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中小学乒乓球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5.03.060
TeachingMethodsofTableTennisCourse
SelectionandApplicationResearch
WUWeiping
(GraduateSchoolofWuhanSportsInstitute,Wuhan,Hubei430079)
AbstractTeachingmethodisadoptedtoaccomplishthetaskofteaching,itincludesthemethodofteachers'teachingandstudents'learning,tabletennisisatypeofballgamesnet,theteachingmethodsusedbyteacherstoguidethestudentstomasterthebasicknowledgeoftabletennisskills,atthesametimeastheindividualeducationproject,tabletennisteachingalsocompletedsportstoachieveresults,interestingteachingteachersshouldthroughthetabletennistocultivatestudents"lifelongsports"consciousness,developthestudents'physicalandmentalhealth.Thisarticleusestheliteraturemateriallaw,basedontabletennisteachingtheoryresearch,analyzesthefactorsinfluencingthestatusquo,tabletennisteachingmethods,innovationanddevelopmenttoexplorewaystotabletennisteachingmethod,bringthetabletennisfunstudentsthroughpersonalpracticeexperience,reallyloveandenjoyeverydaytabletennisclass,andlayasolidfoundationfortheestablishmentofthestudentlifelongphysicalcultureconsciousness.
Keywords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s;tabletennis;teachingmethod;selectionandapplication
1提出问题
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是一项集健身、娱乐、竞技三大特点于一身的体育运动,这项运动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人,不言而喻可以促进中小学学生身心的健康。中小学生活泼好动、学习模仿能力强,乒乓球是非常适合他们学习的体育运动项目,在我国中小学里以各种形式被开展,广大中小学学生也喜爱且经常参与乒乓球运动。近年来,我国学校体育正在蓬勃发展,乒乓球运动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也开始受到极大的关注。现在社会,很多学校把乒乓球运动纳入体育教学中,有些学校还将乒乓球作为办学特色,绍兴市诸暨市浣纱小学早在2007年就开始创设乒乓球特色学校,再有乒乓球优秀运动员陈梦曾就读的青岛汾阳路小学,以“特色立校、特色强校、特色兴校”为突破口,坚持“内涵丰厚、特色凸显、优质高效”的办学理念成为乒乓球品牌学校,然而,很多喜爱乒乓球这项运动的中小学生却不喜欢上乒乓球体育课,原因何在?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对乒乓球课的兴趣?
学习乒乓球可以提高人的协调性、灵敏性,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同时对提高小学生的情绪稳定性、自信心、自恃力、思维敏捷性以及注意力的集中具有良好的作用。还可以提高视力,从而保护眼睛。乒乓球运动器材占地面积小,器材价格比较实惠,所以为学校广泛开展这项运动提供条件。在中小学开展乒乓球运动,对发展乒乓球运动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很有益,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学校乒乓球教学的开设,同时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后备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日常的教学中,乒乓球练习方法相对枯燥,这也使得中小学生对乒乓球的学习兴趣并不尽如人意。
本文旨在总结中小学乒乓球课中教学方法新思路,以“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指导思想,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建立奠定基础。改善乒乓球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乒乓球课的兴趣和教学质量,使学生都能不同程度地学会乒乓球的技能并加入到乒乓球运动中,通过学生个人的练习体验乒乓球运动带来的乐趣,真心喜欢并享受每一节乒乓球课,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中小学乒乓球课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
2.1教学方法的概念界定
什么是教学方法?长期以来,教育理论界给予过大量的探讨,论者各执己见,众说纷纭。如王道俊、王汉澜主编的《教育学》中对教学方法概念的定义为:“教学方式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再者,关d霞在《教学论教程》一书中将教学方法解释为:“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系列方法措施。”还有彭永渭编著的《教学论新编》认为教学方法是:“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采用的工作方式或手段。”但这些解释都不能充分揭示教学方法的内在本质。随着现代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更加深刻,对教学方法的定义也越加明确,李秉德主编的《教学论》最终将教学方法定义为:“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这些关于教学方法概念的论说其本质都相近,教学方法最主要的目的也在于实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为此采用的各种教学活动都是教学方法的一部分。
2.2乒乓球课教学方法
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总结归纳,笔者认为在乒乓球教学中主要涉及使用过的教学方法有八种:兴趣激励法、体育俱乐部教学法、小群体学习法、同质搭配和异质搭配泥合训练法、探究型教学法、乒乓球意识教学法、心理训练法、表象训练法。但目前中小学乒乓球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只却只涉及其中的少数,无论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终都要遵循以下一些规律:启发诱导、因材施教、以人为本、不断创新。
2.3中小学乒乓球教学方法选用的理论基础
中小学乒乓球的教学不同于本科、专业队等的教学训练,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毕业,经历了九年的学习,他们的心理生理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过小学和中学教育,他们完成了个体社会化最重要的一步,这些不仅是文化课教师、班主任等人在教学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作为德育意志品质培养的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的选用也要考虑这些问题。中小学乒乓球教学方法选用的理论基础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2.3.1生理学基础
中小学学生的身体处于发育的高峰期和关键期,身体柔韧、灵敏比较好,但耐力和力量素质相对较弱,而乒乓球属于隔网对抗型项目,运动员之间无身体接触,竞技能力主要是以技术和战术能力为主导,中小学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教学中不可以采用时间强度大的练习活动,因此教学方法的选用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乒乓球基本动作的基本功以及球感。
2.3.2心理学基础
乒乓球运动的运动特征可以概括为:“稳、准、快、狠、变、活、全、高”特征,比赛中不仅需要扎实的技术功底,对于心智方面的要求也很高,因此中小学乒乓球教学方法的选用要求能培养学生敏锐的球感、坚定的意志品质等。同时,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不完善状态,注意力时间短是很明显的表现,乒乓球运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水平,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还要能培养学生高度的关注能力等心智品质。
2.3.3教育学基础
体育的主要目的是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乒乓球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乒乓球知识技能,同时作为一个体育项目,乒乓球课堂教学还要完成体育所要达到的效果,教师要通过乒乓球的趣味性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
2.3.4社会学基础
学校教育不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未来社会的主人,因此,体育教学也要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力。乒乓球运动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心智品质也有促进作用,如双打比赛时的团结配合、个人比赛时的坚定意志等都是社会适应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结构。乒乓球教学中,体育教师选用教学方法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在考核中也可以加入这部分的分值。
3影响中小学乒乓球教学方法的因素
老子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探讨,就是告诫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等,最重要的就是传授给学生有效的锻炼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体育课教学中,要认真考虑教学方法的选用,在乒乓球教学中,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可以教给学生自行自愿进行乒乓球运动的方法,然而,中小学乒乓球教学方法的推进却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哪些因素影响着中小学乒乓球教学方法?我们将影响中小学乒乓球教学方法的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学校领导对乒乓球运动的态度和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是否具备等因素。
(1)学校领导对乒乓球运动普及的支持是提高教学方法的重要因素。体育课的开展不同于文化课在我国有应试考试带来的根深蒂固的重要性,因而很多学校领导对体育课的重视度不够,乒乓球教学也未能幸免成为文化课的“炮灰”,领导的不重视不仅体现在课程安排上,还表现在学校对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置办等方面。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曾提出:“人的行为受环境因素影响,个性把自己外部的行为与观察到别人的行为相对照后逐渐地加以调整,使自己的行为得以发展和成熟,并由此而形成稳定的个性特征。”体育教师通过对领导态度和学校课程安排等的“揣度”,最终导致中小学乒乓球课堂存在“放羊式”教学。
(2)场地、器材、设施等硬件是否齐全是影响教学方法的另一个因素。关于中小学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等硬件是否配备齐全的调查研究数目众多,但总结归纳所得表明中小学这些硬件设施大都不完善,乒乓球教学不同于田径等很多项目,其对场地和设施的要求很高,没有乒乓球台、乒乓球拍和乒乓球,乒乓球教学训练是难以开展的,虽然中小学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喜爱度很高,但如果学校的乒乓球场地、器材设施不完善,势必会影响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导致乒乓球教学方法的单一,以致影响学生对乒乓球课堂的喜爱。
内部因素包括教师整体素养、学生兴趣、体育骨干等方面。
(1)教师的整体素养决定其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体育教师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能否有效安排乒乓球课堂教学任务等主要由教师的整体素养决定,体育教师自身专业技术是否扎实决定其能否理解乒乓球技术的训练手段,体育教师的师德品质高低、是否具有敬业精神等影响其能否认真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综上所述,体育教师的整体素养对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影响。
(2)学生的兴趣和体育骨干等影响教师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时是相互作用的,学生学习是否主动,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对教师的教会产生影响,乒乓球教学中学生对乒乓球是否感兴趣和练习的积极性等会反馈给教师,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表现改变教学方法,对于掌握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指导因材施教。同时,乒乓球教学中对乒乓球掌握很好的或有乒乓球基础的体育骨干等与教师的配合,也是影响体育教师教学方法选择运用的因素之一。
4创新与发展中小学乒乓球教学方法的路径
在教育改革新形势下的新课标,主要强调“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故而乒乓球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发展必须围绕全面育人这个理念进行,着重培养学生实现终身体育,主要从情感教学入手,强调快乐体育和强健身心相结合。
4.1注重学生兴趣培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伴随着教学理论发展的不断科学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兴趣等非认知因素的培养可以发动、维持、调节学习过程,决定学习者的积极性,对于技能的掌握和发展同样有促进作用,还会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态度、坚定的信念等。因此,乒乓球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体育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需要思考的问题。乒乓球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发展本质是要遵循学生个体个性的发展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教学过程的兴趣培养。
其一,唤起学生的认知兴趣,引导学生学习乒乓球的需要和兴趣。在学习中,认知是学习的内驱力、内部因素,是对学习任务的指向性动机,主要表现为好奇心、探究倾向等。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知识就是对这种动机的奖励,乒乓球教学要让学生对乒乓球技能本身发生兴趣。如果学生缺乏对乒乓球的兴趣,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认知兴趣,让学生学会、学懂一些简单的技能,从而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最终激发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
其二,设定学生学习目标,让学生做体育锻炼的主人。学习目标的设定包括:教师在教学开始对乒乓球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的说明;以及根据新课标“每个学生都收益和成功体验”的理念,教师在经过几堂课的学习后,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设定的,他们各自的考试内容和达标标准。有了奋斗的目标,学生就会产生动力,乒乓球教学也不例外,在设定目标的激励下学生就会成为参与体育锻炼的主人,并能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地给学生设定更高的目标,让学生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主体性的发展,从而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4.2增强学生能动性,设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
苏联的赞科夫极力主张教学要选用“能使儿童真正开动脑筋”、产生兴趣的教学方法,重视儿童积极的“情绪体验”,让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生气蓬勃的精神生活”。然而,长期以来,中小学乒乓球教学中大量存在的“放羊式”教学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没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体育教师要正确对待体育课教学任务,选择的教学方法要能够增强学生的能动性,但培养能动性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和不管不顾。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又要提高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乒乓球教学方法创新与发展所要形成的教学模式――“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通过设计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一堂乒乓球教学课发挥最大的效能。
4.3提升课堂趣味性,多种教学内容穿插与“竞赛法”并用的教学方法
竞赛法是指通过组织学生比赛进行技能学习和练习的一种方法。作为一种实战形式的比赛,这种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将这种教学方法运用在乒乓球教学中,可以检验、提升学生的技战术和体能水平。同时,比赛法也是游戏法的一种形式,具有很强调的趣味性。现在体育中提出的从让学生领会运动项目特性角度出发的“领会教学法”,也会加入比赛教学法,如“尝试性比赛”、“限制性比赛”、“总结性比赛”等比赛形式。乒乓球教学中选用游戏法既能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又能培养学生的球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会扫除体育教师不知如何安排乒乓球课被迫采用“放羊式”教学的困惑,因此,在中小学乒乓球课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加入适合中小学学生年龄阶段的游戏教学法,实现素质教育,最终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传统的乒乓球课教学内容安排主要是技战术等基本功的练习,一般包括准备姿势、移动、技术动作、徒手挥拍动作和少数的战术配合,为了创新与发展中小学乒乓球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可以放弃移动的技术教学部分,而把它放在游戏或者最后放松活动中进行练习。这样可以把剩余的时间安排其他教学内容,如更多的徒手挥拍练习、双打战术配合练习等。再者,教学内容可增加乒乓球裁判知识的学习,但是在期末的考核中,这些知识也要考核,既可以激发部分运动水平较低的学生参与乒乓球运动的热情,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人文素质修养。
5结语
在中小学乒乓球教学中科学、灵活地选用各种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具有较好的作用。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在乒乓球运动过程中的能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得到提高。学生在乒乓球体育锻炼中意志得到磨炼,获得了体育技能,进而达到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学生自己的练习体验到乒乓球运动带来的乐趣,真心喜欢并享受每一节乒乓球课,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老子.道德经[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
[2][苏]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202.
[3]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96.
[4]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胡亦海.竞技运动特征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208.
【关键词】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体育课
首先,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在国民中的普及率及高,其次,强身健体,增加人体反应速度,是一个非常具有价值的锻炼身体的方法。
再次,乒乓球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虽然其普及但是对技术动作的要求非常高,所以不是所有人都能打好。
最后,乒乓球进行身体锻炼的强度可以自我调节,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情况而定,从而使身体各个部位都可以得到锻炼,是我们大学生最好的锻炼方式之一。
研究乒乓球课在高校开展可行性和意义,并说明对应的建议。
一、乒乓球在普通高校开展的现状
从2002年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后,乒乓球课已经列为了大多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课课程。并把乒乓球课也列为了日常教学内容。
(一)乒乓球课在高校开展具备便利条件
1.随着乒乓球的普及,大学生对乒乓球的兴趣逐渐增强,通过调查,已开设乒乓球课的年级中选择乒乓球项目的人数逐年增加,占据体育选项课的前列。
2.乒乓球专业的老师在普通高校分布广泛。在他们的专业的教学中,使学生乒乓球水平正确迅速的得到提高。
3.高校学生的时间充足,课余时间比较多,每天都又业余时间进有进行乒乓球练习,这样既丰富了学生业余生活又使身体得到了锻炼。
4.学校有较好的乒乓球场地。许多高校即使不一定具有专用乒乓球馆,但一般都有室外乒乓球场地,可以满足日常的训练和比赛。
(二)存在问题
1.大部分学校领导对乒乓球运动的了解不够深入。部分学校领导对开设乒乓球选项课不是很关心。他们的想法具有决定的作用。
2.乒乓教师不够充足。很多高校乒乓球专业教师不多,给训练和教学带来一些困扰。
二、高校体育课开设乒乓球选项课的必然性和意义
(一)中国的国球就是乒乓球,在国民中的普及率十分高,另外使学生强健身体,增加反应速度,是一个十分难得的身体锻炼方法。并且促使了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通过乒乓球教学,能够培养出很多具备身体强壮,心态优良,善于克服艰难、勇于挑战困难、积极进取、团结向上、热爱国家的各行各业的主力军。
(二)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民族精神得到了振兴。
(三)我国的体育产业得到了发展。体育产业在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比重不断上升,2004年体育产业产生了2140亿美元总收入,是汽车铸造业全部经济收入的两倍。由此可见体育产业是全世界上公认的朝阳产业。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高校开设乒乓球课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融入社会并增强竞争的能力,高校具有开设乒乓球课条件,开设乒乓球课是可行的。
2.普高校体育课开设乒乓球课,充分体现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中心思想。
3.乒乓球要想真正的普及并得到提高,就要走从9年义务教育到高中到高校的一条龙培养模式,为培养优秀人才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二)建议
1.高校负责人深入了解乒乓球项目,推动乒乓球运动在高校的发展。
2.走从小到大的培养路线。
3.积极促进本学校组织并参加省市级具有影响力的乒乓球比赛。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型乒乓球初中生教学
中图分类号:G8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c)-0120-04
Abstract:Inthispaper,throughliteraturemethod,observationresearchmethods,suchas,exploretabletennisteachingofjuniorhighschoolisinfluencedbynewseamlessplastictabletennis.Article,fromtheeffectsofthenewseamlessplastictabletennistoteachertostudent'sinfluenceandtheinfluenceofteachingenvironmentthreeaspectssetoutfornewseamlessplastictabletennistabletennisteachingforjuniorhighschool.Theresearchresultsshowthatthearrivalofthenewseamlessplastictabletennis,canmakestudentsgetstartednotmoredifferent,Butwillincreasethestabilityofstudentsplay.Atthesametimecanbebettertoreducethenegativeeffectsoftheteachingenvironment,maketheteachingmoreeasily.Newseamlessplastictabletennistohaveusedtheoldtabletennisteacherschallengeformanyyears,teachersneedtocontinuetolearnandadjustthehandleandplastictabletennisteachingstrategytoadapttothenewseamless.
KeyWords:Seamlessplastictabletennis;Juniorhighschool;Teaching
在竞技体育领域,器材的创新与变革对技、战术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乒乓球作为乒乓球运动员展示自身能力与技巧的最重要的媒介之一,经历了从软布塞到赛璐珞球的百余年的历史。目前,乒乓球的主要制成材料赛璐珞,具有弹性,耐水、耐油、耐酸等优点,但同时它又是高热易燃的物质,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列为禁止使用的材料之一[1]。针对赛璐珞乒乓球的安全隐患,国际乒乓球联合会(以下简称“国际乒联”)曾在2011年5月的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在伦敦奥运会后全面禁用赛璐珞乒乓球的决议[2]。在此之后,从2014年7月1日开始,凡是国际乒联举办的赛事中,均使用的是新型无缝塑料乒乓球。在2016年7月1日后,传统赛璐珞乒乓球全面停产,新型无缝塑料乒乓球将成为世界乒乓球唯一指定用球,届时,新型无缝塑料乒乓球也会走进校园,来到乒乓球课堂。
1新型无缝塑料乒乓球与传统赛璐珞乒乓球的对比
材质上,新型无缝塑料乒乓球采用了新型工艺,使用新型塑料替代了传统乒乓球的主要材料――赛璐珞。从大小上看,新型无缝塑料乒乓球的直径为40.00~40.60mm,而早期的赛璐珞乒乓球直径为39.50~40.50mm。相对于2000年乒乓球由原来的38mm变为40mm来说,该次新型无缝塑料乒乓球在直径的扩展上并不突出,但这种细微的改变,依旧会给运动员带来一定的影响。在对运动员竞技影响因素较大的反弹高度及稳定性方面,新型无缝塑料乒乓球与传统赛璐珞乒乓球差异较大。从加工技艺看,塑料乒乓球采取“有缝”加工工艺,通过两个半球体胶合的方法,在胶合部位形成接缝[3]。无缝塑料乒乓球的外表面是一个完整的连续球面,没有明显可见的连接缝。球体各部位的壁厚相对均匀,不论球体哪个位置着台或接触球拍,其弹跳都是相对均匀的,这种工艺结构使得飞行弧线和弹跳落点比较稳定。赛璐珞乒乓球的外表面虽然也是完整的连续球面,但球的内部连接缝明显凸出于球的内表面,形成了一条环形的凸起带。虽然经过特殊工艺打磨处理,但是接缝处的球壳壁厚和球体其它位置的壁厚明显是不均匀的。当球体以不同部位接触球台或球拍时,其弹跳自然也不同,这是导致赛璐珞乒乓球弹跳落点分布和飞行弧线差异大于无缝塑料乒乓球的主要原因[4]。从成波锦博士对两种球的弹跳高度以及弹跳稳定性的实验结果(见下图)也可以看出,新型无缝塑料乒乓球相对于传统赛璐珞乒乓球而言,弹跳高度更高,弹跳轨迹更稳,落点更加容易判断,运动员对球的捕捉更加轻松。
2新型无缝塑料乒乓球对教师的影响
2.1手感的变化
对河南省新乡市三所乒乓球传统学校以及广东省广州市两所普通学校的13名以乒乓球项目为专项教学的体育教师进行访谈,这些教师打乒乓球的球龄均超过25年,最长43年,最短26年,7名国家乒乓球二级运动员。表1为13名教师进行两种乒乓球的试打实验结果。
我们发现,有94%的教师感觉球变硬了,球速减慢,89%的教师在使用无缝球练习时,不论是上旋球、下旋球或是发球,都不同程度地感觉击球后球体旋转减弱,约76%的教师在使用无缝球后感觉击球后球落台后力量明显变小。正手位连续拉球、反手弧圈球、中间段相持球等技术更多要求自己主动发力击球[5]。因此,新型无缝乒乓球对乒乓球教师的手感以及判断还是存在一定影响的。
2.2技术动作的影响
新材质无缝塑料乒乓球击球的平均速度比赛璐珞乒乓球减慢约2%,旋转减弱约5%[6]。因此新型无缝塑料乒乓球的各项指标相对于传统乒乓球发生变化之后,其落案的弹跳、声音、速度都发生了变化,使得运动员击球的时间和空间都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也就使其技术动作受到影响。以正手拉弧圈球为例,传统动作要求上臂带动前臂快速摩擦击球,手腕辅助发力,击球后顺势挥拍到左眉处[7]。但是,球的改大,使正手拉球受到了相对应的影响,新材质乒乓球在空中运行的时间长,空气阻力大,快收前臂的动作就会导致球的运行弧线变短,力量发挥不够充分[8]。新型无缝塑料乒乓球的使用者只有在原有动作的基础上增加大臂的用力,才能保证球的稳定性和质量。对学校的学生来说,初学者的训练从零开始,对学生的教学都要科学规范化,发现学了错误的动作一定要改正,让他们少走弯路,在乒乓球道路上走得更远[9]。
3新型无缝塑料乒乓球对学生的影响
3.1新型无缝塑料乒乓球对学生的健康与安全的影响
以前使用的乒乓球主要由赛璐珞即硝化纤维塑料制成,它由胶棉(低氮含量的硝化纤维)和增塑剂(主要是樟脑)、剂、染料等加工制成。而新型塑料乒乓球安全环保,以高分子聚合物的原料制成[10]。传统赛璐珞乒乓球在破裂时会释放出刺鼻的化学气体,青少年吸入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赛璐珞材料是十分容易燃烧的,在高温环境下或者遇到明火时都会剧烈燃烧,同时释放出大量有毒气体。这些对于上课的学生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安全隐患。因此,使用新型无缝乒乓球彻底杜绝了乒乓球对学生身体健康以及课堂安全所存在的隐患。
3.2新型无缝塑料乒乓球对学生上手难易程度的影响
乒乓球上手难易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在初次接受乒乓球项目时掌握程度的快慢,上手难度越高说明该项目越不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学的进行也就越困难。考虑到初一年级学生的乒乓球课程主要以熟悉球性为主。因此,笔者选择熟悉球性中最常用的技术动作――颠球,为测试内容。
对新乡市第二中学初中部的54名初一学生进行了颠球测试。为保证实验结果的信度,测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测试学生进行5次乒乓球颠球的数目;第二阶段是在学生进行完第一阶段并经过10节乒乓球课后进行,同样测试5次。54名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27名学生使用的是传统赛璐珞乒乓球,第二组27名学生使用的是新型无缝塑料乒乓球,每组男女生数目几乎相同。通过每组27名学生两轮,每轮5次颠球成绩的平均数,笔者使用SPSS软件分析出以下结果。
结果表明,使用赛璐珞球的学生第一次颠球平均成绩为30±21个,第二次为60±19个;使用新型无缝塑料球的学生第一次颠球平均成绩为31±20个,第二次为82±20个。可以看出,学生第一次使用赛璐珞球进行颠球的成绩和那些第一次使用无缝塑料球颠球学生的成绩并无明显相关,二者几乎相同。但经过10节课的学习后,学生颠球的成绩相差甚远。
通过T检验可以看出,所有学生在10节课的学习之后,成绩明显提高,但是,对第一次使用传统乒乓球和新型乒乓球颠球的学生成绩进行对比发现,二者的P值为0.078,大于0.05,并不存在明显相关,对于初次接触乒乓球的学生来说新型塑料乒乓球并没有明显优势。10节课后,对比使用传统赛璐珞乒乓球和新型塑料乒乓球的学生成绩可以发现,二者成绩的P小于0.001,相关性非常显著,同时,对比使用两种球进行学习后,学生成绩的增长率可以发现,二者的P值为0.048,小于0.05,也具有相关性。因此,使用新型塑料乒乓球的学生成绩远好于使用传统赛璐珞乒乓球的学生,而且,使用新型塑料乒乓球学习的学生比使用传统赛璐珞乒乓球学习的进步更快速。
3.3新型无缝塑料乒乓球对学生技术习得的影响
初中学生乒乓球课程中的技术主要以学习与掌握正手攻球为主要基本任务,因此,该文将研究两种乒乓球对初中学生正手攻球技术习得的影响。
从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中学初中部初一随机抽取两个班的40名男生进行正手攻球教学,其中第一组20名学生使用传统赛璐珞乒乓球进行练习,第二组20名学生使用新型无缝塑料乒乓球进行练习,在一周内进行了10个课时的正手攻球学习后,分别随机抽出每组学生中的20名进行5次正手位攻球测试。测试时要求学生回击奥奇TW2700-06发球机发出的5级长上旋球至对方球台的左二分之一台面上,否则记为失误。表三为40名学生使用两种乒乓球进行正手攻球测试后,每人5次测试结果的平均数分析结果。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发现,使用传统赛璐珞乒乓球进行教学的学生,在测试时的成功平均数为4±2次,而使用新型无缝塑料乒乓球进行教学的学生在测试时的成功平均数为10±2次,而两组实验平均数的T检验结果为0.00001762,小于0.001成明显相关。说明在使用新型无缝塑料乒乓球进行正手攻球教学时会有明显的优势。不仅在数量上,使用新型无缝塑料乒乓球会比使用传统赛璐珞球击打的回合更多,同时在稳定性上来讲,实用新型无缝塑料乒乓球会更加稳定。这样学生可以更快更扎实地掌握正手攻球技术,提高学生对乒乓球的兴趣。
4新型无缝塑料乒乓球受教学设施的影响
因为学校乒乓球的教学课堂标准较低,达不到一般乒乓球比赛场馆要求。无论是在球台质地、无风环境还是充足光线上,都是十分简易的。因此,初中乒乓球课的教学受到硬件设施的影响比较大,而其中最主要的影响来自乒乓球在简易球台上的反弹高度。乒乓球在球台上的反弹高度决定了接球者回击球的难易程度。所以,新型无缝塑料乒乓球和传统赛璐珞乒乓球在不同球台上的反弹高度的差异研究,是研究新型无缝塑料乒乓球受教学设施影响的关键。通过两种乒乓球的钢板弹跳高度测试可以发现,两种球不论从较高处还是较低处落下,赛璐珞球与无缝球的弹跳差异明显,无缝塑料乒乓球的弹跳高度明显大于赛璐珞乒乓球,说明无缝塑料乒乓球的硬度高于赛璐珞乒乓球。同时,两种球在2个不同高度落下的反弹高度标准差的差异也很明显,赛璐珞球的反弹标准差分别为±96.97mm和±1.83mm,大于无缝塑料球的反弹标准差±35.12mm和±1.55mm,说明无缝塑料乒乓球的弹跳误差小于赛璐珞乒乓球,其弹跳高度的一致性、规则性和均匀程度都高于赛璐珞球[11]。为更好地研究两种球受学校教学设施的影响,笔者在三所中学的三种不同质地的球台上进行了弹跳高度测验。它们分别为:室内普通正规乒乓球台,室外塑料乒乓球台和室外石头乒乓球台。测验方法为:随机选取该学校进行乒乓球教学的一张乒乓球台进行实验,将卡尺树立于球台平面上,然后将标准板固定于卡尺20cm处,将两种球从标准板处放下,做自由落体运动,记录球反弹的高度,每球三次取平均值。通过测试发现,在室内正规乒乓球台上,传统赛璐珞乒乓球的反弹高度平均为16±2cm,而新型无缝塑料乒乓球的反弹高度为18.5±1cm;在室外塑料乒乓球台上,传统赛璐珞乒乓球的反弹高度平均为15±2cm,而新型无缝塑料乒乓球的反弹高度为18cm±1;在室外石头乒乓球台上,传统赛璐珞乒乓球的反弹高度为13±3cm,而新型无缝塑料乒乓球的反弹高度为17±2cm。因此可以发现,无论在哪种条件下,新型塑料乒乓球的反弹高度和弹跳稳定性均明显高于传统赛璐珞乒乓球,而且通过方差可以看出,新型无缝塑料乒乓球受教学设施影响更小,更便于教学活动中使用。
5结语
新型无缝乒乓球最晚将会在今年夏天走入校园之中,这对于学生包括教师的身体健康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通过以上分析,新型乒乓球的使用会给教师的教学会带来以下影响:(1)教师使用新球会出现手感差异,会影响到教学中示范动作击球的准确性;(2)学生上手难度会略有提高,熟悉球性时会比之前更加快速;(3)学生在上台学习正手位攻球动作时,学习得也会更快,击球的回合会增加;(4)学生习得技能后表现出更好的持久性与稳定性,成绩不易反复。
面对新型无缝塑料乒乓球走进校园课堂所带来的影响,为更好地使教师进行教学,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作为乒乓球课的教师,应该进行再学习,彻底熟悉与了解了新型无缝塑料乒乓球的性能,这样在进行教学与示范时才能更好地进行;(2)在课程初可以使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熟悉球性,当学生对球已经比较熟悉后上台学习正手位攻球技术;(3)复习课可以适当减少,单元教学所用课时的长度可以适当增加,让学生水平稳步增长;(4)可以更多地令学生进行台上练习,增加学习兴趣。综上所述,新型无缝塑料球的到来是利大于弊的,在教师对教学内容与方法稍作调整之后,笔者相信新型无缝塑料乒乓球的课堂会更加活跃,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万美荣,薛慧儒.无缝球的使用对乒乓球运动影响前瞻[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22(4):29-50.
[2]张明胤,徐金陆.非赛璐珞乒乓球技术发展和应用前景[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4,28(4):60-64.
[3]董声.乒乓球规则、器材改革的怪圈――写在塑料球改革之后[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1):62-64.
[4]成波锦.新型无缝塑料乒乓球的特征及对技、战术发展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4(2):68-72.
[5]张红超.初探新材料球对乒乓球比赛的影响及对策[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5(7):104.
[6]张红玲,王杰.21世纪乒乓球规则的改革对乒乓球技战术发展的影响[J].体育时空,2015(5):143.
[7]郭学众.乒乓球正手拉弧圈球技术的教学与训练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24-126.
[8]李宜珊.新型无缝球时代乒乓球专项体能训练方法与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5(2):157-159.
[9]曹钧.乒乓球教学探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5(12):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