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到了一年一度的元旦节,大家很是兴奋。因为不仅要看表演和吃零食,更重要的是这表示着我们就要迎来新的一年——20xx年。下课,大家满怀着好心情,准备用我们的好心情来迎接我们的元旦庆祝会。可是这节元旦庆祝会,却与以往的都大不一样。
终于要开始,大家争先恐后的往后拉桌。恐怕给“演员们”的地方少了。
腾出场地后,大家纷纷坐好。第一个表演的吴佳怡的舞蹈,就有人捣乱了。跳完之后,大家练练拍手,第二个是李晨珂、张瑾、贾静怡、程宇(全程弹吉它)的《我们的明天》。因为前不久的元旦刚唱过,所以一说出这个歌的名,班里瞬间“咦。”的声音迟迟断不了。开唱了,因为歌的声音比较大,吉它声比较小。所以大家都在抱怨说:“没听到。”还有人怀疑:程宇有没有在弹?终于唱完了,大家无奈的鼓掌,声音比以前鼓掌的声音要小很多。第三个是平黛雅和孙蒙恩的《小小的花园》。因为我在记录些东西,所以没有听,也没有再看。
班里开始发瓜子了,“六六班大战即将展开”。李龙杰把瓜子扔向赵一霖,“灵感”来了。整装待发之后,瓜子大战,Rightnowupandabout。赵一霖二话不说的就扔了出去,我们大家更是哈哈大笑,看着他玩的那么起劲,我的手也是直痒痒。说干就干,就朝一边儿扔了几颗瓜子。这时,范宇凡正在演讲他的诗,赵一霖灵机一动。一下就扔到范宇帆的脸上去了。范宇帆依然从容镇定。赵一霖见没反应,就朝孟桐和赵康羊扔去。赵康羊朝他瞪了一眼。三人演讲完后,就径直走向赵一霖,打他一下。班里正玩的不亦乐乎。班长见到如此场面,还能坐视不管吗?李晨珂的嘴如同暴雨般的倾盆而下。大家一个个成了“落汤鸡”。正在班外的王俊楠在那笑了起来。班长“嗖———”的一下就跑到了外面,拿着书就朝他的头上砸。班里人也是凑到窗前看热闹。班长遇到我们也是够了,吼破喉咙我们也旁若无人的说笑玩乐。老师在办公室听到我们一直在说话,便走到班里。一个个人传话:“老师来了,别说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老师说了我们,就开始布置家庭作业。之后我们便放学回家了。
一次悲催的元旦庆祝会。
时光老人伴随着我度过了一年又一年,在20xx年最后的一个星期六,我们班举行了一次元旦联欢会。
当知道周六要举行联欢会时,同学们都高兴得兴高采烈、手舞足蹈。班长让同学们踊跃报名表演节目。同学们议论纷纷,我决定和毕蒙恩、王敖齐,杨幸涛合唱一首《沙漠骆驼》。周六中午,刘思宇,程雨洋等人,把教室装扮得喜气洋洋、十分漂亮,还在黑板上写下了“元旦快乐”四个大字,在黑板最上面写着“扬帆远航班”。气球也贴得到处都是,我的心情无比激动。主持人刘思宇念起了开幕词,元旦联欢会开始了。语文老师全程跟拍,每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令我记忆最深的还数那李乐安和周帅振表演的魔术,他们将象棋合住让另一个人猜,结果猜错了,逗得我们捧腹大笑。很快就该我们上台表演了,吓得我的腿直发抖。上台了,一人一段,轮到我唱的时候,心中好像有一面小鼓,一直在“咚咚咚”的敲着。我鼓起勇气,声音还是很小,那漫长的几分钟终于被我熬过去了,赶紧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有一个同学对我说:“一看你就是配角,声音这么小,我都没有听见。”我尴尬地冲他笑了笑。心想:以后要多参加集体活动,给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
在快乐中,时间悄悄地流逝了,转眼间就演完了十几个节目。元旦联欢会在全体同学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教室时时传来气球的爆炸声,更突出了节日的气氛。在即将到来的20xx年里,我祝老师寿比南山,工作顺利,祝同学们成绩有所提升,天天快乐。
元旦,顾名思义,是公历新一年的第一天,这是一个令人欢庆的节日,很多人都想在新年的第一天给彼此祝福,祝福彼此新的一年有好运的发生。
我也不例外,早在XXXX年12月31日晚,我就乐不思蜀的开始看跨年联欢晚会,等到新的一年开始,在一大早上就给同学们发送一个祝福。咚~~~咚~~咚随着家里新年的钟声敲响,XXXX年到来啦!原本冷清的街道也传来了阵阵鞭炮声,电视里面的主持人也纷纷道到:大家新年快乐!原本冷清的qq群一下子都热闹起来,又是红包又是新年快乐,又是一大堆祝福语大家不亦乐乎的抢着红包,抢了又发,发了又抢,虽然只有几分钱甚至几角钱,但也表达了彼此相互祝福的意思。毕竟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嘛。
早上,起床可不像上学那样难起,6点半我就爬起来了,爸爸跑过来说:儿子,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快去洗一个澡吧,洗去往年的俗尘,洗去往年的不欢,洗来今年的快乐。好啊,我也是这么想的呢!洗完后,妈妈就下好了香喷喷的饺子摆在桌子上,我迫不及待的几口就扫荡一空。打开qq,又是一波红包潮来临,顶页还有一个,明星给你送红包了!一打开竟然全是装扮气泡。心里纳闷:这明星!真是一个比一个大方!忽然,通知栏露出一个微信红包:儿子新年快乐!一瞧,竟是爸爸发的5元巨款,心里顿时乐开了花。
晚上,我们又以吃团圆饭来表达一家团圆和和气气的,亲戚朋友们也纷纷祝我:成绩更上一层楼,新年快乐!学习进步!新的一年,的确是新的开始,地球也历经千辛万苦转了一周,开始运转陶渊明感叹: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的确,我们也应该在这新的一年努力奋斗起来,争取得到理想的成绩!
今天我们班举行了联欢会。知道吗?今天是十二月的最后一天了,明天就是新的一年开始了,也就是元旦节。
联欢会上我们班很多同学都表演了节目,有拉二胡的,有唱歌的,有变魔术的,还有弹电子琴的。我最喜欢的节目是歌曲:虫儿飞。是李思彤和惠思语唱的,她们虽然声音有点小,但是她们唱的调子非常好听。我还觉得刘翊萱的电子琴弹得很好听,第一首是蓝精灵之歌,第二首是西班牙圆舞曲,我最喜欢听第二首,太美妙了!哦,对了,还有董乙辛的相声,是用陕西话说的,太搞笑了吧,笑的我们前仰后合。还有其它人表演的节目我也觉得很好,很精彩。我觉得今天下午的联欢会非常有意思,也很特别。我也很感谢刘景璇带来的棉花糖机,给我们大家发的棉花糖,感觉有点小,但是很好吃。
今天是我一年里最快乐的一天。我祝愿老师、同学们还有我认识的人新年快乐!
今天是XX年的最后一天,我早早的起了床,因为我们今天学校要举行庆祝元旦的活动。
我一进班级就看见同学们在布置教室,他们有的吹气球,有的挂拉花,还有的整理教室的桌椅。我赶紧放下手中的东西,也上去帮忙。我又是吹气球,又是帮张老师的忙,大家忙的热火朝天。
8点45分,第一项活动——运动会开始了。我们把椅子搬到大操场上整齐地摆好。开始进行各班的入场仪式了,终于轮到我们班了,我们十分兴奋,一边大声的喊着口号“四(2)、四(2),团结友爱;四(2)、四(2),独一无二”,一边挥动着手中的彩带,作文600字《庆元旦600字作文》。校长和代表团成员们都给了我们热烈的掌声。这次运动会是围绕“让键子飞舞”这个主题的,我们键子社团的成员们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键子花样表演。其中,我觉得我们班的程凯阳同学的键子表演最让我佩服,她踢的花样和别人不一样,而且她踢时键子没有掉地过,我们都为她感到骄傲。然后,同学们开始比赛踢键子,一、二年级的同学年纪小,所以他们比赛的内容是托键子跑,三、四年级比赛的是手脚并用,五、六年级的同学年纪大,所以他们比赛的内容难度也最高。最后,我们班得了全校第二名,我们高兴地欢呼起来。
下午,我们正式开始班级庆祝元旦的活动,大家都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节目。第一个节目就是我们精彩的舞蹈。我出场时摆了一个pose让大家赞叹了一声,我们认真地完成了每一个动作,结束时大家给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我和陆宇轩还一起表演了魔术,表演时我们俩很配合,节目表演完后,大家都张大了嘴巴,都觉得魔术真神奇啊!元旦的节目都很精彩,我们圆满地结束了这次的元旦活动。
XX年就这样过去了,我希望在20xx年里学习更上一层楼!
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有关于:“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的记载。
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一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一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谓之“元朔”。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1月1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专家:“元旦”一词系中国“土产”已经沿用4000多年
每年1月1日,标志着新一年的到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俗称“阳历年”。
天文专家表示,“元旦”一词系中国“土产”,在中国农历中已沿用4000多年,但现行公历“元旦”为1949年所定,随着20xx年的到来,它只有“6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