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计划安排

新生儿护理的定义范例(3篇)

发布人: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09

新生儿护理的定义范文篇1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riskfactorsintheprocessofnewborncare,andeffectiveprotectionmeasuresareputforward,andanalyzesitseffect.Methods:choosewasborninourhospital,andnoseriousdisease,100casesofnewborn,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50casesineachgroup.Controlgroupadoptedroutinenursing,thecontrolforthepossibilityofriskfactorsforaspecificprotectivemeasuresandimplementation.Toobserveandcomparethetwogroupsofpatientswiththetypeandincidenceofriskfactors,satisfactionwithnursingservicequalityandpatients'families.Results:theincidenceofriskfactorsisonly2%,thecontrolgroupwas36%,andtheincidenceofriskfactorsinthetwogroups,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Totalsatisfactionwas96%,andcontrolsthetotalsatisfactionisonly76%,comparethedifferencesbetweengroup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intheprocessofnewborncare,observeandanalyzethepossibleriskfactors,riskfactorsandtotaketimelyprotectivemeasures,toreducetheincidenceofriskfactors,improvepatientcaresatisfaction,reducetheoccurrenceofthedispute,nursesandpatientstopromotetheharmoniousrelationshipbetweennursesandpatients.

Keywords:Newborn;Riskfactors;Protective;Nursing

护理安全是确保护理质量的前提,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新生儿缺乏沟通能力,护理工作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护理难度大。本实验通过选取在我院住院的新生儿,探讨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并分析其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与对象

选取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出生,且无严重疾病的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5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出生时间4-21天,平均(13.2±2.8)天。实验组男性25例,女性25例,出生时间3-22天,平均(14.1±3.1)岁。两组新生儿均为健康状态,重症监护或出生后存在较严重疾病的新生儿不得入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出生天数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危险因素

1.2.1院内感染因素

新生儿抵御外界侵害能力差,易发生感染。病房环境等外界因素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危害新生儿健康,严重者将危及生命。

1.2.2人员素质因素

部分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不足,工作责任心不强,严重者出现工作失误,导致不安全事件发生。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没有及时配备腕带,或出现腕带丢失,造成新生儿混淆。

1.2.3人员配置因素

排班不合理,影响实际工作需要,人员设置不足,影响工作效率,护理质量下降。新生儿需要的药物剂量、种类有个体差异,由于交接班及人员配备不足可能引起药物错发及漏发。

1.2.5专业技术因素

医护人员工作繁忙,对最新护理技术及最新仪器操作的掌握参差不齐,出现技术水平协作能力不强的发生。

1.3防护措施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针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制定具体的防护措施并实施。

1.3.1重视感染防治

注意新生儿床单、被褥、衣物等清洁,加强对治疗器械、床栏消毒。护理人员提升洗手依从性,防止病原体交叉传播,引起院内感染[1]。

1.3.2加强医患交流

护理人员及时合理地对新生儿家属进行教育,在工作中具备认真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让患者家属积极主动地配合工作,减少医患关系的紧张氛围。

1.3.3规范护理流程

制定规范化护理流程,包括入院、护理事项及出院等,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实现工作责任制,落实到个人,提高工作责任感,方便护理管理。

1.3.4合理排班制度

根据新生儿的收治特点,制定合理化排班,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工作质量评估,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2]。

1.3.5提高专业技能

在工作之余安排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适应新的护理措施,紧跟医学护理技术的发展。

1.4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危险因素的种类及发生率,观察两组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总满意度=非常满意+较满意度+满意。

1.5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危险因素的种类及发生率的比较

对两组患者危险因素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发现,实验组出现腕带漏带丢失1例,危险因素发生率仅为2%;对照组出现腕带漏带或丢失4例,药物错发漏发3例,院内感染3例,护患纠纷8例,危险因素发生率达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危险因素的种类及发生率的比较

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情况

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满意度进行比较,实验组总满意度达96%,对照组总满意度仅为7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情况

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3]。控制好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降低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率,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4]。

新生儿无法准确表达自身感受,免疫力又低,容易发生院内感染,防止院内感染是安全管理的重点,病房要很据《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合理布局[5]。新生儿监护室不设陪护人员,如药物发放错误等潜在危险因素可能会危害新生儿健康[6],强化药物治疗中的“三查七对”制度,提高用药安全[7]。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8]。护理工作中很多危险隐患的发生主要在思想上认识不足[9],要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负责的工作态度及爱岗敬业的精神。此外,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是确保护理安全的关键,要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新知识、新业务、新技术,学习国内外的新知识、新观念[10]。

新生儿护理的定义范文

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我院的158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及研究组(优质护理管理),各79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疾病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护理中进行优质护理管理能预防护理缺陷事件,降低新生儿患病风险,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关键词:新生儿护理优质护理管理护理效果新生儿护理是产科护理中的重要组成,新生儿身体素质差,器官、组织发育未成熟,护理风险较多,且新生儿不能言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督[1]。在临床中若不能识别护理风险则可能增加护理缺陷事件风险,提高黄疸、感染等疾病患病效率[2]。此外在新生儿护理中部分产妇参与度不高,导致其对相关护理知识了解较少,护理能力较差,这一现象在初产妇中较为常见[3]。新生儿外界抵御能力较差,需予以精细的护理,不仅仅护理人员要实施全面的照护,还要提高家属护理能力,确保出院后新生儿能够得到悉心的护理[4]。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常规护理难以满足当下要求。优质护理管理以患者为对象全面深化护理内涵,提升护理质量,在临床中得到护士、医师、患者的肯定[5]。本研究应用优质护理管理,观察其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我院的158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79例。纳入标准:(1)单胎。(2)新生儿胎心正常。(3)产前检查无头盆不称。(4)阴道分娩。(5)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新生儿重要器官疾病功能不全。(2)合并全身免疫系统疾病。对照组男婴30例,女婴49例,日龄3~15d,平均(6.37±2.45)d。研究组男婴31例,女婴48例,日龄3~16d,平均(6.80±2.41)d。组间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1.2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根据新生儿病房各项工作开展护理活动,密切监护新生儿体征,进行喂养、脐部护理等,家属进行产科常规宣教。研究组进行优质护理管理:(1)体位护理:密切监督新生儿体位情况,帮助新生儿更换体位,交替平卧位、俯卧、侧卧位的摆放。新生儿床上用品选择舒适、柔软的材质,避免造成损伤。仰卧位时床头抬高15°,将毛巾垫于肩下,保持肩部与外耳道处于同一水平。俯卧位床头抬高,保持下肢、腹部、胸部以及头部呈三阶梯状。侧卧位用布卷成鸟巢状,用海绵作为底垫,柔软面部制成包套,将水枕垫置于幼儿头颈部。加强体位护理管理,每隔2h更换一次体位,预防压力性损伤。(2)信任支持:我科收治生病的新生儿,新生儿住院没有母亲陪伴,跟产妇接触很少,因此产妇在分娩后往往担心新生儿状况。护理人员需向家属解释我院新生儿病房工作制度,获得家属的信任与理解。(3)饮食护理:进行健康宣教对家属普及母乳喂养的优势,积极鼓励母乳宣教,指导哺乳方式,母乳喂养时正确姿势、新生儿体位、哺乳技巧等。实施催乳确保新生儿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促进其生长发育。(4)排便护理:观察新生儿出生后12h排便情况,排便量、排便颜色,按摩腹部促进粪便排除,若24h后新生儿迟迟不排便需进行检查。记录小便量,观察小便颜色,大小便后及时清洗,清洗后擦干臀部,穿好纸尿裤。若为红臀患儿需待臀部自然晾干,涂抹护臀膏,穿好纸尿裤。(5)脐带护理:脐带脱落前需观察脐带状况,出生24h内包扎脐带,24h内后打开纱布,促进脐带干燥、脱落。洗净双手捏起脐带,棉棒蘸取75%酒精擦拭脐带根部周围,清洁分泌物及血迹,每日清洁两次。穿戴纸尿裤时勿遮盖脐带,避免被尿液污染。脐带脱落后时常有分泌物渗出,用棉棒蘸取75%酒精擦拭,消毒纱布遮盖脐带,在创面愈合前避免盆浴。(6)细节护理:保持新生儿床单整洁,病房空气良好,暖箱温度适宜,晨间、晚间加强护理,按时对新生儿肚脐、皮肤进行拼接,定时更换纸尿裤,避免臀红。新生儿喂养期间加强护理力度,预防呛奶、吐奶等。(7)疾病护理:护理期间密切注意患儿体温、皮肤状况、意识等变化,保持皮肤干燥,积极预防黄疸、湿疹。早开奶促进胎粪及时排尽,避免发生母乳喂养性黄疸。保持新生儿病房空气清新,家属探视时做好防护措施,谢绝患病人员的探视。(8)健康教育:对家属积极进行健康教育,强调家属参与新生儿护理的优势。宣讲母乳喂养优势,母乳喂养咨询师指导方法技巧。围绕脐带消毒、沐浴、穿衣等方面事项制作健康宣教手册,同时护理人员在床旁进行一对一演示,手把手指导家属进行操作。定期组织座谈会,就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进行讲解,结合图片、视频等提高家属的理解。(9)延续性护理:出院后新生儿各项护理工作由家属进行,为了在院外予以悉心的护理指导,护理人员建立微信群,就饮食、洗浴、日常生活管理等事项发送推文至微信群,及时解答家属问题,及时通知预防接种事项。1.3观察标准以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疾病发生率、家属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家属护理正确率为观察标准。(1)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常见缺陷事件为跌倒、坠床、延误检查、用药不当等,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护理缺陷事件例数/新生儿例数×100%。(2)疾病发生率。新生儿常见疾病为臀红、黄疸、湿疹、皮肤感染,疾病发生率=疾病发生例数/新生儿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23.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研究组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两组患者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对比[n(%)]2.2疾病发生率研究组疾病发生率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两组患者疾病发生率对比[n(%)]

3讨论相比成人而言,新生儿的身体素质更差,身体调节中枢尚未成熟,对外界抵抗能力差。因此其护理工作质量对护理安全性有很大的影响[6-8]。对新生儿实施细致的护理有利于正常发育,临床中多项研究证实护理质量是患者身体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新生儿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提高护理质量尤为重要[9]。常规护理的不足之处在于护理人员较为被动,工作独立性差,且家属参与度不高[10]。在常规护理中新生儿护理工作存在一定风险性,且家属因护理知识的匮乏,护理技能的不熟练,出院后难免手忙脚乱[11]。由于人们医疗意识不断提高,对护理服务有更严格要求,常规护理满足不了患者需求,若护理不当导致缺陷事件还会引起医疗纠纷。胡婉妮等[12]报道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方法,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明显,缩短了新生儿在医院中的住院时间,新生儿家属对医院的护理工作有着较高的满意度。刘芳芳等[13]指出对新生儿实行护理时采用优质护理管理起到的效果更佳。在临床中多项研究对优质护理予以肯定态度,应用优质护理强化了护理人员责任,满足了护理需求[14]。在新生儿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掌控新生儿护理风险,制定人性化、科学性的护理措施,不仅能提高护理质量,还能提高安全性[15]。在本试验中研究组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更低,疾病发生率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说明了优质护理为维护新生儿安全保驾护航。与葛文萍[16]报道一致。优质护理强调了家属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参与度,这一举措同时保证了新生儿在院内和院外的护理[17]。总而言之,在新生儿护理中进行优质护理管理能预防护理缺陷事件,降低新生儿患病风险,这一护理办法有应用价值。参考文献[1]林小燕,邓小霞,李小妹.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22,18(19):105-106.[2]吴瑞.优质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运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3):131.[3]王静宜.全程优质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1(7):143-145.[4]杨静,顾娟娟.优质护理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2,7(7):84.[5]金二丽,邱卓华.全程优质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3):129-130.[6]陈建香,胡蓉.优质护理用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22,27(8):64-65.[7]丁磊.优质护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20):123,126.[8]李桂琴.互联网平台健康教育联合优质护理在新生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2,27(6):100-103.[9]付滨.优质护理服务在产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评价[J].中国急救医学,2018,38(z1):348.[10]韩学娟,户志银.优质护理干预对于初产妇保健能力和新生儿护理能力的影响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S2):230-232.[11]齐福莲.优质护理干预在初产妇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4):168-170.[12]胡婉妮,黄伊菊,廖锦文.基于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智慧健康,2022,6(14):84-85,93.[13]刘芳芳,罗旋旋,王辉,等.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心理月刊,2022,15(5):92.[14]劳丽明.新生儿护理中采取优质护理管理的应用[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2,7(5):185,198.[15]廖薇,林亚娟,赵杰.优质护理对初产妇新生儿护理及自我保健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22,34(2):315-317.[16]葛文萍.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35):84-85.[17]职晨阳,许斯,王敏.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26):149,153.

新生儿护理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抚触护理;早期游泳;新生儿黄疸;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6)06(b)-0161-04

新生儿黄疸是儿科常见的疾病,其是指新生儿在出生28d内胆红素代谢功能障碍,其形成原因复杂多样,有母乳性、肝性、溶血性黄疸,还有新生儿胆道闭塞,各类原因诱发血液中胆红素含量明显升高,从而导致患儿的皮肤、黏膜发生黄疸,进而对患儿的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可能留下不可逆性的后遗症,严重者发生死亡[1-2]。针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特点,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新生儿生活质量成为研究的热点护理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拟探讨新生儿黄疸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200例新生儿黄疸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治疗护理措施进行分组。常规护理组100例,女52例,男48例;母亲孕周38~40周,平均(38.4±1.5)周;新生儿体重2.3~4.7kg,平均(2.7±1.3)kg;Apgar评分7~10分,平均(8.2±1.1)分;发病原因:生理性黄疸38例,新生儿感染32例,新生儿溶血30例。联合护理组100例,女54例,男46例;母亲孕周37~40周,平均(38.9±1.1)周;新生儿体重2.4~4.6kg,平均(2.8±1.3)kg;Apgar评分7~10分,平均(8.4±1.3)分;发病原因:生理性黄疸36例,新生儿感染33例,新生儿溶血31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合理喂养、保暖看护、补充维生素,观察患儿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发生。

1.2.2联合护理组(1)抚触前的准备:保持患儿适宜的房间温度,保证患儿至少在抚触过程中无声音干扰,病房内播放一些柔和的轻音乐。患儿在抚触前不能吃太饱或者太饥饿,抚触多是在患儿沐浴之后。在抚触前为患儿准备好遮眼罩、尿不湿和会阴的遮盖物。(2)抚触护理:抚触方法参照美国强生公司推广的抚触方法,①脸部的抚触,用双手拇指从患儿的额中心向两侧推压,手划过的区域呈现微笑状。②眉头、眼窝、人中和下巴的抚触,用双手拇指从患儿的眉头、眼窝、人中和下巴中间分别向两侧外部推压,动作轻柔。③胸部抚触,双手分别放在患儿两侧肋缘处,右手向上滑动,到达患儿的右肩,然后复原,左手向上滑动,到达患儿的左肩,然后复原。④手部的抚触,将患儿双手下垂,采用一只手捏住患儿的胳膊,从上臂向手腕方向轻轻的挤捏,然后用指腹对手腕进行按摩。双手夹住患儿的小手臂,上下进行搓滚,并且轻轻拈患儿的手腕和手掌。在保证患儿手部没有受伤的前提下,通过拇指从患儿掌心向着患儿的手指按摩。⑤腹部抚触,按照顺时针方向对患儿的腹部进行按摩,如果脐痂没有脱落不能对该区域按摩。用手指尖在患儿的腹部进行按摩,方向是从左向右,操作者可以感觉到气泡在手指下方移动。⑥腿部抚触,对患儿的大腿、膝盖、小腿进行按摩,从大腿到踝部轻轻的挤捏,然后对脚踝和足部进行按摩。双手将患儿的小腿轻轻的夹住,上下轻柔的搓滚,对患儿的脚踝和脚掌轻拈。在保证患儿脚踝不受伤的情况下,用拇指从脚后跟向脚趾的方向按摩[3-4]。⑦背部抚触,双手平放在婴儿的背部,从颈部向下逐步的按摩,然后通过手指尖对脊柱两侧肌肉轻轻的按摩,最后再从颈部向脊柱下端做迂回的按摩。每次抚触护理15min,每天抚触2次。(3)早期游泳:游泳护理方法:游泳护理人员经过专业的、统一的培训,保持游泳室内温度28℃左右,水温保持在38℃左右,采用正规厂家的高质量的游泳器材,护理人员选择合适的新生儿颈部游泳圈,游泳前检查是否安全和漏气。新生儿如水前检查是否已经贴好脐带防水贴,将游泳圈轻轻的套在新生儿颈部,将保险贴扣好,然后把新生儿放入水中。护理人员帮助新生儿将四肢伸展,轻轻抚摸新生儿皮肤,加强和新生儿的交流和沟通,通过语言提高新生儿的配合程度,游泳结束后,护理人员用双手将新生儿躯干拖住,然后从游泳池内抱出,将游泳圈取下,用干燥的浴巾将新生儿包裹好,最后对新生儿脐部进行护理[5-6]。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新生儿护理前后体重变化情况,主要观察胎儿护理前、护理后体重变化情况。②观察两组新生儿护理前后黄疸指数变化情况,主要观察胎儿护理前、护理后黄疸指数变化情况,通过经皮胆红素仪(JH20-1C型)测定黄疸指数。③观察两组新生儿护理前后血清间接胆红素变化情况,血清间接胆红素采用酶法进行检测。④观察两组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出生后体重变化、黄疸指数变化、血清间接胆红素变化情况

护理前两组新生儿体重、黄疸指数、血清间接胆红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后常规护理组体重无明显变化(P>0.05)。护理后联合护理组体重高于护理前,且高于护理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新生儿黄疸指数、血清间接胆红素均低于护理前,护理后联合护理组新生儿黄疸指数、血清间接胆红素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情况

联合护理组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短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婴幼儿健康理念明显增强[7-8]。新生儿黄疸又被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其发生原因是胆红素代谢水平异常,造成新生儿皮肤和巩膜黄染,生理性黄疸多在新生儿出生3~7d最为明显,在14d之后逐步消失,其发生、发展和胆红素肠肝循环有着密切的关系[9-10]。新生儿的胎粪中多含有一定量的胆红素,其含量大于每天产生量。如果排便延迟可能会加大胆红素肠肝循环的负荷,从而造成血清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进而加重黄疸的病情,新生儿排便情况关系到胆红素的回吸,在新生儿黄疸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1-12]。新生儿黄疸症状中,胎儿排便的时间和黄疸严重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黄疸患儿胎便胆红素成分较高,甚至达到100mg,而正常的新生儿体内胆红素生产量仅为20mg/d[13-14]。

新生儿胎便中胆红素含量是胎儿体内每天正常产量的6倍,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生产量如果大于正常生产量,就会发生生理性黄疸,造成新生儿首次胎便时间、变黄时间发生延迟[15-16]。新生儿胎便在体内聚集,无法及时的排除,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增加肠道血液循环负担,胆红素吸收量明显增加,造成胆红素浓度升高,出现黄疸症状加重,有效的促进新生儿排便,降低肠道和肝脏血液循环负担,可以明显降低胆红素在新生儿体内的吸收,对于避免黄疸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17-18]。

本研究中抚触护理联合早期游泳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是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种护理措施。抚触护理是对新生儿腹部进行轻揉,符合胃肠活动的规律,提高新生儿排便频率,促进胎便及早的从新生儿体内排除,同时抚触护理的手法对于新生儿皮肤触觉产生良性刺激,充分的改善了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刺激新生儿压力感受器和皮肤触觉敏感度,提高了迷走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提高了生长激素和胃肠道良性激素生成,降低了胃泌素、胰岛素一些异常水平,提高了新生儿的胃肠道功能和机体代谢水平,保持了新生儿胃肠道内的菌群平衡,促进了尿胆原生成,降低了胆红素不良循环[19-20]。新生儿游泳可以让新生儿再次感受到在母体羊水环境中的运动,利用水的浮力、水温和氧气气泡对新生儿皮肤、骨骼产生新的和触摸,提高新生儿视觉、听觉等全身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的良性应激反应。另外游泳还可以调节新生儿睡眠节律,稳定新生儿不良心理情绪,减少哭闹,帮助新生儿精神放松,利于新生儿的心身发育[21-22]。

通过比较结果表明,护理前两组新生儿体重、黄疸指数、血清间接胆红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后常规护理组体重无明显变化提示护理后两组新生儿黄疸病例差异具有可比性,护理后联合护理组体重高于护理前,且高于护理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新生儿黄疸指数、血清间接胆红素均低于护理前,护理后联合护理组新生儿黄疸指数、血清间接胆红素低于常规护理组,且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短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新生儿的抚触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食物在胃肠道的吸收量,提高了消化功能,增加了排便次数,间接的降低了血清胆红素的水平[23-24]。游泳可以增加新生儿的胸廓运动能力,提高呼吸功能和肺活量,增强心肺功能,改善新生儿肌肉、关节、骨骼在水的拍击下的灵活度和柔韧度,还可以促进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状态,增加新生儿的新陈代谢水平,增加机体的能量消耗,提高新生儿食欲,增强胃肠道蠕动能力,利于胎粪排出,降低胆红素在肝肠循环中的重吸收,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25-26]。

综上所述,抚触护理联合早期游泳可以改善新生儿黄疸临床症状,降低血清间接胆红素,利于新生儿生长和发育。

[参考文献]

[1]邱婧,王春梅.应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优生优育,2014,20(3):199-200.

[2]黄艳春,彭曙辉.蓝光间歇照射与蓝光持续照射辅助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5):3944-3947.

[3]张栋武,余健全.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致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的可行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1):1510-1511.

[4]贾承英,崔彦敏,张青,等.不同蓝光照射方法联合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5):2358-2360.

[5]李邹金,冷秋文,唐清萍,等.妈咪爱散联合茵栀黄颗粒、思密达散干预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8):1239-1240.

[6]ChenJ,SadakataM,IshidaM,etal.Babymassageamelioratesneonataljaundiceinfull-termnewborninfants[J].TohokuJExpMed,2011,223(2):97-102.

[7]肖佩霞,魏建和.抚触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作用[J].河北医药,2013,35(3):479-480.

[8]李棚,高海燕.抚触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5):142-144.

[9]杨艳秋.蓝光联合益生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1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5):125-126.

[10]KulkarniA,KaushikJS,GuptaP,etal.Massageandtouchtherapyinneonates:thecurrentevidence[J].IndianPediatr,2010,47(9):771-776.

[11]吴静.光疗联合抚触护理对新生儿黄疸胆红素水平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5):985.

[12]陈兴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20例影响因素和对策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5(22):1911-1913.

[13]李玉峰.抚触护理对新生儿排便、奶量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3,17(10):1820-1821.

[14]SZhao,Lxie,HHu,etal.Astudyofneonatalswimming(watertherapy)appliedinclinicalobstetrics[J].JournalofMaternal-Fetal&NeonatalMedicine,2005,17(1):59.

[15]罗海燕,钟青,许欢.探析阶梯综合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5(7):658-660.

[16]HalaS,OwnAA.Anewweightedroughsetframe-workbasedclassificationforEgyptianNeonatalJaundice[J].AppliedSoftComputing,2012,12(3):999-1005.

[17]林玉波,王永红,蔡紫薇,等.游泳对新生儿黄疸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29(10):18-20.

[18]KuMS,SunHL,SheuJN,etal.Neonataljaundiceisariskfactorforchildhoodasthma:aretrospectivecohortstudy[J].Pediatricallergyandimmunology,2012,23(7):623-628.

[19]齐卫敏.早期游泳和抚摸护理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53例干预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4(6):370-371.

[20]刘艳,黄志华.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与治疗[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8):1218-1220.

[21]吴静.光疗联合抚触护理对新生儿黄疸胆红素水平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5):985-986.

[22]高燕,骆彩珍.水疗联合抚触对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影响[J].华夏医学,2014,6(27):92-95.

[23]叶鸿瑁,魏克伦,虞人杰.全国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会纪要(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3):184-187.

[24]CashoreW.Abriefhistoryofneonataljaundice[J].MedHealthRI,2010,93(5):154-155.

[25]黎冬梅.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3):96-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