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理念
国内长期以来,因经济条件的限制、物质基础的匮乏和体制的问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建筑设计体系中几乎没有室内设计这个部分,导致人们形成了认识上的误区,把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割裂开来。以至到目前,在我国的建筑实践中,把室内设计简单的理解对建筑内部各个界面的装修、装饰,认为只是在建筑完成之后在墙面、顶面、地面等界面上贴一层装饰表皮。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分工过细,人们已习惯于一种纵向的单线思维方式,而缺乏横向的综合思维能力。现代室内设计应该强调综合的思维能力,注重与建筑及自然环境的协调共生,这便要求设计从业人员具备环境整体意识。因此,本章将从室内设计在“时空维度”延续建筑设计的角度,着重探讨建筑内外相互协调的室内设计观的应用分析,以求为我国的室内设计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为室内设计的逐步完善和行业的不断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广义上而言,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都属于建筑学的范畴,是建筑学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两者不可能完全分裂;即便是要分工,当今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分工也是一种专业上具有哲理性的分工,是工程设计阶段上的分工。
建筑设计主要把握建筑的总体构思、创造建筑的外部形象、体量和合理的内外空间关系,而室内设计则主要把握对特定的内部空间的功能问题、美学问题等。现代室内设计并非简单的理解为室内装饰、装潢和装修,而更应该包括视觉艺术的内容,也涉及到工程技术的内容,还包括对建筑物理环境的要求以及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等综合因素的考虑。因此,现代室内设计的含义应该理解为室内空间环境的设计,包括注重强调空间环境观念、自然环境观念和历史文脉环境观念的延续和传承(见图3.1)。现代室内设计的实践过程中,设计师应该强调空间设计,把室内设计从起初人们理解的装饰、装潢和装修提升到空间环境设计的高度,并注重与室外环境、自然环境和历史文脉的有机结合。
现代室内设计是一门以“空间”为主角的环境设计学科,是与建筑设计相互延续和关联的创造性工作。因此,室内设计师应了解建筑师的设计方法和原则,并最大限度地理解建筑设计的构思和意图,从而正确的传达建筑的空间内涵和空间性格,最终达到建筑内外的协调和统一。从某种意义而言,建筑内外相互协调的设计观便是指在室内设计的实践中充分地考虑“建筑”的因素,从功能、美学、历史、文化、地域等层面与建筑相互延伸,甚至大量使用建筑设计的手法和元素,使室内设计的处理手法和原则“建筑化”,使室内空间“室外化”。
1充分理解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联系
根据前文所论述的理论,建筑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一个大的“空间系统”,而室内空间是这个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要素,同时也是一个子系统。而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都是建筑学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建筑设计是室内设计进行和展开的基础,而室内设计是对建筑设计在“时空维度”的深化和发展。因此,室内设计应秉承强调建筑内外相互协调的设计理念,充分理解和把握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联系,使建筑外部形象所表达的主题在室内空间中得到深刻的强化。
在室内设计的实践中,既要充分考虑对室内空间的各个要素的处理,同时又要与建筑设计师的设计构想相互统一,强调室内空间的风格与建筑整体风格的统一和协调。反之,室内设计所营造的内部空间环境便会与建筑整体的性格内涵产生偏差甚至相背离,造成室内空间形象与其使用性质不搭调,使建筑内外空间显得“表里不一”而缺乏整体感。例如,一些错误的观念认为将霓虹灯、暗藏灯带、高级大理石等运用在居住空间中可以营造豪华的内部空间形象,结果却恰如其反,造成居住环境更像是歌厅包厢。
2注重建筑内外环境的有机结合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系统理论,可以将建筑“空间系统”的环境要素划分为建筑外部的大环境和内部空间的小环境。建筑以物质形式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并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例如,建筑物或是处于寒冷干旱的地区,或是处于炎热潮湿的地区等自然环境中,而处于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建筑,其外观也各有不同,或凝重厚实,或轻盈通透。除此之外,建筑在社会层面上还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上述的这些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即是建筑外部的“大环境”,而建筑的各个界面围合的内部空间即是建筑内部的“小环境”。建筑的外部“大环境”和内部“小环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和渗透并产生相互的影响。因此,在室内设计的实践中,不是简单地把内部空间这个建筑的“小环境”孤立出来进行独立处理,而必须注重考虑建筑外部的“大环境”对于内部“小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两者有机结合创造出建筑内外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建筑作品。
3理清室内设计与建筑的结合点
建筑自身是一个大的“系统”,由结构体系、墙体、楼地板、屋顶、门窗及内部空间等组成要素构成,各个要素之间通过特定的结构形式结合在一起,并且各个要素之间也产生相互的作用和影响。室内设计正是在建筑的内部空间中进行的创造性工作,是对建筑内部空间的点、线、面、声、光、色、质等进行的更为细致的处理过程。在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实践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内部功能或美学与建筑设计界定的结构、设备等产生冲突的问题。故而在室内设计的实践过程中,室内设计师必须理清室内设计与建筑的契合点,理清建筑内部空间的功能与形式的结合点,分清到底是保持原有建筑的结构之美、力度之美、粗犷之美或是科技之美等,还是通过对建筑的结构、设备或各个界面进行遮掩、装饰从而强调内部空间的细腻之美。因此,只有在理清了室内设计与建筑的结合点和契合之处的情况下,才能够将在设计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冲突和矛盾降到最小,从而达到建筑内外的高度协调和统一。
室内设计的各项工作都是在建筑设计界定的内部空间中进行的,对建筑内部空间可以起到完善和美化的作用,反之,对内部空间处理不当也会对其功能、美学层面产生“副作用”,使内部空间的结构、界面等产生损害和破坏。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室内设计的工作就是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协调和统一,找到设计工作与建筑内部空间的结合点,当遇到“矛盾”和“冲突”时应该想方设法地“调解”或彻底解决问题,而并非对室内空间孤立地进行的创造性工作。
参考文献
[1]郑慧芳.现代室内设计中简约主义[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3):281-282
摘要: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因此,人们设计创造的室内环境,必然会直接关系到室内生活、生产活动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的安全、健康、效率、舒适等等。室内环境的创造,应该把保障安全和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作为室内设计的首要前提。人们对于室内环境除了有使用安排、冷暖光照等物质功能方面的要求之外,还常有与建筑物的类型、性格相适应的室内环境氛围、风格文脉等精神功能方面的要求。
关键词:室内装修
由于人们长时间半生活活动于室内,因此现代室内设计,或称室内环境设计,相对地是环境设计系列中和人们关系最为密切的环节。室内设计的总体,包括艺术风格,从宏观来看,往往能从一个侧面反映相应时期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特征。随着社会发展的历代的室内设计,总是具有时代的印记,犹如一部无字的史书。这里由于室内设计从设计构思、施工工艺、装饰材料到内部设施,必须和社会当时的物质生产水平、社会文化和精神生活状况联系在一起;在室内空间组织、平面布局和装饰处理等方面,从总体说来,也还和当时的哲学思想、美学观点、社会经济、民俗民风等密切相关。从微观的、个别的作品来看,室内设计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又都与设计者的专业素质和文化艺术素养等联系在一起。至于各个单项设计最终实施后成果的品位,又和该项工程具体的施工技术、用材质量、设施配置情况,以及与建设者的协调关系密切相关,即设计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最关键的环节和前提,但最终成果的质量有赖于:设计——施工——用材——与业主关系的整体协调。
室内设计的含义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
上述含义中,明确地把“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作为室内设计的目的,即以人为本,一切围绕为人的生活生产活动创造美好的室内环境。
同时,室内设计中,从整体上把握设计对象的依据因素则是:
使用性质——为什么样功能设计建筑物和室内空间;
所在场所——这一建筑物和室内空间的周围环境状况;
经济投入——相应工程项目的总投资和单方造价标准的控制。
设计构思时,需要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即各类装饰材料和设施设备等,这是容易理解的;还需要遵循建筑美学原理,这是因为室内设计的艺术性,除了有与绘画、雕塑等艺术之间共同的美学法则之外,作为“建筑美学”,更需要综合考虑使用功能、结构施工、材料设备、造价标准等多种因素。建筑美学总是和实用、技术、经济等因素联结在一起,这是它有别于绘画、雕塑等纯艺术的差异所在。
现代室内设计既有很高的艺术性的要求,其涉及的设计内容又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并且与一些新兴学科,如: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环境物理学等关系极为密切。现代室内设计已经在环境设计中发展成为独立的新兴学科。
对室内设计含义的理解,以及它与建筑设计的关系,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重点来分析,许多学者都有不少具有深刻见解、值得我们仔细思考和借鉴的观点,例如:
认为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室内空间和环境的再创造”。
认为室内是“建筑的灵魂,是人与环境的联系,是人类艺术与物质文明的结合”。
我国前辈建筑师戴念慈先生认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内涵的建筑空间,把空间效果作为建筑艺术追求的目标,而界面、门窗是构成空间必要的从属部分。从属部分是构成空间的物质基础,并对内涵空间使用的观感起决定性作用,然而毕竟是从属部分。至于外形只是构成内涵空间的必然结果”。
建筑师普拉特纳则认为室内设计“比设计包容这些内部空间的建筑物要困难得多”,这是因为在室内“你必须更多地同人打交通,研究人们的心理因素,以及如何能使他们感到舒适、兴奋。经验证明,这比同结构、建筑体系打交道要费心得多,也要求有更加专门的训练”。
美国前室内设计师协会主席亚当指出“室内设计涉及的工作要比单纯的装饰广泛得多,他们关心的范围已扩展到生活的每一方面,例如:住宅、办公、旅馆、餐厅的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无障碍设计,编制防火规范和节能指标,提高医院、图书馆、学校和其他公共设施的使用效率。总之一句话,给予各种处在室内环境中的人以舒适和安全”。
白俄罗斯建筑师E·巴诺玛列娃认为,室内设计是设计“具有视觉限定的人工环境,以满足生理和精神上的要求,保障生活、生产活动的需求”,室内设计也是“功能、空间形体、工程技术和艺术的相互依存和紧密结合”。
室内装饰、装修和设计的区别与联系
室内装饰或装潢、室内装修、室内设计,是几个通常为人们所认同的,但内在含义实际上是有所区别的词义。
室内装饰或装潢:装饰和装潢原义是指“器物或商品外表”的“修饰”,是着重从外表的、视觉艺术的角度来探讨和研究问题。例如对室内地面、墙面、顶棚等各界面的处理,装饰材料的选用,也可能包括对家具、灯具、陈设和小品的选用、配置和设计。
室内装修:Finishing一词有最终完成的含义,室内装修着重于工程技术、施工工艺和构造做法等方面,顾名思义主要是指土建施工完成之后,对室内各个界面、门窗、隔断等最终的装修工程。
室内设计:如本节上述含义,现代室内设计是综合的室内环境设计,它既包括视觉环境和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也包括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以及氛围、意境等心理环境和文化内涵等内容。
室内设计的基本观点
现代室内设计,从创造出满足现代功能、符合时代精神的要求出发,强调需要确立下述的一些基本观点:
一、以满足人和人际活动的需要为核心
“为人民服务,这正是室内设计社会功能的基石。”室内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创造室内空间环境为人服务,设计者始终需要把人对室内环境的要求,包括物质使用和精神两方面,放在设计的首位。由于设计的过程中矛盾错综复杂,问题千头万绪,设计者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为确保人们的安全和身心健康,为满足人和人际活动的需要作为设计的核心。为人服务这一平凡的真理,在设计时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因从多项局部因素考虑而被忽视。
现代室内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需要综合地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等多项关系,需要在为人服务的前提下,综合解决使用功能、经济效益、舒适美观、环境氛围等种种要求。设计及实施的过程中还会涉及材料、设备、定额法规以及与施工管理的协调等诸多问题。可以认为现代室内设计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但是现代室内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只能是为人和人际活动服务。
从为人服务这一“功能的基石”出发,需要设计者细致入微、设身处地地为人们创造美好的室内环境。因此,现代室内设计特别重视人体工程、环境心理学、审美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用以科学地、深入地了解人们的生理特点、行为心理和视觉感受等方面对室内环境的设计要求。
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使用对象,相应地应该考虑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幼儿园室内的窗台,考虑到适应幼儿的尺度,窗台高度常由通常的900~1000cm降至450~550cm,楼梯踏步的高度也在12cm左右,并设置适应儿童和成人尺度的二档扶手;一些公共建筑顾及残疾人的通行和活动,在室内外高差、垂直交通、顾所盥洗等许多方面应作无障碍设计;近年来地下空间的疏散设计,如上海的地铁车站,考虑到老年人和活动反应较迟缓的人们的安全疏散时间的计算公式中,引入了为这些人安全疏散多留1min的疏散时间余地。上面的三个例子,着重是从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人们的行为生理的特点来考虑。
在室内空间的组织、色彩和照明的选用方面,以及对相应使用性质室内环境氛围的烘托等方面,更需要研究人们的行为心理、视觉感受方面的要求。例如:教堂高耸的室内空间具有神秘感,会议厅规正的室内空间具有庄严感,而娱乐场所绚丽的色彩和缤纷闪烁的照明给人以兴奋、愉悦的心理感受。我们应该充分运用现时可行的物质技术手段和相应的经济条件,创造出首先是为了满足人和人际活动所需的室内人工环境。
二、加强环境整体观
现代室内设计的立意、构思,室内风格和环境氛围的创造,需要着眼于对环境整面的考虑。现代室内设计,从整体观念上来理解,应该看成是环境设计系列中的“链中一环”。
室内设计的“里”,和室外环境的“外”,可以说是一对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矛盾,正是为了更深入地做好室内设计,就愈加需要对环境整体有足够的了解和分析,着手于室内,但着眼于“室外”。当前室内设计的弊病之一——相互类同,很少有创新和个性,对环境整体缺乏必要的了解和研究,从而使设计的依据汉于一般,设计构思局限封闭。看来,忽视环境与室内设计关系的分析,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现代室内设计,或称室内环境设计,这里的“环境”着重有两层含义:
一层含义是,室内环境是指包括室内空间环境、视觉环境、空气质量环境、声光热等物理环境、心理环境等许多方面,在室内设计时固然需要重视视觉环境的设计,但是不应局限于视觉环境,对室内声、光、热等物理环境,空气质量环境以及心理环境等因素也应极为重视,因为人们对室内环境是否舒适的感受,总是综合的。一个闷热、噪声背景很高的室内,即使看上去很漂亮,待在其间也很难给人愉悦的感受。一些涉外宾馆中投拆意见比较集中的,往往是晚间电梯、锅炉房的低频噪声和盥洗室中洁具管道的噪声,影响休息。不少宾馆的大堂,单纯从视觉感受出发,过量地选用光亮硬质的装饰材料,从地面到墙面,从楼梯、走马廊的栏板到服务台的台面、柜面,使大堂内的混响时间过长,说话时清晰度很差,当然造价也很高。美国室内设计师费歇尔来访上海时,对落脚的一家宾馆就有类似上述的评价。
另一层含义是,把室内设计看成自然环境——城乡环境——社区街坊、建筑室外环境——室内环境,这一环境系列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链中一环”,它们相互之间有许多前因后果,或相互制约和提示的因素存在。
香港室内设计师D·凯勒先生在浙江东阳的一次学术活动中,曾认为旅游旅馆室内设计的最主要的一点,应该是让旅客在室内很容易联想到自己是在什么地方。明斯克建筑师E·巴诺玛列娃也曾提到“室内设计是一项系统,它与下列因素有关,即整体功能特点、自然气候条件、城市建设状况和所在位置,以及地区文化传统和工程建造方式等等”。环境整体意识薄弱,就容易就事论事,“关起门来做设计”,使创作的室内设计缺乏深度,没有内涵。当然,使用性质不同,功能特点各异的设计任务,相应地对环境系列中各项内容联系的紧密程度也有所不同。但是,从人们对室内环境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综合感受说来,仍然应该强调对环境整体应予充分重视。
三、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现代室内设计的又一个基本观点,是在创造室内环境中高度重视科学性,高度重视艺术性,及其相互的结合。从建筑和室内发展的历史来看,具有创新精神的新的风格的兴起,总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改变,促使室内设计必须充分重视并积极运用当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包括新型的材料、结构构成和施工工艺,以及为创造良好声、光、热环境的设施设备。现代室内设计的科学性,除了在设计观念上需要进一步确立以外,在设计方法和表现手段等方面,也日益予以重视,设计者已开始认真的以科学的方法,分析和确定室内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的优劣,并已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辅助设计和绘图。贝聿铭先生早在80年代来沪讲学时所展示的华盛顿艺术馆东馆室内透视的比较方案,就是以电子计算机绘制的,这些精确绘制的非直角的形体和空间关系,极为细致真实地表达了室内空间的视觉形象。
一方面需要充分重视科学性,另一方面又需要充分重视艺术性,在重视物质技术手段的同时,高度重视建筑美学原理,重视创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室内空间和形象,创造具有视觉愉悦感和文化内涵的室内环境,使生活在现代社会高科技、高节奏中的人们,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平衡,即现代建筑和室内设计中的高科技和高感情问题。总之,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生理要求与心理要求、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的平衡和综合。
在具体工程设计时,会遇到不同类型和功能特点的室内环境,对待上述两个方面的具体处理,可能会有所侧重,但从宏观整体的设计观念出发,仍然需要将两者结合。科学性与艺术性两者决不是割裂或者对立,而是可以密切结合的。意大利设计师P·纳维设计的罗马小体育宫和者灵展览馆,尼迈亚设计的巴西利亚菲特拉教堂,屋盖的造型既符合钢筋混凝土和钢丝网水泥的结构受力要求,结构的构成和构件本身又极具艺术表现力;荷兰鹿特丹办理工程审批的市政办公楼,室内拱形顶的走廊结合顶部采光,不作装饰的梁柱处理,在办公建筑中很好地体现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从宏观整体看,正如前述,建筑物和室内环境,总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当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特征,铭刻着时代的印记,但是现代室内设计更需要强调自觉地在设计中体现时代精神,主动地考虑满足当代社会生活活动和行为模式的需要,分析具有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积极采用当代物质技术手段。
同时,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论是物质技术的,还是精神文化的,都具有历史延续性。追踪时代和尊重历史,就其社会发展的本质讲是有机统一的。在室内设计中,在生活居住、旅游休息和文化娱乐等类型的室内环境里,都有可能因地制宜地采取具有民族特点、地方风格、乡土风格,充分考虑历史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的设计手法。应该指出,这里所说的历史文脉,并不能简单地只从形式、符号来理解,而是广义地涉及规划思想、平面布局和空间组织特征,甚至设计中的哲学思想和观点。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为东京奥运会设计的代代木国立竞技馆,尽管是一座采用悬素结构的现代体育馆,但从建筑形体和室内空间的整体效果,确实可说它既具时代精神,又有日本建筑风格的某些内在特征;阿联酋沙加的国际机场,同样的,也既是现代的,又凝聚着伊斯兰建筑的特征,它不是某些符号的简单搬用,而是体现这一建筑和室内环境既具时代感、又尊重历史文脉的整体风格。
五、动态和可持续的发展观
我国清代文人李渔,在他室内装修的专著中曾写道:“与时变化,就地权宜”“幽斋陈设,妙在日异月新”即所谓“贵活变”的论点。他还建议不同房间的门窗,应设计成不同的体裁和花式,但是具有相同的尺寸和规格,以便根据使用要求和室内意境的需要,使各室的门窗可以更替和互换。李渔“活变”的论点,虽然还只是从室内装修的构件和陈设等方面去考虑,但是它已经涉及了因时、因地的变化,把室内设计以动态的发展过程来对待。
【关键字】建筑,美术,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是建立在四维空间基础上的艺术设计门类,包括空间环境,室内环境、陈设装饰。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使室内从单纯界面装饰走向建筑空间,再从建筑空间走向人类生存环境。室内装修是以空间的视觉审美为设计主旨且具有传统意识。岩壁绘画是人类栖身洞穴时代的室内装饰;彩绘陶罐成为最初建筑样式人字形护棚半穴居的装饰器物;石构造建筑以墙体为装饰载体,以柱式与拱券为基础要素;木构造建筑以框架作为装饰载体,以梁架变幻为内容的装饰体系,有天花藻井、隔扇、罩、架、格等装饰构件。室内设计涉及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环境物理学、设计美学、环境美学、建筑学、社会学、文化学、民族学、宗教学等相关学科。室内设计是运用一定物质技术手段和经济能力,根据对象所处的特定环境,从建筑内部把握空间,并进行创造与组织,使之形成安全、卫生、舒适、优美的内部环境,既需具有使用价值,也需反应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因素。
室内设计的原则:1、整体性设计原则:保证室内空间协调一致的美感。2、功能性设计原则:空间的使用功能如布局,界面装饰、陈设和环境气氛与功能统一。3、审美性设计原则:通过形,色、质、声、光等形式语言体现室内空间美感。4、技术性设计原则:一是比例尺度关系;二是材料应用和施工配合的关系。5、经济性设计原则:以最小的消耗达到所需目的。
室内设计的基本内容与要求:室内设计是指为满足一定的建造目的(包括人们对它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对它的视觉感受的要求)而进行的准备工作,对现有的建筑物内部空间进行深加工的增值准备工作。目的是为了让具体的物质材料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在可行性的有限条件下形成能够成为合格产品的准备工作。需要工程技术上的知识,也需要艺术上的理论和技能。室内设计是从建筑设计中的装饰部分演变出来的。他是对建筑物内部环境的再创造。室内设计可以分为公共建筑空间和居家两大类别。当我们提到室内设计时,会提到的还有动线、空间、色彩、照明、功能等等相关的重要术语。室内设计泛指能够实际在室内建立的任何相关物件:包括:墙、窗户、窗帘、门、表面处理、材质、灯光、空调、水电、环境控制系统、视听设备、家具与装饰品的规划。
室内设计的意义:室内设计不仅是室内装饰,它是建筑设计的“延伸”,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室内设计的内容包括:生活、科学、艺术三方面,按照设计任务的类别、个性及各自的环境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取”、“舍”与“轻”、“重”。室内设计包括了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的设计。建筑的内部对人来说,它更接近人的生活,更应反映现代人的喜、闻、乐、见和舒适的生活要求、艺术观点和科学技术的要求。“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室内设计中更是包括了两个方面:“人的生理要求”和“人的心理要求”。
室内设计的理念:每个人对室内设计的理念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重点,让许多学者都有不少具有深刻见解、这些都值得我们仔细思考和借鉴。有的人认为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室内空间和环境的再创造,有的人认为室内设计是『建筑的灵魂,是人与环境的联系,是人类艺术与物质文明的结合。
我国著名建筑师戴念慈先生说过『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内涵的建筑空间,把空间效果作为建筑艺术追求的目标,而界面、门窗是构成空间必要的从属部分。从属部分是构成空间的物质基础,并对内涵空间使用的观感起决定性作用,然而毕竟是从属部分。至于外形只是构成内涵空间的必然结果。
室内设计的风格:设计风格的形成与时代和地区密不可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他们的观念和特点也不尽相同,甚至是截然相反,每个时代每个地区都有可能发展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室内设计形式。一种典型风格的形式,通常是和当地的人文因素和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又需有创作中的构思和造型的特点。形成风格的外在和内在因素。风格虽然表现于形式,但风格具有艺术、文化、社会发展等深刻的内涵;从这一深层含义来说,风格又不停留或等同于形式。室内设计的风格主要可分为:传统风格、现代风格、后现代风格、自然风格以及混合型风格等。
(一)传统风格。传统风格的室内设计,是在室内装饰、形式、明暗和家具形式、陈列造型等各个方面,吸收传统装饰的特性,更加注重“形”“神”的特征。
(二)现代风格。现代风格起源于1919年成立的鲍豪斯(Bauhaus)学派,该学派处于当时的历史形式美,造型简洁,反对多余装饰,崇尚合理的构成工艺,尊重材料的性能,讲究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的配置效果,发展了非传统的以功能布局为依据的不对称的构图手法.鲍豪斯学派重视实际的工艺制作操作,强调设计与工业生产的联系。
(三)后现代风格。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西班牙作家德・奥尼斯1934年的(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类诗选)一书中,用来描述现代主义内部发生的逆动,特别有一种对现代主义纯理性的逆反心理,即为后现代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