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生活情景,激发识字兴趣识字教学的内容简单,形式单调,很容易使学生厌倦,因此在教学中,要调动教师的生活积累,创设富有生活情趣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有一位老师利用学生对同学姓名愿学愿认的特点,把全班同学的名字收集起来作为识字的材料,学生学的兴趣十足。为了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老师把全班同学的名字端端正正地写在各种贴片上,张贴在宣传栏里。学生一下课就蜂拥而上,仰起头来大声读着小伙伴的名字。碰到不认识的字时,同学间还会相互帮忙、相互提醒。当同学名字的三个字中有一个不认识时,小朋友们还会开动脑筋,利用名字的读音来认识生字。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开展谜语竞猜,借助游戏识字识字教学最难的是巩固。好多学生认识了的字,一挪位置,一变字体又不知该念啥了,这是没有把字形和字义结合起来识记的缘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教一年级下册《识字5》时,编了一则谜语:“言来互相尊重,心至令人感动,日出万里无云,水到纯净透明。”出人意料的学生一改平时无精打采的样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不仅猜出了字谜记住了生字,还理解了“请、情、晴、清”的意思。于是我就有意识地利用简单的谜语来帮助学生记忆生字。如在学习“苦”字时,我出了这样一个谜语:“一家十口住草房”。孩子们不仅猜出了谜底,还顺便学习了字形相近的几个字,辨别了字形的差异。这些喜闻乐见的谜底,学生容易接受,学习起来兴趣浓,效果好。小小的一则谜语,竟然能激起学生如此之大的学习热情。看来兴趣才是学生识字不竭的动力。我们把猜谜引进识字课堂,学生不仅生字学的津津有味,还加深了对生字的印象,又锻炼了他们说话的能力,发挥了他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创编顺口歌诀,记忆易混字形每一个字都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利用汉字音韵上的特点,创编一些顺口溜、儿歌,帮助学生记忆一些易混字形,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帮助记忆“滚”字时,有人编了顺口溜:“滚”字好记,左边三点水,右边把“衣”分,中间加个“公”,合起来就是“滚”。学生一听,很快记住了滚的字形。在课堂上编一些顺口溜,还可以加强形近字的区别记忆。如“鸡、鸭、鹅”――“尖嘴鸡,扁嘴鸭,哦哦哦叫是大鹅”;“外、处”――“像外不是外,多了一长带(处),处字不出头,出头到处走(外)”;又如为了区分“巳,己,已”我编了如下顺口溜:开口“己”(jǐ),自己的“己”;半口“已”(yǐ),已经的“已”;闭口“巳”(sì),巳时的“巳”。
识字教学中千万不要枯燥无味地反复重复“横竖撇捺折”,在教学中加入一些趣味性效果会更好。通过上面这些简单而有趣的教学方法,汉字在每个学生的心中已变成一个个有趣的谜语,一句句朗朗上口的顺口溜。趣味性的识字教学,开启了孩子们的心智,激荡着孩子们充满灵性的创造,使汉字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趣的汉字教学课件
活动目标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2.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认识10个生字。课时安排“有趣的汉字”整个综合实践活动安排五课时。具体安排如下:第一课时: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
第二、三课时:分组活动。根据制定的计划,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调查、整理学习的资料。第四、五课时:展示、交流活动成果。活动过程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一课时)
1.激趣:汉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
2.介绍活动内容: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查找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和同学交流;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
3.分组: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每组7-8人,选出小组负责人。
4.制定计划:例:“有趣的汉字”活动计划活动时间:x月x日活动地点:xx家活动内容:(1)搜集或自编字谜(2)查找谐音笑话、谐音歇后语(3)了解汉字的起源成果展示: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分工:组长:xx搜集资料:xx编辑:xx抄写:xx插图:xx日期:x月x日
5.交流:各小组交流计划,并张贴在教室里。搜集和调查资料(两课时)通过上网查询,阅读书籍、采访、看电视等多种途径进行探究,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相关资源介绍。
交流活动成果(两课时)
一、猜字谜1.激趣:现在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领略汉字的魅力。请以小组为单位猜字谜,看哪组猜得又快又多。2.猜教材中列出的字谜。(1)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2)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3)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4)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5)这里是两幅画:一个人*在树旁休息,钟指向了十二点(6)一些运动员在运动场接受记者采访。当记者问及他们的姓氏时,他们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个动作,让记者自己猜。篮球运动员指了指前面的两棵树;跳高运动员顺手捡起一根木棍,放在一个土堆旁;武术运动员信不过教练的书,放在剑的旁边;围棋运动员捡了一颗棋子放在瓷盆上。猜一猜,这几位运动员分别姓什么?3.小组同学间相互猜字谜。4.公布答案:(1)日(2)香(3)立(4)曼(5)休(6)林杜刘孟5.刚才猜的字谜都是书本上的,1-4是文字谜,5-6是图画谜,第7题是动作谜语。大家肯定也搜集或编制了许多字谜,哪一组给大家猜?
二、有趣的谐音1.说谐音性歇后语(1)引言: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用语。它浅显易懂,语言幽默,深受人们的喜爱。(2)读歇后语。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小葱拌豆腐──清(青)二白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3)介绍:歇后语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以上六组是谐音性歇后语,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4)猜一猜:以下四组都是谐音性歇后语,看哪一小组猜得又对又快?A一连三座庙──B石头蛋腌咸菜──C隔着窗户吹喇叭──D关公打喷嚏──(5)宣布答案:A妙(庙)妙(庙)妙(庙);B一言(盐)难尽(进);C名(鸣)声在外;D自我吹嘘(须)(6)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每个小组都搜集了不少谐音性歇后语,哪一组先来出题?(7)小结:歇后语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好好继承和发扬。2.谐音笑话(1)读一读。(2)交流:看了笑话,你有什么感想?(3)小结: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成为笑话。(4)讲述:前一阶段搜集到的谐音笑话。
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识字,教师就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兴趣呢?在日常教学中,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做法。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兴趣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兴趣把生字分类,并把生字出现在使学生喜爱、令学生惊奇的情景之中,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如在上课前,教师出示象形字“火”的符号让学生说说这个符号像什么,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是火。在观察象形的“火”和汉字的“火”有什么联系时,让学生说说、画画、写写,不需讲解,学生就会知道,“火”,字每一笔所表示的意义。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再有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你们想猜猜吗?这个谜语是:‘一口吃掉牛尾巴。’(打一字)”同学们听了,脸上都闪烁着兴奋而好奇的光彩,情绪高涨,个个跃跃欲试。这时候我抓住时机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到底谁说的对?”孩子们齐声回答:“想。”“那么,请你们翻开书本,读一读《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的生字,从里边找出正确的答案。”这样充满激趣的导语,很容易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能使学生积极参与识字活动。
二、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激发兴趣
开始识字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告诉学生:我们中国的汉字很奇妙,一个汉字可以是一首诗、一幅画、一首儿歌、一个故事。学生听了便十分有兴趣。开始教生字时我有意识地把一些生字编成谜语,故事讲给他们听。学生听了之后很感兴趣,一下子就把生字记往了,比如教“日”字时,编成“四面不透风,一横在当中”字谜。学生猜对后,兴趣来了,趁机教“目”字,问小朋友:“谁能给这个字出一个谜面请大家猜猜?”这样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在“日”字的启发下,很快编出“四面不透风,两横在当中”的字谜。经过不断的启发,小朋友编出了许多字谜。如:有人不是你我,有土能种庄稼,谜底“也”;三面有墙一面空,有个幼儿坐当中,谜底“匹”;大雨冲倒一座山,谜底“雪”等。实践证明,这些识字方法确实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学习和识写汉字的兴趣。
三、引导学生思维,激发兴趣
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集中。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住最佳的学习状态。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的内在魅力,精心设计教法,通过诱导学生参与操作实验、交流、验证、推理等一系列活动,不断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思维。如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加一加”、“减一减”、“合一合”、“叠一叠”等形式进行集中识字。如“加一加”中,让学生给“日”字加一笔,而构成许多不同的汉字。在“日”字下加“一”,就组成了“旦”;加“|”就组成“田、旧、由、甲、申”。构字后,让学生组词,学生组出了“元旦”、“田野”、“破旧”、“自由”、“甲方”。接着又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说一句话。通过这样的教学教给学生在熟字、常用字基础上,用加、减、合部件等方法认字识字,然后拓展其词汇量,进而逐渐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从而达到字―词―句的有效统一。又如我还经常采用归类法,把一些形近字放在一起教学。像学“青”字的时候,我就把“清”“情”“晴”“睛”这几个字放在一起学,让学生学会对比观察,能自己区分形近字的细微差别。这一点是学生掌握好字的关键所在。学生会比较出“清”字是三点水,和水有关,清水。“情”字是竖心旁,和心情有关,心情。“晴”字日字旁,和太阳有关,晴天。“睛”字,和眼睛有关,眼睛。通过比较学生用部首分析法区分出这几个字的区别。在学这一类字的时候教师不讲,而是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找出区别,并把各自观察的结果告诉大家,出于一种强烈的表现欲,大部分学生会很投入,效果也会比较好。
四、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生活中提高识字兴趣
随着视听时代的到来,学生扩大了知识来源的渠道。识字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要唤醒学生随时主动识字的意识,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采用多种渠道广泛识字。
令人叫绝的“拆字联”
袁爱新
拆字联,是采用离合汉字字体的手法巧妙地编成对联。这种联语有分有合,字面意思亦通顺,读起来颇有味儿。
(一)
有一拆字联日: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此联把“冻”字拆成“东”字加两点,把“洒”字拆成“西”字加三点;把“切”字拆成七、刀,把“分”字拆成八、刀,意通文也顺,可真是独具匠心。
(二)
相传,金朝皇帝章宗曾把“坐”字拆开写成上联:二人土上坐。过了许久,仍无人对出,后来,李妃把“明”字拆开成对:一月日边明。这副拆字联,对得既工整,又切合身份。
(三)
清朝咸丰年间,泪罗人刘昆吾一次游学,经馆先生闭门挡客,且出上联日:门内有才,闭门不纳无才客。刘昆吾倚门对日:马旁有主,驻马还需问主人。经馆先生听了,惊叹他的才学,于是马上开门将他迎了进来。这副联语,上拆“闭”字,下拆“驻”字,字与意相合,十分巧妙。
谜笺:异军突起的收藏新宠
林长华
一种尚未被收藏界普遍关注的藏品——谜笺,眼下正成为异军突起的收藏新宠。
古人把令人费猜的灯谜称作“灯虎”“文虎”,意为灯谜像老虎一样难以打中。谜笺是灯谜的载体,也是历史的缩影、时代的印记、艺术的表现。竞猜灯谜有乐趣,‘收藏谜笺有情趣。小谜笺,大世界。通常一张完整的谜笺包括谜号、谜面、谜目三部分,由此构成一条灯谜。谜文包罗万象,谜目无所不有。有美轮美奂的唐诗宋词、启迪人生的警句格言、耳熟能详的成语俗话、涉猎百科的名词术语、古今中外的书名及人名……谜笺堪称一种另类的微型文学、一帧袖珍的书法作品。收藏谜笺主要有四个途径:一是参加谜会所得,因为每猜中一条灯谜,主持人一般会将谜笺连同奖品送与猜中者。二是谜会结束后,向谜友、主持人求索。三是猜谜的人自己没有收藏谜笺的爱好,随手丢弃,这也是一个收藏机会。四是与各地灯谜和收藏爱好者交流,互通有无,互补漏缺。
有趣的猜谜活动今天晚上,我和我的好朋友玩游戏,游戏的名字是猜谜语”。就是先石头、剪刀、布,输的人当猜的,赢的人就出谜语让输的人猜经过三局两胜,我被选上了猜谜语的,这是考验我的时候,我可不能输,我把朋友们视为对手,把她们的迷题当做绊脚石,我要一下一下的搬开这些绊脚石,才能走到成功的最高点。可朋友们也不甘示弱,她们说她们找到了许多很难的谜语。来就来,谁怕谁。”我说。接下来她们就开始出题目了。第一个是这样的:戴上帽子是客人,脱下帽子是军人。我想:客人的意思就是来宾,那么第一个字就是宾,军人就是兵,因为兵”字戴上帽子就成了宾了,而脱下帽子自然就是兵了。我连忙说出答案,大家一起唱歌祝贺我。接下来我又猜出了许多字谜,我很自豪,朋友们也为我高兴。
日照市金海岸小学六年级:厉芳君
作文zuowenku.net
在我记忆的宝瓶里,保存着许多快乐的回忆。其中,去年六一儿童节”前夕的一次谜语竞猜活动让我记忆犹新。
记得那天,课外活动时间,老师组织全班同学举行一场谜语竞猜。同学们可高兴了,大家在一起兴致勃勃地猜谜语。
爱跳伞,打一成语。”、自大一点惹人嫌,打一字。”……同学们争先恐后踊跃竞猜,很快的谜语一条一条被猜中了。岁岁除夕团聚,打一字。”我用清脆的嗓门说出了我精心查找来的谜语。同学们有的托着下巴,冥思苦想。有的则把手举得高高的,争着回答。我请余韵捷同学先猜,她充满自信地说:是山。”错。”我摆摆手请她坐下,她用迷惑的双眼望着我,仿佛要从我的脸上找出答案似的。我又请其他同学猜,可他们全都一一败下阵来。正当我要揭开谜底时,一直在一旁沉默不语的李佳容同学突然站了起来,脱口而出:是出。”我佩服得连声说:对了,对了!”同学们热烈地鼓起掌。在掌声中,李佳容同学就像一个打了胜仗的将军,露出了胜利的笑容。掌声、笑声在教室里久久回荡。
这次谜语竞猜活动,让我们在欢乐的笑声中又增长了许多知识。这段快乐的时光深深的留在了我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