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胎膜早破;观察及护理
胎膜在临产前自然破膜,称胎膜早破(prematurerupturemembranes)。胎膜发育不良或感染,腹压急剧增加,子宫张力过大,前羊膜囊内压力不均,机械创伤,孕晚期均可成为胎膜早破的原因,胎膜早破后可并发脐带脱垂和早产。子宫收缩不协调可导致胎儿窘迫。母体也可发生宫腔内感染。现将胎膜早破的观察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孕妇791人,发生胎膜早破80人,占住院人数10.1%,其中妊娠37周以上64人,占胎膜早破总人数的80%,妊娠36周以下16人,占胎膜早破人数的20%,年龄19岁-41岁,平均30岁,15例给予保胎,抗炎治疗,10例宫缩抑制无效自然分娩,5例给予保胎促胎肺成熟绝对绝床休息等保胎治疗后,在妊娠36周及37周以上结束分娩。住院期间,孕妇积极参与护理过程,对胎膜早破的处理感到满意。母儿生命安全,未发生宫腔感染。现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2胎膜早破的临床表现及临床诊断
胎膜早破是指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孕妇突然感觉较多液体从阴道流出,无腹痛等其他先兆,可混有胎脂及胎粪,继而少量间断性排出,当腹压增加如咳嗽、打喷嚏、负重等时,羊水即流出。阴道窥器检查:见液体自宫颈流出或后穹隆较多的积液并见到胎脂样物质,阴道液PH值>6.5。
3胎膜早破常见的原因
3.1下生殖道感染,可由细菌、病毒或弓形体上行感染引起胎膜炎,使胎膜局部张力下降而破裂。
3.2胎先露部不能衔接,先露部高浮,头盆不称,胎位异常可使胎膜受压不均导致破裂
3.3羊膜腔压力升高常见于双胎妊娠、巨大儿、羊水过多等。
3.4宫颈内口松弛由先天性或创伤性使宫颈内口松弛,前羊水囊楔入,受力不均及胎膜发育不良而发生胎膜早破。
3.5机械性刺激创伤或妊娠后期也导致胎膜早破。
3.6营养因素缺乏维生素C、锌、铜、可使胎膜张力下降而破裂。
4胎膜早破对母儿影响
4.1对母体影响
4.1.1感染破膜后,阴道病原微生物上行性感染更容易,迅速,且感染的程度与破膜时间有关,如破膜超过24小时,可使感染率增加5-10陪,造成孕妇产前,产时感染外,胎膜早破还是产褥感染的常见原因。
4.1.2胎盘早剥足月前胎膜早破可引起胎盘早剥,与羊水减少有关。
4.2对胎儿影响
4.2.1早产儿30%-40%早产与胎膜早破有关,早产儿易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胎儿及新生儿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炎等并发症,围生儿死亡率增加
4.2.2感染胎膜早破并发绒毛羊膜炎时,常引起胎儿及新生儿感染,表现为肺炎、败血症、颅内感染。
4.2.3脐带脱垂或受压胎先露未衔接者破膜后脐带脱垂的危险性增加,因破膜继发性羊水减少,使脐带受压,亦可致胎儿窘迫。
4.2.4胎肺发育不良及胎儿受压综合症胎肺发育不良常引起气胸、持续性肺高压,预后不良,破膜时孕龄越小,引发羊水过少越早,胎肺发育不良的发病率越高。如破膜潜伏期长于4周,羊水过少程度重,可出现胎儿宫内受压,表现为铲形手、弓形腿,扁平鼻等。
5护理措施
5.1心理护理孕妇突然发生不可自控的阴道流液,可能惊慌失措,担心会影响胎儿及自身的健康,从而产生焦虑恐慌心理,因此护士要热情接待病人,给予关心、体贴、和同情,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耐心讲解相关知识,向孕妇及家属说明目前的情况,以及医护人员采取处理措施的目的意义,指导配合治疗与监护,协助孕妇做好各种生活护理,减轻焦虑。以解除焦虑恐慌心理。
5.2严密观察胎儿情况足月胎膜早破后,羊水从宫腔流出,胎儿在宫内生存的环境受到破坏,势必会引起胎心率变化,所以密切观察胎心率变化,监测胎动及胎儿宫内安危情况。定期观察羊水形状、颜色、气味等,头先露,如为混有胎粪的羊水流出,则是胎儿宫内缺氧的表现,应及时给予吸氧等处理,胎心率是衡量胎儿在宫内环境状态的重要指标,胎心率160次/分,除可能有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外,还可能并发宫内感染,因此要查找原因及时给予处理。对于孕龄
5.3积极预防感染
5.3.1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1‰苯扎溴铵(新洁而灭)2次外阴擦洗,放置吸水性好的消毒会阴垫于外阴,勤换会阴垫,保持清洁干燥,防止上行性感染。
5.3.2观察羊水量、性质、颜色、气味,注意是否混有胎粪,尤其是头先露者。
5.3.3严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白细胞计数,了解感染征像,若体温上升,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清C-反应蛋白升高,均提示宫内感染,应及早处理。
5.3.4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少做肛查或阴道检查,必要时必须在无菌下进行。
5.3.5破膜超过12小时,可考虑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超过24小时尚未临产,应按医嘱给予引产。
5.4防早产
5.4.1若破膜发生于妊娠37周以前,在预防感染和预防脐带脱垂的护理下,保守治疗。
5.4.2在保守治疗中尽量避免干扰,少作肛查和阴道检查。
5.4.3定期监测胎儿,以了解胎儿在宫内的情况,一旦发生异常现象,应及时报告医生终止妊娠。
5.5防止脐带脱垂促进围生儿健康宫口未开全,先露未入盆,应绝对卧床休息,并抬高臀部采取左侧卧位,以防止脐带脱垂造成胎儿缺氧或宫内窘迫,密切观察胎儿心率变化,并进行严密监护、监测胎儿宫内储备能力,进行阴道检查确定有无隐性脐带脱垂,一旦发现有脐带先露或脐带脱垂者,宫口未开全应立即氧气吸入,在胸膝卧位下带无菌手套将脐带还纳,做好即行剖宫产准备,宫口开全,应协助立即助产应在数分钟内结束分娩。
5.6健康教育为孕妇讲解胎膜早破的影响,分析孕妇目前的状况使孕妇积极配合,主动参与护理,加强产前检查,增加孕妇对妊娠期卫生保健的重视程度,嘱妊娠后期禁止,避免负重及腹部受碰撞,宫颈内口松弛者,应卧床休息,并遵医嘱与妊娠14周-16周行宫颈环扎术,同时注意指导其补充足量的维生素及钙、锌、铜等元素。
6小结
[关键词]院前胎膜早破;脐带脱垂;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3)05(b)-0146-02
胎膜早破是围产期威胁母儿健康的产科常见并发症,可引起早产、脐带脱垂及母儿感染[1]。而脐带脱垂是分娩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若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可导致胎儿窘迫,围生期死亡率高达20%~30%,尤以显性脐带脱垂危害明显[2]。正确的处理措施可有效预防脐带脱垂的发生。为了加强孕期安全管理,积极预防脐带脱垂,进一步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本院通过加强孕期保健管理,强化健康教育,提高孕妇对胎膜早破危害性的认识,增强孕妇院前预防脐带脱垂的意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6月在本院产科住院且入院前出现胎膜早破的产妇196例。其中,将在本院孕妇学校接受胎膜早破相关知识学习的104例孕妇为实验组,年龄22~32岁,平均(27.36±11.12)岁,胎龄37~40周,平均(38.26±1.21)周;将未接受胎膜早破相关知识学习的92例孕妇为对照组,年龄22~33岁,平均(28.21±10.68)岁,胎龄37~41周,平均(38.55±1.46)周。两组孕妇均为初产妇,单胎,胎先露未衔接入盆,营养状况良好,无合并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等疾病。两组孕妇年龄、胎龄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孕妇学校培训内容和方法
孕妇除接受孕妇学校常规授课内容外,还增加有关胎膜早破的相关知识:胎膜早破对母婴的危害、处理方法。具体指导孕妇院外正确处理方法为:胎膜破裂后应立即绝对卧床休息,取左侧卧位,自己或由家属将孕妇臀部抬高(可用被褥或床单)30cm或将床尾抬高30°,及时观察羊水颜色、性状及阴道有无条索状物脱出,并保持心态稳定,立即呼叫救护车接诊且转运过程应保持孕妇以上所描述[3]。通过观看录像、示范、讲授法等对孕妇进行培训。
1.3处理方法
(1)发生胎膜早破后孕妇院外自行处理方法:观察组104例孕妇发生胎膜早破后均能按照培训内容和方法自行处理。对照组92例孕妇发生胎膜早破后,未能采取绝对卧床休息,未做到抬高臀部,均为步行后搭乘车到医院就诊。(2)入院后处理方法:两组孕妇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处理和护理。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孕妇脐带脱垂、新生儿死亡例数比较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孕妇脐带脱垂、新生儿死亡人数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3讨论
在临产前胎膜破裂,称为胎膜早破[1]。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6%~12%[4]。脐带脱垂是胎膜早破严重的并发症。胎膜早破发生脐带脱垂的原因主要与臀位有关[5],尤其是足先露或头先露未衔接入盆者,胎先露与盆壁之间形成空隙,胎膜破裂后由于脐带受到羊水冲击,可沿胎先露与盆壁的间隙滑出宫颈甚至阴道外,发生脐带脱垂,脐带受压导致胎儿在短时间内死亡,即使立即行脐带还纳或剖宫产结束分娩,胎儿成活率也极低[6]。DilbazB等[7]研究指出自然破膜引起脐带脱垂的危险是人工破膜的4倍,另有文献报道,胎膜早破时脐带脱垂发生率可增加3倍(约为1.5%)[8],而胎膜早破无先兆,难以预测,常发生于院外,多为急诊入院,孕妇焦虑,家属紧张,若处理不当,易导致不良后果。故院前采取正确的处理及积极的预防措施对有效防止脐带脱垂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常孕妇在院外发生胎膜早破时,院前的处理方式取决于孕妇及家属的认知能力。而孕妇自我防护意识的高低与其院前接受的健康教育程度有着紧密的关系。本院开设的孕妇学校定期为孕妇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有针对性地讲解胎膜早破发生的并发症,尤其是发生胎膜早破后预防脐带脱垂的重要性;通过观看录像、示范、讲授法等对孕妇进行系统培训,使孕妇掌握院前胎膜早破后预防脐带脱垂、进行自我观察的方法及正确的入院转运方式。本研究结果提示,实验组院前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及转运方式入院,孕妇安全,脐带脱垂、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由此可见,通过加强孕期健康教育,指导孕妇在发生胎膜早破后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及入院转运方式,对积极预防脐带脱垂、减少新生儿围生期死亡率、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改善围生儿结局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乐杰,谢幸.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7.
[2]张春霞.脐带脱垂28例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0,31(17):83-84.
[3]吴国敏,李爱红.胎膜早破阴道分娩母儿结局临床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2,13(4):298-299.
[4]刘建文.胎膜早破279例临床分析[J].医学综述,2008,14(1):150-152.
[5]谢吟梅.胎膜早破的病因和发病机制[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0):217-218.
[6]张风玲,贾建瑞.脐带脱垂的预防及处理(附11例分析)[J].航空航天医药,2009,20(9):49-50.
[7]DilbazB,OzturkogluE,DilbazS,OzturkN,etal.Riskfactorsandperinataloutcomesassociatedwithumbilicalcordprolapse[J].ArchGynecolObstet,2006,274(2):104-107.
【关键词】脐带绕颈;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分娩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influenceofcordaroundneckonperinatals.Methods:528caseswithcordaroundneckwereanalyzedretrospectively.Results:Therewere93caseswithprenatalfetaldistress(17.61%)and40caseswithasphyxia(7.58%).401caseshadnormalvaginaldelivery(75.95%),117hadcesareansection(22.16%),and10hadassistedvaginaldelivery(1.89%).Conclusion:Themorethecirclesofcordroundneckis,thehighertheincidencerateofneonatalasphyxiaandfetalstressare.Fornewbornswithcordroundneckmorethan2weeks,theincidenceofasphyxiaishighandthecesareansectionshouldbethebestchoice.
[KEYWORDS]Cordaroundneck;Fetaldistress;Newbornasphyxia;Delivery
脐带是维系胎儿生命的重要通道,是胎儿与母体进行营养和代谢物质交换的通道。产程分娩中脐带绕颈程度可使脐带血管循环受阻,影响胎儿的血液交换,严重时会造成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甚至可导致死胎、死产及新生儿死亡。本文就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528例脐带绕颈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其探讨脐带绕颈对围产儿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住院产妇共4800例,其中脐带绕颈528例,占11%。脐带绕颈1周412例,脐带绕颈2周95例,脐带绕颈3周21例。
1.2方法
1.2.1脐带绕颈的诊断方法可分临床检查、胎儿监护及B超检查几方面。临床检查对有反复头、臀先露交替者,初产妇临近预产期胎头仍不衔接者,不明原因胎动异常者,应考虑有脐带绕颈的可能。胎儿监护检查:胎动时有胎心率减速者,应高度怀疑有脐带绕颈。超声检查诊断脐带绕颈者,应密切监测胎儿宫内情况。
1.2.2胎儿窘迫的诊断方法(1)胎儿头皮血血气分析或脐带血血气分析,是诊断胎儿窘迫最为可靠的方法,若pH160次/min,缺氧严重时胎心率
2结果
脐带绕颈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关系见表1,脐带绕颈与分娩方式见表2。表1脐带绕颈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关系表2脐带绕颈与分娩方式的关系
3讨论
脐带血运受阻是引起胎儿窘迫以及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新生儿窒息的首要原因。约22%的新生儿窒息、25%的重度新生儿窒息、20%的新生儿死亡是由脐带因素引起[1]。国外有报道脐带绕颈的发生率约20%~25%[2]。脐带绕颈目前主要靠B超检查诊断,B超或彩超检查是产前诊断脐带绕颈,加强产程监护的重要措施[3]。但如将临床表现,胎心监护仪及B超三者结合起来分析,诊断率将大大提高。当经产妇有反复头、臀先露衔接史,有胎位不良的分娩史,初产妇临近预产期胎头迟迟不衔接,不明原因的胎动、胎心音异常,临产后胎头下降时脐带杂音明显,以及胎心监护提示胎心变异减速图型时,应警惕有无脐带绕颈。脐带绕颈是否发生胎儿窘迫与脐带长短、缠绕的严重程度、血液受阻与否有关[4]。脐带绕颈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是在产程进展中胎头下降、缠绕的脐带越拉越紧,脐血管受压,导致胎儿缺血、缺氧,影响胎儿代谢,从而致胎儿窘迫,若脐带绕颈松驰,不影响脐带血液循环者,并不危及胎儿[5]。由表2显示,脐带绕颈周数越多,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越高。本组病例中包括孕妇产前B超诊断脐带绕颈后未经试产,直接选择剖宫产术的病例。在阴道分娩的产妇中,脐带绕颈周数越多,发生难产的机率相对越大。脐带绕颈1~2周的孕妇,如无其他并发症,阴道分娩仍为首选。脐带绕颈3周或3周以上的孕妇,应适当放宽手术指征。
本组资料显示,脐带绕颈周数越多,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机会就越大,故对脐带绕颈病例应严密监测产程进展,进行胎心监护等。一旦胎心出现中、重度可变减速或可变减速混有晚期减速,经给予体位改变及吸氧等措施后仍不见好转者,提示胎儿缺氧与脐带受压有关,胎先露迟迟不下降则应尽快结束分娩。对产前超声提示脐带绕颈的孕妇需进行全产程胎心监护,有助于及时发现胎儿窘迫并及早处理,可降低新生儿重度窒息和围产儿死亡率[6]。
参考文献
1边旭明,徐蕴华,杨剑秋,等.新生儿窒息原因的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0,25(4):235.
2王淑珍,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255256.
3叶丽芬,邓维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及其临床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5,77(4):278.
4王妍红.284例脐带绕颈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4,8(1):10.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产科;原因
新生儿窒息一般是指患者将胎儿分娩出1min之后,胎儿没有呼吸仅有心跳,或者是胎儿的呼吸没有规律。新生儿出现窒息现象的主要原因为严重缺氧,并且该种现象在胎儿出生之后,较为常见[1]。在该种情况较为紧急或者是严重时,医护人员应对胎儿实施相应的抢救措施,做出正确的处理,从而降低或者是避免新生儿出现窒息的现象,同时还可以显著地预防胎儿远期后遗症。基于这种现象的出现,笔者为了详细的了解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特选取本院在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95例产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95例产妇分娩出的新生儿出现窒息现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年龄分布在24~3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26±1.24)岁;患者孕周分布在32~41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6.58±1.41周;对比患者之间的年龄以及孕周均没有显著差异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此基础上,对比新生儿出现窒息现象的因素。
1.2方法
按照医学界相关评分标准,对新生儿窒息诊断设计出相应的评分方案。新生儿出生1min后,评分为0~3分之间的为重度窒息现象,评分在4~7分之间的为轻度窒息现象,评分在8~10分之间的为没有窒息现象;若新生儿出生5min后,评分不超过6分的为重度窒息现象。
1.3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导致新生儿出现窒息的临床资料,检验结果P0.05,证明对比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通过本次研究表明,产科中导致新生儿出现窒息现象的主要因素为脐带因素,其在产科中造成新生儿出现窒息现象的30.53%。脐带处于骨盆壁同胎先露二者之间,若孕妇的脐带出现异常现象,会阻碍孕妇同婴儿之间的血流以及氧气运输,从而使孕妇腹中的胎儿出现窘迫现象,严重的会导致胎儿出现死亡现象,基于这种现象的出现,脐带为导致胎儿出现综合并发症的主要因素[2]。因此,产妇在分娩前,应做好相应的围产期保健工作,实施脐带血流图监测产妇体中的脐带,若脐带出现异常现象,应对胎儿实施相应的监护工作,监护胎儿的胎心,同时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让胎儿尽快分娩出来,降低因脐带异常造成的胎儿窒息现象。
羊水过少为产科中导致新生儿出现窒息现象的第二大因素,其在产科中造成新生儿出现窒息现象的29.47%。孕妇中的羊水过少,则会给胎儿带来较大的生命威胁,因为随着孕妇宫腔中的羊水减少,胎儿自由活动的空间也逐渐随之减少,当孕妇出现宫缩现象时,宫缩压力对于胎儿直接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样就会使胎儿的肢体以及脐带受到一定的压力,导致胎儿出现缺氧、缺血的现象,最终出现胎儿窒息现象[3]。基于这种现象的出现,当孕妇及其家属或者是医护人员发现孕妇宫腔中的羊水过少时,对足月的产妇实施各项产前检查,有效地预防以及治疗妊娠合并症,在孕妇生产过程中,应对孕妇以及胎儿进行密切的监测,若患者不能顺利分娩或者是分娩时间较长的,医护人员应采取剖宫产的分娩方式将胎儿分娩出来,降低或者是避免新生儿出现窒息的机率。
同时,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于新生儿出现窒息现象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如:实施剖宫产分娩方式的新生儿中出现重度窒息现象占据全部选取剖宫产新生儿的2.08%,实施顺产分娩方式的新生儿中出现重度窒息现象占据全部选取顺产新生儿的5.26%,但是实施阴道助产分娩方式的新生儿中出现重度窒息现象占据全部选取阴道助产新生儿的11.11%,因此,阴道助产分娩方式的新生儿出现窒息现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采取剖宫产以及顺产分娩方式的。基于这种现象的出现,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应选择较为合适的分娩方式,降低新生儿出现窒息率。
参考文献
[1]王琳仙.新生儿窒息产科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15(01):154.
①知识缺乏:胎儿受伤的危险;自理能力缺陷;有感染的危险;②相关因素:初次妊娠,对胎膜早破知识不了解;③主要表现:发现阴道流液,未能及时告诉医护人员;破膜后未卧床休息;④护理目标:产妇了解胎膜早破的表现及其注意事项;产妇知道胎膜早破可能出现的危险;⑤护理措施:给产妇讲解胎膜早破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有可能出现的危险:早产、脐带脱垂、感染等,让其有思想准备,并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如发现阴道流液,应及时报告,并卧床休息;破膜后,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用消毒月经垫以防感染;嘱产妇如开始出现宫缩及时通知医护人员;⑥重点评价:产妇对胎膜早破知识了解程度;产妇对胎膜早破注意事项的执行情况;⑦有胎儿受伤的危险:脐带脱垂;胎儿宫内感染;早产;胎儿宫内窘迫;⑧主要表现:破膜后脐带随羊水脱出子宫颈口外;羊水污染;出现临产征兆;胎心音偏快或偏慢、节律不齐;⑨护理目标:胎儿危险性降低;⑩护理措施:破膜时,观察及防止脐带脱垂发生;破膜后立即听胎心音,并观察羊水量及羊水性壮,并登记之;根据胎位,胎先露高低选择相应的措施;胎位异常、胎露尚未衔接,如臀位、胎头高浮,嘱患者即并绝对卧床休息,抬高臀部,以防脐带脱垂;如胎位正常,且胎头已衔接,嘱患者注意卧床休息,可适当坐起和下床大小便;如孕周37周,观察12~18h无宫缩,可遵医嘱静滴催产素引产,或根据情况做好剖宫产的术前准备;破膜时间超过12h,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严密观察羊水量及羊水性状,如羊水有污染,则应尽快结束分娩。
1护理措施
将日常生活用品放在产妇伸手可及之处,便于拿取;协助产妇进食,并保持床单干燥、便于拿取;协助产妇洗漱,饭前便后要洗手;协助产妇床上大小便,并及时倾倒排泄物;协助产妇及时更换月经垫;加强巡视,每15~30min一次,及时发现产妇的生活需要。
2有感染的危险
相关因素:胎膜破裂,细菌进入宫腔;主要表现:体温升高,脉搏加快,血象示外周白细胞计数升高;护理目标:产妇不发生感染;护理措施:嘱产妇垫消毒月经垫,并协助患者及时更换;破膜时间超过12h,给予0.1%新洁解剖尔灭棉球会擦洗,每天2次,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尽量减少肛查次数,如需做阴道检查,应严格无菌操作;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4h;分娩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重点评价:观察产妇的体温,脉搏变化情况。
3胎膜早破,诊断
①孕妇自感阴道有多量液体流出而不能自主,流出液体常伴有胎脂和毛;②肛查时上推先露部,另一手稍加压于腹部,即有多量液体流出;③用石蕊绒纸pH>7。
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护理的150例新生儿,分析所采取的疾病预防措施及效果。
结果:通过科学、精心的护理,只有2例新生儿因病转新生儿科治疗,其余新生儿均正常出院。
结论: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采取有效的疾病预防措施,可降低新生儿发病率,提高新生儿生活质量。
关键词:新生儿疾病预防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369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323-02
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后算起到满28天,这段时期称为新生儿期。这个期是新生儿进行生理功能调节并适应宫外环境的关键时期,由于新生儿器官组织功能不健全,调节能力差,身体机能非常脆弱,容易发生窒息、感染等各种疾病,死亡率较高。因此,新生儿期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疾病,以保证新生儿健康快乐成长[1]。为了更好地了解新生儿护理中的疾病预防措施,现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出生护理的150例新生儿进行分析,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出生的150例新生儿。其中,男81例,年龄4d~24d;女69例,年龄4d~25d。所有新生儿体征正常,年龄、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150例新生儿采取积极有效的疾病预防措施,具体如下。
1.2.1维持体温稳定,预防寒热病症。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容易受到体温改变的威胁,因此需要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1)新生儿病房保持安静、整洁,并且光线充足、空气流通,配置空调设备、空气净化设备及温、湿度计,在新生儿穿衣及裹被情况下保持室温在22℃~24℃,相对湿度在55%~65%。
(2)采取适当的保暖措施,给新生儿头戴帽、母体胸前怀抱、婴儿培养箱等。在为新生儿进行其他护理时,尽量减少暴露在外的面积,以免身体散热过多。气温过低,新生儿易患伤寒综合征和呼吸道感染。但气温过高或保暖过度,新生儿可能患上湿疹或脱水热,所以保温措施应当适宜。
(3)观察体温,每4h监测一次,维持新生儿体温在36℃~37℃。
1.2.2喂养护理,防止窒息。
(1)新生儿出生半个小时左右可以给予母乳喂养,让婴儿吸吮母乳,并在出生1~2小时喂些5%~10%葡萄糖水,4~6小时或更早时候喂奶[2]。尽量给予新生儿母乳喂养,以确保新生儿获得全面优质的营养。如果确实无法实现母乳喂养,可从喂养葡萄糖过渡到配方奶。
(2)人工喂养时,奶具必须专用并进行消毒。对于消化道畸形或咽下综合征的患儿,应由临床医生进行诊治。喂后应先抱起婴儿头部片刻,再以侧卧位放到床上,避免呕吐或溢奶。如果发生溢奶,可将婴儿抱起,让其头部靠在喂奶者肩部,一手托住婴儿臀部,另一手握成空心状轻叩其背部,方向从腰部往上至背部,5~10min左右[3]。
(3)人工喂奶时新生儿容易发生呛奶,应采用仿母乳奶嘴,并且一次喂奶量不宜过多,喂奶时奶液应充满整个奶嘴,避免吸进空气。发生呛奶后护理者取坐位,将新生儿面朝下俯卧于护理者腿上,然后一手抱住新生儿,另一只手空心状轻叩其背部,助其将呛入的奶汁咳出来。
(4)为了防止新生儿窒息,及时调整新生儿睡姿,以平躺为宜,避免长时间趴睡。新生儿口鼻附近的被子、毛巾等软质物品必须及时移开,避免其发生窒息。
1.2.3预防感染。
(1)严格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制度。新生儿病房定期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采用湿式法进行清洁,每日以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30min以上。进入新生儿病房必先更衣换鞋,接触新生儿前后必须洗手。
(2)皮肤护理。新生儿应穿着柔软舒适的棉质衣物。婴儿体温稳定后,每日沐浴一次。为防交叉感染,遵守“一婴一盆一巾”原则。沐浴应采用煮沸过温水(36℃~37℃)清洗。为保持皮肤皱褶处干燥,可用消毒过的植物油轻轻擦拭。然后进行5min左右的抚触。每次换尿布或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再以毛巾蘸干,并涂抹少量油膏,防止红臀和尿布疹。
(3)脐部护理。新生儿出生1~2min脐带就可以结扎,处理时采用无菌法操作,残端应保持清洁干燥,并敷上脐部无菌敷料。每天对新生儿脐部护理一次,洗浴后擦干全身,除去原有敷料进行观察,并以0.5%碘伏涂搽脐窝。通过这种方法让脐部残端自然脱落,并可预防脐炎发生。
(4)眼、鼻、口腔及外耳道的护理。每天进行2次清洁护理。若眼部分泌物较多且为脓性时,提取分泌物进行微生物检测。
1.2.4新生儿常见疾病预防。
(1)预防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病房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洁净,避免过多探视,谢绝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人员探访新生儿,乳母患有呼吸道感染时应采取隔离措施并暂停哺乳。
(2)预防新生儿败血症。主要感染源有羊水污染、产道污染及出生后皮肤、粘膜、脐部感染。由于新生儿对化脓性细菌抵抗力差、皮肤及淋巴组织屏障功能低等原因,新生儿容易感染败血症,并且同时可得脑膜炎、肝脓肿、肺炎等疾病,因此对新生儿败血症应采取措施积极治疗,皮肤、脐部局部感染者应给以碘伏等进行处理,避免引起败血症。
(3)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破伤风主要由断脐、脐带结扎不洁引起,因此接生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就能降低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的机率。
(4)预防接种。新生儿出生3d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分别在出生1d、1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感染。
2结果
采取上述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150例新生儿中148例正常出院,有2例因病转新生儿科治疗,其中1例为高胆红素血症,另1例为湿肺。经过治疗2例患儿也已痊愈出院。
3讨论
结合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探讨并总结了新生儿护理中疾病预防措施。综上,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采取有效的疾病预防措施,可以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由于新生儿生理器官和皮肤都很脆弱,容易受到感染和生病,因此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应采取积极的疾病预防措施,以促进新生儿健康发育和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陈琳华.新生儿护理及新生儿疾病的预防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3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