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Theoverallanddetailedreviewoftheclinicalresearchonoralnursingwasmadeinrespectofitshistory,presentsituationandfuturedevelopment.
KeywordsOralnursingClinicalresearchProgress
关键词口腔看护
临床的
研究
发展
口腔护理始于唐代,《医说》中提出“早漱口,不若将卧而漱,去齿间所积,牙亦坚固”。数千年来,从古至今,人们从不同角度及不同方面对口腔疾病进行了研究、观察,开发了许多治疗口腔疾病的药物,并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口腔护理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口腔护理的历史
口腔护理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口疮之名,首见于《内经》,如《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认为口疮发病与气候失常有关。之后的许多著作,又相继阐明了口疮的病因、病理及辨证施护的法则。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口舌疮候》说:“手少阴,心之经也,心气通于舌;足太阴,脾之经也,脾气通于口。腑脏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明确地指出口疮之病因在于心脾热盛。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口病》中指出口疮反复发作的特点及其调护方法,曰:“凡患口疮及齿病者,禁油面酒酱酸酢咸腻乾枣。差后仍慎之,若不久慎,寻乎再发,发即难差,蔷薇根、角蒿为口疮之神药,人不知之。”宋代《圣济总录*口舌生疮》说:“口舌生疮者,心脾经蕴热所致也。”、“口疮者,由心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疮也。胃气弱,谷气少,虚阳上发而为口疮者,不可执一而论,当求其所受之本也。”指出口疮有实有虚。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口齿》门“附录”载:口舌生疮皆上焦热壅所致,宜用圣汤;口疮服凉药不愈者,因中焦土虚宜用中汤。”指出了口疮实证、虚证的不同治法。张景岳详述了口疮的证治;明代龚廷贤的论点虽与张景岳相似,但辨证用药自有其特色。清代张璐和罗国纲等对口疮各抒己见[1~4]。历代医家对口疮的认识不断发展,治疗护理经验也不断丰富。
2口腔护理的现代研究
祖国医学对口腔颊腭、唇舌、齿龈等处发生粘膜损害为特征的口腔疾病称为口疮。口疮之证包括了西医的多种口腔疾病,如复发性口疮、白塞氏综合征、创伤性口腔粘膜损害、结核性口腔粘膜溃疡、感染性疾病伴发的口腔溃疡、各种内科疾病并发的口腔溃疡以及恶性肿瘤放、化疗中发生的口腔溃疡等。临床表现有局部灼痛、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口腔疾病是口腔科医师感到非常棘手的问题之一,且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列为研究课题。著名教授樊明文等[5]曾对口腔疾病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临床分类和治疗等诸问题进行了论述。而口腔护理技术由传统的医护一家(即诊断、治疗和护理均由医生一人承担)逐步发展为独立的学科。吉林医科大学编写的《护理知识》[6]中论述了“人的口腔里经常存有大量的细菌,人在患病时由于抵抗力低下,饮水、进食少,常可使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碳水化合物分解、发酵、产酸的作用增强,因而不仅容易引起牙周病、腮腺炎等,而且可使口腔发臭,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致口腔感染,甚至导致全身感染。”明确地指出了口腔护理的重要性。童雅培等[7]提出了口腔护理的目的: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防止粘膜干燥皲裂;避免口臭,使病人舒适,增进食欲;防止口腔感染及并发症;观察舌苔及口腔粘膜的变化。楼静霞[8]除论述口腔护理的重要性及介绍口腔护理的用物、用法外,还提出了常规用口腔护理的药液,如芳香含漱剂、1∶5000呋喃西林液、3%硼酸液、朵贝尔氏液、盐水、0.25%~1%普鲁卡因。焦吉芝等[9]论述了口腔酸碱度与口腔护理。王明珠等[10]论述了口腔的解剖学基础、口腔的组成以及口腔护理的注意事项。杜治政[11]论述了口腔的清洁卫生护理关系到病人的心身健康,口腔卫生护理除保持口腔的一般卫生外,更多的要求是针对口腔疾病而采取的护理手段。
3口腔护理的进展
口腔护理日益受到重视,但口疮病人常用护理药物均不很理想,副反应较多,治疗效果差,因而中药漱口液应运而生,如陈俊[12]提出中药漱口水对口疮的预防及治疗;朱肾杰[13]论述金蒲散含漱剂治疗复发性口疮;王亚楠[14]论述丁香漱口液的临床应用等同类研究。但上述研究仍停留在传统的研究方式和表达形式上,且迄今尚未研制出效果甚佳的中药漱口液投放市场。口疮灵漱口液[15]根据近代药理研究,结合传统医学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理论之精华,选用传统验方的组方法度,自定合成方,一改传统丸、散剂型,严格操作而制成,临床应用245例,均获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大成.中国口腔医学史考.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43
2杨文儒,李宝华.中国历代名医评介.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43
3方药中,邓铁涛,李克光等.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64
4王王秀瑛.护理发展简史.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4
5樊明文,许围祺,李秉琦等.复发性口疮.口腔医学纵横,1986,2(1):41
6吉林医科大学.护理知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12
7童雅培,陶英东,郭淑云等.护理手册.济南:山东省人民医院.1978.36
8楼静霞.口腔医疗护理手册.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08
9焦吉芝,谭淑荣.口腔酸碱度与口腔护理.实用护理杂志,1986,2(6):17
10王明珠.实用护理技术解剖手册.北京:金盾出版社,1987.74
11杜治政.护理学新论.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13
12陈俊.中药漱口水对口疮的预防及治疗.中华护理杂志,1987,22(9):404
13朱肾杰.金蒲散含漱剂治疗复发性口疮.中西医结合治疗,1991,(5):311
【关键词】内科临床护理路径;构建;人性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24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0-0069-02我国引进西方的临床护理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充分发挥我国医疗事业的优势,实现医疗、护理的共同互补,改善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临床护理路径包含人性化护理、整体护理、持续改善质量的诊断方法,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1临床护理路径的定义
所谓临床护理路径指的是依据每天的护理计划,为每一位患者量身打造一种特殊的住院护理模式。这一特殊的护理模式由每一次对患者的常规护理计划组成,帮助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状况,并根据患者的变化作出相应的护理调整。
2临床护理路径产生的背景
临床护理路径产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的美国为了缩短医院的医疗费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因此在医院开展了路径管理研究。1985年波士顿开始实施了临床护理路经研究工作,自开始之后得到全球的关注和推广应用。1996年引入中国,现阶段临床护理的研发和应用还属于起步阶段。临床护理路径是医疗机构的专业人员制定一种护理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护理规范,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强调关怀,围绕病人病情康复,通过入院指导、诊断、检查和用药护理等程序,帮患者制定出合理的临床路径表。临床路径的目的是帮助患者通过规范化、条理化实现有效的照顾,是一种科学的、综合的护理方式。
3内科临床护理的特征及作用
内科临床护理路径具有多部门合作、注重团队精神、医患之间沟通、不断改进、共识与遵循等特征。内科临床护理采用协作的方式、多学科之间接洽和配合,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提升对患者的服务质量。采用临床路径大大缩短了临床变异性,提高了医疗质量,有效的减少了医疗成本,并且患者、医疗团队都会从中受益,不仅,满足了患者的医疗咨询权,享受到完善的医疗护理计划,而且花费了较低的成本。对于团队而言,能够依照规范操作,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工作人员之间互相配合写作,增强了团队精神,取得了成就感,也为医院带来了很好的声誉,提高了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4内科临床护理路径构建的不同角度
内科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一种角度是根据患者病情程度分类:单纯的疾病护理采用单纯的临床护理路径,包括病情的突变等。第二种分类是根据操作的程序:围绕前、中、后期制定不同的临床护理计划。第三种分类是围绕介入治疗的前、中、后制定不同的护理路径。第四种是根据病人治疗疗程制定健康教育护理路径。
5内科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
5.1护理路径中人性化理念的贯彻:人性化理念指的是尊重人的价值、人格、隐私以及人的尊严、人性化护理模式作为一种个性的、但也是整体的,具有创造性的护理模式,被广泛应用在现代的临床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目的是为患者创造一种舒适的康复环境,让病人在治疗的过程中感受到医生的关怀、为患者提供便利,提高患者的就医满意度。如何在患者护理中贯彻人性化理念,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首先是针对护士举行专题讲座,对护士进行专业的培训,掌握正确的护理要领,包括着装、言行举止、提高护士的良好形象。培养护士的良好服务用语,多鼓励护士采用鼓励性、问候性、解释性的语言和病人交流,重视护理中的每一个环节,如对病人的检查、治疗等提供温馨的服务。其次,护士掌握了基本的知识之后,反复练习坐姿、走姿等姿势,文明礼貌,让人感到亲切温和。再次,人性化理念的贯彻体现在临床护理的每一个环节中,把病人的舒适放在首位,根据不同病人研制不同的护理器具,例如翻身枕、抗痉挛手套,从而减轻病人痛苦,增加病人的舒适度,避免护理中并发症的出现导致病情的加重,让病人感受人文关怀,从而保持健康乐观的积极心态,体会到病人自身的重要价值,有利于病情的恢复。最后,针对不同病人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讲座,在教育之前评价病人的健康情况,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在教育中重视病人和医生之间的互动,鼓励病人积极参与到讲座中。同时要调整好病人的饮食习惯,为病人搭配合理的膳食。人性化服务不是一个短期的任务,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把人性化理念纳入到考核标准中,定期检查,保证服务落实到位。
5.2循证护理理念的运用:循证护理理念以有价值的科学结果作为护理依据,通过提出问题、寻找证据,采用实证的方法进行护理。循证护理理念的具体步骤包括:一是针对病人常见病,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把查到的资料与病人的实际病情结合,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路径。二是通过循证研究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路径,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让病人更加容易掌握,改变传统的被动式接受,让病人亲身参与各项活动中去。从而减轻病人的紧张心态,舒缓病人的痛苦。
5.3采用内科临床护理路径取得的效果:根据病人不同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的临床护理路径,病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优势在于便于护理。例如护士对肿瘤化疗病人的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帮助病人减少痛苦,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甚至能够帮助病人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在护理中融入人性化管理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信任,消除了病人恐惧,提高病人舒适度。把循证理念运用到于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护理中,结果显示病人的运动能力明显改善。运用到患有糖尿病人的身上,能够减少病人的躯体疼痛感。
综上所述,内科病人的病情较为复杂,并发症较多,治疗的效果之间差异性很大,很多病危患者难以采用临床护理的常规路径进行,因此要根据不同病人情况,不同的病程,采用不同的诊断措施,制定相应的护理程序。上述中的人性化理念和循证护理思路为路径的实现提供了思路,两者的有效结合保证了医院为病人提供优质、全方面的服务质量,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方式。人性化不仅作为护理理念的一种,更是一门艺术,其中包括了护理人员的优雅举止的培养、仪表整洁和动作的规范等。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人性化护理推动了临床护理事业的发展,把以人为中心的理念推广到医院服务体系中。大量的实践证明,内科临床护理必须依靠人性化理念,并与循证护理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保证了病人病情的稳定。但是由于目前我国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服务意识不够强,护理工作量大而人员缺乏等。这是我们下一步将要研究的内容,期待未来内科临床护理路径更加规范、科学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何红.内科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与实施[J].护理研究,2009,(05).
[2]孔超萍,王芸香.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及思考[J].当代医学,010,(14)
[3]单春剑,周文胜.按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全程健康教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05).
[4]陈颖梅,陈俊国.浅谈临床护理路径[J].西北医学教育,2009,(01).
[5]蔡敏,蔡郁,洪金兰.临床路径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9,(04).
[6]邱静.我国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14).
[7]王艳敏.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及意义[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23).
【关键词】心理护理;儿科;应用;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也不断在转变,同时当前的独生子女制度,父母都视子女为“掌上明珠”,因此对儿科的护理质量和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儿童患者不同于成人患者,儿科护士不仅需要具备精湛熟练的护理技术,同时还需要掌握一些心理知识,要对患儿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时期能够更加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早日康复。
对此,笔者选取了我院儿科于2010年4月-2012年4月间收治的儿童住院患者120例,对其中部分儿童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于2010年4月-2012年4月间收治的儿童住院患者120例,所有患儿均为双亲,且患者父母学历均为初中级以上,经临床初步诊断,患儿智力均正常,无听力、语言以及精神障碍,能够正常进行交流沟通。随机将120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中男性患儿35例,女性患儿25例,年龄范围为3-11岁,平均年龄为(5.4±2.4)岁,对照组中男性患儿33例,女性患儿27例,年龄范围为3-12岁,平均年龄为(5.6±3.2)岁。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以及其他基本资料上午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实验组患者利用我院儿科的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辅以适当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的不同心理特点,采取适当的心理护理方法,如3-6岁的学龄前儿童,在患病期间相比平时会更加依赖父母和任性,部分儿童甚至会形成“病获益”的心理,即平时得不到的玩具和食物在生病的时候可以得到,从而认为生病是好事夸大实际身体情况等。对于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时不仅要充当护士的角色,还要充当阿姨甚至是母亲的角色,尽量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儿童进行疏导和安慰,多为患儿讲他喜欢的故事或唱一些儿歌,同时多表扬和鼓励患儿,能够满足患儿的心理需求,从而更加愿意配合治疗和护理。利用儿童行为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入院后2d内以及出院前2d内的护理进行效果,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
1.3评价方法
本文所用儿童行为量表主要是从CBCL的第三部分(行为问题)中摘录的50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0、1、2三个等级,累积所有项目的得分即为总得分,总分越高表示患儿的行为问题越大,反之则问题越小。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则采用文献中常用的调查方法,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的数据均采用Excel2007结合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利用t检验法,P>0.05表示无统计学差异,P
2结果
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在入院后2d内行为量表评分分别为(76.5±3.6)和(78.1±2.9),出院前2d内行为量表评分则分别问(41.7±4.2)和(56.3±5.7),这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入院后2d与出院前2d相比具有明显改善(P
3讨论
一个健康的人在患病之后,由于病痛的折磨、陌生的环境和人等,会产生许多心理活动,心理护理的目的就是掌握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变化规律以及特点,并且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护理措施,影响患者的认知和感官,从而改变患者的行为和心理状态,逐步适应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使患者处于有益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的心理状态。儿童由于其心智等还未完全发育,在患病之后,心理状况变化十分复杂,如果稍有不顺心,就会不配合治疗和护理,严重影响着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因此对于儿童患者,心理护理显得更加重要。
在本研究中,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适当的心理护理,在出院前2d内患儿的行为量表评分要低于仅适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
综上所述,在儿科临床护理中适当辅以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效果,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得到提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以华,李婧.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企业家天地,2013(06):78-79.
[2]孙虹宇.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01):110-112.
[3]夏蓓君.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科的应用现状[J].护理研究,2013(10):873-875.
[4]黎娟,彭燕丽.循证护理在儿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16):171-172.
[5]曹芳莲.探讨优质护理对儿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3(17):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