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计划安排

云计算基础技术范例(3篇)

发布人:转载 发布时间:2024-03-15

云计算基础技术范文

1文献统计数据及分析

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net)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题名包括“云计算+档案”、“云技术+档案”和“云档案馆”的文献(检索时间为2014-3-12),删除其中新闻报道性和重复性的论文后,共检索出78篇论文。

1.1时间分布。这78篇相关论文的时间分布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我国档案学界对云计算的研究始于2009年,2009年后开始引起学者较多关注,到2013年掀起一个较小的研究高潮(2013年发表相关论文共33篇),但是依据百度和Google的搜索结果,尚未出版云计算应用于档案管理的相关著作。

1.2主题分布。上述78篇论文,其研究的主题可以分为理论研究(介绍云计算的概念、特点、优势,应用的可行性、问题及对策等)、具体应用(研究云计算在档案业务环节的具体运用,如备份、整合与共享、利用与服务、云档案馆等)、系统和平台构建(研究基于云计算的系统和服务平台架构、服务模式等)和应用的安全性。78篇论文的主题分布如表2:

从研究的主题来看,目前档案界对云计算的理论和应用设想方面的研究占主导,分别占全部论文的43.6%和44.9%。但是,基于云计算的系统、服务平台构建的研究论文只有5篇,对于如何用技术手段来实现“云”并没有系统深入的研究。

1.3作者机构分布。各研究主题的作者机构分布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78篇研究论文作者中有22篇来自高等院校的档案院系,占全部论文的28.2%。26篇论文作者来自其他机构,约占33.3%,其他机构包括高校除档案院系和档案馆室的其他院系和部门、事业单位、军队档案馆等。从表中数据看,高等院校的研究者倾向于研究云计算在档案业务环节的具体应用,而其他机构的研究者更注重理论研究和云计算在人力资源档案、会计档案、健康档案等领域的应用与实现。

2主题分析

2.1云计算的概念和特点。田雷提出:“云计算是一种网络服务方式,提供了IT服务的一种交付和使用模式,用户可以通过网络租用或免费获取所需服务。”他还提出目前云计算的三个服务层次: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软件即服务[2]。黄正鸿认为,云计算旨在通过网络(互联网和内部网)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硬件、平台、软件及服务等资源。其特点可以归纳为:资源池;按需、自助;快速弹性;广泛的网络访问;可度量的服务[3]。陈康明认为,云计算是基于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已有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络的服务信息共享模式。云计算的特点是:数据存储更加可靠、安全;资源的合理分配;先进技术理念带来的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服务[4]。

2.2云计算在档案领域应用的可行性分析。刘永提出,云存储在技术、管理和经济上已经具备了数字档案存储的基本条件。云存储技术是分布式文件系统技术、网格技术、集群应用等技术的集成,后三种技术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逐渐成熟。云存储将分散在各地的数字信息集中存储,各档案馆(室)可以根据需求来申请适当的存储空间,降低了资金投入[5]。朱悦华、何丽萍、丁建萍认为,云计算时代“云档案”的实现具有较为完备的云计算理论基础、较为成熟的云计算技术条件、较为低廉的云计算经济成本和较为完善的云计算实践环境[6]。

2.3云计算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优势。文杰提出了云计算在数字档案馆应用中的四大优势:确保档案服务器的可靠运行,降低服务器的出错概率;降低相关的维护费用;扩展了信息资源共享范围;丰富的终端设备[7]。彭小芹、程结晶结合云计算的特点提出云计算在档案领域的应用优势,即可靠、安全的数据存储;方便、快捷的云服务;强大的计算能力;诸多技术的集合体;经济效益;个性化;以用户服务为中心[8]。祝庆轩、桑毓域、方昀提出了云档案馆模式的优点:有利于政务信息公开;有利于统一全国各地区档案工作标准;有利于节省软硬件投资;有利于减少对计算机人才的依赖[9]。

2.4云计算应用面临的问题和对策。黄正鸿提出云计算技术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标准问题、版权纠纷问题、数据隐私问题、安全问题、软件许可证问题、网络传输、用户使用习惯问题等[10]。陈康明认为,云计算应用面临的首先就是信息安全问题;其次是执行的国际标准问题。对策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安全监测环节和相关技术;制定监督和管理机制[11]。文杰认为,云计算应用面临的问题主要有资源的选择问题;协议和接口问题;数据安全问题。对策包括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相关政策规范云计算标准;提供基础建设的统一监控、管理和控制;加强安全检测[12]。

2.5云计算在档案领域的应用设想

2.5.1云计算在档案存储、共享与服务中的应用设想。田雷提出可以通过“基础设施即服务”整合档案行业的服务器、存储器等设备,部署“云计算”环境,向各级档案部门提供基础设施服务[13]。陶水龙提出了基于云存储技术的档案数字资源的云备份和多套多地的档案数字资源备份数据存放策略,建立了云备份系统架构及其运行机制[14]。吕元智提出了国家档案信息资源“云”共享服务模式,将分散的国家档案信息资源通过云服务平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个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云”[15]。祝庆轩、桑毓域等提出档案馆馆际云服务,将档案馆电子文件信息置于云中心,用户可以利用云计算技术检索云档案馆“虚拟资源池”[16]。卞昭玲、李俐颍等提出通过云存储解决档案信息的存储、档案信息的收集问题,同时可以共享档案信息[17]。

2.5.2云计算在专门档案领域内的应用研究。廖玉玲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建设工程档案全过程监管模式的系统方案[18]。刘振鹏、卞昭玲等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区域电子健康档案服务系统[19]。邓岚提出运用云计算技术搭建国家综合减灾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并分析了云计算技术在灾害档案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优势和障碍[20]。

2.6基于云计算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和平台构建。程春雨提出国家开放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系统应采用两级部署方式,分别部署在中央云中心和50个国家综合档案馆。中央云中心应用系统开发主要包括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系统、平台管理系统、国家开放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利用门户网站;省节点应用系统开发主要包括省节点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系统和基础工具包软件[21]。程结晶提出要构建统一的云存储平台,采用虚拟化技术,开发基于“元数据”访问的分布式数字档案数据访问接口,构建完整的云服务平台来实现数字档案资源的访问服务、请求认证服务、安全数据传输服务和快速资源搜索和资源发现服务[22]。郑光辉提出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数字档案利用系统设计方案,详细描述了基于云计算的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系统、云平台管理系统及开放数字档案利用门户设计方案[23]。蔡学美提出云计算数字档案馆系统主要是由云计算数字档案管理应用程序、数字管理节点、计算机专用网络、安全防火墙、公用和私有的硬件设施等构成[24]。朱悦华、何丽萍等提出构建“云档案”资源共享系统,其系统理论模型由资源层、管理中间件层和服务层等三层构成[25]。

2.7云计算应用的安全性。徐华、薛四新等提出云数字档案馆安全保障体系应包括防御系统、监控系统、容灾备份系统、应急响应系统和技术支撑系统,通过安全法规体系、安全组织体系、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安全人员培养和培训体系来保证[26]。崔海莉、张惠达提出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推入云的基础设施上,服务中断、数据失真、敏感信息泄露是可能遭遇的技术风险,组织策略、准入退出机制是可能遭遇的管理风险[27]。

3问题与展望

3.1问题。首先,研究内容重理论轻技术。当前对于云计算基础理论的研究较多,关于如何运用技术手段实现其具体应用的研究较少。78篇论文中只有5篇从技术角度阐释了云计算应用于档案领域的具体实现方式。应用设想相关论文仅仅止步于“设想”,对具体应用及如何实现其应用轻描淡写,缺乏技术因素。

其次,研究缺乏实践基础。相对于云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快速实现,传说中的云档案馆、档案云尚未付诸实施,对于云技术的应用需求也没有实际调研,因此,大多数研究缺乏一定的实践基础。

3.2展望

3.2.1研究内容。首先,对云计算的应用研究应更多关注档案资源的共享与服务。云计算的精神内核在于资源的共享。在全新的云计算模式下,研究者应站在整个国家档案资源共享和利用的角度谋划“云”,探寻如何利用云计算技术更加科学地整合和共享全国档案信息资源,并向公众提供高效快捷的信息服务。其次,适当扩展研究内容,构成完整的研究体系,例如,云计算环境下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和管理策略是否发生变化?云计算在档案部门有效应用应具备哪些条件?“云”之间如何交互协同?云计算的行业标准研究等。最后,与国外相关研究相比,国内研究应更注重云计算在档案领域的实际应用与技术实现。

云计算基础技术范文篇2

云计算技术是最近在信息和通信行业中兴起的热门话题,它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模式,通过网络互连,共享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和数据信息。这种“云”技术是从传统的大型数据中心发展演变过来的,但它和大型数据中心有本质的不同,即它通过互联网屏蔽了数据中心底层的技术细节,用户只需根据自己对计算资源、数据存储和信息传输的需求,申请相应的服务并付费。云计算服务分三个层面:基础设施级服务(IaaS),平台级服务(PaaS)和软件级服务(SaaS)。云计算技术极大降低了计算、应用托管、内容存储和数据传输的代价,至少在今后20年,云计算这门新技术将对我们的科学研究领域和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全书分为六部分,共25章。第1部分,云计算的基础,含第1-4章:1.云计算导论;2.向云端转移;3.强调“整合即服务”模式的云计算时代;4.企业云计算模式。第2部分,基础设施级服务,含第5-8章:5.虚拟机的供应和转移服务;6.提供基础服务的虚拟机管理;7.强调采用集群作为服务的云计算环境;8.云计算中可靠的分布式数据存储技术。第3部分,平台级服务和软件级服务(PaaS/IaaS),含第9-14章:9.Aneka――整合私有云和公共云;10.彗星云:一种自动的云引擎技术;11.T-系统的基于云计算解决方案的商业应用;12.云的工作流程引擎;13.理解云计算环境下的科学应用;14.映射化简(MapReduce)编程模型及其实现。第4部分,监控和管理,含第15-17章:15.云计算的结构体系;16.云计算中的SLA管理:云服务供应商的前景;17.在云环境下高性能计算的(HPC)性能预测。第5部分,应用案例,含第18-21章:18.AWS云计算中构建应用软件的最佳示例;19.基于云计算的大规模多玩家在线游戏;20.采用云计算构建内容传递网络;21.资源云的聚合技术。第6部分,管理方法和案例学习,含第22-25章,22.云计算时代的组织和管理变更;23在云计算中的数据安全问题;24云计算中的法律问题;25实现云服务的产品化。

本书适合计算机系统设计师、从业人员、开发者和研究生,是进入云计算领域研究人员的理想参考书籍。

陈涛,

博士生

(中国传媒大学理学院)

云计算基础技术范文

关键词:云计算;高等学校;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2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1-0051-02

一、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是分布式计算技术、网格计算技术、并行计算技术和虚拟化技术等综合发展的结果,具有分布式存储和虚拟化管理等优点,是一种现代创新的、可以使数字资源共享得到较好实现的服务技术[1]。它不仅代表的是一种技术的革新,更是代表一种新的理念和服务模式。在云计算环境中,云用户只要通过手机、个人电脑等终端设备连接网络,就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直接从云服务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云计算具有服务需求自助化、资源配置动态化以及应用扩展性强等优势。

根据当前云计算的应用与研究,典型的云体系架构可以分为基础设施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其基础架构如图1所示[2]。

二、高校教学资源建设现状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很多高校在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方面通过自建或购买的方式囤积了大量资源,但是其应用效果并不理想。目前,高校教学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资源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和设计

现有的高校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目前,高校的数字资源建设主要来自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通过购买厂商现有的资源应用平台及其资源,另一部分是自主开发建设的数字资源平台与资源。由于这些平台和资源建设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造成资源建设重复。

2.教学资源与平台共享程度低,缺乏整合

高校的各种教学资源平台及其资源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平台及其资源之间缺乏有效的互联互通机制,无法实现资源有效共享,形成了一个个独立、封闭的数字资源平台,“资源孤岛”现象严重。

3.教学资源建设成本高

随着各个高校教学资源数量的急剧增多,各个学校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为自己开发的数字教学资源或购买的网络教学平台购买相应的硬件设备来维持其运行。

4.教学资源分布不均

重点大学与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大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往往能够获得丰富的软硬件教学资源,而大部分地方院校受资金来源等因素的限制,软件硬件资源往往较贫乏,造成教学资源分布差异较大[3]。

三、云计算环境下高校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

1.云计算应用于高校教学资源建设的优势

与传统模式相比,采用云服务模式建设高校数字教学资源具有以下优势:

(1)有利于实现高校数字教学资源的共享

云计算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将通过网络连接的各种数字教学资源构成一个资源库,并对其进行统一监控、管理和调度,其目标就是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云计算环境下高校的各种教学资源平台及其资源可以利用云技术将其整合在一起,形成共享的云资源,有效缓解教学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2)有利于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云计算环境下,用户通过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就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在线获得自己所需的资源。同时,教师也可根据需要建立自己的教学平台,一方面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师自己的教学和科研。通过云计算技术,构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方便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3)有利于节省高校设备购置及软件升级的费用

云计算环境下高校的数字教学资源都存放在云端的服务器,资源通过云服务的方式呈现给用户,对用户使用的客户端没有较高的要求,用户的客户端只要能够连接网络就可以获得所需的服务。各个高校在设备购置和软件升级方面的投资成本将大大降低,且有利于避免资源平台的重复建设。

(4)为高校数字教学资源提供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

云端服务器拥有超强的计算能力和海量的资源存储能力。云计算技术通过把成千上万的计算机组合成一个超大计算机群,能够达到亿万次级别的超强运算能力,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种超级复杂的运算服务。同时,在云计算中,数据通过冗余存储方式存储在云端服务器群中,数据存储具有分布式、大吞吐率和高传输的特点。云计算服务对数据进行多重保护,相比数据存储在各个客户端,安全性更高。

2.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学资源架构模型

云计算通过网络把大量的虚拟化资源组合成一个庞大的资源池,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服务[4]。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数字教学资源平台设计的目标就是采用虚拟化技术,将高校的教学资源及其各种软硬件基础设施封装成一个资源池,完成各个教学资源平台及其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实现高校软硬件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并通过客户端向用户提供云服务。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学资源平台架构模型分为4层,如图2所示。

云计算客户端是指用来访问云计算服务的各种软、硬件设备,主要包括: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用户通过这些终端设备就可以进入教学资源平台获取相关服务。

云计算应用服务层主要是整合现有优质网络教学资源,主要包括精品课程网站、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库以及个性化学习云服务平台等,并为终端用户提供各种互联网软件的服务与应用程序接口。

云计算平台服务层通常需要云基础设施并支撑上层云应用,它将解决方案或计算平台作为服务交付,一方面为教学资源平台的开发提供公共服务接口和软件运行环境;另一方面也为系统集成与系统应用提供综合的管理功能。

云计算基础设施层是整个云计算体系架构的基础,主要包括服务器、网络存储设备等物理基础设施资源及其虚拟化资源两大部分,采用虚拟化技术实现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为上层提供网络通讯、数据存储和计算等按需的云基础设施服务。

四、结束语

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将云计算技术应用于高校的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有利于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资源的共享率,解决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降低了教学成本,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云计算技术飞速地发展与成熟,它将在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瑜龙.基于云计算的大学教学资源整合模型优化研究[J].科技通报,2013,29(7):201-203.

[2]王莉利,高新成,李瑞芳等.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的设计[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4):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