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计划安排

病毒营销策划方案范例(3篇)

发布人:其他 发布时间:2024-12-06

病毒营销策划方案范文

一般病毒营销有三个特点,第一个是特点是病原体,既然是病毒营销,“病原体”不可少,在成功的病毒营销案例中,最成功的以服务为基础的病毒营销先驱是Hotmail,通过简单的邮件营销获得的巨量的注册客户。在中国比较成功的病毒营销事件,当属人人网的邮箱营销,一度让人人网成为国内最火的社交网站……在传统的互联网推广中,病毒营销的方式大多数都很邮箱有很大的关系,很多网络推广者在做病毒营销时,都是以发邮件方式为主的,殊不知,既然是“病毒”,受众人群早晚会产生免疫力,而且现在的所谓的邮箱推广算不上是纯粹的“病毒营销”,充其量是一点对多点的辐射传播,远远达不到传统病毒营销口口相传的效果。总之,病毒营销的“病原体”是产品或者是服务,当然,这种病原体对传播者来说,还没有形成免疫力!

有了“病原体”之后,还需要第二个因素,那就是“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最大的特点就是接受产品或者服务信息,并且以“大家告诉大家”迅速的将信息传递下去。而且传播方式自发的,传播方式也很简单,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几何级传播效应。“优衣库试衣间”几乎是一夜之间通过微信转发传遍朋友圈,而“日本马桶”则在短时间内通过新闻、QQ群、微信等到新闻媒体关注,随后的“十一”,去日本购物的中国游客因为“马桶”时间有增无减,反而辐射到新的产品上。而“十一”的“青岛大虾”事件,通过新闻辐射、网友微信段子调侃等方式,人人皆知,“旅游景点宰客的现象并不是新闻”,“青岛大虾”能够声名远播,和其有足够多的游客量息息相关,如果没有大量的“易感人群”进行传播,“青岛大虾”也不会一夜成名!

病毒营销最后一个要素就是有合适的“传播渠道”,在经典的互联网病毒营销传播渠道中,主要是以邮箱为主,除此之外还有电子书、软件、IM工具等。“病原体”之所以能在“易感人群”蔓延,与这个群体的利益、爱好、信息接收方式息息相关,在移动互联网将传统互联网碎片化的大势所趋下,“社交化营销”的朋友之间互相转发的微信,成为了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可以说,移动互联网的微信朋友圈以及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对新闻的关注,是目前这些“病原体”的主要传播渠道!

实际上在互联网推广中,病毒营销无处不在,比如QQ群广告、论坛软文、邮箱推广等手段,都是“病毒营销”,但是,“病毒营销”最大的特点是一旦用户对“病毒”形成免疫,其传播效果会大打折扣,同时,病毒爆发需要特殊的时间、地点,甚至是突发事件,有一些连营销策划者都无法控制。以“优衣库试衣间”为例,最终当事人遭到拘留而草草结束!但是,从病毒营销的特点看,“优衣库事件”可以说就是一次最为成功的病毒营销事件,它具有了病毒营销的全部三个要素:病原体是“试衣间视频”、易感人群是“微信朋友圈”、传播渠道是“微信”。最终结果是让很多对“优衣库”陌生的网友对“优衣库”这个品牌深入脑海!

病毒营销策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病毒营销SNS社交网络服务校内网

一、病毒营销和SNS概述

1、病毒营销

病毒营销(viralmarketing)作为Web2.0时代网络营销的手段之一,该概念的诞生是在1997年由Hotmail通过邮件链接成功推广的案例引发的,最初被定义为“基于网络的口碑传播”(network-enhancedwordofmouth)。

病毒营销是指通过用户的口碑宣传网络,利用快速复制的方式将有利于企业的营销信息传向数以千计、数以百万计的受众,使企业的营销信息像病毒一样传播和扩散。它的崛起与互联网的飞速成长是密不可分的,搞笑动画、图片、免费打折券、免费邮箱等一系列病毒营销方式的相继问世和大出风头都是极佳的佐证。

2、SNS

随着近年来博客、BBS、视频网站、SNS等互联网平台所组成的大网络社区的日趋成熟,广告主和公司也纷纷将目光投向这块未经开采的富矿,认同并将力图最大程度挖掘其营销价值。其中,目前最具潜力的平台之一就是SNS社区。在国外,Facebook、Bebo(英国最大社交网站)的高价收购案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SNS是社交网络服务(SocialNetworkingServices)的英文缩写,也就是透过人际网络形成的互联网服务。实质上,SNS社区是根据六度分隔原理,靠着人们将线下关系链搬移到网上,与其他人的关系链交互而形成更大的关系链。在此过程中,用户通过友人建立和扩张人际关系来对彼此活动的关注维系即有关系网。

在屏蔽工具发达的互联网世界中,相较于广告效益江河日下已接近冰点的弹出式广告、电子邮件广告等Web1.0时代的传统网络广告手段,并鉴于SNS独特的关系网络构成形式,更具隐蔽性的病毒营销无疑与SNS的传播特性不谋而合。因此,病毒营销在SNS提供的关系网平台上必将大有可为。

二、病毒营销在校内网中的应用策略

虽然较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国的SNS社区起步较晚,但其发展势头却极其迅猛,校内网则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佼佼者。诞生于2006年初的校内网,是一个按教育经历把用户凝聚在一起的社交网站,它在2007年以令人目瞪口呆的速度膨胀。截止到目前,它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高校学生和白领SNS社区,无论是在用户数量、用户黏度还是网站流量,都取得了令人咂舌的骄人成绩。

在社区规模不断壮大的过程中,校内网的运营者们也在探索着自己的商业模式,其中广告赢利自然是重要的考量,毕竟,校内网的模仿本体Facebook最大的收入来源就是广告。在病毒营销模式的指导下,校内的网络广告业务已进行了若干成功尝试,在此归纳如下。

1、增值服务附带产品广告

校内推出的增值服务——校内虚拟礼品赠送,通过附带广告的方式,为广告主的产品提供开展病毒营销的平台。在这项增值服务下,校内用户可直接用网银购买校内虚拟货币——校内宝兑换相应的礼品,互相赠送传情达意。同时,校内网还推出“赞助商礼品”的形式组织广告,如2007年11月校内网将优乐美奶茶包装为“暖心奶茶”进行礼品互赠。据统计,截至到2008年11月30日,共有652315人赠送优乐美“暖心奶茶”给好友;假定每个人有30个好友,那么就有1800万人被拉入优乐美奶茶的品牌传播攻势中。另外,校内网官方还会在用户生日当天派发礼品,每种附带赞助商广告的虚拟生日礼品,用病毒扩散的效果计算,每天将有60万以上的人看见。

2、“我的评论”中的网络口碑传播

校内网开发的“我的评论”服务为用户提供了专门进行产品评价和经验分享的平台。用户可发表对书籍、电影等内容的评价、搜索、共享等;可查看好友的推荐,并可以进行在线购买。

通过网友们的产品体验交流,校内网内部即可形成一套稳定性和可信度高的产品口碑建立和传播系统,这是SNS服务得天独厚的优势,而这种高质高效低成本的传播也正是广告主极为渴求的。再加之校内网的注册用户大多是高校学生和年轻白领阶层,其消费习惯和兴趣比较接近,属于精准的细分市场。因此,也许某篇小小的评价短文,某次产品共享,某项便捷的在线购买,就会将某种产品透过他的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等不断的扩散开来,形成口碑宣传的“蝴蝶效应”,进而成就产品的热销。这种不费吹灰之力的口碑宣传无异于免费广告,也正是病毒营销的拿手绝活。

3、互动小游戏

校内网的应用小游戏服务也为病毒传播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商业传播平台。根据产品特性设计出的小游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产品或品牌相关联、游戏冠名、游戏界面品牌推荐、游戏内容品牌推荐。如娃哈哈营养快线推广时,将一款游戏中补充能量的按钮命名为营养快线。随着小游戏的流行和推广,品牌的传播效应也在同时获得提升,从而实现了品牌的病毒营销。

三、校内网病毒营销应用中的不足和建议

校内网利用自身资源,吸引广告主和公司在自己的平台上开展病毒营销。这不仅开国内SNS社区的先河,为同类网络服务开展广告业务起了示范作用,而且初步向潜在赞助商和投资者展示和证明了SNS蕴含的商业价值。但是必须承认,目前无论国内的SNS社区本身,还是病毒营销在国内SNS中的应用都是处于起步阶段,其中存在着不少有待完善和开发之处。

1、信息传播环境相对封闭

社交网站建立的初衷就是为了互通信息,结识更多的人,从而扩张关系网。因此,保证通畅便利的信息传播渠道是社交网站安身立命的根本。然而,校内网在这一点上却比较薄弱。不仅否决了宽松的外部链接环境,比如日志系统里会自动屏蔽腾讯Q-zone的地址,而且限制了从其他博客上传日志的快捷操作。

虽然从同业竞争的角度考虑也无可厚非;虽然校内推出了作为弥补性策略的强大内容分享功能,但不管是从用户的体验,还是从病毒营销的效果上考虑,这种相对封闭环境的影响都是负面的。本文认为,社区关系网络的自我保护大可不必严密至此,放宽的空间还是比较可观的。在合理的范围内放宽与其他网站交流的限制,有利于促使病毒营销传播效果和范围的最大化。

2、服务缺乏特色且盈利模式模糊

据观察2008年校内网的用户在数量上和停留时间上都大幅减少,个中原因就是竞争对手的出现。以开心网为代表的新一批SNS社区大肆开发娱乐游戏功能,使大批校内用户倒戈。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意料之中的,毕竟校内网目前大力维护的大都是基础性的平台服务,而不是真正具有服务性的实用功能,如“我的课程”却不受重视。正是这种实用在线功能,最能提高社区用户活跃度及满意度,有利于促进社区的商业化发展。

不仅如此,借用豆瓣网站长麦田的话说,校内网的商业模式只能用“纷乱”来形容,校内网的运营者除了有进一步做大用户资源的计划外,并没提出任何模式的成形盈利规划。相较之下,中国移动139社区在普通SNS网站基础上集合了移动短信、彩信、飞信和手机邮箱等多项功能,将网络上的社交关系与用户手机号码直接绑定;专注于网络游戏的虚拟商品销售等盈利模式已先行一步。

本身定位和盈利模式不清,必然会影响到病毒营销在SNS中的发挥。作为投资方的广告主既不能精准地传达自己的营销意图,又难以估计和判断营销效果,还要承担广告目标市场不断缩水的风险,自然很难与SNS运营商达成营销合作。长此下去,SNS的生存都成问题,更不用提病毒营销的应用。因此,校内网要求生存、求发展,务必尽快明确自己的社区定位,坐拥即有的优势用户资源,开发具有针对性和特色的网络服务,寻找和抢占盈利点,开创独特的盈利模式。3、病毒营销模式单一

在校内网将运营重心仍放于自身用户资源和人际网络扩张的前提下,其对广告业务的涉足尚处于初步尝试,现已应用的病毒营销策略仅有上文提到的寥寥无几。不过,相信随着校内网用户服务的逐步完善和改进,病毒营销也将有机会渗透到各项新增功能中。在此,本文建议三项特别具有病毒营销应用前景的SNS功能。

(1)视频分享。校内网不妨多“偷师”国外更为成熟的同类SNS社区,如Facebook的成功病毒营销经验,Facebook的视频分享功能就是个值得借鉴和开发的营销平台。这个Facebook自主开发的应用程序使用户可以上传视频、通过“Facebook移动”上传手机视频,以及用摄像头录像。同时用户可以给视频中的朋友加“标签”。视频已成为互联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营销信息通过视频也可实现病毒指数式增殖般的传播效力。

(2)电子商务。SNS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将使两者的优势发挥形成合力。社区能够细分目标受众和市场并建立社群内个人间的相互信任,而这种“诚信”可以极大降低交易成本,这正是电子商务所追求的;而电子商务的高效交易效率也为年轻白领消费群体所组成的SNS用户所青睐。随着支付方式和手段的普及,内嵌电子商务应用的SNS社区将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便捷网上交易服务。目前国内的豆瓣网已在这方面进行了成功尝试。它以电影、书籍的组群评价为基础建立产品口碑,直接和网上书店当当网、卓越网、亚马逊书店以及其他网上二手书店链接,与合作伙伴分享利润。两者的结合对于广告主来说,是一种能够最直接和最迅速地将无形的病毒营销的口碑传播效应变现的方式,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和潜力。校内网拥有国内最大的年轻消费群体人际关系网,引进电子商务的应用挖掘这一资源优势的商业价值,这一盈利模式值得运营商认真考虑。

(3)校内通。校内通是校内网自主开发的即时通讯工具,它在一定范围内已取代了腾讯QQ的地位,这种应用工具也蕴含着巨大的病毒营销应用价值,可通过多种形式为广告主和公司实现病毒营销。通过对校内通功能的设计和开发,病毒营销可以从网络头像和人物表情道具的应用、聊天机器人、即时聊天群等方式入手,将校内通设定为包括在校内网母营销平台中的高活跃度互动子平台。

【参考文献】

[1]张雪超:SNS网站:探索中前行[J].互联网天地,2008(12).

[2]黄绍麟:SNS营利模式初探[J].互联网周刊,2008(7).

[3]陆英、宁宣熙:谈谈IM工具中的病毒式营销策略[J].现代商业,2008(12).

[4]蔡雪敏:病毒式营销的运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1).

病毒营销策划方案范文篇3

【关键词】网络病素式营销凡客体

所谓“凡客体”,其原版出自为凡客诚品提供网络行销服务的远山广告公司创意总监邱欣宇之手。而上海互动广告公司AKQA的文案朱宇则被认定为这股恶搞浪潮的弄潮儿,在“凡客体”中极具知名度的“郭德纲版‘鸡烦洗’”便是他的作品。但朱宇玩笑式的再创作仅为抛砖引玉,之后玩票者很快突破广告人圈子,PS名人随即成为最初风潮,包括黄晓明、凤姐、唐骏等各界社会名人均“被凡客”。而后,PS范围进一步扩展至普通人群。在为期15天的豆瓣线上活动“全民调戏凡客”中,参与网友人数达12424人,上传“凡客体”图片共3439张。而“凡客体”并非只有单一的图片形式,也有人创作“凡客体”段子,或自我标榜,或调侃他人。

“凡客体”,可变异性病毒式营销

无论“凡客体”采取的是何种传播形式、恶搞幕后是否存在网络推手,论其本质仍可归结为典型的病毒式营销。分析“凡客体”恶搞事件,其显然符合病毒式营销的一般特征,即具有可扩散性和传播性。

病毒式营销,是指发起人发出产品的最初信息到用户,再依靠用户自发的口碑宣传。它是常见且高效的网络营销手段,这种信息传播战略像病毒一般利用快速复制的方式将信息传向数以百万计的受众。由于这种传播在用户间自发进行,因此几乎不需任何费用。

但“凡客体”又不同于一般的病毒式营销,它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变异,滋生出新的病原体:从纯粹的感染性病毒升级成为可变异性病毒。而无论感染性病毒抑或变异性病毒,都须具备病毒可感染性和可传播性。

通常,具备新、奇、趣等特征的“病毒”具有更强的感染能力,因为这符合网民的主要传播习惯:娱乐、消遣、分享、自由。但这类病毒只属感染性病毒,除被分享外不能进行再创造。而变异型病毒则不同,网民可在不改变病毒本质的情况下,对病毒进行二次创造。经过二次创造后的病毒,是网友通过自身认知改造而成,他所创造的病毒更易感染其周边人群,从而实现更有针对性地传播。

“凡客体”则正是这类变异性病毒。“爱XX,不爱XXX,是XX,不是XXX,我是XX。”,简单的模板和标签化的语言,使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加之“戏谑”亦符合病毒所具备的“趣”特点。因此,该病毒一经传播,网民极易成为易感人群。

“投毒”:“凡客体”的营销设计

美国电子商务顾问拉夫·威尔森博士认为,一个有效的病毒式营销战略应具备六项基本要素:1)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2)提供无须努力的向他人传递信息的方式;3)信息传递范围很容易从小向很大规模扩散;4)利用公共的积极性和行为;5)利用现有的通信网络;6)利用别人的资源进行信息传播。

在威尔森看来,一个病毒式营销战略包含以上要素越多,营销效果可能越好。“凡客体”这一可变异性营销病毒则满足上述所有要素:

1、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互联网文化实为草根文化,强调参与和互动,主张自我表达。而“凡客体”平面广告所选用的代言人韩寒,正是互联网文化的最佳代表。其敢做敢言、颇具公民精神的形象,与凡客诚品所倡导的“平民时尚”不谋而合。他代表着年轻人对当代社会面具现象的鄙视和嘲弄,借用“凡客体”释放出当代人心中的怨恶和渴望。这样的表达态度正好迎合了娱乐至上的网络文化,“凡客体”与网民由此形成一种特殊关系,即前者鼓励后者勇于表达真我。

2、提供无须努力的向他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承载病毒信息的媒体必须易于传递和复制,如:电子邮件、视频、图表等。

“凡客体”正是搭载了图片、QQ等形式得以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由于“凡客体”原版平面广告仅以白色背景为底,再附上代言人形象照片、几行标签式广告语,具备清晰、易模仿的特点,使广大网友能轻易对其进行复制。更有甚者,直接将“凡客体”以文字形式编辑为自己QQ、MSN等即时通讯软件的个性签名,用最便捷的手段向更多网友传播。

3、信息传递范围从小向大规模扩散

借助拥有强势传播能力的网络平台,营销病毒能以最大的规模波及范围最广的营销受众。

凡客首先成功抢滩城市的公交路牌与地铁广告进行地面宣传,加强受众的印象。目标受众将自己认可的“凡客体”路牌广告拍下并传到网上,吸引了数量庞大的网民关注。而后,地面与网络的立体攻势借助名人效应,使网民争相上传自己的PS作品,令“凡客体”病毒得到最大规模的扩散。

4、利用公共的积极性

凡客广告的成功在于其叙事的风格迎合了网民的认知。他们活跃于网络,热衷发帖、转帖,在网上讽刺时弊。而“凡客体”平实且直白的广告语恰好迎合了其戏谑主流文化的特点,使其自觉加入恶搞浪潮,为病毒的营销贡献了个人力量。

5、利用现有的通信网络

朋友、亲人、同事,一个人的关系网络中涵盖几十、几百甚至更多人。因此病毒式营销要在互联网上发挥巨大作用,便需利用各类人际关系网络和通联工具。

网友将“凡客体”图片及文字通过QQ、MSN等即时通讯软件进行互发,通过人人网等SNS社交网站分享;在豆瓣天涯等社区发起线上活动,还利用微博与转发“凡客体”。

6、利用别人的资源

由于PS名人远比PS平民更能引起人们共鸣,因此名人,甚至是虚拟人物灰太郎也均“被凡客”。“凡客体”顺理成章搭上名人顺风车,借由各路知名人士为自己免费代言。

鉴于以上六大要素的有效配合,“凡客病毒式营销”从最初只对凡客较了解的人制作“凡客体”取乐,发展成吸引大量对该品牌并不熟悉的受众参与的群体恶搞事件。

“解毒”:“凡客体”的营销后续

病毒式营销的优势在于传播面广、成本低,弱点则在于容易在极广的人际传播中丢失品牌精神,最终沦为热闹的泡沫,令品牌形象在狂潮中被淹没。

“凡客体”席卷整个中文互联网,为凡客赚足了人气。在获得知名度的同时,也因网友对“凡客体”的创作超越了商品本身,大量恶搞创作若朝着越搞越恶的方向发展,势必引发负面效应。“这种口碑营销方式是一把双刃剑,带来了人气但方向也是不可控的”,凡客的这一问题实则具有普遍意义。

一个成功的病毒式营销策划不仅需要具备尽可能多的战略要素,还须依循一定的步骤和流程,这样才能使该策略更具完整性。对于病毒的后续营销应如何控制,做到适时“解毒”、减少负作用等问题,笔者做了一个粗浅的分析与梳理。

我国权威网络营销专家冯英健博士认为,成功实施病毒式营销需五个步骤:即1)病毒性营销方案的规划和设计;2)独特的病毒性营销创意;3)信息源和传递渠道的设计;4)原始信息;5)病毒性营销效果的跟踪和管理。“凡客体”病毒,对前四个步骤的实施情况均属良好,第五个也是起最关键评测,则由凡客官方主导执行,可谓成功。

1、实时监控,及时应对

凡客官方对“凡客体”的整个传播过程始终保持较高警惕。尤其是后期阶段,官方于新浪微博成立“VANCL粉丝团”,作为官方互动平台,密切关注事件动态。工作人员在其他网络平台上查看网友的“凡客体”图片,对内容、评论倾向进行统计,以最直观的方式测评“病毒”发作的力度。

从整体上看,前后达数月的“凡客体”风潮并未因此番恶搞而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因此,凡客诚品便在其官方声明中表示:“无论是网民戏说的创造力还是真实的自我表达,我们都会学习、保持尊重并满怀敬意。”

2、顺势而为,引导走向

网民是最富自由精神的群体,拒绝强行灌输,故对其行为的引导须顺势而为。

在“凡客体”传播的过程中,官方团队制定了特别预案——推出“绿色模板”,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一旦发现危险倾向,便适当调整策略,引导网友将自己作为PS对象,让网民正确的诠释自己的“凡客”态度,防止PS风潮背离方向。

3、积极升级,借势营销

一件商品,如果本身被认可,那消费者的戏谑一般不会出现贬低或中伤,仅作一种娱乐手段;但若商品本身不过硬,便可能真的成为消费者恶搞的对象。

凡客在保持“凡客体”传播热度的情况下,展开了下一阶段的营销——“秀凡客”。官方通过微博平台,号召广大凡客粉丝、网友(消费者)穿上自己的凡客单品拍照上传微博,并用文字讲述穿着体验,参与者还有机会获得官方提供的奖品。此法不仅能靠“秀凡客”形成新一轮的微博话题,更能借消费者的口碑向广大潜在消费群传播新一轮病毒,促成更为有效的实际销售。

“投毒”是手段,“中毒”是目的,“解毒”是根本。企业在完成第一阶段营销目标后,还应借助已有“毒素”及时更新“血清”顺利“解毒”。营销活动是完整的,所以后续需及时跟上,趁热打铁推出下一阶段的营销活动,将受众注意力转移到后阶段,从而才能令前阶段的活动成功升级,最终展开新一轮的“毒素流程”。

参考文献

①冯英健:《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8

②刘东明:《网络整合营销兵器谱》,辽宁出版集团,2002:61-62

③王啸,《电子商务中的病毒式营销管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④《网上营销新观察》,http://www.

⑤《成功实施病毒性营销的五个步骤》,http:///wmtheo/

zh262.htm

⑥RalphF.Wilson,《病毒性营销的六个基本要素》,http://www.wilsonweb.

com/wmt5/viral-principle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