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江南,梦幻,安逸,清新。我想苏州正是江南最为璀璨的明珠吧
————题记
苏州自古以来就是许多文人墨客笔下的仙子,每天清晨亦或者傍晚传来的寒山寺钟声宣告着一天的开始与结束。如果说北方的美来自于巍峨的高山,磅礴的河流的话,苏州无疑是以其特有的小家碧玉吸引着无数的游人。‘最是那一低头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令无数人为她特有的魅力所倾倒。
如果说北方山水的美像一杯烈酒的话,那毫无疑问苏州的美就像一杯才沏好不久的茉莉花茶,清丽,淡雅,令人回味。
苏州的美在于水的灵动,山的俊俏吧,苏州有太多景点值得你去观赏了。让我们领略她的魅力吧。
第一站虎丘——————-苏轼说过:“来苏州不来虎丘是一大憾事”。出了火车站乘坐游1路线票价2元,一直坐到底,不过途中你也可以参观留园,西园寺。下车后会有很多车夫问你是不是去虎丘,如果你怕麻烦可以让他们载你去,按人头收费一人一元,其实出了车站左拐一直走4分钟就到了。入口是个不是很大的检票口,全价门票是160元,(如果是学生凭学生证会有七五折的优惠门票,老年人凭老年证免费)嘻嘻因为我和家人去过,所以知道老年人凭老年证免费,不得不说苏州老年人保障制度做的很好,进了门就是爬山,虎丘塔依山而建因为地势的原因它是一座斜塔,素有‘东方比萨斜塔’的比喻。我对这个称号很不赞同,为什么不叫比萨斜塔叫西方虎丘塔呢。山势不是很陡,爬上去也不是很吃力,由于塔正在维护我们只能看到它的外貌。不过还是有个景点值得我们去看就是“剑石”,据说这是当年勾践试剑的地方。是留影合念的佳处。同样天下第三泉,拥翠山庄,万景山庄这些景点也会让你留恋往返。上山容易下山难,建议出游时女士不要穿高跟鞋。
第二站寒山寺从虎丘出来我们转坐游6直奔寒山寺,嘻嘻寒山寺为何广为人所知皆因为一个失意的秀才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写出了他的失意,也让世人记住了寒山寺。所以寺里有很多文人写的《枫桥夜泊》的书法作品,寒山寺的祈福大钟是拍照留念的绝佳位置,寒山寺的魅力在于它的古朴,文雅,书卷气息。仿佛这里不是宣扬佛法的寺院更像是书院,一切皆因张继。同样寒山寺默默守护了苏州数千年,见证了无数的繁华兴衰,它是苏州的标志,我觉得含蓄,默默也是苏州的魅力所在吧。不张扬含蓄有时觉得苏州就是这样一个美女,淡淡的妆颜。
第三站观前街观前街是苏州重要的商业中心,更是商家喜欢开旗舰店的地方,此外这里转车方便,与南京夫子庙,上海城隍庙不同,苏州的商业步行街有自己的特色,紧凑,古朴,不乏现代感,这是我对这条商业步行街的评价在步行街里有一处道院,算是该出特有的景点吧,不过门票要十五元,我觉得在外面看下就好了,如果是祈福许愿的话应该去灵岩山。观前街见证了苏州这些年的腾飞,也许正如北京的王府井一样吧,观前街永远是苏州现代旅游的标志。同样在这里苏州几乎所有的旅游线路都会在这里汇聚是很方便的转车场所。
或许在这里会改变你对苏州这位“古典美女”的认识哦,因为她很时尚,呵呵。
第四站木渎灵岩如果去苏州想体验水乡文化的话,木渎无疑是最好的去处,(因为它不要门票)呵呵,从乾隆巡游江南时遗留下的御码头不难体会木渎特有的魅力,不过里面有些景点是要门票的,严家花园,榜眼府第都是要收费的景点。小桥,流水,小船,绝对值得去看下,毕竟周庄的门票不菲啊。对于我们这些“穷书生”都是领略水乡古镇风情。
木渎的东南方向就是灵岩山,也不要门票,灵岩山的山势很平缓,不过每到清明时去上香的苏州人会很多,据说山上庙里的神明很灵验,我想叫灵岩山或许取自灵验的谐音吧。苏州的山水,无疑是妩媚的,文翁尔雅,有着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你。或许那才是苏州的特质吧。
第五站苏州博物馆及苏州园林提到苏州博物馆不得不提及一个人,因为博物馆是由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相信设计卢浮宫出口的这位杰出大师不会让你失望,博物馆是不需要门票的,你发现没有?苏州很多地方不要门票,呵呵。博物馆展示了很多苏州特有的民俗文化像苏绣,字画,等等。
提到苏州不得不提它特有的园林艺术,拙政园,狮子林,留园,这些著名的园林咯。如果你想好好领略园林的魅力的话,建议你办张苏州园林卡,一卡在手所有园林在一年内任你游玩,很合算,因为每所园林的门票真的很贵啊,(办年卡建议在礼拜4人相对会少些,年卡是120元一年的)我个人认为苏州园林的美讲究的是意会,花,草,树,石,池塘。毫不起眼的摆放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画,从圆形的窗口看进去真的就是一幅自然的画卷。不得不佩服古代建筑对意境的追求,也许苏州是个充满诗意的城市吧。你是不是觉得苏州不仅仅是虚有其表的美女呢,苏州园林的丰富文化底蕴说明了她是个有涵养的美女。
终点站周庄
曾经和同学去周庄游玩过,如果说木渎古镇是苏州水乡文化的代表的话,那么周庄就是苏州的水乡文化,很多人推崇浙江乌镇,我个人认为浙江最美的地方不是乌镇,不是西湖,而是西溪,西溪才是撒落在浙江的珍珠项链,跑题了。回到周庄吧,
周庄不在市区,周庄位于苏州昆山一个叫江泽村的地方。周庄真的很诗意,很美,如果你囊中羞涩的话可以选择下午去周庄,因为九点后就不收门票了,你可以住在古镇里这样第二天你就可以观赏周庄咯,周庄的夜景也很不错哦,古朴,仿佛时间倒退回到了从前,从复古的老街店面,到脚下的青石板路,无一不诉说古镇的古老,记得是和同学住在一家私人客店的,房价不是很贵,因为一张门票(150元一张票)足够住两天哦。周庄最著名的景点是双桥,即在一个角度从一座桥的桥底可以看到另一座桥。此外还有沈宅,沈万三水墓,都是其著名景点哦,著名导演陈逸飞的老宅也在这里哦。此外不得不提周庄的小吃冰糖蹄髈,阿婆菜,阿婆茶,河鲜。真的很赞哦,这里重点介绍两座桥永安桥与世德桥,两座桥都建于明代,取“世代积德行善,才能永葆平安“的意思。在这里有个小贴士哦私人秘密(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请个导游,因为很多情况下你并不能体会景点的意境,或者可以夹在其他旅行团队中沾光咯呵呵我就是这样的)走在古朴的街道上,感受古镇古老,也许你触摸的不再是石头,而是周庄的历史,你可以乘坐小船(每人15元),在摇摇晃晃的小船中感受来自“东方威尼斯”的迷人魅力。没有城市的喧嚣,有的只是自然的宁静与超脱,看着船桨荡起的波纹,也许历史就像河水一样越荡越远。这就是水乡,毫无疑问,苏州的魅力是独一无二的,“窈窕淑女”是对这座城市最好的评价,现代与古典的完美结合,犹如茉莉花的淡雅,清香,却让人回味。苏州的美在于她的含蓄,在于她的底蕴,在于她的小家碧玉,苏州的美是需要人慢慢体会的。
关键词:盐商;园林;旅游
Abstract:TherearedifferentkindsofrelationshipsbetweenYangzhouandsalt.SaltmerchantshaveaprofoundinfluenceonYangzhou’seconomy,culture,educationandfolkcustom.VariousgardensofsaltmerchantspreservedinthecitytotodayhavebecomethemostcharacteristiccitycodeandsymbolofYangzhou.Thesebrilliantgardensblendthegraceofthesouthwiththemagnificenceofthenorth.ThetourisminnovationofGeyuanGardenwhichistheworldculturalheritagepromotestheexplorationandcommunicationofthecultureofsaltmerchants.
Keywords:saltmerchants;gardens;tourism
中图分类号:TU-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4)-12-72(3)
清代扬州盐商雄厚的经济实力带来了扬州园林的空前鼎盛。如今,随着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以遗产点个园为代表的扬州盐商园林作为一种优质的文化旅游资源,受到社会各界的瞩目。随着现代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同时在对扬州盐商文化有了更多更深发掘的基础上,目前,扬州盐商园林旅游特别是个园,已经从早期单纯的观光式景点走向互动式、体验式文化游览景点。而世界各地的游客也随着旅游过程中的文化碰撞和信息交流,更为广泛和深入地了解到盐商文化的魅力。
1扬州盐商与园林
扬州东面临海,自汉代开始就成为重要的产盐区。西汉时期广陵王刘濞煮海水为盐,经过四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出现了“以故无赋,国用富饶”的强盛局面。扬州地处南北交通要冲,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是南北商品聚集地,同时也成为了全国的盐业集散地与运输中心。到明清两代,朝廷在扬州设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负责管理两淮盐务,扬州于是成为全国盐业管理中心。来自全国的富商大贾遂纷纷来到扬州业盐,由此而形成两淮盐商集团。
扬州盐商的崛起使扬州城深深打上盐商文化的烙印。扬州盐商富甲天下,争相购置宅园,逐渐形成了众多盐商私家园林争奇斗艳的独特景观。清代嘉庆以后,扬州共有二百多处上规模的园林。因此在当时即有定评曰:“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可轩轾。”[1]目前,扬州市区尚保存有盐商文化遗迹四、五十处之多,堪称全国之冠。其中独具特色的盐商园林、富丽堂皇的盐商深宅大院,依然在向人们诉说着盐商这一特殊群体千百年的风流,诉说着扬州这座城市盐商文化的辉煌历史。
2保护盐商园林原真性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盐商园林,南临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东关街,北对扬州内河风光带盐阜东路,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两淮盐商商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扩建而成。1961年,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对包括个园在内的多所扬州园林做了实地测绘工作,并在《扬州园林》中说:“个园以假山堆叠的精巧而出名。在建造时,就有超出扬州其他园林之上的意图,故以石斗奇,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号称‘四季假山’,为国内唯一孤例。”[2]1982年,个园恢复对外开放,受到了来自社会各届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伴随着一系列软硬件条件的改善,也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1988年,个园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确定了规划红线保护范围,开启了个园旅游发展的新纪元。
但当时的个园仅仅开放了花园部分,而堪称“国宝”的住宅仍被单位和居民占用。这也让许多前来参观的游客与专家学者难以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个园的全部文化艺术价值。2002年,在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个园收回了原来五路豪宅中的三路,占地约3000平方米,系个园主人黄至筠及其家人居住场所。个园住宅部分由东向西形成三条轴线,每条轴线又分为前、中、后三进,抄腰廊连接,由两条火巷分隔,住宅北部与花园部分连接,浑然一体。再加上北部竹园区,个园全园占地2.3公顷,整体布局为古典园林前宅后园的传统形式,在造园上以竹石为主。植竹以品种丰富为旨归,万竿千姿,蔚为大观。叠石以分峰用石为特色,叠出独一无二的四季假山,南北称奇,名闻遐迩。三路豪宅,宏达微著,余光遗响,彰显尽一代盐商家居生活的奢华气象。由于置景独特,构撰巧妙,于疏朗开阔之中,别有一种曲折幽深引人入胜的境界。
个园在恢复过程中,始终坚持“修旧如旧”,严格遵循史籍记载,不改变原有结构和形式,其完整性、真实性得到了全面保护。但历史上的个园原貌仍有别于现在,经古建筑专家的考古研究,最初的个园,自住宅北部应有一道蜿蜒曲折的复道回廊完整包围在花园区,实现了住宅楼阁与花园假山的空中对接,可谓名副其实的“空中花园”。为了向世人展示个园的历史全貌,个园管理处将依靠苏州园林博物馆的专业技术力量,开展“个园复原沙盘”制作工程。届时,人们将通过原貌沙盘直观地感受到扬州盐商的财力之雄厚与想象之浪漫。
3打造盐商元素旅游项目
盐商园林不仅仅是一种历史遗存的文物,通过旅游的活动、传播,而变得活泼、生动、充满了勃勃生机。漫步在园林之中,看到留存下来的住宅建筑、假山叠石、亭台水榭,仿佛穿越了时光,品味历史变迁的点点滴滴,满足了游客个性化的文化旅游需求。一直以来,个园积极致力于在观光游览与互动中加入更多盐商元素,让游客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和了解扬州盐商文化的厚重与魅力。
3.1再现盐商真实生活场景
在扬州众多盐商园林当中,很少能完整再现当年精致奢华的盐商生活场景,这让很多对扬州盐商文化感兴趣的外地游客感到十分遗憾。2010年个园邀请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著名美术指导,对个园园主、两淮盐商商总黄至筠的时代背景、生平经历、生活起居习惯等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艺术加工,历时半年,完成黄至筠生活起居场所、黄家公子书房与卧室、黄家小姐绣楼以及厨房的陈展布置和生活场景再现。一举提升了个园的游园品质,丰富了游览内容,充分发挥了扬州盐商文化与扬州园林文化的叠加作用,打造了国内一流的展示淮盐文化空间,使得中外游客能够在欣赏园林艺术的同时全面了解扬州盐商文化。
3.2举办综合性盐商文化节
在完整恢复个园园主家族生活场景的基础上,为了让游客能够进一步亲身体验扬州盐商的精致生活,个园不断策划以盐商文化及其精致生活为主题的系列游园活动。如扬州弹词、小姐抛绣球等游客互动演出,让游客直观地体验到扬州盐商家居生活文化的特别之处。而今年刚推出的体验式盐商婚礼,因其原汁原味地还原当年盐商婚礼的全过程,受到市民与游客的一致好评。同时也让人们了解到扬州盐商对扬州园林文化、扬州民俗文化带来的巨大影响。
3.3开发盐商饮食资源
扬州是中国四大菜系淮扬菜的发源地,而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扬州盐商的美食消费,造就了今天的淮扬菜。著名学者、作家曹聚仁先生曾在《食在扬州》中指出:“昔日扬州,生活豪华,扬州的吃,就是给盐商培养起来的”。据记载,闻名于世的“满汉全席”,就是由扬州的盐商家厨首创烹制的。可以说,盐商饮食天然拥有数不尽的丰富资源。而个园自身也有着独特的饮食资源,在民间广为流传几则有关个园园主黄至筠“好吃”的传说。最为著名的要数“人参鸡蛋”与“黄山笋”。2014年,个园以盐商精致饮食体验为主题,开发“盐商菜谱”,推出盐商家宴式餐饮体验服务和相关的系列饮食项目。
4深挖盐商园林人文内涵
盐商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是对盐商个案的研究。个园主人黄至筠作为嘉庆时期两淮地区最大盐商,代表了这一时期盐商发展的最高峰,具有盐商研究的典型意义,对于研究两淮盐业的发展变迁无疑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作为拥有正二品顶戴的红顶商人黄至筠,与朝廷官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除了过人的经商才干,他同时还有着深厚的文化艺术造诣。他的五个儿子也都个个饱读诗书,其中二儿子黄更成为一代清代辑佚大家。黄家与当时文史名流如阮元、梁章钜、江藩、吴让之等更是有着密切而频繁的往来。这样一个盐商大家族的历史,实际上是当时经济、政治、文化的一种别具一格的缩影。
个园自2010年以来加大对黄至筠家族人物、家族历史的研究。通过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不断丰富黄氏家族史料,深入挖掘个园文化历史内涵。2011年,个园与中国商业史学会盐业史专业委员会、江苏省社科联、扬州大学联合举办了“全国盐文化遗产开发保护研讨会”,多年来从事盐文化研究的权威博导、教授、学者以及与盐文化遗迹景区代表共计二百余人与会,会议发表了《全国盐文化遗产开发保护扬州宣言》,进一步全方位、多角度推动“盐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2012年,一场以“个园黄氏”命名的研讨会正式举行,会议成功邀请到了来自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就个园黄氏家族以及扬州盐商展开多方面、深层次的研究与讨论。本次研讨会借助专业学者的力量提升了个园盐商文化研究的深度,扩大了个园在全国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2013年9月,位于南部住宅区的个园史料馆正式向公众开放。个园史料馆共分四个展厅。每个展厅都有一个专门的主题,分别为“黄氏家史”、“名人名园”、“阮元与个园”、“风雨四百年”。史料馆运用文字、图片、实物、连环画等多种展示手段,对黄氏家族的研究成果以及个园百年历史的风雨变迁做了集中展示。个园史料馆既承担了对个园历史文化价值的传承与保护作用;同时以专门的展览场所来展示和宣传盐商文化、园林文化,满足了市民和游客对盐商历史的求知需求,营造出一种精致、厚重的景区文化。
5旅游创意宣传
园林是一个艺术的综合体,她包含了建筑、园艺、书法、绘画、楹联等多个艺术门类。由个园投资,耗时两年拍摄而成的风光宣传片《梦里个园》用影像艺术来表现此综合体。影片通过一段发生在个园的故事,艺术而形象地表现了盐商大宅家族议政事、听昆曲、小姐轩窗梳妆等生活场景,生动再现了扬州盐商当年的生活场景。同时巧妙地融入了个园的美丽风景,以及扬州剪纸、扬州清曲、扬州画派等扬州传统文化以及扬州小吃等扬州传统民俗和特产。
该片于2013年4月参加第46届休斯敦国际电影节,以独特的构思和浪漫的影音效果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得到了评委们的认可,获得电影节电视片旅游类金奖。休斯顿国际电影节是北美三大国际电影节,《梦里个园》的获奖也为中国在国际A级电影节上又一次争得了荣誉。《华夏时报》等多家美国当地的华文媒体以及凤凰卫视等国内媒体也对此次获奖进行了报道。该片还在北美地区的电视台进行了播放。以个园为代表的扬州盐商园林通过此片走向了世界。
参考文献:
[1](清)李斗.扬州画舫录[M],扬州:广陵书社,2010:78.
[2]陈从周.扬州园林[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11.
责任编辑:王凌宇实习编辑:邹金霞
作者简介
婉约苏州——带着南方人独有的自豪,苏州美的玲珑剔透,小家碧玉。安然地守着古城区,安然地在道路两旁挂上宫灯形状的路灯,恍然间让你觉得时空交错。
清新扬州——“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平添了扬州这座古城名邑的无限风韵。
秀雅常州——常州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人文古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已长达3200多年,自古风景秀雅、崇文重教、经济发达。
浙江杭州千岛湖翡翠岛山水名墅:
翡翠岛·山水名墅位于千岛湖东南湖区的翡翠岛上,岛的北端为自然生态保护区,岛上自然生态完整,植被丰富,四面环水,与城区跨桥仅相距160米。翡翠岛-山水名墅还为业主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现代休闲度假模式,其游艇俱乐部成为最大的亮点。翡翠岛别墅处于千岛湖的核心区位,占据着千岛湖绝佳的自然生态资源,是游艇生活的首选之地。
江苏苏州平门府:
园林文化作为2500年姑苏城的符号与象征,令世人向往。苏州园林别墅越来越在世界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苏州园林别墅价值的凸起,也折射出人们对中国文化、中国居住哲学的认可与价值认同的理性回归。
苏州平门府隐逸于奢华之间,陈酿出苏州独有的历史人文涵养与园林居住文化。平门府不仅承载着流传至今的苏州精神,更是中国现代园林建筑的经典代表,质朴而自然,不仅满足苏州客户骨子里的江南情结,也被众多钟情于中国传统居住模式和文化的实力买家所推崇。
江苏常州天目湖涵田半岛
涵田半岛-半山温泉,坐落于山水旖旎的天目湖畔,青山妩媚,层林碧透,半山温泉“容天地于一池”,观光养生兼享。涵田半岛一半山温泉拥有40座特色鲜明的室外温泉池以及奢华雅致的全功能温泉会所。其中,温泉会所一楼拥有全身按摩池、肩颈减压池、纳米池、纯温泉池、脉冲按摩浴五大特色池,配备四间桑拿房、近两千个更衣柜及鞋柜;二楼拥有休息大厅、儿童乐园、网吧、包间内自动麻将机等,娱乐功能一应俱全;三楼SPA客房均配有温泉池,VIP套房配备自动麻将机,奢享雅逸环境景色秀丽、人杰地灵,是个极度安逸的私家湖岛养身园。
苏州是历史悠久的古城,私家园林始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代城内外有园林110多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现存名园十余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
苏州是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被誉为园林之城”,其盛名享誉海内外。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00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她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实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与苏州园林”并驾齐名的苏州风景名胜:虎丘、天平山、石湖等风景区也是古往今来海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随着经济的发展,苏州虽然发生空前绝后的变化,但仍然保留着苏州古色古香的都市风格。而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虽然不能给这座古城做贡献,但我们可以采取保护措施,例如当我们在游玩时,不该在名胜古迹上乱涂乱画,看见别人在损坏的时候要上前阻止。
我们应当为生活在这么一个美丽的文化古城,而感到无比自豪。那么,无论在苏州的某个角落,都要自觉保护美丽的古城风光,不让它受到任何伤害,也为了能让苏州人民的后代都能看到古城风光,加入到保护美丽古城的行列中来吧!多一份保护,就多一分力量,亿万分力量结合起来,就会把这美丽的古老城市的风光保卫起来,让世界遗产大会在中国——苏州,圆满举行!
【关键词】苏州古典园林;园林艺术;审美性;当代性;文化功能
江浙地区的文人私家园林最为集中,这些物质富足且有文化素养的士阶层营建私家宅园,是他们的宅居和社交之所,受儒释道的思想及传统艺术的影响,园中反映出中国文人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境界,凝聚了中国文人和匠师的艺术智慧。
一、苏州古典园林的传统审美性及传统文化功能
私家园林中遗存数量最多、艺术性最高的苏州,在社会条件上,历代富庶、未受战乱。从唐宋以来是丝织品、各种美术工艺品的集中地,入明清又是科举登第者最多。自然条件上,苏州的地理位置决定其随处可得泉可引水,花草繁多,当地产石。[2]在如此条件下营造出的苏州古典园林有其独到的艺术风格,即文人山水园是山池、建筑、园艺、雕刻、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成为一种兼具居住功能和多种文化艺术功能的休憩生活空间。苏州古典园林的私人性和选址于市井之中,决定了它在功能上与私人居住紧密相连,其传统文化功能集中在园主个人兼得城市生活的物质享受和自然山林的情趣陶冶。
由于是私家宅园,园中会集中体现主人的审美情趣,它是园主在长期生活中培养形成并始终遵从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的统一体。在审美方式上,中国传统美学的三大范式“比德”“缘情”和“畅神”[3]中,前两者是物我的往来:“比德”所获得的美感是在人与物之间道德的比附中实现的,是道德感的满足。园主在园中布置不同的景物,在植物世界寻找“德”的品质,不同于道德教训,是在对“物”的发现中得到快乐,是物我的合一。如拙政园中部的梧竹幽居,亭子边上梧竹构景,梧桐被视为圣洁之树,竹子有高洁之意;狮子里双香仙馆的“双香”指冬梅夏荷,“梅”有“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荷”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些植物都是用于园主自我勉励与标榜。“缘情”是人在外在景物的感触之下发出的自然之情。它是“物感人,故摇荡性情”的人与物的相互活动,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就体现为“融情入境,寄景于情”。园林布局构成可行、可居、可观、可游的整体空间。园景空间环环相扣、庭院布局层层叠叠,屋宇山池花木互为借景,形成丰富的景观层次和无穷的景趣变化。“畅神”则是天人之间的往来,是中国传统审美中的最高追求。园主幽坐园林,伏笔诗画、斟茶鸣琴、观山景流水,人与外物的对立感弱化后,那种虽居市井,却获得山林之想的自由感与超越感。
二、苏州古典园林艺术的审美现代性
人类学家米夏埃尔.兰德曼表述过“在人类生活中,较少的东西建筑在自然支配的基础上,较多的东西建立在由文化所塑造的形式和惯例的基础上。”[4]如是,人是文化的存在,而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个时代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上文简试析过苏州古典园林艺术的传统审美性是以园主的趣味为立足点,使园主在生活和休憩过程中获得极大的审美享受。时代不同,今天的苏州园林已不再作为私家宅园由个人把玩,而是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游览者的旅游之所,由此审美主体就由园主个人变为大众消费群体。参观者的审美活动由体验性、自律性扩展出了消费性与泛娱乐化。
苏州古典园林在营造时倾注了园主的主观理想、感情和生活情趣外,同时园林的呈现也是客观艺术规律性的反映,对于艺术的共同感,在园林之中,一个合格的游赏者是可能有在情感或心智上有所触动的,但感受的强度则与游赏者对自然和生活的不同体验、文化素养、审美能力以及对园林艺术的了解程度密切相关,所以它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不能忽视这种审美的无功利性,从而提高实践艺术审美的自觉性与体验性。当代,作为旅游形式的苏州园林实地游赏或是通过现代传播的书刊、图像和影像等形式感受苏州古典园林的风光。这一变革为传统审美活动增添了消费性和泛娱乐化的变革。现代旅游是商业行为,那么对于游赏者就是消费行为。消费和娱乐有本质上的联系。由于当代消费群体的旅游目的大众化与多样化,对于苏州古典园林中高雅文化的解读体现为世俗化,重视感官放松的视听愉悦,或休闲放松与陶冶情操交织于一体。
从本质上看,当代人对于苏州园林的审美活动在于它是潜移默化中对人的整体生活态度与生活观念的培养,进而造就一种健全、完美的人格。把以上审美特征广泛地渗透到园林游赏之中,可以使游赏过程更具有艺术性,增强在其中培养性情、志趣、休闲的功能。
三、苏州古典园林艺术的文化功能之当代转化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苏州古典园林艺术,它的文化功能是由它的审美本质和时代特征所决定。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特征变化会引起文化功能与以往相比有所发展。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苏州古典园林作为艺术品,它的审美功能不会褪色。苏州古典园林的审美功能上文已详,在此就不做赘述。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它的审美功能渗透在以下将详述的各文化功能之中。首先,它渗透于游园赏景之中,同时此功能会通过园林的图像、影视及书刊传播得到更好的发挥。苏州古典园林艺术与园主生活状态密切相关,不论是游赏者的实地体验还是通过媒体形式体验,苏州园林所体现的文人人生态度和生活志趣会给文化主体(当代游赏者)提供行为模式上的参考,这为当代人人生境界的提升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有助于理想人格塑造。其次,苏州古典园林有休闲功能。林诺斯基在《文化论》一书中认为,艺术的首要功能是满足人们感官的需要,其次是满足于社会组织、科学技术发展、礼仪、宗教、自尊心等需要。面对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园林艺术既能满足当代人消费娱乐和丰富闲暇生活的低层次需求,也能满足人抒感、提高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审美素养全面提升的高层次需求。最后,苏州古典园林有符号功能。苏州古典园林艺术有着明显的时代性、地域性特征。当代,它除了是有形的文化实体外也是江南文化的象征符号。正如台湾社会学家龙冠海所揭示的“一个民族的特征,文化所表明的比人类皮肤的颜色或任何其他生理现象所表明的更为有意义和合乎科学。它供给研究社会的人作为辨别各民族的一个根据,比地域与政治的疆界及所谓民族特征更为合乎现实”。作为有形的文化实体,亭台竹草、墨香诗画往往都是江南文人士族,特别是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化标记,象征着江浙的文明和繁荣。营建私家宅园这种于市井中的独与天地相往来的处世态度与生活情趣作为无形的文化无处不在地起着确定人群类型、文明程度的符号象征功能。这些文化符号都会形象的在中外游园者的头脑中形成文化印象。
【参考文献】
[1]陈从周.园林谈丛[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64.
苏州古典园林,简称苏州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苏州古典园林素有"园林之城"之称,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苏州古典园林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170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60多处,对外开放的有19处,主要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等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