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5.06.090
SituationAnalysisofMusicMajors'ResearchLearning
LIYan
(MusicCollegeofHu'nanUniversityofTechnology,Zhuzhou,Hu'nan412000)
AbstractChineseresearchlearningandactivitystatusofHunanprovince6collegestudentsmajoredinmusiccreation,musicprofessionalcollegestudentsknowhowtoparticipateinthestudyandanalysisoftheprocess,facingthemusicprofessionalcollegestudentsinresearchlearningdifficultiesandexistingproblemsintheresearch,andscientificwaytostudytheimplementationoftheuniversity.
Keywordscollegestudents;researchlearning;presentsituation
目前,各大高校的育人理念都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此种教育理念下催生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核心。国家教育部推行的《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给出了描述性定义: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对于音乐学专业的大学生来说,研究性学习兴起的周期还比较短,虽然其它专业一直在致力于研究性学习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改革,但音乐学专业的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并没有被提上日程,受到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即便是有条件有能力来实施,但效果也是应付于表面。许多教师的惯常思维是技术技巧的学习就是“我教你学”,直观的教学固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标准,但很难使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重新定位,也很难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空间和学习积极性的发挥。
1研究对象
从整体上看,湖南省各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同质性和相似性,专业基本上以音乐表演和音乐学两大专业类别为主体,开设的课程基本上都整齐统一,以班级为主体的大课教学方式都是以讲授式为主,为丰富教学手段,偶尔穿插课堂上会讨论、提问等,而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会以听课、笔记、重复练习为主,注重的是记忆训练。基于此,将湖南省长株潭三地的高校师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长沙的湖南师范大学系“211工程”重点本科,另外五所学校,长沙的湖南一师、湖南女大、湖南林科大,株洲的湖南工业大学、湘潭的湖南科技大学均为普通二本院校,多种层次的大学的调查,具有比较强的代表性。
2研究假设
根据研究者自身多年学习和教学经历,研究假设大部分学生不满意目前的学习状况。
首先,假设音乐专业大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现状的满意度降低的原因,是受到了传统学习方式和学习观念,及传统的教师角色的定位等方面的影响;其次,假设重本院校“211工程”的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生对研究型学习的倾向程度普遍高于其它二本院校音乐学专业大学生。
3研究结果
3.1参与调查的音乐专业大学生基本情况统计
表1
本次调查前后历时两个月,一共前往6所学校发放了调查问卷600份,被回收的问卷有468份,其中有效问卷342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是83.9%。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如下:
从学生性别来看,男生97人,占28.4%,女生245份,占71.6%;从学生年级来看,大四(2010级)学生47人,占13.7%,大三(2011级)学生95人,占27.8%,大二(2012级)学生126人,占36.8%,大一(2013级)学生74人,占21.7%,音乐学专业学生267人,占78.1%,音乐表演专业学生75人,占21.9%,见表1。
3.2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学习现状分析
(1)音乐专业大学生对学习的满意度不高。根据问卷的计分比较,长株潭地区高校音乐专业大学生对学习的满意度应该是连续变量,并将这种连续变量的组中值分为5段,在1~5分的区间内,0.5~1.5为不满意;1.5~2.5为不太满意;2.5~3.5为满意;3.5~4.5表示为较满意;4.5~5表示为很满意。调查结果显示,音乐学专业大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处于“不太满意”的区间,其平均值为1.97,具体反馈情况如表2。
造成音乐专业大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状态不满意的原因,主要从问卷上表现为两点:自身对研究性学习的不主动、缺乏对研究性学习的规划和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四题主观题的答案中,音乐专业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主要进行了三个方面的设想,首先是研究性学习要有取舍,做到高效率;其次是研究性学习要有延伸;做到兴趣促进学习,三是研究性学习要有态度,做到积极的学习和思考。
(2)音乐专业大学生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念表现出较弱的认可度。根据问卷的计分方式,分为5个分值,由低到高,问卷显示,大部分学生对知识重难点的学习认可的频率较高,但对于纯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学习观念、方式及评价标准,均不是很认可,见表3。
传统音乐课堂明显是教师的舞台,不管是哪种形式的教学,都侧重“听”和“看”的知识输入过程,而忽视了“说”这一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理解的行为方式的输出交流过程。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大学生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已经认识到问题的存在。
(3)学生学习态度缺乏积极性,学习目标不清晰,缺乏问题意识。虽然从前面调查结果分析得知,音乐专业的大学生都不喜欢“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却根本就对学习本身没有过多热情,自主探索知识的求知欲也表现不明显,学习的目标也不明确,因而体现出的学习行为也相对盲目,没有带着问题去学习,所以对自身研究性学习本身的满意度不高,见表4。
在音乐学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实际中,学生其实非常需要教师和他们彼此之间多进行思想交流,讨论知识问题,或组成小组或是小集体,虽然不能完全由教师操控,但教师的组织和支持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脱离教师的及时疏导,那么学习的效率也不会很高,自由度过大,只会让学生更加感到力不从心,自发的、闭门造车式的自学很难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4)音乐专业大学生已经认识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但对学习的支持系统利用不充分。调查显示,音乐专业大学生们大部分都已经意识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单一知识的掌握是片面的,但学习方法的掌握能融会贯通,大部分大学生都清楚这一点。但在实际操作中,他们对网络等信息技术带来的学习方式并不是很熟悉,不知道去主动进行课外的阅读和对课堂知识进行有效延伸,并且调查显示,将近有一半学生尚未意识到快捷网络学习方式的优越性,因此,对于音乐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图书馆的利用率是相对低的,不知道使用或是不习惯使用,造成了其资源的浪费,见表5。
综上分析得出,研究原设想大部分音乐专业学生不满意目前的学习状况成立,“211工程”学校音乐专业学生比普通二本院校音乐专业学生表现出更多的大学研究性学习行为方式成立。另外,总体数据表明,音乐学专业、音乐表演专业的大学生的学习行为现状差距不大,对比不明显;男生、女生的学习行为现状差距亦不明显。
基金资助:
关键词:课堂教学;调查问卷;研究性教学改革
各国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尤其是西方的自主性、研究性教学模式,非常值得我国高等学校借鉴。教育部早在2001年、2005年和2007年的有关教学改革的文件中,都提出要“发展研究性学习”,“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到目前为止,研究性教学只停留在个别教师的摸索和试验上,普遍的课堂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的传统模式,有些教师只是在课堂提问、师生互动方面略有增加。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发现、研究和创造中学习知识,改革当前教学现状、实施研究性教学迫在眉睫。
一、引言
研究性教学的基本特点,是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完成发现知识、追寻探究、研究试验和总结创新等过程。研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学习和研究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与学生相结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在课内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的自学与课外实践,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积极探索新知识、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既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看重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所获得的自由探索的乐趣与体验,以及整个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信心和勇气。
例如美国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有基于问题的学习和基于目的的学习这两种模式为主,这两种模式在实践中常常一起使用,相辅相成。该模式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思维技巧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同时改变了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来激励学生,并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也为教师提供了与学生建立相互关系的独特机会。
法国的研究性学习早已全面开展,强调“综合实践”、“适度发挥学生创造力”和“有指导的学生个人实践活动”,在课程中锻炼学生的批判精神、创新精神、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在日本和韩国也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协调合作能力等。
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在大学校园里随机发放调查问卷,来统计分析目前大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并统计归纳大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本次调点在北京某2所重点大学展开,发放并收回了近千份问卷,收集了本科生目前的学习状态、对于课堂教学状况的满意情况以及对研究性教学的接受能力等相关信息。通过问卷反馈的信息,我们可以找到发展研究性教学的一些可行的改进思路。
二、调查问卷分析
我们设计并发放了《XX大学课堂教学与研究性教学信息调查问卷》,该问卷共有22道题目,基本围绕四部分的信息内容:当前教学方式下课堂现状及同学的满意程度、在当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对于施行新教学方法的接受情况、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看法及对课堂教学的意见或建议。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统计结果与分析。
1、教学现状及满意程度
从同学们认为所学专业知识与教师课堂传授的联系上看,55.25%的学生认为一半以上所学的专业知识来自教师在课堂上的传授。可见课堂教师的教学对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这个非决定性的比例说明课堂教学的方法或内容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所应有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对于课堂气氛问题,有35.76%的同学认为“课堂死气沉沉”,61.46%认为“课堂气氛很一般”,仅2.78%认为“课堂气氛活跃”,可见同学们的课堂学习没有一个理想的氛围,师生互动不理想。
在师生交流情况的问题中,高达73.43%的同学认为很少有与教师单独沟通交流的机会,原因可能有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不主动找老师交流;老师过多关注自己的科研项目,对学生关注的较少。对于目前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和自信心的激励”这个问题,只有12.54%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学习和自信心很有激励,64.11%的同学认为这种作用一般,23.34%同学认为没有任何激励,教师所应有的激励和带动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同时,笔者征询了同学们对课堂容量的意见,有39.37%的学生选择“课堂容量在20人左右”,54.01%的学生选择“课堂容量在50人左右”。说明为保证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大部分学生认为课堂人数不应该过多。
课堂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存在问题,师生沟通交流匮乏,必然使得同学们对于课堂教学的总体满意状况不高。“对课堂教学总体状况非常满意”的只有2.10%,31.12%的人觉得满意,56.29%的同学认为一般,而10.49%的学生觉得不满意。所以学校必须重新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高效地从课堂汲取到更多的知识。
2、学习态度及状况
一、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课题
研究性学习虽然强调学生要独立自主地研究与探索,但并不排斥教师对学生的课题研究进行必要和及时的指导。特别是在研究性学习最初实施的阶段即选题阶段,更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指导。因为学生在选题阶段最容易出现研究问题不明确、研究内容过于抽象、课题研究缺乏可行性等一系列问题。而选题的好坏将会直接关系到研究性学习成果的价值。教师要指导学生密切关注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从教材重点难点学习的需要出发来寻找课题,确立课题。特别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的周边环境和目前的心理需求确立课题,并充分考虑到自己现有的思维水平和研究能力。当代的中学生拥有众多的信息来源渠道,知识面较广,思维较活跃。他们切实关心着中国甚至全世界方方面面的热门话题,诸如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人民币升值、加入WTO、西部大开发、国有企业改革、反腐倡廉、以法治国、2008北京奥运、经济全球化、伊拉克战争、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等等。他们迫切希望了解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来龙去脉,努力寻找解释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答案。作为政治教师,理应顺应学生“我要研究”的迫切要求,利用政治教材的有关内容,结合丰富鲜活的社会生活,帮助学生选择和确立研究课题。例如在经济常识的教学中,我就指导学生设计了一系列既能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课题。如“西部大开发是怎样扩大内需的”、“中国加入WTO的机遇与挑战”、“打折是陷阱还是馅饼”、“超级女声背后的超女经济”、“泰州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景”、“关于我校学生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的调查与分析”等等。这些课题为学生构建了一种能够全面、自由、充分而富于个性发展的学习环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二、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研究课题一旦确定,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便由此展开。但由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差别,许多学生在思维上还习惯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的模式,对研究性学习中关于课题研究的知识、方法、思路、技巧、手段缺乏必要的了解,常常会感到无从下手,即便下手也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出现许多不规范、不科学的问题。因此当研究课题确定之后,教师不能袖手旁观,放任自流,而要全程跟踪、全程管理、全程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搜集资料。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搜集全面、科学、有效的研究资料。正如马克思所说:“研究必须充分占有资料,没有充分研究资料支持的研究结论是站不住脚的。”可以说,最大限度地占有研究资料是研究性学习中非常关键的环节,研究资料的全面、科学、有效将直接关系到课题研究能否顺利展开以及研究结论是否准确可靠。例如在“泰州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景”的课题研究中,我就指导学生查阅泰州日报、泰州地方志,上泰州政府网站搜索有关信息,向泰州市民发放问卷调查,实地采访泰州旅游景点等多种途径搜集了大量有用的资料,为研究的开展与深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整理资料。当学生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占有大量感性材料后,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对上述材料进行鉴别、分类、筛选,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与归纳,最终上升为理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和小论文等。再次,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和运用最适合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因为在研究性学习中,研究方法是进行课题研究的必要手段和途径,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及其操作要求,既能提高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又能增强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在研究“泰州当前什么样的人才最受用人单位欢迎”的课题中,我就指导学生采用直接观察的研究方法,即亲临泰州各大人才招聘会的现场,仔细观察应聘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的表现,同时认真做好记录以备研究之用。也可以指导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即向各用人单位发放事先设计好的问卷,做初步的摸底,了解最基本的情况。而在研究“创业成功者的基本素质”课题时,我则指导学生采用访谈调查的研究方法,即直接与创业成功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深入探讨他们创业取得成功的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实践证明,由于研究方法得当,学生的课题研究进展非常顺利,充分体验到研究性学习的成功感和愉悦感。
三、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研究性学习氛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完全是一种上级与下级、权威与服从的关系。由于屈从于教师的权威和尊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严重压抑。而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不再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被动承受者,而是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者。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正如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所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作为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和创新潜能,努力创设平等、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创新的欲望,鼓励学生追求真理、不断进取的信心和勇气。例如在研究“国有企业怎样才能扭亏为盈”这个课题时,我相信学生独立思考的价值,期待学生能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必非要得出与教材或教师一致的结论,允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鼓励学生“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由于我的尊重和信任,学生没有了思想负担,研究热情空前高涨,不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大胆地拓宽了研究的视野和思路,得出了许多新颖独特的结论。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经常询问学生研究的进展情况,以热情的语言激励他们,为他们取得的每一点小小的进步而高兴。当他们遇到困难和问题来征求我的意见时,我则与他们一起讨论一起协商,多支持少责备,多赞赏少苛求,让他们真切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体贴以及尊重和信任。当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得出自己的研究结论后,我立刻鼓励他们大胆地走上讲台,大声地宣读自己的研究报告,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能力和风采。我则坐在讲台下面,认真倾听他们的发言,为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鼓掌喝彩。虽然我不一定完全同意他们的意见,但我绝对尊重他们说话的权利。总之,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为学生指导学习、提供便利的助手,一个与学生交换意见、激励思考的参谋,一个同学生一起体验和分享研究中的酸甜苦辣,一起积极进取和努力创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