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6日召开的玉环县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同时否决了政府的两个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报告,理由是政府工作不够到位,审议意见没有得到很好落实。
“一次会议上同时否决两个报告,尚属首次。”一位列席会议的县人大代表说,“出现这样的表决结果,体现了人大常委会关注民生,对玉环县社会经济发展事业负责的精神。”
议题备受关注
在这次会议上被否决的两个报告分别是县政府关于城乡垃圾处理工作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和电镀行业整治及产业发展工作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
其实。这两个议题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也是这些年来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重点。
近年来,玉环县的生活垃圾产出量急剧增加,达到日产670吨左右,大部分乡镇只能靠填埋或堆放的方式进行处理,严重影响了城乡环境卫生和群众的生产生活。在2008年的县人代会上,金文平等11名代表提出了关于强化县垃圾处理中心功能,解决垃圾处理问题的建议,要求进一步加强垃圾处理中心内部运营管理,尽快增强处理能力,切实解决全县的垃圾处理难问题。
而作为玉环汽摩配、水暖阀门等支柱产业的配套行业,电镀行业在给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由于工艺落后、正规企业产能不足、规划滞后、非法电镀“打而不死”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成为创建生态县的“拦路虎”。在人代会上,“加强非法电镀整治、促进电镀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成为了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根据人代会的审议情况,县人大常委会进行了认真梳理。在安排年度工作计划时,县人大常委会从改善民生和全面提升环境质量的角度出发,把这两项工作作为2008年的重点监督议题。
此外,针对玉环县垃圾问题日益突出,对城乡环境构成严重威胁的现状,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进行了视察。2008年11月,县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还专门安排集中审议,广泛听取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们的意见、建议。会议要求政府尽快制订具体方案,采取强有力措施,解决玉环县城乡的垃圾处理问题。
而对于电镀行业整治及产业发展情况,2038年9月,县人大常委会首次以专项工作评议的方式,对电镀行业整治及产业发展进行监督。在实地视察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专门安排会议进行集中审议,针对非法电镀禁而不绝、行业发展规划滞后等问题提出建议意见,并要求县政府认真落实各项监管措施,加大整治力度,大力推进县电镀中心建设,推动电镀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由于议题关注度高,县人大常委会对于这两个专项工作报告,在审议之后均做出了专门的审议意见书,交县政府办理。
落实不如人意
接到县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书之后,县政府进行了认真研究分析,分解任务进行落实。
在2009年全县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双服务”活动中,县政府将垃圾处理难问题列为玉环县急需解决的“7个突出问题”之首。在具体工作上,对已有垃圾采取封存、覆土和绿化处理。加快垃圾填埋配套工程建设,在清港镇苔山北塘东侧建成投用1座垃圾应急填埋场,在县垃圾处理中心西侧拟建1座垃圾应急填埋场,现已基本完成项目报批和施工单位的确定。对于社会普遍关注的县垃圾处理中心垃圾处理能力问题,城管部门主动督促威绿达公司对县垃圾处理中心的分选线和焚烧炉进行技术改造,增加处理量,提高运行稳定性。同时,积极寻找彻底解决全县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的新路子,计划建设日处理1050吨的炉排炉焚烧上网发电处理线。
在电镀整顿工作方面,县政府坚持多方联动,加大对非法电镀的整治工作。半年内,县政府先后几次组织工商、公安、环保等部门开展集中执法行动,取缔无证电镀、非法酸洗、发蓝发黑等非法金属表面处理加工户70家次。此外,开展电镀企业规范管理提升工程,对全县23家正规电镀企业的生产线、生产工艺、排污设施等进行调查摸底,对落后的生产工艺和生产线进行改造提升,并加强日常监管。
对于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县人大常委会始终进行跟踪监督。常委会多次组织专人前往各乡镇实地了解垃圾处理情况,并与人大代表、相关部门、乡镇负责人进行座谈。2009年6月19日,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分县人大代表对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进行视察。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们对设施建设、使用进展、运行处理等情况进行了解后认为:“尽管县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玉环县的垃圾处理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
而对于电镀工作,县电镀中心工程建设由于各种原因,仍然未能启动实质性的建设。这一结果,显然难以令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们满意。
委员直言不讳
经过半年多的时间,2009年6月26日,玉环县第十四眉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专门安排议程,对这两项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进行“验收”。
参加会议审议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作了精心准备。县人大常委会委员郑青岳拿出了一张自己在日本拍摄的环境优美的垃圾处理中心照片;为全面了解玉环县垃圾处理中心的运作现状,县人大代表洪建辉在会前还几次走访县垃圾处理中心进行了解。
在审议中,一些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政府这两项工作落实情况表示不满意。“新建的县城生活垃圾处理中心由于管理、技术等方面原因,达不到设计的处理量标准,运行效率低下;全县好几个乡镇垃圾都是未经任何处理自行填埋,这种简单填埋的方式不仅达不到减量化、资源化的要求,还造成二次污染。对于落实县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审议意见,县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思想重视,解决问题的思路清晰,但是一些具体问题没有较好地予以解决,落实得不够到位。”一些委员建议,县政府要尽快建立垃圾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检查指导备乡镇的垃圾处理工作,负责协调解决乡镇在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建立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确保垃圾处理工作取得实效。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环保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对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垃圾分类的意识,降低垃圾的产出量和处理难度。加强现有村级垃圾中转房的管理使用,防止产生二次污染。规范垃圾填埋场处理,完善填埋场配套设施。切实保障周边环境。
而对于电镀行业整治及产业发展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审议会场也是讨论激烈。“建设电镀中心,是全县的电镀产业形成规模发展、提升产业层次的关键,也是审议意见当中最重要的一点。但是现在电镀中心建设由于思想认识问题,工程仍未取得实质性启动,这不仅影响了城区电镀企业的搬迁,也影响了电镀行业规划的实施和产业提升。在工程的推进过
程中,县政府在这方面的工作力度不够大,对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缺乏有效的处理手段。”在审议中,持这样观点的委员不在少数。
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县政府要高度重视,下大决心,知难而进,全力推动电镀中心建设。要加强对有证电镀企业的管理,鼓励技术改造,引导上规模、上档次;强化污水管道节点管理和排放口的监控,对于超标排放或偷漏排现象要加大处罚力度,绝不姑息。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废除电镀行业建设项目环境行政许可“终身制”,严格执法,优胜劣汰,建立良性竞争机制,不断提升电镀行业层次。
票决未获通过
审议之后,出席会议的24名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县政府关于两个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工作报告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对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工作报告的表决办法》的规定,“表决以满意票数和基本满意票数达到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实到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为通过,否则为不通过”。表决结果显示,这两个报告的满意票数和基本满意票数均未达到规定票数而同时被否决。
一位列席会议的政府部门负责人认为,报告未获得通过,有利于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思想上更加重视,也有利于问题的彻底解决。
根据会议审议提出的建议和表决结果,出席会议并作报告的两位副县长分别进行了表态:“这是对我们工作的鞭策,也证明我们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行认真总结、深刻反思,在工作中充分吸收常委会组成人员及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把工作落实好,给人大常委会一个满意的答复,给人民一张满意的答卷。”
据了解,为提高审议意见落实的质量,玉环县人大常委会于2004年4月,制定出台了《关于对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工作报告的表决办法》,规定凡人大常委会会议作出专门审议意见书的,均需进行票决。这无疑是为审议意见的落实设立了一道“检验关”。
自此项制度实施以来,玉环县人大常委会共作出审议意见书并进行票决15次,其中有4个报告在常委会会议表决时未获得通过。而在同一次常委会会议上,同时否决2个报告,这在玉环人大建立该项制度以来尚属首次。
关键词:垃圾;降解;填埋法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1017502
0引言
随着我国当前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城市的生活垃圾产量也在非常迅速地增加。有报道称我国当前的生活垃圾的年产量已达2亿吨,如此大量的城市垃圾已经对于我国的环境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另外,城市生活所产生的垃圾还可能占用大量的耕地,对于我国的农业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也有这巨大的威胁,因此城市的生活垃圾在造成污染环境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多的负面影响,可见,当前的城市生活垃圾已经严重危及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导致了生活垃圾产量非常之大,同时近年来的城市化发展也加速了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各类报道都可见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增加的非常快,另外,由于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种类也非常多,导致了垃圾的处理与降解过程非常复杂,例如对于垃圾中的无机成分的降解已经得到了广大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另外,无机垃圾成分增加的同时,有机的、易腐败的垃圾成分也显得逐渐增多了,这都对于垃圾的处理与降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一般来说,我们城市的生活垃圾中还有很多可利用的成分,例如有的统计结果表明,城市生活的垃圾中可用成分和可再生成分高达百分之三十以上,城市的生活垃圾的资源化潜力在目前看来还是很大的。对于此现象,我们认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在以往的填埋与堆肥焚烧的基础上应该更为重视回收利用,虽然,当前我国很多地区在垃圾处理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手段是焚烧和填埋,也许因为填埋法具有投资少、容量大、见效快等优势,但是如果可以回收利用,对于可持续发展将是非常有利的,因此要不同的地区应该根据各地的地形和地质条件来选择是否填埋或者焚烧。近几年来已经表现一个明显的趋势:垃圾填埋场建设日趋完善,一些具有较高水平的垃圾卫生填埋场都在建或者已经建成了。虽然填埋法作为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但是还应该发展对于环境可持续发展更为有力量的垃圾处理与降解的方法。
2城市生活垃圾的性质分析
我国当前的城市生活所产生的生活垃圾的组成成分非常的复杂,在城市生活垃圾中,主要的组成成分会由于地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都主要包括菜叶、肉骨、陶瓷、土石、废纸、砖瓦以及草木和建筑装修废材等。对于诸多生活垃圾,我们可对其进行大致的分类,对于分类的结果,可主要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也就是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在垃圾处理与降解的处理方式选择中,我们应该对于垃圾的性质进行区分,首先对于无机物如砖瓦等成分不随时间发生成分的改变,这些垃圾的处理方式相对简单,可以采用掩埋方法。但是,也是其次,对于一些有机的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则应该与无机垃圾不同,菜叶、塑料等有机物将随着填埋方式和具体的填埋的深度和时间都会发生分解或降解,但是有些垃圾则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得到彻底的降解,这些都对于环境产生一定的威胁,因此应该采用更为合理的回收利用等方法。此外,城市生活垃圾中有一些组分也是不利于垃圾降解的。例如城市生活垃圾中可能存在过量的重金属汞和银等重金属,这些重金属都是有毒的,可能会对环境造成重大污染。同时,这些重金属可以与菌体蛋白结合使之变性或沉淀,对垃圾的分解有抑制作用。
3城市生活垃圾的生物降解处理方法初探
对于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法中,比较常用的是卫生填埋,这个方法是我国城市生活垃圾降解与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该方法处理适合我国当前的国情,因为我国对于垃圾中可利用的成分不能有效的回收利用,技术还不能够过关,但是这种方法的广泛采用会对于我国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因为这样的处理方式中的城市生活垃圾降解比较慢,会对于环境造成慢性的影响,并且如果要消除这样的影响的成本比较高,鉴于目前我国的技术基础情况,加速填埋城市生活垃圾的生物降解以及降低渗滤液的污染负荷方法仍然是传统填埋场采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降解的必然选择。在实际操作中,城市生活垃圾在填埋过程中有可能会同时伴随着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这些反应可能会造成多种环境污染因子,造成环境污染更加严重。在这一多过程的反应过程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生物降解作用也可能会起主导作用,如果如此,微生物的参与反应可减轻城市生活垃圾对于环境的影响。
4城市生活垃圾的降解工艺分析
填埋场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在填埋场引入外源优势菌对于增加场内优势微生物的数量、改变填埋场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纤维素降解菌、渗滤液的化学需氧量COD降解菌和絮凝剂产生菌组成复合菌。采用不断增大垃圾渗滤液浓度的方法,对功能菌进行定向驯化和扩大培养。真菌接种于查氏培养基中混合培养,细菌接种于牛岗膏蛋白陈培养基中混合培养。调节菌悬液的浊度OD600为0.8±0.1,制成微生物菌剂备用。外源功能菌引入填埋场,可以加快填埋垃圾的生物降解速度,加速了填埋场的稳定化进程,加速了渗滤液COD和氨氮的降解过程,减轻渗滤液“末端”人工强化处理的巨大压力,节约了管理资源。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壳多糖等,这些物质可以作为微生物生长的原料,被微生物所分解利用。微生物是活性污泥降解的主体。因此我们要为污泥中的微生物提供一个较好的生存环境条件。将生活垃圾加入活性污泥,微生物吸收这些营养后复活、驯化、生长。它与垃圾中原有的杂菌不断的竞争,最终成为降解反应体系中的优势菌群。在有机物多时,以有机物为食料的细菌占优势;随着有机物的减少,细菌的不断增多,原生动物就出现了。这些原生动物以细菌为食。可以对垃圾降解起到很大的作用。生活垃圾中的可溶性有机物被微生物吸收,一部分通过氧化、还原、分解、合成等转化为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一部分有机物分解为CH4、CO2、H2S、NH3及简单无机物,同时释放出能量。公式如下:
生活垃圾+H2O细胞物质+简单无机物+CH4+CO2+H2S+NH3+热量
5结论
垃圾填埋法是我国目前最为普遍的一种垃圾处理方式。此基础上我们要更好的处理垃圾,必须要加速填埋垃圾的生物降解,降低渗滤液的污染负荷。生物强化技术将外源功能菌引入填埋场,加快垃圾的生物降解速度;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也可以加快垃圾的生物降解。
参考文献
[1]黄宏章.垃圾处理产业化初显端倪[J].开放潮,2003,(08).
[2]吴昊,乔德阳,徐惠彬.活性污泥中微生物降解生活垃圾的探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7,(10).
[3]张丽娜,李风伟.生活垃圾生物降解处理工艺浅析[J].科技信息,2008,(34).
[4]刘登.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5).
[5]邱忠平.生物强化技术加速填埋场稳定化进程实验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2,(3).
一、环境卫生管理及考核项目
(一)街巷、道路的清扫保洁质量;
(二)垃圾清运质量;
(三)对环境卫生的管理;
(四)其它有关环境卫生的内容。
二、环境卫生定额标准
(一)保洁员配备定额标准:
1、各村成立专门的保洁队伍,负责辖区范围内的环境卫生管理及日常保洁工作,由镇环卫所提供业务指导。保洁队伍按照辖区人口千分之三的比率由各村自行配备,统一管理。并根据保洁员人数相应配置扫帚、人力(机动)收集车等清扫清运设备。
2、各村对保洁员实行“定员、定量、定岗、定责”,确保辖区内道路环境卫生保洁质量。
(二)保洁作业时间标准:
道路通扫时间为早6:00-7:00;道路保洁为8:00-12:00,14:00-17:00。
三、环境卫生工作标准
(一)卫生质量标准
1、“四不”:主干道路、村内街巷、可视范围内不见垃圾,不见杂物,不见油污积水,不焚烧废弃物;辖区内无“三大堆”(垃圾堆、粪堆、柴草堆)、无白色污染物和塑料袋。
2、“两净”:街道净,河道、沟渠净。
(二)垃圾收集标准
1、主干道路每周清运生活垃圾不少于两次,并及时送往指定的垃圾收集站或垃圾中转站,做到生活垃圾及时清运。
2、主要街巷每周收运生活垃圾不少于两次,并及时送往指定的生活垃圾池或垃圾箱,做到生活垃圾入池。
3、垃圾运输过程中严禁抛洒滴漏、污染路面;
4、垃圾收集车内不得有垃圾存放过夜;
5、垃圾收集点周边环境整洁,无散落垃圾,无积水;垃圾收集车、垃圾容器清洁、无臭味。
四、村环境卫生检查考核办法
1、镇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每周对全镇卫生检查一次,主要采取明查暗访的方式,随机抽取检查对象,并以“镇环卫所卫生检查通报”的形式,向各村通报随机检查的情况。
2、检查实行百分制,每月一次汇总,汇总成绩在90分以上的,发放补助的100%,得分在80-90分的,发放补助的90%,得分在70-80分的,发放补助的70%,得分在60-70分的,发放补助的50%,得分在60分一下的扣发当月补助。
3、各项考核指标作为镇党委政府年终考核各村的重要依据。
五、检查考核细则
(一)卫生质量考核细则
1.主要街道、河道、沟渠、小广场、绿化带有飘浮物,每处扣0.5分;
2.墙角、路边、沟渠等处有积存垃圾,1平方米以下扣0.5分,1平方米以上2平方米以下每处扣1分,2平方米以上每处扣2分;
3.地面有污水积存的,每处扣0.5分;
4.街巷、道路地面油污严重,不见地面本色,每处扣1分;
5.街巷、道路两侧有杂物堆放,每处扣0.5分;
6.街巷、道路范围内有焚烧垃圾现象,每处扣1分;
7.街巷、道路两侧的树根周边有烟头、杂物等,每处扣0.5分;
8.在规定时间内,有垃圾未及时收集,每处(袋)扣0.5分;
9.垃圾运输途中抛洒滴漏,每处扣0.5分;
10.垃圾存放在垃圾车内过夜的,满车扣1分;
11.垃圾收集容器、垃圾车存放处不洁,有污水、臭味、蚊蝇的,每处扣1分;垃圾收集容器、垃圾车本身不洁,每例扣1分。
12、主干道、村内街巷、可视范围内发现有白色污染物、塑料袋的,每发现一处扣0.5分
(二)卫生管理考核细则
1.各类举报问题未及时整改的,每处扣2分;
2.保洁员未按定额配备的,每少一人扣3分;
3.保洁员不遵守清扫保洁时间、有服装未统一穿着或上班脱岗的,每人次扣0.5分;
对于这个日处理量为200吨,约占北京市餐厨垃圾总量1/8的垃圾处理站,附近居民的态度是“坚决反对其建设在西二旗地区”,而且“不存在妥协的可能”。
在西二旗垃圾处理厂事件中,北京市政当局明显缺乏对垃圾处理厂选址上的开诚布公的态度,程序上遮遮掩掩,解释含混不清。为何在居民核心区选址?到底有没有环境污染?为何突然改变规划?在这些敏感问题上,北京的市政部门应该给周围居民一个明确的说明和交待。
为什么选址在居民密集区
如果说十几年前,北京北五环外的海淀区西二旗还是个毗邻昌平县的农村,属于地广人稀的地带,现在,受西面中关村软件园和北面回龙观居民聚居区的双重拉动,西二旗俨然已成为居民密集区。
与规划中的西二旗垃圾处理厂相距仅几百米的地方就有万科金玉华府、西城区拆迁安置房、领秀硅谷等多个小区。将这个范围稍微扩大到一千米,就有空军家属大院、北外附校、凯蒂宝宝幼儿园、西二旗小学等幼教校园。而在垃圾处理厂方圆1.5公里内,有十几万人居住,加上将来拆迁安置的人口,将会是几十万人。
尽管政府相关部门称,该项目正处于环境评价阶段,环评结果将按程序对外公示,并接受公众质询,而且除了经常进出的垃圾清运车辆外,该处理站对周边环境基本没有影响。但附近的居民还是担心,该处理站产生的大量硫化氢和氨气处理不掉。
一个可以比较的例子是,距该项目两公里外的嘉博文餐厨垃圾处理站,日处理量仅为3吨,但初冬11月散发出的臭气仍使人无法忍受,附近居民“家中经常覆盖一层黑色粉末”。
为什么要把项目建在海淀区,而不是像鲁家山垃圾处理站那样建到门头沟区的大山里去?居民不解。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这是海淀区的项目,不可能跨区建设。同样的道理,北京市的垃圾处理项目,即使都建设在远郊周边,也不可能跨界建到河北去。北京人民不喜欢垃圾焚烧站,河北人民肯定也不喜欢。
另外,除了行政区划,就近处理垃圾,还有处理成本上的考虑。根据公开资料测算,建设一个日处理量1600吨的垃圾焚烧厂,其与垃圾转运站的距离每增加5公里,一年运费就增加至少130万。由于垃圾清运的责任主要落在市区环卫公司,实际上还是政府买单。建在门头沟鲁家山的垃圾焚烧站,未来可能会面临着高昂的运输成本。
政府不应该遮遮掩掩
问题并不仅于此,最让居民难以接受的是,拟建处理站的地块原本规划用途为绿地或公园,这在北京市规划委员会2006年6月编制的该地区规划图上有详细显示。但公园绿地突然变成了大型垃圾处理站,附近居民和开发商却无从知晓。政府遮遮掩掩的态度,让很多居民感觉自己被蒙在了鼓里。
据相关媒体报道,获悉西二旗餐厨垃圾处理场筹建的消息后,周边小区的业主代表才发现该项目已经完成第一次公示,但周边居民却无人知晓。而目前,该项目已经获得了发改委的批准。接下来将在环保局网站上进行第二、三期公示。
在没有充分公示、没有公众参与的情况下,垃圾处理站选址西二旗很可能就是个拍脑门工程,随意性很大。据相关报道,在西二旗餐厨垃圾处理项目研讨会上,被问及西二旗选址依据时,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固体废物管理处副处长卫潘明也没能回答上来,只简单表示,餐厨垃圾处理规划是“遵循就地处理的原则,各个区自己选址”。
根据《北京市城市规划公示管理暂行办法》第二条第(五)项规定:公示的组织者负责收集公示意见,每一户和每一单位都享有投票权。个人意见应签署姓名,单位意见应加盖单位公章。公示的时间不得少于15个工作日,公示的全过程要经建设工程所在地公证部门公证。而目前西二旗项目中,海淀区市政市容委现仅以电子文件方式在其政府网站上公示,仅以一个网易的163邮箱收集公众意见,并且没有公布任何公证方式。
建设垃圾处理厂的最主要前提是考虑垃圾处理是否对居民有害,政府提供的结论是垃圾处理厂对周边居民无害,而环保组织却不这样认为。
尽管目前,垃圾处理有害与否、建在多少公里之外才是安全地带,在国际上都还未形成定论和公示,但政府在操作此项目时遮遮掩掩的态度,恰恰让周边居民失去了对政府有关部门的信任感。
厨余垃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处理不当会对人和环境造成哪些危害?我国有哪些厨余垃圾管理的法规?厨余垃圾应如何处理?本期应知围绕这些问题,为读者一一解答。
答疑解惑
厨余垃圾有哪些危害?
狭义的厨余垃圾泛指家庭生活饮食中所需的生料及成品(熟食)或残留物,分为熟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等;生厨余垃圾包括果皮、蛋壳、茶渣等。广义的厨余垃圾还包括用过的筷子、食品的包装材料等。
对环境的危害
厨余垃圾传统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两种:焚烧和填埋。厨余垃圾采取焚化处理,易产生有害气体二恶英等;而填埋方式容易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由于中国人的餐饮特性,厨余垃圾中水分含量高达74%,此外厨余垃圾中的盐分(氯化钠)偏高。如果将水分含量这么高的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直接混合填埋会在高压和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渗滤液。渗滤液不易降解,含有剧毒的致癌物质,是垃圾处理当中的顽疾之一,一旦渗滤液渗漏出来,就会造成垃圾的二次污染。这些垃圾进入掩埋场后,可能会释放出沼气,容易造成爆炸。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厨余垃圾也是威胁城市居民身体健康的重大病菌的产生源头。国外权威微生物实验室对餐饮垃圾(泔水)中微生物进行检测的结果显示,泔水中有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等,这些细菌都是具有强烈感染性的致病菌,一旦在环境中扩散传播将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威胁。
一些农村、城市郊区的饲养户普遍用厨余垃圾(泔水)饲养畜禽,这样一来,厨余垃圾中的致病菌等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转移到人体,危害人体健康。因为厨余垃圾不仅包括食物残余,也包括食品加工废料,带有大量化学、农药、病原微生物等,在喂养禽畜时又未经过严格的消毒、杀菌,致使有害物质直接转移到禽畜体内,人再食用这类禽畜时极易感染病菌,造成人畜共患疾病。
同时,厨余垃圾中的油脂也是“地沟油”的主要来源。人们在食用后会发生头痛、呕吐、腹部疼痛及肠胃道疾病;废弃食用油脂经过反复油炸后,含有大量致癌物质,如苯并芘、黄曲霉素等,长期食用会导致慢性中毒,容易患上肝癌、胃癌、肠癌等疾病。
法律法规
厨余垃圾管理的有关法规
目前,我国还未正式出台国家层面的厨余垃圾管理办法和法规,但其他有关法律规范中可见对于厨余垃圾管理的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生活垃圾概念界定为“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餐饮行业产生的废弃食用油脂是否属于生活垃圾的复函”(环函(2006)395号)明确将餐厨垃圾列入生活垃圾的范围之内。此外,《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41条规定:“清扫、收集、运输、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管理的规定,防止污染环境。”
其他法律规范也有对餐厨垃圾管理过程中间环节的具体规定,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第3条规定了餐厨垃圾处理原则:“城市生活垃圾的治理,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谁产生、谁依法负责的原则。国家采取有利于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利用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科学技术水平,鼓励对城市生活垃圾实行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厨余垃圾的回收利用进行了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法》规定了厨余垃圾处罚适用范围。
关键词农村垃圾处理公务服务
中图分类号:C912.82文献标识码:A
1农村垃圾的概述
农村垃圾是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或土地利用活动产生的溶解的、难溶解或者不溶解的各种固体废弃污染物的总称。就当前农村而言,垃圾的种类问题在当前的复杂背景下,根据造成农村环境的污染来源不同,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外部转移垃圾;二是内部产生垃圾。
所谓外部转移垃圾,指来自农村以外的污染转移产生的垃圾。主要是来自城市的垃圾,城市垃圾是指城市日常生活或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以及法律行政规定的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弃物,成分包括居民生活垃圾、清扫垃圾、商业垃圾、工业单位垃圾、事业单位垃圾、交通运输垃圾、建筑垃圾、医疗垃圾及其它垃圾。
所谓内部产生的垃圾,主要分为以下四种情况:一是不合理使用农业生产资料产生的垃圾。例如化肥的不合理应用,农药的不合理应用;二是农村农民生活产生的垃圾。是指在农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垃圾。主要是燃料煤渣、煤灰,厨余垃圾、碎砖烂瓦、玻璃、废旧电池、枯枝烂叶、破旧衣服,人粪尿等。还包括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垃圾。因为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排入周围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三是农业生产垃圾。这类垃圾包括饲养用于生产或是经济用途的动物,如鸡、鸭、猪、牛等对农村的污染。
2我国农村环境现状
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除了通向县城的重要村村通道路还比较干净整洁以外,村内道路、池塘、田间地头、空房屋前后甚至树上、房顶上都有大量的垃圾,农村垃圾不论是生产性垃圾,还是生活性垃圾,随着农村人民生活的丰富,垃圾成分都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生活垃圾方面,城市里最常见的“白色污染”在农村也随处可见,并且农村村民在日常生活中也会产生其他的固体垃圾,如废纸、废塑料制品、废旧电池等。生产垃圾方面,除了常见的农作物秸秆、农业生产过程中废旧的地膜、农药外包装外,在一些地区还因为拥有一些村办企业或其他集体经济或个体经济户,使得该地区农村还存在大量工业生产固体废弃物以及畜禽养殖场的粪便垃圾等。大部分村庄仍以生活垃圾为主,缺少公共设施和处理手段,垃圾污染非常严重,农村几乎成了露天垃圾场。
3农村垃圾治理服务供给严重不足
农村垃圾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治理从而导致农村环境的脏、乱、差,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农村垃圾治理公共服务的供给严重不足,满足不了当前的需求,表现为纵向的城乡差异和纵向的乡乡差异。
3.1供给的城乡差异
3.1.1农村缺乏必要的环卫基础设施
从直观上来看,在城市里随处可见的垃圾箱、环卫公厕等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除了个别属于乡镇政府驻地型或城郊结合型的村庄以外几乎没有,即使有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提供了这类环卫基础设施,但是由于数量少,质量差(损毁严重),平均投放点又比较远,也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而且,农村地区的环卫设施因为没有专项资金的拨款和专职人员的维护,寿命非常短。不少村民也反映说,即使他们想把垃圾投放到垃圾箱里,但是由于条件不允许,也只好就近方便丢弃。
3.1.2农村环境治理缺乏充足的人员和设施配备
城市拥有完善的环卫队、城管队,保洁人员充足,垃圾治理工具先进,如配备有各类大型机扫车、洒水车、垃圾转运车等,而在农村地区,基本上都是由本村的村民担任村内的保洁员,负责村内的主要道路和公共区域的卫生,由村委会支付,或者部分乃至全部由向村民收取垃圾处理费来支付村保洁员的工资。村内卫生大部分还是主要靠人力打扫,由于人群居住密度较低,缺乏资金投入,专业保洁人员短缺,而且配备的专门治理工具相当少,加上自然条件的恶劣,根本无法与城区相应的基础设施相比,人力清扫、板车装运只能够清理了很小一部分的垃圾,污染问题仍然非常严重。
3.1.3农村环卫运作模式滞后
在城市,主要道路和公共场所等的环卫工作是政府市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各种环卫基础设施和垃圾的收集和清运,包括环卫工人的工资,每年都有固定的财政经费用来提供和维护。在大部分城市居民居住区,垃圾主要是由小区物业或者是居民委员会或街道办事处向本居住区的居民收取一定的垃圾处理费用,通过聘用第三方保洁公司人员进行处理,居民只需将日常垃圾进行定点堆放即可。实践证明,这种以“谁治理,谁付费“为基本方针的做法既方便了居民又维持了环境卫生。在农村,除环卫基础设施等必要投入外,垃圾的收集、清运和处理原则上采取“户集―村收―填运”分级管理模式,及农户将垃圾定点存放(村道以及其他公共场所的垃圾由村保洁员处理),然后由村统一收集,再由乡镇政府负责用拖拉机或者农用车将垃圾清运出村。从整个流程来看,与城市大致相同,但是农村垃圾治理资金一般是由村委会和乡镇政府来支付。因此,与城市相比,政府财力上的不足就会导致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边远农村地区很难实现垃圾治理服务的足质、足量供给。
3.2供给的乡乡差异
垃圾治理服务不仅存在严重的城乡差异,由于农村各地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乡镇财力有好有差,村级负债有多有少,环保意识有强有弱,农村各地实际提供垃圾治理服务的具体运作模式大不相同,有的即使属于同一政府管辖,不同村庄也有不同的垃圾处理方式,并未形成同一的运作模式,不利于基层政府进行集中统一规划。
4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公共服务供给的对策
农村固体生活垃圾处理的公共供给体制不够、供给规模不足、供给质量不高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要解决农村垃圾污染问题,就需要政府理顺供给体制、加大供给规模、提高供给质量,并选择最为合适的方式,充分利用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源。结合农村实际,积极开展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在政策上正确引导,资金上大力支持,加强“软性”公共服务,从而在整体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
4.1理顺供给体制,明确各级政府责任
政府是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但政府提供处理农村固体生活垃圾公共服务的体制不顺畅,直接制约了该问题的解决。要理顺供给体制,首先要有政策法规作为保障,同时要尊重群众的意见。国家和政府在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同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到责任细化。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农业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但在落实的时候,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就是没有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县级环保部门要实行“包干”方式,即每个人负责指导与监督一个或几个乡镇的农村环卫工作,而这个村或乡镇的环保工作直接与这个工作人员的业绩挂钩。把农村环卫工作纳入基层政府工作绩效考评中,把农村环卫工作的好坏与官员的升迁挂钩,乡(镇)政府也要有相关人员负责农村环卫工作,每个人负责几个村的环卫工作、责任到人,认真做好农村环卫工作的宣传、引导、指导、监督等工作,使农村环卫工作细致化、责任化。明确农村固体生活垃圾处理中清扫、收集、运输、处理各个流程由谁负责,各管理层次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建立有效的管理网络。
4.2完善监督机制,重视村民的作用
保证公共服务供给体制的形成,需要民间机构的有效监督。可以畅通举报信箱的设置、举报电话等渠道,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杜绝不良行为的发生。农村环卫工作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即是广大群众,应该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力量。社会团体也是利益的表达者与汇集者,应扶植民间环保组织的成立,给予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其发挥作用。在英、俄等国,民间环保组织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我们应当学习借鉴。
4.3建立多元投入机制,确保资金充足
4.3.1设立农村专项资金
政府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农村环境保护是其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农民收入水平比较低,政府应该进行适当的财政政策的倾斜,组织、协调和引导责任,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设立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
政府专项资金是农村环境治理的保障。首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农村垃圾处理费用纳入到国家财政预算的支出范畴,加大经费的投入;其次,在制定财政预算时,应明确各项子项目如设立垃圾收运、垃圾处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的资金投入使用情况,从而加强对资金管理,提高其运作的透明度;最后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实行全面的监督,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真正发挥作用,最终解决农村垃圾污染问题。
4.3.2完善多元融资机制
传统发展模式中,我国为了大力发展经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极少重视环境治理工作。虽然最近几年一直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加大对环保的投入,我国环保经费的投入占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1.12%增加到2010年的1.95%,“十二五”规划前三年,中央环保投入每年以2000亿元的速度增加,预计“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环保投入将超过5万亿元。但是仍然满足不了治理环境污染的需求,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为了建立美丽乡村,解决农村生活环境污染问题,必须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多元融资机制,实现多渠道筹措资金,充分调动全社会投入到环境保护中来。
4.3.3建立垃圾收费制度
建立垃圾收费制度,运用经济手段加强对生活垃圾污染的干预,运用经济手段进行调控,不仅可以减少行政监控措施和行政经费,也可以抑制有害于环境的行为。因此,随着我国经济国家化的发展,运用经济手段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应得到运用、推广,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逐步征收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费用,即政府按照每天每户产生的生活垃圾量来确定每户应征收的费用,对超出正常量的生活垃圾另行收费,征收的垃圾费用用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维护。这样不仅能够缓解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费用的压力,还能不断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减少肆意丢弃垃圾的行为,减少居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
5小结
随着新农村的不断建设,除经济增长外,保护环境已成为其建设的一个重要工作。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公共服务供给情况的好坏对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来说至关重要,而且我国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只有清楚认识到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和基础公共设施建设,加大对环保经费的投入,制定相应防治措施并落实到位,才能确保农村环境,才能切实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璐倩.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传播,2013.
[2]燕盛斌.农村固体生活垃圾处理的公共服务供给情况[D].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