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优秀作文

生与死作文整理(5篇)

发布人:其他 发布时间:2024-04-03

生与死

死是什么?生又是什么?这两个自古以来便日日夜夜缠绕在人类脑中挥之不去的问题现在已缠上了我。

我翻开字典——

“生”,活着,有生命的东西;

“死”,生物失去生命,跟“活”相反;

“呵”,我苦笑。“原来在这本标准的字典里,生与死只不过是几行灰黑而压抑的铅字而已。”

这周末,祖母走了,或者说,死了。

祖母已经八十多岁,早已患上了严重的病,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料。死神灰黑的翼早已在意料之中。当她真的离我们而去时,我们却慌了。

周六,祖母的遗体被送往火化时。一路上,所有日都沉默着,直到遗体被放在通往焚化炉的输送带上,工作人员要我们见祖母最后一面时,所有的情感才从沉默的火山中迸发。

大伯抚着祖母苍白的脸颊,泪水在脸上蔓延,姑妈拼命捂着嘴,支离破碎的抽泣声压抑着,泪水打湿了她的衣袖;妈妈无声地哭泣,泪水却汹涌地冲破了眼眶;爸爸哽咽着,咬着牙,如同一只受伤的兽;奶奶则是号啕大哭,悲伤融在泪中,一滴滴晶莹的泪,在地板上碎成凄美的莲花。那一声声哽咽,一滴滴泪水,一次次颤抖,在空气里渲染出哀伤与绝望的味道,灰黑而压抑。

祖母的遗体终究还是被送进了焚化炉,一点点地被妖艳的火焰吞噬,即使身后有撕心裂肺般痛楚的呐喊与挽留。我们跪在地上,叩头,久久不起。地板上湿湿的,不知是染了多少绝望哀伤的`泪。

我将额头磕在冰冷的地上,冰冷的温度冻住了我的泪。我没有哭,自始至终没有掉下一滴泪水——为什么要哭呢?我相信祖母只是丢弃了这副苍老的躯壳,她的灵魂已经到了一个美好的地方,她没有抛弃我们,只是在另一个地方微笑着,等着我们去与她永远的相聚。她只是比我们先走一步而已。

只是这样决然的离别,有些残忍与绝望。

而以。

生亦何欢,死亦何惧?生死不过是这个世界的规律,退出游戏,我宁可相信会存在另一个永恒的世界。

生与死,永不停息,也没有任何人或任何事能够挡住它们的脚步,我们能做的,不过是好好度过生命的每一秒,再离开而以。

可是为什么生与死,总渲染着悲哀与绝望的味道,灰黑而压抑呢?

或许,这正是人生的残忍吧。

生与死作文篇2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不成熟的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的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活下去。”很多时候,活下来更需要承受巨大的痛苦,选择生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死,无非是自我终结和生命的结束,它可以瞬间使人解脱,不再承担任何责任。伟大的作家老舍先生和傅雷,他们能够用文字治愈读者的'内心,却无法用那双写出灵动文学的手抚平身上的伤痕,在动荡的文革时代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而西楚霸王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却不愿忍辱负重,东山再起,而是选择在四面楚歌中拔剑自刎,既然他们敢于面对死亡,为什么却不敢面对更为容易的生存呢?须知道,绝境中的生存更需要坚强的灵魂。在这种境地中,选择死亡是逃避现实,不战而退,只给后世留下无尽的惋惜和遗憾;而选择生存,是不辜负生命的表现,它昭示着与困难抗争到底的毅力和勇气,绝不轻言放弃。

同样是文革中饱受迫害的大家,巴全顽强地挺了过来,他经受住了滔滔人群向他吐来的恶毒的唾沫,并处之泰然。他大可以像老舍、傅雷、闻捷那样,为尊严结束自己的生命,但他选择活着。这位可敬的百岁老人,勇生存换取了一段珍贵的历史记录,成为替文革中诸多含冤而死的作家正名的重要证人。

同样是饱受屈辱,勾践,一个至高无上的君主,却依然能忍受为奴的耻辱,卧薪尝胆,苟且偷生,无数个夜晚,他都在描绘着重振霸业的蓝图,最终”三千越甲可吞吴”,在历史的丰碑上刻下“大丈夫能屈能伸“,并极大地影响了后世君子的价值取向,人格定位。他当然也可以选择战死沙场以逞一时豪情。所有的痛苦都会随着生命而完结。但倘使那样,历史将会改写,而”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复国理想也将褪色为无力的苍白。

当生命的不幸与痛苦袭来,那些选择了坚强活着的人们,才能延续千万年的人类的历史,才有了我们。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祖先强者的血脉,流淌着历经积积淀的坚忍,相比于那些轻易便赴死的人而言,我更敬仰坚忍的灵魂,并为他们喝彩。

生与死作文篇3

“你快收拾东西回家,你奶奶去世了,校门口有人接你。

那天正在考试,任老师给我说时,我先是一惊,然后鼻子一酸,眼眶一胀,再去看题时,只觉得有些朦胧,有些字已经被泪水给濡湿了。

记忆里,奶www.baihuawen.cn奶病重已有两年了。奶奶家在阆中,离我家远,寒暑假才能去看她。先开始去一趟阆中要一天,后来随着道路的发展,只需要几个小时了。但就算驱车再久,总能回到家,看到奶奶的笑容。这次去,是见不到了的。

草草收拾好东西,随姑爷回到老家,进门只听悲歌奏着,想起往事,不禁流泪。

小时候,奶奶每天早上都会给我做八宝粥,满满一大碗盛着。我那时,不懂事,讨厌吃早饭。奶奶便拿着个木棍子,逼我吃下去。那时,还挺烦奶奶的,现在想起,却是再也吃不到了。不过记忆里,奶奶也有温情的时候,有一次,坐在沙发上,与她一起吃枇杷,她笑盈盈地说:“我会一直陪着你的。”那时天真,还真信了。

第二日的葬礼,下着点小雨,打着伞,眼见棺材慢慢沉入土坑。土,铲起,又盖上,一层一层的土盖在棺材上,渐渐地,看不见棺材了。

之前不觉得,现在反应过来,奶奶真的走了。我与奶奶。从此阴阳两隔,相见无缘,我们之间的距离是永远跨不过的了。原来,没有人会永远陪伴在你身边,他们终将离去,而你还是你自己。与亲人的每分每秒,都值得你我珍惜,终有一天,你们之间的距离,就变成了一方矮矮的'坟墓,他在里头,你在外头。

外公去世时,我还太小,印象不深。偶尔一回想,只记得来了很多不认识的人,邻居也都带上了白头巾,我一直躲在墙角,不敢去看。和那接连几天的哀乐,外婆妈妈脸上的泪痕都告诉我那段日子,家里好像被什么阴云给罩住。这一次我却看见了死亡与人世无常:造物主啊造物主,既然我们终将远去,那为什么还要走这么一遭啊?这个问题,一直困扰我很久,直到昨天才真正想明白。

昨天是奶奶去世一周年,爸爸、姑姑、大伯都回到老家,与爷爷一起为奶奶烧香。傍晚,爷爷还请他们三兄弟一起吃火锅——

死亡是另一种形式的存在。奶奶离世,却永远活在了爷爷心房里。这么一想,也就理解了《寻梦环游记》中“真正的死亡是被所有人遗忘”。

穿越古今,多少人逝去,但生命的长河从未停顿。在博大的自然面前,每一个生命,是多么微不足道啊。生存与死亡,该是自然的伦理罢了。它将欢笑与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看透了死亡,便不会惧怕死亡,便更会珍惜生命,我想,这就是涉世之初的我所能想到的吧。

生与死作文篇4

死亡对大部人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但在如今高科技化的现代,我们的生活中却又处处隐藏着危机。每个人都会与死神擦肩而过,离下难以磨灭的珍贵回忆。

透过窗户,我呆呆的看着被风吹起的湖水泛起一道道似鱼鳞般的纹路,不经回想起一周前与家人一同去天门山漂流的情景。那天的太阳火辣辣地晒着,连知了的叫声也显得那般的无力。但是我却格外的兴奋,因为一场激动人心的游玩即将开始了。

到达漂流的入口处,经过一段迂回,险峻的山路后终于开始那期待已久的游玩了!漂流是俩人一组,但是在一翻激列的商讨后,我如愿以尝的和姐姐一组。不久我和姐姐都坐上了家人精心挑选的皮筏艇。我坐在皮筏艇上,兴奋的用手撩起一道道涟淇,感受溪水中的凉爽。刹那间,浑身的署意都已消散。看看周围大家的脸上都露出抑制不住的激动和兴奋。

溪水向前涌去,推动着一个又一个的皮筏艇,我惬意地坐在皮筏艇上,感受着从不同角度来欣赏的山水。连绵不断的山峦将它的美与丑一一展现在众人的面前,熟不知在不经意间,众人早以陶醉在此,无法自拔。“小心,前面有一个大旋涡!”姐姐保持着残留的警惕性,大声的。提醒我。我却不以为然地耸耸肩,因为在经过前面的小旋涡之后,我早以没了原有的警惕。这时一个白色的大浪扑面而来,我不小心从皮筏艇上被冲了下来。

刺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涌来,抑制不住的慌乱使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我努力的争扎着,但是仍然够不着地,于是将头露出水面,睁开双眼,看到姐姐那惨白的脸色。“哗……”又是一个大浪花,将我的头又淹没了,我连续呛了几口。这时,一股刺痛从背后传来,换回了我仅剩的理智。我伸出手,努力的想捉住皮筏艇。但是白色的急流将我与皮筏艇的距离冲远了。

一片黑暗涌来伴随着背后的阵阵疼痛,它像一个青面獠牙的怪物,想把我吞咽下去。我有些莫名的恐慌,努力地挥动着手,幸运女神似乎听到了我内心的呼唤,我终于抓住了皮筏艇。这给我带来了希望,我奋力地向上翻身,心中默默地想到,“终于安全了。”我大口的喘气,顿时感到了生命的可贵。“没事吧,你真是吓死我了,你还要继续吗?”姐姐还旁边问道。我回头微笑着,说:“还好没事,还是继续吧”姐姐尊重我的想法,于是我们又继续游玩。

但是经过了这翻波折,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可大意,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不可轻易放弃,生活的美好才刚刚开始。

这次的游玩给了我一次惊险又宝贵的经历。

生与死作文篇5

生,或许能让我们苟且偷生;死,或许能让我们轰轰烈烈。

——题记

生与死的选择是人生的一个重大难题。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对生与死的态度是无论多难都要选择顽强的生,最终完成了文学史上的巨作《史记》。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因为李凌辩护而触怒汉武帝下狱受腐刑,受到如此大的屈辱,司马迁选择了从容的生,从而留下了巨作《史记》。如果他当时选择了死,又岂会留下如此大的成就。

西楚霸王项羽在鸿门宴中,本来有绝佳的'机会刺杀刘邦,然而他优柔寡断,又反复延误,最终,纵虎归山放走刘邦,为以后埋下无穷后患。后来又因项伯的“仁义”之说,又一次放走处于劣势的对手,并封刘邦为汉王,引兵东归彭城,从而延误战机,刘邦的队伍因次强大起来。最终,四面楚歌之声将一带西楚霸王逼得洒泪与心爱的虞姬诀别,落个乌江自刎的悲惨结局。

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男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子,他本该生活在一个前途似锦的世界里。但是,他的叔叔夺皇位,杀死他的父亲,逼母改嫁。哈姆雷特决心复仇,但他犹豫不决,多次错过手刃仇人的机会,最终虽杀了仇人,自己也无力站起来,使丹麦皇室走向毁灭。

哈雷姆特和项羽的命运相似。他们本有许多机会扭转乾坤,改写历史。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中,果断坚决地刺杀刘邦,亦或者在乌江搭上属下前来救助的船,待日后东山再起,那么历史将会改写,不会存在刘邦所建的王朝,刘邦必将被项羽取代。然而,他拒绝了自刎于乌江。从而,获得后人的赞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同样,如果哈姆雷特请求他人的帮助,那么丹麦皇室不会走向毁灭。他也必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将丹麦带上新起点。

虽然他们以悲惨的结局结束一生。但是,这正是他们的性格所造成的。这些性格就是他们魅力所在。他们是光明磊落的英雄,在他们身上有着人类最美的精神——真·善·美。

生,并不代表辉煌;死,并不代表毁灭。有的人虽死犹荣,有的人生不如死。面对生与死的选择要慎重考虑。因为这是上天给每个人最后的赠予。最后,无论选择生或者死,都是一个人一生无悔的选择。切记,勿让遗憾留在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