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绿化树种病虫害;防治问题;对策
1.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1.1防治主体单一
绿化树种病虫害防治检疫站作为全县绿化树种病虫害的组织管理部门,肩负着全县绿化树种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组织开展绿化树种病虫害的调查,主要绿化树种病虫害预报,编制主要绿化树种病虫害防治规划和预案,组织、指导、协调重大和突发性绿化树种病虫害的除治,森林植物检疫等事务工作,同时《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也确定了“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
1.2防治措施滞后
具体表现在:一是不科学的造林营林方式。造林时科学规划、适地适树、选育良种壮苗不够,造成森林植物生长势的衰弱,抗病虫害能力差。二是不科学的造林方式形成不合理的林分结构,使人工林过度纯化,森林生态系统脆弱,抵御病虫灾害有能力下降。
1.3发生面积增加
虽然近几年开展了病虫害防治工作,一些地方的病虫害发生有所控制,但由于面积基数增大,发生病虫害的威胁增加。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加大。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来看,退耕还林地中经济林木发生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危害程度也逐年加重。
1.4发生种类增多
随着外调苗、进出物资的增多,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开始进入务川县,危害生态系统安全,如天牛、柑桔煤污病等病虫害均是在近几年的退耕还林引种过程中传人务川县。同时,过去危害比较严重的云南松毛虫、侧柏毒哦、松叶蜂等常发性害虫没有得到有效根治,隔几年又会局部地区发生。
1.5潜在危险增大
松材线虫病等危险性病虫害相继在务川县周边省、市、县发生,给务川县的防控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桃战。虽然务川县采取一系列严格措施进行防控,到目前为止未在务川县发生,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务川县是国际性检疫害虫松材线虫病的适生区,且树种结构是以马尾松、葵花松为主,一旦侵入,很可能使务川县大面积的松林在短期内毁灭,严重威胁务川县的生态安全。
2.主要对策措施
2.1加大宣传力度,实行依法防治
结合森林工程、林权制度改革等林业工程,特别是以明晰产权为主要内容的林权制度改革,在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过程中,强化“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依法充分调动林农防治的积极性,实现“群防群治”多元防治主体的局面。
2.2加强监测预报,推行综合治理
①县级森防站要真正参与本地区造林规划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论证,在森林经营方案的审批以及造林项目的检查、验收等方面,要有森防科技人员的影子,做到没有病虫害预防措施的造林设计不予审批,达不到混交林比例的造林项目不予验收。②加大良种壮苗的培育力度,建立相应的种苗基地,培育抗干旱和抗病虫害的乡土树种。要尽量减少调运种苗的数量,从采种、育苗、调运、造林的各个环节落实预防措施,确保造林苗木无病虫害隐患。③在林业生产建设中,采取有力措施,积极营造多树种、多林种、多形式的混交林,特别是要发展乡土树种,引进优良品种、树种林种配置、林网结构调整等方面多做工作。④在现有林地中,有约20%的低效低产林、不健康林分,结合低产林改造,有计划地将病虫危害严重的纯林改造成混交林。⑤对病虫害常发区加强中幼林抚育管理,实行集约经营,搞好水肥管理,松土除草,抚育间伐等,增加树木的生长量,增强树势,提高树木抗病虫害的能力。
2.3注重检疫御灾.严格控制源头
①加强《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促使人们对检疫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②积极探索警检结合、路检结合等执法模式。③加强森林植物检疫检查站和综合消毒站的作用,加强对过往运输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车辆的检疫检查,严禁带疫植物进入务川县。④加强产地检疫,对城镇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仓储、加工、销售单位及苗木、花卉、果品等生产单位的管理,堵塞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渠道。
2.4加大资金投入.保证防治需要
加大资金投人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务川县的森防基础设施较差的情况下更尤为重要。要逐步建立多元化筹集资金机制,不断拓展投资渠道。要严格执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依法充分调整林农防治的积极性,加大自筹资金比例,转变等、靠、要思想,实现防治资金以林主投入为主,国家补助为辅。
2.5加强森防体系建设
在全县范围内多方面、多层次开展森防培训工作,力争每个镇乡、村都有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人员,提高预防意识,加强森防技术力量。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北安市近几年森林病虫的发生已得到有效控制,无较大范围的森林病虫发生,特别是林场的病虫危害已得到根本治理,全年基本做到无病虫发生。从全市调研及各林场的反映来看,发生危害的主要森林害虫、病害得到有效控制。
1.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误区
多年来化学农药一直作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快速高效好方法,平常的森林病虫害防治一般都是指化学防治,它以杀虫广谱、成本低廉、防治效果好而深受林业工作者的欢迎。但不可否认的是,滥用化学防治这一手段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使得害虫种群变化频繁,种类增加,数量增多,用药次数越来越多,用药浓度越来越高,出现森林防治药害及害虫抗药性、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1.1森林病虫害防治预测预报机制的不健全
北安市在森林病虫预报与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因近年随着机构变动,人员外流、经费不足等原因,除市的病防站运转正常外,其他乡镇大多运作艰难,有的已名存实亡停止了此项工作。
1.2森林害虫或病害具有主动传播或依靠自然动力传播和强大的繁殖能力
在防治工作中,森林害虫绝大多数个体被消灭,但剩余个体通过繁殖,数代之后又能迅速传播。①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有林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人工纯林面积的增长,快速回升。②林业生产活动交往为害虫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被害面积有可能随之扩大。日益频繁的苗木、木材、接穗等材料的潜带,新的害虫种类可能不断增多。③害虫的遗传特性抗逆能力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动,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即使是一些抗虫(病)的品种也并非一劳永逸,由于长期适应的结果,遗传特性逐渐变异或减退,还需要不断培育新的抗虫品种。可见有效地防治害虫是一项长期复杂的艰巨任务。
2.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问题
2.1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
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近年来,我省开始实行森防目标管理,发生面积逐年减少。但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害虫越冬死亡率低,发生面积又有所上升。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加大。
2.2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
目前,全省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35种增加到50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有的是我省从未发现过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类)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由于我省对这些危险性害虫采取了有效措施极力控制,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
2.3顽固难治,暴发现象常有发生
过去危害就比较严重的松毛虫、天幕毛虫、落叶松尺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有的几乎年年于局部地区暴发。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当被动。
3.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对策
以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为核心,根据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通过采用一系列的林业措施和栽培技术,改造森林环境,使其对森林和有益生物生长发育有利而不利于害虫和病菌的生长、发育、发展,使病虫种群降低到经济损害水平以下,达到保护森林,提高森林质量之目的。森林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是以森林病虫害防治为主,以生物防治为辅,结合物理机械防治,少用或不用化学农药。由于森林病虫害具有突发、反复、毁灭、常发和长期等特性,因而在防治中应狠抓前期预防,控制中期发展,加强后期防治,把各种防治措施有机结合,综合控制病虫发生,确保森林安全。
3.1完善森林病虫预测预报网络
搭建信息平台,共享资源,指导并服务生产。充分利用病虫测报信息,对森林病虫灾害性事件实时监测,对暴发性病虫实时监控,快速反应,从容应对。建立害虫发生的预警机制,为防治工作做前期准备。确立主要、优势害虫,科学制定防治阈值。分析气候环境动态,调查害虫发生基数,根据当地森林病虫档案,抓住森林主要发生的害虫进行密切观察、跟踪,掌握其发生态势,确立主要防治对象,兼顾防治其他害虫。森林中不可能仅仅只有1种害虫发生危害,所以在防治实践中,要以森林虫口复合发生指标来确定防治阈值。
3.2提升林业防治意识,强化林业防治措施
除草、耕翻、整枝修冠、束枝剪梢、挖病株、掏蛀屑、刮虫卵等。把森林病虫防治贯彻营林管理的全过程,将营林管理的各项工作与防病治虫相联结,营造“防重于治”的氛围。
3.3应用生物防治技术
为了防治森林病虫的危害,开发安全、高效的能替代化学农药的生物杀虫剂是防治害虫的趋势,当然,天敌的保护与利用也必须高度重视。
3.4科学合理地进行化学防治
在森林病虫的防治中,化学防治起主导作用,应选择防治森林病虫的专用农药。一是在目前农药市场品牌、品种纷繁中筛选适合森林病虫防治的农药;二是根据森林病虫防治特点,有针对地开展森林病虫防治专用农药的研发,保证生产安全。抓住关键时期,科学用药,以最小最便捷的投入取得最好的病虫防治效果,由于营林建设的责任制形式,决定了森林病虫的防治必须实行统防统治,统一筹集资金,统一用药,统一技术要求,统一防治时间,从防治时间来看,能抓住最佳防治适期,从防治空间上看,能增加防治效果。抓住森林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改进喷药技术,提高农药有效施用率,针对优势害虫的发生,选择对口农药,一药兼治、混配兼治,注意配药对水应严格按照用药数量和浓度标准,规范配制,保证用药量。根据森林不同的地理环境、气象条件及药械、害虫发生部位、农药类别确定施药方法。
3.5提倡应用物理机械法防治
利用害虫对光、温等的特殊趋性和习性,采用黑光灯诱杀、阳光杀虫、食料诱杀、潜所诱系等防治森林害虫。
3.6重视灾害性气候对森林病虫发生预警机制
灾害性气候是指由于气候异常或异常气候条件而使树木生长环境遭受危害或破坏,其主要特点有:①来势比较突然;②发生频率较高;③受害面广、量大。灾害性气候除本身直接危害森林外,由于其对环境的改变,使得森林病虫的发生也出现了异常。例如,一些地区常会出现大范围的旱情,不但影响夏季森林生长,还会引发森林病虫害的暴发成灾。为此,森林病防专业人员必须关注气候动态,根据中长期气象预报,特别是有可能发生的灾害性气候变化,结合当地森林病虫调查基数、可能发生种类,利用森林病防网络及现代信息平台,建立预警机制,准备多套防范预案,服务森林病防工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止解决措施
目前,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面积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是对其进行的防治工作难度增大。近几年,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不断增加,其中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更使病虫害的发生不断加剧。在当前防治的资金、技术、人力有限的条件下,我们需要面对成灾病虫种类增多的控制工作,有很大的难度。
一、关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现状
(一)森林病虫害的潜在威胁严重。
目前,我国森林病虫害中,危险性病虫害潜在的威胁最大。自上世纪以来,已发现多种从国外入侵的多种危险性害虫先后登陆我国的不同林区。我国虽然及时的采取了一些防治措施,使之没有对我国的林区造成严重的损害,但是这些危险性病虫害的潜在危险却不容忽视。另外,一些病虫害顽固难治,暴发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年年都在局部地区发生几次,一旦在病虫害发生的初期监测的力度不够,在病虫害发生的后期,在进行大规模的防治就会相当的困难,而且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由于我国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水平较低,所以在局部发生病虫害时,不能及时准确的预报和进行适当的知道防治。其次,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科技水平较低,相关的防治手段也比较落后,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增加了难度。虽然科技的发展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保证,但是由于现有科技成果的推广力度不够、大面积喷洒化学药剂导致病虫害的抗药性增强,进一步加大了森林的病虫害防治难度。生物防治因技术和资金的限制,还不能大规模的进行推广发展。
(二)森林病虫害防治难度大。
近年来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给治理难度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人工造林的不断增加一方面给我国经济效益带来了可观的增长,另一方面也使得单一树木的纯林面积增加,造成了病虫病害的加剧。其次,由于近几年连续的暖冬季节出现,冬季虫害的死亡率在逐年下降,在灾害面积方面已经出现上升态势。在人力、财力和技术手段得不到大力支持的情况下,防治效果自然得不到改善。虽然对于原有发现的虫害普遍有了比较有效防治措施,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虫害种类被发现。能够成灾的已经由上世纪的几十种发展到上百种,其中由外陆传入的从未发现过的病虫种类在增长中占的比重较大。另外过去危害比较大的松毛虫、天牛类的虫害至今仍然没有很有效的得到遏制。
二、关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一)强化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意识。
提高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另外,尽量减少病虫害带来的危害和损失,促进森林资源保护的管理水平,可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资源保障。抓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仅可以降低经济损失,还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森林病虫害虽然不像普通自然灾害那样会带来直接的危害和损失,但是具有生物破坏性大的特点,在防治上存在着艰巨性和周期性。因此在领导方面就要把防治工作列入到重要的工作事项当中,将其纳入本地区未来经济发展和规划中,将减灾计划和目标责任制切实的落实到各单位和个人。从根本上加强森林病虫害治理中的领导能力,促进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水平不断提高。
(二)完善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机制。
在实际工作中,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和相关防治手段都建立在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基础之上,相关管理部门必须把森林病虫害的调查和检测工作作为首要的工作内容。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必须确保检测工作能够全面、及时、准确的开展,指派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固定的病虫灾害区域进行检测。杜绝平时不检测,等发生重大病虫灾害时,才进行突击的整治活动。
(三)加大科技与资金的投入力度。
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始终都要依靠科技的力量,尤其是在病虫害种类和特性日益多样化的今天,防治手段需要随时的进行改进,才能有效的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发展。在森林病虫害的防止过程中,需要我们逐步的实施相关措施才能保证防治的效果。首先,我们要坚持生态造林,在选苗、选地等相关方面要综合各种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其次,要认真遵守国家关于农药的相关规定,对于剧毒高残留的农药和有可能对水源造成污染的化学药品禁止使用。然后,大力发展生物防治手段,对于有效的科研成果加大科研开发和推广的力度。由于经费不足的问题,每年都有大面积的森林病虫害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政府要保证资金可以持续不断投入到病虫害的防治中,并建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以及设立补偿机制,从收取的补偿资金中适当安排防治经费。
总结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当前林业生态建设工程顺利实施以及林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各种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遏制危险性森林病虫害的扩散和阻止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有效的防治措施,不但能够将森林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降至到最低限度,而且会不断提高森林质量。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保持生态环境的稳定和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袁桂红,谭书岭.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