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计划安排

混凝土公司工作总结范例(3篇)

发布人:其他 发布时间:2024-01-15

混凝土公司工作总结范文

向安乐,现任中淳高科桩业股份有限公司(原宁波浙东水泥制品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总监;此前,他曾在中山三和混凝土桩杆有限公司任检验室主任、南京建华管桩有限公司任实验室主任、广东三和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任厂长兼总工程师。在“2014年度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优秀总工程师评选活动”中,向安乐荣膺这一行业大奖,被评选为优秀总工程师。

在同事眼中,向安乐为人诚恳正派、原则性强,对待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他不仅掌握了混凝土管桩技术领域的理论知识,还具备完善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正是多年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勤奋认真的钻研精神,使他在混凝土管桩领域不断取得佳绩,在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上不断取得突破。任职中淳高科桩业后,向安乐的多个研究项目都是围绕提高混凝土强度和产品质量、减少资源消耗和生产浪费等节能减排课题展开的,如免压蒸高强混凝土预制桩、静钻根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和复合配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这些项目的研究与开发既为公司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为社会节能减排作出了很大贡献。

免压蒸高强混凝土预制桩于2011年开始研究,经过一年多的试验和应用,作为该项目第一负责人,向安乐和他的技术团队通过对水泥、矿物掺和料和高性能外加剂的优选,成功研制出C80免压蒸混凝土管桩的工艺技术。该技术可降低高强混凝土预制桩养护时的能耗,与常用压蒸工艺相比,养护能耗可降低65%。据估测,若浙江省全部使用该技术,全省将节约煤耗约19.5万吨,并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42.4万吨。这项技术不仅可降低高强混凝土预制桩生产设备的投资,减少生产过程管理环节,消除使用高压釜不当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了预制桩的抗侵蚀能力;而且可大幅度降低高强混凝土预制桩的能耗及二氧化碳的排放,社会效益显著。

2013年,宁波市象山某工程需要设计更高强度和高性能的混凝土预制桩型,为此中淳高科专门成立了C10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桩的研究项目,向安乐作为项目第一负责人,研发出C10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桩并在滨海新基地试制成功,完全满足某特定区域对该种预制桩强度等级的设计要求。该项目获得2013年度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年会优秀论文奖。

在通向技术创新的道路上,向安乐不断书写出一份份满意的答卷。

静钻根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简称PHDC桩)可与静钻根植桩基础技术配合使用,与不同桩型如复合配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先张法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组合,应用于不同的地质条件。该桩型使用于软土地层中,可有效提高整个桩基的竖向承载力,充分发挥桩身混凝土强度作用,在相同承载力要求的情况下,可大幅度节约钢筋混凝土材料。作为国内首创的节能、低碳、环保的新型桩基产品,PHDC填补了国内桩基行业的空白,至今已生产2万多米,可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桥梁、铁路、公路、港口、水利和市政工程的低承台桩基础上,应用范围十分广阔。同时,与PHDC对应的企业标准《根植工法用高性能混凝土桩》(Q/NZD001-2012)、应用技术规程《静钻根植基础技术规程》(Q/141001-2011(a))已分别在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鄞州分局和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备案,《静钻根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2012浙G37标准设计图集)在浙江全省得到推广,并逐步向全国各地推广。

随后,由中淳高科、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科技项目“复合配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研究与开发”也通过了宁波市住建委组织的专家验收委员会的验收。复合配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简称PRHC桩)是一种采用混凝土技术中部分预应力技术的新型高强管桩,能适用于各种工法沉桩,特别适用于静钻根植桩基础技术的沉桩施工,基桩的上层或中上层阶段能提高桩身抗水平推力及抗弯性能,可取代钻孔灌注桩,在性能相同的条件下,能大幅节约原材料。其突出特点就是能提高地震作用下桩身的延伸率,起到消能的作用,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6度以上桩基工程的上节桩。PRHC用静钻根植桩基础技术进行植桩,用于桩基础的上节桩,这在国内尚属首次。该管桩沉桩施工、桩基静载试验均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并达到节能、低碳、环保的效果。

除了在混凝土管桩领域创新钻研外,向安乐和他的技术团队在混凝土行业的其他领域也同样硕果累累。

2009年,根据集团公司开发的要求,他们对碎石筛洗分级及污水循环处理系统进行了成功试制,该项目由此获得两项实用新型专利;2012年,针对宁波滨海新基地灌装车间蒸汽养护池的设计需要,专门设计了22个独特的蒸养池结构,从而改变了传统蒸养池漏气的缺点,该项目由此在2014年获得两项实用新型专利。

混凝土公司工作总结范文篇2

关键词: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试验中图分类号:TU473.1+4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水下混凝土目前主要应用在水利、海洋等工程领域的水下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在建筑工程基坑的施工中应用极少。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多变,地下水资源丰富,随着建筑向空间、地下的发展,建筑基坑的施工会越来越复杂,在对建筑物进行地基基础处理时,会经常遇见水下施工混凝土的情况。长期以来人们一直采用通过支护和降排水使基坑的地下水位位于基底以下的敞开式的施工,尽管使用这种方法和措施能完成基坑工程的施工和水下混凝土的浇筑,但存在着经济性差、不能连续施工、施工质量不好等缺点。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水下混凝土来解决一般混凝土的入水分散的问题,对于基础施工会带来很大的便利,整个工程造价也会降低很多。但若工程类型不是水利类的构筑物,一般单个工程对水下混凝土的需求量都不会很大,作为小工程量使用的水下混凝土单独去采购少批量的抗分散剂并不经济,添加抗分散剂的混凝土在生产技术处理上也不容易控制。因此,作者对常用的水下灌注桩混凝土C25、C30,采用四川地区常见材料不加抗分散剂的方法进行了设计与配制。

1水下混凝土及其要求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也称为水下浇筑混凝土,是一种在干处进行拌制,在水下浇筑和硬化,不会像普通混凝土那样,在水的作用下集料与水泥浆发生分离的新型混凝土。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具有高黏聚力,抗分散、离析性能,并能在水下自流平、自密实形成优质、均匀的混凝土。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着眼于材料体系本身性质的改善,这种新的混凝土技术,在建筑基坑工程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水下灌注桩由于在水下成型,施工条件苛刻,必须连续不间断施工,防止断桩;水下混凝土要求满足粘稠性即在水中时水泥不流失,骨料不离析;同时由于水下混凝土不能振捣,需要其能满足自流平和自密实性能,因此一般水下混凝土均需要很大的流动性。根据标准DL/T5117-2000《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规程》,水下混凝土要求满足坍落度230±20mm,坍扩度在450±20mm,水泥流失量<1.5%,初凝时间>5h,终凝时间<30h等性能。

水下混凝土由于施工环境的特殊性,对配制混凝土的原材料要求严格。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42.5或52.5;骨料应选择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的骨料,粗骨料采用一级配河卵石或碎石,粒径为5mm~20mm,细骨料用水洗河砂,细度模数为2.6-2.9;拌合用水应采用饮用水。

2配合比及原材料

根据标准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设计出初步配合比,考虑到水下混凝土由于受水的影响,即使用相同的配合比,一般会比陆上砼低一个强度等级,故将配合比设计强度提高一个等级。由于本地机制砂使用更多,且机制砂具有棱角性,对混凝土的强度更有利,本次试验选用机制砂,根据经验采用机制砂时,砂率可适当增大,故较标准参考值38~42%增加了2%。经过多次试配与调整,最终选定的C3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见表1。

表1C3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

水(kg/m3)水泥(kg/m3)细骨料(kg/m3)粗骨料(kg/m3)外加剂(kg/m3)

17338379310515.75

该配合比所以原材料情况如下: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R,厂家:四川国大水泥股份有限公司,80μm筛余0.4%,初凝时间280min,终凝328min,28天强度51.8MPa;Ⅱ类机制砂,产地:阆中市文成镇白沙坝砂石厂,细度模数2.8,石粉含量2.7%;5-20mm连续级配碎石,产地:阆中市双龙镇利益砂石责任有限公司,针片状颗粒含量4%,空隙率43%;外加剂:QH-5高性能减水剂,厂家:四川齐汇科技有限公司,掺量:1.5%。

根据标准设计的C25初步配合比中水泥用量不能达到标准规定的水下混凝土水泥最低用量,为了使配合比更经济,采用掺矿物掺合料的方法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达到最低胶凝材料用量的要求,因此C25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见表2。

表2C35水下混凝土配合比

该配合比所以原材料情况如下: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R,厂家:四川亚东水泥有限公司,80μm筛余0.6%,初凝时间196min,终凝243min,28天强度49.3MPa;Ⅱ类机制砂,产地:新津,细度模数2.9,石粉含量2.3%;5-20mm连续级配碎石,产地:四川新津,针片状颗粒含量3%,空隙率42%;外加剂:泵送剂P823,厂家:巴斯夫化学建材有限公司,掺量:3.0%,;F类Ⅱ级粉煤灰,厂家:搏磊综合开发有限公司;S95级矿粉,厂家:邛崃宇兴矿粉有限公司。

3混凝土性能

混凝土的性能有多种指标,直接影响现场施工的性能有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凝结时间。和易性又称工作性,它是一项综合的技术性质,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等三方面的含义,由于混凝土和易性内涵较复杂,因而目前尚没有能够全面反映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测定方法和指标,通常是以稠度即坍落度与坍落度扩展度实验来评定和易性。凝结时间是决定施工时间长短的关键因素,因为混凝土的施工必须在混凝土达到初凝之前完成。另外,混凝土的强度基本上是各类混凝土的必检项目。水下混凝土性能指标包括泌水率、坍落度、坍扩度、抗分散性、凝结时间等方面。其中抗分散性包括水泥流失量、悬浊物含量和PH值,本试验主要通过水泥流失量来判断。

试验在室内完成,提前将所用材料及实验室温度调解在20±3℃,拌合水用洁净的自来水,使用天津路达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HJW-15-30-60型单卧轴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制备混凝土,单次拌合混凝土量不少于20L,并对拌合物的和易性、凝结时间、表观密度、水泥流失量及强度进行检测。

本次试验中各标号的混凝土性能检测结果见表3。

表3混凝土性能

由试验数据可以得知,在不掺水下抗分散剂的情况下配制的C25、C30混凝土,各项性能均能满足标准、施工及设计的要求。以上两个配合比均在工程实践中得到验证,用该配合比指导生产的混凝土浇筑水下灌注桩,桩身经相关机构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结果显示无断桩及Ⅲ类桩现象,说明在施工条件保证的情况下,使用该配合比生产的混凝土在水中的性能良好。从现场制备的样品同条件养护反馈结果也完全满足设计要求,其中,C25同条件制备试块28天强度达到约36MPa,C30同条件制备试块28天强度达到44MPa左右。

4结论

4.1本次设计的配合比的各项性能均能满足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可以用于水下混凝土的施工,从实体工程反馈信息也证明了该配合比的可行性。

C25较C30的密度略大,因为掺加了矿粉和粉煤灰,填充了混凝土中的部分水泥浆空隙,从而使得混凝土内部更加密实,从新拌混凝土的外观看来也更饱满有光泽。

C30混凝土7天强度是28天强度的78.4%,C25混凝土7天强度达28天强度的74.6%,可以得出一般情况混凝土的7天强度应该在28天强度的70%~80%以内。

参考文献

[1]DL/T5117-2000《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规程》

混凝土公司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的好坏主要是看质量的好坏,而建筑的重要结构材料就是混凝土,随着建筑行业的大力发展,大型施工工程和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出现以及施工方案的不断变化,施工工作对混凝土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管理预拌混凝土的质量主要是监督和管理预拌混凝土的制造过程和运输过程,保证各方面的质量指标都能合格,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质量水平。

1.预拌混凝土的质量问题

控制坍落度的问题。对于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问题是混凝土质量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和复杂问题。对坍落度的控制稍有偏差,不仅会影响到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强度,还影响到混凝土中拌合物的性能,使得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受到影响。在我国关于混凝土的相关制度中明确了坍落度的合同值与实际值的允许误差。混凝土在出厂前要进行材料配合比的设计和检测,确定含水量和砂率以及水灰比等实际参数,当用水量确定后不可随意的更改。关于混凝土的规范中明文规定,严禁将水加入到盛有混凝土的运输车内,但是仍有些人向车中加水,其中很多是混凝土的接收单位。混凝土的坍落度一般都设置在合同和规范要求的上限允许值。然而,一些施工单位的操作人员为了方便施工,即便在基础底板的浇筑上,也将水加入到混凝土搅拌机中,增大了混凝土中的水灰比,使得拌合材料的和易性变差,降低了试块强度,导致混凝土的表面出现裂痕,实际检测强度达不到理论要求。施工单位的不规范做法导致混凝土公司出现损失,为了降低损失,公司派技术人员巡查工地却仍然毫无起色,导致建筑工程在混凝土产品使用方面存在安全隐患,同时阻碍了混凝土强度的提升。所以,消除预拌混凝土的外加水问题,保持一定的水灰比,是相关部门致力解决的共性问题。

预拌混凝土在试件取样和制作以及养护中存在不规范的行为。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的大小是混凝土是否能达到质量验收的关键指标,混凝土的试件必须要在规范的标准下进行取样和制作并在标准的条件下进行养护,然后用规定的试验步骤进行试验。大部分的工地注重混凝土试件的养护和制作,但有些工地不按要求做,造成扯皮现象,为混凝土公司对于预拌混凝土的管理带来麻烦。很多工地没有混凝土的标养室,他们认为混凝土的质量应该由生产企业管理,因此,把混凝土关于试件取样和养护的步骤交给非专业人员或者生产公司代办;甚至一些检测混凝土试块的试验站,不认真校对试样的产地、制作商和养护条件,擅自承认试样合格。混凝土公司只要能拿出合格报告单,就可以将产品给施工单位,导致针对工程质量的取样见证毫无意义,产生安全质量隐患。

对于混凝土的养护不到位。混凝土是非匀质的建筑材料,经常出现裂缝。裂缝出现的原因很多,出现干缩裂缝的主要原因就是养护措施不到位或者不养护。混凝土因为被外部条件所影响,导致表面水分过快损失,产生较大变形,内部温度出现较小的变化,表面干缩面积受到内部的约束力产生较大的拉力。在混凝土裂缝的治理和防范方面,国家颁布了一些规范规定了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和养护方法。但是按规定真正执行的不多。供求双方对混凝土规定的不同理解,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时,相互推卸责任,发生扯皮现象。

施工管理员工没有良好的管理知识。很多建筑工地的工作人员没有专业的管理知识,而且在混凝土的规定上没有足够的认识,处理问题的理念不正确,这给混凝土的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麻烦和影响。而且,有些规范不能与时俱进,跟不上混凝土技术的变革。处理新问题仍旧依靠老办法,有时候出现规范与标准自相矛盾的现象,给混凝土的质量监督带来麻烦。

另外构成混凝土的水泥对混凝土的抗压性有一定的影响,不少厂家为降低生产成本,用不符合标准的水泥,导致混凝土的抗压效果大大降低,影响混凝土的质量。粗骨料也影响着混凝土的强度,同强度的石质,碎石表面粗糙,与砂浆的粘合度高,配置出的混凝土质量高。员工在计算混凝土拌合材料的配合比时,不要忽略了实际情况的影响。

2.解决对策

混凝土的供应方和需求方应该在签订的合同中明确相关责任和义务。例如混凝土拌合中额外加水的问题,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养护问题,都要在合同中明确出来。

混凝土的供应方和需求方应该相互了解。施工单位在选择混凝土的供应商时,应提前考察生产单位,通过综合测评或招标的方式选择满意的生产供应商。而混凝土的生产单位对需方的情况了解不是很多,那么,混凝土生产公司需要对施工单位进行了解和调查,了解公司的施工质量和员工的素质水平以及专业的混凝土养护措施。

混凝土公司应该经常派专员与施工单位进行交流。一方面,观察混凝土的质量是否满足施工单位的要求,混凝土的浇注境况;另一方面,要和工地的施工人员相互探讨,听取他们的看法和意见,同时阐述自身的观点,对混凝土的规范和章程以及操作办法相互交流,避免发生扯皮现象。

建立人性化的制度。对于不按规定进行操作的单位,混凝土公司应该派相关人员耐心的与需方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必要的时候用书面提醒的方式提醒施工单位。

3.结语

随着预拌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广泛应用,预拌混凝土的质量管理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处理预拌混凝土质量方面的问题就应该学习相关的规范和管理办法,依据科学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混凝土公司应该加强管理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定期的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对拌合物的性能进行检测,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加强供求双方之间的交流,实行动态管理,提高预拌混凝土的质量。[科]

【参考文献】

[1]方荣增.浅谈建筑工程中预拌混凝土质量的管理[J].科技信息,2013(01).

[2]管乃彦,邱德瑜,白莉.市政工程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措施[J].科技信息,2009(18).

[3]荀旭辉,耿丙华,马经华.浅谈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2013(05).