在创造过程中和读者在接收过程中共同创造的,这创造的基础就是作品的空白。”语文教材中不少文学作品只是提供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框架,其中有不少情节一笔带过或者省略不写,抓住这些情节的空白,让学生去调动思维,去充分发挥想象,从而对作品的思想内容有更深的体会。

例如在鲁迅的《孔乙己》中,作者对孔乙己最后的命运没有明确写出来,这正是鲁迅先生让读者细细体会的地方。我让学生根据文本的内容去想象孔乙己最后的命运。有的写孔乙己就在喝完酒回去的路上被横冲直撞的有钱人的马车撞死了。有的写孔乙己在破庙中被一群乞丐抢走了身上仅有的破长衫,最后冻死了。还有的写孔乙己想要自食其力找工作,却由于身体的残疾找不到,最后由于生活的艰难,由于众人的嘲笑而自杀了……听到不同同学对孔乙己最后命运的想象,教室里的气氛异常沉重,同学们都对孔乙己的命运唏嘘不已,充分体会到了孔乙己所在的那个时代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

二、在人物刻画空白处感悟形象,突破重点。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文中人物的丰富的感情和微妙的内心世界,这种感受的主要来源就是作者对文中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等等的精心刻画。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些文学作品对某些人物的描写或者忽略,或者只是几笔带过,或者只是做某一个方面的描写,教师可以抓住这些人物刻画的文本空白,让学生运用特定的描写方法或者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走进文本中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品质,更深入的了解人物形象,突破教学难点。

我在教小说《窗》时,就请学生尝试着写出不靠窗的病人见到那堵光秃秃的墙时表现。学生中有的主要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后悔,有的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写人物不知自己的错误,反而责怪靠窗病人对自己的欺骗,更多的是多方面的刻画人物的自责——“不靠窗的病人看到了一堵光秃秃的墙,他不可思议的用手揉揉自己的眼睛,心中苦苦支撑自己冷血一晚上的欲望之城一下子倒塌了,直至灰飞烟灭。他用双手抱住自己的头,开始是无声的流泪,接着是小声的啜泣,最后歇斯底里的边双手打着自己的脑袋,边哭喊着‘我该死,我该死’……”通过对不靠窗病人最后的表现的刻画,学生们深入理解了具有美与丑不同心灵的两个人物形象,也掌握了文章的主旨,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

三、在景物描写空白处进入情境,体会感情。

中国的山水画常常是“空白”反而比景物要多,正因为有这些景物的空白,才会让人们化虚为实,去联想,诱发人们的多思,形成无穷的意味,悠远的意境,是人们与作者通过山水画形成情感的共鸣。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学作品中存在景物描写空白,有的写景散文中可能没有描写更多的景物,只是选取一种或几种,对此,我们可以针对文章的景物描写的空白,让平时作文练习中不善于写景的学生进行景物描写,让他们在想像中进入作品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春》是朱自清先生经典的写景散文,我在上完这篇课文以后,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再写出一些朱先生忽略的景色。同学们讨论起来可。有的写“春天的阳光刚刚撒满大地,冬眠了一个冬天的小动物们都苏醒过来了,小松鼠开始在树枝追逐嬉戏,蛇懒洋洋的游出洞穴,癞蛤蟆鼓起了大眼睛好奇的看着春天的一切。”有的写“人们都脱下了灰黑的厚厚的棉衣,穿上了缤纷的春装,街头不再是暗暗的世界,而是争奇斗艳的五颜六色。大家脸上都洋溢着春天的喜悦”……通过景物空白的补写,同学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春天的情境,同时还感受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并把作者的那份爱转化为了自己对春天的爱,这种对景物空白的加工换来的是对文本情感进行体验的过程,让学生以主观的情感回映了作者的情感。

进入的那一刻的感受范文

常常听到许多哲学家告诫要活在当下,当时也只是听听罢了,根本不能真正理解“活在当下”四字的含义,直至有机会读到埃克哈特.托利写的《当下的力量》一书,才真正地豁然开朗起来,并从心底里喜欢上这本书,“活在当下”的确赐予了我太多的力量。

多少时间,我们都活在过去和未来,而忽略了当下的时刻。而事实上,过去的一切将一去不复返,未来的事情总是让人难以预料,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也是最宝贵的,但多少人都把最宝贵的当下白白浪费了。特别是像我这样爱胡思乱想的人,脑子里永远充满着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的憧憬,殊不知错过了多少珍贵的时刻。读完此书,一种强烈的活在当下的欲望油然而生,一次次地体验着当下时刻的神圣与美妙,那种快乐与平静是多少拒绝当下的人所不能感受到的。

多少人在大脑的折磨下度过一生,任由它攻击、惩罚,并耗尽生命的能量。

读了此书我才知道,当不需要运用思维时却出现思维并认同思维,是多么恐怖且痛苦的事情。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我们从来都不会去质疑自己的思维,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的思维是正确的,并代表了真正的自己。事实上,思维制造了我们的痛苦,对思维的认同让我们陷进痛苦中久久不能自拔。思维带我们进入过去,于是有了遗憾,有了懊悔,有了自责,有了悲愤,有了难过。思维带我们走向未来,进入一个虚幻、飘渺的世界,于是有了焦虑、不安、紧张、压力。所有这些,均是痛苦的根源,但我们从不会有意识地从思维里走出来,反而深深地认同于它,因此我们就陷进了痛苦之中。古人所云:难得糊涂,大概就是告诫我们不要总是活在思考之中,暂停思维也是一种难能可得的智慧。

受苦是需要时间的,在当下它不能生存。

如果我们现在感到痛苦、焦虑、难过,请闭上眼睛,有意识地把关注点放在此刻,放在这一秒中,不去想前一秒或后一秒钟,那么我们就根本不会感到丝毫的痛苦,保持临在状态是最好的解脱方式。保持临在,意味着不再无意识地受到思维的控制,不再无意识地认同于思维的指引,而是有意识地关注当下,把意识聚集在此刻。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人对我说了句羞辱我的话,我的立即反应必定是恼羞成怒,这是因为我无意识地认同了思维:他正在侮辱我,攻击我,我必须反抗。这也是小我赖以生存的保障,因为“自我需要问题、冲突和‘敌人’来强化它身份赖以生存的孤立感”。但倘若我保持强烈的临在意识,我深深地进入此刻,进入当下,我便不会产生愤怒,那么后来所有的冲突也就可以避免发生了。

所有内心的抗拒都是各种形式的消极体验,所有的消极心态都是抗拒。

我们总喜欢活在过去和未来,是因为我们抗拒当下。也许现实中有重大的任务等着我们去做,也许现实中有太多的烦心事困扰着我们,所以我们开始逃避,开始拒绝接受现实。然而这些事情并不能因为我们心里上的拒绝而消失,它们依然存在,任何抗拒、逃避都是无用的,只会给我们带来消极的心态,最终带来痛苦。面对现实,接纳事实,臣服于当下的一切,然后采取积极的行动处理,心平气和地与事实共事,我们便会被所接受的事实带进一个宁静的状态,所有的麻烦事也都会迎刃而解。谨记:不去抗拒,就没有人受到伤害。

进入的那一刻的感受范文

野菜部落的征文第二届已经开办了,望着第一届的铜奖证书,我思绪万千,在比赛中,我得到的不只是证书,更多的是父母所给予我的关爱。

上一届,当我知道进入了60名后,欣喜若狂,我本以为父母会夸我一番,但父母知道后表情却丝毫没有改变,只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是吗?哦,还行。”满怀信心的我的热度减了一半,但我还是继续坚持,每天,我总是在幻想当我进入30名和大家一起举行夏令营的情形,觉得胜券在握,每天在论坛上谈论着夏令营的事,兴奋??这个词形容我那几天的心情再贴切不过。

在期待中,成绩揭晓,我迫不及待地打开,浏览了一遍又一遍,却见不到我的名字,我不相信,再看,结果还是一样,我灰心了,电脑屏幕前的我流出了挫败的泪水,那是难过的泪水。我关上门,默默地度过这伤心的时刻,一切都是安静的,无声无息,一阵脚步声愈来愈近,我抬起头,是妈妈,她拍拍我的肩,用那因为做家务而粗糙的手为我擦干了脸上的泪珠,轻轻地说了一句:没什么,只是多了一次学习的机会。”微黄的灯光斜射在妈妈的脸上,显得十分的和蔼。

几个简单的动作,几句轻声的话语,却如同一股暖流缓缓地流入我的心间,霎那间,家的温暖和亲人的关怀让我感受到是那么地明显,当我这只小船受到海浪的袭击时满面疮痍时,可以让我回到这个温暖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