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网络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模糊评判法
一、网络企业的涵义
广义上的网络企业是指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网络平台提供服务并因此而获得收入的企业。按其在网络产业中的协作关系,可分为基础层网络企业、服务层网络企业、终端层网络企业三大类。狭义的网络企业即是指终端层网络企业。在本文中,作为研究对象的网络企业也特指这一类。
二、现行网络企业价值评估常用方法及评价
由于网络企业在价值构成方面与传统产业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所以要对传统的价值评估模型进行修正,提出新模型来对网络企业价值进行评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模型主要有:折现现金流模型、修正市盈率模型、经济附加值模型。
(一)折现现金流模型
折现现金流量模型(DCFM)是理财学中的基本理论之一,也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之一。
现金流量贴现方法用数学模型表示为:
V=C1/(1+R)+C2/(1+R)2+C3/(1+R)3+…+Cn/(1+R)n
式中:Cn――第N年企业的现金流量
R――贴现率
(二)修正的市盈率模型
由于传统的市盈率模型在网络企业价值评估中已失效,在传统的市盈率模型评估法的基础上,享利伯罗杰提出修正的市盈率模型。大致估价过程如下:第一:分析目标市场;第二:考虑利润率;第三:计算净利润;第四:确定市盈率。
(三)经济附加值模型
经济附加值(EVA)的计算公式是:
EVA=ROC-COC
ROC通常用税后净营业利润来衡量,COC则等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WACC)与全部投入资本(CE),(包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乘积。
因此,公式可以改写为:
EVA=NOPAT-WACC*CE
(四)现行常用评估方法的评价
上述评估模型所使用的参数主要是利润、未来现金流量等企业价值指标,但是在对网络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时,其评估的基础还是要立足于网络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而非收入、费用等中介指标。因此,以下将模糊数学中的模糊评判法应用于网络企业价值评估中,以得出一个调整系数,从而能得出一个较为准确的评估值。
三、模糊评判法在网络企业价值评估中应用的探讨
模糊评判方法是善于处理不精确的、模糊的信息,模拟人的综合判断推理能力,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之间建立联系,把定性的分析转化为定量的分析结果,对网络企业价值评估仍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模糊评判方法原理及模型
根据模糊数学的有关理论,模糊关系的合成为具有模糊性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提供了可靠的途径。下面将模糊评判法的基本原理和模型做一下简单介绍。
第一步:将因素集U={U1,U2,K,Un},按某些属性分成S个子集,即:
Ui={ui1,ui2,k,ui},i=1,2,k,s
它们满足如下条件:
n1+n2+k+ns=n;
U1∪U2∪K∪Us=U;
Ui∩Uj=Φ,i≠j。
第二步:对每一个子因素集Ui分别作出综合评判。设V={V1,V2,K,Vm}为评语集,Ui中的各因素相对V的权重分配为:Ai=(ai1,ai2,k,ain),其中:ai1+ai2+k+ain=1。若Ri为单因素评价矩阵,则得到一级的评价向量:Bi=Ai*Ri=(bi1,bi2,k,bin),i=1,2,k,s
第三步:将每一个Ui视为一个因素,记为:
u={U1,U2,K,Us},
于是u又是一个因素集,而又可以得到u的单因素评价矩阵。每个Ui作为U的一部分,反映了U的某些特性,可以按照它们的重要性给出权重分配:A=(a1,a1,k,as),
于是得到二级评判向量:
B=A*R=(b1,b2,k,bm)
(二)评估指标的建立
用模糊评判法来评估网络企业的价值,首先应针对网络企业的特点,建立起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指标体系来全面的衡量网络企业的价值。指标体系如下:
因素集:
U={U1,U2}={外部因素,内部因素};
U1={U11,U12,U13,U14}={基础设施状况,经济周期状况,支付体系完善程度,配送体系的完善程度};
U2={U21,U22,U23}={客户资源,技术状况,经营管理};
U11={U111,U112,U113}={互联网的普及率,上网费用,上网带宽};
U12={U121,U122}={商业时机,股市状况};
U13={U131,U132,U133}={网上银行普及率,网上银行便捷程度,网上银行安全程度};
U14={U141,U142,U143}={国内快递企业的数量,国内快递企业的规模,快递货物所需要时间};
U21={U211,U212,U213,U214,U215}={注册用户量,访问用户数量,客户满意度,客户滞留时间,品牌知名度};
U22={U221,U222,U223,U224}={服务器配置,网络带宽,网络技术平台,网络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U23={U231,U232,U233,U234}={管理团队水平,企业业绩,经营模式};
评语集:
V={V1,V2,V3,V4,V5}={优,较优,一般,较差,差};
相应分值={90,80,70,60,50};
(三)模糊评判矩阵的建立
在本文中评判矩阵的建立采用德尔菲法(Dephi)。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第一,确定每个价值影响因素的等级,如:按好、较好、一般、较差、差设为5个等级。
第二,选定N位评审成员对各因素进行评级,在评级过程中,应给予评审成员相关的数据资料,以及行业相关数据。
第三,评审人员对照相关数据资料和自己的知识经验对各因素进行评判。若有M个人对某个因素指标(如Uij)在等级Vk上划“√”记作mijk,则可认为整个评审组对该因素在Uij项指标方面的评价划“√”的概率为rij=mijk/n。
第四,依次对所选定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价,得出概率值,构成模糊评判模型中的评判矩阵。
综上,运用模糊评价方法对网络企业各种相关因素指标进行评估得出调整系数。ß
最后得到网络企业价值公式:
V=(V1+V2)*ß
其中,V1――应用贴现现金流模型估算出的网络企业现有业务的价值
V2――应用期权定价模型估算出的网络企业未来业务的价值
(四)模糊评判方法的优势
目前,评估师乐于采用市场比较法。但这种评估方法的估算过程是含糊的,既无法用精确的数学语言定量描述待评估网络企业与参照网络企业的相似程度,又不能准确确定调整系数和权重,因此误差较大。基于这一不足,模糊评判法运用模糊数学原理把定性的分析转化为定量的分析结果,既解决了市场法上述的问题,评估方法的估算过程也有一整套完整的原理可依,因此能得到误差相对较小的评估结果。
参考文献
[1]唐建新,王衰艰.网络股价值评估方法新探[J].财会月刊,2003,(7):9-11.
[2]杨子江.网络价值评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汪海粟.企业价值评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改变传统状态下的人与人的沟通方式,网络平台的不同催生不同的沟通关系,而不同的沟通关系意味着不同的盈利利润增长点,腾讯QQ、易趣、同学录(CHINAREN)、网易的同城约会、彩信杂志、MTV音乐、在线互动游戏其实都是网络主要基于改变人与人沟通方式的平台,上述相应的沟通平台其实都在运营着不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QQ提供了人与人除了直接见面、电话(即时沟通)以及电子邮件、留言(跨时沟通)以外更含蓄的人与人沟通的方式,提供了似乎更为神秘、更为隐私、更放肆、更经济的人与人沟通空间,“看不见、摸不着”变为一种某些人喜欢的“必须”的沟通需求方式、一种时尚以及腾讯的竞争优势。易趣(EACHNET)实际是在运营人与人的拍卖沟通关系,这种关系的基点在于改造传统意义上的商品拍卖关系,围绕这种独特的盈利利润价值链,易趣要注意的问题是必须要进一步整合好信用中介、物流、沟通目录平台、提成佣金系统的促成交易与利润增长点的环节,否则,一切交易都将成为网上的过家家游戏而不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拍卖盈利模式,同学录在网络上的细分市场平台选择了同学班级,改变了传统同学之间的毕业后沟通方式,同城约会的盈利模式在运营着类似交友或恋爱见面的沟通关系,其因为大大拓展了人与人结识新朋友的自由机会而获得价值,网易的在线互动游戏提供了人与人远程互相游戏的沟通关系而获得价值,网络沟通的平台的性质取决于沟通关系的挖掘与界定,这种“挖掘”出来的关系其实本身是不用挖掘的,因为它一直存在你的身边,就好象如果没有网络,你一样要打电话而非透过“QQ”和朋友聊天、互相凑在一起而非通过“在线游戏网络”打牌、找中介而不是“易趣”卖你不想要的商品以及通过婚姻中介而非通过“同城约会”寻找心仪的对象,人与人沟通的关系实际上是永远存在的,只不过网络将这种关系从时间与空间上重新界定罢了,网络运营企业的唯一的任务是围绕这种关系构建必要的关键竞争优势而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
2)改变传统意义上的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关系,网上的“沃尔玛”EBEY是提供网上无疆界的超级市场而获得价值,改变了超级市场与顾客基于商品购买的沟通关系,使得顾客不分时间限制与空间移动而能够满足购物需求。携程旅行网(CTRIP)、ELONG凭借与旅馆业形成的非对称的价格谈判势力为个人提供了便宜方便的旅馆预订服务乃至旅游产业价值链上的机票预定、旅游咨询的增值服务,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个人与旅馆之间单纯的预定沟通关系,独特的运营模式与携程品牌的崛起促使它有机会进一步整合旅游传统行业价值链,以提供便宜的预定交易价格以及便捷的交易方式而降低顾客交易成本为核心能力而实现旅游产业交易一体化捆绑利润。当当网上书店取代了传统的书店与人的购买沟通方式从而成为新的购书时尚集聚地,购书渠道的变革而得以削减的零售价格以及购买流程的便利性成为新的购书驱动因素从而为顾客创造了价值,试阅机会的提供、网上书评的互动、分类规模检索成为当当网站维持新的沟通关系需要加强的竞争优势环节。门户网站SINA的热点新闻的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个人了解新闻的沟通关系,网络搜索引擎百度、GOOGLE、YAHOO改变了人们传统上去图书馆查黄页检索资料的沟通关系,降低了个人的搜索成本以及企业的“被发现”成本而创造价值,游戏巨擎任天堂设立网络玩家游戏反馈版块直接与游戏玩家建立基于在线咨询交流的沟通平台而获得互动的玩家忠诚度的竞争优势。前程无忧网(51JOB)改变了传统的招聘企业与人才的沟通方式,品牌推广、招聘、人才的测评、猎头服务、人力资源技能培训与传播、HR体系外包成为前程无忧维持新的互动沟通关系而需要打造竞争优势环节,新的沟通方式因能降低招聘与被招聘方的沟通成本而获得利润价值。招商银行导入的一卡通、一网通银行盈利模式实际上改变了银行与个人传统的存款沟通方式,较于其他大型国有银行而言,招商银行的传统存款渠道沟通方式处于劣势,招商银行的策略是将竞争范围转移到新的沟通平台,利用沟通平台的变革促使招商银行迅速获得初期的竞争优势,招商银行下一步的挑战在乎于如何应对其他在传统沟通平台依然占有绝对优势但在新的沟通平台上奋起直追的强大竞争对手,上市融资的成功使其不用过分担心用于扩张的资本资源问题,最重要的是,招商银行是否已经重新审视战略从而获得新的竞争优势。联想的“关联应用”技术试图变革多方面的基于IT产业的涉及个人、企业与社会信息之间的沟通方式,其主要的竞争对手显然会是标准而并不是单个企业,与具有类似技术的国际标准平台DHWG(数字家庭工作组)的竞争过程中,竞争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实际上却是价值链下游的IT、家电厂商与消费者而不是制定标准者本身,竞争的胜负有时并非取决于对技术应用前景趋势的判断而在乎于市场究竟用谁的技术。种种的沟通关系其实一直存在于我们身边,只不过沟通的方式因网络技术发生变化,利润获取点也会根据不同的沟通关系而有所不同:
一、通过服务、商品的直接提供而产生利润,EBEY、当当网站、携程旅行网、网上咨询服务收费、网上广告收益属于此类,但利润的收取来源可能来自顾客(如当当网站、招商银行的网上个人转帐系统、短信传递、彩信杂志、交友点数),也可能来自满足顾客需求的企业或在网上做广告的企业(如ELONG向预定旅馆收取佣金与SINA向网站登广告的企业收费、GOOGLE对加入的搜索企业收费、51JOB向招聘企业收费)
二、是基于整体网站价值链的利润移动而获得核心业务的利润,网易的新闻版块提供免费浏览服务但却因此吸引更多的眼球来消费有偿在线游戏、同城约会点数积分、短信传递、铃声下栽等盈利利润项目,搜狐的电子邮箱实行免费策略但却锁定了大量用户以获得广告收益以及短信传递收益,而163.NET的电子邮箱是收费的,原因是搜狐与163.NET盈利利润点选择策略是不一样的。
三、是建立服务的竞争优势组成部分从而获得全面的系统利润,如任天堂的在线咨询游戏服务、售后服务网上投诉、微软的在线软件帮助、UPS全球快递的在线运输状态查询。
3)改变传统意义上的企业与企业沟通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不同企业的沟通关系,这种沟通关系催生了阿里巴巴、美商网、环球资源的盈利模式,主要运营企业供应与采购之间的沟通关系,该类网络企业存在的价值就象插座集线器一样,提供联接供应链的两端的沟通平台,该类企业的成功取决于盈利战略执行效果,即围绕这种关系企业需要致力于构筑在产品目录数据库、全球品牌宣传、基于跨国采购的技术与经营咨询、帮助客户成功而不仅仅卖产品、价值链两端客户的培训、平台运营策略的各个环节的竞争优势,而这些环节是基于沟通关系的性质来决定的。第二种沟通关系是基于企业内部的沟通,这种沟通方式则催生了SAP、金碟、用友,思科网络、ORACLE的盈利模式,形成一个基于企业内部运营的庞大的网络联接体系,并逐渐开始外延至外部市场或供应链的整合,未来的盈利模式的机会我想会出现在企业内部沟通与企业外部的沟通的整合过程中。
传统电子商务充斥着B—TO-C、B-TO-B的标签符号称谓,人为的笼罩着令人生畏的商业背景词汇而令人难以接近,实际上,网络电子商务的本质就在于沟通的方式的改变,而沟通的关系其实一直存在的,沟通的关系一直存在于传统的经济中,当我们仅仅关注如何吸引眼球的魔力而忽略真正的盈利点在哪里时,“阳春白雪般体面的烧钱”无异于在兴奋的创造悲剧,当NASDAQ的股价跌到快要摘牌的时候,才开始反省早已存在自己身边的沟通关系原来是可以用网络的沟通方式来运营的,去现场体验吧,与兴奋的网络生存者一起生活几天比CEO们满头雾水的研究调研报告效果强,有时大量的调研报告无非在证明人果然有两只耳朵。电子商务的盈利战略必须要和传统经济寻求结合点,这种结合点意味着新的盈利利润点。新的网络经济因为沟通方式的变革而称为新的网络经济,而界定沟通的关系则要在传统的经济下实现,沟通的方式与关系的确定为需要构筑的竞争优势的环节提供总的战略指导方向。
沟通的类型决定了所采取的核心战略盈利模式,未来的竞争趋势驱动某些活跃的网络企业已经有迹象开始向其他的沟通象限移动,腾讯正在试图进入企业级的QQ即时沟通细分市场,而环球资源早已不仅仅是一个产品买卖中介平台,环球资源通过出版专业的信息加工分析期刊、传播先进的管理技术以及举办企业出口运营培训来进入其他沟通象限从而帮助客户成功而获得持续的价值,结果是把竞争对手远远的甩在后面。一些门户网站正在逐步整合优化其旗下的子品牌频道组合而进入不同的沟通象限而获得全面的盈利增长,网易试图在网络在线游戏子频道领域的沟通象限实现强有力的竞争优势,网易全面导入无线生活战略从而充分与移动终端进行业务、技术、客户、品牌的协同,透过彩信杂志进入杂志沟通细分领域、透过与全球MTV音乐电视台合作进入音乐沟通细分领域、透过126大容量免费邮箱争夺竞争对手的邮箱固定客户以拓展其他沟通盈利领域、透过精英招聘进入招聘细分沟通领域,SINA在网页广告的企业与个人沟通象限想获得竞争优势,SOHU在女性频道细分个人沟通象限独树一帜,而上述的所有的传统沟通细分领域都一直存在的,却正在逐渐地被网络沟通平台所整合。门户网站同时又在丧失一些阵地,YAHOO曾想征服EBEY、亚马逊的企业与个人、个人与个人基于商品交换的沟通领地,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在这个竞争又协同的过程中,当网络企业内部无法制造支持整体盈利策略的核心资源时,网站开始介入产业的整合来获取,并购的动机背后实际上是在整合渠道、技术、客户、品牌、资金甚至是国家政府政策牌照。在日益激烈的网络盈利模式竞争中,几乎所有的网络企业都想获得持续地盈利增长,在面对网络企业盈利战略的审视过程中,高级经理们依然存有很多困惑,有三条简单的原则是高层决策层有必要引起高度重视的:
1、首先最重要的是莫过于制定一个清晰的基于沟通象限组合的业务发展战略,确定企业的核心盈利利润点究竟在哪里,CEO们要清晰的了解支撑网络核心盈利支持的驱动因素,研究是来自政策以及外部环境,还是来自客户忠诚度。与竞争对手相比,企业的业绩核心驱动因素壁垒高不高,能否持续获得增长。当很多网络平台也有资格发送短信时,说明该领域的竞争壁垒在下降,而假如大部分的收入又来自于该业务时,也就到了CEO要重新审视战略的时候。如果企业盈利的驱动因素仅仅是环境或政策所带来的红利,这种状态就好比搭顺风车,然而很遗憾车永远不是你的。
2、确定支撑网络持续盈利的主要驱动因素,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政策法律的发展趋势、客户的偏好变化以及竞争格局的变化,提前整合资源以培植新的核心支撑因素来获得未来的业绩持续增长,当所有的沟通关系都只在移动终端上实现时候,则意味着沟通的平台以及沟通的方式将发生重大的变革,也就到了CEO要重新审视战略的时候。当移动终端出现了彩屏化,技术的革新使得客户的沟通偏好(如“个人对企业”沟通关系产业杂志)在移动终端实现成为可能,就要尽快进入该细分沟通领域以获得消费群的心智模式品牌第一的位置,最终获得该领域竞争格局的优势。要避免“青蛙煮水”悲剧就要关注环境的变化,现在只是未来的过去,如今流行的网络沟通平台在未来都将被看成是传统的沟通方式。
关键词:量本利分析最优经济产量评价
一、问题提出
长久以来,油田企业将产量指标与成本指标作为衡量年度生产经营水平的重要指标。在传统的产量成本配置模式下,重产量而轻效益,不匹配的产量成本配置结构制约油田企业的持续发展,一方面是某些产能不足的单位分配过高的产量任务,只能采用增加低效工作量实现稳定产量的目标,导致成本过快增长,而产量增幅有限,损害企业长远效益;另一方面,某些产能过剩的单位产量任务过低,完成产量目标后,仍然有成本的剩余,增加了油田企业成本控制的难度。针对产量与成本之间的现存矛盾,创新产量成本配置思路是油田企业亟须解决的难题之一。
二、经济产量的含义
经济产量是指在一定经济和技术水平下,可以实现油田企业经济效益时的产量。本文讨论的经济产量有两层含义:一是企业利润最大的经济产量,即边际利润为零的最大效益产量;一是利润总额为零的盈亏平衡保本产量。两种经济产量的概念对于经济配产决策都具有指导意义。
经济产量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受到油价、成本、税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通常而言,油价同经济产量呈正相关,油价上升则经济产量水平上升。成本和税收则与经济产量呈负相关性,成本上升和税负增加都会导致经济产量水平下降。油价和税收属于企业不可控因素,因此,实施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就是油田企业提高经济产量和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三、以单井为基础的量本利分析模型
(一)量本利分析的一般模型
量本利分析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分析产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关系,确定盈亏平衡保本产量,为企业进行生产和管理决策提供量化分析基础。量本利分析是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
进行量本利分析,首先需要将企业的成本划分为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两部分。可变成本随产量变动而变动,固定成本则是在一定产量规模范围内不随产量变动的成本。由于固定成本不随产量变动,因此,增加产量的边际贡献就是价格与单位变动成本的差额。当累计边际贡献达到固定成本总额时,企业利润为零,此时的产量即为盈亏平衡产量。如果企业的产量超过盈亏平衡点,则企业的利润就由亏损转变为盈利,并且产量越大,盈利就越多。用公式表达如下:
式中,Q=产量,Q*=盈亏平衡产量,E=利润,P=产品价格,v=单位可变成本,F=固定成本。
量本利分析一般模型的假设前提是单位可变成本保持不变,因此,企业可变成本、总成本以及利润都是产量的线性增函数。
(二)油田企业量本利分析模型
油田企业独特的生产和成本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油井的开采,单井产量呈现递减趋势;另一方面,随着油井的开采,吨油生产和操作成本不断增高。单井是原油生产的基本单元,基于油田企业产量和成本特点,本文探讨建立基于单井的量本利分析模型,并利用累积函数来描述油田企业的利润、成本和产量之间的关系。
油气田企业的效益结构中,油气业务是创利的主体,为了简化分析,在量本利分析模型中不考虑矿区、科研及管输等其他业务盈亏,或将其他业务的盈亏视为常量。假设年度油气产销量一致,不考虑原油库存,不考虑资产减值损失及非正常资产报废损失。
1.模型构建
(1)产量和收入模型。油田的原油产量总额等于单井产量的合计,表达式如下:
式中,Q为油田总产量,qi为第i口井的产量;N为开井数。
油田产量总收入等于原油产(销)量与原油税后净价的乘积,也等于累积单井收入。油田总收入的表达式如下:
式中,S为油田产量总收入;P为剔除税收因素的净价格。
(2)成本模型。总成本由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两部分构成。以单井为基础计算可变成本,单井可变成本等于单井吨油可变成本与相应产量的乘积,累积单井可变成本构成油田企业可变成本总额。油田总成本(不包括矿区、科研和管输的成本费用)的表达式如下:
式中,TC为油田总成本;vi为第i口井的吨油可变成本;FC为固定成本总额。
(3)利润模型。油田利润等于总收入(扣除税收因素)减去总成本。将收入模型和成本模型结合,可以得到如下利润模型:
式中,E为油田利润总额。利润模型的第一部分是累积单井效益贡献,第二部分是油田固定成本。当累积单井贡献达到最大时,油田效益最大,其对应累积产量即为最大效益产量。当累积单井效益贡献等于固定成本时,利润为零,油田处于保本生产,其所对应累积产量就是盈亏平衡产量。
2.模型分析
从效益开发角度,如果只开一口井,企业必然会以单井效益贡献最高的井作为开采对象;如果开两口井,则会将单井效益贡献次高的井作为开采对象;如此类推,随着井数和产量的增加,总成本为产量的边际递增函数,单位成本会呈现随产量增加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型结构。当边际效益贡献为零时,单位成本达到最低点,如图1所示。
由于成本与产量不再是线性变动关系,利润呈现随产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关系,从而可以找到效益高点。效益(利润)最大的产量也就是单位成本最低的产量。
其次,与一般量本利分析不同的是,油田企业量本利分析存在两个盈亏平衡点,一次是随着产量的增加,利润由亏变盈;另一次是随着产量的增加,利润由盈转亏。第一个盈亏平衡产量是维持保本的最低产量;第二个盈亏平衡产量是维持保本生产的最高产量,是油田产量的极限水平。在油田实际决策中更关心的是第二个盈亏平衡产量,即极限产量。
油田量本利分析模型如图2所示。
基于上述分析,经济配产模型如下所述。
(1)最大效益产量模型。最大效益产量是指利润最大时对应的原油产量。将上述利润模型表达为最大化利润模型如下:
根据模型①求出最大效益开井数NEMax,则最大效益产量QEMax就是最大效益开井数的单井产量合计。
(2)盈亏平衡产量模型。盈亏平衡产量是指企业保本生产的最大极限产量。将上述利润模型中利润设为零:
根据模型②求出盈亏平衡的最大开井数NBEP,将最大开井数的单井产量加总,得到的累积产量即为盈亏平衡的最大产量QBEP。
四、单井量本利模型在经济配产中的应用
从上述模型分析中可以看出,单井量本利分析模型可以用于油田经济配产和优化。实际运用量本利模型进行经济配产,需要对以下参数进行预测。
(1)原油价格。原油价格可以采用中石油集团规定的预算价格。
(2)税费。原油生产过程中包括的税费,如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资源税、石油特别收益金等,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获得税费占油价的比重,即税费/油价系数。
(3)产量预测。以单井数据库中的单井历史生产数据为基础,对油井产量进行预测。预测方法可采用递减曲线法、回归分析法、神经网络等。
(4)成本分类预测。结合油田生产特点和成本性态特征,将油田企业的成本划分为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包括动力费、材料费、井下作业费、井口加药费等与产量变化直接相关的基本运行成本及按照产量法计提的油气资产折耗,固定成本包括人工成本、财务费用、勘探费用、按照直线法计提的其他资产折旧以及其他与产量变化无关的变动费用。
冀东油田开发运行的单井成本分析系统为单井量本利分析模型在经济配产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行性。利用单井成本分析系统中单井产量预测和成本分类预测,结合油价和税费数据,可以得到油田各个油井的单井产量、单井吨油可变成本、单井边际效益贡献、油田固定成本等数据。
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对经济产量模型进行求解,从而确定经济产量。
一是排序法。排序法是将油井按照单井边际效益贡献的高低顺序由高到低排序,构造出累积产量与累积利润的数量关系,确定利润最大产量以及盈亏平衡产量。
二是组合分析法。首先构造出油田所有可能的单井组合,比如,油田有10口单井,可以构造出1023个组合。其次,计算每个组合的累积利润,找到累积利润最大的组合,其所对应的累积产量就是最大效益产量。也可以找到累积利润接近零的组合,在这些零利润组合中找到累积产量最大的组合,该组合的累积产量就是保本产量。
采用单井量本利分析模型对冀东油田2014年数据进行效益产量测算,结果显示2014年冀东油田最大效益产量约为150万吨;保本产量约为170万吨。2014年冀东油田实际产量在160万吨左右,基本接近极限产量。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如果冀东油田2014年以效益产量配产,可以节约投资和成本,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
五、结论
企业盈利能力,也即企业的获利能力,一直是企业内外有关各方关注的中心问题。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投资者是否能取得投资收益,债权人能否收回本息。而企业的资产结构,即各种类型的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列关系,往往影响着企业的盈利能力。白酒行业因其行业特性,往往存在着大量存货,这是因为,白酒年份越长,价格越高,所以白酒行业流动资产占的比重相对较高。流动资产,是企业重要的资产组成部分。流动资产伴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企业对流动资产进行合理管理,使流动资产加速周转,对各项流动资产合理分配,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可以说,流动资产的快速周转,意味着企业流动资产管理的高效管理,也意味着较高的获利能力。因此,一个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快,就应该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成长的空间。因此,合理有效的对流动资产进行管理,对白酒企业的盈利能力关系十分密切,对企业的决策制定也有深远影响。
我国近年来白酒行业高效成长,广大白酒企业特别是名酒企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勇于创新,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盈利能力。在通胀的大环境下,白酒行业持续表现出收入增长大于产量增长,利润增长大于收入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并且,不同于其他产业,白酒的年份越长,市场价值越高,白酒行业的高流动资产比重,对于我们研究企业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关系十分有利。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本文选择总资产收益率作为体现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并选取了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比例、主营业务利润率三个指标来研究影响白酒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并选择公司规模作为控制变量,并根据已有文献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流动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率和企业盈利能力成正比
显然,流动资产周转越快,说明周转速度越快,利用越好,流动资产的相对节约,相当于流动资产增加了投入,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而主营业务利润率,则表明企业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只有企业的主营业务业绩突出,才能说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强,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和较强的盈利能力。
假设2:流动资产比例与企业的盈利能力成反比
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高,那么企业的偿债能力强,但是较之于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的获利能力差。虽然白酒行业的流动资产大多为存货,也即所谓的陈年佳酿,时间越久价值越高,但笔者认为,流动资产比例仍应与企业盈利能力呈反比。
(二)样本选取本文以白酒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样本数据包含了2008年~2010年度共三年的季度财务报表数据,共包含了10家白酒企业上市公司,分别为:泸州老窖、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伊力特、沱牌曲酒、古井贡酒、老白干酒、金种子酒、古越龙山。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和讯财经网站。
(三)变量选取具体如下:
(1)被解释变量。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体现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有很多,如销售利润率、股东权益利润率和总资产收益率等。本文选择总资产收益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因为总资产收益率是一个综合指标,等于净利润与总资产的比值,其主要取决于总资产周转速度的快慢和销售净利率的大小,比较有利于结合行业特点来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总资产收益率用变量Y表示。
(2)解释变量。本文选取了三个变量,来研究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
第一,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指企业一定时期内主营业务收入同平均流动资产总额的比率。本文选择用流动资产周转率来表示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显然,流动资产周转率越大,流动资产周转速度越快,表明流动资产相对节约,企业的流动资产利用率就越高,营运能力越好。流动资周转率用变量X1表示。
第二,流动资产比例。流动资产比例,是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的份额,其反映了企业的营运资本管理策略。一般来讲,长期资产的盈利能力大于流动资产,所以,企业流动资产占的比重低,说明收益率较高,但是风险也较大。而白酒行业的行业特点,也致使企业普遍存在大量的存货,流动资产比重高。本文选用流动资产百分比,来测试企业的营运资本策略给企业带来怎样的收益。用变量X2表示。
第三,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是净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这里考虑的是主营业务对利润的贡献,其体现了企业经营活动最基本的获利能力,一个企业主营业务对利润的贡献越大,企业运行就越健康,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盈利能力高。用变量X3表示。
(3)控制变量。本文选取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作为控制变量,为了与另外三个解释变量保持一致,本文采用的是总资产数额的对数代表企业规模。企业的规模经营,也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影响。一般来说,生产经营规模越大,企业效益越好。规模经营可以降低成本,使得企业获得成本优势,所以这一变量必不可少。记为x4。
(四)模型构建本文利用白酒行业10家上市公司三年的季度数据,共120组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Y=α1+?茁1X1+?茁2X2+?茁3X3+?茁4X4+?着
其中,Y表示总资产收益率,X1表示流动资产周转率,X2表示流动资产比例,X3表示主营业务利润率,X4表示总资产的对数,α1、?茁1、?茁2、?茁3、?茁4为估计参数,?着表示残差项。
得到模型为:
Y=-8.40010157774+0.11523330027*X1-2.75412590776*X2
+0.183264251482*X3+0.244415810247*X4
(-0.316852)(4.450857)(-0.351377)(5.694652)(0.172291)
(R2=0.978128R2=0.965629D.W.=1.496458F=78.25923)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X1,X3,X4的符号为正,说明了流动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总资产对数,与总资产收益率呈正比关系,而X2流动资产的比例的符号为负,均支持原假设。这是由于,相较于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的获得能力较低,白酒行业流动资产占的比例越大,总资产的收益率就越小,这也反应了白酒行业自身的特点。白酒行业会有一部分存货储存起来,因为酒是越久越香,年份越久的酒价格也就越高,因此,流动资产比例与总资产收益率呈负相关。此外,流动资产本身相对于固定资产的获利能力就低,也造成了X2的符号为负。
可以看到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可决系数达到了0.978128,而调整可决系数也达到0.965629,在四个变量中,X2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最大,即流动资产比例对总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最大,当流动资产比例变动1个百分点时,总资产收益率将反向变动2.754126个百分点,这又一次充分说明了白酒行业流动资产比重较大,对企业盈利能力影响大的特殊性。另外D-W值也靠近2,说明方程不存在序列相关。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初始回归分析模型中解释变量之间关系可用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表示,统计结果显示X2和X4存在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高达0.964921,并且X1与X3也存在近似相关性,相关系数达0.739396,为此做初始回归,来解决变量相关性问题。分别进行Y与X1,Y与X2,Y与X3,Y与X4的初始回归。
(1)Y与X1的回归,结果如下:
Y=-3.27720047934+0.213614288349*X1
(-3.640636)(7.193526)
(R2=0.838048R2=0.821853)
(2)Y与X2的回归,结果如下:
Y=-1.38499122053+7.33767438664*X2
(-0.253632)(0.832206)
(R2=0.064771R2=-0.028752)
(3)Y与X3的回归,结果如下
Y=-3.88308799386+0.289445374903*X3
(-4.293866)(7.827415)
(R2=0.859685R2=0.845654)
(4)Y与X4的回归,结果如下
Y=-10.69746183+0.634847751891*X4
(-3.308344)(0.399283)
(R2=0.015693R2=-0.082738)
从上述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到X3对总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最大,这也是符合现实的,一般来说主营业务利润率越大,则其总资产的收益率也越大。说明这几家白酒企业的经营状况良好。
(二)逐步回归分析本文以X3为基础,再将X1,X2,X4引进方程中进行逐步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到,在初始回归X3的基础上引入解释变量X1,模型的拟合程度得到了提高,D-W值也得到提高,并且变量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引入X2,这时发现模型的拟合程度略微下降,但是D-W值仍然变大,而X2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却未通过。因此删除X2,继而引入变量X4,然而引入X4不仅模型的拟合优度比引入X2时还小,并且D-W值也下降,X4也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删除X4,最后比较引入X2与未引入X2的模型,通过综合比较和考虑,留下X2,最后的模型也即是X1,X2和X3对总资产收益率的回归。
模型方程表示:
Y=-3.83647712479+0.112585221965*X1-1.44486535023*X2
+0.184873854033*X3
(-3.836477)(0.184874)(0.112585)(-1.444865)
(R2=0.978035R2=0.969798D.W.=1.462080F=118.7373)
变量X2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其与总资产收益率是弱相关的,即虽然酒储存得时间越长价值越高,但是由于其存在不确定性(如失窃)和不易储存性(储存费用大),因此白酒企业并不是将越多的酒储存起来,利润就越大,这其中还要看市场的供需情况,以及企业要保持其产品在市场的流通和提升企业的形象与知名度,必须要有大部分的流动资产。因此,可以预知,白酒类行业应该加大流动资产周转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适量进行白酒的储存以达到未来年度增加利润的目的。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白酒行业上市公司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主营业务利润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比例和企业规模,对企业的盈利能力都有很大影响。
(一)白酒企业应提高其流动资产周转率由上诉分析可以看出,流动资产周转的快慢,与企业的盈利能力呈正相关,企业应当重视并合理管理流动资产,提高流动资产周转率,适时减少资金占用,增强流动资产营运能力,以获取更大的利润。存货方面,企业应当加强其管理,保证合理的库存,以提高其整体盈利能力;应收账款方面,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加强应收账款事前评估分析,制定事中控制策略,建立事后评估绩效,最大限度的减少坏账损失。
(二)合理控制流动资产的比例流动资产所占比例大,是白酒行业的典型特点,酒是陈年的香,白酒的价格和储藏年份成正比。但是,流动资产的获利能力,又相对固定资产较低,流动资产过多,也会降低企业现在的盈利能力。所以,维持流动资产的合理比例至关重要。白酒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有所选择的储存其产品,保证品牌的价值和未来的长远发展,并兼顾到近期盈利水平。
(三)维持主营业务收入的稳健增长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重大,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影响大。主营业务收入对企业利润的贡献,也是企业是否健康发展的判断依据。从得出的检验结果来看,主营业务收入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十分重要。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白酒的需求量稳步提升,白酒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白酒企业可以适当考虑,加大主营业务的投入,扩大生产能力,以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
(四)注重企业规模效应规模效应又称规模经济,即因规模增大带来的经济效益提高,但是规模过大可能产生信息传递速度慢且造成信息失真、管理官僚化等弊端,反而产生“规模不经济”。规模效应是一个经济学上研究的课题,即生产要达到或超过盈亏平衡点,即规模效益。白酒行业的规模效应还是比较明显的,虽然规模效应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但是企业的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企业规模越大,经济学中的规模效应递减规律也显现出来。所以白酒行业应当进行战略分析,选择自身适合的规模,稳步发展,提高效益。
参考文献:
[1]刘言昭:《企业流动资产管理问题研究》,《会计实务》2010年第3期。
[2]李丽:《流动资金的管理初探》,《集团经济研究》2005年第8期。
2012年9月全球商业咨询公司艾睿铂(AlixPartners)研究报告表明预计未来四年中国汽车市场有望实现8%~12%的销量增长。汽车产业带动着钢铁、橡胶、冶金、机械、交通等相关行业和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增强综合实力,抓住机遇、抢占市场成为目前我国汽车上市公司急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汽车上市公司综合实力差异较大,因此本文运用定量分析法对我国汽车上市公司综合实力进行客观评价,量化分析我国汽车上市公司的现状,以期为我国汽车上市公司发展提供战略上的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假设提出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综合实力的评价标准并不统一,研究中有代表性的是“世界500强排名”,该排名仅以单一的“营业收入”为测度评价企业综合实力。但企业综合实力不能仅用“营业收入”这个单一指标来衡量。“营业收入”高的企业规模较大,当处于规模报酬递增时,企业的综合实力会随着规模的扩大而增强,但处于规模报酬递减时,企业规模的扩大不利于企业综合实力的增强,因此用单一指标不能全面地评价企业综合实力。唐瑞强、张维迎等认为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能较好的代表企业的综合实力。本文根据综合前人的相关研究,提出五个假设:
假设1:企业的综合实力与企业规模有关
假设2:企业的综合实力与偿债能力有关
假设3:企业的综合实力与营运能力有关
假设4:企业的综合实力与盈利能力有关
假设5:企业的综合实力与发展能力有关
(二)数据来源及样本选取选取2010年~2012年在沪深A股交易的汽车上市公司(GICS行业分类下251020类别),ST企业与一般企业差别较大,因此剔除了ST企业及数据极为异常的企业,最终选定23家样本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表1)。本文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CCER数据库和RESSET数据库,数据均经过交叉验证,缺失数据通过计算进行弥补,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三)指标选取根据这五个假设,笔者选取反映企业规模、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指标共15个来构建我国汽车上市公司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选取反映企业规模的指标营业收入X1、总资产X2、所有者权益合计X3、净利润X4;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净资产收益率X5、资产收益率X6、净利润率X7、基本每股收益X8;反映营运能力的指标资产周转率X9、流动资产周转率X10;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流动比率X11、速动比率X12、资产负债率X13;反映发展能力的指标净资产增长率X14、总资产增长率X15。考虑到流动比率X11、速动比率X12是反向指标,应予以正向化。正向化处理公式为:[Max(Xi)-Xi]/[Max(Xi)-Min(Xi)]。经正向化处理后的X11、X12记为AX11、AX12。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KMO检验本次研究利用SPSS20软件采用主成分法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在因子分析前,进行KMO检验,以确认所选指标关联性强适合做因子分析。KMO测度和巴特利球体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表2显示KMO测度检验结果为0.682,大于0.6,巴特利球体检验结果显示显著性概率为0.000,小于0.01,说明选取的15个指标比较适合做因子分析。
(二)公因子提取将23家样本企业的2010年~2012年的数据引入SPSS20数据分析软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提取公因子的标准是对应的特征值大于1。解释的总方差(表3)显示前四个公因子累计贡献总方差已达91.903%,说明前四个公因子已经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因此选择前四个公因子代表我国汽车上市公司综合实力的特征。
采用主成份法提取公因子,选择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进行因子旋转。旋转在6次迭代后收敛,旋转成分矩阵见表4,旋转后的因子负载值更为清晰显示因子的实际意义。旋转后的成份矩阵(表4)显示:第一个因子对应营业收入、总资产、所有者权益合计、净利润四个指标,主要反映企业规模,称为规模因子记为F1;第二个因子对应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收益率、净利润率、基本每股收益四个指标,主要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称为盈利因子记为F2;第三个因子对应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三个指标,主要你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称为偿债因子记为F3;第四个因子对应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二个指标,主要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称为营运因子记为F4;第五个因子对应净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二个指标,主要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称为发展因子记为F5。
(三)模型构建根据旋转后的成分矩阵(表4)得出五个公因子的函数,其中ZXi为Xi标准化后的数据。SPSS20分析软件在进行因子分析时自动将所有数据都做了标准化处理。
(四)综合排名将样本数据带入公式(1)中,得到综合实力及各公因子的排名表,限于篇幅仅列出了2012年综合实力前十名的公司(表5)。
四、结论
通过因子分析构建了P模型评价汽车上市公司的综合实力,实证结果表明:(1)我国汽车上市公司中稳居前列的企业是:上汽集团、宇通客车、福田汽车三家企业。这说明上汽集团、宇通客车、福田汽车等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已经形成。这与目前汽车市场的现状相符,说明该模型能较好的衡量汽车企业的综合实力。(2)我国汽车上市公司在规模、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五个方面表现较不平衡,各企业依据自身优势选择不同的发展战略。(3)上汽集团综合实力排名一直稳居第一。上汽集团经过前几年的发展,其规模的不断扩张和盈利能力稳步提高。2012年上汽集团改变其不断扩张的战略,对集团内部管理进行调整,营运能力有所增强。(4)宇通客车在2010-2012这三年里表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综合实力稳步提高,尽管规模排名相对靠后,但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高的资本周转效率是宇通客车综合实力强的主要原因。(5)福田汽车近年来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主要是既注重企业规模的扩张又注重企业资本周转效率。因此,我国汽车上市公司要从战略角度把握自身优势,有选择性地增强自身实力。
参考文献:
[1]康瑞强、赵喜仓、朱锋炜:《企业综合实力评价方法研究》,《商业时代》2010年第3期。
[2]张力军、罗珍:《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指标的筛选方法》,《统计与决策》2008年第18期。
[3]华兴夏:《基于财务分析法的中国汽车企业竞争力研究》,《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
[4]刘宁、刘亮:《汽车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第7期。
精选大盘蓝筹兼顾收益与成长:招商大盘蓝筹基金致力于精选盈利持续稳定增长、价值低估、且在各行业中具有领先地位的大型上市公司股票进行投资。
该基金重点关注在各行业中具有领先地位、关系国计民生的资源垄断型大型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可以从中国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获益,分享中国经济高增长带来的长期稳定回报。此外,招商大盘蓝筹注重公司主营业务及盈利能力持续稳定增长,精选价值被低估和未来业绩成长的大盘蓝筹企业,在关注当期收益的同时兼顾成长性。
费率水平:招商大盘蓝筹的认、申购及赎回费率均采取阶梯式模式,认、申购费率随认购金额递减,赎回费率随持有期限递减。其管理费为1.5%(年),托管费为0.25%(年)。
基金公司
招商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是我国第一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招商基金管理公司运营稳健,管理规模稳步上升,截至2008年一季度末,管理公募基金资产规模450亿元,在全部60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22。
基金经理
黄顺祥,8年证券从业经验。2006年3月加盟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股票投资部策略分析师。现任机构投资部基金经理。
游海,5年证券从业经历。2006年5月加入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股票投资部,曾任公用事业及能源行业研究员,现任招商安泰系列基金经理。
产品点评
优选成长个股加入市场情绪因素:新世纪优选成长基金选择具有成长性兼具品质保障的股票,主要采取自下而上的主动投资管理策略,辅助以适当的资产配置和行业配置策略进行调整,从而避免行业集中度过高。值得一提的是,该基金将充分考虑市场中投资者的情绪因素:通过研究市场参与者的心理行为和价格的双向反馈,选择出最佳的投资时机。这种建立在行为金融学基础上,通过对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分析进行投资的策略,将成为该基金的一大特色。
费率水平:新世纪优选成长的认、申购及赎回费率均采取阶梯式模式,认、申购费率随认购金额递减,赎回费率随持有期限递减。其管理费为1.5%(年),托管费为0.25%(年)。
基金公司
新世纪基金公司于2004年12月9日注册成立。目前只有新世纪优选分红1只混合型基金产品,管理规模为17.16亿元。新世纪优选成长是该公司第一只股票型基金产品。
基金经理
[关键词]快递;航空枢纽;航空运输网络;重心法
[DOI]10.13939/ki.zgsc.2016.28.167
1引言
1.1研究背景
快递业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发展的,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一种产业。在快递运输方式上国外快递企业多采用航空运输,而我国大部分还是使用铁路和公路,在时效性方面与国外差距还很大,因此研究快递企业的航空运输网络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秦岩[1]指出航空物流业不过刚刚起步,甚至可以说还未起步。何明珂[2]指出“枢纽―辐射”式航空货运网络是快递企业的必然选择。吴桐水[3]指出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贵重产品成为人们的需求,采用航空运输既安全又快捷。张雄[4]认为顺丰速递公司不但保证了人们要求的时效性,也达到了盈利的目的,并且建立了完善的航空运输网络。刘华[5]指出快递一般是指由一个承运人全程用快捷和准时的方式,将货物从发货人处送达到收货人的货运服务。
1.3航空快递的优势分析
(1)运送速度快。
(2)破损率低、安全性好。
(3)降低仓储费、保险费和利息支出、增加资金利用率。
(4)航空运输空间跨度大。
2航空运输网络的规划
2.1航空运输网络规划的分析
要实现轴-辐式的航空网络的建立,就必须首先进行枢纽节点的选择。以下通过几个方面的分析来进行航空枢纽点的选择。
(1)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量。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着市场需求量,快递公司的业务量大小对快递公司的经济效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城市交通运输量。为了保证较高的载运率,枢纽航空点所在地区应该有较大的航空快件运输量,使得更多的快件减少中转时间和中转成本。
(3)地理位置。枢纽选择对地理位置的要求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航空运输枢纽必须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二是航空枢纽点的位置选择应该与其他航空枢纽点产生互补的位置。
(4)周边交通运输条件。航空运输枢纽是快递企业快件的航空转运中心,是在其覆盖范围内快件的中转和集散,因此,所处区域必须具备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
2.2航空枢纽节点选择的规划模型
设有n个备选枢纽机场,它们各自的坐标是(xj,yj)(j=1,2,…,n),枢纽机场的坐标是(xi,yi)
3申通快递公司航空网络构建
3.1申通快递公司航空运输网络枢纽节点的选择
假设航空枢纽的坐标为(X0,Y0),现在我们需要计算出X0、Y0,首先要确定每一个需求点每一天的需求量,并找到每个需求点的坐标,在地图上面找到各个城市机场坐标,由经纬度表示,详细如表1所示:
此地点距离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很近,基于现有机场的条件,我们就把华中地区的航空枢纽设立在武汉。
3.2申通快递公司航空运输网络
根据上述根据所建模型分别计算出华中地区、华东地区、华北地区各航空枢纽分别是武汉、杭州和北京。
4结论
本文得出的结论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明确了航空快递在快递企业中的竞争地位,突出了航空快递的优势所在,论证了我国传统快递企业向航空快递企业转变的必然性。②提出用重心法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航空枢纽点的选择,并提出求解方法。③通过定性分析对顺丰速运公司现有的航空网络进行分析,并以申通快递公司为例用上述数学模型求出航空枢纽点。④本文的模型对实际的运输网络构建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秦岩.我国航空物流体系发展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6.
[2]何明珂,程红晶.快递企业航空货运网络的构建[J].运筹与管理,2013(6):232-242.
[3]谢泗薪,吴桐水,李荣.航空公司“十一五”发展的战略问题及战略对策[J].中国民用航空,2004(12):24-26.
【关键词】大港油田;短期;长期;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4-0142-3.5
一、油田企业的市场类型和特殊性
分析一个企业短期和长期的经济效益,首先应确定一个企业属于什么市场性质,我国的石油市场基本属于寡头垄断市场,由几个大企业集团控制着绝大部分的石油生产量,但是目前国内石油价格已与国际接轨,我国参考国际油价对国内原油进行定价,油田企业不存在确定最优价格的问题,因此油田的原油生产经营处于近似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之中,只存在根据价格调整生产经营规模和控制成本问题。
油田生产经营和一般企业相比有其特殊性,主要生产产品原油和天然气,是以地下稀缺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为基础,自然资源的状况会对产量产生较大影响,自然递减是油田生产过程中的普遍规律。开发初期,油井递减产量小,随着开发时间的增长,油层含油饱和度与压力逐渐降低,原油产量递减加大而且速度较快,而且在不同时期的质量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在油藏资源有限情况下,原油生产经营规模不可能根据市场需要无限制的增加,生产经营者只能根据已经掌握的资源量及其品质以及市场油价来确定每年的生产经营规模(产量、投资)。
二、从短期看,努力追求利润最大化
(一)分析油田企业盈利的区域。企业的利润等于总收入减去总成本,用I=TR-TC来表示。由于我国石油价格由国家统一制定,则油田的总收入函数为产量的线性函数,等于原油价格乘以原油产量乘以商品率,用TR(Q)=P*Q表示。
在短期内,有生产要素的投入是固定不变的,企业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通过调整其可变投入进行生产经营。油田的短期基本界定为一年。所以短期总成本函数包括固定成本TFC和可变成本TVC,用TC(Q)=TFC+TVC(Q)表示。其中固定成本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是一条直线;而可变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是一条向上翘的曲线。因为受油藏自然条件、储量品位以及管理水平、组织方式的影响,不同油藏的可变成本存在较大的差异。按照先效益好后效益差的开发顺序,可变成本以加速增大的趋势上升,从而总成本函数也是一条随产量增加而逐渐上翘的曲线。
这样油田企业的总收入曲线与总成本函数就有两个交点,也就是存在两个盈亏平衡点,称前一交点为最低合理经营产量,后一点为最高合理经营产量,两点间的区域称作有盈利的合理经营产量区。用图形表示如下:
图1原油合理经营产量区图
从图1可以看出,企业只有在Q1到Q3之间的合理经营产量区进行生产才能保证盈利,盈利区以外的产量均会让企业亏损。
表1大港油田2000-2005年产量成本情况表
表2大港油田2000-2005年产量成本情况表
表32000-2011年原油价格情况表单位:元/吨
考虑到油田开发总成本在产量规模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急剧增加,总成本函数需要大量的数据并选择三次以上多项式进行拟合,本分析没有对总成本函数进行推导,求解出盈亏平衡点。只要原油价格高于平均总成本,企业即可盈利。
从表1、表2和表3可以看出,大港油田2000-2011年每个年度均在合理经营产量区生产。2002年油价最低时,当年的产量水平仍使原油价格略高于单位平均成本。2009年油价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大幅下降,单位平均成本大幅攀升,即使产量水平高于2002年52万吨,但利润几乎回到了2003年的水平。2010年和2011年原油生产成本相当,但由于全球经济回暖2011年原油价格高涨,使2011年利润水平超过2010年2倍之多。
(二)边际成本确定最大利润产量。在合理经营产量区生产的产量是不是能够获得最大的利润,就需要进一步计算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指企业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当实际产量未达到一定限度时,边际成本随产量的扩大而递减;当产量超过一定限度时,边际成本随产量的扩大而递增。根据经济学理论,当边际成本(MC)等于边际收益(MR)时,企业获得最大利润,此时的产量为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产量。因此边际成本对老油田决策是否增减产量,缩减或扩大投资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原油的生产每年都存在着逐渐递减的趋势,增产措施工作量逐年加大,油田企业的边际成本需考虑原油自然递减的情况,产量增加量中包括弥补当年自然递减部分的产量,即:MC=TC/Q=(TCn-TCn-1)/(Rn-Rn-1)=(TCn-TCn-1)/[(Qn+Qn)–(Qn-1+Qn-1)]
=[TC(Qn)-TC(Qn-1)]/[(Qn+Qn)–(Qn-1+Qn-1)]
=dTC(Q)/d(Q)
式中:TCn指第n年的原油总成本,TCn-1指第n-1年的原油总成本,Rn为n年的理想产量,Rn-1为n-1年的理想产量,Qn为第n年没有采取措施的实际原油产量,Qn为第n年的自然递减产量,Qn-1为第n-1年没有采取措施的实际原油产量,Qn-1为第n-1年的自然递减产量。根据上式,只要对总成本函数求导即可得到边际成本。
对于大港油田这样开发了40多年且规模不小的企业,短期内固定成本不会有较大的变化,变动的主要是操作成本,操作成本是引发边际成本的主要部分,而边际收益就是原油价格。考虑到税金及相关费用,根据MR=MC原理,当P-F=dTC(Q)/d(Q)时,实现利润最大化。其中P为原油价格(元/吨);F为单位产量分摊的税金及其它相关费用。
表42010年和2011年油井操作成本分级表
表52010年和2011年边际收入和边际成本情况表
从表4可以看出,油井的操作成本是逐级上升的,并且大于等于24美元/桶的油井的操作成本是急剧上升的。2011年与2010年相比,操作成本小于8美元/桶的井数所占比重下降4.66%,同时年产量所占比重也下降了5.15%;而操作成本高于24美元/桶的井数所占比重比上年增加了10.04%,同时年产量所占比重也增加了5.90%。由此可见,2011年与2010年相比,由于油田的开发条件越来越差,低产井、高含水井的井数及其产油量在全油田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导致油田高成本井的比例越来越大。
图2边际成本、边际收益、平均成本关系图
根据图2和边际成本法则,若边际收入>边际成本,可继续扩大合理经营产量,逐渐向Q2产量靠近;若边际收入
(三)从区块情况看不同油价下油田的经济效益。以上分析是从大港油田整体产量情况来看,以2011年为例从区块情况来看油田的经济效益。根据已开发油气田效益评价分类标准,
Q×I×(P-R)>C+F1+F2时为效益一类区块;
C
C操
Q×I×(P-R)≤C操为无效益井。
Q—年产量,I—商品率,P—不含增值税价格,R—单位税金,C—生产成本,F1—期间费用,F2—地质勘探费用。
调查的87个区块中,当油价处于40美元/桶时,效益评价结果如下:有55.65%的效益一类产量,有0.47%的无效产量。油价处于50美元/桶时,效益评价结果如下:有88.43%的效益一类产量,有0.47%的无效产量。当油价处于60美元/桶时,效益一类产量为92.13%。当油价处于80美元/桶时,有93.03%的产量为效益一类产量。当油价处于100美元/桶时,有99.66%的产量为效益一类产量。
表62011年区块效益评价分类表
油价对产量效益的影响较大,根据2011年80-100美元/桶的油价,效益一类井在油田的生产经营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在目前的成本不断攀升的状态下,如果油价较低时,无效产量所占比例会大增,且高效产量较少,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继续加强成本控制,以适应油价的大幅波动。
三、从长期来看,努力减少规模不经济
(一)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在长期,企业所有的要素投入都是可变的,企业可以使用更多的生产要素以扩大生产规模,生产企业所期望的产量,但扩大生产规模既可能获得经济上的利益,也可能引起收益的减少。一种是规模收益递增,意味着产出比例大于投入比例,若要素价格不变,单位产出成本下降,达到规模经济;一种是规模收益递减意味着产出上升比例小于投入增长比例,若投入要素价格不变,则单位产出成本开始上升,则是规模不经济。
(二)分析油田的经济规模。油田企业需要不断的进行勘探投资,获得更多的石油资源;需要不断的进行开发投资,增加新井,维护老井;需要不断的进行技术研究投资,提高石油采收率,石油的运输和销售需要专门的大型设备;职工需要经常的技术培训。为了寻找资源,减少递减,提高产量,油田企业不断的追加投资,这本身就需要石油企业有较大的规模,提高投资利用率,充分利用资源,才能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以求规模经济。上面我们分析了石油企业的规模经济性,但是这并不等于说石油企业的规模越大越好,经营规模过大使企业的有效管理和协调变得更加困难,这会引起生产效率的下降,而且石油资源的有限性,限制了石油的无限开采。因此油田企业要兼顾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寻找最合适的经济规模。
目前国内外研究经济规模,通常是以长期单位产品成本最低为标准来确定。如图3所示,长期成本曲线包罗着每一个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生产相应产出量最小成本点的轨迹,企业以此曲线为依据建置企业的规模,以便生产最佳预期产量。最低点E点为长期经济规模点。
图3长期平均成本与短期平均成本关系图
表72000-2005年投入产出情况表
表82006-2011年投入产出情况表
从表1、表2可以看出,大港油田自2000年至2011年平均总成本呈现先是平缓上升,后是加速上升的趋势。剔除钻井价格上升因素,从表7和表8的原油产能投资投入和产能产出的比例情况可以看出,2001-2007年产能变动比率大于产能投资变动比率,处于规模递增阶段,2008-2011年产能变动比率小于产能投资变动比率,处于规模递减阶段。回顾2008下半年到2009年年底,受金融危机影响,油田投资规模与产能建设规模多次调减、原油产量结构与总量多次调整,2010年、2011年依然是矛盾突出,开发储采比依然较低、勘探难度不断加大、稳产基础改善难度大、产量建设总量偏低、投资压力加大,油田的勘探开发工作仍面临严峻的挑战。
在现实经济中,规模收益递增与递减,规模经济与不经济是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规模收益递减最终会超过规模收益递增,多数油田企业尤其到了中后期时期都存在一个规模收益不变阶段,该阶段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对规模收益的作用相互抵消。所以企业应注重规模收益不变阶段,当规模收益递增减弱,规模收益难以发挥时,企业采取种种现代化管理,努力减少规模不经济,延缓规模收益递减阶段出现,LAC曲线具有平缓的底,这意味着规模经济将很快耗尽,而规模收益在相当的产出区间保持不变或近似不变。
关键词:快递物流业;十二五规划;加盟;直营;运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F618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Inthispaper,theactualsituationofthedevelopmentofChina'sexpressdeliverycompanies,andthemodeofoperationoftheexpresslogisticsindustryinChina,tocometothisconclusiondirectmodewillbecomethemainthemeofthefuturedevelopmentofexpressindustry,developmentofthe“12thFive-YearPlanandinaccordancewithourpostalservices”formulatedtasksandmeasuresputforwardathecourierindustrytransitiontothedirectlogisticsmodelnumberofrecommendationsandconsiderations.
Keywords:courierlogisticsindustry;the12thFive-YearPlan;tojoin;direct;operatingmode
近几年,伴随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我国快递业市场增长迅猛。2011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均增长迅猛。国家邮政局的《2011年快递市场监管报告》显示,2010年快递业务量达到36.7亿件,快递业务收入达到758亿元,同比增长57%和31.9%。快递业务收入占行业总收入的48.5%,比上年末提高3.5%。然而我国快递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曝露出若干问题,快递行业急需整顿与规划。
1我国快递物流企业主要运营模式
在目前我国排名比较靠前的快递企业中,除中国邮政快递、宅急送、顺丰快递属于典型直营型快递企业,其余包括“四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百世汇通、韵达),天天、速尔等多家企业均为加盟型企业。因此,目前我国快递物流企业运营特点为:以加盟形式为主,加盟、直营2种模式并存。
1.1加盟模式。加盟模式是指快递企业分支机构或受理点使用总部品牌各自经营、自负盈亏的运营形式。加盟模式的优点是网点建设资金投入小,建设周期短,使其具有低成本、规模和服务范围发展速度快的优势。也是这些优势使得加盟快递企业抢占了快件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加盟模式的弊端是由于加盟体制的原因,快递网络建设不平衡,利益趋向不一致,导致快件延误、破损、丢失的事件频频发生。加盟让快递企业迅速成为巨无霸的同时,也带来无数投诉。另外,服务支持体系的不健全,也使客户得不到完善的服务。加盟快递企业基本无全国统一电话,且员工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1.2直营模式。直营模式是指快递企业从总部到分支机构到受理点实行统一经营、共同盈亏的运营形式。直营模式的优点主要有操作规范,货物延误、破损、丢失的比率较低;服务好,可以方便拨打全国统一客服,客户发件、查件、投诉均可得到很快解决;形象统一,使用统一的标志、服装和车辆;便于管理,实行统一的规范,且分工明确;可以提供代收货款,而加盟模式不可以。
直营模式的弊端是分支机构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巨大、成本高、发展速度慢。淘宝成立之初,曾经找过宅急送合作,但宅急送没有办法适应淘宝的运作模式。因为淘宝的客户、卖家,都是分散在全国各地,要到客户家里去取货,而且配送的价格又非常低。对于做直营的宅急送来讲,很难实现盈利,因此与淘宝失之交臂。
2快递物流企业发展直营运作模式的必要性
2.1发展直营模式是快递业自身完善的必然趋势。从2种运营模式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直营物流模式属于高端市场,利润较高,注重质量;加盟模式属于低端营运,注重规模,以量取胜。要改变快递业加盟模式管理混乱、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必须要实现从加盟到直营的华丽转身。顺丰就是一个从加盟到直营成功转型的例子,成就了总公司、分公司、站点三级直营,末端员工“加盟”的“顺丰模式”。正是这种模式造就了顺丰速递的成功:2010年年收入130亿元,占整个快递市场份额的18%左右,一家独大,成为“四通一达”短时间内难以望其项背的先行者。
2.2发展直营模式是电商企业的迫切需求。另外从电子商务企业的角度考虑,几乎所有的电商企业都渴望有一些大的规范的快递企业能完全满足他们的服务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直营方式加强快递企业的实力和内部管理成为必然需求。
2.3发展直营模式是政府管理部门达成的“共识”。天津市邮政管理局局长齐亚力说:“粗放式的扩张导致发展后劲不足,网络发展不平衡,加盟商服务质量差等问题出现。加盟模式的缺点是,片面追求扩张网点,分站点和运营中心缺乏合作,导致核心价值缺失,服务质量很难保障。这种加盟模式抗风险能力极低,一旦出现中心站点运营困难,这种快递公司就会瞬间倒闭。”可见,以直营模式进行快递业市场规模的扩张是各级邮政管理部门希望和力主的,这在邮政管理部门的会上会下几乎已经形成“共识”。
3快递物流企业如何实现从加盟到直营的良好转变
3.1提升快递物流业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政策规定快递业服务标准。“十二五”期间,物流行业评级制度的试行,可预见下一步快递行业从价格竞争变成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竞争。《规划》规定十二五期间我国快递业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应达到以下标准:
服务水平:快递物流企业要构建多品种、个性化服务的产品体系,提高日递、次晨达等限时产品的比重。重点快递企业在省会及重点城市间快件72小时投递率90%以上。重点快递企业快件跟踪查询和信息反馈的便利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大幅度提升。
服务质量:重点快递企业达到《快递服务标准》。快件延误率降低到千分之八、毁损率降低到万分之一、丢失率降低到十万分之五以下。快递服务的社会用户总体满意度达到70分以上。
3.2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通俗的讲,创新就是让自已或潜在客户感受到不同于以往的新体验或更好的收益,受到客户欢迎,进而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企业对目前的运输、分拣或者包装设备和方法进行合理改善,可以通过运用技术创新策略赢得企业发展“蓝海”。另外,在普通的快递业务中结合不同的商业形式,也有可能创造出更好的效益。例如,2011年10月份有这样一条消息在网上被数次转载:顺丰联手7-11创新最后一公里物流服务,上海的便利店里未来将能快递。虽然,最后经求证此消息并不属实,但利用连锁便利店来进行收快件服务的商业模式在台湾已有不错的发展,而且顺丰也正在与其他便利连锁店洽谈此事。
3.3差异化竞争策略。近些年,我国各种中小型快递企业层出不穷,很多快递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功能雷同,主要靠规模取胜,企业间存在恶性竞争状况。这种情势下,快递企业应该避热就冷,走差异化路线。
差异化策略是一个避开低价竞争的方式,比如现在市场上一般的行业认识是:要速度找顺丰,要安全还是EMS。但是这种差异化还是不够,企业应该在市场细分上下工夫,形成自己的特色服务。比如某快递公司,只做50公斤以上的快递,他们成立的虽然比较晚,但效益不错。可以说,差异化服务将是未来企业的立身之本,而并非一味低价。
3.4加大政策扶持。推动快递物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保证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目前,我国快递市场不断开放,但一些法规政策造成了市场竞争的不公平,导致快递市场运行不合理,严重阻碍了快递业的健康发展。例如,2011年上半年深圳出台的“禁电令”,令快递企业痛苦不已。“禁电令”禁止电动自行车进入深圳几个主要市区。电动车是快递“最后一公里”重要交通工具,在深圳对快递服务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电动车就有七八千辆。而非邮政快递企业的车辆进入市区配送快递,其合法性还没有得到确认,使用客车运快件又属于违法行为。本就让企业头疼的“最后一公里”更是雪上加霜。
创造各类企业之间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在快递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之间、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外资企业与本土成长型企业之间,如何创造一个公平、平等的竞争环境,这是所有政策制定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
4快递物流业向直营转变时应注意的问题
4.1直营模式融资成难题。加盟模式之所以被很多快递企业采用,一个主要原因是加盟的门槛低,加盟点的建设投资成本低,而直营模式下,营业点的建设投资就大得多。据宅急送有关负责人介绍,对目前国内民营快递公司而言,城际间的快递必须开通100个以上的直营城市才可能形成理想的组织构架,但这样投资的最低规模就需要1亿元以上,这对于大多数民营快递来说是很困难的。
对于一些民营快递企业,虽然已认识到加盟的问题,纷纷投入到直营的改造进程,但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融资难”已成为很多急于扩张的快递企业的发展瓶颈。
4.2直营模式受加盟商抵制。对于加盟模式下的各加盟点,长时间的各自为政,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利益圈,企业若想对其进行收编直管就会遭受加盟商的反对或者漫天要价。
据了解,自去年以来,圆通发动的“加盟商收编直营”运动就有不少反对的声音。在北京,数家加盟商因不满意圆通总部给出的“收编价格”而拒绝合作。连已经成功的顺丰也不例外:顺丰10年前收回加盟站点时,也遭到不小阻力。
在直营改造过程中,一方面考虑到公司资金、人员的承受能力和当下的业务量,有时不得不用加盟的方式铺开网络;另一方面又担心加盟点过多,后期难以改造,而不得不将比例控制在一个容易收回的范围之内。一旦处理不好,就会骑虎难下,难上加难。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加盟
+直营”、“直营++加盟”或者“直营+”并存的模式作为过渡。
总之,直营化改制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快递企业不能操之过急。
5结论
本文结合我国快递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快递物流行业的营运模式进行了分析,得出直营模式将成为未来快递业发展的主旋律这一结论,并且结合我国《邮政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制定的任务和措施,提出快递业向直营物流模式转变的若干建议及注意事项。但直营模式虽好,也不是万能的。在我国目前的国情下,网络覆盖小、成本高成为直营模式的硬伤,因此加盟模式在一定时期内也有其存在的市场,应取其精华加以利用。
参考文献:
[1]李咏梅.民营快递企业的发展之路[J].现代企业,2011(8):43.
[2]祝超,袁振洲.由网络购物浅谈我国民营快递发展[J].物流技术,2011(7):34-36.
[3]郑丽.我国物流快递业发展之探讨[J].学术纵横,2008(10):137-138.
中小商业银行主要包括除交通银行以外的所有非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具体区分的标准是其资产规模及市场占有率两个指标。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广东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上海银行、北京银行、江阴农村商业银行等中小商业银行300多家。截至2004年底仅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就达46972.12亿元,比上年增加7171.94亿元,增幅为18.02%,资产占银行类金融机构的资产比重由上年的13.8%上升到14.86%;其中贷款28859.45亿元,比年初增加4268.62亿元,增幅为17.36%,在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的占比由上年的13.95%上升到15.24%。中小商业银行发展迅速。但是,由于中小商业银行在网点布置策略、产品开发及营销策略等方面与国有商业银行在具体选择上出现较大的雷同,因而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及市场机遇不断出现的时候还是发展的有些过于缓慢,如其资产占银行类金融机构的比重2004年仅增长7.68%,贷款业务市场份额在2004年也仅增长9.24%。
中小商业银行在具体的经营策略方面应该具有不同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制度安排,然而现实中,中小商业银行跟风严重,严重影响了其比较优势的发挥。
1、管理架构设置传统或者职责不清,机构运行效率低下。中小商业银行或者依据国有商业银行的机构设置方法进行机构设置,或者根据临时需要设置机构尔后重叠运作,由于不能很好的解决机构设置中的内部沟通问题,致使经营管理效率低下。前者中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本身规模庞大等特殊性,而中小商业银行的规模较小,因此原本照搬的机构设置模式只能是导致信息传递与运用效率受损;后者依据机构设置后的存在惯性,使得为某一临时项目设置的机构无法在项目完成后不能及时撤除,不仅直接影响整体运作效率、增加运作成本,更会由于其可能的非正常干涉而导致经营管理效率进一步损失。
2、营销网点设置盲目跟风,单网点效益差。中小商业银行目前极少考虑整体经济效率问题,通常只是考察绝对市场占有率、资产规模、网点分布多寡等直观数量指标,没有足够注重自己的运作成本——效益比的提升。而且通常的考核也是依据总量考核,所以中小商业银行尤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扩建自己的网点,盲目跟风建设,实行粗放式的扩张,在诸多银行已经进入的城市竞相设置网点。一方面这种盲目的跟进不仅出现进入成本高从而效益受损,而且由于竞争激烈产品营销难度大、无差别产品提供品牌树立难等因素影响,网点经营效益低下;另一方面,由于过分关注其他银行的举动,容易忽视新兴市场的开发,因而也丧失了高质量市场开拓和占有的先机,长远经营效益提升受到较大限制。
3、产品创新动力不足并与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脱离。由于高层次金融人才资源匮乏尤其“通才型”人才的匮乏和创新机构的无权状态,商业银行的产品开发能力受到严重限制。目前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极少把产品开发当作一个独立的部门来设置,即使设置了“市场开拓和产品研发部”或者“发展规划部”等类似产品研发部门,由于其与其他业务部门的平行运作,以及缺乏有权机构的独立有效协调——这种现状的存在导致产品创新能力提升困难及创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度低等问题都很难得到解决。
表1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近年主要产品创新情况及分析
创新产品具体创新点市场规模产品性能缺陷
信
用
卡
业
务无需担保大好经营风险加大,或者采用联系人方式实质又是担保责任,消费者和联系人感觉受骗,市场前景黯淡
联名卡小一般由于国内消费场所受限且规模过小,因而市场容量小,经济效益总量较小
以某特定群体为对象小一般在功能上没有实质拓展,甚至出现功能缩减,因而经济效益较差
表象创新大一般功能上没有拓展
消费需要密码大好没有全面推广
贷款
业务委托贷款小好市场主体没有意识,需要银行培养
助学贷款大差由于条件限制过多,致使产品无法营销
理财产品现金理财小一般缺乏专业人才保障,业务成本高等
销售保险中差非专业营销、没有跟进措施保障,容易引起客户的不满从而客户忠诚度降低
资料来源:根据各主要股份制商业银行网站及宣传材料汇总整理。
4、产品营销激励机制缺位严重。主要表现在对产品的营销过程缺乏考察,从而为片面降低成本而限制了营销积极性的发挥,激励强度和深度不足。
5、产品营销方式缺乏创新。目前主要的还是采用传统的营销策略——即是为了推销而不是营销去推荐一种而不是一揽子产品,因而营销的长远效益低而单产品营销成本高,总体经济效益必然较差。
此外,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人才引进和运用方面也是存在较多问题的,如不顾市场需求片面增加“国际专家”的引进,忽视对本土文化精通人才的引进等,这都将严重影响经营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因此,目前的各种营销架构设置、运作方式、营销方式、激励措施等都没有充分定位为银行利润最大化,所以在确定商业银行经营目标为利润最大化后,有必要根据这一要求进行经营策略的全面改进,促使经营策略的优化能在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中小商业银行盈利模型的建立
(一)、影响中小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因素
任何一个企业的经营利润来源从最直接的因素来分析,通常在数量上就等于总收入减去总支出。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其利润的计算同样可以这样进行,也就是它的利润增加来源于两个方面:收入的增加和支出的减少。前面已经假定本文的研究是建立在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的基础上,因此这里考虑中小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型是必要的。中小商业银行经营收入主要的源泉是产品销售带来的收入,而收入的增加和支出的减少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经营策略的选择及执行情况,那么研究那些可以导致经营效率并进而影响盈利能力的变动因素则是建立可为经营策略选择提供指导的盈利模型的必须。
从经营管理的角度对影响收入和支出的因素进行分解,通常包括:
1、资产规模(C):这里指的是核心资产规模,或者换言就是自有资本占有量。其多寡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地域范围、经营稳定的保障程度等。其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之贡献幅度及持久贡献可能取决于其他相关因素的跟进程度,比如人力资源的跟进、产品开发的跟进等。根据不同的跟进措施可能会对利润产生正的或者是负的贡献。对经营管理策略的选择和具体运行具有绝对的影响作用。
2、网点数量(W):这里主要是从网点可以在总量上扩大存款来源以及客户数量,从而为银行在数量上的扩张提供支持,并进而为商业银行利润的增加提供支撑。直观的分析网点数量是资产规模C的函数,即W=W(C)。其对利润的贡献大小取决于边际贡献率,随着资本的扩张先上升尔后下降,因此W是一个开口向下的曲线。它直接决定了银行表现的市场力量和规模。
3、人力资源(H):这是在创新成为推动银行利润增长的主要动力后的一种主要生产要素,不仅本身可以作为盈利模型的修正系数的一部分(相当于技术进步带来的规模扩张而具有的修正性质),同时也可以作为其他影响盈利能力的因素的变量。它是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策略选择科学与否、执行力度、及时有效修正程度等密切相关的一个因素,呈正相关关系。
4、产品创新能力(I):其对银行的盈利能力的正面作用是勿庸置疑的,由于创新能力主要依托人力资源占有的丰富程度及资产规模,因此,我们可以将其认为是H和C的函数(即I=I(H,C))。它对营销的产品质量和经济价值及营销手段本身等都具有直接的正面影响作用,从而对盈利能力的提升也具有正的作用。
5、业务范围(R):业务范围也是直接影响利润总额大小的一个因素,通常业务范围大,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资产组合来避免绝大部分的银行机构非系统性风险和其他行业系统风险,因而可以认为它与利润呈正相关关系。其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资产规模C(正相关)和人力资源H(正相关),函数表示为R=R(C,H)。
6、机构运作效率(E):包括机构设置和机构运作两部分,它对银行的经营管理策略的及时执行及执行中的偏差及时修正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人力资源C的函数,与其正相关,并受其他诸如人力资源整合优度、机构设置优度等的修正,对经营效率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函数表示为E=E(H,O),其中O表示其他修正因素——即人力资源整合优度和机构设置优度及其他影响机构运作效率的因素。
(二)、模型的建立
根据前文对影响盈利能力的因素的分析,我们首先可以建立一般形式的盈利模型,即
P=P(C,W,H,I,R,E,O)(1)
其中P即利润(Profits),这里取利润增长率,以确保与各种变量相对数性质保持一致,其他各变量即前文分析的内容,均取相对数。
由于(1)式中W=W(C)、I=I(H,C)、R=R(C,H),所以我们可以将(1)式进行简化,即
P=P(C,H,E,O)(2)
这样我们把中小商业银行盈利模型建立的重点就放在C、H、E、O四个因素上,针对中小商业银行的特点并根据前文的分析,资产规模可以促使经济效益变化呈现开口向下的抛物线趋向,即P关于C的函数应该是二次函数形式最具拟合性,同时系数α应该为负数;人力资源的占有增速越快对盈利能力的增强就越能起到支撑作用,同时其对盈利能力的增强具有非线性的乘数作用,因而可以视为对P的贡献程度为(β﹥1);对参数E的分析类似于H,因而也可以认为其对P的贡献程度为(γ﹥1);对参数O,由于其属于其他因素,我们为简便函数设计,可以视为一次线性的。同时这里的盈利能力被认为是盈利的增长速度,所以可以将各参数进行直接相乘,以确保增长比率在可控制范围内,并且保证修正系数较小。
于是我们得到P关于各参数的函数:
P=υ(α+bC+c)O(3)
其中υ为修正系数,且υ﹥0,υ、b、c均为常数,其他变量从上述分析。
(三)、模型的基本分析
根据(1)、(3)式可以对各参数进行求导,以便分析各因素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程度,具体结果及分析见表2和表3。
表2根据(1)式的计算结果和分析
项目及结果增强盈利能力意义分析
/
(先大于0后小于0)资产规模的增加是必要的,但是要视其他跟进因素的完善程度而循序推进
/
(大于0)对网点数量上的扩张要同时注意质量即经济效益的提升,否则将会出现不必要的总体经济效益损失
/(大于0)
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而言具有绝对的正效应,因而要加大投入
/(大于0)
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而言具有绝对的正效应,因而要加大投入
/
(依C情况)由于其不是一个稳定的结果,因而要注意中小商业银行的性质和市场定位妥善处理,避免因业务盲目扩大而增加经营风险
/(大于0)
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而言具有绝对的正效应,因而要加大投入
/(不确定因素)
视市场环境及银行其他因素的变动跟进情况而定
表3根据(3)式的计算结果和分析
项目结果增强盈利能力意义分析
2υαC+b由于υ、α均为正数,b、C为常数,故此结果不能得到一恒量,对盈利能力的作用不确定,因而商业银行有必要对资本扩张规模和速度及资本结构安排等进行妥善处理
/
υβ
呈绝对的正数,因而要尽量增强人力资源丰富度
/
υγ
呈绝对的正数,因而要尽可能提高机构运作效率
/
υ大于零,因而在其他变量跟进时也要紧贴跟进改善
三、基于盈利模型的经营策略建议
结合前文关于盈利模型的建立和分析以及基础的商业银行管理理论,对中小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策略选择提出下列建议:
(一)、基本经营管理架构建设和运作方面
为保障盈利能力的不断增强,我们在这方面要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提高中小商业银行机构运作效率及其他因素方面,可以从以下几点对经营管理构架建设及运作进行优化。
1、建立便于信息及时有效传导的组织结构体系
为便于信息的流通,在组织结构体系的设计上要注意尽可能避免对信息传导产生阻碍或者递减信息效用的组织架构。针对中小商业银行在机构数量及业务量上较小的现实,从信息传递的角度理应采取直线式垂直领导、平行分业务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架构。
2、针对市场变化需要建立高效的、有权的非常设机构
中小商业的优势在于灵活多变,充当金融产品零售者(retailer),其相比大型商业银行主要承担金融产品的批发者(wholesaler)而言,对市场的贴近程度更高,对市场信息的变化反应要相当灵敏才可以,而且为避免其他部门对信息理解的干扰和应对策略出台的滞缓,应该有针对性的建立临时的高效且有权的机构负责市场信息变化的收集及应对策略的研究、监督其他部门的配合执行等。
3、设立直属董事会领导的产品及服务创新部门
为保证市场需求信息的及时传导和产品开发过程中、产品试营销过程中的信息传导的高效,以及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资源协调利用,提高产品开发的时效性,有必要建立直属于董事会的产品开发及服务创新研发部门。
4、实行分支机构组织结构的本土化优化
中小商业银行由于自身资产规模较小,分支机构建设在数量上不具备任何优势,所以其在网点建设方面就应该更加注重单网点经营效益的考虑,同时,在分支机构如何实现盈利能力的最大化问题上,有必要实行经营管理权限的本土化特征改造,尤其在进行业务创新方面,对总行的创新部门应该具有优先的话语权,以确保产品具有能够满足当地市场特定需求的功能。比如对贫困地区的学生可以适当开发以户籍地为基础的个人助学贷款、对私营经济发达地区可提供私营经济体经营特别贷款等,从当地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入手在促进当地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长足发展。
(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在表3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明确的,中小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更应该注意人力资源的管理,注重人才的引进,对人才的引进重点要从注重可以拉揽存款客户的人力转变到可以提升产品竞争力的人才引进上来,只有在人力资源占有丰度上有较大的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增强才有根本的保障。
(三)、资产规模扩张及业务扩张方面
由于中小商业银行在其他跟进措施的跟进程度及跟进速度等方面容易受到自身人力、物力等方面的限制,因此,在资产扩张方面应该避免盲目扩张,以便尽可能降低财务运作成本,增强盈利能力;另外在业务扩张方面也要注意不能一味扩大业务范围,尽可能避免业务部门的虚置造成的资源浪费。
[关键词]两税合并;税收规划;盈余管理;方式;选择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02.020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2-00-02
0引言
伤昂喜⒈尘跋拢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采用统一的所得税税率,税率变动幅度较大,企业要想在这一形势下实现更好的发展,也应尽快对税收筹划、盈余管理工作进行调整,并结合企业实际和两税合并的政策,选择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充分借助两税合并政策的优势,实现合理避税,尽可能地减少企业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两税合并下的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
两税合并的核心在税率方面,要求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遵循统一的标准,统一实行法人所得税制和税收优惠政策,从而对所得税税率进行简化、归并,明确外资企业在国内的纳税义务。在2007年3月16日,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这也表明,两税合并政策在我国的正式实施。对一些高税率的企业来说,两税合并政策的实施大大降低了其所得税的税率,而对于某些企业来说,这一政策的实施,会使其法定税率逐年提升。因此,企业必须基于这一税收政策和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税收筹划工作。但税收筹划工作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筹划成本,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成本,企业会选择通过盈余管理的方式,进行合理避税。
当前企业所用的盈余管理方式主要可以分为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种。前者主要是要求企业通过对应计项目的管理调整利润。后者则是通过对企业实际的经营活动进行管理,以达到调整利润的目的。在两税合并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还应基于税收筹划的目的,合理选择盈余管理方式,确保合理避税的有效性,从而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2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
2.1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理论基础
盈余管理方式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众多研究学者都将避税作为企业的重要盈余管理方式之一,因此,大多是针对盈余管理方式的研究,都选择利用美国1986年的减税法案作为理论基础。该减税法案实行后,1986-1988年,美国将企业所得税税率从46%递减至34%。由于减税政策具有固定性,因而很多专家学者都认为,若是企业管理者采取收益递延等方式,便能降低税收成本。同时,国外很多专家学者也基于本国税收制度的变化,展开了针对性的盈余管理研究。例如:马来西亚学者针对本国1990年颁布的减税法案开展了盈余管理研究,并证明,当时马来西亚的一些大型公司,存在通过递延收益降低税收成本的现象。1986-1990年,许多国家规定黄金采掘行业的公司不需要缴纳所得税,这一行业的上市公司虽然没有开展会计盈余管理,但也通过提升黄金采掘效率而实现了真实盈余管理。
在国内,我国一些专家学者也基于两税合并背景对盈余管理展开了研究,并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税合并政策实施后,我国一些税率下降的公司,出现了明显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而一些税率上升的公司,并没有采取明显的盈余管理对策。而在两税合并背景下,国内公司是否会通过盈余管理方式的合理选择而达到避税的目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2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研究假说
在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研究中,可以提出两个假说。第一个假说,在税收合并背景下,税率降低的企业会在盈余管理过程中,选择采用应计盈余管理的方式降低成本。对于一些公司来说,两税合并能够使其税率降低,将应税利润从2007年向后递延,则缴纳了更少的所得税,并获取了一定的时间价值。因而,这些企业极有可能基于税收筹划的目的,开展盈余管理工作。在这一过程中,税收政策具有固定性,给定避税收益也是固定的,企业需要调整利润,若采取真实盈余管理方式,会对其正常运营产生一定影响,而若是采用应计盈余管理,则能在确保企业正常运营的同时,降低管理成本,因而,在收益给定的情况下,企业在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上,会更加倾向于应计盈余管理方式。
第二个假说,在税收合并的背景下,税率提高的企业在税收筹划过程中,不会选择任何一种盈余管理方式进行盈余管理。税收合并政策实施后,一些企业会出现税率上升的情况,为了能够使这些企业更好地适应这一环境,国家为其设定了3年到5年的过渡期。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税率变化会相对较小,税收筹划行为并不明显,即使通过盈余管理的方式,能获取的效益也并不明显。同时,在盈余管理成本上,由于与税率降低的企业相反,税率提高这些企业需要调高利润,因而,若是选择应计盈余管理模式,会引起审计师的关注,并带来较高的管理成本,而若是选择真实盈余管理方式,则会带来比应计盈余管理更高的成本,影响了企业的实际收益。因而,这些企业很可能在税收合并的背景下,不采用任何一种盈余管理的方式进行税收筹划。
2.3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假说的验证结果
相关研究学者基于两税合并的背景,也针对国内企业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基于Jones模型和相关计算方法,对某行业某一年度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了分年度分行业的回归。采用DAC代表操纵性应计项目,并设计出能够切实反映出真实盈余管理的总体计量指标。其次,分别构建了应计盈余管理行为检验模型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检验模型,并分析其存在的各类变量。最后,研究学者将从国泰君安数据库等获取的729家企业的2007-2008年的数据作为样本,并根据税率变化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两税合并政策实施后,出现税率上升的企业;第二类为两税合并政策实施后,出现税率下降的企业;第三类为两税合并政策实施后,税率未出现变化的企业。其中第一类企业为86家,第二类企业为353家,第三类企业为290家。将这些数据全部融入所构建的模型中,并展开描述性统计、单变量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
专家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税率下降的企业DAC值在1%水平以上具有显著性。因而,这类企业极有可能在税收筹划过程中,选择应计盈余管理方式。而税率上升的企业通过统计分析后发现,其各项指标中,只有酌量性费用操控指标存在显著性,且显著性为负,因而无法证明其是否会通过盈余管理的方式进行税收筹划。同时,税率未发生变动的企业,在2007年和2008年两年间的盈余管理方向存在一致性,都出现了正向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和负向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因而可作为参照样本。而税率下降的企业通过对其DAC值显著性的分析表明,其存在明显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但无法证明其存在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税率上升的企业通过各项指标的均值配对检验,显示其并不存在明显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
在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对假说进行验证的过程中,为了避免验证结果受到极端值的影响,研究人员也提前对所有的连续变量进行了1%的缩尾处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税率下降的企业选择使用应计盈余管理方式,能获得一定的税收优惠,并获取相应的时间价值。而税率上升的企业,由于其本身采取盈余管理所获收益不明显,因而无法明确其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同时,发展速度越快的企业,越不愿意在税收筹划过程中选择真实盈余管理方式。而这一情况产生的原因是真实盈余管理方式的运用,会对企业绩效和未来发展造成消极影响。
2.4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研究结果讨论
以上的研究结果表明,税收合并政策的实施,对企业税率和利润都有一定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税率降低的企业,通常会选择应计盈余管理方式进行税收筹划,而税率提高的企业,通常不会通过盈余管理的方式进行税收筹划。同时,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策略的选择时,往往会对这一策略的实施成本进行充分考虑,若是成本较高,企业会放弃对这一策略的应用。而政策的制定者,只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企业的低成本税收筹划行为进行相应的限制。
3结语
伤昂喜⒈尘跋拢企业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采用税收筹划对策,适当运用盈余管理方式。相对来说,制定策略的人,也需采取一些对策,对能够抵消税收政策影响的行为进行限制,从而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作用,实现企业和市场经济的共同稳定、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旅游网站电子商务技术创新收益递增个性化
1引言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和丰富旅游资源的国家,现已成为亚洲旅游大国,今后20年,中国还将成为世界旅游强国。2004年全国接待入境旅游人数达1.08亿人次,分别比2003年和2002年增长18%和10%。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4100万人次,分别比2003年和2002年增长24%和11%,有望超过意大利跃居世界第4位。旅游外汇收入达255亿美元,有望超过德国和英国,跃居世界第5位。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2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每年接待的入境旅游者将达到1.37亿之多,每年出境、出国旅游者也将有1亿。
我国国内的旅游市场潜力同样不容小觑,虽然现在国内旅游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还很小,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民的旅游意识正不断被激发起来,2004年数据表明,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9.3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超过4000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5.9%和3.1%。
2022年后我国的旅游业将步入发展的黄金时段,届时电子商务和网络产业也将趋于成熟,2004年底我国网民数量已逾9000万,网上消费市场商机无限。在这种背景下,旅游、电子商务、互联网络的迅速融合将不可避免,并创造出难以估量的价值,网络旅游将推动IT领域内互联网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也将为旅游业界带来新的生机。
2市场前景分析
我国很多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原来只不过是普通的计算机网络公司或依托计算机网络公司而建,但同旅游行业的结合,赋予了其新的市场前景,成功的实现了向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转型:有与订房中心或旅店合作,提供网上宾馆客房分销的;有与机票、车票点合作,提供便捷客运服务支持的;有与各地星级酒店合作,为各类商务差旅活动提供休闲服务的;有与旅行社合作来为客户提供特定的旅游线路、完善的旅游地安排及导游服务的等等。经过一种或多种转型过程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还可实现根据客户自己的喜好设计自助旅游路线,预订票务宾馆等,为满足客户个性化要求,还可提供各种可选的支付方式。
通过技术创新转型之后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在技术这一生产要素上的投入大大提高,使得其具备了成本优势、网络效应和束缚用户的常规效应,所有这些特征导致了收益递增的产生,其本质体现了从一种领先到进一步领先的趋势。如携程网并购国内酒店预订规模最大的北京现代运通公司成为国内最大的酒店预定业务公司,而后者是国内第一家利用800免费电话进行酒店预订的订房公司,很快规模效应开始显现,携程的月订量就猛增到15万人次,一个月仅酒店预订的交易额就有6~7千万元。
3产品策略分析
旅游产品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无形性和静态性,特别是其在市场经营活动中以信息形态方式表现。因此信息技术的参与对旅游业的影响重大,其中网络信息技术对旅游业的这种信息形态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旅游业和互联网资源经技术创新后融合成的旅游网站,使传统的旅游运作方式得到极大的改善,并创造出了新的产品价值。它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的优势,互动、开放、动态、整合各地旅游资源、不受时空限制。同时还利用了电子商务的模式,通过架构在旅游商务网站平台上,使交易操作程序简便,交易环节兼并压缩,交易成本大幅节省,交易的效果也将变得非常显著。
我国现在的旅游网站良莠不齐,比较有实力的品牌网站数量不多。大多数旅游网站还仅仅局限于在网上做一些旅游产品的广告宣传介绍或是客房票务预订,商务电子化程度太低,技术创新力度不够,还不能全面涵盖游客日益增长的对吃、住、游、行等各方面的基本需求,更无法为游客提供个性化要求的旅游产品。旅游电子商务网站要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打出自己的品牌必须要兴建起个性化自助服务的商务网站平台及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可提供专业便利的全程个,这才是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得以长期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
以旅游产品销售的主要内容之一酒店客房预订为例,传统的宾馆客房预订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不能实时向客户反映客房的订购状况。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基于B/S的网上订房系统数据库应与其上游宾馆内部的客房管理系统数据库实现向前集成,在不改变宾馆数据库所有权的前提下实现资源共享,以便及时掌握上游客房状态数据,抹平“牛鞭效应”。旅游网站与饭店确认预订的环节实现BPR(业务流程重组),与客户的互动交流实现CRM(客户关系管理)为消费客户提供更具时效
、更经济、更富特色的服务。同时旅游网站的访问量也将会因此而大幅提高,使得更多的宾馆愿与其联盟合作,随着后备客房资源变得越来越丰富,消费者的选择余地也就越加广泛,旅游网站的吸引力也就更大,访问量得以不断攀升。这是一种良性循环,旅游商务网站在技术创新的驱动下不断挖掘产品内涵,做强做大,实现收益递增。
4盈利模式分析
4.1以基于B/S的电子商务网站为平台
在这个平台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产品信息,如在酒店客房预订中,酒店的地理位置、周边的设施环境、旅行的交通选择、离旅游景点的行程,都能够迅速在这个网站上查到,并由客户自行选择适合自身的旅游产品,以满足其个性化的要求。目前全国旅行社的总市场占有率还不到5%,其余95%都是散客。这种情况便于旅游网站以电子商务模式来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并具备较高的盈利潜力。在操作过程中,传统的旅行社跨地域经营是具有局限性的,但旅游网站以互联网为基础,经营范围广阔。在产品形式上,前者以组团观光旅游为主,后者定位在商务旅行、自助度假旅行,主要面对散客;从服务手段来说,前者通过店面进行,后者则通过网络、电话。随着近年来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散客旅行的趋势越来越显著,旅游网站的盈利优势也越来越大。
4.2走不断扩大电子商务化规模之路
架构在互联网基础上使旅游网站在线上能较快扩展其影响力,再通过线下配合实现盈利。旅游网站与旅游服务企业合作,如酒店、旅行社、旅游景点等,将他们的业务电子商务化。再组建旅游网站周边线下单位,以拓展网站线上部分的功能和业务,如话务中心等。通过采取并购、合作、加盟、自办等手段,来加快自身电子商务化的规模,发挥整体优势,实现规模效应和收益递增。
4.3利用技术创新开展多元化经营
传统旅游行业融入新工具新流程进行技术创新,不仅保留传统原来做法的长处,还把传统的经营运作通过高科技升华,产生规模效应,并研发出拥有核心技术的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旅游网站还将技术创新后的产品系统化并细分市场,在保证现有业务领先的基础上,进行诸如团队、会议预定等相关新业务的多元化延展,深度挖掘网上消费市场潜力,形成完善的自主研发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并通过整合线上线下渠道,协同工作来运作自有品牌,加强网站品牌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充分提高盈利能力。
5制约因素分析
5.1认知制约
如今网络经济发展迅速,但旅游产品供求双方对网上营销的认知程度普遍不高。旅游网站技术创新力度不够,电子商务化程度还很低,如在线交易,电子支付等还停留在探索阶段,更缺乏对客户认知和应用电子商务的积极引导。要知道网站正与“认知产业”打交道,尽管产品本身价值不高,但观念价值连城,网络经济进入为技术所统治的时代。
5.2环境制约
尽管电子商务发展速度很快,但就其周边环境的发展而言还不是很纯熟,电子商务法律体系还存在一定缺陷,网上交易和支付技术也未能真正解决,因此网上交易缺乏安全和可靠的环境,导致网上营销信用度无法保障,对大众缺乏吸引力。客户更愿意在网上浏览和搜索信息而不是进行交易,进一步阻碍了网站深层功能的研发挖掘。
6发展对策研究
6.1创新旅游信息管理工作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但分散,因此旅游信息的采集加工整理非常重要,只有熟悉旅游专业知识和互联网用户特征,才有可能挖掘到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还要密切关注并及时获取业内最新信息,在网站实时。
网站内容应保持全面而且最新状态,特别是面临旅游高峰期。站内信息要便于检索,语言版本要开放。界面应美观实用,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增强网站的动感效果。网站还可以增设交互拦目,与游客进行网络交流,拓展特色栏目的深度和广度,体现网络开放、互动的特点,增强客户的参与意识。
6.2开拓旅游电子商务模式
旅游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网站应将服务项目进一步深化、细化,不断提高现有服务质量和配套服务来提高网站信誉,展示自身可信度,提供完备的会员注册、升级、折扣体系,延伸客户关系管理到网上。
同时网站应采用线上线下多种支付手段结合的方式有效解决旅游电子商务支付的瓶颈问题,为电子商务发展营造便捷、安全、可靠的交易环境。
6.3明晰电子商务法律知识
电子商务涉及的法律问题比较复杂,涉及到合同约束力、知识产权保护、隐私权保护、网络服务商责任等。
7结束语
旅游网站能够将旅游与电子商务的价值在更高层面上得以升华,使旅游业的经营管理、服务消费、研发创新等活动在网络的背景下产生新的方式及流程。旅游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已经成为许多游客出行前必要的选择和参考,只是目前网站的各方面还不够完善、游客还不能完全依赖网站来进行旅游活动的策划和
消费。对此我们应积极研究发展对策,改进现有功能,开拓新的服务,使电子商务与传统旅游真正实现优势互补,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吴晓波,伍华,芦庆梅等.网络时代虚拟经营的基本模式和管理原则[J].科学管理研究,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