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计划安排

水产养殖学概论(6篇)

发布人:网络 发布时间:2024-05-02

水产养殖学概论篇1

(一)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

目前,我国高校水产养殖课程大多数还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教师口头讲授,课件展示,讲授内容大多偏重于书本知识,冗长生硬,对学生来说空洞乏味。虽然多借用多媒体技术,但不可避免还有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也难以激起学习积极性。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课堂上很少认真听讲,一般在睡眠或在手机玩耍中度过,甚至出现逃课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信心和动力,理论基础不扎实,专业知识不巩固,已成为很多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学非所用、学无所用的主要原因。

(二)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全面展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知识

水产养殖学专业是一门实践应用型很强的专业学科,其课程设置不乏多门与室外实践应用相关的专业课程。课堂授课大多以理论为主,对于与实践应用相关的知识点难以深入介绍,即使结合具体的图片,学生也只能略懂皮毛,对于具体的操作印象不深。由于受教学环境与实践条件的影响,绝大多数高校对于与实践相关的基础内容无法一一安排室外现场实习。缺乏形象的实物演绎与理解,学生对该部分的知识只能死记硬背,进而影响了其学习效果,限制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与开发,最后学生只会纸上谈兵,缺乏具体的实践操作经验。

二、水产养殖专业课程教学开展视频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变革和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在当代大学教学中也日益得到广泛应用,教学方式也逐渐出现了多元化,多媒体教学素材,高清图片、动画模拟、视频教程等多种教学元素已逐渐融入当代教学环境中。其中,视频教学图文并茂、动感鲜明、生动形象地展现课堂上无法操作的内容,已逐渐成为传统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工具。

(一)视频教学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带动课堂积极性

目前水产养殖专业课程教学方式大多以板书和文字讲解为主,大学生每天接受不同课程的学习,头脑中充斥着大量的文字概念与符号,久而久之难免会产生疲劳与枯燥之感。视频材料蕴含着丰富生动的画面、文字、声音等直观的视听信息,图文并茂,给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单调沉闷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轻松活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更深入了解水产养殖具体操作的过程和细节。此外,传统的讲授方式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而将视频技术应用到水产养殖专业课程教学中,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观看视频,从视频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

(二)视频教学更能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普通教学手段难以清楚地讲解知识,如一些较为抽象难懂的知识点,或者是普通教学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的技术过程利用视频技术会让该部分知识难点变得直观形象,显著提高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巩固记忆,加深理解和思考。如在讲述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中最基本的人工催产操作技术,如果用传统教学方式,借助教材的文字描述以及相关图片的剖析讲解,尽管教师讲得鲜明生动,大部分学生仍难以明白整个过程的原理操作,或是难以把各部分的技术操作相互衔接,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三)部分水产养殖学课程需要通过视频展示才能有效突出课程亮点

由于专业本身的特殊性,水产养殖学专业设置了许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倘若仅仅依靠教材的讲解,学生大多数只能掌握基本的理论概念,对于与生产实践相关的技术内容无法全面了解。此外,文字是单调的,许多简单的原理现象以及技术流程若转化为文字性描述会占用较多的内容篇幅,需要花费较长的讲解时间才得以把问题阐述清楚,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更会让教学陷入沉闷的境地。虽然室外实地观察可有效解决这方面问题,但每次上课专门进行室外教学也不现实。且多数实践内容容易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无法一一开展。如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大多数实践内容跟繁殖有关,而鱼类的繁殖习性受季节和温度影响较大,繁殖时期一般在3~6月份,倘若授课时间未逢其时,或课程安排于下半年,这方面的实验以及实地观察就无法开展;又如水产动物疾病学,病害的爆发都具有不确定性,受养殖品种、温度、水体环境等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也限制了室外实践教学的开展。

三、在水产养殖专业课程中如何有效利用视频进行教学

视频教学在实践应用型专业课程教学具有其不可忽视的优势,但也并非万能。在水产养殖专业教学中也不能一味依赖视频教学的模式,毕竟视频技术只是作为教学工作中的辅助手段,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合理应用视频材料,与传统文字教学方式相结合,取长补短,才能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视频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不能过多依赖视频教学方式

视频教学在水产养殖专业课程中可以带来显著的教学效果,但也不能说明今后的教学方式一律采用视频教学代替传统教学,而是应该重视视频技术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首先,过多依赖视频材料会助长学生的惰性,让学生习惯了上课观看视频,而忽视了理论知识学习的主题。同时,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很难有足够的时间认真做笔记,也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此外,水产养殖专业虽然许多课程内容与室外实践相关,但也有绝大部分内容是基础理论知识点,例如专业性的概念,原理,发生机制等等,必须以文字讲授为主,以巩固学生头脑中最基本的理论框架与概念,对于那些较为抽象难懂的知识点,实践型的技术操作流程和实验等需要通过视频材料才能直观形象讲解的内容,合理性的引入视频材料,结合文字讲解,才能有效提高整个教学效果。

(二)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安排,提前准备视频材料

在进行每门水产养殖专业课程授课之前,我们需要认真制定教学大纲,整理具体的教学任务,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确定授课方式,确定需要应用视频材料的章节和内容,提前准备与此相对应的视频材料。此外,对于每个视频,任课老师在课前必须认真观看一遍,理清讲解思路,保证课堂中能够有条理讲解视频的内容,进而引出该章节的重点与难点。

(三)在众多视频材料中应择优而取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视频种类越来越丰富,来源也越来越广泛,琳琅满目的视频资料在互联网上都能获得。对于众多的视频材料,任课教师要根据自身的课程需要对视频素材进行适当的分类和筛选,选取合适的视频资料作为授课素材。如有关鱼类受精卵发育过程的视频网络上就有十多个,但是选用的鱼类材料,视频时间长短,拍摄手段等各有差异,而有关鱼类增养殖技术方面的视频更是多不胜数,任课老师要根据具体的课程要求,针对性选择合适的教用视频。

(四)原创性实拍视频材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动力

互联网上的视频五花八门,许多视频学生只要上网也能轻易获得。可能教师上课中播放的视频部分学生之前甚至很久以前就在网上看过,视频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故倘若条件允许,教师最好多收集第一手的原创实拍视频应用于教学上。譬如任课教师与校外的试验基地,实习企业,研究单位合作交流,获得相关教学内容中的技术操作实拍视频,或者自身参与相关室外实践和技术交流的同时,在现场进行拍摄获得第一手实拍视频。

四、结束语

水产养殖学概论篇2

但是在近年,海洋的部分海域也开始成为私法规范的对象,其变化的动因在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海洋利用技术的提高以及对海洋利用方式的变化。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人类愈加注重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人们利用海洋资源方式的更新和范围的扩大,特别是海洋养殖业和海洋采矿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人们对海洋的一部分即海域的排他性使用逐渐普遍化。从事海洋养殖业,诸如养殖鱼类、藻类、虾蟹类、贝类等,需要长期稳定占有使用特定的海域;从事海洋采矿业,诸如海上开采石油天然气,需要在采矿区建筑钻井平台或采油平台,这也要长期稳定占有使用特定的海域;另外,在离开海岸的水中修筑建筑物或游乐设施,划出一定海域作为旅游业者经营的游览观光区或休闲游乐区等等,也需要长期稳定占有使用特定的海域。人类对海洋利用方式的变化,提出了许多必须以法律回应的问题。(1)从事海洋养殖业或海洋采矿业等,需要对特定海域进行长期的稳定的占有使用,而且这些特定海域可以利用现代测绘技术简便确定。因而这些特定海域具有可利用性和可特定性,完全可以作为民法上的物。(2)为了有效利用海洋资源,特定海域利用者的经营活动必须得到法律保护,必须不受他人干涉。因此,不仅要通过公法维护国家对海洋的支配,也要通过私法维护海域利用者对特定海域的支配。(3)从事海洋养殖业或采矿业的经营者因此对特定海域存有特别的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首先应当得到民法的确认和保护。(4)对特定海域使用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关系中,包括海域使用者与海域所有者即国家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不能仅仅通过行政法来调整,也要通过民法来调整[2].

传统民法上物的概念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行的,但并未考虑到海域、水流等这类具有流动性、不宜从同一性的角度把握的物。海水本身是无法特定的,但将海水放到一定的空间上来理解则是可以特定的。就我国法律的规定来看,海域的特定性强调其空间性,对海域的理解应该是特定范围内的海水体(而非海水量)及其海床、底土。

对于特定海域的利用是由众多权利主体进行的,这就是对海域资源的共享性,一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利用行为一般均会影响到其他人的利用,例如,海域处在不断的运动中,某一海域的海水流到另一某片海域中,同时另一片海域的海水又补充进来,海水就是在这样的运动中存在着,也正是由于海水的这种流动性,使得海洋污染的规模更大速度更快,一个地区的海洋事故会迅速波及其他地区,迅速形成规模性的灾难。海域的共享性不仅指不同海域使用权人之间的共享,还应包括不同时期对同一海域的共享,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为此,必须对各种利用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

海洋使用权作为用益物权之一种,同样须以不动产登记作为权利公示方式。但是在传统的不动产登记中,海域不属于登记范围。建立海域使用权制度,必须解决有关海域使用权登记的主管机关、登记方式等问题。海域虽然广大,用现行测绘技术完全可以对特定海域予以准确定位,确定其四至边界。对于具体海域使用权的标的物范围,可以根据其面积大小、离岸远近,分别采取设置浮标定位、根据沿岸测量标志相对定位或者地理经纬坐标定位的方法予以确定,并记载于登记主管机关的登记簿上。由于海域使用权具有特殊性,其登记上具有技术性,而且对于海域应当统一管理,因此海域使用权的登记应当由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由此以来,中国的不动产登记部门可采取两套体系,土地上不动产登记由房地产管理部门负责,海域使用权的登记由海洋管理部门负责。

二、海域使用权的客体范围问题

我国新颁布的《海域使用法》第三条明确规定:“海域属于国家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海域所有权。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海域。单位和个人使用海域,必须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权。”我国《海域使用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海域,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的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本法所称内水,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至海岸线的海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持续使用特定海域三个月以上的排他性用海活动,适用本法。”从这一定义来看,海域的范围很广,表面上看起来是由一定范围内的内水、领海的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组成的,但实际上,所有水体、水面、海床、底土是不可分离的整体,缺少其中任一要素均不能称其为海域。所以,从事海上捕捞、海水养殖、海底石油开采、海上旅游航运等,均属于海域使用的范畴;就同一地段的海域使用而言,同样适用传统民法中“一物一权”的规定。

滩涂属于海域还是土地,决定在滩涂上是否可以根据现行法律设定土地权利,即滩涂作为一种自然形态,可否作为法律上的财产权利客体;进一步地说,如果可以作为财产权利客体,应是何种财产权利的客体。其次,在法律上滩涂与土地或海洋的界线在何处,由此决定滩涂作为某种财产权利客体范畴的边界,也决定了有关法律的适用范围。

值得研究的是滩涂是否属于海域使用权的客体,从自然属性来看,滩涂的范围主要在低潮线和高潮线之间的地带即潮间带,以及向海和岸两侧自然延伸的部分,如高潮线以上的滩地以及低潮线以下浅水中的海滩。

如果滩涂属于海域,会产生以下法律效果:(1)滩涂所有权只能属于国家,因为海域属于国家所有;(2)利用滩涂的单位或个人可拥有的权利,限于对滩涂的使用权;(3)滩涂使用权的设立、移转、消灭等,须在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作产权登记;(4)滩涂按海洋功能区划予以管制;(5)对滩涂使用的行政管理等,由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如果滩涂属于土地,则产生以下法律效果:(1)滩涂所有权既可以属于国家,也可以属于农民集体;(2)滩涂利用者可拥有的权利,既可以是所有权(如利用者为农民集体),也可以是使用权;(3)滩涂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归属,以及滩涂使用权的设立、移转、消灭等,均须在土地管理部门作不动产登记;(4)滩涂按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划分实行用途管制;(5)对滩涂使用的行政管理等,应由土地管理部门负责。

在传统民法上,滩涂属于海洋的一部分而不属于土地。在罗马法上,“海岸延伸到冬季最高潮所达到的极限”,而且“依据自然法而为众所共有的物,有空气、水流、海洋,因而也包括海岸”[3].这种传统民法对海洋与土地的划分标准,在当代亦无多少变化,例如:“在日本,社会上通常的观点是,根据海水表面涨到最高潮时达到的水边线为基准划分海和陆地。并且现在一般认为海面以下的地盘不是土地。”[4]因滩涂在最高潮时被海水淹没,因而应为海洋的一部分。可见,凡是以海水高潮线作为海域与土地界线的国家,滩涂在其法律上应属于海域的一部分而不属于土地。

在我国的情形却有所不同。在我国制定《民法通则》时,对滩涂的利用(主要是海洋养殖)已经十分普遍,滩涂已经被视为可以进行排他性使用的自然资源,已经属于民法上财产权利的客体范畴。依据《民法通则》第七十四条规定,劳动群众集体组织的财产包括法律规定为集体所有的土地和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依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条规定,依法不属于集体所有的林地、草地、荒地、滩涂及其他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可见,在我国民法以及土地管理法,已经把滩涂作为土地的一种形态。所以在我国,海水高潮线没有划分海域与土地边界的意义。

关于《海域使用管理法》适用空间的界定上,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联合上报国务院的《海域使用管理法送审稿》和国务院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海域使用管理法草案》,都是沿用《海域使用管理暂行规定》的定义。也就是说,没有对海陆分界线作出明确的规定。全国人大就《海域使用管理法草案》征求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意见时,几乎所有地方政府都提出了要求修改该条款,明确海陆分界线的要求。全国人大认真研究了反馈意见和地方政府已经出台的关于海域使用管理法律法规中的表述(省、市以往作出海域使用方面的法律法规中,大多采用海岸线或平均大潮高潮线到领海外部界线),全国人大认为法律文本中明确海岸线为海陆管理的分界线是切合实际,并且可以使法律更具有可操作性。决定在第二条增加一款,即第二款“本法所称内水,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基线向陆一侧至海岸线的海域”。由于领海基线是指低潮线,所以这里的海岸线应该是指平均大潮的高潮线。

三、海域使用权是民法物权中的上位概念

同一海域的资源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资源(生物的和非生物的)共生、共存,既有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能(如潮汐、波浪发电),也有港口与交通资源、油气或其他矿产资源,有的还有旅游资源、土地资源等,所以海域是多种复合资源的载体。海域中的每一种资源都是海洋的开发对象,并最终能形成一个产业,这种情况在实践中是屡见不鲜的。为此,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海洋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正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使用海域的矛盾和冲突也是不可避免的。尽管对海域的使用也有为农业目的而使用如养殖,也有为建造建筑物或构筑物目的而使用如建造钻井平台,还有以旅游为目的而使用如设置潜水观光区,但是对海域使用权作统一规定的必要的。

海域使用权都是为经营目的而设立,取得海域使用权的,都是从事经营活动的法人或个人即经营主体。尽管海域使用者或从事养殖业或从事采矿业等,但使用者之间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能力并不会因此而产生一般性差别;与一般农业不同,海洋养殖业属于工厂化经营方式的高效农业,其投资收益的周期较短;在农地使用过程中,类似维持地力和防止将农地违法转为他用等,一直是既普遍又严峻的问题,但这类问题在海域使用方面基本不存在,因为海域广大,不存在陆地上建设用地紧张的情形;除非特定海域之下有矿藏等特殊资源,否则将养殖用海域转为建设用海域,没有经济上的意义。因此,不论具体的海域使用权是为何种用途而设立,均可统一称之为海域使用权。对于不同用途的海域使用权,可以根据其他特别法如渔业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实行用途管制;另外,也可以根据海域使用权设立合同的约定实行用途约束。

不论简单海域,还是复杂海域,就其自然面貌,它们与陆地相比都大为不同。茫茫大海除了一望无际、起伏不平的海面外,其他我们很难再看到别的什么。在任何一个海域之中、之下,其环境特性、资源状况和社会功能价值,我们无法直观了解并进行判断。具体到海域使用管理法,也将无法开展管理活动。通过反复调研,最终选择了海洋功能区划作为管理海域使用法的科学基础和依据。只有通过功能区划的成果,才能为海域使用管理机关提供审批的科学标准,保证海域使用审批的合理性。根据海洋功能区划,海域使用权是一种综合性的权利,包括渔业权、海底矿藏开采权、养殖权、海上航行权等,势必与《渔业法》、《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发生交叉适用。

海域使用权与渔业权是有区别的。渔业权是指权利人根据渔业法的规定所取得的从事渔业的权利。海洋渔业包括捕捞渔业和养殖渔业,因而海洋渔业权可划分为捕捞权和养殖权。捕捞权是指对自然状态的海洋生物资源予以获取和收益的权利,属于自然资源使用权的一种。在一般情况下,行使捕捞权不需要也不能对特定海域进行排他性的使用,属于传统民法中人役权的概念,这种人役权与地役权非常相似,只是并不以需役地的存在为前提[5].这种权利虽然没有排他性,但也属于对一定海域的持续利用,有人甚至一生都在固定的海域捕鱼,因而也是一种海域使用权。养殖权是利用特定海域养殖海洋生物并予以获取和收益的权利,行使养殖权需要对特定海域进行排他性的使用。因此,海域使用权与渔业权属于交叉概念,海洋渔业权中的养殖权包括在于海域使用权之中,而海域使用权不限于养殖权。

海水虽然具有自净能力,一定限度内的污染可以被净化掉,但一旦形成规模,其危害后果就会相当严重,如海上开采原油泄露,受到影响的可能是临近海域的所有水面。因而,对海底石油开采各国均有专门的规定,我国也是如此。一旦发生海上原油泄露的危险,其他海域使用权人均可以基于相邻关系采取适当措施以防止该种危害的发生。相邻养殖海域之间,若一方养殖密度过大而引发海水缺氧或养殖有传染疾病的海产品,则很可能会迅速波及临近的其他海域,造成邻人的经济损失。此外,陆源污染也会损害养殖海域使用权人的利益,但是,如果排污人众多,是否达标排放也不清楚,那么因果关系很难认定,受害人的权益也很难得到保护。

综上,从事海上航行、海底石油开采、海上养殖、捕捞等行为,均须取得海域使用权,于是海域使用权就成为一种基础性,在我国民法典中。海域使用权是与土地使用权并列的上位概念。在适用《海域使用管理法》时,应该与《渔业法》、《矿产资源法》与《海上交通安全法》协调一致。

参考文献:

[1]孙宪忠。德国当代物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7.

[2]陈甦:。中国海域使用权制度及其对物权法的新发展[A].制定科学的民法典-中德民法典立法研讨会文集[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26.

[3][古罗马]查士丁尼。法学总论[M].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48.

水产养殖学概论篇3

面向社会开考专业(专科)

考试时间

考试专业及课程

10月18日(星期六)

10月19日(星期日)

上午9:00—11:30下午2:30—5:00上午9:00—11:30下午2:30—5:00序号

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

课码

课程名称

课码

课程名称

课码

课程名称

课码

课程名称

1A020105金融00075

00041证券投资与管理

基础会计学

00066

00055货币银行学

企业会计学

2A020109国际贸易00088

00093

00041

00091基础英语

国际技术贸易

基础会计学

国际商法00076

00058国际金融

市场营销学00090

00089

00094国际贸易实务(一)

国际贸易

外贸函电00092中国对外贸易3A020221工商企业管理00147

00041人力资源管理(一)

基础会计学00148

00058

00146国际企业管理

市场营销学

中国税制00055

00144企业会计学

企业管理概论

4A020223会计00041

00067基础会计学

财务管理学00146中国税制00156

00144

00070

00155成本会计

企业管理概论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中级财务会计

5A020227市场营销00041

00177

00180基础会计学

消费心理学

企业定价00058市场营销学00144

00182

00181企业管理概论

公共关系学

广告学(一)00179谈判与推销技巧6C030112法律00242民法学00245

00261刑法学

行政法学00243

00247民事诉讼法学

国际法00244

00223经济法概论

中国法制史7A030301行政管理00163

00147

00107管理心理学

人力资源管理(一)

现代管理学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03350

00182社会研究方法

公共关系学00040

00312法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8A040103小学教育00409美育基础(选)00407

00410小学教育心理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00408

00411小学科学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论00395

00412科学·技术·社会

小学班主任9A040106教育管理00444

00107教育政策学

现代管理学

06180学校管理心理学00442教育学(二)10A050102秘书00163

00345管理心理学

秘书学概论00341

00058公文写作与处理

市场营销学00144

00182

00315

00346企业管理概论

公共关系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00040

00509法学概论

机关管理11C050114汉语言文学00529

00535文学概论(一)

现代汉语00530

00536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古代汉语00534

00531外国文学作品选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0053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12C050207英语语言文学00596

00595英语阅读(二)

英语阅读(一)00795综合英语(二)00522

00597英语国家概况

英语写作基础00794综合英语(一)13A050409美术教育00504艺术概论

14A080701计算机及应用02318

02323

02142计算机组成原理

操作系统概论

数据结构导论00342

02141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计算机网络技术04732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02120数据库及其应用15A080801房屋建筑工程02391

02400工程力学(二)

建筑施工(一)02387

02394工程测量

房屋建筑学02396混凝土及砌体结构02398

02389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建筑材料16A090101农学02665

02672农业生态基础

作物育种学00135

02660农业经济与管理

植物学(二)02664农业气象学02670作物栽培学(二)17A100701护理学02901病理学02903

02996药理学(一)

护理伦理学02998

02113内科护理学(一)

医学心理学03002

03001妇产科护理学(一)(选)

外科护理学(一)18A080306机电一体化工程02230机械制造02159

02195工程力学(一)

数控技术及应用02236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02232

02237电工技术基础

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19A082207计算机信息管理00041

04754基础会计学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00342

02141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计算机网络技术02384

00144计算机原理

企业管理概论02120

02382数据库及其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20A100801药学03024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技术02911无机化学(三)03027

03033植物化学

生物药剂及药物动力学03029药剂学21A090501水产养殖02000

02822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

水产动物疾病学02818水产养殖企业经营与管理02820鱼类增养殖学02821水产动物饲料学22A020118餐饮管理00177消费心理学00054

00977管理学原理

餐饮业法规00982餐饮服务(选)00978烹饪工艺学(二)(选)23A020231劳动和社会保障03312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03320劳动和社会保险统计与计算机应用

24A020228物流管理

00148国际企业管理(选)05362物流英语05372国际物流导论(选)25A020163调查与分析04767现场调查组织与管理

04775宏观经济指标分析26A020245酒店管理03955

03963旅游基础英语

水产养殖学概论篇4

关键词:我国水产养殖动物;危害现状;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S96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70229058

我国水产养殖动物行业的快速发展,所产生的后果就是水产养殖动物的数量、规模、种类不断的扩增,养殖的面积也不断的扩大,产生的潜在问题就是水产养殖动物一旦出现病害,会波及的范围较大,即造成大面积水体的污染,这导致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水产养殖的质量大幅的下降,养殖户的收益受损。控制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势在必行,本文主要研究的方向就是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现状,以及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发展趋势等,以此为基础,能够较为提前的制定水产养殖动物病害控制的措施以及病害控制的方案,实际的降低水产养殖动物出现病害的可能性,以及际的保证病害的污染影响面积速度得到有效的控制。

1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现状分析

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是影响水产养殖发展以及水产养殖质量的最主要因素,能够实际的降低水产养殖的整体质量,以及减少水产养殖的数量,造成养殖户的利益受损,对于水产养殖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极为不利,水产养殖行业的衰弱,会直接导致市场的结构受到相应的冲击,市场的发展动荡化,以及会间接的导致失业率提升,这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较为不利,因此,需要进行详细的探究,分析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具体表现,具体影响等。

1.1病害根治难

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范围以及影响逐步的扩大,这对于社会而言是一个较为不利的信号,分析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现状就能够实际的了解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危险性。水产养殖动物危害现状一就是病害根治难,具体表现为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存在反复性,尤其是水产动物较容易得的疾病,或者水产动物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存在每年反复出现的情况,导致养殖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无法避开常见动物病害,损失无法避免化,这对于任何一个行业而言都是致命的。水产养殖动物病害无法根治以及无法控制的主要种类为细菌性感染疾病,病毒性感染疾病,以及血液相关疾病等,并且这些疾病的发生条件较为简单,导致发生率较高,感染速度较快以及死亡率较高。水产养殖动物在这些病害下出现大规模死亡,会直接导致水体中的细菌,病毒滋生,进而导致水无法使用,导致水资源出现进一步的短缺,在抑制水产养殖行业发展的同时,对社会的生产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

1.2新病害不断出现

新病害不断出现,主要原因就是水产养殖动物的种类不断的增加,水产养殖动物的病害种类也不断的增加,加之水产养殖户专业知识的缺乏,无法实现养殖的科学化以及养殖环境的合理化,对于饲料的配比,饲料的投喂规律,以及对于环境条件的控制调整较为随意,导致新品种的水产养殖动物病害不断的出现。并且水产养殖户养殖过程中还存在不同动物共同养殖,动物养殖的条件存在相应的差异,这进一步导致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发生的概率提升。随着经济全球化,水产养殖动物也呈现全球化趋势,国外水产养殖动物的引进,导致新细菌种类以及病毒种类的引进,进而导致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种类的进一步增加,进一步失控化。

1.3养殖环境恶劣

水产养殖动物行业离不开水环境,水环境直接影响水产养殖动物的质量,而水产养殖动物的质量也间接的显现以及影响水环境的稳定性。而现今水环境污染是一个较为严峻的问题,水产养殖动物的养殖环境进一步恶劣化,导致水产养殖的公务病害的出现概率以及出现严重程度不断的增加,在该情况下出现的现象就是为有效的控制水产养殖动物的病害发生以及实现治疗效果,投入大量的药物、药剂,这进一步紊乱水体的体系,以及破坏生态的调整,导致水体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水产养殖动物行业的养殖难度逐步的提升,养殖的水资源逐渐出现匮乏,养殖的环境逐步的受到限制,养殖行业的发展在该环境出现停滞情况。

1.4养殖条件复杂化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的快速进步,导致环境的破坏逐渐的扩大,进而使得气候逐渐恶劣化,持续的雾霾、降雨、高温情况时常出现,同时还存在降酸雨、暴风雨等极端天气,这直接导致水产养殖的环境条件控制难度提升,水产养殖的条件复杂化。同时还存在的问题就是对于水产养殖环境的清理意识,水产养殖环境的保护意识较为缺乏,这进一步导致水产养殖的卫生条件下降,水产养殖的细菌,以及水产养殖的病毒快速扩增,导致病害的频发,病害的高发以及病害的快速蔓延。养殖的科学性以及养殖体系的缺乏也是导致养殖条件复杂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养殖户专业知识的缺乏以及管理意识的薄弱化都导致养殖过程中的投入物危险系数较高,以及隐患较大,养殖体系的缺乏导致养殖的随意化,养殖对于水污染的不可控制化。

2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防治措施探究

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措施需要从根源入手,实现治本的效果,实现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发生概率低,影响低的目标。

2.1水产养殖体系化

水产养殖体系化,具体操作就是对水产养殖户进行规整,实现水产养殖的区域划分明确化,水产养殖的范围固定化,同时对水产养殖户进行养殖知识普及,并且安排专业的团队进行水产养殖动物操作引导,避免水产养殖动物病害交叉,细菌交叉,病毒交叉等,并且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通过饲料投喂的调整以及养殖条件的改善,实现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发生概率的降低。并且由水产养殖动物专业人员引导实现水产养殖环境的清理以及卫生质量的维系,从根本上减少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出现的机会,同时能够实际的提升水产养殖动物的质量以及成活率,并且实际的保证养殖环境的可持续性应用。

2.2水产养殖管理化

水产养殖管理化,即固定的对水产养殖的环境进行观察,确定养殖环境养殖条件的合格性,同时对不允许养殖的区域进行控制,防治出现养殖的泛滥化,以及养殖的不科学化,防止环境被破坏,以及养殖资源的浪费。同时管理养殖户的药物投放、饲料投放情况,防止出现药物的种类多样化,进而导致水质量下滑,动物产生抗药性,进一步加大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止的难度,饲料的过度投放,会导致水过营养化,动物饮食不正常化,严重会导致动物的死亡。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管理还包括对养殖手段的管理,保证水产动物的养殖方式最佳化,以及水产动物的养殖环境最优化,水产动物的B殖方案科学化,能够实际的实现在成本降低的同时,养殖的质量提升,养殖的环境逐步往良性的方向行进,养殖的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养殖的范围能够在该情况下逐步的扩增,养殖行业的发展受限制因素逐步的减少。

2.3药物应用

药物应用,通过抗菌药、抗病毒药、免疫提升药、代谢改良药等的合理,少量的投放,实现水产养殖动物抵抗外界的干扰的能力提升,能够适应的环境拓宽化,养殖的难度以及养殖的注意事项减少,能够实际的减少人力的投入,同时能够减少操作的内容,实际的推动水产养殖动物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针对水产养殖动物出现的病害,对于存在感染的病害,进行隔离,采取相应的针对性药物,通过饲料混合,实现投喂,保证投入量的科学性,对动物进行定期的观察,对于有好转有效果的情况,采取继续投喂的方式,对于无法挽救的情况,对余下的动物进行检查,保证不存在隐藏病原,避免出现一次性爆发的情况,同时对环境进行详细的调查,确定造成病害的源头,进行及时的解决,实际的保证在病害发生的情况下,损失最小化。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在应用药物的情况下,要保证有专业人士的引导,防止出现药物的错用以及药物的滥用,进而避免生态体系受到破坏,实际的保证我国水产养殖动物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3结束语

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现状较为不乐观,所造成的影响较大,较为严重,需要及时的治理以及及时的控制,针对病害出现的原因,分析病害预防的对策,以及病害控制的方式,实现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有效控制,病害的种类减少以及病害的出现概率降低,实现水产养殖行业的稳定发展,水资源的最大化安全利用,实现一个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马龙强,宋关碧,翟旭亮,等.重庆市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现状分析与防治对策[J].中国水产,2009(3):74-75.

[2]陈昌福.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研究的主要成就与当前存在的问题[J].饲料工业,2007,28(10):1-3.

[3]吴灶和,简纪常.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研究与控制的关键问题探讨[C].全国水产学科前沿与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汇编,133-136.

[4]战文斌,刘洪明,王越,等.水产养殖病害及其药物控制与水产品安全[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5):758-760.

水产养殖学概论篇5

关键词畜牧业;生态健康养殖;可持续发展;关系;作用

中图分类号S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5-0291-01

近年来,畜牧业生产不断持续稳定发展,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畜牧业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35%,畜牧业收入约占农民收入的40%,畜牧业也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当前畜牧业生产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畜牧业发展也同步呈现良莠不齐、规模不一、标准化程度不高、产业体系不完善、疫病防控形势严峻、抵御风险能力差、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规模养殖与农村散养长期存在、畜禽养殖污染处理能力弱、生态环境影响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因此,逐步解决当前畜牧业生产存在的问题,促进畜禽健康养殖,保障生态环境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今后畜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1-4]。

1畜禽养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1.1对生态环境影响

当前,我国畜禽养殖对粪污等废弃物污染处理投入普遍不足,设施设备水平低,更多中小企业与养殖户对粪污直接进行露天堆放或直接排放河流湖泊。依据测算,1头猪日排猪粪2.5kg、尿4kg、污水8~10kg,1个1万头猪场日排粪污约150t,规模养殖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较大,已成为广大农村地区主要污染来源之一。

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一是河流湖泊等地表水渗入地下后对地下水形成严重的污染,水质恶变,人畜不能饮用及利用;二是粪污堆积发酵后产生的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甲醛等有害气体对空气形成污染,异味难闻,危害健康;三是粪污处理不当,极易造成疫病流行,引发疫情;四是大量滋生蚊蝇,滋扰人畜,易造成人畜共患病的发生。

1.2对畜禽产品自身的影响

由于我国大部分养殖场企业化程度不高,片面追求养殖数量及经济效益,缺乏生态健康养殖的理念以及科学的养殖技术,加上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缺乏有效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手段与条件,一部分养殖场,乱用兽用生物制剂、添加剂、兽药、防腐剂、抗生素等,甚至使用违禁品,如瘦肉精、激素等,造成畜禽产品有害物质超标,不仅严重危害群众健康,而且在国际市场上损害了自身形象,无法出口国外、赢取外汇。

1.3社会公众印象的影响

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不断提高了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居民对食品需求早已更加注重品质,而近年来媒体对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曝光,其中就包括了曝光的畜牧业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等,引发了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的高度担忧,加之畜禽养殖卫生状况不尽理想,社会公众对畜禽养殖业认同度较低。

2生态健康养殖概述

2.1概念

笔者认为,生态健康养殖应该在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畜牧生产、动物疫病防控、食品安全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应基于畜禽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影响,饲养与粪污处理同步,以先进的畜禽养殖与疫病防控技术进行指导,生产个体健康、无残留的畜禽及其产品,追求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打造以生态、安全、优质、高效为主要内涵的健康养殖业,实现畜禽养殖与生态环境、人体健康、经济效益和谐发展的综合目标。

2.2内涵

生态健康养殖概念包涵2个方面重要内涵:一是畜禽养殖应不破坏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取得生产发展、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二是畜禽养殖应该提供卫生、健康、安全的畜禽及其产品。符合这2个基本条件,才可以称之为生态健康养殖。

2.3有关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研究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安徽省近年也推广了不少实用的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笔者接触过的主要有以下几项。

(1)发酵床养猪技术。利用微生物发酵原理,将土著微生物与秸秆、稻壳、锯末等按比例混合成发酵垫床养殖生猪。该技术不仅利用微生物充分分解和转化猪排泄的粪尿,较大程度地解决了粪污污染问题,而且也符合了生猪爱睡、爱拱的生物学特性,利于猪的活动和休息,节省了人力和粪污处理费用。

(2)林网化生态养殖技术。该技术在笔者所在的青阳县区域推广普及率较高,主要技术特点是利用丘陵地区良好的植被,放养当地土鸡品种。土鸡性活泼,善奔走,林间放养符合土鸡特性,土鸡以林间青草、昆虫、果实为食,辅以饲料,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土鸡原有的风味和优良品质。良好的植被为土鸡养殖提供了较好的疫病保护屏障,鸡粪又给林木提供有机肥料,不会污染环境。该技术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经济和生态双重效益。

(3)畜禽—沼—渔—农作物循环利用技术。该技术通过养殖畜禽,产生粪污,进行沼气发酵,产生沼液、沼渣,一部分用于渔业饲料,另一部分用于农作物肥料,农作物收获后可出售,可作畜禽饲料。整个循环过程充分利用了粪污,产生畜禽、沼气、水产、农作物多重经济效益,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4)种草养畜技术。该技术通过栽植优质牧草,饲喂草食畜禽,减少饲料与添加剂的投喂,不仅节省了饲料成本,而且减少了某些残留,保障了畜禽品质,也利用了部分粪污作有机肥,减少粪污污染。

(5)疫病防控技术。通过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和疫病防控方案,严格兽用生物制剂、兽药、添加剂使用,拒绝违禁药品,执行停药期,严格检疫与卫生监管等措施,保证出栏畜禽个体健康安全。

3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我国畜牧业要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继续地发挥作用,并寄希望于走向国际市场,实现自身发展的目标,必然要逐步摆脱当前“小、散、乱”和非健康的状态,走一条生态健康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是适时地调整畜牧产业结构,适应市场的变化需求;二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实行农林牧渔结合、循环利用的生态养殖模式;三是走绿色、无公害畜禽产品道路,创立知名品牌;四是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创建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程度高的龙头企业,走产业化体系发展道路;五是大力进行技术保障体系建设,大幅度提升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的科技含量;六是政府完善有关法律制度建设,进行宏观指导,适时制定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措施。

4生态健康养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生态健康养殖满足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生产发展,保障畜禽产品安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重目标要求,使养殖业逐步摆脱投入大、产出低、风险高、污染重,发展后劲不足,效益下滑的恶性循环状态。实施生态健康养殖,促使畜牧业不断走向经济效益好、环境保护好、发展前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健康养殖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基石、是保障;反过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也必将提高生态健康养殖水平,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5生态健康养殖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是实施生态健康养殖有助于畜牧业走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改变自身“脏、乱、差”形象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二是实施生态健康养殖有助于畜牧业既可发展农林牧渔结合、循环利用的适度规模经济,又可发展规模化、标准化、企业化、产业化的现代畜牧企业,从而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实施生态健康养殖有助于畜牧业提供安全、放心、无公害的畜产品,有助于创立知名品牌,有助于拓展国内、国际市场,提升经济效益,促使畜牧业进入发展前景广阔、后劲充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四是实施生态健康养殖有助于畜牧业完善自身行业管理,改革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健全法规制度、政策保障体系,以完善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促进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五是实施生态健康养殖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

6参考文献

[1]吴梅阶,余舒.规模畜禽养殖场环境污染与控制措施[J].养殖与饲料,2010(10):99-100.

[2]郑强,王维民,刘德敬,等.规模化猪场“猪—沼—渔—作物“处理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当代畜牧,2006(6):42-44.

水产养殖学概论篇6

国外学者方面,在上个世纪70年代,日本水产学会就关于浅海养殖和自身污染以及水圈富营养化和水产增养殖的相互关系做过研究。[1]80年代关于近海岸鲑鱼农场养殖所产生的生态影响也有学者进行研究,涉及海水养殖产生的废水对附近海域的影响和生态效应(GOWENRJ,BRADBURYNB1987)。[2]在泰国已有学者对于Inner湾养虾场的养殖面积和该海湾的平均氮浓度进行研究,发现二者间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养殖场的氮排放很可能是In-ner湾的硝酸盐的主要来源(Suvapepun1995)。[3]国内学者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也逐步重视海水养殖业污染方面的研究。一些学者依据80到90年代部分研究成果资料,探讨了水产养殖可能对水域富营养化产生的影响,并通过实践检验我国沿海养殖水域发生赤潮的区域分布、季节特征、变化趋势,认为海水养殖为赤潮发生创造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进一步恶化水生生态环境(暨卫东1998)。[4]也有学者从清洁养殖学观点出发,根据养殖环境学理论,通过模拟实验,研究虾塘残饵腐解对养殖环境的影响,证明虾池池底的残饵腐解确实严重影响水质质量(杨庆霄1999)。[5]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内研究者对于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的研究更加全面。一部分学者对于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的生态环境影响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海水养殖主要通过有机物和营养物的排放、化学药物的使用等途径对沿岸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董双林2000)。[6]认为海水养殖导致了生态环境恶化,水域生物多样性减少,近海生态系统结构变化(罗琳2002)。[7]海水养殖,特别是高位虾池养殖是近年来养殖业发展的新趋势,在其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周边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威胁和破坏,并针对海水养殖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各种影响进行综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谢东海2005)。[8]

二、海水养殖业自身污染安全评价的P-S-R指标体系模型的构建

(一)P-S-R指标体系模型的基本思想和构建原

则1.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模型P-S-R模型[9]最初由加拿大经济学家Rapport和Friend于1979年提出。20世纪80年代末,经济合作和开发组织(OECD)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用于研究环境问题提出了环境指标的P-S-R概念模型,即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模型。在P-S-R框架内,环境问题可以表述为三个指标类型,三个指标虽然内容不同但联系却十分紧密。指标分别是:状态指标用以衡量由于人类经济或社会活动行为而导致的生态系统的变化;压力指标则表明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因;响应指标则表示社会为减轻环境的污染及资源的破坏所做的各种努力。P-S-R概念模型有效地反映了人类与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对环境指标进行组织分类,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得到很多的关注。2.原则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分别为:科学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可比性原则。

(二)海水养殖业自身污染安全评价的P-S-R指标体系模型

由于海水养殖方式和自身结构的缺陷,大部分海水养殖存在很多的环境问题。具体可表现为对养殖水体的污染、对近海岸生物群落的影响、对浮游动植物的影响、对底质的影响、药物的污染、对沿岸红树林或滩涂的影响、对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对旅游资源和景观的影响等。1.“压力”指标(pressure):指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直接压力因子。例如养殖废水的排放,海水养殖业所占面积等。2.“状态”指标(state):指环境当前的状态或趋势。例如养殖区水质状况,养殖区沉积物状况,水环境状况,洁水的可用性等。3.“响应”指标(response):指环境政策措施中的可量化部分,它在社会处理环境问题过程中不断发展。例如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海洋科技研究成果,科技活动人员等。指标结构分为总体层、系统层、准则层、要素层四个层次,最后制定出的指标有22个,如表1所示。

(三)评价指标的赋权分析

在目标决策过程中指标权重的测定是至关重要的。目前,由于测定用于权重的方法根据计算时原始数据的来源不同,大体可以分为客观赋权法和主观赋权法两大类。客观赋权法的原始数据是由各指标在评价单位中的实际数据形成的,反映指标的客观信息,如相关系数法、嫡值法,主成分分析法,离差最大化法,多目标优化方差法、均方差权重法等。主观赋权法主要是由这个领域的专家根据经验主观判断而得到,如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二项系数法、循环评分法等。本文选用均方差权重法来对评价指标赋权。[10]设方案集为A={A1,A2……An},指标集为B={B1,B2……Bm};方案Ai对指标Bj的属性值记为Xij=(i=1,2……n;j=1,2……m),X=(Xij)n×m为指标集的“属性矩阵”,俗称为“决策矩阵”。通常,指标有“效益型”和“成本型”两大类。根据均方差权重法赋权方法的计算步骤,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1.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处理[11]划分为j=1,2,…,n个时段,评价指标体系包括i=1,2,…,m个指标。原始指标数据矩阵为:X={Xij}m×n效益型指标(数值越大越好的指标,如渔业GDP产值、人均大陆架渔场面积等)标准化方法:Y=X-XminXmax-Xmin式中,Xmax为该项指标的最大值;Xmin为该项指标的最小值。成本型指标(数值越小越好的指标,如、赤潮面积、赤潮发生率等)标准化方法:Y=1-X-XminXmax-Xmin式中,Xmax为该项指标的最大值;Xmin为该项指标的最小值;标准化后的数据矩阵:Y={Yij}m×n。2.用均方差权重法求解多指标权重系数并进行汇总和排序均方差权重法反映随机变量离散程度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常用的指标是该随机变量的均方差。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定义各评价指标为随机变量,各方案Ai在指标Bj下的无量纲化的属性值为该随机变量的取值,首先求出这些随机变量也就是各指标的均方差,将这些方差归一化,其结果即为各指标的权重系数。该方法的计算步骤为:(1)求随机变量的均值:E(Bj)=1n∑nj=1Yij(2)求Bj的均方差:σ(Bj)=∑ni=1(Yij-E(Bj))槡2(3)求Bj的权重系数:Wj=σ(Bj)∑mj=1σ(Bj)3.综合评价模型的确定(1)压力指数Pj:Pj=∑ni=1ωpiYij(2)状态指数Sj:Sj=∑ni=1ωsiYij(3)响应指数Rj:Rj=∑ni=1ωriYij(4)污染效应评价综合指数Ij:Ij=∑ni=1ωiYij式中,ωi为各指标的权重;ωpi为各压力指标对压力指数的权重,其中各压力指标的权重需归一化处理,ωsi为各状态指标对状态指标的权重;ωri为各响应指标对响应指数的权重;i=1,2,…,m,j=1,2,…,n。指数值位于[0,1]中,0代表海水养殖业自身污染影响趋向消极(压力强,响应弱),质量很差;1代表海水养殖业自身污染影响趋向积极(响应强,压力弱)。[12]

(四)数据的选取和实证分析

由于数据的有限性,本文选择对海水养殖业自身污染安全状况进行分析,即以2004—2008年的海水养殖业自身污染安全状况为评价对象。首先,根据资料所提供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其中,处理过程中注意效益型指标和成本型指标的差异,处理之后结果见表2。对权重系数排序观察可得,D7、D9指标所对应的赤潮对于海水养殖业自身污染的权重影响很大,海水养殖自身污染对于赤潮的发生十分敏感,海水养殖自身污染为赤潮发生创造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作为养殖区水质状况和沉积物状况指标的D13、D14对于海水养殖业自身污染的权重影响很大,说明海水养殖业自身污染的状况很大程度上要通过两者来反应。最后,根据数据资料可得我国连续五年海水养殖业自身污染的综合影响指数为表4:

三、海水养殖业自身污染安全预警机制的建立

(一)安全预警机制运行目标

海水养殖业自身污染安全预警机制指对未来我国海水养殖业活动影响进行分析和预测,对不稳定运作状态和不正常因素及时发出预警指示的活动。主要目标包括:正确测评和诊断当前我国海水养殖业自身污染安全总体运行状况;正确预测海水养殖业自身污染安全状态的变动趋势并及时发出预警指示;根据所预测状况采取相应有效的防范措施。

(二)预警过程

随着我国海水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由于海水养殖造成的污染日益加剧,整体环境质量状况不良。建立我国海水养殖业的自身污染状况的预警机制是必要的。通过P-S-R模型的建立得到了我国海水养殖业自身污染的综合环境影响指数。综合影响指数Ij用来衡量各时期的海水养殖业自身污染的安全状态,参考相关的研究成果,同时进一步咨询有关方面专家的意见,制定了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的安全分级标准,从而预报不正常状态的时空范围和总体安全等级,进而提出防范措施。在本文中安全等级分为安全、基本安全、临界安全、不安全和危险五个等级。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结果的判定标准列示如表5。因此,Ij=1,表示海水养殖自身污染处于安全状态;Ij=0,表示海水养殖自身污染安全状态处于危机状态;Ij越接近1,海水养殖自身污染安全状态越好,反之,安全状态越差。

四、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本文以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模型为主线,根据海水养殖的特点,构建了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的P-S-R指标体系和安全评价模型,对2004—2008年我国海水养殖自身污染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为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安全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对近5年我国海水养殖业的评价结果表明,其总体污染程度呈逐年递减趋势,但总体健康水平不高。若缺少海水养殖业的监督和管理,最终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但是这种污染是可控的,希望我们能对海水养殖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引起高度重视,寻求解决的良策,以期可以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