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后感 > 观后感

西游降魔篇观后感(精选5篇)

发布人:收集 发布时间:2024-02-03

西游降魔篇1

人之初,性本善。

——题记

一部《西游降魔篇》剧终,现已是深夜,我走在空荡荡的街上,看见落叶被风吹起,不禁有许些感触。

“就你也算是驱魔人?凭什么?”

“《驱魔大典》”

“《儿歌三百首》?就这样也敢出来驱魔?不怕妖怪吃了你啊。”

我欣赏的是他的胆识,仅凭一本儿歌三百首就敢出来驱魔。他在别人眼中什么都不会,他只是个不要命的傻瓜,但他们错了,他有”舍小我,为大我”的`心,他意志坚定,一心向佛,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他不追名逐利,金钱算什么,名利算什么,他为的是世间的大爱而活着,但,一点点,只差那么一点点。

只有《儿歌三百首》又如何,你别小看了它,它能唤醒人们心中的真、善、美,它是最纯真朴实的,我们生活中缺的就是这些吧。

记得孔子心中的大同社会,“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货尽其用,人尽其力,大同社会与桃花源一样美好,这正是玄奘心中的世界,处处充满着真善美,但人们寻不到它,这终究是虚幻的,是不存在的。

这天下熙熙,皆为名来,皆为利往,人活一世,辛苦奋斗,宁愿我负天下人,不肯天下人负我,你争我夺你死我活,人吃人,狗咬狗,其实也不过就是为了能做人上之人。这人世嘈杂,人们心中的真善美已不知飘往何处,或许儿歌是每个人最初的记忆,它是发自内心的纯真。

人之初,性本善。你是善良的,你心中有无尽的真善美,只是一点点,就差那么一点点,相信你会唤醒它,唤醒你的心灵……

西游降魔篇2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电影——《西游降魔篇》。它是周星驰导演的,内容精彩,丰富有趣,可好看了?

电影的主要内容是:在一个热闹的,人来人往的村子里,住着一个可爱的小女孩。一天,小女孩的爸爸逗小女孩玩,可不幸被鱼妖吃了。失去了爸爸,小女孩悲痛欲绝,这时,来了一个人,自称陈玄奘,是个驱魔人,想把这个鱼妖除掉,要唤醒他心中的'真、善、美,可却被打了一顿。后来,一个女的驱魔人把他制服了,他就是沙和尚。

第二个妖怪是一个猪妖,猪妖变出的许多虚幻的东西,都被他一眼看穿了。而且里面许多人,全是用沙子变得。后来,猪妖露出了真面目,可是玄奘和女的驱魔人的力量根本无法打败猪妖,只是让猪妖受了点伤,变成了一头野猪。后来,玄奘的师父对他说:“只要在五指山下找到孙悟空,他可以制服猪妖。”玄奘跋山涉水,终于来到五指山。他在莲花洞上找到了孙悟空。可这个孙悟空凶狠狡诈,诡计多端,几次骗玄奘把他放出莲花洞。后来,孙悟空把猪妖制服了,可玄奘却上当了,放出了孙悟空。这时,又来了三位驱魔人,可都打不过孙悟空。那个女的驱魔人也跟其他三位驱魔人一样,被孙悟空化成了灰烬。这时,陈玄奘立地成佛,变成了唐僧,唤醒了孙悟空的真、善、美。接着便和沙和尚、猪八戒一起去西行取经了。这就是后来的西游记。

本来的《西游记》,孙悟空是主角,聪明机灵,可这里孙悟空却凶狠狡诈。人,本性是善良的,可有些只是被魔侵蚀了。真、善、美是人的心里最重要的!故事中,玄奘的勇敢让我佩服,他整天带着一本《儿歌三百首》驱魔,还称《儿歌三百首》为“驱魔大典”,要唤醒妖怪心中的真、善、美。他什么武器都不带,凭着一本《儿歌三百首》制服天下所有妖怪。他多勇敢啊!那个女的驱魔人一路上都非常爱玄奘,可玄奘总是说她是神经病,可是,她最后变成灰烬时,玄奘却悲痛欲绝。唉!一些东西,他在时,觉得他并没有什么必要,可是,等到他失去了,才感觉到他是最重要的啊!

西游降魔篇3

星期五的下午,老师告诉我们一个消息:要看电影!我们都欣喜若狂,怀着喜悦与好奇,我们来到了电影播放室。

播放室中很热闹,同学们都在议论今天要放的电影,说得七嘴八舌。终于,电影开演了,大家立刻安静下来。放的原来是《西游降魔篇》这部电影。

一种安谧和谐的场景在银幕上显现了,同学们仿佛也受这种氛围而感染,也变的安静了下来,播放室中鸦雀无声。

一个小渔村,村里的人安居乐业,过着逍遥快活,男耕女织的生活。有一天,一个突然的消息打破了这里的宁静与快乐——水妖的出现。水妖出现后残害渔民,一次,水妖又来捣乱,一个女孩被水妖吞食,她妈妈为了救她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可是,也葬身鱼腹,直到驱魔人玄奘的出现才改变了这一切。

猪妖因情丧失本性,祸乱人间,誓必杀光全天下之有情人,为降住它,玄奘踏上了寻找妖中之王——孙悟空的艰险道路。

终于到五指山下找到了孙悟空,可孙悟空诡计多端,阴险狡诈,他在降伏猪妖后骗玄奘解除了佛祖的封印,放出了妖王孙悟空,玄奘一心向佛,差点被妖王所杀。

人心本善,六根清净。人之所以变邪恶,是被内心的恶性所控制,成为恶人。心中的善于恶不平衡,才导致恶占据了人的`内心。我们应该爱感化人心,净化内心的恶性,融化那因恶而冻结的内心,去温暖他人。从而让我们心中充满善良,用善良去冲淡内心的邪恶。“人之初,性本善”人内心是善良的,大勇之人会将小爱化成大爱。众生之爱皆是爱,不分大小。让我们心中充满爱,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变得更好!

西游降魔,以另类的方式在一次让我们感悟到爱的力量。走出播放室,回到现实世界,我的眼前始终浮现的是玄奘的形象。《西游记》中着力刻画的是孙悟空,《西游伏魔篇》中却突出玄奘的大智大勇和大爱,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唐玄奘。

西游降魔,永远说不完的话题!

西游降魔篇4

在二月十二日的时候,我去全球通电影城看了一部电影,一过去,里面的人熙熙攘攘,我好像一只被挤压的小老鼠,窜来窜去,一进去,我就大声嚷嚷着要看洛克王国,可是还是要以大局为重。

我妈妈推荐看西游降魔篇,我也同意了,那到底要看3D的还是4D的呢?其实我很想看4D的,这样可以体验一下,我妈妈爸爸同意了,因为我刚刚过完生日,订完票之后,我们三个人就挤进了电梯,电梯好像一个鼓囊囊的大木瓜,不一会儿,电影就开演了,我们都按座位就座,带好3D眼镜,座位下面弄有几个按摩的东西。

一开始,有一个穿着屎黄色衣服的道士,抓住了一只大鱼,道士骗他们那就是那只伤天害理的`大鱼,就在这个时候,陈玄奘来了,玄奘告诉他们,妖怪还在湖里,可是他们不听,还要把陈玄奘给活活烧死,突然,从远方有过来一个硕大的阴影,张开血盆大口吃了一个人,剩下的都纷纷逃散,突然,那只大鱼张开了一个触手,抓住了一个小孩,把他拉入水中,最后陈玄奘想办法把大鱼翘上了岸,突然,来了一个驱魔人,一下就把它装入了袋子中。

后来,他们又去捕获猪妖,因为主要太难对付,他们不得不去找孙悟空,玄奘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找到了孙悟空,孙悟空诡计多端,一心想有人把那个牌子摘掉,这是佛祖镇压你的令牌,终于,猪妖来了,孙悟空把它变成了一个小猪崽子,千骗万骗,玄奘把荷叶摘掉,想让悟空看见月光,谁知那是封印,孙悟空像一阵风似得出去了,一开始跟孙悟空打的是一只老虎,孙悟空几下就把他干掉了,天残脚的脚伤也被孙悟空扎了个洞,最后空虚也死得很惨,最后玄奘变成了佛祖,孙悟空怎么打都不管事,最后如来佛祖一个大掌就把他打死了。

哈哈,这个篇子真好看!

西游降魔篇5

在《西游降魔篇》里,我们既能看到那个久违的、足以让铁杆“星迷”在影院撒欢儿的周星驰;同时也能看到一个想要对创新和守旧两手都抓的北上香港导演的努力。他手里有太多辉煌的港片岁月里攒下的“老本”,却在这个无厘头早已泛滥成灾的网络时代显出几分对“吃老本”的力有不逮,同时,他也在用他的自我进化对这个仍处于爆发增长的新兴市场做出独创性的回应。《西游降魔篇》是一部缺点和优点都同样突出的电影,所以它必定会引起两级评价。

先说缺点最情和人物的单薄:

《西游降魔篇》的故事结构很简单,三个大段落,分别讲降伏河妖、猪妖和猴妖,贯穿其中的是驱魔人段小姐追求陈玄奘的`爱情线,这是剧情上最薄弱的一环:周星驰既要给驱魔人大量的动作戏,同时又要让她的痴情和可爱打动人心,她在几番死缠烂打之后,还来不及建立更丰富的人格魅力,就惨死在邪恶的猴妖手上。最重要的是,段小姐只有痴情和可爱,她太简单了,就这么一根筋地因爱赴死,难免会让“星迷”们有一种山寨版紫霞的感觉――紫霞的双重人格让她在《大话西游》里获得了远比段小姐丰富的成长历程,其实从一开始,她认拔出宝剑者为英雄的爱情信仰就比段小姐看不出动机的痴情来得更让人信服。《西游降魔篇》虽然延续了《大话西游》中“女追男跑”的成功模式,但少了感天动地的理由,最后的幡然悔悟也来得太过突然,最终这条故事主线给人一种潦草的翻版印象。

另外,遭人诟病最多的结尾,玄奘的顿悟得道和对妖猴的点化缺少过渡,几乎就靠那一记来自浩瀚外太空的“如来神掌”,一掌定乾坤。据说这个草草收场的结尾跟资金不足有直接关系,不过,周星驰说,《西游?降魔篇》用了五六年,几易其稿,最后定位为“取经前传”。从前传的角度考量,玄奘这个人物也才刚刚上路而已,也就是说,前传中埋在他心里的那些爱狠是非也才刚刚上路,似乎也就没必要苛求角色的丰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