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计划安排

肿瘤标志物(6篇)

发布人:其他 发布时间:2024-03-06

肿瘤标志物篇1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癌胚抗原;妇科肿瘤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4.072

肿瘤标志物用于早期诊断以及监测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1]。CA125是肿瘤抗原125临床常用于妇科肿瘤诊断,该标志物可见于多种良恶性肿瘤,缺乏特异性[2]。CEA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以及预后评价。本文研究CA125、CEA对妇科肿瘤的诊断意义,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3月~2015年3月妇科肿瘤患者130例作研究组,抽取来院体检健康女性50例为对照组。研究组根据临床诊断肿瘤良恶性分为: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恶性肿瘤患者55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3.5±6.2)岁,12例卵巢癌,13例子宫腺癌,16例宫颈癌和14例子宫内膜癌。良性肿瘤患者75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3.3±6.6)岁,18例卵巢囊肿,17例子宫肌瘤,20例子宫内膜息肉和20例附件囊肿。对照组50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45.4±6.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3ml,高速离心分离血清待检,所有待测样本4h内检测完毕。检验科使用电化学免疫检测设备(生产厂家:贝克曼公司中国供应商;型号:ACESS2),使用仪器配套试剂。

1.3疗效评定标准[3]参考范围:CA125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研究组患者CA125和CEA阳性检出率比较恶性肿瘤CA125阳性检出率41.82%,CEA阳性检出率29.09%,CA125联合CEA阳性检出率70.91%;良性肿瘤CA125阳性检出率42.67%,CEA阳性检出率28.00%,CA125联合CEA阳性检出率53.33%。肿瘤患者使用CA125联合CEA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单项检测阳性率(P

2.2两组CA125和CEA含量比较研究组中恶性肿瘤患者CA125以及CEA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肿瘤患者以及对照组(P

3讨论

癌胚抗原实质为糖蛋白,是一种非特异性肿瘤抗原标志物,正常机体胃肠道代谢CEA,当体内发生肿瘤时,CEA可通过淋巴和血液进行循环,临床作为卵巢癌以及其他肿瘤诊断和预后判断指标之一[4]。CA125常见于各种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性、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呈正相关性[5]。

本文对比妇科肿瘤患者与健康女性体内CA125和CEA水平,恶性肿瘤患者体内CA125以及CEA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肿瘤和对照组(P

综上所述,妇科肿瘤患者联合应用CA125和CEA检出率高,能为临床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林瑜.CA125,CA199,CEA联合检测在妇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111-113.

[2]陈辉.CA125,CA199,CEA联合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吉林医学,2014,35(15):3323.

[3]翟婷婷,李翠芬.血清CA125,CA199,CEA和AFP联合诊断卵巢癌的临床研究.现代肿瘤医学,2015,23(9):1270-1272.

[4]杨春.血清CEA、CAl25与卵巢癌早期诊断研究一基于PROBIT检验与ROC分析的验证.中外医疗,2012,3(19):55,58.

肿瘤标志物篇2

关键词:颈部肿块;肿瘤标志物检测;B超颈部检查

【中图分类号】R730.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110-01

颈部肿块可以是临床上许多种颈部或非颈部疾病的共同表现,包括颈部的炎症、先天性畸形、肿瘤或转移性癌等。很多肿块临床上判定其性质、来源是有一定困难的。我院自2006年9月-2011年9月采用颈部肿块标志物检测配合B超检查47例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⒈1选择颈部肿块47例,其中颈侧区肿块35例,胸骨上窝12例,均为单个肿块或淋巴结增大。

⒈2最大年龄86岁,最小年龄28岁,其中男性32例、女性15例。

⒈347例病例均送肿瘤标志物,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测定(TSGF)检测,胸骨上窝淋巴结加送CA153,颈侧肿块加送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

⒈4按肿瘤标志物抽血、保存、运输常规处理方法,送武汉康圣达医学检验所检测。

⒈547例颈部肿块均行B超颈部肿块检查:使用PHILIPS・HD3型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7MHZ,患者常规取仰卧后垫枕位作直接平扫,进行颈前侧及胸骨上窝行连续探测。

2结果

⒉135例颈侧肿块,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阳性8例、阴性27例。B超检查,腮腺6例、甲状腺8例,胸锁乳突肌前上方淋巴结增大21例,其中腮腺混合瘤5例、腮腺恶性肿瘤1例,甲状腺瘤6例,甲状腺癌2例,转移性癌15例,淋巴结炎6例。胸骨上窝肿块12例,肿瘤标志物检测阳性9例,阴性3例,B超检查转移性癌8例。

⒉247例颈部肿块,最后经过磁共振、CT、病理切片检查,颈侧肿块35例中,诊断鼻咽癌19例、腮腺混合瘤4例、腮腺癌2例、甲状腺瘤6例、甲状腺癌2例、淋巴结炎2例。胸骨上窝肿块12例中,转移性癌9例、其中肺癌4例、胃癌3例、食道癌1例、肠癌1例、淋巴结炎2例、淋巴结核1例。

3讨论

本文采用肿瘤标志物检测配合B超检查47例颈部肿块。认为肿瘤患者血液或体液中,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肿瘤的辅助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病情监测以及治疗预后评价具有一定价值。B超检查对颈部肿块有较高的分辨率,能显示占位性病变与周围的毗邻关系从35例颈侧肿块肿瘤标志物检测,阳性8例、阴性27例。B超检查转移性癌及恶性肿瘤18例。最后磁共振、CT、病理切片检查,恶性肿瘤及转移性癌23例。说明B超检查对检测肿块优于肿瘤标志物检测。胸骨上窝肿块12例,肿瘤标志物检测阳性9例、阴性3例。B超检查转移性癌8例,最后经磁共振、CT、病理切片检查,转移性癌9例。表明对于胸骨上窝淋巴结增大,肿瘤标志物检测可能优于B超检查。在检查颈部肿块时,同时肿瘤标志物检测配合B超检查对肿瘤更有辅助诊断价值,供同道参考。

参考文献

肿瘤标志物篇3

随着现代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和各种肿瘤疾病的高发,肿瘤标志物检测已成为人们健康体检和疾病就诊中最为常见的检查项目之一。但对于肿瘤标志物,绝大部分人的认知似乎还处于非常表面、浅显的阶段。肿瘤标志物究竟代表着什么,假如检测结果超标,是不是就说明患上了癌症呢?

一场虚惊

颜女士拿到单位组织的职工体检报告,看后顿时头都懵了,肿瘤标志物里其中一项“Ca199”结果超标。颜女士定下心来,看了一遍又一遍,确认该项的正常范围是小于37单位,而颜女士已经有72单位,几乎是正常最大值的2倍。

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超标,也就是说我得了癌症!一时间,颜女士脑袋里就只有这个念头。混混噩噩中回到家,丈夫看后也感到头大。当天下午,两人就匆匆来到医院,挂了肿瘤外科专家号。专家建议她一周后复查。在这等待的一个星期里,颜女士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尽管结果还没确定,她却已经接受了自己患上癌症的“事实”,甚至开始考虑自己的身后事了。

一周后,检查结果显示,Ca199指标已经上升到93单位。专家告诉颜女士,肿瘤的可能性很高,需要进行全面排查,随即给她开出了B超、CT、肠镜等一系列检查单。但令她意外的是,除了Ca199超标和肠炎以外,其他所有的检查结果全都正常。专家告诉颜女士,她没得癌症,指标升高可能是肠炎造成的。不过为了稳妥起见,专家建议颜女士以后定期检查,持续观察。

但心有余悸的颜女士和家人,此刻全然不相信自己没事,又到多家医院反复进行了PET-CT检查。这几乎已经是现有功能最强大的肿瘤全身性筛查项目,理论上对全身直径4毫米以上的所有类型的恶性肿瘤都具有敏感性。检查结果和专家的诊断一样。但颜女士还是很担心,整天忧心忡忡。直到两个月后,颜女士检查发现Ca199指标有所下降,并逐渐恢复正常,才从不良情绪中恢复过来。

两种情况需要高度重视

虽然肿瘤标志物的升高不一定等同于癌症,但有两种情况要引起患者的高度重视。一是短期内指标大幅度升高,二是一段时间内指标持续走高。

对于这两种情况,医生的态度是“高度怀疑”。也就是说,患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极大。通常,这样的患者必须马上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排查肿瘤的其他可疑迹象。即使所有检查结果全都正常,也不能放松警惕,必须定期随访复查,到指标恢复正常为止。因为有些恶性肿瘤在非常早期,还没有形成实质性病灶的时候,相关的肿瘤标志物检测经常会出现短时间内大幅升高,或者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升高。这时虽然没有任何肿瘤的早期迹象,但时间会证明一切。

今年上半年,余先生在体检中就发现自己Ca199升高,一周后复查发现持续升高,病人无任何临床症状。接诊医生马上让他做了肠镜,并进行活检,将取下来的标本进行病理化验,结果发现他处于肠癌非常早期的阶段。余先生接受手术治疗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因此,发现自己肿瘤标志物升高,要重视,但也不要自己吓自己。要及时到医院听取专业医师的意见,按照医生的建议做进一步检查和处理。

肿瘤标志物超标≠癌

类似颜女士的情况在临床上很常见,虽然肿瘤标志物超标,但最后真正查出恶性肿瘤的不多。许多人像颜女士一样,一看到肿瘤标志物高,就以为自己患上了癌症。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肿瘤标志物虽然对于诊断癌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一次肿瘤标志物升高,不等于是得了癌症;得了癌症,肿瘤标志物也不一定升高。两者之间不能划上等号。

诚恳地说,不同的肿瘤标志物,对诊断肿瘤的意义也不一样。在临床上,相当一部分癌症患者,其相关的肿瘤标志物不会升高。但对于前列腺癌、卵巢上皮癌、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指标物往往有早期预测价值。例如,90%前列腺癌患者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会升高,有80%以上的卵巢上皮癌患者Ca125会升高,而有70%的肝癌患者甲胎蛋白会出现升高。除了这几种高度特异性敏感性的肿瘤外,其他各种各样的癌症患者中,只有约30%左右的患者相关肿瘤标志物会上升。

而临床上,略高于正常值的肿瘤标志物往往是由于炎症造成的。比如活动性肝炎会引起肿瘤标志物中的甲胎蛋白轻度升高;肠炎、胰腺炎也会引起Ca199轻度升高;女性的月经周期Ca125会出现波动。在炎症得到控制后,升高的指标也会逐渐恢复正常。

除此之外,约5%的正常人群肿瘤标志物天生就比正常值高,但这些人是完全正常、健康的。另外,即便已经确诊的一部分恶性肿瘤患者,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可以完全正常。

相关链接

部分肿瘤标志物

甲胎蛋白(AFP)AFP是肝细胞和生殖细胞肿瘤的标志物,是原发性肝癌最灵敏、最特异的一种指标。AFP显著升高一般提示原发性肝癌,但未发现与肿瘤大小、恶性程度有相关;AFP中度升高常见于酒精性肝硬化、急性肝炎等。AFP可用于肝癌的诊断、疗效预后监测,但阴性并不能排除原发性肝癌。AFP还有助于癌、胃癌、卵巢癌、胚胎性瘤的鉴别诊断。

癌胚抗原(CEA)CEA是乳腺癌、肺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胰腺癌、胆道肿瘤等诊断和治疗的指标,有助于检测肿瘤的复发,判断预后。

糖类抗原(Ca125)Ca125是卵巢上皮癌的主要标记物,常用于监控已诊断为卵巢癌的患者,检测治疗效果及预后。此外,Ca125升高还可见于子宫内膜癌、乳腺癌、胃肠道肿瘤等。

糖类抗原(Ca153)Ca153是检测乳腺癌患者特别是癌转移情况的重要指标,水平异常升高提示乳腺癌的局部或全身复发。此外,肺癌、卵巢癌、胰腺癌、结直肠癌患者的Ca153均可升高。

肿瘤标志物篇4

原发性胆胰肿瘤早期诊断困难。现代用于胆胰肿瘤诊断的技术有影像学方法、细胞学检查、血清(或体液)肿瘤标志物检测等。本文就近年来胆胰肿瘤标志物的研究作一综述。

原发性胆管癌早期诊断困难,对于癌前性胆道疾患,如胆道囊肿、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肝内外胆管结石发生早期癌变的诊断尤其困难。现代用于胆管癌诊断的技术常见的有以下方法:超声影像学、CT扫描、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道刷洗或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及引流(PTCD)、胆汗抽吸细胞学检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B超、CT只能显示扩张的肝内外胆管,对胆道原发性肿瘤的诊断率仅为20%~40%[1];PTCD引流胆汁细胞学检查也仅有30%的阳性率[2]。若行ERCP胆道刷洗细胞学检查或经皮经肝胆道病变部位细胞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可使胆道肿瘤的诊断率提高到40%~67%[3]。

胰腺癌早期诊断也困难重重,B超、CT等景象学检查常缺乏敏感性及特异性。有研究表明,胰腺癌患者70%~90%血清CA19-9呈阳性表达(正常<37U/ml),分化较差的胰腺癌血清及胰液中CA19-9呈低水平表达。血清及胰液中CA19-9可有效地诊断及鉴别诊断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并可用于肿瘤可切除性判断、肿瘤分期、随访和监测术后肿瘤复发或远处器官转移,是一个重要的预测指标[4]。最近,已有应用血清弹性蛋白酶诊断胰腺癌的报道[5]。

1常用的胆胰肿瘤标志物

目前,用于胆胰肿瘤早期诊断的几种常用的血清学肿瘤标志物为癌胚抗原(CEA)、CA19-9、CA242、CA50及弹性蛋白酶Ⅰ[2,4-7]。国外也有学者应用血清CEA及CA19-9指数早期诊断原发性胆管癌的报道[8]。最近,Nakeeb等[2]检测胆汁中CEA水平以早期诊断胆管癌的发生,并且证实检测胆汁中CEA较检测血清CEA更具有特异性及敏感性。此外,Cerwenka等[9]应用血清CEA和CA19-9结合分泌型胰蛋白酶抑制物(pancreaticsecretorytrypsininhibitor,PSTI)、羧基肽酶原B(PCPB)/人胰腺特异性蛋白(HPASP)诊断及鉴别诊断胰腺良恶性肿瘤。

CEA是一种糖蛋白,分子量为200kD,其抗原性存在于CEA分子的蛋白质部分,免疫组化检查发现结直肠癌、胆道癌及胰腺癌、肺癌等组织均表达CEA[10]。碳水化合物抗原CA19-9是一种粘液型糖蛋白。其抗原决定簇位于CA19-9分子的糖链部分[11]。这两种肿瘤标志物已被用于直肠癌、胆道癌及胰腺癌、肺癌等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Ramage等[8]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CEA(正常值<5mg/ml)及CA19-9(正常值<200U/ml)以早期诊断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发生癌变。结果表明,血清CEA诊断敏感性为53.3%,特异性为86.3%;血清CA19-9诊断敏感性为60%,特异性为91%;结合血清CEA及CA19-9检测,测定两种标志物指数(CA19-9+CEA×40),以大于400作为胆管癌诊断标准,可将胆管癌诊断敏感性提高到66%,特异性提高到100%,并可用于胆胰肿瘤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的鉴别诊断。

Kawa等[6]研究认为,CA242是一种糖类肿瘤相关抗原,在胆管良恶性病变所致的梗阻性黄疸病人中,血清CA242阳性率分别为21%和65%;血清CA19-9分别为84%和79%。CA242敏感性较CA19-9低,特异性却高,对阻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Pasanen等[7]研究表明,CA50是一种神经节苷脂,也是酸化的糖蛋白,属于S.Lewis系统的一个抗原,与CA19-9有良好的相关性。其诊断胆管癌的敏感性达94.5%,特异性仅为33.3%。

最近,Nakeeb等[2]研究了胆道疾病患者胆汁中CEA的表达情况,发现胆管癌和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较良性胆道狭窄患者胆汁中CEA水平明显升高(分别为50.2ng/ml±5.8ng/ml、57.4ng/ml±10.4ng/ml和10.1ng/ml±3.9ng/ml,P<0.01)。4例进展期胆管癌患者胆汁CEA水平随病情加重而逐渐增加。胆管癌患者胆汁中CEA水平明显高于血清CEA水平,肿瘤切除后胆汁CEA迅速下降至正常范围。研究结果表明,胆汁中CEA水平升高超过30ng/ml时,鉴别胆道肿瘤与良性胆道狭窄的敏感性为72%,特异性为84%。

有研究表明,血清CA19-9可以用于胰腺癌普查,以早期诊断胰腺肿瘤,提高手术切除率[12]。在鉴别胰腺癌与胰腺炎时,血清CA19-9具有较高的特异性(68.4%~90.0%),尽管约有10%~20%的胰腺炎患者血清CA19-9水平升高,但胰腺炎患者血清CA19-9一般不超过100U/ml水平。中度上升的血清CA19-9可见于多种疾患,如胰腺炎、肾衰、黄疸、胆管炎以及胃癌、胆管细胞肝癌、肺癌等。当血清CA19-9超过10000U/ml时,应高度警惕胰腺癌发生远处器官转移[4]。另有研究表明,当胰腺癌根治性切除后,血清CA19-9水平在两周内迅速降至正常范围。如果术后血清CA19-9降低后再升高,往往提示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上升的血清CA19-9一般发生在有复发或转移临床表现之前2~9个月(平均8.2个月)[13]。由于外科治疗肿瘤复发具有良好的疗效,因此早期诊断胰腺癌复发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Boldrini等[13]研究发现,血清CA19-9诊断胰腺癌的特异性为90%,敏感性为95%,而当肿瘤位于体尾部时,其敏感性降至57%。结合血清CA19-9和影像学检查可以有效地诊断及鉴别诊断胰腺体尾部肿瘤。

Cerwenka等[9]应用血清CA19-9、CEA结合PSTⅠ、PCPB/HPASP鉴别诊断胰腺良恶性肿瘤。结果表明,在PSTⅠ正常时(双抗夹心法测定,正常<15ng/ml),血清CA19-9诊断胰腺癌的特异性为96%;而PCPB/HPASP正常时(双抗放免法测定,正常<100ng/ml),CA19-9诊断胰腺癌的特异性为85%。中度升高的PSTI和血清CA19-9难以鉴别诊断胰腺炎(通常伴有血清淀粉酶、脂肪酶、白细胞和胆碱酯酶升高)与胰腺癌(尤其是胰腺癌合并胰腺炎)。血清CA19-9明显升高则提示胰腺肿瘤而非炎症:明显升高的血清PSTI往往提示胰腺炎而非肿瘤。

Nakae等[14]研究表明,胰腺癌患者血清弹性蛋白酶升高占70%,多见于胰头部肿瘤,手术切除可能性大。而CA19-9升高多见于胰体尾部肿瘤,手术切除率低。上升的血清弹性蛋白酶及CA19-9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但并非特异。

Satake等[15]认为,结合应用血清弹性蛋白酶I、CA19-9和B超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可以检测出没有腹部症状的早期胰腺癌。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应联合多种血清学指标,如CA19-9、脂肪酶、血清淀粉酶、CEA、组织多肽抗原、弹性蛋白酶I、CA125及CA50等综合分析诊断胰腺癌[14~16]。

2胆胰肿瘤标志物的研究意义

胆胰肿瘤标志物的研究有助于对胆胰肿瘤高危人群进行普查、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观察,也可用于肿瘤预后判断、肿瘤分期和随访,是一个术后重要的预测指示。同时,术后血清、体液(如胆汁、胰液等)肿瘤标志物的监测可以预测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结合影像学检查可以更有效地早期诊断肿瘤的发生。关于胆汁、胰液中肿瘤标志物的研究是受到关注的课题之一。

3结语

综上所述,胆胰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它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术后预测和随访指标。提高肿瘤的手术切除率及治愈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而如何寻找或发现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肿瘤标志物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参考文献

PittHAetal.CurrProbSurg,1995;32:1~10

NakeebAetal.AmJSurg,1996;171:147~153

DesaLAetal.Gut,1991;32:1188~1191

BoschRPetal.Hepato-Gastroenterology,1996;43:710~713

SatakeKetal.Pancreas,1994;9:720~724

KawaSetal.BrJCancer,1994;70:481~486

PasnenPAetal.AnticancerRes,1992;12:1687~1693

RamageJKetal.Gastroenterology,1995;108:865~869

CerwenkaHetal.Hepato-Gastroenterology,1997;44:1117~1121

MaxwellPetal.JPathol,1993;170:73~76

HommaTetal.IntJPancreatol,1992;9:119~124

TianFetal.AnnSurg,1992;215:350~355

BoldriniEetal.Hepato-Gastroenterology,1996;43:730~733

NakaeYetal.Rinsho-Byori,1994;42:139~142

SatakeKetal.Pancreas,1994;9:720~724

肿瘤标志物篇5

摘要目的:了解满洲里市第一医院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情况,为高危人群的筛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RocheE2010及配套试剂对1602例患者和某些单位职工进行十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并对检测异常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异常结果在肿瘤科患者中阳性率469%,超过参考范围两倍以上392%,其他科室住院患者中阳性率420%,超过参考范围两倍以上275%,门诊患者中阳性率357%,超过参考范围两倍以上179%,单位职工体检中阳性率86%,超过参考范围两倍以上057%。结论:肿瘤科医生应用肿瘤标志物检测阳性率较高,其目的主要是对已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病情的动态监测,其他科室患者和门诊患者检测肿瘤标志物阳性率接近,目的主要是对高危人群恶性肿瘤的诊断或排除,单位职工体检肿瘤标志物的检测阳性率最低,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不适于进行健康人群推测性的普查。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检测异常结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9.174

癌症是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一类疾病。据2008年第3次全国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2005年我国居民癌症死亡率136/10万,为居民死亡原因的第2位,占死亡总数的223%,仅次于脑血管病(225%),而在城市居民中,已居死亡的首位1。在癌症的诊断、疗效判断和预后监测中,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现将2011年7月~2012年6月1602例肿瘤标志物检测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标本来自满洲里市第一医院2011年7月~2012年6月门诊、住院患者及单位员工体检,年龄25~91岁。

检测项目及参考范围:AFP0~7ng/ml、CEA0~34ng/ml、CA1990~27u/ml、CA1250~35u/ml、CA1530~25u/ml、CA7240~69u/ml、TPSA2~41ng/ml、fPSA、NSE0~152ng/ml、Cyfra21—10~33ng/ml。

结果判断:检测结果超过参考范围视为异常,超过参考范围两倍以上视为有意义。

结果

1602例肿瘤标志物检测中住院患者492例(307%),门诊患者858例(535%),单位职工体检348例(217%)。异常结果558例,其中住院患者中异常结果217例,超过参考范围两倍以上176例,肿瘤科患者209例,异常结果98例;门诊患者中异常结果306例,超过参考范围两倍以上124例;体检患者中异常结果30例,超过参考范围两倍以上2例。

住院患者肿瘤标志物检测492例,异常结果217例,阳性率441%,超过参考范围两倍以上176例(358%)。肿瘤科患者209例,异常结果98例,阳性率469%,超过参考范围两倍以上82例(392%)。其他科室住院患者肿瘤标志物检测283例,异常结果119例,阳性率420%,超过参考范围两倍以上78例(275%)。其他科室患者检测肿瘤标志物的目的主要用于对高危人群恶性肿瘤的诊断或排除。

门诊患者858例,异常结果306例,阳性率357%,超过参考范围两倍以上154例(179%)。远远低于肿瘤科患者,亦低于其他科室住院患者,门诊患者检测肿瘤标志物的目的也主要用于对高危人群恶性肿瘤的诊断或排除,其中包括一些非常关注身体健康定期体检的患者。

单位职工体检348例,异常结果30例,阳性率86%,超过参考范围两倍以上2例(057%)。经过进一步检查,其中2例确诊为恶性肿瘤,其他28例经过复检及其他检查排除恶性肿瘤。

讨论

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与器官定位比较困难,临床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的筛查、诊断、预后评估、疗效监测及复发预测等2。肿瘤科医生对已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病情的动态监测,肿瘤标志物的浓度升高,常意味着疾病进展期或现行治疗措施效果不佳,浓度降低则意味着对治疗有反应或疗效较好,持续低水平升高意味着可能有残留病灶的存在,短期内迅速升高往往是疾病复发的前兆3。肿瘤科患者肿瘤标志物检测异常结果稍高,阳性率469%,超过参考范围两倍以上392%,肿瘤科患者检测肿瘤标志物的目的主要是对已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动态监测。其他科室患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异常结果也比较高,阳性率420%,与肿瘤科患者阳性率469%接近,超过参考范围两倍以上275%,明显低于肿瘤科患者的392%,其目的主要用于对高危人群恶性肿瘤的诊断或排除。

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的门诊患者异常结果阳性率357%,虽低于住院患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异常结果阳性率441%,但远远高于单位职工体检异常结果的阳性率86%,说明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很重要。

单位职工体检348例,异常结果30例,其中两例确诊为恶性肿瘤,真阳性率057%,所以,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虽然可以辅助诊断恶性肿瘤,但不推荐在普通人群中采用各系统肿瘤标志物谱进行推测性的普查。但是,对一些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如长期酗酒、大量抽烟、工作及生活压力过大,也应该定期进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并及时采取一些改善不良生活习惯的干预措施。

因为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与器官定位比较困难,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肿瘤标志物在血液和其他体液中的浓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并且高脂、溶血、黄疸也可干扰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所以,当筛查肿瘤标志物结果异常但无症状与体征者,必须进行复查和定期随访。

参考文献

1石远凯,杨晟.合理应用肿瘤标志物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35(2).

肿瘤标志物篇6

1AMACR(P504S)

AMACR/P504S全称a-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2000年,Xu[1]等利用cDNA文库减影与高通量基因芯片联合筛选的方法,在良性和恶性前列腺组织中发现了3种蛋白的基因:P503S、P504S和P510S,其中P504S是含1621个碱基对的cDNA,具有开放式阅读框架,编码了38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

2001年,Jiang[2]等首次用P504S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研究了207个病例,其中包括137例前列腺癌和70例良性前列腺组织,发现AMACR在所有前列腺癌中均显示了胞质颗粒的强染色,而且与癌症的Gleason分级无关,在92%的病例中显示了弥漫(肿瘤中>75%的部分)的染色。相对地,173/194(88%)良性前列腺组织,其中包括56/67(84%)良性前列腺病例和115/127(91%)的癌旁良性腺体,其AMACR染色均为阴性。其余的良性前列腺组织显示了P504S呈局灶性弱阳性,这些正常腺体的染色方式和在癌细胞中不同,而且很容易区分。Luo[3]等这一发现首次提示了AMACR/P504S是一种具有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前列腺癌阳性标记物。Yang[4]等对48例前列腺癌组织和3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分别进行了AMACR免疫组化法染色,结果48例前列腺癌组织染色全部为阳性,而3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全部为阴性。Sreekumar[5]等通过蛋白质印迹法分析显示,AMACR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是良性前列腺组织的36倍。由此可见,AMACR可以用来鉴别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

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肿瘤(prostaticimraepithelialneoplasia,PIN)是前列腺癌的一种癌前病变。研究发现AMACR(P504S)在PIN中有表达,这表明AMACR不仅仅出现于前列腺癌中,也出现于癌前病变[2]。提示P504S还可以作为一种分子标记物,用来监测前列腺癌的早期发展和癌前病变。前列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adenomatoushyperplasia,AAH)也被称为前列腺腺病,其特征是前列腺腺体以异常的结构形式增生,而没有显著的细胞学不典型性。在某些病例中,鉴别AAH与前列腺癌可能有困难。姜众[6]等研究发现,大多数AAH病例P504S呈阴性,因此AMACR在鉴别大多数AAH与前列腺癌时具有诊断学价值。

2AnnexinI

AnnexinI是钙依赖磷脂结合蛋白家族成员之一,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激酶和蛋白酶C的底物,在上游特异性调节细胞外信号控制的激酶级联反应,还参与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分化、细胞迁移及细胞相互作用等,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相关。AnnexinI在不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有差异,在正常食管和宫颈鳞状上皮、前列腺腺上皮及外周血炎细胞AnnexinI高表达,而在肝细胞、乳腺导管上皮及胃肠道腺上皮AnnexinI不表达。一般情况下,AnnexinI表达高的组织发生恶变后,表现为相应的肿瘤中AnnexinI表达降低,而AnnexinI表达低或不表达的组织发生恶变后,表现为相应的肿瘤中AnnexinI表达增高。

Paweletz[7]等研究证实AnnexinI在正常食管、前列腺上皮细胞呈高表达,当该组织发生恶变时,AnnexinI表达明显下调,并且在高度侵袭肿瘤表达常常缺失,提示AnnexinI表达下调或缺失与食管癌、前列腺癌发生发展有关。Kang[8,9]等研究发现AnnexinI在90%的高度细胞内瘤变(HGPIN)和早期前列腺癌中表达下调。

4Clandin-3

Clandin是一类跨膜紧密连接蛋白,有32多个家族成员,分子量在17~27kDa之间,其主要作用是维持细胞的极性和细胞间屏蔽功能。紧密连接蛋白的异常表达使上皮渗透屏障破坏,细胞极性丧失,细胞间粘附力下降,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12~14]。

Clandin-3跨膜蛋白在细胞间的传输转运着重要作用,而紧密连接又是细胞粘附功能的基础[15],Clandin-3与前列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李家兵[16]等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4例前列腺癌组织和12例前列腺增生组织的Clandin-3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Clandin-3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5)。

4Bag-1

Bag-1是一种重要的细胞抗凋亡基因,在前列腺癌的发病及前列腺癌细胞逃避凋亡的过程中可能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Bag-1在正常组织中几乎不表达,而在乳癌、肺癌、前列腺癌、肾癌,膀胱癌等中都有阳性表达[18]。Krajewska[19]等测定64例前列腺癌组织中Bag-1表达情况,认为Bag-1的高表达有助于前列腺癌向更具侵袭性转化。孟庆超等[20]对54例前列腺癌研究发现Bag-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率为62.2%,在前列腺增生组织中表达率为20.0%,二者差别有显著意义;并且Bag-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与肿瘤分级、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越高,其表达强度相对越高;前列腺癌术后生存时间越长,其Bag-1的表达水平越低。Bag-1与肿瘤分级、分期及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但与前列腺癌的病理细胞类型无明显相关性,在分化低、分期晚及生存期较短的病例中,其表达强度较高。说明Bag-1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且参与了肿瘤的恶性分化过程。

5P63

P63是P53肿瘤抑制基因的同源性基因,位于染色体3q27-29,它在不同上皮的基底细胞胞核选择性表达,是一种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的新的基底细胞标记物。P63特异性和敏感度强于CK34BE12,用于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较理想[21]。Signoretti[22]等研究发现,在前列腺组织中P63仅表达于基底细胞,而良性分泌细胞和PCa中始终无表达。Weinstein[23]等也认为P63的阴性表达是PCa的重要指标。此外,P63常与AMACR联合应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在一张切片上同时观察两种抗原在前列腺病变组织中的不同表达情况,一种标记物阳性定位于细胞浆,另一种为细胞核着色,同步从正反两方面相互印证,互相补充。研究发现当AMACR呈阳性表达,而P63染色阴性时,结合HE切片基本可确认为癌,相反若P63阳性,腺体周围可见连续基底细胞围绕,而AMACR呈阴性表达,HE切片组织未见异型性改变,表明为良性病变,可排除癌[24,25]。

参考文献:

[1]XuJ,StolkJA,ZhangX,etal.Identificationofdifferentiallyexpressedgenesinhumanprostatecancerusingsubtractionandmicroarray[J].CancerRes,2000,60(6):1677-1682.

[2]JiangZ,WodaBA,RockKL,etal.P504S:anewmolecularmarkerforthedetectionofprostatecarcinoma[J].AmJSurgPathol,2001,25(11):1397-1404.

[3]LuoJ,ZhaS,GageWR,etal.Alpha-methylacyl-CoAracemase:anewmolecularmarkerforprostatecancer[J].CancerRes,2002,62(8):2220-2226.

[4]YangXJ,LavenB,TretiakovaM,etal.Detectionofalpha-methylacyl-coenzymeAracemaseinpostradiationprostaticadenocarcinoma.[J].Urology,2003,62(2):282-286.

[5]SreekumarA,LaxmanB,RhodesDR,etal.Humoralimmuneresponsetoalpha-methylacyl-CoAracemaseandprostatecancer[J].JNatlCancerInst,2004,96(11):834-843.

[6]姜众,马珂.AMACR/P504S的发现及其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应用[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7,23(3):262-265

[7]PaweletzCP,OmsteinDK,RothMJ,eta1.LossofannexinIcorrelateswithearlyonsetoftumorigenesisinesophagealandprostatecarcinoma[J].CancerRes,2000,60(22):6293-6297.

[8]KangJS,CalvoBF,MaygardenSJ,eta1.DysregulationofannexinIproteinexpressioninhigh-gradeprostaticintraepithelialneoplasiaandprostatecancer[J].ClinCancerRes,2002,8(1):117-123.

[9]SakaguchiM,MurataH,SonegawaH,etal.TruncationofannexinA1isaregulatoryleverforlinkingEGFsingalingwithcytosolicphospholipaseA2innormalandmalignantsquamousepithelialcells[J].JBiolChem,2007,282(49):35679-35686.

[10]BersteinLM,KvatchevskayaJO,PoroshinaTE,etal.Insulinresitance,itsconsequencesfortheclinicalcourseofthedisease,andpossibilitiesofcorrectioninendometrialcancer[J].JCancerResClinOncol,2004,130(11):687-693.

[11]RoseDP,KomninouD,StephensonGD.Obesityadipocytokinesandinsulinresistancebreastcancer[J].ObesRev,2004,53(4):153-165.

[12]IshidaM,KushimaR,OkabeH,etal.Claudinexpressioninrectalwell-differentiatedendocrineneoplasms(carcinoidtumors)[J].OncolRep,2009,21(1):113-117.

[13]FritzscheFR,OelrichB,JohannsenM,etal.Claudin-1proteinexpressionisaprognosticmarkerofpatientsurvivalinrenalcellcarcinomas[J].ClinCancerRes,2008,14(21):7035-7042.

[14]ChaoYC,PanSH,YangSC,etal.Claudin-1isametastasissuppressorandcorrelateswithclinicaloutcomeinlungadenocarcinoma[J].AmJRespirCritCareMed,2009,179(2):123-133.

[15]RangelLB,Sherman-BaustCA,WernyjRP,etal.Characterizationofnovelhumanovariancancer-specifictranscripts(HOSTs)identifiedbyserialanalysisofgeneexpression[J].Oncogene,2003,22(46):7225-7232.

[16]李家兵,李锦秀,姚惠.Clandin-3mR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9,24:(3):238-240

[17]StattinPR,StefanS,HallmansGR,etal.Leptinisassociatedwithincreasedprostatecancerrisk:anestedcasereferentstudy[J].JClinEndMet,2001,86(4):1341-1345.

[18]TangSC,ShahetaN,ChemenkoG,eta1.ExpressionofBAG-1ininvasivebreastcarcinomas[J].JClinOncol,1999,17(6):1710-1719.

[19]MarylaK,BruceCT,AhmedS,eta1.Expressionofbag-1proteincorrelateswithaggressivebehaviorofprostatecancer[J].Prostate,2006,66(8):801-810.

[20]孟庆超、王禾、于磊,等.Bag-1及Bcl-2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现代肿瘤医学,2007,15(3):366-368.

[21]ShahRB,ZhouM,LeBlancM,etparisonofthebasalcellspecificmarkers,34betaE12andp63,inthediagnosisofprostatecancer[J].AmJSurgPathol,2002,26(9):1161-1168.

[22]SignorettiS,WaltregnyD,DilksJ,eta1.p63isaprostatebasalcellmarkerandisrequiredforprostatedevelopment[J].AmJPathol,2000,157(60):1769-1775.

[23]WeinsteinMH,SignorettiS,LodaM.etal.Diagnosticutilityofimmuno-histochemicalstainingforp63,asensitivemarkerofprostaticbasalcells[J].ModPathol,2002,15(12):1302-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