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计划安排

防护管理论文范例(3篇)

发布人:整理 发布时间:2024-08-04

防护管理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神经内科;风险因素;风险防范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20-02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未实施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为对照组,实施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防范管理为观察组,两组各抽取100例患者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疾病特点以及其他一般情况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神经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病情了解不及时,操作及执行制度不规范,注意力不集中、法律意识薄弱、护患沟通障碍等因素,其中导致护理风险因素发生的原因在于:①护理管理制度问题:护理质量管理不完善,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标准不规范,质量控制活动存在的只是形式,无实际出发,因此护理人员针对责任不清,分工不明等问题为护理工作和患者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1]。②护士法律观念意识问题:医院内部分护士对于法制观念认识不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出现护理纠纷和法律问题上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认识不充分,以致在护理工作中不重视护理记录单的书写。③缺乏专业知识培训: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高薪技术的在临床广泛应用,护理业务水平也必须同等加强,护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性也相应增大,有些护士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安于现状,不努力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及新技术,不积极研究护理业务技术。④科室内规章制度缺陷,个人责任心弱:有些护士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负责任,有章不,违规操作,给患者造成痛苦和伤害。未加强巡视病房,没有做到及时换药,出现渗液肿胀没有及时处理等。

1.2.2风险防范管理措施①完善服务流程,建立规章制度:根据医院内的实际护理工作情况,保障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安全,提高护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完善各项操作流程,并将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常规下发到每位护士手里,加强各项护理常规的学习。②加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制定培训计划将《护士条例》、护理法律法规、法制意识、护理安全防范意识、护理核心制度等内容进行学习。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法律知识的学习,对于《护理文书书写》、《紧急封存病历调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文件进行熟知。③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科内定期组织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培训,积极参加医院的继续教育工作,建立定期培训考核制度。通过不断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能力。促进护理安全,消除护理风险因素。④评估患者危险因素,加强高危人群看护:针对患者进行发生意外伤害进行评估,对于高危人群在病人一览表上做出醒目的标示。每班进行交班时要重点观察病人并采取预见性防护措施,避免安全隐患发生。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的病房环境,增设防滑垫。

1.3效果评定根据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效果以及护理安全进行统计分析。

1.4数据处理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2结果

2.1护理管理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差错发生、医疗纠纷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2.2两组患者护理安全比较观察组在意外伤害率、服药安全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3讨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神经内科的患者逐渐增多,而且病种繁多老年化增加。所谓护理风险是医院因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所有各项不安全护理事件。临床上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实施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规定的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生理、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破坏、缺陷、障碍或死亡[2]。神经内科疾病的患者存在起病突然、病情发展快、发病迅速等临床特点,护理风险事件的判定标准是指是否对患者造成伤害或者损害,在医疗机构中,护理人员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人群,因此导致发生护理风险的因素多是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与缺陷,加强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可以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以及提高护理安全,以上可以证明这一事实。因此针对护理风险因素及时给予采取针对性的风险防范管理措施,明显的提高护理质量。参考文献

防护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课题小组;化疗药物;外渗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0-1536-02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因肿瘤病人需反复化疗,对血管造成机械性损伤,再由于化疗药物本身的特性可使血管内二氧化碳蓄积,血管内压增高,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致使药物渗漏到皮下组织,pH值改变,引起毛细血管痉挛,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不可避免地引起静脉炎的发生[1]。据报道,即使静脉穿刺一次成功,化疗药物的渗漏率也达到0.1%6%,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而且容易导致医疗纠纷[2]。关于静脉炎的治疗及护理研究颇多[3],但对如何防治化疗药物外渗尚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理论依据,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我院于2005年9月成立了防治化疗药物外渗课题小组,对全院化疗病人进行干预并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管理,为临床护士提供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来护理化疗病人,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现报道如下。

1方法

1.1成立课题小组:课题小组由妇瘤科、内科、放疗科、门诊化疗中心等科室的护士长和护理骨干,护理部主任,妇瘤科科主任及外科、放疗科科护士长以及内科医师组成,对全院化疗病人进行评估、会诊、循证、制订治疗方案、观察疗效及资料收集。

1.2确立化疗药物外渗理念:用最新最有效的理念和方法指导防治化疗药物外渗护理的实践,使患者得到更为安全、有效、舒适的护理课题。课题小组通过文献查阅,借鉴成功的经验,把预防和治疗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理念引入我院护理实践中,发挥各专科护士的作用,努力提高护理质量[4]。

1.3专项理论培训:课题小组成员参加有关化疗及伤口护理知识培训班,同时邀请伤口护理及新型伤口敷料的应用专家来我院指导,把学到的新理论、新方法给小组成员及全院护士进行讲授,并把所学知识应用到防治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实践中。

1.4设计防治化疗药物外渗各种表格:课题小组设计了化疗药物外渗高危评估表、化疗药物外渗等级评估表[5,6]、化疗药物外渗治疗记录表。内容包括:病人个人资料、疾病诊断、药物性质、血管充盈情况、家庭支持、外渗发生时间、外渗药物、外渗局部情况、外渗等级、治疗方法及疗效。

1.5建立管理流程

1.5.1收集资料:各临床科室对所有化疗病人进行化疗药物外渗高危评估,如果发生化疗药物外渗则对外渗面积、深度、所用化疗药物刺激程度进行等级评估,个别IV级病例在征得病人及家属的同意后用数码相机对外渗局部进行拍摄。

1.5.2填写病例登记表:资料收集后,小组成员指导专业护士填写化疗药物外渗高危评估记录表,如发生外渗者则再填写化疗药物外渗治疗记录表,治疗首日将评估到的内容逐项填写,以后每班记录局部情况,最后记录治疗天数并对治疗结果做出客观评价,汇总资料入档。

1.5.3确定护理方案:对所有化疗病人进行化疗药物外渗高危评估,根据评估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那些化疗药物外渗高危病人进行分阶段健康教育;对已发生外渗者则随机选择三种治疗方法:(1)利多卡因5ml加地塞米松5mg加生理盐水10ml局部封闭、冰敷,必要时激光治疗。(2)金霉素眼膏1支加无极膏1支加西瓜霜粉剂1支混匀外敷。(3)溃疡贴外敷。并向病人及家属交代注意事项,通过共同努力,化疗药物外渗病人全部愈合[7]。

1.5.4全程跟踪随访:课题小组对每位化疗病人进行全程跟踪随访,从病人第一天入院开始资料收集、评估并进行入院宣教,化疗前填写化疗药物外渗高危评估表并根据评估因素有针对性的化疗健康教育,一旦化疗时发生化疗外渗立即请课题小组负责成员会诊并确定护理方案,填写化疗药物外渗治疗记录表,每班记录局部情况,班班交接,有情况及时记录并汇报,确定疗效。如效果不满意,及时修改方案。

1.5.5资料保存归档:把每份病例登记表及照片输入电脑保存,以供分析、综合评价和信息反馈。

2结果

课题小组自成立并对化疗病人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管理以来,积累了案例1000余份,图片资料10余张,为防治化疗药物外渗护理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在全院举办防治化疗药物外渗专题讲座,每月课题小组成员集中交流沟通,分享经验,每周组织化疗病人活动,健康咨询,互相交流,课题组也得到了更多的信息。

经过10个月的临床实践,从病人入院评估登记、确定护理方案、跟踪随访、效果评价等一系列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护理管理,使每一位化疗病人都能得到课题组提出的最为合适的护理方案。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也由2005年9月前的15%降低到目前的6%,120例外渗病人中除1例发生皮肤坏死联合伤口专家给予近3个月换药基本痊愈外其余均未发生皮肤坏死。

3讨论

3.1课题小组有利于循证护理理念的形成: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除传统的局部封闭外溃疡贴、金霉素眼膏加无极膏加西瓜霜粉剂混合物应用于临床实践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课题小组遵循循证护理理念,总结以往经验,查询相关文献,使这些方法的合理性及科学性得到证实,从而规范了医疗护理行为。

3.2课题小组有利于医患之间、科室之间的沟通:课题小组加强了与临床各科护士、医生、病人和家属的沟通与协调。在成立课题小组之前,各科化疗问题各自处理,各科之间缺乏沟通,常根据各自临床经验进行护理。课题小组成立后,小组成员来自不同科室和不同专业,医疗信息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对每位化疗病人都提出更为全面、合理的治疗护理方案。

3.3课题小组有利于强化护士的责任心:目前在国内由于人员紧张,多而繁杂的护理业务,使得临床护士大都以完成临床护理工作为首要任务,而临床护理的实践需要全方位的整体护理更需要专家型的护士支持高品质护理,课题小组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现在课题小组承担全院化疗病人护理的全过程管理,对临床起到了支持、指导和示范作用,得到临床护士的肯定和认可。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增强了护士的自信心,全面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随着护理科学的发展和医学分科细化,以课题小组的形式进行临床护理实践和管理值得推广,利用课题小组的力量去解决更多的护理问题,为病人提供更高品质的护理。

防护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老年病人人文管理护患纠纷防范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61

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分析

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2002年9月1日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配套文件中明确了护士的职责、患者的权益以及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活动要求,为患者保护自己的利益提供了依据,强调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法律本身对医护人员、患者都是保护其合法权益。在护理日常工作中,由于惯性思维,在进行护理操作时,说话、做事不严谨,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操作前未履行告知责任和签字制度,不尊重病人的权利,随意谈论患者的病情等,体现出护士在相关法律知识方面的欠缺。

护士业务能力欠缺,病人及其家属对操作技术不满意:老年病人动、静脉硬化,而且多次穿刺引起血管完整性改变,建立静脉通道困难,而护士对专业知识掌握不熟练,再穿刺过程中未能一次成功,在操作过程中护士的沟通不够引起病人及其家属对操作技术不满意,使护患关系紧张,从而导致纠纷的发容易引生(41%)。

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态度不满意:老年病科患者年龄偏大,感觉器官功能下降,一些护士考虑问题不全面,缺乏换位思考,缺乏主动服务意识,表现为服务态度冷漠、语言简单生硬,不能耐心解释回答患者的疑问,从而被投诉(24%)。

护士责任心不强,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

防范措施

抓理论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护士自身素质;营造人本氛围,提高安全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利用每周护士例会的时间和每天晨会交接班时间,组织科内护士认真学习与临床护理实践有关的法律,做到学法、懂法、用法,主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防止发生护理纠纷[1]。

落实规章制度,严格进行护理质量管理:要求每名护士加强责任心,增强慎独精神,按照医院下发的各项护理工作流程和核心制度认真执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重视护患沟通交流,改善护患关系。尊重患者的权利,履行告知义务:患者的权利和护士的义务是相辅相成的,护士只有履行好义务,才能维护好患者权利,防范护患纠纷的发生。建立畅通快捷的护患纠纷处理程序:凡发生护患纠纷者,护士长第一时间亲临现场,首先安抚患者及家属,然后详细调查事情经过[2]。护士长调查清楚后,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妥善安抚。

结果

3年来通过对老年病科护士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了护士的法制观念,护理质量不断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也在逐年提高。见表1。

讨论

护士长在护患纠纷防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护理管理者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思想上一定要加强护患纠纷防范意识,这样,才能教育和带领护士共同做好护患纠纷防范工作;②要重视细节管理,从小事看起,从小处着手,防微杜渐,预防护患纠纷;③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预见能力,高瞻远瞩,顾全大局;④护士长要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深入病房,尽早发现纠纷隐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