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调剂品”,经典电影也是层出不穷,如果你问我最喜欢的电影,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是印度电影《3idiots》,中文译名《三傻大闹宝莱坞》,没有之一。作为儿童节电影专题系列,这个电影也给教育和人生提出了很多思考。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根据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改编而成的印度宝莱坞电影,影片采用插叙的手法,讲述了三位主人公法罕、拉加与兰彻间的大学故事。
这部影片集合了青春、校园、幽默、亲情、友情、爱情等诸多因素,并以诙谐讽刺的手法让观众在欢笑泪水,悬疑推理中反思各种社会和人性问题,如果非要给这部电影下个定义,那就是:披着搞笑外衣的鸡汤励志歌舞大片。
熟悉印度电影的朋友都知道,印度电影最少不了的就是随时随地可能冒出来的精彩华丽的歌舞,虽然这些歌舞质量也许并不差,但总是游离在剧情之外,而且观众被套路久了,自然就有了审美疲劳。
《三傻大闹宝莱坞》中自然也少不了歌舞这个独特的印度电影因素,但影片中的几段歌舞都能配合剧情,拿捏的恰到好处,节奏欢快,浪漫至极。而且影片为了迎合市场,拍摄时多采用运动镜头,对民族音乐和舞蹈进行了较为大胆的改编和设计,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相信自我,没有问题!
寒假时光,好好珍惜。这天我与姐姐们一齐观看了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倾心领略了主人公兰彻的聪明、机智、善良、自信,也领略了他的伙伴栾丘和拉杜可爱与傻笨……
他们三个在大学工程部内同一个宿舍,是同样的可爱,同样傻乎乎的幽默。但是他们的爱好却不一样,一个喜爱工程学,一个喜爱摄影,另一个,则只为得到一笔工资,养家糊口。而兰彻,就是那个学习成绩好,懂得活学活用,相信自我,快乐、阳光的男士。
兰彻的口头禅就是“Alliswell!”——“一切都会好的!”。就凭这句话,救过一个妇女,接生过一个小孩呢!
影片中他的教导主任“病毒”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反感,最后最后忍无可忍,要求他立刻离开。就在他即将顶着倾盆大雨离开学校时,“病毒”的大女儿忽然就要生了,可他们因为大雨怎样也到达不了医院,只好先在学校休息室的乒乓球台上来个临时“接生”。
“加油!加油!用力!用力!”学生们喊得一声比一声高,可大女儿却因为筋疲力尽而累昏了。这时兰彻想起了“助力器”能够帮忙孕妇用力生产,于是他就用吸……最后,经历了种种困难后,一个婴儿出生了……
相信自我,一切都会好的!
是啊,的确就应相信自我!回想五年前,我学游泳时,第一次让姐姐陪着练习水中憋气。起初,我怎样也不敢,总认为水进入鼻子内是一种十分可怕的事情,闹不好会要了我的命。之后,在姐姐的鼓励下勇敢地尝试后,我竟然成功了。当时姐姐告诉我,一个人要自信才能成功……
Alliswell,一切都会好的。在害怕时,恐惧时,绝望时,大声喊吧:“相信自我,我没问题,一切都会好的,都会好的!”
看过几次《三傻大闹宝莱坞》了,每次总被发生在主角身上的趣事所逗乐,同时也被他们对于自己梦想的执着所打动。法罕是三人帮之一,迫于家里人的压力而上工程学校,但是他的梦想一直是成为一名摄影师。
在兰彻的鼓励下,他终于向自己的父母坦白了他的心声,他发自肺腑的言说说服了一直期望他成为工程师的父亲,从不能接受到坦然支持,法罕其实是幸运的。他的幸运在于他有机会从事自己热爱的职业,而在步入职场的成年人中,又有多少是选择了自己所热爱的职业的呢?金钱、家庭往往是人们选择职业时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障碍;不能绝对的说考虑薪资和他人的期望是不正确的,但是对于追逐自己的梦想,是不是应该更纯粹一些呢?
剧中的院长,总是教育学生们:生活是场比赛,当不了第一名就只能被人践踏。这样的教育方式培养下,像兰彻那样有创新思想的人总是受到抑制。影片多次描述院长边由专人刮胡子、边听歌剧午睡的一幕,配合着两个学生的自杀,而他却无动于衷,这是多么的讽刺。这反映了一种
分数决定一切,创新受到各种思想和体制限制的制度。难道仅仅一张成绩单便代表了一切?切勿一叶障目,如此行为不仅造成人才短缺,更是间接成为了此国家并不发达的根源。我们要突破自我,做自己想做的,走自己想走的路。尽力了,努力了自己心知肚明,失败了也无所谓。看着兰彻对体制的反抗,对老师的大声质问,不禁理解了何谓自由。让那些固步自封,只会说老生常谈的话的人闭上嘴巴,以傲视给予回击。
星期六晚上,我们全家去看了一部电影,名叫《三傻大闹宝莱坞》。不要被它那傻傻的名字所迷惑,这部电影还教会我许多道理呢!
这部电影的故事十分吸引人。在印度帝国理工大学有三个特殊的学生分别是兰彻、阿尔法、兰乔。兰彻是一个优秀又乐于助人的学生,爱动脑筋、勇于。阿尔法爱摄影,但家里逼着他学工程学。兰乔家境平凡,但他压力很大,总学不好。教授教育理念就是考好成绩,只求好成绩,不求创新。“臭屁王”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十分,但他只会死记硬背。一天,兰彻看见教授在骂一个学生,并把他的一个模具扔进了垃圾桶里。这个学生十分生气,便自杀了。兰彻看不下去了,就死搅蛮缠这要给教授讲教学的道理,教授十分讨厌他。臭屁王只会死,虽考试成绩好,也闹出了很多笑话。于是“臭屁王”约定十年后在当初侮辱他的地方见,看看谁更。转眼十年过去了。阿尔法是一个优秀的摄影师,兰乔的创新使家境脱离了贫困,兰彻是一个,有着400多个专利。当“臭屁王”拿出一份失败证明给兰彻签名的时候,才发现是自己不是最成功的。因为如果没有兰彻,“臭屁王”也不会这么成功,因为“臭屁王”的一些技术都是兰彻给的。
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分数好并不一定最后成功,只要创新就成功了。还有我觉得如果学不的专业,周记,再怎么优秀也不会成功。
《三傻大闹宝莱坞》,一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印度教育喜剧。它带给生命不仅仅是启示和思考,而且带着强有力的指引!
看完这不片子,思绪万千,久久的沉浸在影片动人的情节中引发了我的思考:在选择做成功的人还是做幸福的人这道选择题上,很多人迷茫了。许多孩子的生活都是在父母的安排下成长起来的,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读书学习却一直不明白读书是为了什么。为了日后有更好的生活,这是不少人的想法,于是追求着分数,排名,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了什么;父母们也迷茫了,他们费尽心思地为孩子安排今后的路,上高中,考大学,甚至出国,他们想让孩子成龙成风,希望孩子完成自己年轻时未完成的梦。
所以总是一厢情愿地做他们认为是对的事情,而不考虑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更幸福,然而结局不总是完美的,他们培养出来的可能只是一个会读书的书呆子”整片影片不仅有令我们深思的教育问题,最值得赞扬的就是片中那永不放弃,乐观的精神,很能激发人的斗志。“Alliswell!”不是因为这句话可以解决困难,而是因为这句话让我们更有勇气面对这一切。
这个影片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它让我知道:心很脆弱,你得学会去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告诉你的心:“Alliswell!”它就犹如人生路途中的向标,时刻纠正着自己前进道路中紊乱的步伐,为我指明对与错,走向正确的征途。
每一个活到这种境界的人,他内在的道行都不低,也就是他内在的意识维度都不低,他要是维度不够的话,他根本活不出这种自在,有创造性的生命状态。
因此,我们可以说,未来的赢点是在智慧所达到的境界,当下的赢点是直觉,直觉我们能够驾驭什么样的空间场意识,是由我们当下的状态决定的。
这是一所印度的传统名校,这里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只有成绩,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有未来。而兰彻却不愿意随波逐流,他用他的善良、开朗、幽默和智慧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教训野蛮的学长,他用智慧打破了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教育观念。最后他成为了印度科学界的一位具有400多项专利的天才科学家,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做回了真正的自己。“三人帮”中的拉加想成为工程师,法罕却想成为野生动物摄影家,在兰彻的影响下,他们最终都梦想成真。
影片精神:影片最值得嘉奖的是永不放弃和乐观的精神。影片不仅有喜剧剧情与歌舞,还有使人奋发的励志情节。该片讲述的是兰彻对梦想敢于追求、敢于奋进的精神。兰彻有个口头语叫“一切都好”(Aalizzwell),影片中一段恰到好处的歌舞充分诠释了这种乐观心态的关键——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这样我们会离成功更近一些。该片还涉及了很多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包括印度的人才流失、学校死记硬背的教育方法及社会分工的单一和就业选择的匮乏。
该片成功之处还在于它使大家认识到了什么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很明显,兰彻的两位好友就是受到了兰彻先进的思想影响,才会走上自己的梦想之路,才会走向成功。仔细想想,要是没有兰彻,他们俩将会怎样?这也是在告诫所有交友者:自己要想有好的发展的话,就应该交诤友,与正义的人交朋友。不要与那些思想邪恶、道德败坏的人交朋友。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很有深度教育意义的影片,它所关注的问题包括教育、制度、理想与梦想等问题,还包括友情、爱情与亲情,真不愧是获得如此多奖项的大片!
影片中,十年后的三傻都做到了自己生命中的心想事成,因为他们对生命的内在诉求的不同,最终都实实在在的呈现了各自不同的生活,包括那个查图尔,也获得了自己认为好的生活,我们再一起来看看,这4个人十年后的生活状态又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查图尔的学习方式是死记硬背,为取得好的名次也是下足了功夫,十年后的生活也是有豪宅,豪车,漂亮媳妇等,在世俗的眼里他是优秀的,不过这种优秀使得他机械的成为了现实的一个工具,完全没有他自己的生
查图尔就是现实中在知识层面架构的人类躯壳的代表。查图尔们无法自知自己内在真正的诉求,完全按照三维世界的体系来架构着自己的生命,这样的生命“活一次”跟“没有活”其实没有本质区别。
所以说,在三傻和查图尔之间的本质区别就是:有没有活出自己真实的生命状态。
查图尔的生命状态,在很多没有明白生命本质的人眼里边,是非常认同查图尔的这种生命状态的,他们不理解生命本身的自在,才是生命真正追求的目的。
这是在我们的早期教育阶段就已经把大脑完全格式化了,而且这种格式化的封闭属性使得像查图尔一样的人们只能填充知识,填充学习中相对固化部分的东西,丝毫谈不上创造力,所有的东西好像都已经被界定了。
这也是为何兰彻可以成为400项发明的科学家,而查图尔却要哭着,喊着,求着兰彻与自己合作的主要原因。
命!
这部影片想传达给我们的正能量有很多,或是风雨同舟的友情,或是追寻内心真实世界的态度,或是敢于向权威发出挑战……这一切都是源于兰彻的与众不同,这是令我感触最大也是最具指导意义的一点。兰彻与其他同学相比,显得是那样的格格不入。在学校,他质疑当时的教育方法和体制,他享受真正学习知识本身的乐趣…在生活中,他总是成为朋友落水时那位无私奉献的施救者,他劝说校长的女儿应该如何找到真正的爱情……
而电影在后面终于又回到二傻、“消音器”、Pia寻找Rancho之旅,刚开始的寻找是漫无目的的寻找,但是现在知道了目的,心情由原先的失望到现在的激动,以及迫不及待地想要见这个五年间一点没有消息的大傻。到了那所学校,那个只有Rancho可以办出来的学校,大家还记得宿舍管理员“毫米”吗?
他也改变了,跟随Rancho一起办这所学校。电影最后揭示了Rancho就是“消音器”嘴里说得拥有400项专利的科学家PhunsukhWangdu。这也验证了电影一直告诉人们的“追求优秀,成功将会追随你。”
后记:因为这部电影所描述的知识点众多,所以我才愿意花费好几天的时间来写出这篇观后感,并极力推荐这部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人活着的最好的意义是不断地学习智慧和修正行为而让自己和别人都生活的更美好,进而获得真正长久的快乐。阿米尔汗知道人活着的最好的意义,所以才拍出了这部优秀的电影,助我成长,使我进步。
今日,我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印度大学教育喜剧片。看完后,我思绪万千,仍沉浸在影片感人、搞笑的情节中。我被影片中的的三个年轻人的友谊打动了。兰彻的口头禅“一切顺利”鼓舞着朋友,告诉他们用勇气应对一切。
兰彻、法罕、加拉三个男孩是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他们逐渐认识,成为好朋友,搬到同一间宿舍。他们三个都寄托着别人的期望。兰彻从小聪明好学,他要帮一个富翁拿到一张光宗耀祖的毕业证书。法罕是个特困生,他想以后赚大钱,让爸爸有钱治病,让妈妈过上好日子,让还未出嫁的姐姐有钱买来嫁妆。加拉喜欢摄影,却害怕爸爸的权威,选择了自我不喜欢的工程学业。之后,三个人都有了自我梦想的职业。
每个人都有一种可贵的精神。兰彻很好学:他六年级就会做初中三年级的题目。法罕很勇敢:他克服了心中的恐惧,成绩从全校倒数第一升到了前十名。加拉很有说服力:他说服了爸爸,取得了自我喜欢的职业——摄影。加拉说服爸爸时,让我感动的话是”爸爸,如果我当了摄影师会怎样?赚少一点的钱,买小一点的房子,开小一点的车,但我会很幸福,会真正的欢乐。”
我想:以后遇到事情,必须要告诉自我“一切顺利”。因为像兰彻说的一样:“心是脆弱的,要用安慰使它变得坚强。
这是我第一次对电影做一个发自内心的观后感,内心被深深地打动了。看着俗不可耐的电影名字——《三傻大闹宝莱坞》,原本对它没有抱很大的期望,只是吸引我是它的影评高达9.9分,从众和好奇的心理促使我来一窥究竟。宝莱坞的电影通常是音乐片。几乎所有影片中都至少有一段唱歌跳舞的场面。要说的印度电影叫《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电影毫不意外的拥有唱歌跳舞的场面。“七分共鸣、三分感动、一分搞笑”的电影竟然不能用“十分制”来打分了。以嬉闹的行为抵抗印度的填鸭式的教育,不禁有了几分现在我们读书的无思考的获得学位,很有启发性。主人公的口头禅“一切顺利”鼓舞了朋友,不是因为这句话可以解决困难,而是因为记住这句话并不断的告诉自己要有勇气面对一切。影片中的哲理与友谊只有自己才能悟出,片子中让我体会到什么叫喜极而泣,没有半点压抑感却让人看后懂得去体会和回味人生哲理,不仅仅是教育的思考,还有父母、朋友、甚至成功。我们不是为了成功而竞争吗?我们追求高分、追求名次,学完后连最基本的动手操作都不会,试问如何学以致用,影片中在抢救莫娜生小宝宝而快速的动手自制所要用的工具。主人公兰彻为了朋友的滑稽事情让我们在乐中思考什么是朋友?最后的结局自己去看看就明白: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剧情开始就是觉得搞笑可是越来越觉得这原来是一部这么与我心灵接近的片子。这篇片子定位是喜剧,好像不太准确,个人觉得定位喜剧有点淡化其中的深刻意义,剧情片更像作为在中国教育体系下成长的我们80后,是会对此片产生强烈共鸣的。特此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