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计划安排

城市绿地规划设计范例(3篇)

发布人: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31

城市绿地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道路绿地;设计;绿化

在经济物质快速发展的当下,交通、垃圾等因素使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此城镇绿地建设在改善环境工作中尤为急迫。而城市道路绿地有着美化城市、优化环境的重要作用,在经过人工的处理后,也更加能够符合现代人们的视野需求,并能够在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景观,可谓是给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绿地的生态功能,也可针对性地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环境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道路绿化在城市中的作用

(一)调节城市温差

植物本身对辐射、温度等均有调节作用,同时对气候的改善也有一定的帮助;同时,植物亦可通过光合作用,增强空气氧度。并能发挥其叶片的过滤、吸附的功能,对空气中的尘埃、气体等物质进行净化;对噪声的控制也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并能够通过枝叶对声波进行分解反射,从而发挥消耗声能的作用。

(二)美化环境陶冶心境

道路绿地中的花草树木,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形成各种特色的自然景观,帮助长期处在快节奏生活下的人们舒缓压力,帮助其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更加利于人们提高工作效率和热爱生活。

(三)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打造道路绿地需要较大的人力资源,对其进行管理、养护。这在无形中带动了社会就业率的提高。同时,人们对生活居住环境的绿化要求也日益渐高,也使得在购买房屋时,变相地关注起绿化条件,也就成功带动了房地产业的发展,

二、目前我国城市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环境质量较差

在我国的道路问题上,长期无法得到有效治理的问题中就有环境问题、道路绿化问题,其中包括了人为破坏后修整不及时;城市建筑没有特色呈现出杂乱无章的现况;道路周围的围墙在没有经过修饰的情况下,光秃秃地墙面总是出现乱贴乱画等情况;道路的绿化没有较为系统的设计。

(二)公共活动的场地较少

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在进行道路绿化设计时,较少考虑到人们的活动场所,以至于在城市人口日渐加剧的今天,使得城市的交通规划多以实用、经济为主要方向,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绿化的要求度也越来越高,但在进行规划设计时,任然没有更新观念,加大对活动场地的增加。

三、道路绿化设计的原则

(一)整体布局统一规划

在建设道路绿地前,首先应结合城镇发展实际情况,配合政府发展规划,切实按照绿化标准打造覆盖率在35%以上的道路绿地[2]。建设城市道路绿地不但要起到绿化城市的作用,还应具有美化城市的作用。这就需要在建设的过程中,因地制宜,结合构建环境的不同,选择适合其地形建筑等方面的植物,才能够真正保证道路绿地的科学合理。

(二)植物配置应广泛,搭配合理

为了符合当下社会追求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在建设道路绿地时,还需结合其植物不同周期的不同特性,掌握不同植物的季节特点、生长特点、对抗病虫的特点等信息,同时还需考虑到地理条件、水土情况,多样性配置植物,从更加长远的角度出发,配置以最为合适的植物,在保证品种多样的同时,起到一季一景、一区一格,从而促进城市道路绿地的美化,同时帮助植物发挥其最大作用,使其光合释放的氧气和有机物质更多,发挥维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1]。

(三)绿地规划应满通需求,保证安全

道路主要是应用于交通中,因此在进行道路绿地规划时,应当考虑到交通安全,将人行道、车行道进行整体的设计,在美化城市的同时注意避免造成城市交通堵塞,并能够有效地发挥疏通交通的作用。对人流动量较大的道路,应该以舒适及安全为主要方向,使人们能够感受到绿化所带来的闲适及快乐。

(四)符合城市的地方特色及历史涵养

在道路绿地的建设中,还需要注意的是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将历史涵养载入到道路绿地的规划中,使城市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人们对城市的热爱度也越来越高。

4道路绿化的植物配置

(一)人行道的植物规划

1、人行道植物的生长环境

建设城市道路绿地的根本目的是改善调节城市化现状,改善环境问题,为此,在建设道路绿地的同时,还应该注意保持绿地的生态结构,维持绿地原有生态系统,从而促进道路绿地具有更加持久的功效,帮助城市生态机构维持稳定,调节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人居生活环境,增强人居质量。

2、人行道的树种选择

在进行人行道的树种选择时,除考虑到植物的生长条件外,还需要注意:一是选择容易适应城市道路环境的树种,并且在移植后较容易成活的,生长过程也较为迅速,因此应多考虑选择乡土树种,其树种的苗木也较容易获得,成本也较低,成活率相较于其他树种也较高;二是由于城市道路的范围较广,因此选择时应考虑到较容易管理的,对土壤以及养分等条件不高,且具有较强的病虫害抵抗力,自我愈合能力也较强;三是道路绿化是为了使城市更加美观,因此,选择时需要注意树木的树形条件,以枝叶繁茂、遮阴效果较好以及树形挺拔的为最佳;[3]四是为了能够较快地发挥树种美化环境的作用,应选择发芽时期较早,并且展叶早落叶迟条件的树种,同时还需注意的是,在进行植物的配置时,也需要考虑到此条件,将落叶时期较为统一的进行集中安排,切记选择根茎很发达且较为隆起的树种;五是为了保证城市的环境质量更高,应选择无味、无毒,同时其花果亦无飞絮、飞粉、飞毛等情况的树种,并需要考虑到树种是否容易招惹害虫、蚊虫等,成熟后的花果掉落后不易伤害行人的树种,不易污染衣物路面的情况。

(二)车行道的植物规划

车行道两侧的绿化主要发挥分车及美化的作用,主要是位于机动车上下行道两者之间,具有隔离人行道及车行道的作用。在进行绿化时,应考虑到行车的安全性,因此,在进行绿化时应采用较为矮小的植物,以免阻碍行车的视线,进而引发交通事故,同时尽量保持简洁大方、整齐干净,使绿化整体效果能够发挥美化的作用。配置植物时应以枝叶繁茂、株型娇小,且间距应保持在冠幅的5倍范围以外。两侧的宽度也应保持在1.5m以外,并尽量以乔木为主要植物,在进行配置时,应结合乔木的基础上进行其他植物的种植。

(三)路侧到的植物规划

路侧绿带主要位于人行道到道路红线两者的绿地范围。在进行路侧绿地的规划设计时,应结合附近植物配置的设计进行统一的设计,使设计效果更加具有整体性。由于路侧的宽度不容易统一,或宽或窄或高或低,因此在进行设计时,还需要考虑到路侧的宽度。在路侧较窄的情况下,主要是以乔木作为主要的树种,并在乔木的基础上植入其他植物,并使其发挥防护的效果。若路侧较宽,则应当种植两排乔木作为基础,再通过植入灌木,若能够保留出人们的活动场地为最佳[4]。若对临水的路侧进行规划,则需要考虑到水、植物以及岸线形式,以便于使植物配置更加具有持久性。

总之,在城市道路绿化的规划设计当中,还需要各位规划设计人员的共同研究,才能够为城市设计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宋晶,徐银芳,胡国玉.论植物配置在城市道路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0,(21)

城市绿地规划设计范文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城市绿线的划定和监督管理。

本规定所称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第三条市建设委员会是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绿线的监督管理工作,并接受市绿化委员会的监督和指导。

各区人民政府,规划、国土、林业、水利、环保、房地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城市绿线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市规划、绿化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密切合作,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当确定城市绿化目标和布局,规定城市各类绿地的控制原则,按照规定标准确定绿地面积,分层次合理布局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等各类绿地。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提出不同类型用地的界线、规定绿地率控制指标和绿化用地界线的具体坐标。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绿地布局,提出绿地配置的原则或者方案,划定绿地界线。

第五条城市绿线由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已批准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本市绿化的现状、风景名胜、自然地貌等予以划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六条下列区域依法划定城市绿线:

(一)现有的和规划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

(二)城市规划区内的河流、湖泊、水塘、湿地、山体等城市生态控制区域;

(三)城市规划区内的风景区、散生林植被、古树名木的保护范围等。

第七条批准的城市绿线应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城市绿地、服从城市绿线的义务,有监督城市绿线管理、举报投诉城市绿线管理违法行为的权利。

第八条城市绿线内的土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作他用。城市绿线范围内,不得违法审批建设项目。因建设或者其他特殊情况,确需临时占用城市绿线内用地的,必须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在城市绿线范围内,不符合绿化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迁出或拆除。

第九条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工程项目的用地选址,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规划部门在审批绿线内用地选址时,应征求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条城市规划区内工程建设项目的附属绿化工程设计方案,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审批时,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参加审查。

第十一条各类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要按照划定的绿线和绿化设计方案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不得擅自变更绿化设计,减少绿化面积。

第十二条各类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面积,因特殊条件限制达不到规定标准的,由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建设单位按所缺面积在指定的地点异地补绿。

第十三条城市绿线范围内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等,必须按照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公园设计规范》、《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等标准,进行绿地建设。

第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市绿地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以及其他对生态环境构成破坏的活动。

近期不进行绿化建设的规划绿地范围内的临时建设活动,应依法严格控制。

第十五条违反本规定,擅自改变城市绿线内土地用途,占用或者破坏城市绿地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十六条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责令改正,并按有关规定予以罚款。

第十七条在已经划定的城市绿线范围内违反规定审批建设项目的,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违反林业管理法律法规的,由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十九条城镇体系规划所确定的城市规划区外的防护绿地、绿化隔离带的绿线划定、监督和管理,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一条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城市绿地规划设计范文篇3

【关键词】长春市;城市道路;绿地规划

长春作为一座年轻的城市,自1800年清嘉庆朝设治以来,只有200多年的历史,1948年长春解放后,被确定为特别市,是整个吉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的中心。长春有着优良的生态环境,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9%,居全国的前列,但仍有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逐步完善。

1.长春市道路绿化现状及现状分析

研究通过调查、分析、比较等方法,调查三级以上道路120条,取样地256个,对样地内道路的平面结构、植物种类构成、垂直结构、应用频度、本地资源比例进行分析。

1.1调研的120条道路,共有乔、灌木50种,其中树木乡土树种资源的为42种,属于喜光—耐寒—耐旱的品种有28种。乔木层中应用频率较高的树种为青杨、银中杨、旱柳、榆树,常绿乔木应用频率较高的为黑皮油松、红皮云杉、白扦云杉。灌木层中应用频率较高的为水蜡、绣线菊、紫丁香、暴马丁香,常绿灌木仅有一种为沙地柏。植物种类不丰富导致配置形式重复性高。

1.2绿篱及模纹的应用种类为4种,以水蜡、小叶丁香、绣线菊为主,其应用频率分别为53.50%、12.50%、41.00%。可见以绣线菊搭配水蜡的绿篱、模纹的平剪配置形式重复率高。这对病虫害防治及养护管理工作带是极大的隐患及负担。

1.3在调查的植物种类中,观叶类植物27种、观花类植物8种、观干类植物2种、观果类植物7种。四季景观中以夏季、秋季效果较为优良,春季与冬季景观较为萧条。

1.4通过AHP评价分析,可以看出,长春市由于近几年经济的发展,市区车流量明显提升,所以,长春市政务正组织修建3条快车道高架桥,和一条地铁线,而高架桥与地图路段的绿道将会清除,为了打造更方便快捷的服务,牺牲了我们宝贵的绿色空间。

2.长春市道路绿地景观存在的问题

2.1形式单一,树种单调

长春市绿道景观建设偏重于几个主要树种,其中乔木大约51.7万株、花灌木大约229万株,各种绿篱长约24万m。道路绿化树种120多种,栽植形式单一,造成直观上的树种单调。如:黑皮油松占针叶树种11.7%,丹东桧占69.9%,阔叶乔木共35种.但新疆杨、银中杨及其它杨树为77%,所以显得树种非常单调。道路绿化苗木自给率低,市内园林苗木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由于缺乏指导性育苗计划,而忽视了生产周期较长的道路绿化树种的品种和规范性育苗,使道路绿化品种苗木缺乏。据调查全市外购苗木占应用苗木的80%以上,使绿化成本增加。

2.2城市道路绿地覆盖率低

建设部于1997年10月批准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中写明:)道路绿化规划。在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时,应同时确定道路绿地率: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在40~50m之间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而现在正在施工改建高架的道路已经完全丧失绿地生态功能,更是明显达不到这个标准。

2.3冬季景观效果较差

长春是四季明显的一个城市,春、夏两季道路颜色比较鲜明,色彩种类较多,而到了秋季和冬季,则是树叶凋零,唯有松树可以见到点点绿色,冬季景观效果欠佳,适合地区季节性的树种严重失调。

2.4人为修剪痕迹严重

长春市的道路灌木层90.00%以上都是经过人工修建成型的,看着很整齐,但是却严重破坏了植物的自然生长体系,使得植物的生态效能下降。

2.5植物配置形式重复率过高

由于长春市道路绿化植物品种不够丰富,个别品种应用频率较高,使得个道路布置基本一致,没有特色,丧失标志性,景观效果单一。

2.6公路立交桥绿化发展缓慢

近几年城市交通迅速发展,立交桥也成为了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然而大型的立交桥建设往往忽略的是公路绿化环境的缺失,虽然在立交桥下有一些垂直的绿化,但都是草地植被,色彩单一,并且受到季节性影响。

2.7人为因素较为严重

长春市道路两侧绿化带宽度一般均为4米左右,沿道路路缘石两侧布置,面积分散,这样一来就给绿地的日常维修和养护带来不便,同时增加养护费用。由于道路两侧新建小区临街底层均为门市房,每户面积都很小,每户都想出门就对着道路,这样人为的对绿化带的破坏极其严重,绿化带被各个商家分断的支离破碎,影响整体绿化效果,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3.长春市道路绿地规划原则与指导思想

3.1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

创造出城市的生态特色,适应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要求,充分利用城区的河道水系,使城市绿化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生态绿化体系。

3.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人类要生活的美好,就要发展生产,改造自然,利用资源,怎样合理的利用资源,对今后的城市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城市与自然共荣,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绿地系统规划建设要以人为本,这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所规定的原则,规划建设高品位的园林绿地。

3.3坚持科学性、先进性、发展性与可操作性的原则。

规划的内容与项目设置应与时代相衔接,体现出现代城市园林绿地的风格和特点。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有关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先进理论与实践经验、利用相关科学研究成果和手段,充分利用现有城市建设和绿化成果,力求规划的科学性、经济性做到系统完善,结构合理,指标先进,水平一流。

3.4根据城市绿地系统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不同用地性质及位置的差异,重点抓好庭院及居住区绿化;采用新技术,大力推广节水技术、生态材料,加强垂直绿化,增加城市绿量

3.5以乡土植物绿化,坚持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在园林景观绿化,大量应用乡土树种,具有成活率高,建设周期短,利用率高,经济适用,等优点。同时也能彰显本地特色,自然界的生物物种是丰富多彩的,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的,植物规划中心必须坚持多样性的原则,因此,在植物规划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植物材料,把长春装扮成真正的春城。

3.6以城市可持续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建最佳人居环境为指导思想。

结合长春市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长春市现有的自然环境要素,美化城市景观,以长春市特有园林景观,地方文化特色,创建生态第一,人文第一的北方园林城市。

4.长春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建议

由于我市地处寒冷、干旱的北方,无霜期比较短。道路两侧的绿化效果并不理想,道路两侧的绿化带有近半年的枯黄期,冬季时对整条道路的整体美观有很大的影响,冬季两侧绿化带有会成为临街商铺的垃圾场,严重影响环境卫生。经过对道路两侧绿化的深入思考和研究,同时对其它先进城市绿化的考察,结合我市的实际特点,提出以下建议:

4.1将道路两侧的绿化带面积集中起来,集中在道路的一侧修建一处中心绿地,将大大降低日常的养护费用,为城市建设节约大量的资金。

4.2中心绿地的建设,还可为道路两侧的居民提供一个休闲、锻炼的好去处,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服务。

4.3同时中心绿地的建设,将道路两侧连接的建筑物断开,大大增加了沿街景物的变化,提升整条街道的美感。

4.4可以大大改善沿街两侧建筑物内的单位及商服网点的出行条件,同时可以把节省的绿地面积作为沿街单位的停车场,改善交通环境。

4.5重视植物选择的多样性,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单调的植物品种,容易导致品种本身的退化,反而增加了绿化成果的稳定性和管护的成本,容易产生病虫害威胁,而多种类型的植物同时搭配,如乔木、灌木、花卉、草坪植物、香花树种、有色叶树种、藤本植物等,不但可以增加其稳定性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有利于基因的保护,有利于增强群落本身的稳定性,还有助于基因的保护,所创造景观更加丰富,可以满足到不同地段环境的变化需求。

4.6注重立交桥垂直绿化

立交桥绿化应以桥体、围墙、栏杆为依托,将植物向纵深方向发展,增加绿化面积,在一些有条件的地段增设攀援支架,选择攀援植物绿化,如洋常春藤、紫藤、藤本月季、藤本忍冬等,这些都是立交桥绿化中我们常会见到的植物。

4.7“适地适树”合理进行植物配置

对于长春市而言,“适地适树”是保证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基本原则。长春市冬季较长,气候干燥,因此,选择抗旱,耐土壤膺薄、密实,抗污吸污,抗病虫害,耐粗放管理等植物是最好的选择,合理配置植物,增加一些冬季观赏效果较好的植物,有特色的植物,突出城市道路的特点,打造标志性的城市道路景观。

参考文献:

[1]杨芸.南京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和配置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2000(9):119-122.

[2]李海梅,刘常富,等.沈阳市行道树树种的选择与配置[J].生态学杂志,2003(5):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