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过春节时家家户户总要贴对联。
相传,在很久以前,在海边的一个小村庄里,出现了一个叫做“年”的怪兽,在一天里,这个年就出来吃村子里的人。一天神告诉人们“年”害怕红色,人们便做了红色的鞭炮,拿红色的纸写对联,果然“年”被吓跑了。人们为了庆祝,便把这一天叫做“过年”。至今,人们还保留着贴对联这个习俗。
呀!街上怎么这样热闹,喔,原来今天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人们在街上买对联呢!看,这位妇女在单位上班,没有时间来买对联,还好,今天是星期天,单位不上班,就出来买对联了。啊!这位妇女拿着一张带有福字的正方形纸,这张纸的中间是一个较大的大红灯笼,灯笼上面有一个金黄色的大福字,大红灯笼的两侧是两条大鱼,好像想跳龙门似的。大红灯笼的上面挂着一条横条,上用红色写着“新年快乐”四个大字。这个横条旁边有两个已经绽开的礼花。横条上面有几个小汽球,十分美丽。那位妇女不住地点头叫好,便问:“多少元钱?”卖主十分和气地说:“不贵,刚7元。”那位妇女说:“给您线。”那位妇女买完后便走了。
对联像一团火燃烧着人们的激情和希望。
农历腊月二十八,民间有这么一句民谣。“二十八,贴画画。”每当这一天,我们家里就会贴年画,窗花,春联等。我终于盼到了这一天。
今天,我醒的很早,连忙穿好衣服,洗漱完毕。马上跑到书柜边,从书柜里取出妈妈事先准备好的对联。小心地把它打开,拉平后反放在地上,再找到浆糊,均匀地涂在上面。我把上联往门框上贴,啊!门框太高,我够不着。
我大声喊妈妈:“妈妈,快给我拿个小凳子。”妈妈搬来了小凳子后,笑眯眯地给我帮忙了,这下子更方便我贴了。我拿起上联在门框上比了比,然后就小心翼翼地把上联贴上去了,又用双手把它捋平。接着看了一下下联的位置,然后把下联也贴了上去。最后把横批端端正正的贴在门框中间。
看着自己亲手贴的对联,我情不自禁地大声念出来:“龙腾四海报平安,云起八方生祥瑞。横批是财源广进。”妈妈听完后,搂着我说:“祝我家的小钊钊龙年开心、快乐!”
看着这幅金灿灿的对联,似乎浓浓的年味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心里期盼着新年早点到来!
每年的除夕人们都会在门框上贴对联,并燃放爆竹烟花。
贴对联的历史还要追溯到几千年前。那时的人们安居乐业,和睦幸福。但是每一年的除夕,都会有一个叫“年”的怪兽来骚扰人们,它会把人们的鸡羊都吃掉。于是每一年的那一天人们就把窗门紧闭,不敢外出。后来人们试探到那个怪兽怕红色、光和声响,所以人们就把红纸裁成门框大小的条贴在门框上。那一天的晚上点许许多多的灯,使光非常强,人们还把竹子放在火堆里烧,火堆里的竹子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这样就把“年”赶走了。第二天人们互送礼物表示祝贺。后来人们把红纸写上字帖到门框上,这样就形成了对联。再后来人们发明了火药,就取代了以前烧竹的方法。
其实关于对联还有许多有趣的事呢!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精妙,很多人想得到王羲之的笔迹,所以他家的对联一贴出去就被人取走。后来王羲之想了一个好办法,他把一幅对联写好后,裁成两半,一半写的是: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王羲之叫人把这几个贴出去,果然无人去取,但王羲之的夫人看了很生气,王羲之却说:“夫人莫急,明日再看。”等到第二天大清早,王羲之叫人把另一半贴上去,就成了一幅好对联了:
福无双至今日至
祸不单行昨日行
年三十这天,是传统节日里最重要的一天。这天下午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联。
我、爸爸和叔叔先去奶奶家贴对联,奶奶早已准备好浆糊和对联等着我们。看到我们来爷爷也赶紧来帮忙,我看到了一副最长最宽的'对联就说:“爸爸,这是贴在大门上的吧?”
“是的,赶快拿过来!”爸爸说。
我拿着对联,来到爸爸身边,看见爸爸拿了一个小笤帚,端着浆糊,把笤帚抹上浆糊,在大门的门框上来回涂了几下,然后,我把对联递给爸爸,爸爸把对联贴上,最后,爸爸再用新笤帚扫一下门框上的对联,这样一幅崭新的对联就贴完了。爸爸说:“看着我贴了一个,你也学着贴一贴吧!”
我说:“好的,这有什么难的,看我的。”
说着,我也学着爸爸的样子,拿起带浆糊的笤帚就往门框上抹,抹完之后就去找对联,结果叔叔在一旁笑了,我说:“叔叔,你笑什么呢?我做的不对吗?爸爸不就是这样做的吗?”叔叔说:“做法对,只不过你还太矮,你抹的浆糊只能贴一半对联。”
“那怎么办?”我说。
叔叔说:“你说呢?”
“不知道?”我说。
“来我抱你吧!”说着叔叔就抱起了我,我把上面的门框也涂好了,爸爸给我拿来对联,我贴上,看着我贴的对联我高兴的跳了起来。剩下的对联有我和爸爸、叔叔一起给奶奶贴完了。爷爷奶奶还夸我长大了。贴完之后,我们回家也把自己家的贴完,光等着吃年夜饭了……
贴对联真是一件快乐又有趣的事。
今天,我起得很早,因为是除夕。我和爸妈会开车回外婆家过年,这样就可以见见外公外婆了。
一进村就看到家家户户的屋檐上挂满了红灯笼,门都是红色的,非常喜庆。
刚下车看到爷爷奶奶没贴对联。奶奶说:“等你回来贴对联挂灯笼就行了。我赶紧拿出对联。母亲说:“对联要分上下对联。于是我妈捡起来看了看,我也跟着看。最上面的链接是:平安吉祥的全家福。最下面一环是:财富,好运,财富。横向认同是:家庭幸福。
我是爸爸的小助手。爸爸把剪好的胶带贴在我胳膊上,然后就上去了,左走右走。在这个声音里,我们忙碌了很久,对联贴得整整齐齐。奶奶还让爸爸叔叔在大门上放个门神,厨房里放个灶火,院子里放个房东。有意思,这些都是《西游记》里看到的神话人物。
“我来粘兔子!爸爸,你贴了上下链接,我要贴兔子!”我争辩道。我把兔子拉直,慢慢贴上。这只可爱的兔子似乎在向我们致以新年的问候。我看到贴的对联,祝福,兔子,门神。我很开心。爷爷又放上了祖先雕像,放了很多水果和蛋糕。我们烧香磕头吧。贴完对联天就黑了。为了庆祝贴对联,我们要鸣炮。
爸爸点了香,噼里啪啦。大地一片火红,震耳欲聋,点燃了一朵烟花,像流星一样划过天空。五颜六色的烟花高高地散落在天空,五彩缤纷,耀眼而壮观。
在农村过春节是一段美好的时光,也让我了解了很多在我们城市看不到的习俗。
过年的时候,人们都穿着新衣服,不知你发现没有,就连大门也穿着红彤彤的“新衣服”——对联。我眼中的对联是高雅、博才的象征,有着很深的含义。说起贴对联,我更是欢喜,两只手被染得红红的,心里却偷偷乐着,真有意思!
今年的大年三十,我和爸爸一起贴对联。今年贴对联,我不仅见识到了一幅幅含义深刻的对联,还知道了关于对联的知识呢!
大年三十早上,爸爸大声喊:“快起来了,今天贴对联!”一听贴对联,我从被窝里赶紧爬了起来。
啊!对联多好啊,爸爸先让我分一下类。我在那儿分类,爸爸就一本正经地说:“来,我给你讲讲关于对联的知识。对联,又名“对子”、“楹联”,新春佳节时贴在门上的又叫“春联”,是我国文学艺术园地中一种具有独特艺术色彩的奇葩,在全世界只有使用一字一音的汉字才能做到。加之对联与书法艺术结合,二者相辅相成,使得对联的传播更加迅捷,受众更为广泛,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我国社会各阶层的喜爱。”爸爸洋洋得意地说完这些,又灵机一动,说:“由你帮对联‘找家’吧!”我信心十足的说:“好!”
对联‘找家’开始了。“一庭多乐事”肯定是餐厅的。“招财进宝”应该贴在最显眼的地方……没过多久,我就给春联都找到家了,爸爸摸着我的头,笑着说:“嗯,表现的不错。希望你能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有关知识都了如指掌!”
今年贴对联,真是把快乐和知识都一网打尽。
今天是腊月28日,家家户户开始贴春联了。隔壁伯伯家贴的是“一帆风顺平安日,万事如意锦绣春。”他们家门的中间还贴了个金光闪闪的“福”字。
过了一会儿,我家也开始贴春联了。我拆开对联,放到桌子上,并涂上了胶水交到妈妈手上,妈妈站在凳子上,小心翼翼地拿着春联往门上贴。我连忙跑得远远的,帮忙看着贴的位置是否在中间。“左了,往右。”“右了,往左。”“高了,往下。”“低了,往上。”然后我仔细地看了看,不高也不低,不左也不右,位置刚好在中间了我就高叫了一声“好!可以贴了!”等妈妈一贴好,我高声地读着:“财进家门万事兴,福临宝地千秋盛。”
我们大概贴了十几分钟后,终于把家里所有的门口贴完了对联。我迷惑不解地问妈妈:“妈妈,为什么过年要贴春联呢?”妈妈告诉我说:“因为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传说,有一个怪物,它每到除夕之夜,就要吃很多的人,这个怪物名字叫做‘夕’。它最怕看到红色,所以人们就把红纸贴在门上,当‘夕’一看到红纸,就逃走了。后来,人们就养成习惯了,每年过春节时都要贴春联了。”
听了妈妈的一番话,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过年要贴春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