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计划安排

常见植物病虫害防治范例(3篇)

发布人:网友 发布时间:2024-12-06

常见植物病虫害防治范文篇1

关键词农业害虫;生物防治;优缺点;措施

中图分类号S4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5)17-0174-01

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会受自然条件、外界环境、人为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其中农业害虫影响最为巨大。纵观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地与农业害虫作斗争的历史,农业害虫遭成的农业损失是十分惊人的。如安徽省2006年、2007年稻飞虱大发生,不仅遭成水稻的减产,而且会因大量施用农药,还会对水稻产生药害,也污染了生态环境,因此推广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已经成为农业害虫防治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更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所需要的。

1生物防治的概念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各种生物的代谢产物或有益生物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技术[1]。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将抗病、转抗虫等抗性基因基因植物列入生物防治范畴。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间的相生相克原理,用对植物病虫害有相克的生物来控制有害动物、植物种群或减轻危害程度的方法[2],对环境污染较小,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植保技术。

有益生物或代谢产物包括昆虫不育剂、昆虫信息素及昆虫激素、昆虫天敌、线虫、病原微生物和一些脊椎动物等。还有些植物直接具有杀虫作用,有些植物具有携带有益生物和非目标的害虫[3],还有些本身为天敌提供花粉或花蜜,提高控制天敌的作用。

2生物防治的优缺点

生物防治的优点在于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有的能长期控制病虫害,对植物、其他天敌没有不良影响,降低了农业害虫的抗药性,对食物链不产生破坏作用。其缺点在于没有化学防治效果明显,见效慢,需要一定的反应周期,防治植物病虫害的种类不多,受到环境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因此需要与其他防治方法结合进行。

3常见的生物防治措施

3.1以虫治虫

利用捕食性或寄生性天敌昆虫防治杂草或害虫。

3.1.1捕食性天敌。这类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类较多,有19个目,120个科以上[4],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害虫供自身需要,每种害虫可以被10种以上乃至更多天敌侵害,控制害虫的效果非常明显。常用的有草蛉、澳洲瓢虫、螳螂、步甲、食虫蝽象、胡蜂、食虫虻以及捕食螨类等。

3.1.2寄生性天敌。这种昆虫天敌有5个目,分属98个科,大多属于双翅目、膜翅目类昆虫,主要是广泛利用的各种寄生蝇和寄生蜂等,它们寄生在蝶蛾等类幼虫体内或蛹内,致其死亡。如寄生蜂专门寄生在其他害虫体内,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中,棉铃虫、玉米螟、稻苞虫、苹果小卷叶蛾等害虫都可以作为其宿主。寄生蜂大多以鳞翅目害虫为宿主,有的种类可以将卵产于植物中,从而进入其消化道寄生宿主[1-2]。

3.2以菌治虫

以菌治虫就是利用微生物的寄生或产生的毒素防治害虫,利用昆虫的致病微生物形成一定的制剂,对人畜无害,无污染,可像化学农药一样喷洒。常见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等。目前,国内研究开发利用的微生物杀虫剂有真菌杀虫剂、细菌杀虫剂、病毒杀虫剂,应用最多的是细菌杀虫剂。如细菌杀虫剂Bt对小菜蛾、小地老虎、斜纹夜蛾的幼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病毒杀虫剂是以昆虫为寄主的病毒类群,有颗粒体病毒、核型多角体病毒等,这类病毒可使某些植物害虫在自然环境中受到感染,可以抑制害虫的活动。真菌杀虫剂有绿僵菌、白僵菌、拟青霉等。在适宜条件下,绿僵菌、白僵菌能穿透害虫的皮肤进入虫体,并分泌代谢产生有毒的僵菌素,以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我国很多地方用绿僵菌用来防治杨树上的天牛和金龟子等地下害虫,用白僵菌来防治马尾松毛虫[3-4]。

3.3以菌治病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病害。如用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稻曲病、水稻纹枯病,用某些芽孢杆菌防治炭疽病等。

3.4利用食虫动物防治害虫

主要是捕食性节肢动物和食虫的脊椎动物,包括节肢动物的螨类、蜘蛛,鸟类有灰喜雀、山雀、啄木鸟等,其他天敌如蟾蜍、青蛙等也能控制一定种类的农业害虫。

3.5利用生物防治植物治虫

生物防治植物有抗虫植物、诱集植物、拒避植物、杀虫植物、载体植物、特定显花植物和养虫植物。这种植物通过以下3种途径:一是通过影响有益生物,提高害虫控制作用,如特定显花植物或特定杂草;二是间接与害虫防治发生关系,不直接控制害虫,如养虫植物;三是直接抑制或杀灭,拒避害虫,减少害虫的取食,如拒避植物和诱集植物、抗性植物和杀虫植物[5]。

4参考文献

[1]方俊松.农业生物防治的特点及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4(7):170.

[2]王昊.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J].科技资讯,2012(34):142-144.

[3]肖英方,毛润乾,万方浩.害虫生物防治新概念:生物防治植物及创新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3(2):1-3.

常见植物病虫害防治范文

关键词:生物技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城市生态建设。目前,我国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但大量的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如何有效防治病虫害,成为相关部门重点考虑的问题。

1现阶段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

1.1通过天敌进行防治

主要是通过保护和利用自然界中的各种害虫天敌,使其能够有效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通过如下方法进行天敌的保护和利用:(1)通过保护天敌昆虫,使其自然增值,这种方式需要根据当地的环境以及天敌的特性来使用;(2)通过人工干预,使其大量繁殖,这种方式的针对性较强,通常是在一些自然天敌不足以抵抗害虫的情况下使用,目标明确;(3)从外地引进天敌,逐渐改善本地天敌的内部组成,提高其对害虫的整体控制能力。如,赤眼蜂可以有效防治松毛虫,瓢虫、捕食螨等可以有效防治蚜虫、介壳虫等。

1.2通过人工性信息素进行防治

人工合成性信息素在我国的发展比较缓慢,只在少数害虫出现时才得以使用,可以对一些害虫进行更有效地预测和防治。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其能够通过引诱、刺激、防御等方式抑制害虫的进食、等行为,降低其繁殖速度,并进行有效猎杀,专一性强,且该方式在使用过程中不仅不会对农作物造成伤害,同时也能够降低农药的使用量,是现代农业防治害虫的有效手段之一,如构树诱杀桑天牛、蔷薇诱杀云斑天牛等。

1.3通过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生物农药防治是指通过生物活体对害虫进行抑制或猎杀,是一种天然的农药,其包括的种类较多,如真菌、细菌、昆虫病毒等。由于生物农药防治是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对害虫造成伤害,是一种自然的物质循环方式,在使用过程中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有着明显的生态保护优点。此外,这种方式对温湿度、阳光、雨水等有一定的要求,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上述内容进行综合考虑,挑选合适的时间喷洒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杀虫剂可以有效防治松毛虫、天幕虫等害虫。

2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基因工程的崛起,其在植物病虫害防治领域中也得到了发展和应用。

2.1抗虫、抗病基因育种

基因育种是以一种类似于设计的方式,按照人们的实际需求,通过既定的程序将植物抗病虫基因,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剪切和拼接程序。再通过人工重组的方式,将该基因转入到宿主细胞中,并大量复制,使其能够将遗传信息表达在宿主细胞中,以产生新的植物品种,用于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最后再通过生物技术进行大量繁殖,并应用于实际,切实解决园林植物病虫害问题。在我国目前的基因育种中,常见的抗病虫基因有:杀虫毒素蛋白基因BT基因、蛋白酶抑制基因CPT1基因等。

2.2植物抗虫基因工程

植物抗虫基因工程,主要是指先对病虫害天敌的遗传特性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造,弥补其在生物防治上的不足。在目前使用的杀虫毒素蛋白基因BT基因中,其展现的安全、有效、无污染等特性非常突出,被应用于害虫防治领域已经有很多年。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种生物农药也存在一定弊端,如见效慢、宿主范围窄等,使其在使用中受到了一定限制。在后续的时间中,国外科学家从BT基因中分离了编码,并对其进行修饰和改造,使其抗虫性得到了有效提高,目前已经在树木的害虫防治中被广泛应用。

2.3杀虫工程微生物

随着我国生物技术研究的深入,基因工程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展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中,运用工程微生物进行植物病虫害防治非常有效,并且在现实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相关专家通过对相关病毒的改造,有效提升其杀虫效果,并在研究过程中量化生产,不断扩大杀虫范围,为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工程微生物还可以通过特定的方式有效防治地老虎,甚至有的专家直接将BT基因转接到土壤的芽孢杆菌中或是直接将其转接到枯草杆菌上,通过发酵产生效果更佳的杀虫剂,实现地下害虫的有效防治。

3结语

总之,在我国目前的园林植物发展中,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至关重要,这不仅影响了园林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我国城市环境的整体建设。只有积极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才能够保证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才能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吴霞.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6(22)

2黄正鸿.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及其展望[J].农业与技术,2014(7)

常见植物病虫害防治范文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害;虫害;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8-0060-02

1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城镇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绿化植物的种植、造景和管护工作,但园林绿化植物常常受到病虫害的危害。在园林绿化中,人们普遍认识到,要达到绿化和美化的效果,只注重种植和造景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注重绿化植物的有效管护,进行病虫害防治。

园林植物的病虫害的危害不仅影响到城市园林的建设,且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要进行有效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就必须对危害园林植物的病虫害进行必要的调查、摸底、分清主次,通过有的放矢的实验、研究,防治才能达到控制和减轻病虫害危害的目的。本文针对几种常见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通过对园林植物有害生物的防治,减轻或局部消灭其危害,使园林植物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绿化、美化功能。

2园林植物的主要病虫害

2.1目前园林植物的主要病害有:

(1)杨柳腐烂病: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华北。寄主为各种杨树、柳树。

(2)杨树黑斑病: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华中等地。寄主为各种杨树。

(3)苗木猝倒病: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等大部分地区。寄主为苗圃中大多数树木的幼苗及绝大部分花卉的播种苗、扦插苗。

(4)糖槭叶枯病: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及华东一带。寄主为糖槭。

(5)松树红斑病:分布于东北地区。寄主为樟子松、红松、红皮松、云杉、幼松等。

(6)花木煤污病:分布于全国各地。寄主为牡丹、山茶、及多种阔叶树。

(7)月季黑斑病:月季栽培区域均有发生。寄主为月季、蔷薇、玫瑰、黄刺玫等。

(8)树木白粉病:分布于全国各地。寄主为大部分阔叶树,花灌木及花卉。

2.2目前园林植物的主要虫害有

(1)舞毒蛾:分布于国内大部分地区。寄主为:杨、柳、榆、桦、椴、云杉、核桃、沙果等,该虫能取食500余种植物。

(2)古毒蛾: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寄主为杨、柳、桦、落叶松、云杉及蔷薇科的多种植物。

(3)榆毒蛾: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寄主为榆树。

(4)天幕毛虫: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华东地区。寄主为杨、柳、榆等多种阔叶树及多种蔷薇科植物。

(5)杨枯叶蛾: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等地。寄主为杨、柳树。此外,园林植物的主要虫害还有蛀食性害虫、刺吸性害虫和螨类。

3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及防治原则

3.1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1)因地理条件复杂,小环境、小气候多样化,绿地通风透光性差和密集的灯光引诱,生态系统中一些生物种群关系常被打乱,以致造成病虫害的高密度发生。

(2)部分绿地内园林植物品种单一,种植密集,病虫害易流行,防治难度大。

(3)部分部门、单位因其绿化是附带的一种事业,普遍缺乏园林养护的一般常识,管理上常常不到位,导致植物生长不良,各种生理性病害(如黄叶、干尖等)时有发生,加重了侵染性病害及虫害的发生。

3.2绿地病虫害防治原则:

(1)绿地病虫害的防治首先要强调安全为主,采取一些物理、生态防治方法和高效低毒的化学药物进行综合防治。

(2)以园林技术措施为基础,因地制宜地协调好生态、物理、化学等综合防治方法,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

(3)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注意对人、环境、天敌及植物的安全,根据城镇园林绿化的特点,贯彻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一些行之有效、安全可靠的措施,使城市的园林绿化创造出“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地,从而发挥城市绿化最佳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几种常见的园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4.1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是应用有益的生物天敌或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具体应用有以下几种:

(1)以虫治虫:主要是利用捕食性和寄生性昆虫以及其它有益动物来控制害虫的数量。如:草蛉、螳螂、瓢虫、寄生蝇、寄生蜂等都能对虫害起到重要的克制作用。

(2)以菌治虫:是指利用对害虫致病的病原微生物使害虫感病死亡的一种方法。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

4.2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法是利用物理措施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它具有简单、多样、方便、经济、有效且副作用小等特点,具体内容如下:

(1)人工捕杀法:即利用人工或简单器械,捕杀具有群集性和假死性的害虫。如:挖蛹、杀卵、剪除虫苞、虫瘿等。

(2)种苗汰选法:即利用健壮种苗与被害种苗在形态或比重上的不同,进行分离剔除以达到防治目的。如手选、筛选、水选、风选等。

(3)灯光诱杀法:一是利用黑光灯诱杀;二是用高压电网灭虫灯,集灯光诱虫与高压电网杀虫为一体。如对松材线虫病进行的物理防治:松材线虫其媒介昆虫为褐天牛,采用每年对枯死萎蔫松树进行全面、彻底清理,树干1cm以上枝桠都集中焚烧,树桩虫线清喷雾盖上塑料薄膜,再复土5cm,以此除治松褐天牛幼虫,这是在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中最方便、最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另一种物理方法是诱杀除治,主要根据松褐天牛的趋光、趋化性,每年5~10月,在天牛羽化期,采用黑光灯、引诱剂及诱木诱杀、灭除松褐天牛成虫和卵块。

4.3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法是利用化学药剂消灭病虫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作用快,使用简单方便,经济有效,在杀死病虫害的同时也杀死了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如长期单一使用某一化学药剂,还容易使病虫害产生抗药性。

4.4建立健全病虫害测报工作

预测预报是病虫害防治的先行官,是一项超前性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搞好病虫测报工作极为重要,可以做到防治上的有的放矢,合理地使用农药,减少浪费和对环境及天敌的影响,提高防治效果。首先要加强市、区两级测报网络建设,创建起一个笼罩全市的、健全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对市区的各类园林植物的病虫害进行监测,确定专人,定时观察,掌握全市园林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生长动态,进行短期预报或预警。其次要对重要园林病虫害的平常观察和体系观察积累基础资料,创建起数据库,用高新技能和监测信息处理体系开展监测与预报。

5结语

总之,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要注意转变观念,认真分析其发生的利弊条件,抓住根本措施,努力扭转不利条件,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多途径开展防治工作。建立有效的专职队伍,在有效监测和预测的指导下,及时、高效的防治病虫害,保证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避免园林景观遭受破坏。

参考文献:

[1]王伟,陈建茂.园林病虫害防治与可持续发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