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人人盼望的节日,春节也是合家团聚、共叙美满的日子。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我的老家——天台,春节是这样的。
天台的春节,可以说是从腊月二十四才开始的。在这一天里,家家户户都要打扫房间和庭院,干干净净地过新年。
腊月二十六,是家家户户开始准备过年事物的日子。大红的灯笼挂了起来,春联也上了门框,家里每个房间都贴上了倒着的“福”。除此之外,打粽和打冻也是必不可少的两件事。打粽,就是包粽子。天台的粽子和别处的不一样,它是锥形的,粽顶三个角,粽嘴一个角,四个角越尖越好看;打冻,则是将猪肉和鸡肉煮好了,再冻起来,做成猪肉冻和鸡肉冻,方便过年时使用。
腊月三十——除夕,这一天在老家是要祭拜祖先的。到了傍晚,我和家人们一起围坐在桌前,一起吃年夜饭。年夜饭中的鱼都会比较充足,因为在天台的方言里,“鱼”和“红”发音基本相同,这样可以讨个吉利,来年开个好头。
大年初一的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开门放鞭炮,称为“开门炮”,有迎新纳吉之意。朱熹曾在《春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我就是伴着这一阵阵响亮的鞭炮声,从睡梦中醒来。
在天台,这一天的三餐是十分讲究、十分不一样的。特别是早餐,作为新年第一餐的“五味粥”,更是独一无二。它不是普通的粥,是天台独有的“五味粥”,是由红枣、番薯、芋头、豆腐和白米一起煮出来的咸味粥。爸爸之前告诉过我:每年正月初一的早上,全县人民都会吃这个“五味粥”。
我闻着香味走进厨房,只见奶奶在锅里不停地搅动,阵阵香味不断的飘出,闻得我直咽口水,奶奶见状笑着说:“再等一下,烧的再黏稠一点口感会更好。”我静静的站着那等着。“好了”,奶奶话音刚落,就见她利落的盛好一碗递给我。我捧着这碗热气腾腾的“五味粥”,轻轻地吹了吹,慢慢地沿着边缘小心翼翼地吸了一口。“嗯,咸咸的,就是这味道。”我忍不住赞叹道。
早晨的鞭炮声、咸咸的“五味粥”、亲切的天台方言、诚挚的新年祝福。我想,这就是我老家——天台的春节,一个独具特色的春节。
耶!过年啦!过年啦!我期盼已久的春节终于到来了。小朋友们,想知道我的春节怎样过得吗?那就快快进入我的生活吧!
大年三十,我起了个大早。因为远在天津的小姨一家要回来了。盼星星,盼月亮,上午十一点钟,终于把小姨一家盼回来了。我和悠悠妹妹一会儿玩小人游戏,一会儿玩纸牌游戏。她高兴得手舞足蹈,嘴里的口水都流出来了。
“开饭啦!开饭啦!”我一看,哇!有:家乡的土鸡、香气扑鼻的酱板鸭、热气腾腾的草鱼、晶莹透剔的红薯粉、美味的三鲜……我们一家、舅舅一家、外公、外婆、小姨一家围在餐桌旁,你一言,我一语,欢声笑语回荡在客厅。
吃过午饭,我们来到爷爷家。院子里挂着红色、长长的灯笼,正中间有一个大大的红色福字,院子里贴着红对联。奶奶满面笑容地走出来,说:“呀!我的孙女回来了。”下午,我听到别人家有噼哩啪啦的鞭炮声,爷爷说:“他们放完鞭炮,就会吃年夜饭了。”
五点三十分,我家也放起了长长的红色鞭炮,一家人坐在餐桌旁享受着丰盛的年夜饭。吃过晚饭,我拿出早已准备的夜光花,来到院子里,爷爷帮我点了一根蜡烛,我把夜光花点燃。哗!火花划破了黑色的夜空,我先用夜光花画了一个圆圈,又画了一个爱心,还画了一个省略号,真美啊!正在我陶醉其中的时候,周围陆续响起叭叭的响声。我抬头一看,哇!这真是烟花的世界啊!有的像绽放的花儿,有的像刚刚冲上天的火箭,有的像……美丽极了。寂静的夜空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小朋友们,我的春节丰富多彩吧?你的春节呢?
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一到春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陪我,一家人在一起玩耍、一起欢唱、一起享受春节假期的快乐,我眼中的春节是幸福的!
我家的春节,在热气腾腾的厨房里。
看那白白胖胖的馒头,藏在面团里的是我奶奶30多年的手艺,揉进面团里的是奶奶对家人满满的爱;还有咕嘟咕嘟冒着热气唱着歌的水箱,伴随着的是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家里家外的唠叨。厨房里的食物比任何时候品种都要多,有白色的月亮果,有黄色的玉米薄饼,有肉包菜包白馒头红糖馒头发糕枣糕……哇,好香好美味,我要多吃点!
我家的春节,在不大不小的院子里,院子里的每个角落都充斥着年味。
浸了一晚上的黄豆小兵们,变得胖胖的啦,爸爸拿去磨成了豆汁,这时候的豆汁是粗粗的,经过奶奶的过滤把豆浆和豆渣分离了出来。一勺盐卤水像变魔术一样,豆浆变成了豆腐脑,太神奇了。我还见到了展示劳动人民智慧的工具,爸爸告诉我,那是杠杆原理,用最小的力气传递最大的力量,可以把豆腐压成结实的豆腐片。最后,香浓的菜籽油翻滚着,就把豆腐片煎成了油豆腐。从早到晚,我喝到了甜甜的豆浆,吃到了嫩嫩的咸豆腐脑,尝到了新鲜出炉的豆腐,还有妈妈小时候最爱的酱油汤油豆腐片,美滋美味的年就这么来啦。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自从我练了书法,爸爸就给我下了个任务:每年给家里写一副对联。贴春联,贴自己写的春联,就成了我家春节的一个固定节目。
我家的春节,在温暖的客厅里。去年开始,我就跟着大人们一起守岁,8点开始准时观看春晚,一直到12点,跟着主持人一起倒数等着整点的钟声响起。你们一听,是不是惊到了?这么晚小朋友应该要睡觉了,不,我可不睡,我觉得等到12点,就能等到全国人民的欢声笑语,一起迎接新年,多美好呀。
我家的春节,从杀年猪开始,清扫房子、蒸馒头、做豆腐、贴春联,看春晚守岁、走亲戚访友、听村里长辈讲族谱修订的故事……看起来没有什么新奇的风俗特色,却处处都能体现爱和温暖。
我的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民间最为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是我们孩子最期待盼望的快乐时光——春节。
春节前一两周,长辈就开始置办年货:坚果糖巧、酒水乳饮以及各类水果一应俱全;妈妈通常也会选择在这段日子里对整个屋子进行“大扫除”,这在方言里叫做“掸尘”——扫除旧年的灰尘污秽,希望新年明朗顺利,这是民间对来年的美好憧憬;而最让孩子们兴奋的不外乎能够拥有一身“新行头”,父母会在年前为孩子准备好新衣新鞋,讨个好彩头……而来到大年三十,除夕夜,家家户户无一例外,都会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年夜饭总是十分丰盛,一家人在各自的路上忙碌了一年,在这一天终于整整齐齐的坐下来迎接新年。爸爸每年都会在年夜饭中总结去年的生活并表达对来年的期盼,在酒杯的碰撞声中,在家人们的欢声笑语中,年夜饭红红火火的结束啦!饭后必备是什么呢?当然是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了!在我的记忆中,春晚是每年除夕夜必看的节目,而随着科技进步,春晚的舞台以及节目的展现形式也日益多元化、数字化,国家的发展水平由此可见一斑。春晚八点开始至十二点结束,人们边守岁边观看,不过我等不到零点跨年就会被困意席卷,通常是在睡梦中依稀听见爆竹声,了然新年已至,然后一夜好梦。
大年初一,我早早就被妈妈叫醒,因为早上我会和爸爸一起写春联。说到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而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古代诗句中所说的“桃符”。桃符的形式演变为今天的春联,其本质意义却并没有改变,一来红色的春联不失镇邪的意义,二来吉祥的对子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我尚不成熟的书法也会在这个早晨得到“呈现”。
之后的几天则是走亲访友,亲朋间相互拜年,许久不见的亲戚朋友聚在一起畅怀交谈,老人长辈们看着不断成长的孩子们露出欣慰的笑容,我想这就是人们口中所说的承欢膝下吧。去年和今年的春节有些特殊,由于疫情影响,全国有不少人选择就地过年。他们牺牲了与家人团聚的日子,而换来了国家更健康更美满的面貌。疫情形势逐渐向好,衷心的希望来年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每个人都能用力拥抱他们所爱之人!
中国有很多的节庆,比如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等好多好多的节庆,其中又以过年为最令人期待节日了吧!
当我们过完了一年,都会有好几天的放假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好多不常见的亲人通通都会回到家里,跟我们一起过年,每一个晚上,我们家的小孩不管多晚睡都不会被骂,而且也可以大声喧闹,完全都不必担心有人来_,哇!过年这个节日根本就是为小孩准备的吧!不过还有更棒的;每次我看到爸爸神秘的走进房间把门关上,我都会飞快的跑到姐姐的房间里跟她们分享这件事,这时我们都知道,爸爸要发红包了!我们姐弟都会故做镇定的走到爸爸的房间前的椅子上坐好,一切只等爸爸把红包包好喽!爸爸一出来,我们就像蜜蜂看到花一样,飞快的冲到爸爸身旁,爸爸就会笑着把红包一一交给我们,只要一拿到红色我们马上把红色打开,来比谁的钱多,谁的钱少,不过不管谁多谁少都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爸爸对我们不变的爱!
还记得有一次过年,爸爸带着我们全家到山上,去“放鞭炮”!我们都高兴的快要跳起来了呢!等到到达目的地,我们一下车,哇!真是一个好地方,山明水秀,到处都听得到虫鸣鸟叫,不过爸爸一打开车厢,刚才那些都抛到脑后,因为我看到一大堆的鞭炮,我们放了好多鞭炮,山里头到处都是鞭炮声,这次的过年让我印象深刻啊!
每当过完一次年我都会期待下一次的年什么时候才会到,因为年这个节日,太好玩啦!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过大年,放鞭炮,这就是过春节的习俗。我的家乡在德庆,按照习俗是先包裹蒸粽和“角仔”,点上鞭炮,最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上一顿美味丰盛的团年饭,这年才算是有滋有味。
我家的春节差不多在腊月中旬就开始了。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为了显示出家里万象更新的新气象,他们不辞辛劳,准备了各种美味佳肴,为了让孩子过上一个难忘的新年,不少父母还会为为孩子们准备一套崭新漂亮的衣服,所以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看着孩子们灿烂的笑容,尽管再辛苦,他们也还是认为值得的。
过了“年三十”,大家就更忙了。这时候,家家户户都会点燃鞭炮,大人们先把鞭炮准备好,轻轻点燃火苗,霎时震耳欲聋,意味着要赶走晦气,那鞭炮上的火苗就像是跳蚤般的灵活跳动,孩子们吓得直把耳朵捂住。同时,孩子们也会买些烟花回来,在家长的安全指引下,烟花就在孩子们的手中挥舞着,像是形成一团团,一簇簇五彩缤纷的鲜花,很讨人喜爱。在我的心目中,这样才渐渐有了年的味道。
家里的除夕很是热闹,家家户户都赶着做年夜饭,到处都能闻到香气四溢的饭菜香味,男女老少都会忙着贴春联,祭拜祖先,穿起了新衣,相互拜一个早年,可谓是忙得不亦乐乎!
可是,美好的新年时光就在不知不觉中渐渐逝去,可是却让我印象深刻。我热切地期盼着下一个春节的到来。
中华文化渊远流长,横有千古,纵有八荒,一脉相承,不曾断流。春节,是中华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也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初一,更是个辞旧迎新的好时节,新的一年从这一天正式开始。“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这个传统节日已传承有超过四千年的历史。“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放眼中华大地,一片欢声笑语荡漾,张灯结彩。
但是,今年的春节不太一样,疫情当下,我国许多地方倡导就地过年,拜年就这么取消了,但是还是得走个形式。
一早醒来,我就看见爸爸在大门外忙着贴春联呢!“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贴上大红春联,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我也希望新的一年新的气象,我们的生活可以越来越好。
过年我最喜欢的还得是年夜饭了,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幸福美好也悄悄地来临,天色渐渐变暗,每家每户都是灯火通明。大家团聚在圆桌旁,吃着热气腾腾的年夜饭。我正要用筷子吃鱼时,爸爸制止了我:“吃年夜饭时,桌上的鱼可是不能动的,鱼象征年年有余,来年的运气。”家家户户都会用放鞭炮的方式来庆祝节日的到来。虽然我已经来到这个超市过很多次了,但还是被惊住了,因为超市里的爆竹不仅琳琅满目,而且花样繁多。突然,我想起了一种鞭炮,那就是点炮!这种炮很好玩,虽然没有烟花的绚烂,但它的许多好处却是烟花所没有的,比如说它更加刺激,更加有挑战性,需要十足的胆量才敢去引爆它。但令人惊讶的是,超市里这么多种爆竹。饭后点几个玩玩,各种各样的鞭炮声交织在一起,就像奏起了大年的交响曲。
晚上全家人围坐在客厅看春晚,每年的春晚都是惊喜不断,当然今年也不例外,间隙时唠几句家常,回想起过去都是无穷的美好。
年夜饭的欢乐后,要守岁。一家人坐在一起,做一些自得其乐的集体活动,直到天明。守岁,又称为照虚耗、熬年,是中国民间的年俗活动之一,起源可追溯至南北朝。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遍燃灯烛通宵不灭,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点起蜡烛或油灯,还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赶跑驱走。
“爆竹声中一岁除!”迎来了新的一年,祝我们的生活蒸蒸日上,祝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一年一次的春节即将在这个星期五鞭炮燃烧的轰鸣中正式拉开帷幕万家灯火阖家幸福平平安安
今天是除夕夜,一大早我们就开始不停的忙碌,家里的大人有的忙着准备今天晚上的年夜饭;有的正在换上新的春联,浓浓的春节气息也已经贯穿于我们整个城市,街道上也都挂上了许多红灯笼,看起来格外的喜庆,街道上也都是来来往往的车辆,他们都是去向家的方向,为了能和家人们一起团聚。在大家正忙碌的时候而我还躺在床上呼呼大睡,好不容易被妈妈拉起来,让我一起准备今天晚上的年夜饭。
一转眼我们就在忙碌中度过了半天,年夜饭的饭菜也准备的差不多了,接着我也不停下,我跑去为在贴春联的爸爸打下手,突然窗外传来了一阵阵的鞭炮声,我赶忙跑出去观看这绚丽的烟花,它们一个个都在昏暗的天空中绽放它们的美丽,这一次的烟花我也刻在了脑海中,它也成为了我童年中的美好回忆。
我们坐在桌前吃着家人们早早准备的年夜饭,我时不时的抬头观看一年一次精彩的春晚节目,有时我也被节目逗地笑的合不拢嘴,天空边的烟花也不停下,这便是个热闹的除夕夜。十二点钟声敲响,节目也将落幕,可使窗外的鞭炮声响的更加热烈,这也使我无法入眠。大年初一我和父亲都迫不及待换上了新衣裳趁着天色刚刚亮就已经离开了家,踏上了拜年的路程。我们拜访了所有的亲朋好友,在欢声笑语度过了这期待已久的大年初一。拜年中最喜欢的一个环节还是收老一辈发给小一辈的红包,那也是我们这一辈最期待的事。
回到家后看到妈妈这在包蛋饺,我一个箭步就冲了过去,拿起板凳坐在妈妈的旁边,一边学一边做,最后的成果和妈妈的一比较简直一个天一个地,我还自嘲道“蛋饺包的再漂亮,最后还是要到我的肚子里的。”之后妈妈还是包起了水饺,相比较蛋饺而言水饺我还是有一些经验的,很快碗里的馅已经被刮的一点也不剩下,看着盘子里的成果,我心里也有了满满的成就。
春节的时间也渐渐流逝,即将也要在鞭炮声中落幕,刚团聚在一起的子女们又将离别,出门在外拼搏,在鞭炮声中新的一年也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