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反拨效应大学英语教学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是由教育部主持的一项标准化的、大规模的外语考试,主要面向中国在校非英语专业的广大学生,旨在保证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实施,考查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目前,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已成为学校及社会上用人单位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着积极的、正面的反拨作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重视四级考试,调动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发了学习热情,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得到了相应提高。
一、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内容改革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一直都在不断深化改革以适应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为祖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栋梁之才。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部分,也在不断地、稳步地、日趋完善地进行考试题型的改革。早在2005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就已经对四级考试的内容进行了相应改革,且试卷总分由原来的100分变为710分,成绩报道方式由原来的发放考试合格证书改为发放成绩报告单。2013年8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内容又有了新的调整,涉及听力、阅读、翻译和完形填空四个方面,其中完形填空彻底被废除。
(一)听力改革
听力部分仍然包括短对话、长对话、短文理解和短文听写四个方面。内容有变动的是复合式听写部分,原来的复合式听写为十道题,七个单词填空,三个句子听写。很多同学都对三个句子听写无计可施,只好选择放弃,可以说,这部分是四级考试中学生的痛点所在。2013年的听力改革中,把三个句子听写去掉,换作了十个题的单词或短语填空,且考试时间缩短了五分钟。毋庸置疑,复合式听写难度明显降低,这对于广大考生而言,无疑是一个令人信心倍增的好消息。
(二)长篇快读
原来的长篇快速阅读题改为长篇阅读匹配题。篇章的长度和难度不改变。篇章后面有十个句子,出自篇章的某一个段落,有的段落可能对应两题,或没有题相对应,这就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浏览题干,抓住关键词,找出每句话所对应的段落。
(三)翻译改革
2013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中,最大刀阔斧的调整当属汉译英翻译题的变革。原来的句子翻译变成了整个段落的翻译。涉及的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中国的历史、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长度为140~160个汉字左右。时间从原来的五分钟增至30分钟。例如2013年12月份四级考卷中译英部分出现了“中国结”“与时俱进”“中餐”等中国文化气息十分浓厚的词汇。段落翻译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正面反拨作用
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是指语言的测试对于语言教学工作和语言学习所产生的影响。“反拨效应假设”是Alderson和Wall于1993年所提出的,他们从学生、教师两角度探讨了反拨效应,提出了以下反拨假设:
(一)测试对教学的影响。影响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
(二)测试对学习的影响。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等。
(三)测试的影响大小和深度影响教学双方对教学内容、方法的态度;有重要影响的测试具有反拨作用;无重要影响的测试无反拨作用;测试反作用于所有学生和教师[1]。
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非常重视考试的作用,往往将其视为公平竞争的一种重要手段,人们也将其视为自我证实、地位提高的一条捷径。因此,各类高利害考试几乎都对与之相关的教学有着强烈的反拨作用[2]。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为一项标准化的全国性考试必然会对外语教学和应试者产生强烈的正面效应。
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四级考试对英语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正面反拨作用,使四级考试更好地为大学英语教学服务。
三、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初探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是教与学两者合二为一的形态变化研究。教与学的结合是人为的,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3]。教师应该顺应时展的需要,改进教学模式,使其更趋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热情,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增设语法基础课教学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主观题比例的加大意在测试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要想在翻译和写作两方面获得高分,有扎实的语法功底是必不可少的。笔者所在的学校在公共外语教学这一块实行了分级教学改革,即在入学之初对非外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一次英语考试,根据考试成绩把学生划分为A、B和C三个等级,A层以21世纪大学新英语第二册为起点,B、C层则以第一册为起点,A、B层采用多媒体授课,C层沿袭原始的黑板授课方式。这是一个因材施教的科学合理化改革。英语基础好的学生都在A班,教师授课过程顺畅,学生领悟快,内容接收消化得也多。B班差了一些,C班就更差了,普遍说来,B、C班的学生语法基础薄弱,特别是C班,无论是课堂上做汉译英的练习还是英译汉的训练,都会出现非常大的困难,往往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教师教学的热情,影响教学进度。
现在大学英语一般分为“大学英语读写译”和“大学英语视听说”两块。笔者认为,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应该增设“语法基础课”,可以从每学期的64学时中拿出一定的学时进行基础语法讲解与训练。在讲解语法时应把基本句型讲解作为重点,因为基本句型是理解文章,提高听力,搞好翻译和写作的基础[4]。在语法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练习机会,如写作训练、翻译训练,教师寻找一些有关中国文化、历史、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热门话题作为素材,进行段落翻译或短文写作,每堂课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忙碌,参与课堂,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只有老师在不停地说,学生以事不关己的态度悠闲静听。教师必须及时地对学生的写作、翻译练习做出批改,指出不足,再加强训练。
语法课的引入会减轻学生一直以来对写作文、翻译句子的恐惧心理,假以时日,学生一定会树立信心,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力争在各种测试中取得好成绩。
(二)读写译课堂教学采取情感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有效结合
情感是人类所独特的心理现象,是影响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情感既是教学目标之一,又是教学手段之一。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成败[5]。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更好地发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英语教学的正面反拨效应,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情感因素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的热情,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1.尊重、关注、鼓励每一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如果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和尊重,就会同样重视、尊重老师,并且为了获得更多关注,会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始于老师很快记住了自己的姓名,老师在课堂、课下喊出自己的名字,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激励。教师要在记住学生姓名的基础上,要细心观察每一位学生,发现他们的优缺点,对他们的优点适时鼓励,对缺点也要找合适的时机指出。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特别是对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要秉承不放弃、不打击的原则,经常关心他们,肯定他们所取得的点滴进步。这样师生互相尊重、互相关注的关系由此建立。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成绩,了解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关键。
2.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丰富教学方法,尽可能地创造学生课堂参与的机会。
很多学生反映上英语课比较紧张,怕自己读课文读不好,怕问题回答不上,等等。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这种担忧心理,想方设法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大家高高兴兴走进课堂,快快乐乐离开教室。
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课堂提问时,不需要同学站立作答,坐在座位上回答问题即可。其次,尽量少让个别学生读课文,让全体学生一起朗读,在消除学生的紧张感之时还培养了班级团体合作精神。再次,做翻译句子或习题时,尽量大家一起回答,然后找同学复述即可。最后,教师在讲课时要饱含激情,因为激情是教学的生命力,也会深深感染学生,在激情教学的同时,还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降低课堂焦虑、紧张的消极情感因素。可以在讲到某个词时,让学生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创造课堂气氛高潮,激发学生的热情。例如,在讲到“ardentfans”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哪位韩国明星的狂热粉丝,大家会展开热烈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游戏,减轻课堂学习的疲惫与压力。
3、读、写、译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
大学英语教师在充分调动激情,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的同时,要把阅读、写作和翻译三位一体,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每单元的话题,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或者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缩写训练,总之每单元都要进行写作练习,同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作业做出反馈,鼓励学生发挥优势,弥补缺陷。其次,在阅读能力训练方面,B课文就可当做长篇阅读匹配题训练。视学生情况给学生提供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并作出课后阅读理解题。教师让学生给出答案并作出讲解。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经常设置问题和练习,让学生积极作答。最后,教师要收集一些贴近四级考试翻译题型的汉语小短文,在课堂上给学生时间进行翻译训练,而后教师公布答案,让学生自己修改。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读、写、译的能力同时加以训练,尽可能挖掘学生的英语学习潜能。
(三)听力课把应试教学与趣味教学相结合
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最新题型中,听力分值的比重已达到35%,我们要充分利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广泛性和权威性对英语教学的强烈反拨效应,提高广大师生对听力课的重视程度。
听力课的最终宗旨是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每堂课都应该有同四级考试相关的训练,始终让学生记得听力在四级考试中的分量。同时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听力测试的哪个方面有欠缺,课后加强练习。同时基于听力课内容比较枯燥这一弊端,教师要采取趣味教学方式,收集一些音频资料、视频资料或图片丰富课堂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听力能力和交际能力,有效强化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影片、名人演讲、世界风景名胜介绍等英文材料,给学生播放,在播放的过程中,遇到好的语句,为学生多播放几次,让学生做记录。
听力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仅靠有限的听力课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不时督促学生,提醒学生课后多做听力训练,比如可以听一听英语新闻,经常听英语歌,还可以精听四级听力考试真题,等等。
四、结语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不断变革与完善对大学英语教学起到了正面的反拨作用,大学英语教学应该立足于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教学模式和方法都要与时俱进,做出相应调整与变革,力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创建师生和谐关系,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动性,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为学生迎接四级考试打下坚实基础,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Alderson,C.,D.WallDoeswashbackexist[J].AppliedLinguistics,1993,14(2).
[2]刘庆思.加强测试研究,提升考试质量[J].外语测试与教学,2011(01):9-11.
[3]梁正溜.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J].外语界,2004(3):8-45.
【关键词】教师;大学英语;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1引言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目的是为提升大学本科层次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大学英语课程实行分级教学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自1987年9月开始第一次四级考试以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规模日益扩大,由此可见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因此有关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包括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历程的研究(1),旨在梳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的历程,针对制约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效果的因素提出解决办法;有关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内容的研究(2),旨在研究探讨应试技巧,以提高学生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解题能力,取得最佳的考试效果;还有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反驳效应的研究(3),旨在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但是有关大学英语教师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作用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将从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入手,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师的现状及学生的四级考试成绩分析,从而对教师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作用提出建议和思考。
2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参加四级考试的时间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大学英语都是采用全校统一授课,课程内容大多以听说为主,课程设置上,为了满足《课程要求》的规定,“大部分高校的英语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种,必修课的学分为13-17学分”(4),上课形式大部分高校采用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两种形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语法讲解、句子或段落翻译、单词讲解、阅读段落或文章的教学方法,教师课堂角色单一,授课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参与度低,学生很少张口说英语。另外为了贯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分类指导、因材施教”(5)原则,很多高校都实施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三级班学生在第二学期参加全国英语四级考试,二级班学生在第三学期参加全国英语四级统考,一级班学生在第三学期鼓励参加全国英语四级统考”(6)。
3实验
3.1实验对象及实验方法
本文对大一、大二的在校生进行了实验,将其分为两个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实验组的学生采用本专业的授课教师,包括本土教师及外籍教师。教师授课方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本土教师与外籍教师形成教学团队,共同研究探讨授课内容,授课模式以及授课进度等。本土教师进行听读课程的授课,外籍教师担任说写课程的授课任务。以阅读课程为例,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通过自己的讨论总结出自己任务的知识点,包括语法知识、词汇知识及文化知识等。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通过鼓励的方式引导各小组完成学习任务,通过总结与评价的方式补充知识点;另外,实验组三级班和二级班的学生在第二学期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照组的学生采用学校统一进行授课,教师的授课方式主要采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扮演课堂的管理者,主要通过讲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语法知识、文化知识等,并且对照组三级班学生在第二学期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二级班学生在第三学期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3.2实验数据分析
实验数据分析如表一所示:
表一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2014年6月份四级考试成绩
根据该表显示,对照组三级班学生在四级考试中的平均成绩为561分,实验组三级班学生在四级考试中的平均成绩为559分,对照组二级班学生在四级考试中的平均成绩为458分,并且他们进行了四学期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实验组二级班学生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平均成绩为475分,并且他们只进行了两学期的大学英语课程学习。从该结果中可以看出,三级班学生在大学英语四级老师中的表现无明显差别,而实验组二级班学生在大学英语考试中的表现高于对照组二级班学生,且学习英语的时间比对照组缩短了一倍。
4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是采用本专业的本土英语教师及外籍英语教师进行授课。
采用自己学院的外语教师及外教授课具有以下的优点:首先是本专业的外语教师更加了解学习者的情况;其次本专业的教师更具责任心;另外本院严把外籍教师的招聘质量及日常管理,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采用“优势互补的授课的方式”(7),这样可以保证课堂教学更科学、系统。
二是建议及鼓励学生在第二学期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建议及鼓励学生在第二学期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为学生创造更多通过四级考试的机会;其次,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王莹.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的思考.科教导刊[J]2014,8,119
[2]潘琳玲.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完形填空应试方法研究.外语论坛[J],2009(35)
[3]阎莉,朱梅红,张媛媛,彭石玉.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反拨效应.英语广场[J],2012
[4]王守仁王海啸.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中国外语[J],2011(5)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有教学就需要有评估,要评估就会有考试(金艳,2005)。测试与教学相辅相成,教学促进测试的效果;测试使得教学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具有良好的反拨(backwash)作用。这种关系来源于考试所带来的影响,即考试的后效作用(王凤,2011)。在过去将近20年的时间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中国英语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各个层面都重视了大学英语的教学地位(马继滨,2006)。1999年出版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学生译”的能力提出了要求,但不够明确具体,而且要求偏低。2002年起在全国实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并对译”的能力分三个层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何立芳,2007)。至此,我国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翻译能力的培养要求,从无到有,从要求低到提出正式要求。当下,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关于翻译题的设置远远没有适应这种要求,即英语四六级考试没有对大学英语教学起到应有的反拨作用,其权重与现代社会对翻译能力的现实要求不符。
一、翻译题在历次四六级英语考试中的设置
自1987年9月第一次四级考试、1989年1月第一次六级考试以来,翻译题一直被放在次要地位。1996年1月之前,英语四六级考试从未考过翻译题型。
1996年1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翻译测试首次出现英译汉题型,此后,英译汉和简短回答题成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新题型”,并与传统的完形填空交替使用。在710分考题之前,即1996年到2006年6月17日间的23次四级考试中,此三种题型,完形填空出现13次,简短回答题出现7次,英译汉题仅出现3次(1996年1月,1996年6月和2000年6月)。英译汉在四级考试中因不是常考题型,且六级考试一次也没有考过翻译题,所以长期没有引起大学英语教学的足够重视。
2006年6月24日开始的710分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才开始把汉译英作为常考题型。翻译题终于在重要的四六级考试中有了一席之地”,但只赋予微乎其微的分值(5%),有不少学生都是直接放弃。该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句子、短语或常用表达方法的汉译英能力。这无意中削弱了翻译的潜在功能,在客观上给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造成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二、这种设置的缺陷
这种翻译题在英语四六级中的设置,必然造成一种趋势,即翻译教学一直以来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所谓现状,概括起来讲就是四不”,即考试基本不考、教材基本不编、教师基本不讲、学生基本不练(赵丹,2008)。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大多数高校(包括笔者所在的学校)的翻译教学仍然处于一种可有可无、放任自流的状态(林景英,2008)。
国内目前流行几套教材,它们是《大学英语》、全新版《大学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大学体验英语》、《21世纪大学英语》、《新时代交互英语》等。通过对现行几套英语教材的研究不难看出,针对翻译训练的部分很少,尽管各版本的教材中都有英译汉”或者汉译英”的句子练习,然而远不能够达到翻译训练的基本要求,仅仅是造句练习的一种补充或是课文翻译的一种强化(林莉莉,2010)。在学生用书上,没有针对性的翻译技能讲解;教师用书上也仅仅提供了翻译练习的参考译文,这难免让人觉得翻译处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地位(王凤,2011)。
2008年根据教育部最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编写的系列教材《新时代交互英语(读写译)》不失为读、写、译三者的完美结合,尤其是翻译部分有独到之处,有专门的翻译理论、技巧和实践方面的基本介绍。《新时代交互英语(读写译)》由3部分组成:parta阅读部分、partb写作部分、partc翻译部分。翻译部分包括两方面内容:翻译策略(translationstrategy)和翻译练习(let’stranslate)。翻译部分将每个单元所要涉及的语言、语法的重点、难点及相关翻译理论和技巧都做了统一归纳,放入翻译策略部分,并冠以分类题目,提纲挈领地把本单元的翻译常识、技能融会在一起,后通过课后练习加以巩固。在编排和体例上比较注重讲解学生翻译中实际出现的问题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翻译练习中配有简要的注释,帮助学生掌握要点,做到学习和赏析并重,自学、自练、自我检测并行。该书翻译模块以常用翻译技巧为先导,讲解翻译实践中易出现的问题,讲解时既有英译汉的说明,也有汉译英的说明,使学生通过讲解来学习翻译技巧。同时,以实践为原则,学生通过翻译练习掌握所讲解的翻译技巧”(罗选民)。但由于四六级考试翻译题设置的缺陷,使用该教材的高校老师上课也是一言带过,多是让学生自习,难免流于形式。
目前,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估,我国大多数高校采用的基本上是终结性的评估(期末考试成绩、四六级考试通过率),极少采用形成性评估(教学设计、实施过程)。加上老师的科研压力及高校扩招以后教师资源的严重缺乏,教师当然不够重视翻译教学,对翻译技巧的讲授缺乏整体的规划。测试对教学的反拨作用凸显出来:老师基本不进行翻译教学。
没有翻译题考试的压力,没有老师在课堂中的引导,学生当然就不重视翻译,这就形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翻译教学成了事实上的薄弱环节,翻译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灰姑娘”(王凤,2011)。2006年6月以后710分制四六级考试尽管设置了翻译新题型,但仔细研究,不难发现新四六级翻译测试只偏向于一般的短句翻译,没有大主题语境,名为翻译,实为补全句子,需添入的部分只有3到8个单词,考查语法结构、句型和词组运用知识(黄泽英,2010)。这给学生带来很大的侥幸心理,不能引起学生对翻译理论、翻译技巧的研习,学生普遍急功近利,觉得只要过了四六级就是成功了,至于是否真正学到了知识,那是不重要的(张岚,2011)。
转贴于
三、改革翻译题在四六级英语考试中的设置是当务之急,改进考试对教学的后效
1.借鉴cet作文考试题型设置的历史经验。
在1997年至2005年间,为鼓励学生进一步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四级的写作部分设立了最低分的要求。四六级考委会自1997年6月起设四级考试作文最低分,即作文为零分者,总分即使达到60分(满分为100分)也不给予及格;作文得分低于6分者(满分为15分),在其总分中倒扣若干分(王守仁,2008)。从1990年起,为了保证作文考试时间,试卷分成两部分印刷:客观题部分为试卷一,作文部分为试卷二。到达规定时间后收掉试卷一,考生必须把最后30分钟时间用于写作文。1990年以后全国高校普遍重视作文教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全国作文分均值从4分左右提高到8分多(杨惠中,2003)。2006年6月以后,在710分制的四六级考试中,更是把作文放在考试的首位,即考试一开始就要求考生在9:10—9:40之间完成作文部分的答题。这种作文题的设置及变革充分突出了作文的重要的地位,不得不引起广大考生的高度重视。
2.借鉴cet简短回答题设置的成功经验。
在1996年到2006年6月17日23次四级英语中,简短回答题与英译汉成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新题型”,并与传统的完形填空交替使用。在这23次四级英语中,完形填空出现13次,简短回答题出现7次,英译汉题出现3次。简短回答题常在作文后进行,只给5分钟作答。为了突出这种题型,在710分制的2006年6月四级考试中,2006年12月六级考试中,该题型被置换成快速阅读题,且是必考题被放置在作文题之后,限定考试时间,即9:40—9:55,到达规定时间后收掉作文和快速阅读部分答题纸,广大考生应高度重视这种题型。
3.借鉴硕士、博士考试中翻译题型的设置。
四六级考试翻译题的设置应参考国内硕士和博士考试中翻译题型的设置。硕士考试有英译汉题,博士考试既有英译汉题,又有汉译英题。
4.对四六级考试中翻译题设置的思考,翻译题的分数权重可以同作文分数相同。
重新分配四六级考试分数权重,翻译题的分数权重可以同作文分数相同,基本平衡听、说、读、写、译”五大综合能力在四六级考试中的权重。可以设想一下,如何在710分制的四六级考试的作文之后设置翻译题。提高四、六级考试中翻译题的效度(真正反映学生实际的水平),使考试更具科学性,最大限度地对非英语翻译教学产生正向反拨作用。翻译测试主要是对语言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进行考查。两者应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测试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翻译能力的各层次要求。根据测试目的适度调整题型设置,四六级考试中,翻译分值比例应适度提升,题型可扩展为对整句的汉译英或对小短文中稍长句子的英汉互译。这样既可以围绕语言基础测试适度渗透翻译技巧的考核,又可以提高师生对翻译的重视程度。四六级考试翻译题难度应合理过渡,可有效避免考生因能力遥不可及而消极放弃答题。同时考生也会因为试题具有可操作性,而在平时积极提高自身翻译能力(李淼,2010)。
2003年11月在北京交通大学举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研讨会上,教育部高教司张尧学司长在谈到教学评估时说:总体上来说,四、六级考试对推动我国英语教学的发展和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是起了较大的作用的。”
1999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在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特别提到了教学和测试的关系问题:测试是贯彻执行教学大纲的重要保证。科学的测试结果可以为教学提供量化的反馈,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改进学习方法。因此,测试应以大纲要求和教学内容为基本依据。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实际语言能力的培养;测试中,更看重考核语言基础和语言应用能力,要采用一定比例的主观试题。务必防止应试教学倾向。”(段文静,2011)
在最近出版的《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一书(cheng,watanabe,andcurtis2004)的序言中,j.c.alderson指出:考试的后效,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与其说是考试带来的,不如说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实现的。”alderson还说:我们必须尽一切可能验证一项考试是否考了而且精确地考了应考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